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4-02-25
李熙聽他說話文縐縐酸溜溜還有點裝,頓時心生鄙視,便道:“谘詢個毛,你究竟能不能代他們做主,若是不能就請換人,我堂堂的韶州參軍,沒工夫跟你們這幫臭要飯的在這閑扯淡。”
書生裝文酸,李熙裝粗橫,兩個裝貨正麵一碰,書生就軟了,慌忙道:“參軍恕罪,在下我在書齋裏呆久了,不大會說話。參軍明鑒,山民們淳樸,尊師重道頗有古人之風,在下身為三鄉四十二寨唯一的塾師,他們對我還是禮敬有加的,既然推舉了我,就一定會聽我的話,這個請參軍放心。”
李熙滿意地點點頭,道:“原來是位塾師,是公的還是私的。”
“官府給我四季衣裳和三貫補貼,吃、穿、住卻是三鄉四十餘寨百姓供養,不敢稱公亦不敢稱私也。”書生搖頭擺尾。
李熙把手一揮:“行啦,且不論公私,這三鄉四十寨是哪三鄉,此處為何地,這些人聚集在此所為何來?說,哦,先別說,忘了問了,你叫什麽名字?”
書生拱手道:“在下我免貴姓張,名叫孝先,字德茂,我乃曲江縣鄰水鄉人氏,今年二十二歲,家中父母雙亡,隻有一個嫁了人的姐姐。因父母亡故,無處養身,現屈身在付家山鄉田家澳做塾師,乃是一介窮書生是也。哦,對了,我還沒有娶妻生子。”
介紹了自己的姓氏和家庭情況,張孝先又簡略地介紹了眼前這一百多個饑民的情況,他們都是曲江縣當角、池江兩鄉和翁源縣望城鄉的農民。
眾人所處之地在翁源縣境內,名叫望城鄉葛家寨,這田莊的主人名叫葛藤,是望城鄉的首富,大災之年在莊宅內囤積大量米糧,百姓無食來借糧,葛莊主非但不允,反而指使家奴打傷鄉民三人,且將一婦人剝去上衣押著遊街,因此轟動三鄉,這才有百姓圍攻田莊之事。
張孝先道:“大災之年,人民缺衣少食,饑寒交迫,難顧溫飽,土豪劣紳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置百姓死活於不顧,已皆是可殺之列。這葛藤非但仗勢欺人毆傷人命,更兼侮辱婦女,損傷風化。依在下我揣度此等人即便能逃過此一劫,將來之名聲亦臭不可聞,難在鄉裏立足。參軍若要袒護此等劣紳,隻恐難俘韶州百姓之心。再者,大災之勢愈演愈烈,朝廷救濟遲遲不至,長久下去,難保不生民變,那時朝廷或鎮或撫,或先鎮而後撫,或先撫而後鎮,亦或亦鎮亦撫,總以形勢之變為依據。
“目下之勢,積弊叢生,百姓受難而不思撫,各級官吏隱瞞、推諉、塞責,民無活路必然生變,生變則朝廷必鎮壓之,然民不畏死奈何以死迫之?鎮壓不成,他日必改弦更張,善加撫慰。若要百姓安靜,則流寇須被招安,惡霸須得懲戒,屆時若不殺幾個民憤極大的土豪劣紳,何以再得民心?韶州境內若殺惡霸,葛藤必死,庇護葛藤的官員必受懲戒。故此,在下我鬥膽建言,今日之事,參軍可裝作不知,則我三鄉四十二寨父老齊頌參軍恩德,參軍撫民愛民之名即傳,他日必得朝廷賞識,飛黃騰達之日指日可待也。”
張孝先搖的脖子酸,說的口發幹,又不得李熙回應,心裏不免惴惴,他偷偷望了一眼楊參軍,後者眼皮耷拉著,似在打盹。張孝先哭笑不得,滿腔激憤欲發,又苦苦忍住了。仍舊保持著敬禮的姿勢。
張孝先的話李熙句句聽在心裏,雖然酸味十足更兼囉嗦,看事也有些書生意氣,不過眼光卻很毒辣,他說的不錯,災情已成事實,嶺南各地官吏卻還在隱瞞真相,推諉塞責,這麽幹下去遲早是要出大事的,出了事怎麽辦,剿匪,數十個州一起作亂,得有多少匪,人人都是匪,誰剿,剿誰?
老百姓溫順是不假,可兔子急了要蹬鷹,口中無糧,為求活命,也隻能豁出命去造反,那該是怎樣的一副波瀾壯闊的末日景象?
鎮撫,鎮撫,鎮不了隻能撫,經曆了這場大難,朝廷要收拾民心,不殺幾個作惡多端、民憤極大的土豪劣紳、贓官汙吏、豪強土匪是交代不過去的,這個葛藤是個什麽人,自己並不了解,是否如張孝先所說的那麽不堪,尚待查證,不過一個鄉裏塾師能說出這番話來,有些門道,這個人窩在山裏教小學生有些誤人子弟,聘他到我土軍來做書記,人盡其才!
李熙覺得此事可以操作,於是他打了個大大的哈欠,伸了個懶腰,說:“張先生不愧是讀書人,說起這道道來頭是頭尾是尾,條分縷析,絲絲入味,好吃又好聽,還特別有參考價值,說的很好哇。”
張孝先有些發懵,這是誇我嗎,怎麽連吃喝都出來呢,還絲絲入味,這怎麽說的。
李熙朝他招招手,待張孝先過來,他摟著張孝先的脖子說:“兄弟,借一步說話。”
李熙拖著張孝先來到莊牆外的一片小樹林裏,小樹林外有條水渠,幾乎已經淤平。李熙站在水渠邊上,望著水渠對岸光禿禿寸草不生的農田,忽而默然一歎,說道:“聽張兄一言,在下茅舍頓開,啊,不過張兄你說的這些都是大道理,以後的事,這眼下的事該怎麽辦呢?你有什麽主意?”
張孝先對李熙亂用成語的習慣雖然還不大適應,卻也無心計較,他道:“解決此事也簡單,隻要葛藤答應雇傭宅園外的這一百二十名勞力替他修築田間水渠,工期一個月,按行價支給每人每天一升糧,另外還須賠償被他打傷的那三個鄉民每人湯藥費三貫錢,此事就這麽了了。”
李熙托著下巴問:“不是說有位大嫂被剝了衣裳遊街嗎,這件事就這麽算了。”
張孝先臉色微紅,囁嚅道:“這事是……是在下我編造的,不作數。”
“咄!”李熙喝道,“好你個張孝先,你還是個讀書人呢,你有沒有功名?料你也沒有,若有我非要參你一狀,革了你的功名。大災之年,你這個讀了一肚子聖賢書的明白人,不知為朝廷解憂為官府排難,反而編造謊言煽動百姓鬧事,就憑這一條,我就可以送你進大獄吃上幾百年牢飯你信不信?”
張孝先黑著臉,連連打躬認錯,後窺知李熙隻是出言恫嚇,並無請他吃牢飯的心思,這才壯著膽子說道:“鄉民人心太散,又太過懦弱,家裏存糧吃光,就吃種子,種子吃光就殺耕牛,耕牛吃光啃樹皮,吃草根,吃樹根,吃蛇,吃蛙,吃蟲……為了一塊樹皮大打出手,能釀出人命。我就不明白了,你這麽有血性為何不去吃大戶,搶豪紳,左右都是個死,撐死不比餓死強?”
李熙怒斥道:“張孝先,信不信我現在就抓了你!”
張孝先把頭一縮,不吭聲了。
默了會,李熙道:“你的話我會帶給葛藤,但願他是個明白事理的人。”
張孝先喜道:“隻要參軍肯為百姓說句話,事情一定成,則三鄉百姓……”
眼看張孝先又要發表他的長篇大論,李熙趕緊躲開,招呼阮承梁過來,吩咐把張孝先看管起來,阮承梁問要不要把他捆起來,李熙歪著頭盯著阮承梁問:“阮兄,你說呢。”
阮承梁激靈靈地打了個冷顫,忙道:“諒他一個書生也跑不了,不,不捆了吧。”
李熙在阮承梁頭上鑿了一指,喝道:“以後說話前先過過腦子,當著這麽多人的麵,你把人民意領袖給捆了,你還想不想好了,沒風度也要裝作有風度啊大哥。”
阮承梁道:“我記住了大哥,我給你叫門去。”
“叫什麽門。”
“叫他們開門,大哥您好進去吃晌午飯呀。”
“吃你個頭,我是去救民於水火的,我是去行大善事的,我是……懂不懂,懂不懂?”
“懂,懂,大哥,我真的懂了,噯喲……”
阮承梁抱著被鑿的一排紅包的腦袋一路小跑去叫開了莊園後門,前門人太多,情緒太激動,大門一開,難保不會出事。麵對那一百多張饑餓的麵孔,李熙現在是信心全無,心裏發虛,心裏一沒了底,再讓他去辦事,明明是光明正大的事也硬讓他辦的鬼鬼祟祟。
葛藤聽說來了一位楊參軍,還帶了幾十個土兵,頓時大喜過望,以為來了救星,帶著子侄、管家、莊客一路小跑迎了過來,見到的卻是臉黑的能擠出墨汁的李熙,葛藤心裏咯噔一下,情知有些不妙,弓著腰,陪著小心,把李熙迎入正堂奉茶,看李熙臉色不對,他也不敢坐,侍立一旁,表情甚是尷尬。
李熙故意晾著他,坐著喝茶,喝足了茶,方才開口,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劈頭蓋臉地逮著葛莊主一頓訓斥,責問他為何要打傷鄉民,問他在這大災之年,形勢這等惡劣時,州縣長吏兩衙官員為了救民於水火,殫精竭慮,忙的焦頭爛額之際,你不思體諒朝廷和官府的難處,反而任性胡為,捅出了這麽大的簍子來,你居心何在?闖出禍來責任誰來承擔?!
葛莊主有些發懵,鄉民,自己的確是打了,可這理,似乎還是在自己這邊吧,那三個人根本就是鄉裏的潑皮無賴,闖入我莊子裏來,大爺似的盤腿坐在客堂,呼三喝四,要吃要喝,這些自己忍了。說老天爺不幫窮人漢,地裏不長莊稼不出糧,家中已經揭不開鍋了,桑樹死了養不了蠶,沒錢買不了布,媳婦沒褲子穿出不了門,求葛莊主大發慈悲,周濟一二,待來年手頭寬裕,連本帶利一並歸還。
這種鬼話,鬼才信,這擺明了是來敲詐嗎,這些自己也忍了,自己家大業大,為了這點小事得罪人,不值當。可合不該,你們背著我的糧食,揣著我的錢,吃的酒足飯飽,臨走時還調戲我女兒吧。
我女兒長的是不好看,她脾氣還不好呢,可那是我女兒,我的骨肉,你們說她是個丟不出去嫁不了人吃窮父母的賠錢貨是什麽意思,她吃的是我種的糧,賠的是我掙的錢,我愛養她一輩子,你們管的著嗎?
就是因為這個生了幾句口角,繼而打鬥起來,欺負到我家裏來了,我不打你個腿瘸胳膊斷的,我以後還怎麽在望城混?我還有臉見人嗎?
李熙望著葛莊主的臉色,忽然來了氣,嗬斥道:“瞧你這意思,還覺得委屈是吧?那是我的話說錯了?人不是你葛莊主打的?你說不是,我給你道歉呀,我楊某人知錯必改,有錯必糾,知法犯法……的事我是從來不做的。”
葛莊主忙打躬賠笑道:“不敢,不敢,人的確是我打的,事情的原委參軍您明察秋毫,不必小的囉嗦多嘴。小的願意賠償他們,參軍您說怎麽陪,小的照辦就是,隻求借您的威風絕了他們以後再來騷擾的念頭就好,就好。”
李熙笑道:“幹嘛呀,瞧把你嚇的,我又不是大老虎,我叫楊讚,今年十七歲。行啦,我這個人你不了解,心直口快,想到什麽說什麽,出口的話往往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聽起來或者不中聽,不過我的心是好的,我可沒有壞心眼喲。”
葛藤點頭附和道:“那是,那是。”
“呃……那個……”李熙覺得一肚子話要說,卻又不知道從何說起,眼看著葛藤腰彎的像張弓,一把年紀了,又胖成這樣,看著實在不落忍,他覺得自己要是不說點什麽,實在對不住葛莊主這份恭敬,於是沒話找話地說:“我觀莊主天庭飽滿,地格方圓,是一副大富大貴的好相貌呀,來來來,在下略懂岐黃之術,我給算算今年的運勢吧。”
“啊……多謝。”
李熙興致勃勃地拖著葛莊主的手算了一卦,莊主緊張的手心全是汗,完全鬧不明白他要玩那樣,李熙感覺到了葛藤手心的潮濕,也看到了他鼻尖上的汗,覺得時機差不多了,便鬆開了手,他這裝模作樣算卦時,心裏已經想好了要跟葛藤說的話。
大意有三,其一,無論打人的理由有多充分,人是在你家裏被你打的,眼下這個情勢,講理不如賠錢省事,當然為了杜絕此例一開,日後大夥沒事就來找打,李熙答應葛藤,在他賠付三人醫藥費後,立即追究三人擅闖民宅,出言調戲婦女的罪狀。
楊參軍同時承諾,根據三人的傷勢或當場褪去褲子賞一頓竹筍炒肉片,或帶回韶州大牢請他們吃幾天又黴又臭的牢飯,狠狠地殺一殺這股歪風邪氣。
其二,葛莊主雇傭三十名精壯勞力疏浚田間的溝渠,時間三個月,每日給糧一升三,不管吃,免得因為吃不飽,吃不好,讓他們罵娘。當然為了顯示官府的愛民之心,李熙到時候會為他們另外爭取一點利益,比如讓葛莊主借給他們鍋灶,每日供給兩捆柴,每三日給醬菜半斤等等。三個月後如果溝渠不能修築完成,則繼續雇傭,工錢再議。
三是讓葛莊主小小出點血,管莊外的一百多號人吃頓飽飯,人餓著肚子容易衝動失去理智,失去理智的人容易幹些不理智的事。
賠償和請客吃飯這兩樁,葛莊主滿口答應,當即叫人去準備,李熙叮囑抓幾隻雞燉上,葛莊主心驚肉跳,說怎麽還要請他們吃雞呀,李熙說不是給他們,是我想吃,我愛吃土雞,葛莊主長鬆一口氣,忙叫人去準備。
一次雇傭三十個人,每人每日給糧一升三這事,葛莊主覺得很肉疼,臉上肥肉直抽搐,李熙摟著他的肩膀按他坐下,解釋道:“你把這三十名精壯從饑民中抽出來,外麵那幫人再想鬧事,這三十人為了保住飯碗就會站出來替葛莊主你說話,弄不好還會替你打他們呢,你等於請了三十個精壯漢子做護院嘛。”
葛藤哭喪著臉道:“就算這樣,那三個月工期也太長了,還有這‘三個月後如不能完工還得繼續雇傭’,這不告訴讓他們磨洋工嗎?參軍呀,您這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什麽藥啊。”
李熙笑道:“葛莊主你這是在跟我裝糊塗呢,這麽簡單的道理你能不明白?三個月,該鬧的都鬧過了,開春後朝廷的救濟糧也該到了,到時候你想留人家人家還未必願意呢,就算有幾個懶漢或膽小的賴著不走,你再跟他們好好議議工錢嘛。
葛藤一拍腦袋,叫道:“我明白了,明白了,到那時候朝廷的救濟糧到了,可以喝著稀粥下地耕種了,日子有了奔頭了,他們有了退路了,我再把這工錢攔腰一斬,殺的他們哭爹喊娘,他們自然就離去了,哎呀,楊參軍您真是高明呀。這麽高妙的計策你究竟是怎麽想出來的呢,佩服,佩服。”
李熙道:“那你還嫌不嫌人多工期長,自己吃了虧。”
葛藤訕訕一笑,說:“工期不長,不長,不過這人……能不能減少二十個?”
李熙道:“莊外那塊地是你家的吧,溝渠都淤成平地了,發展農業豈能靠天收呢,冬休季節大興水利工程建設,夯實農業發展的基礎,以後你們種田什麽的才有後勁嘛,這個道理漆明府沒說給你們聽嗎,父母官說的口幹舌燥,為你們磨碎了牙操碎了心,你們就當耳旁風嗎?要放到心裏去,沒事多琢磨琢磨父母官的話,想想這其中的道理,別沒事就出去賭錢喝酒鬥雞玩女人,墮落!玩物喪誌!萎靡不振!喪權辱國!”
葛藤“噗通”給李熙跪下了,哭著說:“小的知錯了,我改,一定改。”
李熙抹了把口水,忙起身扶起葛藤,說道:“員外乃望城首富,是有名望的鄉紳,上流的體麵人,不要一口一個小的,我會受用不起的。”
這時莊客來報說大灶小灶都準備好了,問怎麽辦,李熙揮手說我們先去看看大灶上做了什麽好吃的。葛藤臉色有些尷尬,連連勸阻說粗茶淡飯不看也罷不看也罷。李熙不管,仍舊去了。莊園大門內的空地上臨時支起了三口大鍋,是那種鄉間操辦紅白喜事時用的大銅鍋。
鍋底下幹柴烈火,鍋裏熱氣騰騰,熬煮著雜豆米菜粥,一百多名饑民被分區安置在門內空地上,盤膝而坐,目光貪婪地盯著三口大鍋,舌頭舔著嘴唇,肚子裏咕咕作響,若非阮承梁領著二十個如狼似虎的土兵一旁看守,說不定早群起搶食了。
李熙邁步來到銅鍋邊,行前葛藤又攔了一下,李熙站著沒動,含笑看著葛莊主伸出的那條短粗小胳膊心慌氣短地垂了下去。
葛莊主三番五次阻止自己,讓李熙懷疑鍋裏煮的根本就是一汪清水,結果卻不是,鍋裏煮的的確是粥,雖然插根筷子未必能立的住,但已經很難得了,如果不是葛藤三番五次攔著自己,李熙或許會誇他兩句,說他有善心,不過現在……
李熙走到一幹饑民麵前大聲說道:“葛員外是位有良心的士紳,大災之年,盡管他家的日子也過的很艱難,但當他得知大夥日子更艱難時,毅然而然地拿出了家中僅有的存糧,請大家吃頓飽飯,以扶危難,以盡鄉誼!諸位不該喝聲彩嗎?”
眾人齊呼:“好!”
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李熙把葛藤拽了過來,向黑壓壓的人群壓了壓手,說:“葛莊主給諸位每人準備了三碗米豆菜粥,每人兩個大胡麻餅,醬菜更是隨意吃啊。”
四下轟動一片,一百多號人同時向葛員外行注目禮。
葛員外的臉色變幻著奇異的色彩,一會白,一會紅,一會青,一會黑,一會綠,不知是因為緊張,還是因為驚訝,或者是因為李熙隨口幫他在菜單上增添了兩百多個大胡麻餅和海量的醬菜而肉疼,抑或是三者兼具。
“讓我們向高風亮節,高瞻遠矚,鞠躬盡瘁,舍生取義的葛莊主鞠躬致敬。”
雖然沒幾個人能聽懂李熙文縐縐的話裏在說什麽,但看著他帶頭向葛藤鞠躬,眾人慌忙起身,也向葛藤鞠躬,葛藤忽然有些感動,眼圈裏漾著淚水,他先向李熙鞠躬回禮,二人一遞一拜,如在拜堂,拜完李熙葛莊主又麵向不請自來的貴客們回禮。
在一片歡呼聲中,李熙提議說:“請葛莊主來給大家說兩句吧。”
葛藤隻是個鄉紳,極少有機會當著這麽多人的麵演講,一時心裏不免有些緊張,他縮著脖子,彎著腰,點頭如啄米,連聲說:“來者都是我葛某人的貴客,諸位鄉親吃好,喝好,吃飽,喝飽,哈……”
演講完畢,李熙振臂高呼:“葛莊主威武!”
四下皆呼威武,葛莊主除了想哭還想罵人,自己怎麽就威武了,我的糧食呀!
從那一刻起葛莊主的心情就抑鬱了,陪楊參軍在後宅吃飯時,他一連幾次走神,後來還出現了幻聽,幾度以為李熙向他敬酒,杯子端起來了,卻發現楊某人正啃雞腿呢。
楊參軍吃相很慘烈,比前院那幫災民好不了哪去,以至於葛藤一度出現幻覺,認為眼前這個害的自己大破財的年輕人是個騙子,跟前麵那幫人是一夥的,他們是合謀來自己家裏騙吃騙喝來了。
不過阮承梁等二十個如狼似虎的土兵卻提醒了他,自己可能是傷心過度出現幻覺了。那二十個家夥喝酒就跟喝水似的,劃拳的吼叫聲把後院圈裏的黑麵郎都驚動了,哼哼吱吱地嚷個不停,果然是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呀,這是它在招呼親戚吧。
我的糧食呀,我可憐的糧食呀,我最親最親的糧食呀……
葛莊主默念著糧食咒苦苦地熬著,陪著懷疑是餓死鬼投生的參軍楊吃了午飯,下一步,他該滾蛋了吧,哦,不行,那三個痞子還沒抓起來呢。
在家裏撤杯盤時,葛莊主小心地提醒楊參軍,酒足飯飽後是不是該幹點正經事了,比如把外麵那三個痞子抓起來打一頓,那樣自己心裏至少會好過些。
吃的滿嘴油乎乎,喝的臉透紅的楊參軍一麵找牙簽剔牙,一麵把手直擺:“不急不急,剛吃完飯,等他們消,消食,再,說。”
一連打了個幾個嗝,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清楚,葛莊主很替他害臊,同樣替參軍楊某害臊的還有葛莊主的女兒葛花籃,她可沒她父親修養好,見此情形忍不住發起了大小姐脾氣,嘴裏嘟囔道:“做官的全沒一個好東西,就會窮吃良善,見了惡人比見鬼都慫。”
聲音很小,葛莊主卻聽在耳朵裏,他嚇了一大跳,趕緊對女兒瞪了一眼,葛花籃的大小姐脾氣可不光是對外,對內也一樣,她反瞪了老爹一眼,還朝他吐了吐舌頭,葛莊主則朝她亮出了滿嘴被歲月磨平的鈍牙,並擰動眉毛表示不滿。
“咯!”
端坐上位的楊參軍又打了個嗝,父女倆心驚肉跳,忙結束內訌,偷眼看去,楊參軍耷拉著眼皮,有睡午覺的趨勢。葛花籃拍拍心口,笑了笑,端著托盤走了。出門時父女倆又發動了一輪隔空瞪視,這回做父親的勝出,因為他成功地吸引了女兒的注意力,致使後者在出門時被門檻絆了一下,“哎呀”一聲就摔了出去。
稀裏嘩啦的,杯盤撒了一地。
“噯喲我的女兒呀!”老爹一躍而起搶了出去,正醉醺醺準備午睡的楊參軍驚跳暴起,揮舞佩刀大叫:“哪裏有賊,賊在哪?”
李熙聽他說話文縐縐酸溜溜還有點裝,頓時心生鄙視,便道:“谘詢個毛,你究竟能不能代他們做主,若是不能就請換人,我堂堂的韶州參軍,沒工夫跟你們這幫臭要飯的在這閑扯淡。”
書生裝文酸,李熙裝粗橫,兩個裝貨正麵一碰,書生就軟了,慌忙道:“參軍恕罪,在下我在書齋裏呆久了,不大會說話。參軍明鑒,山民們淳樸,尊師重道頗有古人之風,在下身為三鄉四十二寨唯一的塾師,他們對我還是禮敬有加的,既然推舉了我,就一定會聽我的話,這個請參軍放心。”
李熙滿意地點點頭,道:“原來是位塾師,是公的還是私的。”
“官府給我四季衣裳和三貫補貼,吃、穿、住卻是三鄉四十餘寨百姓供養,不敢稱公亦不敢稱私也。”書生搖頭擺尾。
李熙把手一揮:“行啦,且不論公私,這三鄉四十寨是哪三鄉,此處為何地,這些人聚集在此所為何來?說,哦,先別說,忘了問了,你叫什麽名字?”
書生拱手道:“在下我免貴姓張,名叫孝先,字德茂,我乃曲江縣鄰水鄉人氏,今年二十二歲,家中父母雙亡,隻有一個嫁了人的姐姐。因父母亡故,無處養身,現屈身在付家山鄉田家澳做塾師,乃是一介窮書生是也。哦,對了,我還沒有娶妻生子。”
介紹了自己的姓氏和家庭情況,張孝先又簡略地介紹了眼前這一百多個饑民的情況,他們都是曲江縣當角、池江兩鄉和翁源縣望城鄉的農民。
眾人所處之地在翁源縣境內,名叫望城鄉葛家寨,這田莊的主人名叫葛藤,是望城鄉的首富,大災之年在莊宅內囤積大量米糧,百姓無食來借糧,葛莊主非但不允,反而指使家奴打傷鄉民三人,且將一婦人剝去上衣押著遊街,因此轟動三鄉,這才有百姓圍攻田莊之事。
張孝先道:“大災之年,人民缺衣少食,饑寒交迫,難顧溫飽,土豪劣紳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置百姓死活於不顧,已皆是可殺之列。這葛藤非但仗勢欺人毆傷人命,更兼侮辱婦女,損傷風化。依在下我揣度此等人即便能逃過此一劫,將來之名聲亦臭不可聞,難在鄉裏立足。參軍若要袒護此等劣紳,隻恐難俘韶州百姓之心。再者,大災之勢愈演愈烈,朝廷救濟遲遲不至,長久下去,難保不生民變,那時朝廷或鎮或撫,或先鎮而後撫,或先撫而後鎮,亦或亦鎮亦撫,總以形勢之變為依據。
“目下之勢,積弊叢生,百姓受難而不思撫,各級官吏隱瞞、推諉、塞責,民無活路必然生變,生變則朝廷必鎮壓之,然民不畏死奈何以死迫之?鎮壓不成,他日必改弦更張,善加撫慰。若要百姓安靜,則流寇須被招安,惡霸須得懲戒,屆時若不殺幾個民憤極大的土豪劣紳,何以再得民心?韶州境內若殺惡霸,葛藤必死,庇護葛藤的官員必受懲戒。故此,在下我鬥膽建言,今日之事,參軍可裝作不知,則我三鄉四十二寨父老齊頌參軍恩德,參軍撫民愛民之名即傳,他日必得朝廷賞識,飛黃騰達之日指日可待也。”
張孝先搖的脖子酸,說的口發幹,又不得李熙回應,心裏不免惴惴,他偷偷望了一眼楊參軍,後者眼皮耷拉著,似在打盹。張孝先哭笑不得,滿腔激憤欲發,又苦苦忍住了。仍舊保持著敬禮的姿勢。
張孝先的話李熙句句聽在心裏,雖然酸味十足更兼囉嗦,看事也有些書生意氣,不過眼光卻很毒辣,他說的不錯,災情已成事實,嶺南各地官吏卻還在隱瞞真相,推諉塞責,這麽幹下去遲早是要出大事的,出了事怎麽辦,剿匪,數十個州一起作亂,得有多少匪,人人都是匪,誰剿,剿誰?
老百姓溫順是不假,可兔子急了要蹬鷹,口中無糧,為求活命,也隻能豁出命去造反,那該是怎樣的一副波瀾壯闊的末日景象?
鎮撫,鎮撫,鎮不了隻能撫,經曆了這場大難,朝廷要收拾民心,不殺幾個作惡多端、民憤極大的土豪劣紳、贓官汙吏、豪強土匪是交代不過去的,這個葛藤是個什麽人,自己並不了解,是否如張孝先所說的那麽不堪,尚待查證,不過一個鄉裏塾師能說出這番話來,有些門道,這個人窩在山裏教小學生有些誤人子弟,聘他到我土軍來做書記,人盡其才!
李熙覺得此事可以操作,於是他打了個大大的哈欠,伸了個懶腰,說:“張先生不愧是讀書人,說起這道道來頭是頭尾是尾,條分縷析,絲絲入味,好吃又好聽,還特別有參考價值,說的很好哇。”
張孝先有些發懵,這是誇我嗎,怎麽連吃喝都出來呢,還絲絲入味,這怎麽說的。
李熙朝他招招手,待張孝先過來,他摟著張孝先的脖子說:“兄弟,借一步說話。”
李熙拖著張孝先來到莊牆外的一片小樹林裏,小樹林外有條水渠,幾乎已經淤平。李熙站在水渠邊上,望著水渠對岸光禿禿寸草不生的農田,忽而默然一歎,說道:“聽張兄一言,在下茅舍頓開,啊,不過張兄你說的這些都是大道理,以後的事,這眼下的事該怎麽辦呢?你有什麽主意?”
張孝先對李熙亂用成語的習慣雖然還不大適應,卻也無心計較,他道:“解決此事也簡單,隻要葛藤答應雇傭宅園外的這一百二十名勞力替他修築田間水渠,工期一個月,按行價支給每人每天一升糧,另外還須賠償被他打傷的那三個鄉民每人湯藥費三貫錢,此事就這麽了了。”
李熙托著下巴問:“不是說有位大嫂被剝了衣裳遊街嗎,這件事就這麽算了。”
張孝先臉色微紅,囁嚅道:“這事是……是在下我編造的,不作數。”
“咄!”李熙喝道,“好你個張孝先,你還是個讀書人呢,你有沒有功名?料你也沒有,若有我非要參你一狀,革了你的功名。大災之年,你這個讀了一肚子聖賢書的明白人,不知為朝廷解憂為官府排難,反而編造謊言煽動百姓鬧事,就憑這一條,我就可以送你進大獄吃上幾百年牢飯你信不信?”
張孝先黑著臉,連連打躬認錯,後窺知李熙隻是出言恫嚇,並無請他吃牢飯的心思,這才壯著膽子說道:“鄉民人心太散,又太過懦弱,家裏存糧吃光,就吃種子,種子吃光就殺耕牛,耕牛吃光啃樹皮,吃草根,吃樹根,吃蛇,吃蛙,吃蟲……為了一塊樹皮大打出手,能釀出人命。我就不明白了,你這麽有血性為何不去吃大戶,搶豪紳,左右都是個死,撐死不比餓死強?”
李熙怒斥道:“張孝先,信不信我現在就抓了你!”
張孝先把頭一縮,不吭聲了。
默了會,李熙道:“你的話我會帶給葛藤,但願他是個明白事理的人。”
張孝先喜道:“隻要參軍肯為百姓說句話,事情一定成,則三鄉百姓……”
眼看張孝先又要發表他的長篇大論,李熙趕緊躲開,招呼阮承梁過來,吩咐把張孝先看管起來,阮承梁問要不要把他捆起來,李熙歪著頭盯著阮承梁問:“阮兄,你說呢。”
阮承梁激靈靈地打了個冷顫,忙道:“諒他一個書生也跑不了,不,不捆了吧。”
李熙在阮承梁頭上鑿了一指,喝道:“以後說話前先過過腦子,當著這麽多人的麵,你把人民意領袖給捆了,你還想不想好了,沒風度也要裝作有風度啊大哥。”
阮承梁道:“我記住了大哥,我給你叫門去。”
“叫什麽門。”
“叫他們開門,大哥您好進去吃晌午飯呀。”
“吃你個頭,我是去救民於水火的,我是去行大善事的,我是……懂不懂,懂不懂?”
“懂,懂,大哥,我真的懂了,噯喲……”
阮承梁抱著被鑿的一排紅包的腦袋一路小跑去叫開了莊園後門,前門人太多,情緒太激動,大門一開,難保不會出事。麵對那一百多張饑餓的麵孔,李熙現在是信心全無,心裏發虛,心裏一沒了底,再讓他去辦事,明明是光明正大的事也硬讓他辦的鬼鬼祟祟。
葛藤聽說來了一位楊參軍,還帶了幾十個土兵,頓時大喜過望,以為來了救星,帶著子侄、管家、莊客一路小跑迎了過來,見到的卻是臉黑的能擠出墨汁的李熙,葛藤心裏咯噔一下,情知有些不妙,弓著腰,陪著小心,把李熙迎入正堂奉茶,看李熙臉色不對,他也不敢坐,侍立一旁,表情甚是尷尬。
李熙故意晾著他,坐著喝茶,喝足了茶,方才開口,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劈頭蓋臉地逮著葛莊主一頓訓斥,責問他為何要打傷鄉民,問他在這大災之年,形勢這等惡劣時,州縣長吏兩衙官員為了救民於水火,殫精竭慮,忙的焦頭爛額之際,你不思體諒朝廷和官府的難處,反而任性胡為,捅出了這麽大的簍子來,你居心何在?闖出禍來責任誰來承擔?!
葛莊主有些發懵,鄉民,自己的確是打了,可這理,似乎還是在自己這邊吧,那三個人根本就是鄉裏的潑皮無賴,闖入我莊子裏來,大爺似的盤腿坐在客堂,呼三喝四,要吃要喝,這些自己忍了。說老天爺不幫窮人漢,地裏不長莊稼不出糧,家中已經揭不開鍋了,桑樹死了養不了蠶,沒錢買不了布,媳婦沒褲子穿出不了門,求葛莊主大發慈悲,周濟一二,待來年手頭寬裕,連本帶利一並歸還。
這種鬼話,鬼才信,這擺明了是來敲詐嗎,這些自己也忍了,自己家大業大,為了這點小事得罪人,不值當。可合不該,你們背著我的糧食,揣著我的錢,吃的酒足飯飽,臨走時還調戲我女兒吧。
我女兒長的是不好看,她脾氣還不好呢,可那是我女兒,我的骨肉,你們說她是個丟不出去嫁不了人吃窮父母的賠錢貨是什麽意思,她吃的是我種的糧,賠的是我掙的錢,我愛養她一輩子,你們管的著嗎?
就是因為這個生了幾句口角,繼而打鬥起來,欺負到我家裏來了,我不打你個腿瘸胳膊斷的,我以後還怎麽在望城混?我還有臉見人嗎?
李熙望著葛莊主的臉色,忽然來了氣,嗬斥道:“瞧你這意思,還覺得委屈是吧?那是我的話說錯了?人不是你葛莊主打的?你說不是,我給你道歉呀,我楊某人知錯必改,有錯必糾,知法犯法……的事我是從來不做的。”
葛莊主忙打躬賠笑道:“不敢,不敢,人的確是我打的,事情的原委參軍您明察秋毫,不必小的囉嗦多嘴。小的願意賠償他們,參軍您說怎麽陪,小的照辦就是,隻求借您的威風絕了他們以後再來騷擾的念頭就好,就好。”
李熙笑道:“幹嘛呀,瞧把你嚇的,我又不是大老虎,我叫楊讚,今年十七歲。行啦,我這個人你不了解,心直口快,想到什麽說什麽,出口的話往往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聽起來或者不中聽,不過我的心是好的,我可沒有壞心眼喲。”
葛藤點頭附和道:“那是,那是。”
“呃……那個……”李熙覺得一肚子話要說,卻又不知道從何說起,眼看著葛藤腰彎的像張弓,一把年紀了,又胖成這樣,看著實在不落忍,他覺得自己要是不說點什麽,實在對不住葛莊主這份恭敬,於是沒話找話地說:“我觀莊主天庭飽滿,地格方圓,是一副大富大貴的好相貌呀,來來來,在下略懂岐黃之術,我給算算今年的運勢吧。”
“啊……多謝。”
李熙興致勃勃地拖著葛莊主的手算了一卦,莊主緊張的手心全是汗,完全鬧不明白他要玩那樣,李熙感覺到了葛藤手心的潮濕,也看到了他鼻尖上的汗,覺得時機差不多了,便鬆開了手,他這裝模作樣算卦時,心裏已經想好了要跟葛藤說的話。
大意有三,其一,無論打人的理由有多充分,人是在你家裏被你打的,眼下這個情勢,講理不如賠錢省事,當然為了杜絕此例一開,日後大夥沒事就來找打,李熙答應葛藤,在他賠付三人醫藥費後,立即追究三人擅闖民宅,出言調戲婦女的罪狀。
楊參軍同時承諾,根據三人的傷勢或當場褪去褲子賞一頓竹筍炒肉片,或帶回韶州大牢請他們吃幾天又黴又臭的牢飯,狠狠地殺一殺這股歪風邪氣。
其二,葛莊主雇傭三十名精壯勞力疏浚田間的溝渠,時間三個月,每日給糧一升三,不管吃,免得因為吃不飽,吃不好,讓他們罵娘。當然為了顯示官府的愛民之心,李熙到時候會為他們另外爭取一點利益,比如讓葛莊主借給他們鍋灶,每日供給兩捆柴,每三日給醬菜半斤等等。三個月後如果溝渠不能修築完成,則繼續雇傭,工錢再議。
三是讓葛莊主小小出點血,管莊外的一百多號人吃頓飽飯,人餓著肚子容易衝動失去理智,失去理智的人容易幹些不理智的事。
賠償和請客吃飯這兩樁,葛莊主滿口答應,當即叫人去準備,李熙叮囑抓幾隻雞燉上,葛莊主心驚肉跳,說怎麽還要請他們吃雞呀,李熙說不是給他們,是我想吃,我愛吃土雞,葛莊主長鬆一口氣,忙叫人去準備。
一次雇傭三十個人,每人每日給糧一升三這事,葛莊主覺得很肉疼,臉上肥肉直抽搐,李熙摟著他的肩膀按他坐下,解釋道:“你把這三十名精壯從饑民中抽出來,外麵那幫人再想鬧事,這三十人為了保住飯碗就會站出來替葛莊主你說話,弄不好還會替你打他們呢,你等於請了三十個精壯漢子做護院嘛。”
葛藤哭喪著臉道:“就算這樣,那三個月工期也太長了,還有這‘三個月後如不能完工還得繼續雇傭’,這不告訴讓他們磨洋工嗎?參軍呀,您這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什麽藥啊。”
李熙笑道:“葛莊主你這是在跟我裝糊塗呢,這麽簡單的道理你能不明白?三個月,該鬧的都鬧過了,開春後朝廷的救濟糧也該到了,到時候你想留人家人家還未必願意呢,就算有幾個懶漢或膽小的賴著不走,你再跟他們好好議議工錢嘛。
葛藤一拍腦袋,叫道:“我明白了,明白了,到那時候朝廷的救濟糧到了,可以喝著稀粥下地耕種了,日子有了奔頭了,他們有了退路了,我再把這工錢攔腰一斬,殺的他們哭爹喊娘,他們自然就離去了,哎呀,楊參軍您真是高明呀。這麽高妙的計策你究竟是怎麽想出來的呢,佩服,佩服。”
李熙道:“那你還嫌不嫌人多工期長,自己吃了虧。”
葛藤訕訕一笑,說:“工期不長,不長,不過這人……能不能減少二十個?”
李熙道:“莊外那塊地是你家的吧,溝渠都淤成平地了,發展農業豈能靠天收呢,冬休季節大興水利工程建設,夯實農業發展的基礎,以後你們種田什麽的才有後勁嘛,這個道理漆明府沒說給你們聽嗎,父母官說的口幹舌燥,為你們磨碎了牙操碎了心,你們就當耳旁風嗎?要放到心裏去,沒事多琢磨琢磨父母官的話,想想這其中的道理,別沒事就出去賭錢喝酒鬥雞玩女人,墮落!玩物喪誌!萎靡不振!喪權辱國!”
葛藤“噗通”給李熙跪下了,哭著說:“小的知錯了,我改,一定改。”
李熙抹了把口水,忙起身扶起葛藤,說道:“員外乃望城首富,是有名望的鄉紳,上流的體麵人,不要一口一個小的,我會受用不起的。”
這時莊客來報說大灶小灶都準備好了,問怎麽辦,李熙揮手說我們先去看看大灶上做了什麽好吃的。葛藤臉色有些尷尬,連連勸阻說粗茶淡飯不看也罷不看也罷。李熙不管,仍舊去了。莊園大門內的空地上臨時支起了三口大鍋,是那種鄉間操辦紅白喜事時用的大銅鍋。
鍋底下幹柴烈火,鍋裏熱氣騰騰,熬煮著雜豆米菜粥,一百多名饑民被分區安置在門內空地上,盤膝而坐,目光貪婪地盯著三口大鍋,舌頭舔著嘴唇,肚子裏咕咕作響,若非阮承梁領著二十個如狼似虎的土兵一旁看守,說不定早群起搶食了。
李熙邁步來到銅鍋邊,行前葛藤又攔了一下,李熙站著沒動,含笑看著葛莊主伸出的那條短粗小胳膊心慌氣短地垂了下去。
葛莊主三番五次阻止自己,讓李熙懷疑鍋裏煮的根本就是一汪清水,結果卻不是,鍋裏煮的的確是粥,雖然插根筷子未必能立的住,但已經很難得了,如果不是葛藤三番五次攔著自己,李熙或許會誇他兩句,說他有善心,不過現在……
李熙走到一幹饑民麵前大聲說道:“葛員外是位有良心的士紳,大災之年,盡管他家的日子也過的很艱難,但當他得知大夥日子更艱難時,毅然而然地拿出了家中僅有的存糧,請大家吃頓飽飯,以扶危難,以盡鄉誼!諸位不該喝聲彩嗎?”
眾人齊呼:“好!”
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李熙把葛藤拽了過來,向黑壓壓的人群壓了壓手,說:“葛莊主給諸位每人準備了三碗米豆菜粥,每人兩個大胡麻餅,醬菜更是隨意吃啊。”
四下轟動一片,一百多號人同時向葛員外行注目禮。
葛員外的臉色變幻著奇異的色彩,一會白,一會紅,一會青,一會黑,一會綠,不知是因為緊張,還是因為驚訝,或者是因為李熙隨口幫他在菜單上增添了兩百多個大胡麻餅和海量的醬菜而肉疼,抑或是三者兼具。
“讓我們向高風亮節,高瞻遠矚,鞠躬盡瘁,舍生取義的葛莊主鞠躬致敬。”
雖然沒幾個人能聽懂李熙文縐縐的話裏在說什麽,但看著他帶頭向葛藤鞠躬,眾人慌忙起身,也向葛藤鞠躬,葛藤忽然有些感動,眼圈裏漾著淚水,他先向李熙鞠躬回禮,二人一遞一拜,如在拜堂,拜完李熙葛莊主又麵向不請自來的貴客們回禮。
在一片歡呼聲中,李熙提議說:“請葛莊主來給大家說兩句吧。”
葛藤隻是個鄉紳,極少有機會當著這麽多人的麵演講,一時心裏不免有些緊張,他縮著脖子,彎著腰,點頭如啄米,連聲說:“來者都是我葛某人的貴客,諸位鄉親吃好,喝好,吃飽,喝飽,哈……”
演講完畢,李熙振臂高呼:“葛莊主威武!”
四下皆呼威武,葛莊主除了想哭還想罵人,自己怎麽就威武了,我的糧食呀!
從那一刻起葛莊主的心情就抑鬱了,陪楊參軍在後宅吃飯時,他一連幾次走神,後來還出現了幻聽,幾度以為李熙向他敬酒,杯子端起來了,卻發現楊某人正啃雞腿呢。
楊參軍吃相很慘烈,比前院那幫災民好不了哪去,以至於葛藤一度出現幻覺,認為眼前這個害的自己大破財的年輕人是個騙子,跟前麵那幫人是一夥的,他們是合謀來自己家裏騙吃騙喝來了。
不過阮承梁等二十個如狼似虎的土兵卻提醒了他,自己可能是傷心過度出現幻覺了。那二十個家夥喝酒就跟喝水似的,劃拳的吼叫聲把後院圈裏的黑麵郎都驚動了,哼哼吱吱地嚷個不停,果然是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呀,這是它在招呼親戚吧。
我的糧食呀,我可憐的糧食呀,我最親最親的糧食呀……
葛莊主默念著糧食咒苦苦地熬著,陪著懷疑是餓死鬼投生的參軍楊吃了午飯,下一步,他該滾蛋了吧,哦,不行,那三個痞子還沒抓起來呢。
在家裏撤杯盤時,葛莊主小心地提醒楊參軍,酒足飯飽後是不是該幹點正經事了,比如把外麵那三個痞子抓起來打一頓,那樣自己心裏至少會好過些。
吃的滿嘴油乎乎,喝的臉透紅的楊參軍一麵找牙簽剔牙,一麵把手直擺:“不急不急,剛吃完飯,等他們消,消食,再,說。”
一連打了個幾個嗝,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清楚,葛莊主很替他害臊,同樣替參軍楊某害臊的還有葛莊主的女兒葛花籃,她可沒她父親修養好,見此情形忍不住發起了大小姐脾氣,嘴裏嘟囔道:“做官的全沒一個好東西,就會窮吃良善,見了惡人比見鬼都慫。”
聲音很小,葛莊主卻聽在耳朵裏,他嚇了一大跳,趕緊對女兒瞪了一眼,葛花籃的大小姐脾氣可不光是對外,對內也一樣,她反瞪了老爹一眼,還朝他吐了吐舌頭,葛莊主則朝她亮出了滿嘴被歲月磨平的鈍牙,並擰動眉毛表示不滿。
“咯!”
端坐上位的楊參軍又打了個嗝,父女倆心驚肉跳,忙結束內訌,偷眼看去,楊參軍耷拉著眼皮,有睡午覺的趨勢。葛花籃拍拍心口,笑了笑,端著托盤走了。出門時父女倆又發動了一輪隔空瞪視,這回做父親的勝出,因為他成功地吸引了女兒的注意力,致使後者在出門時被門檻絆了一下,“哎呀”一聲就摔了出去。
稀裏嘩啦的,杯盤撒了一地。
“噯喲我的女兒呀!”老爹一躍而起搶了出去,正醉醺醺準備午睡的楊參軍驚跳暴起,揮舞佩刀大叫:“哪裏有賊,賊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