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4-03-14
李熙一回到韶州,就把位於韶州城北的土兵兵營給“接收”了,其實他還在路上時,就已經打發阮承梁從始興縣趕回韶州,秘密去打兵營的主意了。經過阮都頭的一番運作,韶州土兵拒絕了三撥江西兵和三撥胡南兵前來接收。態度之堅決,讓江西兵和湖南兵驚呼韶州土兵並非都是軟蛋,麵對強者他們也敢說“不”,一時竟是刮目相看。
阮承梁年初二月在始興縣衙做了緝捕都頭,在李熙的授意下他從土兵營挖了二十幾個得力弟兄過去,實力眨眼間就超過了肖三的原班人馬。為此兩下還發生了幾場衝突,單打獨鬥,肖三占優,打群架阮承梁沒輸過,幾次交鋒後,兩夥人開始同流合汙,共尊肖白為老大,在始興縣橫行霸道,打壓豪強,扶持民弱,著實也幹了幾樣得民心的事。
奪占兵營,吞並土兵,實屬目無國法,膽大妄為,不過李熙的所作所為非但沒有受到刺史葉堂的阻止,刺史本人反而紆尊降貴,親自到訪鳳凰台拜會了他。
鳳凰台的家還是一年前的樣子,若說有變化那就是庭院中的花木比之先前更茂盛了。
葉堂是來求李熙幫忙舉薦他入張弘靖幕府的,嶺南已經從內到外糜爛透了,韶州也不是世外桃源,終究也會亂起來的。葉堂自然明白,在韶州設保寧軍意味著什麽,節度使兼任首郡刺史是慣例,他這個刺史已經當到頭了。他沒有機會立下常懷德那樣的功績,可以一躍跳出嶺南這個圈子。離開韶州後他還是得在嶺南這個圈子裏打轉,四處都是一樣的爛,何處覓平安呢。
與其被亂民擒殺,或敗陣獲罪,還不如改換門庭投在張弘靖門下。保寧軍新設,張弘靖、李德裕這些人也算得是能臣幹吏,就算終究不免要爛下去,那也是幾年後的事了。那時候若再止不住亂子,不光嶺南,整個大唐也再沒有一個安穩的地方了,去哪還不是一樣?
李熙隻能跟葉堂說自己盡力而為,張弘靖那自己還搭不上邊,李德裕為人又太過精明,能不能成實在很難料。
有這個態度,葉堂已經很知足了,事在人為,盡力而不能成,也無遺憾。
臨走時葉堂以恭賀李熙晉封平山侯為名,贈了他幾樣小禮物,禮物個頭的確很小,卻件件價值千金。李熙心中大悅,這還是他做官後見到的第一筆好處呢,如此豐厚,如此誘人,讓他怎好拒絕?
有葉堂的默許,李熙就一口吞掉了原屬韶州團練使司的三百土兵,熟人熟路,改造起來自然不難。土兵是為守禦家鄉而設,保寧營將來卻是要出境作戰的,李熙將這個道理說的很透徹,不願留下的發給遣散費遣散。在這件事上李熙做的很厚道,離開兵營的土兵也個個念著他的好。三百土兵遣散半數,剩餘的一百五十人則成為了保安營的基本班底。
保安營結構怎麽搭建,在長安時,在從長安回韶州的路上,李熙已經和朱克榮等人反複商議過了。按照大唐的軍製,每十人結一火,五火編成一旅,兩旅編成一團,團上麵是營。一般而言,每營下轄七個團和一個親兵旅,一千五百人。
但實際上營的人數並沒有個標準,少的五六百人,多的有四千多人,在河朔和京西北邊鎮,五千多人的營也不在少數。
保安營究竟多少人合適,郭仲恭的想法是越多越好,人多好打架,人多也好多領賞,人多才更易被上峰所重視。周宛和燕趙十二騎的意見是走精兵路線,兵多,訓練不夠,質量不高,未必打的了勝仗,兵多在被上峰關注的同時,也更容易被敵人關照。倒不如訓練一支精幹的小規模軍隊,更容易打勝仗。
雙方各有各的道理,爭執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請李熙這個指揮使拿主意。
李熙當即拍板:征兵越多越好,最好超過五千,由營升為軍,則大夥都可以官升一級。郭仲恭朝李熙暗暗翹起大拇指,稱讚指揮使通曉軍事,是一員難得的將才。
李熙謝過,話鋒一轉,又道:“當然打仗還得靠精兵,把一群烏合之眾拉上戰場送死,於心何忍?損陰德,會折壽的。故而我也讚同周大哥的意見,訓練一支精兵上戰場。”
眾人被他鬧的昏頭昏腦,欲待細問,李熙卻忙著和朱克榮閑聊去了。
朱步亮咳嗽一聲,插話道:“我是這麽理解指揮使的意思的,招兵越多越好,招來的兵未必都要送上戰場嘛。保安營內部可以分為守備、奇兵、跳浪、正兵、敢戰等團。守備團駐守後方,奇兵留作預備,跳浪作陣前突擊,正兵戰場殺敵,敢戰則充作死士,迂回至敵後,偵察敵情或執行斬首。這樣,兵雖然多,但不必個個送上戰場去送死。在上峰那咱們能受重視,能要到更多的軍需糧草;在敵手眼裏,咱們人雖多,但多駐在後方,能戰者並不多,也不會特別關照咱們。如此可兩全其美。”
眾人議論紛紛時,李熙和朱克榮走回來,遠遠就讚道:“朱兄所言正和我意。泰山之所以為五嶽之尊,是因為它腳踏齊魯大地,根基寬厚。旗杆豎的再高能高入雲霄嗎?一支軍隊要強大,要想長盛不衰,就得既有量又有質。我們的保安營既要單挑不輸陣,更要群毆有優勢,強和大本來就是一家嘛。”
眾人紛紛附議說好。李熙又道:“上麵隻給了七個團的編製,校尉隻能授七位,下麵的旅帥也有額定,隻有隊正暫時是模糊的。諸位在征兵時,團旅一級保持整齊,下麵的隊火可以增加數量,隊正不也是官嘛。”
保安營的高級將領中,李熙任指揮使早有定論,副使本設一人,李熙又爭取了一個名額,朱克榮和郭仲恭各居其一。副使以下設有軍務、軍供、軍法、軍訓、巡官五司。
朱克榮兼判軍務所,參讚軍務。郭仲恭兼判軍供院,名義上主管軍械糧草調撥。朱步亮判軍法所,名義上執行軍法。
實際操作中,朱步亮和郭仲恭所判事務正好掉個個兒,郭仲恭主掌軍法,朱步亮主管軍械糧草。郭仲恭是駙馬,是皇太子女婿,有軍供院院長的名號,方便向上要錢要糧要軍械;朱步亮熟悉軍械製造和軍械、糧草調撥,判軍供院事務得心應手。
周宛判軍訓所,負責指導全軍訓練。
設馬軍一團,以屠五為校尉,趙牧為讚軍。
以趙菁成為校尉、莫八為讚軍,組建破殺團;
以劉伍為校尉,閔師德為讚軍,組建長捷團;
以張八昌為校尉,畢三郎為讚軍組建陷陣團。
屠五、趙牧、趙菁、莫八、劉伍、閔師德、張八昌、畢三郎等同屬燕趙十二騎。
其餘三個團,任張龍為校尉,趙虎為讚軍,以白霧寨班底組建一團,稱為奇兵團,為全營總預備隊;以魯焰焊為校尉,鬱秀成為讚軍,組建一團,稱為敢戰團,擔負偵察和敵後特種作戰;以肖白為校尉,肖三為讚軍,組建守備團,專務後方守備。
設親兵旅,以朱赫為旅帥,阮承梁為讚軍,班底為原韶州土兵。
任李載風為全軍風紀巡官。
李熙將名單報給李德裕,李德裕一字未易,全部同意,不過他給李熙派了一個書記來,是個文官,名叫何風韻,二十出頭,人如其名,長的白白淨淨,喜歡塗脂抹粉,走路時腰如楊柳左右擺,的確是婀娜,的確是有幾分風韻。
他原在張弘靖河東幕府中任職,給李德裕當書辦,又是張弘靖嫡妻收的幹兒子,書生氣十足,好在脾氣不大,來李熙營中後表現的十分乖巧。對郭仲恭尤其巴結,一口一個“郭哥”叫的親切無比。初來時郭仲恭見他走路時扭腰擺臀,很是氣憤,本想暴打他一頓,被他這麽一哄也就不了了之。
選賢任將結束,各團校尉、讚軍們就行動了起來。眾人對韶州本就不陌生,此刻有錢有糧有軍旗,自是各顯神通,一時鬧的紅紅火火。
李熙打發何風韻去跟燕趙係出身的幾位校尉、讚軍說:“你們挑人眼光高我不管,不過不要把挑剩下的菜隨意丟掉,須知大海不拒涓涓細流方能成其大,人家拳拳報國之心,切不可辜負了,你們看不上,可以介紹給守備團和奇兵團,他們那兒隻要是能喘氣的人一律收照收不誤。當然作為補償,你們可以定期到守備團和奇兵團去挑選自己中意的人。當然啦,為了避免弟兄們傷了和氣,守備團和奇兵團有權劃定班底人馬,列入班底的人手你們就不要再打主意啦。”
何風韻一番話說的溫柔似水,燕趙係的幾位校尉、讚軍有話說不出,隻好默認了。
條件對他們還是很有利的,都是帶兵出身,誰都知道被人撬牆角是什麽滋味,有了指揮使這句話,隻須往兩團跑的勤快些,總能淘到幾個自己中意的。以前閑暇時出去打獵,以後再得閑暇就出去獵人,也是一項樂趣嘛。
軍務安頓有個眉目後,李熙回了趟始興縣。
他回長安後,葉堂指定司戶參軍閔蓉兼攝始興縣政務,閔蓉本身有職掌,也隻能半個月過去一次,縣中政務實際仍由楊儒主持,本來有肖白在還能維持,而今肖白也入了軍旅,始興縣的政務就都壓在了楊儒和錢宴身上,二人都大呼吃不消。
對此李熙心裏很反感,在他看來,隻要不遇大災大荒之年,始興縣那點政務不要說有兩位命官坐鎮,就是一個人也打理的過來。楊儒大呼吃不消,純屬活該,既然老邁精力體力都跟不上,何必站著茅坑不讓。至於錢宴,全是因為私心太重,把他營務田莊的心思分一半在公務上,什麽公事都可以做到遊刃有餘。這個人私心雖重,能力還是有的。
李熙本想設法把閔蓉誘騙到始興縣去常駐,閔蓉乖覺不肯上當,於是他又去誘惑張思。
張思有些心動,分嶺南韶州設保寧軍後,節度使循例會兼任刺史,州中各判司的權力被幕府架空也隻是早晚的事。他跟葉堂不一樣,葉堂年紀大了,求穩當,他還年輕,正求進步呢,與其被幕賓排擠到一邊去坐冷板凳,還不如早點為自己尋個好位置。
始興縣是偏僻的點,清苦了些,但也正因如此,跟自己競爭的人才少,那些從北方來的幕賓又幾個願意跑到山旮旯裏呆著呢。
春心萌動的張司士被楊縣令連哄帶騙誘去了始興縣,此後他就再也沒能回到韶州。
除了誘惑張思給自己善後,李熙此次回始興,還要辦兩件事:第一件是打發自長和尚滾蛋,這和尚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煉丹術傳授給了李熙,廚藝傳給了老黃,至於他討好小狐狸那點本事,在李熙看來完全不值得一曬。
李熙送了他兩套衣裳,給了些零錢,打發他回洛陽去了。
第二件事,是去提籃觀找玉貞子,要他看守好白霧寨和度龍山。尤其是度龍山,裏麵不僅囤積著李熙五分之一的財產,還有懷孕待產的陳招弟。
李熙一回到韶州,就把位於韶州城北的土兵兵營給“接收”了,其實他還在路上時,就已經打發阮承梁從始興縣趕回韶州,秘密去打兵營的主意了。經過阮都頭的一番運作,韶州土兵拒絕了三撥江西兵和三撥胡南兵前來接收。態度之堅決,讓江西兵和湖南兵驚呼韶州土兵並非都是軟蛋,麵對強者他們也敢說“不”,一時竟是刮目相看。
阮承梁年初二月在始興縣衙做了緝捕都頭,在李熙的授意下他從土兵營挖了二十幾個得力弟兄過去,實力眨眼間就超過了肖三的原班人馬。為此兩下還發生了幾場衝突,單打獨鬥,肖三占優,打群架阮承梁沒輸過,幾次交鋒後,兩夥人開始同流合汙,共尊肖白為老大,在始興縣橫行霸道,打壓豪強,扶持民弱,著實也幹了幾樣得民心的事。
奪占兵營,吞並土兵,實屬目無國法,膽大妄為,不過李熙的所作所為非但沒有受到刺史葉堂的阻止,刺史本人反而紆尊降貴,親自到訪鳳凰台拜會了他。
鳳凰台的家還是一年前的樣子,若說有變化那就是庭院中的花木比之先前更茂盛了。
葉堂是來求李熙幫忙舉薦他入張弘靖幕府的,嶺南已經從內到外糜爛透了,韶州也不是世外桃源,終究也會亂起來的。葉堂自然明白,在韶州設保寧軍意味著什麽,節度使兼任首郡刺史是慣例,他這個刺史已經當到頭了。他沒有機會立下常懷德那樣的功績,可以一躍跳出嶺南這個圈子。離開韶州後他還是得在嶺南這個圈子裏打轉,四處都是一樣的爛,何處覓平安呢。
與其被亂民擒殺,或敗陣獲罪,還不如改換門庭投在張弘靖門下。保寧軍新設,張弘靖、李德裕這些人也算得是能臣幹吏,就算終究不免要爛下去,那也是幾年後的事了。那時候若再止不住亂子,不光嶺南,整個大唐也再沒有一個安穩的地方了,去哪還不是一樣?
李熙隻能跟葉堂說自己盡力而為,張弘靖那自己還搭不上邊,李德裕為人又太過精明,能不能成實在很難料。
有這個態度,葉堂已經很知足了,事在人為,盡力而不能成,也無遺憾。
臨走時葉堂以恭賀李熙晉封平山侯為名,贈了他幾樣小禮物,禮物個頭的確很小,卻件件價值千金。李熙心中大悅,這還是他做官後見到的第一筆好處呢,如此豐厚,如此誘人,讓他怎好拒絕?
有葉堂的默許,李熙就一口吞掉了原屬韶州團練使司的三百土兵,熟人熟路,改造起來自然不難。土兵是為守禦家鄉而設,保寧營將來卻是要出境作戰的,李熙將這個道理說的很透徹,不願留下的發給遣散費遣散。在這件事上李熙做的很厚道,離開兵營的土兵也個個念著他的好。三百土兵遣散半數,剩餘的一百五十人則成為了保安營的基本班底。
保安營結構怎麽搭建,在長安時,在從長安回韶州的路上,李熙已經和朱克榮等人反複商議過了。按照大唐的軍製,每十人結一火,五火編成一旅,兩旅編成一團,團上麵是營。一般而言,每營下轄七個團和一個親兵旅,一千五百人。
但實際上營的人數並沒有個標準,少的五六百人,多的有四千多人,在河朔和京西北邊鎮,五千多人的營也不在少數。
保安營究竟多少人合適,郭仲恭的想法是越多越好,人多好打架,人多也好多領賞,人多才更易被上峰所重視。周宛和燕趙十二騎的意見是走精兵路線,兵多,訓練不夠,質量不高,未必打的了勝仗,兵多在被上峰關注的同時,也更容易被敵人關照。倒不如訓練一支精幹的小規模軍隊,更容易打勝仗。
雙方各有各的道理,爭執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請李熙這個指揮使拿主意。
李熙當即拍板:征兵越多越好,最好超過五千,由營升為軍,則大夥都可以官升一級。郭仲恭朝李熙暗暗翹起大拇指,稱讚指揮使通曉軍事,是一員難得的將才。
李熙謝過,話鋒一轉,又道:“當然打仗還得靠精兵,把一群烏合之眾拉上戰場送死,於心何忍?損陰德,會折壽的。故而我也讚同周大哥的意見,訓練一支精兵上戰場。”
眾人被他鬧的昏頭昏腦,欲待細問,李熙卻忙著和朱克榮閑聊去了。
朱步亮咳嗽一聲,插話道:“我是這麽理解指揮使的意思的,招兵越多越好,招來的兵未必都要送上戰場嘛。保安營內部可以分為守備、奇兵、跳浪、正兵、敢戰等團。守備團駐守後方,奇兵留作預備,跳浪作陣前突擊,正兵戰場殺敵,敢戰則充作死士,迂回至敵後,偵察敵情或執行斬首。這樣,兵雖然多,但不必個個送上戰場去送死。在上峰那咱們能受重視,能要到更多的軍需糧草;在敵手眼裏,咱們人雖多,但多駐在後方,能戰者並不多,也不會特別關照咱們。如此可兩全其美。”
眾人議論紛紛時,李熙和朱克榮走回來,遠遠就讚道:“朱兄所言正和我意。泰山之所以為五嶽之尊,是因為它腳踏齊魯大地,根基寬厚。旗杆豎的再高能高入雲霄嗎?一支軍隊要強大,要想長盛不衰,就得既有量又有質。我們的保安營既要單挑不輸陣,更要群毆有優勢,強和大本來就是一家嘛。”
眾人紛紛附議說好。李熙又道:“上麵隻給了七個團的編製,校尉隻能授七位,下麵的旅帥也有額定,隻有隊正暫時是模糊的。諸位在征兵時,團旅一級保持整齊,下麵的隊火可以增加數量,隊正不也是官嘛。”
保安營的高級將領中,李熙任指揮使早有定論,副使本設一人,李熙又爭取了一個名額,朱克榮和郭仲恭各居其一。副使以下設有軍務、軍供、軍法、軍訓、巡官五司。
朱克榮兼判軍務所,參讚軍務。郭仲恭兼判軍供院,名義上主管軍械糧草調撥。朱步亮判軍法所,名義上執行軍法。
實際操作中,朱步亮和郭仲恭所判事務正好掉個個兒,郭仲恭主掌軍法,朱步亮主管軍械糧草。郭仲恭是駙馬,是皇太子女婿,有軍供院院長的名號,方便向上要錢要糧要軍械;朱步亮熟悉軍械製造和軍械、糧草調撥,判軍供院事務得心應手。
周宛判軍訓所,負責指導全軍訓練。
設馬軍一團,以屠五為校尉,趙牧為讚軍。
以趙菁成為校尉、莫八為讚軍,組建破殺團;
以劉伍為校尉,閔師德為讚軍,組建長捷團;
以張八昌為校尉,畢三郎為讚軍組建陷陣團。
屠五、趙牧、趙菁、莫八、劉伍、閔師德、張八昌、畢三郎等同屬燕趙十二騎。
其餘三個團,任張龍為校尉,趙虎為讚軍,以白霧寨班底組建一團,稱為奇兵團,為全營總預備隊;以魯焰焊為校尉,鬱秀成為讚軍,組建一團,稱為敢戰團,擔負偵察和敵後特種作戰;以肖白為校尉,肖三為讚軍,組建守備團,專務後方守備。
設親兵旅,以朱赫為旅帥,阮承梁為讚軍,班底為原韶州土兵。
任李載風為全軍風紀巡官。
李熙將名單報給李德裕,李德裕一字未易,全部同意,不過他給李熙派了一個書記來,是個文官,名叫何風韻,二十出頭,人如其名,長的白白淨淨,喜歡塗脂抹粉,走路時腰如楊柳左右擺,的確是婀娜,的確是有幾分風韻。
他原在張弘靖河東幕府中任職,給李德裕當書辦,又是張弘靖嫡妻收的幹兒子,書生氣十足,好在脾氣不大,來李熙營中後表現的十分乖巧。對郭仲恭尤其巴結,一口一個“郭哥”叫的親切無比。初來時郭仲恭見他走路時扭腰擺臀,很是氣憤,本想暴打他一頓,被他這麽一哄也就不了了之。
選賢任將結束,各團校尉、讚軍們就行動了起來。眾人對韶州本就不陌生,此刻有錢有糧有軍旗,自是各顯神通,一時鬧的紅紅火火。
李熙打發何風韻去跟燕趙係出身的幾位校尉、讚軍說:“你們挑人眼光高我不管,不過不要把挑剩下的菜隨意丟掉,須知大海不拒涓涓細流方能成其大,人家拳拳報國之心,切不可辜負了,你們看不上,可以介紹給守備團和奇兵團,他們那兒隻要是能喘氣的人一律收照收不誤。當然作為補償,你們可以定期到守備團和奇兵團去挑選自己中意的人。當然啦,為了避免弟兄們傷了和氣,守備團和奇兵團有權劃定班底人馬,列入班底的人手你們就不要再打主意啦。”
何風韻一番話說的溫柔似水,燕趙係的幾位校尉、讚軍有話說不出,隻好默認了。
條件對他們還是很有利的,都是帶兵出身,誰都知道被人撬牆角是什麽滋味,有了指揮使這句話,隻須往兩團跑的勤快些,總能淘到幾個自己中意的。以前閑暇時出去打獵,以後再得閑暇就出去獵人,也是一項樂趣嘛。
軍務安頓有個眉目後,李熙回了趟始興縣。
他回長安後,葉堂指定司戶參軍閔蓉兼攝始興縣政務,閔蓉本身有職掌,也隻能半個月過去一次,縣中政務實際仍由楊儒主持,本來有肖白在還能維持,而今肖白也入了軍旅,始興縣的政務就都壓在了楊儒和錢宴身上,二人都大呼吃不消。
對此李熙心裏很反感,在他看來,隻要不遇大災大荒之年,始興縣那點政務不要說有兩位命官坐鎮,就是一個人也打理的過來。楊儒大呼吃不消,純屬活該,既然老邁精力體力都跟不上,何必站著茅坑不讓。至於錢宴,全是因為私心太重,把他營務田莊的心思分一半在公務上,什麽公事都可以做到遊刃有餘。這個人私心雖重,能力還是有的。
李熙本想設法把閔蓉誘騙到始興縣去常駐,閔蓉乖覺不肯上當,於是他又去誘惑張思。
張思有些心動,分嶺南韶州設保寧軍後,節度使循例會兼任刺史,州中各判司的權力被幕府架空也隻是早晚的事。他跟葉堂不一樣,葉堂年紀大了,求穩當,他還年輕,正求進步呢,與其被幕賓排擠到一邊去坐冷板凳,還不如早點為自己尋個好位置。
始興縣是偏僻的點,清苦了些,但也正因如此,跟自己競爭的人才少,那些從北方來的幕賓又幾個願意跑到山旮旯裏呆著呢。
春心萌動的張司士被楊縣令連哄帶騙誘去了始興縣,此後他就再也沒能回到韶州。
除了誘惑張思給自己善後,李熙此次回始興,還要辦兩件事:第一件是打發自長和尚滾蛋,這和尚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煉丹術傳授給了李熙,廚藝傳給了老黃,至於他討好小狐狸那點本事,在李熙看來完全不值得一曬。
李熙送了他兩套衣裳,給了些零錢,打發他回洛陽去了。
第二件事,是去提籃觀找玉貞子,要他看守好白霧寨和度龍山。尤其是度龍山,裏麵不僅囤積著李熙五分之一的財產,還有懷孕待產的陳招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