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熙聞訊不再前行,在浙江畔竹笠蓑衣,架一魚竿,獨釣一江寒秋,他先釣來了姬冉,杭州刺史乘船渡江給他送來了米、酒、肉、菜,李熙欣然收下。不久他又釣來了惶惶不安的越州刺史,肖三問越州改都城後,他何去何從,李熙跟他說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眼下最要緊的是擦好屁股,要仔細擦,將來過來參觀的人會成群結隊,萬萬馬虎不得。
越州刺史之後,過來上鉤的是睦州刺史,鬱秀成是來請罪的,也是來探聽消息的。請罪隻是一個幌子,不論從哪個角度說,他和他的尋芳使們做的都無可挑剔,李熙在虔州時將曹穀意yu謀反的消息托尋芳使帶給汪覆海,鬱秀成他們是出sè的完成了所托,否則就不會有崔雍臨陣倒戈,背棄張孝先一幕的發生。
從這個意義上說鬱秀成非但沒罪,還是有功的,能在曹穀的嚴密監視下派人接近李熙,並成功地把消息傳遞出去,無論怎麽說都是大功一件。他和他的尋芳使完全達到了李熙的期望,甚至做的更好。
鬱秀成請罪的理由是沒能阻止張孝先的死,他檢討說自己在傳遞消息的最後環節可能出現了誤差,也許汪覆海誤會了他傳遞過去的口信。這個理由來很牽強。李熙明白他說這句話的另一層含義,他想知道為什麽汪覆海得知曹穀等人策劃的yin謀後會按兵不動,坐視張孝先滅亡。
李熙讓他傳遞的那句口信是:“曹穀等要在萬壽節上對張孝先不利。”
短短的十六個字已經將敵我的界限化分的一清二楚,根本不存在什麽模糊的地方。
這個問題李熙無法回答他,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答案是什麽,他在浙江畔冒充漁翁其實最想釣的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和知道答案的人。
一個秋雨綿綿的午後,李熙終於等到了他要等的人,汪覆海瀟灑地舉著雨傘而來,但強勁地江風告訴他,打著雨傘釣魚實在有些奢侈,他的雨傘被卷入渾濁的江水中,人在細雨中瞬間淋的透濕。不過他的運氣比李熙好的多,身體剛剛濕透,天就晴了,瞬間晴空萬裏,水波不興,山河寧靜。
李熙摘了鬥笠用力摔入水中,一條魚翻著肚皮漂了上來,李熙的魚鉤甩過去,釣線纏住暈暈乎乎的魚,做釣客十天後,李熙終於釣上了他要釣的魚。
這條倒黴的魚不久之後,就變成了一盆噴香的魚羹,蔥嫩薑香,李熙邀請落魄的同釣者一起喝碗熱湯暖暖身體。汪覆海收起魚竿,**的坐在了李熙的對麵。陽光很溫暖,李熙料想不久後他的衣衫就會自動風幹,遂放心地跟他做好了長談的準備。
幾碗酒下肚,李熙渾身發熱,於是脫下蓑衣丟在一旁,汪覆海卻打了個寒噤。
問題自然要從那個口信說起,汪覆海重複了他收到的口信,跟李熙傳出時一模一樣,連語氣都把捏的很到位。
然後,李熙就很奇怪地問他:“為什麽?”
汪覆海笑了,清瘦的臉一笑,滿是褶紋。“不為什麽,馬若喜歡撂蹶子,不聽話,任哪個主人也不會喜歡的。即使是千裏馬,如果不能為我所用,換掉他又有何可惜。”汪覆海說到這索xing把話說的更直白:“何況他還算不上什麽千裏馬,充其量不過是一匹有點小偏才的駿馬罷了。在大唐,他無非是個節度參謀的角sè,能否出頭,還得看用他的人是否有容人之量。他甚至還不如你,你經過這些年的曆練,至少還是個刺史之才。”
“刺史!”李熙譏諷道,“汪兄太抬舉我了,我能做好縣令就不錯啦。”
“談不上抬舉,也不算貶低,你嘛,在江南、關中做個中州刺史綽綽有餘,河朔、邊地你還未必能鎮的住。”
李熙猛地喝了口湯,故意喝的很響。汪覆海隻當沒聽見,繼續說他的。
“崔雍是個幹才,絕不在張孝先之下,這點你以後就知道了。大聖國立國已有三年,你們的苦ri子快熬到頭了。”汪覆海表現的很健談,似乎有很多話要說。李熙想這應該不全是喝了點酒的緣故。
“大聖國在天子的眼裏究竟是什麽,我在汪兄你的眼裏又算什麽,既然我們的苦ri子都快熬出頭了,汪兄可能行行好,別在讓我蒙在鼓裏。稀裏糊塗的做人真的很難受。”
“明白做人隻會更痛苦。”
“我寧可痛苦地活著,也不願稀裏糊塗地去死。”李熙殷勤地給汪覆海斟了酒,酒倒在汪覆海麵前的杯子裏,酒壺卻很想摔在汪覆海的腦袋上,這種奇怪的衝動自他一見麵時就有,在汪覆海被淋成落湯雞時,他興奮的想給老天爺磕個響頭。
“我可以說給你聽,但從此你就再也回不了頭了。”
李熙終於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他狂蕩地把手中酒壺往亂石灘上一丟,猙獰地回道:“真是可笑至極,時至今ri我還有回頭的機會嗎?你不知道我被人拖下水了,像個木偶一樣被人擺弄嗎?還要回頭,回頭向哪,哪都是死路一條。”
“棋子。”汪覆海說了兩個字,如一記重錘捶在李熙胸口,他難受的一陣痙攣,卻能忍住沒吭聲。“我也知道我們都是棋子。”他嘟囔道,神情頹然,瞬間顯出老邁之態來,他揚起頭:“可是……棋子也是人,人能像棋子一樣說舍棄就舍棄嗎?”
“為大局著想,該舍的就要舍。你的棋盤上又舍棄了多少人?那些被你舍棄的人,你何曾為他們想過什麽,你可以舍棄別人,為何不能被別人舍棄?”
李熙辯道:“這個道理我能明白,可是這盤棋未免下的太大了點,大到無邊無際,簡直不可思議……這麽大的棋,誰能掌控?”
“大與小,得分是誰。你在韶州做參軍的時候,想過有一天會把刺史當作家奴一樣使來喝往罵著玩嗎,江南在你看來大的無邊無際,在天子的眼裏就是一個棋子。大聖國就是天子棋盤上的一顆子,這顆子耗費了大唐的三十八個州,澆灌了千萬顆人頭,所圖甚大!不僅是你,就是我至今也難窺全貌,但我知道為了這盤賭天下的大局,犧牲一兩個人天子絕對不會眨下眼。張孝先觸犯了眾怒,不中用了,隻能換掉。”
汪覆海停頓了一下,思忖片刻,下了很大的決心後,才點破天機說:“幫著他殺諸王,這個國就垮了。”
這一句話讓李熙足足思考了三天,依舊一無所獲,這就是做棋子的悲哀,身在局中,任人擺弄,至死不悟。李熙可以忍受做人的棋子,卻不願做像張孝先那樣的棄子。他給沐chun去了一道手令,要他立即組建一支小型近海艦隊開赴到潤州江麵,又授意鬱秀成挑選一批jing銳進駐聖京城,直接聽命於他,為他組建一條能隨時逃到江邊艦船上的便捷通道。即便如此,李熙還是惶惶難安,撇開鬱秀成授意阮承梁組建同樣的一支隊伍,命令下去沒三天,他主動撤回了這條命令,他相信阮承梁的忠誠,卻信不過他的能力。放手讓他折騰的結果就是,弄出一個半吊子東西,然後讓鬱秀成等人起異心。
最後他跟葉蘭商量,看看她能不能收幾個徒弟或點撥一下張三、李四的武功,以便危機時刻能用的上。葉蘭冷硬地拒絕了他。
一連串的失敗後,他又打起了崔鶯鶯和沐雅馨的主意,想把自己的看家絕技三十二路太極劍傳授給她們,以便危急時刻她們能用來防身。
崔鶯鶯的劍舞不久就小有氣候,沐雅馨的劍也耍的像模像樣,但很顯然距離他的要求還相去甚遠。
李熙在糾結和惶恐中終於病倒了,身體像一塊燒紅了鐵坯,手按在皮膚上用不了半盞茶的功夫就燙的頂不住。崔鶯鶯和沐雅馨愁眉苦臉,想請禦醫來整治,李熙攔著不讓,讓葉蘭施針藥,葉蘭回道:“心火鬱結,無藥可醫。”闔府上下束手無策。
消息到底還是透露了出去,先是胡尖,後是毛耀,再是姬禇,紛紛到府上探視,李熙無處可避,隻能強撐著見客,臉sè赤紅如血,言談時常常走神。三王探知李熙的底細後,再不複登門,此後崔雍又來過一次,代表王弼來看望。
隨行的有新任禮部尚書趙笏,李熙和崔雍隻能寒暄著拖延著,拿些廢話彼此搪塞。毛樂一杯一杯地向趙笏敬茶,終於逼得趙笏外出如廁。二人趁機聊了兩句。崔雍問:“是有人下毒嗎?”李熙道:“在浙江畔釣魚受了風寒,死不了。”崔雍道:“死不死你自己心裏清楚,早作打算,免得禍及家人。”
李熙道:“我怎麽肯死,苦ri子快熬到頭了,我死要做大唐的鬼。”言訖嗚咽,再不肯理睬崔雍。
一連七八天高燒不退,連李熙自己也產生了動搖,他讓鬱秀成去找小師妹,想讓她看看自己是否是闖不過這一關了。左右也尋不見鬆青的蹤影。
高燒到第十ri時,李熙讓沐雅馨打開書房密室的門,說要留一份遺囑,因為焦慮他的病情而消瘦成一把骨頭的沐雅馨淚水奪眶而出,一把鑰匙怎麽也打不開一把鎖。
李熙偏偏不識趣地說:“人生來都是孤苦的,孤零零地來到這個世上,孤零零地死去,再親近的人也不能陪你生陪你死,都是要自己麵對的。”沐雅馨悲憤地說:“要多絕情的人才能說出你這樣的話,你信不過我,好。”她拔出一把匕首說:“這刀是為你準備的,你死的那一天,我陪著你。”
李熙道:“黑燈瞎火的你玩刀,萬一戳著手怎麽辦,給我!”
他瞅著沐雅馨一個不注意,伸手奪去,若在往ri自可輕巧地捏住她的手腕,奪下匕首,連夜高燒後,身體有些酸軟,眼神也不大好,一抓之下,沒抓住她的手腕,反抓住了鋒利的刀刃。“啊!”李熙大叫一聲,“我的天,流血了。你看見沒有,流血了。”
“那該怎麽辦?”沐雅馨驚慌失措。匕首是她托阮承梁買的,跟著李熙幾年,阮承梁辨識刀劍的眼光提高很快,選的這柄匕首鋒利異常,吹毛斷發不再話下。
李熙猛地一抓,半塊手掌被切開,血流如注不可禁止。看見沐雅馨手足無措在那跳,李熙實在忍不住了,高聲大呼:“救命我,要了親命啦。”
盡管葉蘭的金創藥號稱治傷聖藥,李熙的左手還是半個月都不能動一下,他沒有怪沐雅馨,雖然常拿這個打趣她,相反他還要感激她,熱血流盡後,他的高燒竟奇跡般地退了。經曆了這一番折騰後,他明顯地感覺到自己的耳目比之先前更為聰明,而jing力之旺健,讓他自己都感到厭煩,更讓崔鶯鶯和沐雅馨不堪其擾。
雖然手還傷著,但為了消耗多餘的jing力,李熙還是每ri練功不輟,此一番大病後,他對劍和太極劍的領悟更深了一層,三十二路太極劍施展開時,連眼高於頂的葉蘭也不禁目瞪口呆,以她的眼光來看,這樣的劍法堪稱曠世無雙。
李熙說三十二路太極劍是他獨創的,這一點葉蘭堅持不信,作為妥協,她轉而相信李熙曾得明師指點,否則以他半道出家之人,固然能將玄門內功煉到獨步天下,也斷然創製不出這樣瑰麗奇妙的劍招,太極劍絕對是大師名家的曠世之作,跟他一個以力取勝狂悖之徒絕無半點幹係。
一場大病後,李熙的心結徹底解開了,看人看事也就多了一份灑脫,因此當小朝會上諸王議決請他出使揚州去跟裴度談判,要求他履行諾言時,李熙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下來。
揚州在他看來並不是龍潭虎穴,倒像是一個煙花之地,他去那不是跟狡猾jiān詐的裴相嚼舌根,而是尋幽訪古,逛逛青樓。
李熙在浙江畔做釣翁時,毛耀曾到揚州去了一趟,要裴度履行事先達成了不幹涉大聖國攻取宣、歙二州的協議,裴度狠狠地戲弄了毛耀一番,讓毛北王大為光火,當席摔杯而去。神策將盧明發設計絆了他一跤,磕掉了他一顆門牙。毛耀自覺顏麵盡失,回聖京城後,除了李熙生病時奉命前去刺探外,閉門不出,拒絕見客。
去揚州見裴度談什麽,李熙心知肚明,怎麽談他也有了計較,至於能不能談下來,他則根本不予考慮,大聖國和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唐天子的棋子,他裴度難道不也是棋子嗎,棋子跟棋子有什麽好談的。該答應的,自己不爭他也會答應,不能答應的,磨破了嘴皮子也是枉然。想通了這一節,揚州還是畏途嗎,他裴度還會難纏嗎?
權當作是一場遊戲。
李熙要了一條大船,把崔鶯鶯、沐雅馨和柳如花和韓似玉帶上,憋著一鼓氣要去跟揚州的美人們比比,看看誰是櫻花誰是桃。
越州刺史之後,過來上鉤的是睦州刺史,鬱秀成是來請罪的,也是來探聽消息的。請罪隻是一個幌子,不論從哪個角度說,他和他的尋芳使們做的都無可挑剔,李熙在虔州時將曹穀意yu謀反的消息托尋芳使帶給汪覆海,鬱秀成他們是出sè的完成了所托,否則就不會有崔雍臨陣倒戈,背棄張孝先一幕的發生。
從這個意義上說鬱秀成非但沒罪,還是有功的,能在曹穀的嚴密監視下派人接近李熙,並成功地把消息傳遞出去,無論怎麽說都是大功一件。他和他的尋芳使完全達到了李熙的期望,甚至做的更好。
鬱秀成請罪的理由是沒能阻止張孝先的死,他檢討說自己在傳遞消息的最後環節可能出現了誤差,也許汪覆海誤會了他傳遞過去的口信。這個理由來很牽強。李熙明白他說這句話的另一層含義,他想知道為什麽汪覆海得知曹穀等人策劃的yin謀後會按兵不動,坐視張孝先滅亡。
李熙讓他傳遞的那句口信是:“曹穀等要在萬壽節上對張孝先不利。”
短短的十六個字已經將敵我的界限化分的一清二楚,根本不存在什麽模糊的地方。
這個問題李熙無法回答他,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答案是什麽,他在浙江畔冒充漁翁其實最想釣的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和知道答案的人。
一個秋雨綿綿的午後,李熙終於等到了他要等的人,汪覆海瀟灑地舉著雨傘而來,但強勁地江風告訴他,打著雨傘釣魚實在有些奢侈,他的雨傘被卷入渾濁的江水中,人在細雨中瞬間淋的透濕。不過他的運氣比李熙好的多,身體剛剛濕透,天就晴了,瞬間晴空萬裏,水波不興,山河寧靜。
李熙摘了鬥笠用力摔入水中,一條魚翻著肚皮漂了上來,李熙的魚鉤甩過去,釣線纏住暈暈乎乎的魚,做釣客十天後,李熙終於釣上了他要釣的魚。
這條倒黴的魚不久之後,就變成了一盆噴香的魚羹,蔥嫩薑香,李熙邀請落魄的同釣者一起喝碗熱湯暖暖身體。汪覆海收起魚竿,**的坐在了李熙的對麵。陽光很溫暖,李熙料想不久後他的衣衫就會自動風幹,遂放心地跟他做好了長談的準備。
幾碗酒下肚,李熙渾身發熱,於是脫下蓑衣丟在一旁,汪覆海卻打了個寒噤。
問題自然要從那個口信說起,汪覆海重複了他收到的口信,跟李熙傳出時一模一樣,連語氣都把捏的很到位。
然後,李熙就很奇怪地問他:“為什麽?”
汪覆海笑了,清瘦的臉一笑,滿是褶紋。“不為什麽,馬若喜歡撂蹶子,不聽話,任哪個主人也不會喜歡的。即使是千裏馬,如果不能為我所用,換掉他又有何可惜。”汪覆海說到這索xing把話說的更直白:“何況他還算不上什麽千裏馬,充其量不過是一匹有點小偏才的駿馬罷了。在大唐,他無非是個節度參謀的角sè,能否出頭,還得看用他的人是否有容人之量。他甚至還不如你,你經過這些年的曆練,至少還是個刺史之才。”
“刺史!”李熙譏諷道,“汪兄太抬舉我了,我能做好縣令就不錯啦。”
“談不上抬舉,也不算貶低,你嘛,在江南、關中做個中州刺史綽綽有餘,河朔、邊地你還未必能鎮的住。”
李熙猛地喝了口湯,故意喝的很響。汪覆海隻當沒聽見,繼續說他的。
“崔雍是個幹才,絕不在張孝先之下,這點你以後就知道了。大聖國立國已有三年,你們的苦ri子快熬到頭了。”汪覆海表現的很健談,似乎有很多話要說。李熙想這應該不全是喝了點酒的緣故。
“大聖國在天子的眼裏究竟是什麽,我在汪兄你的眼裏又算什麽,既然我們的苦ri子都快熬出頭了,汪兄可能行行好,別在讓我蒙在鼓裏。稀裏糊塗的做人真的很難受。”
“明白做人隻會更痛苦。”
“我寧可痛苦地活著,也不願稀裏糊塗地去死。”李熙殷勤地給汪覆海斟了酒,酒倒在汪覆海麵前的杯子裏,酒壺卻很想摔在汪覆海的腦袋上,這種奇怪的衝動自他一見麵時就有,在汪覆海被淋成落湯雞時,他興奮的想給老天爺磕個響頭。
“我可以說給你聽,但從此你就再也回不了頭了。”
李熙終於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他狂蕩地把手中酒壺往亂石灘上一丟,猙獰地回道:“真是可笑至極,時至今ri我還有回頭的機會嗎?你不知道我被人拖下水了,像個木偶一樣被人擺弄嗎?還要回頭,回頭向哪,哪都是死路一條。”
“棋子。”汪覆海說了兩個字,如一記重錘捶在李熙胸口,他難受的一陣痙攣,卻能忍住沒吭聲。“我也知道我們都是棋子。”他嘟囔道,神情頹然,瞬間顯出老邁之態來,他揚起頭:“可是……棋子也是人,人能像棋子一樣說舍棄就舍棄嗎?”
“為大局著想,該舍的就要舍。你的棋盤上又舍棄了多少人?那些被你舍棄的人,你何曾為他們想過什麽,你可以舍棄別人,為何不能被別人舍棄?”
李熙辯道:“這個道理我能明白,可是這盤棋未免下的太大了點,大到無邊無際,簡直不可思議……這麽大的棋,誰能掌控?”
“大與小,得分是誰。你在韶州做參軍的時候,想過有一天會把刺史當作家奴一樣使來喝往罵著玩嗎,江南在你看來大的無邊無際,在天子的眼裏就是一個棋子。大聖國就是天子棋盤上的一顆子,這顆子耗費了大唐的三十八個州,澆灌了千萬顆人頭,所圖甚大!不僅是你,就是我至今也難窺全貌,但我知道為了這盤賭天下的大局,犧牲一兩個人天子絕對不會眨下眼。張孝先觸犯了眾怒,不中用了,隻能換掉。”
汪覆海停頓了一下,思忖片刻,下了很大的決心後,才點破天機說:“幫著他殺諸王,這個國就垮了。”
這一句話讓李熙足足思考了三天,依舊一無所獲,這就是做棋子的悲哀,身在局中,任人擺弄,至死不悟。李熙可以忍受做人的棋子,卻不願做像張孝先那樣的棄子。他給沐chun去了一道手令,要他立即組建一支小型近海艦隊開赴到潤州江麵,又授意鬱秀成挑選一批jing銳進駐聖京城,直接聽命於他,為他組建一條能隨時逃到江邊艦船上的便捷通道。即便如此,李熙還是惶惶難安,撇開鬱秀成授意阮承梁組建同樣的一支隊伍,命令下去沒三天,他主動撤回了這條命令,他相信阮承梁的忠誠,卻信不過他的能力。放手讓他折騰的結果就是,弄出一個半吊子東西,然後讓鬱秀成等人起異心。
最後他跟葉蘭商量,看看她能不能收幾個徒弟或點撥一下張三、李四的武功,以便危機時刻能用的上。葉蘭冷硬地拒絕了他。
一連串的失敗後,他又打起了崔鶯鶯和沐雅馨的主意,想把自己的看家絕技三十二路太極劍傳授給她們,以便危急時刻她們能用來防身。
崔鶯鶯的劍舞不久就小有氣候,沐雅馨的劍也耍的像模像樣,但很顯然距離他的要求還相去甚遠。
李熙在糾結和惶恐中終於病倒了,身體像一塊燒紅了鐵坯,手按在皮膚上用不了半盞茶的功夫就燙的頂不住。崔鶯鶯和沐雅馨愁眉苦臉,想請禦醫來整治,李熙攔著不讓,讓葉蘭施針藥,葉蘭回道:“心火鬱結,無藥可醫。”闔府上下束手無策。
消息到底還是透露了出去,先是胡尖,後是毛耀,再是姬禇,紛紛到府上探視,李熙無處可避,隻能強撐著見客,臉sè赤紅如血,言談時常常走神。三王探知李熙的底細後,再不複登門,此後崔雍又來過一次,代表王弼來看望。
隨行的有新任禮部尚書趙笏,李熙和崔雍隻能寒暄著拖延著,拿些廢話彼此搪塞。毛樂一杯一杯地向趙笏敬茶,終於逼得趙笏外出如廁。二人趁機聊了兩句。崔雍問:“是有人下毒嗎?”李熙道:“在浙江畔釣魚受了風寒,死不了。”崔雍道:“死不死你自己心裏清楚,早作打算,免得禍及家人。”
李熙道:“我怎麽肯死,苦ri子快熬到頭了,我死要做大唐的鬼。”言訖嗚咽,再不肯理睬崔雍。
一連七八天高燒不退,連李熙自己也產生了動搖,他讓鬱秀成去找小師妹,想讓她看看自己是否是闖不過這一關了。左右也尋不見鬆青的蹤影。
高燒到第十ri時,李熙讓沐雅馨打開書房密室的門,說要留一份遺囑,因為焦慮他的病情而消瘦成一把骨頭的沐雅馨淚水奪眶而出,一把鑰匙怎麽也打不開一把鎖。
李熙偏偏不識趣地說:“人生來都是孤苦的,孤零零地來到這個世上,孤零零地死去,再親近的人也不能陪你生陪你死,都是要自己麵對的。”沐雅馨悲憤地說:“要多絕情的人才能說出你這樣的話,你信不過我,好。”她拔出一把匕首說:“這刀是為你準備的,你死的那一天,我陪著你。”
李熙道:“黑燈瞎火的你玩刀,萬一戳著手怎麽辦,給我!”
他瞅著沐雅馨一個不注意,伸手奪去,若在往ri自可輕巧地捏住她的手腕,奪下匕首,連夜高燒後,身體有些酸軟,眼神也不大好,一抓之下,沒抓住她的手腕,反抓住了鋒利的刀刃。“啊!”李熙大叫一聲,“我的天,流血了。你看見沒有,流血了。”
“那該怎麽辦?”沐雅馨驚慌失措。匕首是她托阮承梁買的,跟著李熙幾年,阮承梁辨識刀劍的眼光提高很快,選的這柄匕首鋒利異常,吹毛斷發不再話下。
李熙猛地一抓,半塊手掌被切開,血流如注不可禁止。看見沐雅馨手足無措在那跳,李熙實在忍不住了,高聲大呼:“救命我,要了親命啦。”
盡管葉蘭的金創藥號稱治傷聖藥,李熙的左手還是半個月都不能動一下,他沒有怪沐雅馨,雖然常拿這個打趣她,相反他還要感激她,熱血流盡後,他的高燒竟奇跡般地退了。經曆了這一番折騰後,他明顯地感覺到自己的耳目比之先前更為聰明,而jing力之旺健,讓他自己都感到厭煩,更讓崔鶯鶯和沐雅馨不堪其擾。
雖然手還傷著,但為了消耗多餘的jing力,李熙還是每ri練功不輟,此一番大病後,他對劍和太極劍的領悟更深了一層,三十二路太極劍施展開時,連眼高於頂的葉蘭也不禁目瞪口呆,以她的眼光來看,這樣的劍法堪稱曠世無雙。
李熙說三十二路太極劍是他獨創的,這一點葉蘭堅持不信,作為妥協,她轉而相信李熙曾得明師指點,否則以他半道出家之人,固然能將玄門內功煉到獨步天下,也斷然創製不出這樣瑰麗奇妙的劍招,太極劍絕對是大師名家的曠世之作,跟他一個以力取勝狂悖之徒絕無半點幹係。
一場大病後,李熙的心結徹底解開了,看人看事也就多了一份灑脫,因此當小朝會上諸王議決請他出使揚州去跟裴度談判,要求他履行諾言時,李熙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下來。
揚州在他看來並不是龍潭虎穴,倒像是一個煙花之地,他去那不是跟狡猾jiān詐的裴相嚼舌根,而是尋幽訪古,逛逛青樓。
李熙在浙江畔做釣翁時,毛耀曾到揚州去了一趟,要裴度履行事先達成了不幹涉大聖國攻取宣、歙二州的協議,裴度狠狠地戲弄了毛耀一番,讓毛北王大為光火,當席摔杯而去。神策將盧明發設計絆了他一跤,磕掉了他一顆門牙。毛耀自覺顏麵盡失,回聖京城後,除了李熙生病時奉命前去刺探外,閉門不出,拒絕見客。
去揚州見裴度談什麽,李熙心知肚明,怎麽談他也有了計較,至於能不能談下來,他則根本不予考慮,大聖國和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唐天子的棋子,他裴度難道不也是棋子嗎,棋子跟棋子有什麽好談的。該答應的,自己不爭他也會答應,不能答應的,磨破了嘴皮子也是枉然。想通了這一節,揚州還是畏途嗎,他裴度還會難纏嗎?
權當作是一場遊戲。
李熙要了一條大船,把崔鶯鶯、沐雅馨和柳如花和韓似玉帶上,憋著一鼓氣要去跟揚州的美人們比比,看看誰是櫻花誰是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