堂上眾官吏麵麵相覷,因來人姓高,猜到可能是長官的親戚,嘴上不說,心裏暗忖:“這哪裏是走親戚的,簡直就是一群逃難的。”


    高俅臉色更加陰暗,他有些奇怪,“這麽多年不見了,高廉怎麽把家治得這麽大了?老高家以往就是逢年過節也沒這麽熱鬧過呀。”


    高廉先止住家人喧嘩,整整衣冠,雖有好多年不見,望見堂上正中坐著的一位長官,一身公服,不怒自威,正是自己親親的堂弟高二。


    昔日東京城內的小混混,如今“混”大了,變成朝庭命官,一方的知軍。真是世事難料,造化弄人,要早點知道有這麽一天,那天晚上說啥也得留下高二兄弟單另給下一碗“雞蛋掛麵”不是。


    家貧萬事衰,還不是沒錢惹的禍,有錢能不給你個窩頭吃嘛。


    噢,原來高廉也記著那天晚上發生的一幕呢。


    高廉這個人因先天不足,從小體弱多病,長得又幹又瘦又矮,因為個子沒有禁軍招兵的“標準杆”高,接不了父親的衣缽——當不了兵。


    當不了兵,就掙不到錢,高廉隻能棄武從文,另謀生路了。


    高廉家裏條件還不錯,小時候上過“學塾”,後來又在京師“太學”講書堂內做過二年“外舍”生,可惜高家幾代軍漢出身,沒有一個接受過文化教育的,可能是這方麵的遺傳基因匱乏,影響到他的學習成績。再加上高廉身體實在是太弱,他雖然在“太學”深造了一段時間,因身體支撐不住,最後休學歸家。


    學業無成,基本上等於仕途無望,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烏雞還是那隻烏雞,最終沒有變成鳳凰。


    既使這樣,高廉在老高家幾代子裏邊也算是學曆最高的一位,此番他拖家帶口,投奔高俅,也是瞅著機會,求媚大官,寅緣幹進的意思。


    現在這世道沒關係你行嗎?高廉知道——不行!


    正是:


    人到屋簷下,怎敢不低頭。


    昔日人求己,今日己求人。


    高廉拉著全家十來號人全跪於堂下,向上叩頭,口中言道:“貧道高廉,拜見高知軍。”


    雖然兄弟是一個姓,因為地位身份的懸殊差距,高廉竟然連稱呼都改了,你們這還是親戚嗎?


    高俅冷眼觀瞧,隻見高廉頭頂紫陽巾,一身道袍,體型瘦弱,兩腮無肉,須眉稀疏,除了麵皮變的有些白淨,個子還是那個小個子,樣子還是那副老樣子。


    真是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十多年不見,現在高廉竟然變成個道士了,搞的僧不僧,俗不俗,看得高俅鼻子一酸,小時候的點點滴滴閃過腦海,良心突然發現,對這個堂哥高廉,那份撕扯不斷割舍不了的親情油然而生,畢竟兄弟二人從小在一起玩到大的,多少年的兄弟感情在裏邊。


    原本積累的滿身舊恨,竟然化成一腔的同情。


    高俅再也坐不住了,疾步走下堂來,到了高廉麵前,“卟嗵!”一聲,也跪於當堂,雙手來扶堂哥高廉,“哥哥,快快請起,折殺二弟了。”


    高廉抬起頭來,一開始見高俅拿捏官架,不理不睬,心裏好生難過,現在見他親自下堂前來相見,又聽到高俅喊自己“哥哥!”一時感動的兩眼含淚,也喊了聲:“二弟!”便泣不成聲了。


    高俅也忍不住了,熱淚盈眶。


    高家兄弟相認,攜手相抱,喜極而泣,堂下頓時哭聲一片。


    堂上各官吏見高俅認了堂哥,也紛紛離座前來相見,長官的哥哥來了,你還坐著,多沒禮貌呀。


    高俅、高廉兄弟倆個哭了一陣,相扶而起。


    高廉這才把自己帶來的那些人一一介紹給高俅認識。


    年長的是高廉的親母也就是高俅的庶伯母,高俅再次行了大禮,叫了一聲:“娘啊!”


    “兒啊!”高伯母就象抱親兒子一樣把高俅的頭緊緊抱在自己懷裏,老淚縱橫。


    高俅心裏生出一種怪怪的味道,“我自己的娘也沒對我這麽親過呀。”想起親娘,高俅忍不住再次落淚。


    平輩的有高廉渾家殷氏、高廉的妻哥殷天錫等人,晚一輩的有高廉和殷氏生的二女一男。


    一時間,叫娘的,叫叔嫂的、叫二爹的亂成一團,高俅這才知道自己的親伯父已經去世五六年了,臨走的時候,還喊了好幾聲“俅兒怎麽還不來呀?”


    高俅聽了,眼中不免又流了幾滴眼淚,扯著嗓子喊了起來,“大爹呀,你走的時候怎麽也不通知我一聲,我給你帶點錢花去呀。”


    害得老高家人全跟著哭了起來,連在堂上的官員也陪著掉下不少眼淚。


    .


    這天正好趕上“灶王爺”要回天宮向“玉皇大帝”匯報工作——是個“年節”,因此,高府上下,披紅掛綠,一派喜氣洋洋,又適逢高家兄弟團圓,更是喜上加喜。


    晚上,高俅和高廉兄弟二人,依禮先在府內辭了“灶神”,然後設宴給高廉一家接風洗塵。


    高俅、高廉兄弟倆家合成一家人,坐在一起,家長裏短的,也是熱鬧非常。


    直忙到晚間飯後,這兄弟二人才有空在廳房中聊起十來年的死生契闊、悲歡離合。


    高家男丁不旺,算起來,長一輩子的,隻有他們兄弟二人最親了。


    兄弟二人有著不同的人生走著倆條不同的道路,這些年的風風雨雨,苦辣酸甜,一時也說之不盡,說著說著,便轉到高廉現在的身份上來了。


    高俅不解的問:“哥哥,你為何不去做秀才,改當道士了?難道當道士很有前途嗎?”


    “兄弟見笑了,道士怎麽能比做官更有前途呢,不過,話說起來,我出家當這個道士還拜兄弟所賜呢。”高廉笑著答道。


    高俅聽了不禁一愣,開了個玩笑,“哥哥,你我兄弟十來年未曾謀麵,你出了家當道士怪我沒什麽,你要是當了賊被人捉住,是不是還要怪我教唆你的呀?”


    高廉“哈哈!”一笑,“這到不至於,這裏有一個故事在裏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夏古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夏古獸並收藏水滸之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