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4-03-15
陳招弟在李熙走後第二個月發現懷有身孕,此刻已有七個月,陳招弟身材嬌小,挺著個碩大的肚子,真是連行走都困難,李熙也就放棄了送她回長安的打算。韶州大軍雲集,一夕三驚,自然不是個安胎的好地方,李熙把她送去了度龍山,那裏山清水秀,安寧又安全,是個難得的養胎之所。陳大貴、林氏、陳海道一家也隨同遷去。
李十三妻蘭兒帶著兒子鬧兒,旺財妻葛花籃,一起跟著旺財回去了長安,行前李熙將鳳凰台的財產又取了八成五讓旺財帶回長安交給崔鶯鶯保管,手邊隻留幾萬貫錢零使。
本來李熙還想把小師妹鬆青送回長安,鬆青不樂意,欲送她回老鷹頭,她也不樂意。李熙剩下能做的就是促她盡快改變作息習慣,以便大難臨頭時能醒的過來,跑的掉。
不知為什麽,李熙對大軍雲集的韶州城越來越缺乏安全感,他總覺得有一股巨大的危險正在臨近。他相信自己的直覺,他的直覺也向來很準。
張弘靖和李德裕於十月中趕到韶州,此前二人分別去了江西洪州和湖南潭州,和湖南觀察使盧士枚和江西觀察使單牧民,分別交割劃歸保寧軍管轄的連、郴、虔三州相關事務,以及敲定朝廷劃撥給保寧軍的軍械、糧草數額和具體起運時間。
在李熙離開長安後,唐天子李純又將湖南的連州、郴州和江西的虔州劃歸保寧軍節度使轄製,保寧軍下設的五營,除韶州本地自建一營,江西、湖南各調撥一營外,李純準張弘靖所請從河東軍抽調一營南下歸保寧軍轄製,又從神策軍抽調一營,劃入保寧軍建製。
這樣一來,保寧軍節度使下轄的各軍兵力一夜之間增至一萬六千人,躍居南國諸道之冠。
不僅如此,原先駐紮在韶州、郴州、連州和虔州境內的嶺南、湖南、江西三鎮軍也奉詔劃歸各地刺史節製,變相的又充實了保寧軍實力。至此,歸張弘靖節製的各軍總兵力達到一萬九千人,比赫赫有名的清海軍要多出四千餘人。
劃歸保寧軍的各軍中,神策營和河東營皆為百戰精銳,實力不可小覷。江西、湖南兵堅忍不拔,勇猛精進,又熟悉南方地理氣候,堪稱一方雄強。
兵精將廣,實力超絕,又盛眷正隆的張弘靖誌得意滿,作為不多的幾個掛相銜出鎮地方的節度使,張節帥也拿出了宰相的風度,對原來的地方官員莫不妥善安置,一時人人稱讚張相公的美德。
借著這股春風,葉堂也如願以償地進入張弘靖幕府,做了觀察副使兼營田判官,興高采烈地上任去了。為了酬答李熙的舉薦之功,葉副使贈給楊指揮使一副鎧甲,除了式樣古舊,穿不上身外,實在沒別的毛病。
保安營短短一個月內兵員從不足兩百人激增至五千五百人,李熙猶不知足,又一路高歌猛進向六千人邁進。這個時候,李德裕到營中來了一趟,望著亂如菜市場的保安營營地,李德裕笑勸李熙說:“收手吧,再擴充下去,你這營指揮使就要升格為兵馬使了。”
李熙笑嘻嘻道:“做兵馬使不好嗎,再大的兵馬使也是李副使的部屬嘛。”
李德裕微笑道:“朝廷會酌情將過大的營升格為軍,但那也得是建有功勳以後,萬沒有因為人多就升格的道理。”
李熙笑道:“文饒兄是怕我兵多發不出糧餉嗎?其實我是這麽考慮的。各州刺史都有直屬軍,唯獨張相公沒有直屬軍,我招募這麽多人,除了南下平賊,將來是要留出一部分做張相公的直屬衛隊的,警衛軍府安全嘛。”
李德裕道:“少拿這話來糊弄我,元理公有神策、河東兩營為親軍,將來時機成熟會自建牙軍,用不著你這些烏煙瘴氣兵,盡早收手吧,已經有人在元理公那詆毀你了,說你不知兵,純熟在瞎胡鬧,是元理公替你扛著呢。”
李熙道:“感謝張相公替我擔當,文饒你說我收手,那我就收手吧,不過這五千五百人已經招募上來了,又解散了,有些寒人心吧。”
李德裕道:“行啦,我照四千額度給你撥付軍械糧餉,多餘的你自己想辦法。”
李熙道:“我能有什麽辦法?除了出去擾民征糧,無計可施。”
李德裕道:“四千五,多了沒有。”
李熙叉出五指,嬉笑道:“五千,剩餘的五百人,我自己想辦法。”
李德裕無奈地歎了口氣,說:“朝廷的每分軍資莫不是民脂民膏,某不敢輕易浪費一分。用五千人的軍資養一個營,你總得給我個什麽說法吧。”李熙心領神會,悄悄道:“文饒且回去等著,不日就有好消息傳來。”
李熙這話倒不是隨口胡說,他一回到韶州就謀劃著向境內幾股盜賊開刀。
一來可以平靖後方,解決後顧之憂。保安營是韶州子弟兵,後方不穩固,對軍心士氣影響極大,而其他各營則無此憂慮,他們都是外地兵,拔營起寨走到哪,哪兒就是家。韶州丟了,他們了不起還回老家去。保安營若失韶州,隻怕離潰散就不遠了。
二來可以打出保安軍的赫赫威名。在民,讓他們知道保安營是保境安民的仁義之師,在賊,讓他們知道保安營並非浪得虛名,剿賊還是有一套,沒事別來惹我。
再次,拿盜賊開刀比較保險,韶州境內匪不少,但成氣候的不多,像“八狗”那樣擁眾百餘人的就算是大匪了,拿這樣的小股土匪練練手,提振一下軍心士氣,又不會有什麽危險,李熙自然樂得去忙活。
李德裕走後,李熙召集朱克榮、郭仲恭、朱步亮、周宛、李載風等人密議後,即命破殺團、長捷團、陷陣團、敢戰團近兩千人,向防區內“油葫蘆”“磨劍張”等八股匪寇發動了攻擊。與此同時,調警備團和奇兵團兩千餘眾對韶州所轄六縣城區進行了一次“打黑”,重點打擊危害地方的黑惡勢力。
打幾個土匪殺幾個惡霸本不需要如此大動幹戈,這麽做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練兵。好兵不是訓練出來的,而是成長於戰陣,早讓、多讓他們見識一下戰陣有益無害。
保安營的防區覆蓋整個韶州,“剿匪”和“大黑”行動也是得到張弘靖首肯的,軍府內有李德裕維持,外有將士用命,李熙所能做的也隻有安坐中軍帳等捷報了。
“打黑行動”剛一開始,呂歡喜就到了李熙營中,穿了身幹淨的綢袍,頭發、胡子收拾的幹幹淨淨,像個撿了兩萬貫錢一夜發達的暴發戶。
呂歡喜是來巴結李熙的,一口一個“指揮使”叫的倍兒親,“打黑”打擊的是黑惡勢力,他的丐幫跟黑惡勢力隻是寫法不同。
呂幫主心裏沒底,不知道做了指揮使的軍師有沒有變心,會不會為了往上爬弄出個“大義滅親”,拿自家兄弟開刀。
麵對呂歡喜的巴結,李熙拖著官腔道:“你們丐幫在韶州的所作所為,我也略有耳聞,雖然還算不得大奸大惡,不過所行所為也算不得光明磊落。”
李熙一口一個“你們丐幫”聽來十分刺耳,呂歡喜一麵在心裏暗罵小王八蛋,一麵為了顧全大局,還是陪著笑臉,說道:“丐幫人口雜多,呂某管教無方,確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請指揮使給個明路,丐幫願意建功贖罪。”
李熙道:“路是現成的,就看你上不上道了。”
呂歡喜道:“丐幫上下十分樂意為指揮使效勞。”
李熙道:“是為朝廷效勞,為天子分憂。”
呂歡喜道:“是,是,為朝廷效勞,為天子分憂,為指揮使解愁。”
嗯,李熙滿意地點點頭,道:“大軍雲集韶州,朝廷軍械一時不能齊備,這……”
呂歡喜忙道:“我們丐幫縱然有弟子惡習難改,有些小偷小摸的毛病,不過生產和走私軍械的事是萬萬不敢幹的。”
李熙道:“我何時問你有沒有生產和走私軍械了?”
呂歡喜道:“那指揮使提軍械是……準備走私軍械?這個恕丐幫不能幫忙。”
李熙喝道:“豈有此理!我們是國家正規軍,打的是朝廷的旗號,吃的是朝廷的軍餉,效忠的是大唐天子,又不是土匪馬賊,豈能……唉,我跟你這號人真是有理說不清,我問你,你那有鐵嗎?”
呂歡喜把頭直搖:“丐幫不生產也不走私鐵……鐵?!你是想要鐵?”
“眼瞪那麽大幹嘛?”李熙叫道,“打造軍械當然要用鐵啦,難道學你用竹子削啊?”
呂歡喜扣扣下巴,陷入沉思。
李熙又端起官腔道:“我聽聞你們丐幫弟子都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走路遇到廢銅爛鐵什麽的,都撿起來賣給收廢品的,換倆小錢買雞買酒孝敬師長。未知傳聞是否屬實啊,呂幫主?”
呂歡喜眼睛晶晶發亮,拱手問道:“不知韶州城內哪家商賈收買廢銅爛鐵的,我可以交代一聲下去,讓他們走路時多留點神。”
李熙朝營門外努努嘴,看去,正見阮承梁指揮著兩個士卒在豎一杆大旗,旗幟上“收廢銅爛鐵”五個大字迎風招展,撥拉拉的響。
呂歡喜起身道:“呂某這就回去吩咐手下弟子去。”拱手欲退。
李熙笑嘻嘻地學著呂歡喜說話時的腔調道:“你看俺這個指揮使還有些官威吧。”
呂歡喜道:“官威,俺是沒看到,俺看到的是一個忘乎所以的小人嘴臉。”
李熙這段日子是有些忘乎所以,“油葫蘆”“磨劍張”等八股作惡多年的匪患沒用十天就全部殲滅,除“磨劍張”竄逃到連州外,其餘七個匪首和嘍囉們被用一條麻繩串成一串押入了韶州城,三街六巷遊覽一圈後,拉到城北亂草崗砍了頭,當日圍觀百姓人山人海,無人不呼張弘靖是青天。此事作為張弘靖上任後的第一樁功績,經過軍府一幹文學名士的如花妙筆渲染後,八百裏加急報入長安。龍心大悅,張弘靖加特進。
張特進心情大好後,就順勢同意了按五千人的份額向保安營撥付軍資糧餉,不過老謀深算的張弘靖還是留了一手,在回複保安營的公文中,這五千人的軍資糧餉被巧妙地拆成了兩塊:四千八百人的正軍軍供和兩百人的親兵軍供。
雖然合起來也是五千,其中的學問還是讓人歎為觀止。大唐國的軍製,一軍人數滿五千,建有獨立的軍務係統,擔負方麵之責,即可以奏請設軍號,入冊,請軍旗,統軍將領升任兵馬使,兵馬使的任免必須經過天子首肯,兵部和各地藩鎮無權任免。
張弘靖隻同意撥給李熙四千八百人的軍資糧餉,就斷了他向上請設軍號的企圖,人數是道硬杠杠,不達標,餘者都不必再談。
卡死了李熙脫離保寧軍的可能後,作為安慰和獎賞,他又特批了兩百親軍軍供,用於李熙組建親兵所用。按大唐國軍製,隻有兵馬使以上統軍將領才有資格組建屬於自己的親兵隊,親兵隊的親兵由統軍將領自己招募,直屬將領個人,與私兵不同,親兵隊的軍官朝廷給官職給俸祿,士卒則由朝廷支給軍資糧餉,是國家籠絡人心的重要名器。
中唐以後,鎮撫各地的藩鎮節度使也有權授予親信將領組建親兵隊,數量和資格除國有定製外,各鎮稍有微調。張弘靖熟諳官場規製,鑽個空子假國家之名器行個人之慷慨施恩於李熙,對他來說小事一樁。
李熙很欣賞這樣的上司,有魄力,有想法,有愛心,跟在後麵幹,有奔頭。
為了報答張相公的賞拔之恩,李熙琢磨著繼剿匪和打黑行動後是不是再折騰點別的什麽動靜出來,好讓張相公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由二品特進更進一步,成為一品大員?
不過折騰大行動前,還是得先抽時間把自己的親兵隊組建起來,這槍林箭雨的,身邊沒幾個貼心的人護著,把自己折騰到閻王爺那去就不美了。
朱赫忠心武勇都是有的,不過脾氣也是很大的,這樣的人做夥伴、下屬,乃至朋友都沒問題,但整天膩在一起肯定受不了,讓他晚上持刀在帳外給自己站崗,李熙覺得自己還不如鑽到床底下睡,完全找不到感覺的。
阮承梁是必須任用的,李十三也叫過來,嶺南亂成這樣正是好男兒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窩在縣衙裏幾時才能嶄露頭角?
這兩個人忠誠完全沒問題,能力也不錯,當然本職工作除外。
李熙思來想去,覺得從呂歡喜那把沐春挖過來比較合適,沐春是神策軍將出身,功夫也不賴,忠心方麵,隻要自己還是丐幫的軍師,又沒跟呂歡喜翻臉,就不成問題。
自己為何要跟呂歡喜翻臉呢,他的丐幫幫主之位拱手相贈自己也不稀罕,而他也沒有策劃兵變謀奪自己的指揮使的野心。自己雖然時常羞辱他,不過這老兒臉皮厚比城牆,也完全不在乎這些。
就要沐春!
陳招弟在李熙走後第二個月發現懷有身孕,此刻已有七個月,陳招弟身材嬌小,挺著個碩大的肚子,真是連行走都困難,李熙也就放棄了送她回長安的打算。韶州大軍雲集,一夕三驚,自然不是個安胎的好地方,李熙把她送去了度龍山,那裏山清水秀,安寧又安全,是個難得的養胎之所。陳大貴、林氏、陳海道一家也隨同遷去。
李十三妻蘭兒帶著兒子鬧兒,旺財妻葛花籃,一起跟著旺財回去了長安,行前李熙將鳳凰台的財產又取了八成五讓旺財帶回長安交給崔鶯鶯保管,手邊隻留幾萬貫錢零使。
本來李熙還想把小師妹鬆青送回長安,鬆青不樂意,欲送她回老鷹頭,她也不樂意。李熙剩下能做的就是促她盡快改變作息習慣,以便大難臨頭時能醒的過來,跑的掉。
不知為什麽,李熙對大軍雲集的韶州城越來越缺乏安全感,他總覺得有一股巨大的危險正在臨近。他相信自己的直覺,他的直覺也向來很準。
張弘靖和李德裕於十月中趕到韶州,此前二人分別去了江西洪州和湖南潭州,和湖南觀察使盧士枚和江西觀察使單牧民,分別交割劃歸保寧軍管轄的連、郴、虔三州相關事務,以及敲定朝廷劃撥給保寧軍的軍械、糧草數額和具體起運時間。
在李熙離開長安後,唐天子李純又將湖南的連州、郴州和江西的虔州劃歸保寧軍節度使轄製,保寧軍下設的五營,除韶州本地自建一營,江西、湖南各調撥一營外,李純準張弘靖所請從河東軍抽調一營南下歸保寧軍轄製,又從神策軍抽調一營,劃入保寧軍建製。
這樣一來,保寧軍節度使下轄的各軍兵力一夜之間增至一萬六千人,躍居南國諸道之冠。
不僅如此,原先駐紮在韶州、郴州、連州和虔州境內的嶺南、湖南、江西三鎮軍也奉詔劃歸各地刺史節製,變相的又充實了保寧軍實力。至此,歸張弘靖節製的各軍總兵力達到一萬九千人,比赫赫有名的清海軍要多出四千餘人。
劃歸保寧軍的各軍中,神策營和河東營皆為百戰精銳,實力不可小覷。江西、湖南兵堅忍不拔,勇猛精進,又熟悉南方地理氣候,堪稱一方雄強。
兵精將廣,實力超絕,又盛眷正隆的張弘靖誌得意滿,作為不多的幾個掛相銜出鎮地方的節度使,張節帥也拿出了宰相的風度,對原來的地方官員莫不妥善安置,一時人人稱讚張相公的美德。
借著這股春風,葉堂也如願以償地進入張弘靖幕府,做了觀察副使兼營田判官,興高采烈地上任去了。為了酬答李熙的舉薦之功,葉副使贈給楊指揮使一副鎧甲,除了式樣古舊,穿不上身外,實在沒別的毛病。
保安營短短一個月內兵員從不足兩百人激增至五千五百人,李熙猶不知足,又一路高歌猛進向六千人邁進。這個時候,李德裕到營中來了一趟,望著亂如菜市場的保安營營地,李德裕笑勸李熙說:“收手吧,再擴充下去,你這營指揮使就要升格為兵馬使了。”
李熙笑嘻嘻道:“做兵馬使不好嗎,再大的兵馬使也是李副使的部屬嘛。”
李德裕微笑道:“朝廷會酌情將過大的營升格為軍,但那也得是建有功勳以後,萬沒有因為人多就升格的道理。”
李熙笑道:“文饒兄是怕我兵多發不出糧餉嗎?其實我是這麽考慮的。各州刺史都有直屬軍,唯獨張相公沒有直屬軍,我招募這麽多人,除了南下平賊,將來是要留出一部分做張相公的直屬衛隊的,警衛軍府安全嘛。”
李德裕道:“少拿這話來糊弄我,元理公有神策、河東兩營為親軍,將來時機成熟會自建牙軍,用不著你這些烏煙瘴氣兵,盡早收手吧,已經有人在元理公那詆毀你了,說你不知兵,純熟在瞎胡鬧,是元理公替你扛著呢。”
李熙道:“感謝張相公替我擔當,文饒你說我收手,那我就收手吧,不過這五千五百人已經招募上來了,又解散了,有些寒人心吧。”
李德裕道:“行啦,我照四千額度給你撥付軍械糧餉,多餘的你自己想辦法。”
李熙道:“我能有什麽辦法?除了出去擾民征糧,無計可施。”
李德裕道:“四千五,多了沒有。”
李熙叉出五指,嬉笑道:“五千,剩餘的五百人,我自己想辦法。”
李德裕無奈地歎了口氣,說:“朝廷的每分軍資莫不是民脂民膏,某不敢輕易浪費一分。用五千人的軍資養一個營,你總得給我個什麽說法吧。”李熙心領神會,悄悄道:“文饒且回去等著,不日就有好消息傳來。”
李熙這話倒不是隨口胡說,他一回到韶州就謀劃著向境內幾股盜賊開刀。
一來可以平靖後方,解決後顧之憂。保安營是韶州子弟兵,後方不穩固,對軍心士氣影響極大,而其他各營則無此憂慮,他們都是外地兵,拔營起寨走到哪,哪兒就是家。韶州丟了,他們了不起還回老家去。保安營若失韶州,隻怕離潰散就不遠了。
二來可以打出保安軍的赫赫威名。在民,讓他們知道保安營是保境安民的仁義之師,在賊,讓他們知道保安營並非浪得虛名,剿賊還是有一套,沒事別來惹我。
再次,拿盜賊開刀比較保險,韶州境內匪不少,但成氣候的不多,像“八狗”那樣擁眾百餘人的就算是大匪了,拿這樣的小股土匪練練手,提振一下軍心士氣,又不會有什麽危險,李熙自然樂得去忙活。
李德裕走後,李熙召集朱克榮、郭仲恭、朱步亮、周宛、李載風等人密議後,即命破殺團、長捷團、陷陣團、敢戰團近兩千人,向防區內“油葫蘆”“磨劍張”等八股匪寇發動了攻擊。與此同時,調警備團和奇兵團兩千餘眾對韶州所轄六縣城區進行了一次“打黑”,重點打擊危害地方的黑惡勢力。
打幾個土匪殺幾個惡霸本不需要如此大動幹戈,這麽做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練兵。好兵不是訓練出來的,而是成長於戰陣,早讓、多讓他們見識一下戰陣有益無害。
保安營的防區覆蓋整個韶州,“剿匪”和“大黑”行動也是得到張弘靖首肯的,軍府內有李德裕維持,外有將士用命,李熙所能做的也隻有安坐中軍帳等捷報了。
“打黑行動”剛一開始,呂歡喜就到了李熙營中,穿了身幹淨的綢袍,頭發、胡子收拾的幹幹淨淨,像個撿了兩萬貫錢一夜發達的暴發戶。
呂歡喜是來巴結李熙的,一口一個“指揮使”叫的倍兒親,“打黑”打擊的是黑惡勢力,他的丐幫跟黑惡勢力隻是寫法不同。
呂幫主心裏沒底,不知道做了指揮使的軍師有沒有變心,會不會為了往上爬弄出個“大義滅親”,拿自家兄弟開刀。
麵對呂歡喜的巴結,李熙拖著官腔道:“你們丐幫在韶州的所作所為,我也略有耳聞,雖然還算不得大奸大惡,不過所行所為也算不得光明磊落。”
李熙一口一個“你們丐幫”聽來十分刺耳,呂歡喜一麵在心裏暗罵小王八蛋,一麵為了顧全大局,還是陪著笑臉,說道:“丐幫人口雜多,呂某管教無方,確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請指揮使給個明路,丐幫願意建功贖罪。”
李熙道:“路是現成的,就看你上不上道了。”
呂歡喜道:“丐幫上下十分樂意為指揮使效勞。”
李熙道:“是為朝廷效勞,為天子分憂。”
呂歡喜道:“是,是,為朝廷效勞,為天子分憂,為指揮使解愁。”
嗯,李熙滿意地點點頭,道:“大軍雲集韶州,朝廷軍械一時不能齊備,這……”
呂歡喜忙道:“我們丐幫縱然有弟子惡習難改,有些小偷小摸的毛病,不過生產和走私軍械的事是萬萬不敢幹的。”
李熙道:“我何時問你有沒有生產和走私軍械了?”
呂歡喜道:“那指揮使提軍械是……準備走私軍械?這個恕丐幫不能幫忙。”
李熙喝道:“豈有此理!我們是國家正規軍,打的是朝廷的旗號,吃的是朝廷的軍餉,效忠的是大唐天子,又不是土匪馬賊,豈能……唉,我跟你這號人真是有理說不清,我問你,你那有鐵嗎?”
呂歡喜把頭直搖:“丐幫不生產也不走私鐵……鐵?!你是想要鐵?”
“眼瞪那麽大幹嘛?”李熙叫道,“打造軍械當然要用鐵啦,難道學你用竹子削啊?”
呂歡喜扣扣下巴,陷入沉思。
李熙又端起官腔道:“我聽聞你們丐幫弟子都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走路遇到廢銅爛鐵什麽的,都撿起來賣給收廢品的,換倆小錢買雞買酒孝敬師長。未知傳聞是否屬實啊,呂幫主?”
呂歡喜眼睛晶晶發亮,拱手問道:“不知韶州城內哪家商賈收買廢銅爛鐵的,我可以交代一聲下去,讓他們走路時多留點神。”
李熙朝營門外努努嘴,看去,正見阮承梁指揮著兩個士卒在豎一杆大旗,旗幟上“收廢銅爛鐵”五個大字迎風招展,撥拉拉的響。
呂歡喜起身道:“呂某這就回去吩咐手下弟子去。”拱手欲退。
李熙笑嘻嘻地學著呂歡喜說話時的腔調道:“你看俺這個指揮使還有些官威吧。”
呂歡喜道:“官威,俺是沒看到,俺看到的是一個忘乎所以的小人嘴臉。”
李熙這段日子是有些忘乎所以,“油葫蘆”“磨劍張”等八股作惡多年的匪患沒用十天就全部殲滅,除“磨劍張”竄逃到連州外,其餘七個匪首和嘍囉們被用一條麻繩串成一串押入了韶州城,三街六巷遊覽一圈後,拉到城北亂草崗砍了頭,當日圍觀百姓人山人海,無人不呼張弘靖是青天。此事作為張弘靖上任後的第一樁功績,經過軍府一幹文學名士的如花妙筆渲染後,八百裏加急報入長安。龍心大悅,張弘靖加特進。
張特進心情大好後,就順勢同意了按五千人的份額向保安營撥付軍資糧餉,不過老謀深算的張弘靖還是留了一手,在回複保安營的公文中,這五千人的軍資糧餉被巧妙地拆成了兩塊:四千八百人的正軍軍供和兩百人的親兵軍供。
雖然合起來也是五千,其中的學問還是讓人歎為觀止。大唐國的軍製,一軍人數滿五千,建有獨立的軍務係統,擔負方麵之責,即可以奏請設軍號,入冊,請軍旗,統軍將領升任兵馬使,兵馬使的任免必須經過天子首肯,兵部和各地藩鎮無權任免。
張弘靖隻同意撥給李熙四千八百人的軍資糧餉,就斷了他向上請設軍號的企圖,人數是道硬杠杠,不達標,餘者都不必再談。
卡死了李熙脫離保寧軍的可能後,作為安慰和獎賞,他又特批了兩百親軍軍供,用於李熙組建親兵所用。按大唐國軍製,隻有兵馬使以上統軍將領才有資格組建屬於自己的親兵隊,親兵隊的親兵由統軍將領自己招募,直屬將領個人,與私兵不同,親兵隊的軍官朝廷給官職給俸祿,士卒則由朝廷支給軍資糧餉,是國家籠絡人心的重要名器。
中唐以後,鎮撫各地的藩鎮節度使也有權授予親信將領組建親兵隊,數量和資格除國有定製外,各鎮稍有微調。張弘靖熟諳官場規製,鑽個空子假國家之名器行個人之慷慨施恩於李熙,對他來說小事一樁。
李熙很欣賞這樣的上司,有魄力,有想法,有愛心,跟在後麵幹,有奔頭。
為了報答張相公的賞拔之恩,李熙琢磨著繼剿匪和打黑行動後是不是再折騰點別的什麽動靜出來,好讓張相公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由二品特進更進一步,成為一品大員?
不過折騰大行動前,還是得先抽時間把自己的親兵隊組建起來,這槍林箭雨的,身邊沒幾個貼心的人護著,把自己折騰到閻王爺那去就不美了。
朱赫忠心武勇都是有的,不過脾氣也是很大的,這樣的人做夥伴、下屬,乃至朋友都沒問題,但整天膩在一起肯定受不了,讓他晚上持刀在帳外給自己站崗,李熙覺得自己還不如鑽到床底下睡,完全找不到感覺的。
阮承梁是必須任用的,李十三也叫過來,嶺南亂成這樣正是好男兒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窩在縣衙裏幾時才能嶄露頭角?
這兩個人忠誠完全沒問題,能力也不錯,當然本職工作除外。
李熙思來想去,覺得從呂歡喜那把沐春挖過來比較合適,沐春是神策軍將出身,功夫也不賴,忠心方麵,隻要自己還是丐幫的軍師,又沒跟呂歡喜翻臉,就不成問題。
自己為何要跟呂歡喜翻臉呢,他的丐幫幫主之位拱手相贈自己也不稀罕,而他也沒有策劃兵變謀奪自己的指揮使的野心。自己雖然時常羞辱他,不過這老兒臉皮厚比城牆,也完全不在乎這些。
就要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