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4-04-08
李熙趕到舒州之際,城已被圍困三麵,隻剩臨江一麵乘船可以出入,白興陽營三日後到達,人數是一千,穿著的軍裝花樣繁多,武器五花八門,還保持著流寇的作風。白興陽的本事有多大,李熙心裏還是有數的,城裏原來的兩位“大將”馬子昂、孟澄有幾斤幾兩,李熙很快就摸清楚了,看起來這場仗要想取得勝利,希望就全寄托在李海山身上了。
兩軍相遇不那麽爛者輸,李熙希望自己能做的比李海山更好。
花了一天時間巡視了城防,越看越驚心,太陽落山時,李熙打個響指,說:“今天就看到這吧,今晚吃什麽?”馬子昂和孟澄暗暗鬆了口氣,舒州這麽爛的城防,東南王都沒有責怪,他老人家還真是寬宏大量啊。
馬子昂討好地說:“昨日撈了兩條江豬,請當地名廚烹了,請東南王嚐嚐鮮。”
李熙道:“江裏還有豬,好東西,要嚐嚐。我看這城裏的女人個個膚白如玉、體態婀娜,是這江裏的水好,還是稻米好啊。”孟澄道:“都好,都好,江米甘甜,稻米噴香,養出來的美人自然與眾不同啦。”
馬子昂趕忙搶話道:“何止人長的好,歌舞還好呢。大王一定不可錯過了。”
李熙哈哈大笑,連聲說好。馬子昂和孟澄兩個左擁右護邁向原舒州刺史府,現今的行營帥帳。馬子昂是左佐聖軍將領,孟澄則是舒州團練副使,舒州刺史此前在城外被李海山擒獲叛變,舒州軍即由他統領,所部一千四百人,是舒州城內兵力最多的一支駐軍。
夜晚飲宴完畢,孟澄把席間歌舞的兩個美貌女子送到李熙寢帳。阮承梁二話沒說什麽就給留下了,孟澄得小校回報,連聲哀歎,其子孟博明說道:“盼來盼去盼了這麽一個廢物來,這舒州城還能守嗎,索性降了李海山。”另一個兒子孟任道:“他今日去巡查城防,我看他根本就是心不在焉,走馬觀花,馬馬虎虎。看女人倒是眼珠子直放光。”
孟博明道:“他不是看的馬虎,他根本就不懂軍事。連羊馬牆都不識得,問城牆為何不用夯土,這樣的人怎配做大將?”
孟澄道:“好啦,都別說了。”
孟博明道:“父親,一將無能葬送三軍,何必陪這樣的人送死。”
“哼!送死?你以為堂堂的東南王跑到這座孤城來送死?糊塗!”孟澄背著手在屋裏焦躁地轉了兩圈,忽而指著孟任說:“你做巡檢官,日夜巡視各營,敢出叛逃之言者,斬!”
一個“斬”字出口,孟博明渾身震顫了一下。“還有你。”孟澄指著自己大兒子說,“大聖國隻有十二位王,都是屍山血海裏滾出來的,沒有人是笨蛋,笑話他們是笨蛋的他自己就是個笨蛋。”孟博明不敢吭聲,心裏卻並不服氣。
離開孟澄的寢室後,他跟弟弟孟任抱怨道:“父親這是怎麽啦,為何要高看他一眼,我就看不出這個人有什麽本事嘛。”孟任道:“我也沒看出他有什麽本事,不過父親說的也對,他能坐在那個位置上,一定也是有過人之處。你要知道,大聖國初立,這些王都還是第一代呢,能有傻子嗎?”
舒州幾經戰亂,刺史府後宅被反複洗掠,房屋還在,卻無一件像樣的家具。孟澄和馬子昂為了安置李熙,專門湊了一整套家具來,分開看件件都是精品,但湊在一起就顯得不那麽諧配了,有些用起來還很不方便。阮承梁要去再討一套來,李熙道:“行啦,我們是來打仗的,又不是來度假。就別折騰了。”
阮承梁道:“那外麵兩個小女子還要不要她們進來。”
李熙道:“打仗就不能順道玩玩女人嗎?”
阮承梁道:“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看這倆小女子人還很生澀,想必是馬子昂他們搶來的清白人家女子。故而我想你或許不會要她們侍寢。所以,我打算把她們退回去。”
李熙笑道:“做事不要那麽刻板嗎,既知是清白人家的女子就更應該留下了,你想想看,我是大聖國的東南王,他們孝敬我的美人,不說千挑萬選吧,費一番心思是少不了的,我不用他們肯定還要折騰,這也罷了,但這兩個女子怎麽辦,他們或要怪罪她們,或自家留著用了,兩塊好肉落在狗嘴裏,你覺得合適嗎?”
阮承梁道:“不合適。那我就叫她們進來吧。”
兩個小女子帶進來後,李熙指著其中個子高的說:“你叫如花。”又指著個子矮的說:“你叫似玉,不要問我為什麽給你們改名字,我喜歡。那麽現在說說你的名字吧。”
高個子說:“我叫柳如花。”
矮個子說:“我叫韓似玉。”
李熙拍手叫好,道:“兩位姑娘真是冰雪聰明。願意留在我這個巨賊身邊服侍我嗎?”
柳如花道:“願不願意,不也得留下嗎?”
韓似玉道:“大王肯放我們回家,我們感激不盡。”
李熙道:“剛誇過你們冰雪聰明,立即就開始犯糊塗。如花似玉的姑娘落在我手裏,我還會放手嗎?都乖乖地呆著我這,城破或不破,到時候我都會放你們回去的。”
柳如花道:“絕不食言?”
李熙道:“我若食言,你們可以以死抗爭。”
韓似玉道:“大王今晚要我們誰來侍寢?”
李熙道:“孤王今日有些疲累,二位今晚就不必幸苦,回去養足精神,明晚我們再會。”
打發了二人出去,阮承梁來報說馬子昂求見。李熙含笑點頭。馬子昂麵色陰沉,致歉道:“這麽晚了還來打攪,請大王恕罪。”李熙笑道:“無妨,請坐。”
馬子昂待阮承梁出去後,方道:“末將這些天聽到一些傳聞,說孟副使的府上常有些操北地口音的人出入,城門尉報告說他看見孟副使的二公子帶著一個北方人出城,回來時北方人不見了,此事一而再再而三發生,末將不敢隱瞞,故此來報。”
李熙道:“馬將軍目光敏銳,粗中有細,好手段。此事我已知道。”
馬子昂這才起身告辭。送走馬子昂,李熙派人給李海山送信,約見一麵,使者剛出門,李海山的信使就到了,約李熙在城外一唔。
會晤的地點在城外蓮湖畔,各自衛士都侯在五十丈外,李熙揚鞭喝道:“何故犯吾邊界?”
李海山道:“豈有此理,你這潑賊殺官造反,怎麽還能倒打一耙?誰犯誰的邊界?”
李熙道:“舒州而今是我大聖國的州郡,你無緣無故帶兵來犯,我還問不得你麽?識相的早早退去,否則……”
李海山道:“否則你棄城逃跑嗎?不要說做兄弟的沒提醒你,我的身後可是有五萬大軍呐。”李熙道:“五萬何懼,我城中還有十萬將士呢。”
李海山道:“罷了,我不跟你鬼扯了,舒州三麵被圍,一麵臨水,你三千老弱,是守不住城的。我之所以一直遲遲不攻城,是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不願意傷及城中百姓。更是因為有你這位兄弟在,我不忍心。”
李熙道:“你既認我這個兄弟,我求你一事如何?”
李海山道:“隻要不傷天害理,不違國法,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我都可以答應你。但你別跟我耍什麽花招。”
李熙道:“不耍花招。在你麵前,我有什麽花招可耍?我被吃的死死的。”
李海山道:“休要廢話,說罷。”
李熙道:“你能不能網開一麵,放城中百姓出城,他們是無辜的。”
李海山道:“可以不過你得保證,你的兵不混在城中百姓裏出來。”
李熙嘻嘻一笑,答應了。
回城之後,李熙召集馬子昂、孟澄、白興陽三人密議,他讓孟澄安排一些百姓出城,讓馬子昂安排一些軍兵攜帶弓箭混在人群中,待靠近唐軍兵營即發動攻擊。
孟澄大驚道:“如此一來豈非要置百姓於死地?萬萬不可。”
李熙道:“孟將軍心軟了嗎?”
孟澄道:“沙場爭雄是軍士們的事,何必牽連到百姓,讓手無寸鐵的百姓做掩護,去送死,於心何忍?再者說,即便做了也與大局無補,徒為他人之笑柄。”
馬子昂道:“孟副使是在笑話馬某無能嗎,突然發動攻擊,即便不能擊退城外之敵,亦可先聲奪人,震破敵膽,滅敵人威風,壯我軍氣勢,有何不可?”
孟澄跪拜道:“某將願率二子出城與敵血戰,震懾唐軍。雖死無憾。”
馬子昂道:“孟將軍去了還會回來嗎?”
孟澄瞠目怒道:“我父母妻子皆在城中,唯有一死報國,豈敢有私心?”
李熙哈哈一笑,扶起孟澄,說道:“將軍豪氣,李熙佩服。不過憑將軍一己之勇,與大事何補?城外有一萬妖兵,城內才三千人。這城不好守啊,兩位將軍久經沙場,比我看的清楚,當知道,若是城中百姓不站在我們一邊,這城實際是守不住的。”
馬子昂和孟澄相視無語,都默認了李熙的說法。
李熙道:“孟將軍憐惜城中百姓,為此不惜一死。壯哉!可將軍想過沒有,你壯烈殉國後,誰來護衛城中百姓?妖兵破城後,就能善待百姓嗎?”
孟澄道:“這……可這……”
“孟將軍是舒州團練副使,聽口音也是本地人,你當知道立國這一年間,舒州城裏的百姓換了幾茬,原先的土著今日還剩幾何?有句話說的好,賊來如梳,兵來如篦,官來如剃。唐軍汙蔑我們為賊,自詡為官為兵,他們打破這舒州城就真的會善待百姓嗎?昔日在江西道吉州,我軍入城隻沒收了官府財物,對百姓秋毫無犯,結果洪州兵入城,關閉四門,大肆殺掠,百姓忍無可忍,終於起兵造反。今日左右佑聖軍、左右佐聖軍,還有右神火軍有多少吉州籍將領?都是在那時起兵造反的。”
白興陽插話道:“當日東南王就走吉州城,妖兵屠城時,東南王正在城中養病,率明火旗二十人從太平坊殺出,振臂一呼,應者雲集,殺散官軍,奪取吉州,豫章大地從此歸入我大聖國版圖。‘神火出太平’的典故正是源於此。”
孟澄請罪道:“末將愚昧,竟生了婦人之仁。”
李熙道:“做將軍的當有霹靂手段而懷菩薩心腸,婦人之仁要不得,得有大人之仁。何為大人之仁?譬如眼下,城中兵少將寡,沒有百姓助戰,靠我們自己是守不住城的。城中百姓並非本地土著,各懷心思,一盤散沙,無心助戰,這樣城必破,城破,百姓難免遭劫。可是這個道理,你怎麽說他們能信?空口無憑,得讓他們看到血淋淋的事實,知道妖兵宣揚的網開一麵是假的,這個城他們是出不去的,除了守住城池,他們別無出路。隻有這樣,把他們逼入絕境,他們才能橫下心來和我們站在一起,共克時堅。保舒州,就是保他們自己。”
稍稍緩和了一下語氣,李熙又鼓勵馬子昂和孟澄道:“城外主持軍務的是山南道都訓練使李海山,此人與我在西北軍中是故交,當日在麟州城,他不過是個糧草官,並不曾帶過兵打過仗,我們擊殺染布赤心那都是沾了別人的光。並不算得真本事。後來他獻美人給敬國公的大公子,因此平步青雲,而有今天。兵過一萬,沒點真本事是打不成仗的,更加打不了勝仗,所以我才有膽量向聖王主動請纓到此,我不是來送死的,我來是與幾位將軍建功立業的。目下雖然艱苦,卻已曙光在望,隻要我們堅持一個月,西征大捷,天下太平,幾位將軍皆可封侯拜相。”
李熙又問城中糧草能支撐多久,箭矢軍械又多少,二人一一回答。李熙樂嗬嗬地說道:“隻要我等上下同心,戮力同心,舒州城就是釘在江邊一顆鐵釘子,他李海山是啃不動。”
孟澄大喜,主動請纓派二子孟任帶死士混在人群中見機行事。李熙道:“挑事而已,不必死拚。”又對馬子昂道:“放風給城中地痞閑漢,讓他們去做炮灰。”馬子昂和孟澄都是富戶人家出身,雖然做了賊對窮苦百姓仍舊打心眼裏厭惡,聞聽李熙這話心裏高興。各自分頭準備去了。
李熙問白興陽:“城南還有多少條船能下水?”
白興陽不解其意,此前李熙給他下過一道命令,讓他把舒州的船全部焚燒,做出一副與城共存亡的架勢,他不折不扣地執行了,並且也回報了。李熙此刻又問起這事,什麽意思?李熙看他滿臉疑惑,驚道:“你不是把船都燒了吧?”
白興陽點點頭,道:“不是說要背水一戰嗎,船我全燒了,連碼頭棧橋我都燒了。”
李熙聞言膝蓋一軟,差點摔了一跤,一拍大腿,哭喪著臉說:“你呀,也忒實在了。”
李熙趕到舒州之際,城已被圍困三麵,隻剩臨江一麵乘船可以出入,白興陽營三日後到達,人數是一千,穿著的軍裝花樣繁多,武器五花八門,還保持著流寇的作風。白興陽的本事有多大,李熙心裏還是有數的,城裏原來的兩位“大將”馬子昂、孟澄有幾斤幾兩,李熙很快就摸清楚了,看起來這場仗要想取得勝利,希望就全寄托在李海山身上了。
兩軍相遇不那麽爛者輸,李熙希望自己能做的比李海山更好。
花了一天時間巡視了城防,越看越驚心,太陽落山時,李熙打個響指,說:“今天就看到這吧,今晚吃什麽?”馬子昂和孟澄暗暗鬆了口氣,舒州這麽爛的城防,東南王都沒有責怪,他老人家還真是寬宏大量啊。
馬子昂討好地說:“昨日撈了兩條江豬,請當地名廚烹了,請東南王嚐嚐鮮。”
李熙道:“江裏還有豬,好東西,要嚐嚐。我看這城裏的女人個個膚白如玉、體態婀娜,是這江裏的水好,還是稻米好啊。”孟澄道:“都好,都好,江米甘甜,稻米噴香,養出來的美人自然與眾不同啦。”
馬子昂趕忙搶話道:“何止人長的好,歌舞還好呢。大王一定不可錯過了。”
李熙哈哈大笑,連聲說好。馬子昂和孟澄兩個左擁右護邁向原舒州刺史府,現今的行營帥帳。馬子昂是左佐聖軍將領,孟澄則是舒州團練副使,舒州刺史此前在城外被李海山擒獲叛變,舒州軍即由他統領,所部一千四百人,是舒州城內兵力最多的一支駐軍。
夜晚飲宴完畢,孟澄把席間歌舞的兩個美貌女子送到李熙寢帳。阮承梁二話沒說什麽就給留下了,孟澄得小校回報,連聲哀歎,其子孟博明說道:“盼來盼去盼了這麽一個廢物來,這舒州城還能守嗎,索性降了李海山。”另一個兒子孟任道:“他今日去巡查城防,我看他根本就是心不在焉,走馬觀花,馬馬虎虎。看女人倒是眼珠子直放光。”
孟博明道:“他不是看的馬虎,他根本就不懂軍事。連羊馬牆都不識得,問城牆為何不用夯土,這樣的人怎配做大將?”
孟澄道:“好啦,都別說了。”
孟博明道:“父親,一將無能葬送三軍,何必陪這樣的人送死。”
“哼!送死?你以為堂堂的東南王跑到這座孤城來送死?糊塗!”孟澄背著手在屋裏焦躁地轉了兩圈,忽而指著孟任說:“你做巡檢官,日夜巡視各營,敢出叛逃之言者,斬!”
一個“斬”字出口,孟博明渾身震顫了一下。“還有你。”孟澄指著自己大兒子說,“大聖國隻有十二位王,都是屍山血海裏滾出來的,沒有人是笨蛋,笑話他們是笨蛋的他自己就是個笨蛋。”孟博明不敢吭聲,心裏卻並不服氣。
離開孟澄的寢室後,他跟弟弟孟任抱怨道:“父親這是怎麽啦,為何要高看他一眼,我就看不出這個人有什麽本事嘛。”孟任道:“我也沒看出他有什麽本事,不過父親說的也對,他能坐在那個位置上,一定也是有過人之處。你要知道,大聖國初立,這些王都還是第一代呢,能有傻子嗎?”
舒州幾經戰亂,刺史府後宅被反複洗掠,房屋還在,卻無一件像樣的家具。孟澄和馬子昂為了安置李熙,專門湊了一整套家具來,分開看件件都是精品,但湊在一起就顯得不那麽諧配了,有些用起來還很不方便。阮承梁要去再討一套來,李熙道:“行啦,我們是來打仗的,又不是來度假。就別折騰了。”
阮承梁道:“那外麵兩個小女子還要不要她們進來。”
李熙道:“打仗就不能順道玩玩女人嗎?”
阮承梁道:“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看這倆小女子人還很生澀,想必是馬子昂他們搶來的清白人家女子。故而我想你或許不會要她們侍寢。所以,我打算把她們退回去。”
李熙笑道:“做事不要那麽刻板嗎,既知是清白人家的女子就更應該留下了,你想想看,我是大聖國的東南王,他們孝敬我的美人,不說千挑萬選吧,費一番心思是少不了的,我不用他們肯定還要折騰,這也罷了,但這兩個女子怎麽辦,他們或要怪罪她們,或自家留著用了,兩塊好肉落在狗嘴裏,你覺得合適嗎?”
阮承梁道:“不合適。那我就叫她們進來吧。”
兩個小女子帶進來後,李熙指著其中個子高的說:“你叫如花。”又指著個子矮的說:“你叫似玉,不要問我為什麽給你們改名字,我喜歡。那麽現在說說你的名字吧。”
高個子說:“我叫柳如花。”
矮個子說:“我叫韓似玉。”
李熙拍手叫好,道:“兩位姑娘真是冰雪聰明。願意留在我這個巨賊身邊服侍我嗎?”
柳如花道:“願不願意,不也得留下嗎?”
韓似玉道:“大王肯放我們回家,我們感激不盡。”
李熙道:“剛誇過你們冰雪聰明,立即就開始犯糊塗。如花似玉的姑娘落在我手裏,我還會放手嗎?都乖乖地呆著我這,城破或不破,到時候我都會放你們回去的。”
柳如花道:“絕不食言?”
李熙道:“我若食言,你們可以以死抗爭。”
韓似玉道:“大王今晚要我們誰來侍寢?”
李熙道:“孤王今日有些疲累,二位今晚就不必幸苦,回去養足精神,明晚我們再會。”
打發了二人出去,阮承梁來報說馬子昂求見。李熙含笑點頭。馬子昂麵色陰沉,致歉道:“這麽晚了還來打攪,請大王恕罪。”李熙笑道:“無妨,請坐。”
馬子昂待阮承梁出去後,方道:“末將這些天聽到一些傳聞,說孟副使的府上常有些操北地口音的人出入,城門尉報告說他看見孟副使的二公子帶著一個北方人出城,回來時北方人不見了,此事一而再再而三發生,末將不敢隱瞞,故此來報。”
李熙道:“馬將軍目光敏銳,粗中有細,好手段。此事我已知道。”
馬子昂這才起身告辭。送走馬子昂,李熙派人給李海山送信,約見一麵,使者剛出門,李海山的信使就到了,約李熙在城外一唔。
會晤的地點在城外蓮湖畔,各自衛士都侯在五十丈外,李熙揚鞭喝道:“何故犯吾邊界?”
李海山道:“豈有此理,你這潑賊殺官造反,怎麽還能倒打一耙?誰犯誰的邊界?”
李熙道:“舒州而今是我大聖國的州郡,你無緣無故帶兵來犯,我還問不得你麽?識相的早早退去,否則……”
李海山道:“否則你棄城逃跑嗎?不要說做兄弟的沒提醒你,我的身後可是有五萬大軍呐。”李熙道:“五萬何懼,我城中還有十萬將士呢。”
李海山道:“罷了,我不跟你鬼扯了,舒州三麵被圍,一麵臨水,你三千老弱,是守不住城的。我之所以一直遲遲不攻城,是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不願意傷及城中百姓。更是因為有你這位兄弟在,我不忍心。”
李熙道:“你既認我這個兄弟,我求你一事如何?”
李海山道:“隻要不傷天害理,不違國法,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我都可以答應你。但你別跟我耍什麽花招。”
李熙道:“不耍花招。在你麵前,我有什麽花招可耍?我被吃的死死的。”
李海山道:“休要廢話,說罷。”
李熙道:“你能不能網開一麵,放城中百姓出城,他們是無辜的。”
李海山道:“可以不過你得保證,你的兵不混在城中百姓裏出來。”
李熙嘻嘻一笑,答應了。
回城之後,李熙召集馬子昂、孟澄、白興陽三人密議,他讓孟澄安排一些百姓出城,讓馬子昂安排一些軍兵攜帶弓箭混在人群中,待靠近唐軍兵營即發動攻擊。
孟澄大驚道:“如此一來豈非要置百姓於死地?萬萬不可。”
李熙道:“孟將軍心軟了嗎?”
孟澄道:“沙場爭雄是軍士們的事,何必牽連到百姓,讓手無寸鐵的百姓做掩護,去送死,於心何忍?再者說,即便做了也與大局無補,徒為他人之笑柄。”
馬子昂道:“孟副使是在笑話馬某無能嗎,突然發動攻擊,即便不能擊退城外之敵,亦可先聲奪人,震破敵膽,滅敵人威風,壯我軍氣勢,有何不可?”
孟澄跪拜道:“某將願率二子出城與敵血戰,震懾唐軍。雖死無憾。”
馬子昂道:“孟將軍去了還會回來嗎?”
孟澄瞠目怒道:“我父母妻子皆在城中,唯有一死報國,豈敢有私心?”
李熙哈哈一笑,扶起孟澄,說道:“將軍豪氣,李熙佩服。不過憑將軍一己之勇,與大事何補?城外有一萬妖兵,城內才三千人。這城不好守啊,兩位將軍久經沙場,比我看的清楚,當知道,若是城中百姓不站在我們一邊,這城實際是守不住的。”
馬子昂和孟澄相視無語,都默認了李熙的說法。
李熙道:“孟將軍憐惜城中百姓,為此不惜一死。壯哉!可將軍想過沒有,你壯烈殉國後,誰來護衛城中百姓?妖兵破城後,就能善待百姓嗎?”
孟澄道:“這……可這……”
“孟將軍是舒州團練副使,聽口音也是本地人,你當知道立國這一年間,舒州城裏的百姓換了幾茬,原先的土著今日還剩幾何?有句話說的好,賊來如梳,兵來如篦,官來如剃。唐軍汙蔑我們為賊,自詡為官為兵,他們打破這舒州城就真的會善待百姓嗎?昔日在江西道吉州,我軍入城隻沒收了官府財物,對百姓秋毫無犯,結果洪州兵入城,關閉四門,大肆殺掠,百姓忍無可忍,終於起兵造反。今日左右佑聖軍、左右佐聖軍,還有右神火軍有多少吉州籍將領?都是在那時起兵造反的。”
白興陽插話道:“當日東南王就走吉州城,妖兵屠城時,東南王正在城中養病,率明火旗二十人從太平坊殺出,振臂一呼,應者雲集,殺散官軍,奪取吉州,豫章大地從此歸入我大聖國版圖。‘神火出太平’的典故正是源於此。”
孟澄請罪道:“末將愚昧,竟生了婦人之仁。”
李熙道:“做將軍的當有霹靂手段而懷菩薩心腸,婦人之仁要不得,得有大人之仁。何為大人之仁?譬如眼下,城中兵少將寡,沒有百姓助戰,靠我們自己是守不住城的。城中百姓並非本地土著,各懷心思,一盤散沙,無心助戰,這樣城必破,城破,百姓難免遭劫。可是這個道理,你怎麽說他們能信?空口無憑,得讓他們看到血淋淋的事實,知道妖兵宣揚的網開一麵是假的,這個城他們是出不去的,除了守住城池,他們別無出路。隻有這樣,把他們逼入絕境,他們才能橫下心來和我們站在一起,共克時堅。保舒州,就是保他們自己。”
稍稍緩和了一下語氣,李熙又鼓勵馬子昂和孟澄道:“城外主持軍務的是山南道都訓練使李海山,此人與我在西北軍中是故交,當日在麟州城,他不過是個糧草官,並不曾帶過兵打過仗,我們擊殺染布赤心那都是沾了別人的光。並不算得真本事。後來他獻美人給敬國公的大公子,因此平步青雲,而有今天。兵過一萬,沒點真本事是打不成仗的,更加打不了勝仗,所以我才有膽量向聖王主動請纓到此,我不是來送死的,我來是與幾位將軍建功立業的。目下雖然艱苦,卻已曙光在望,隻要我們堅持一個月,西征大捷,天下太平,幾位將軍皆可封侯拜相。”
李熙又問城中糧草能支撐多久,箭矢軍械又多少,二人一一回答。李熙樂嗬嗬地說道:“隻要我等上下同心,戮力同心,舒州城就是釘在江邊一顆鐵釘子,他李海山是啃不動。”
孟澄大喜,主動請纓派二子孟任帶死士混在人群中見機行事。李熙道:“挑事而已,不必死拚。”又對馬子昂道:“放風給城中地痞閑漢,讓他們去做炮灰。”馬子昂和孟澄都是富戶人家出身,雖然做了賊對窮苦百姓仍舊打心眼裏厭惡,聞聽李熙這話心裏高興。各自分頭準備去了。
李熙問白興陽:“城南還有多少條船能下水?”
白興陽不解其意,此前李熙給他下過一道命令,讓他把舒州的船全部焚燒,做出一副與城共存亡的架勢,他不折不扣地執行了,並且也回報了。李熙此刻又問起這事,什麽意思?李熙看他滿臉疑惑,驚道:“你不是把船都燒了吧?”
白興陽點點頭,道:“不是說要背水一戰嗎,船我全燒了,連碼頭棧橋我都燒了。”
李熙聞言膝蓋一軟,差點摔了一跤,一拍大腿,哭喪著臉說:“你呀,也忒實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