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癩頭李”本姓曹,年幼家貧,母親帶其改嫁,養父是一李姓蔑匠,故而改姓李,而今他做了皇帝,便又改跟生父姓曹,取名曹曛,查遍史書,前代曹姓中唯有東漢的曹‘操’,三國的曹丕父子聲名顯赫,曹曛遂假托為曹‘操’後代,建國號魏。祖宗皆稱帝王,冊封嫡妻馮氏為皇後,封諸子為王,封諸兄弟為郡王。
封王弼為越王,任為嶺南節度使,封王喜為楚王,任為廣州刺史兼禦營兵馬使。封張孝先為英國公,任為‘侍’中。封他自己的大舅哥馮乜為趙國公,任為丞相。封他自己的胞弟曹穀為秦國公,任為大將軍。封另一胞弟曹楚為韓國公,任為大司空。
改從化縣為龍興縣,建天子行轅,建征南天子大營,與嶺南節度使崔詠對峙。
嶺南道最有權勢的兩位節度使崔詠和張弘靖很默契地封鎖了發生在從化縣的大事件。
但紙是包不住火的,一味的掩蓋並非良策,必須趕在火苗竄出紙前將之撲滅,隻要攻滅了曹魏,怎麽說都行,反之怎麽說都免不了吃天子一刀。
張弘靖決定跟魏國皇帝談判,贖回穆罕張和‘毛’汝二人,隻要這兩杆大旗不倒,河東營和湖南營就還在,兵死光可以再招募嘛。
李熙受命前往大魏國談判,同行的有何風韻和裝扮成‘侍’從的寧墨。
托原來的舊關係,李熙找到了身為天子行轅禦廚的老貓,老貓穿著一件縣主簿的公服,腆著日漸豐隆的肚子,正指揮一幹廚師洗菜擇菜切菜炒菜,禦膳房煙熏火燎,香味濃醇。
李熙‘抽’‘抽’鼻子,辨識出諸位廚子使用的都是自己“創製”的“楊氏煎炒烹炸法”,這套手藝是自己去年親自傳給老貓的,短短大半年不見,沒想到在大魏國的禦膳房得到了發揚光大,李熙很滿意。
“很不錯嘛。”李熙背負著手,走到老貓麵前,用手敲敲他的肚子:“幾個月啦?”
老貓一愣,忽然認出是李熙,大吃了一驚,問:“官兵殺來了?”
聲音有點大,一幹廚子、下手俱都嚇了一大跳。李熙咳了一聲,壓低嗓音道:“借一步說話。”扯著貓大廚到了他的“公務房”——一間堆米的倉庫。
“‘混’的不錯嘛,都吃上白米白麵了。”
李熙用手撥拉了米桶裏的白米說道,老貓叫了聲:“是兄弟就不要跑來這害人,我跟你無冤無仇的,你別在米裏下毒害我。”
李熙道:“瞧你,都做了官的人了,膽子還這麽小,怎麽出來‘混’?怪不得人家都封王封侯,你還在做廚子,索‘性’跟我回去,我給你個縣令幹幹。”
老貓抖著自己身上的官袍道:“誰說我不是官了,這不是嗎,我還封了侯呢,叫南陽侯。”
李熙道:“哇,那要恭喜二哥了。真是了不起,看來小弟這次來投奔你是投對人了。”
老貓嘿嘿笑道:“休要在這胡扯,你這小王八蛋會‘混’不下去來投賊?鬼才信呢。說,來此何幹?”李熙勾著老貓的肩,讚道:“果然是一家人,一下子就猜中我的心思了。實不相瞞,我此來是想麵見你家天子,有要事相商,煩請南陽侯給引薦一下吧。”
老貓冷笑著把李熙打量了一番,說:“你不會想刺駕吧?而今咱們雖然各為其主,可還是兄弟,你可別做生兒子沒屁眼的黑心事。我一個廚子‘混’到今天容易嗎?”
李熙道:“這話說的好不傷人,我渾身上下除了一杆‘肉’槍,全無半點兵器,我怎麽刺你家天子,刺你家皇後還差不多。”
老貓道:“罷了我知道扯不過你,見天子,我沒資格引薦,你可以去見英國公張‘侍’中嘛,天子對他是言聽計從,莫要說見駕就是見皇後洗澡他也能給你辦成。”
李熙咳嗽了一聲,一本正經地說:“休得胡言,而今你已經是大魏國的南陽侯了,怎麽還能說這種褻瀆國母的話?真是豈有此理,待我麵見你家天子後告你一狀。讓你這禦廚也幹不成。”
老貓得意洋洋的說:“你去說唄,看他信你還是信我。”
有老貓帶路,李熙很快地就見到了張孝先,張孝先正在撫琴,李熙整整衣冠咳嗽了一聲,說道:“大唐國使臣始興縣令楊讚參見大魏國張‘侍’中。”說完恭恭敬敬地深施一禮。
張孝先起身回了禮,招呼李熙落座,這才籲然一歎道:“忽忽一年不見,無敵兄風采依舊,人也長胖了點。”李熙道:“我不比張‘侍’中勞心勞神,整天渾渾噩噩,不怕不像話。”
張孝先目光灼灼地盯著李熙,笑問道:“你此來是為贖回穆罕張和‘毛’汝的吧?”
李熙聞言大驚,起身朝張孝先深施一禮,正正經經地說道:“張德茂果然有大才,穆罕張之敗,我原以為是個意外,如今看,遇到張德茂,他不失敗都沒天理了。隻可惜張‘侍’中這匹千裏馬被曹禿子騎去了,可惜,可惜。”
張孝先道:“你不必試探我,憑你這句侮辱的話,我現在就可以把你推出去斬首。”
李熙道:“在下失言,‘侍’中寬恕。”
老貓勸道:“平山侯他一時改不了口,其實我也……是最近才改的口。”
張孝先道:“罷了,張某不是那種矯情的人。”張孝先站起身來,招呼李熙去見曹曛,李熙道:“見魏王前有些話某想跟張‘侍’中先聊聊。”張孝先道:“‘侍’中是天子的謀臣,背著天子與外人謀不妥當。”
曹曛做了天子後決心恢複漢製,從禮儀袍服,製度器具全部朝老祖宗看齊,奈何漢朝過去的太久遠,許多東西已經模糊不清,畫虎不成反類犬,大魏天子的行宮和大魏天子本人都已經淪為了笑柄,在旁人異樣的目光中,大魏天子也開始變得不自信起來,一見到李熙他就問:“朕身上的這件龍袍可還地道嗎?”
李熙道:“筆下是問款式、材質還是做工?”
曹曛驚道:“都不妥當嗎?”
李熙道:“都妥當,陛下開創了一代新朝,除舊布新,繼往開來,想做什麽就做什麽,管別人說什麽呢,唐繼承隋,隋從周,周從魏,大家都是各玩各的,誰說誰不好了。”
曹曛大喜道:“唐使臣這話我愛聽,哈哈。擺宴,以國禮待大唐使臣。”大袖揮起處一片塵土飛揚。李熙屏住呼吸,趕緊退到客位。
禦膳房備辦的國宴‘花’樣不多,味道著實不錯,看得出老貓這個廚子還是很有悟‘性’的,李熙決定臨走前再點撥他兩手。
國宴備辦齊全,曹曛舉杯邀道:“大唐使臣與朕同飲此杯中酒,你我兩家要結世代友好,打打殺殺到底不是個事嘛。”
李熙道:“大魏天子高瞻遠矚,本使此行正是為締結兩家友好而來。祈望天子放還穆罕張和‘毛’汝二人,我國天子必感‘激’不盡。”
曹曛目視張孝先,說:“大唐使臣的話諸位愛卿都聽到了吧,都議議嘛。啊。”
曹穀拍案叫道:“那兩個王八蛋興兵犯境,被我擒獲,你們還有臉要回去,不給。”
馮乜搖頭晃腦道:“大將軍、秦國公,不要這麽粗魯嘛,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曹穀道:“丞相,我說不放那兩個王八蛋,有沒說要砍這個王……王使臣。”
李熙笑道:“某姓楊不姓王。”
曹穀道:“抱歉,我說錯了,自罰一杯請罪。”
曹楚道:“這個,我以為,人放還是不放,我以為,其實都是不重要的,目下之事,某以為……唐國使臣杯莫停,咱倆再走一個。”
和曹楚喝了杯酒後,眾人的目光都移向了張孝先。
張孝先微笑道:“我大魏天子是位愛民如子的聖德天子,天下安寧,百姓才能樂業,打打殺殺到底不是個事嘛,唐國使臣既然有誠意與我國修好,我大魏實無理由拒絕。不過穆罕張和‘毛’汝興兵犯我國境,殺我子民,被我將士擒獲,三軍將士的血染紅了山穀河流。唐國使臣以為憑一句話就把他們放了,三軍將士會答應嗎?”
曹穀揮舞著拳頭道:“對,將士們的血不能白流,想要那兩個王八蛋回去,就得先堵住將士們的嘴。”
曹楚道:“除了要安撫三軍將士,貴國還得答應此後不再興兵犯境,此外還得將夾江寨移‘交’給我國,好讓我國君睡的安穩。”
馮乜道:“唐國使臣既然奉天子之命而來,當也做的了崔詠的主,不如請他挪個地方,把廣州讓給我大魏吧,你看看,我堂堂的大魏天子連個像樣的宮室都沒有,讓我等為臣子的如何忍心?”
李熙道:“讓廣州那邊我可做不得主,得請示天子聖旨,不過我勸陛下最好打消那念頭,廣州現有饑民十萬,陛下奪了廣州拿什麽養活他們?豈非自尋個包袱背上,得不償失的。割讓夾江寨,使得!安撫三軍將士,也使得!不過也請大魏天子念及去歲嶺南才逢大災的份上,體恤民生艱難,少要些吧。”
曹曛道:“那是自然,我曹某人並非那種貪得無厭之徒。”曹曛從袖子裏掏出一張紙,擺在桌案上,邊看邊說:“要贖回穆罕張和‘毛’汝,貴國須拿出如下誠意:二十萬貫錢,一千副戰甲,五百把鋼刀,五百張鐵盾,一千張弓,十萬支箭,另外還要製箭的師傅五十名,修補甲胄的師傅五十名,還有釘馬掌的師傅五十名,軍糧一萬石,大船五十條,小船三百條,磨刀石一千五百塊,廚子五人。”
李熙瞥了眼站在‘門’口的老貓,笑道:“我看廚子就免了吧。貴國禦膳房的廚子個個都是一把好手,我還想問陛下討一個回去呢。”
曹曛喜道:“那廚子一項就劃去,其他條件你都答應啦?”
李熙道:“我不答應你會放人嗎?”
曹曛道:“什麽話嘛,我三軍將士拚死拚活拿住這兩人,憑你一句話就放了,朕的麵子往哪擱?三軍將士誰來安撫?”
曹穀叫道:“唐國使臣答應的如此爽快定有古怪,口說無憑,你得簽字畫押。”
李熙道:“大將軍此言差矣,口說無憑不可信,簽字畫押就可信了嗎?照樣不可信!所談條件我先兌現,你們再放人,如何?”
曹曛擊案而起,讚道:“唐朝使臣爽快,來,朕和你喝個‘交’杯。”
李熙不想跟他喝‘交’杯,不過他很想看看曹曛擺在龍案上的那張紙上究竟寫的什麽,都說曹曛是個目不識丁的大老粗,怎麽一做了皇帝就認識字了呢。
他強忍曹曛身上散發出的怪味,悄悄地瞥了一眼那張紙,心中了悟:那張清單上一個字也沒有,倒是畫了許多圖形。大魏天子不識字,記‘性’還馬虎,有這些圖形提示,他就能完整地說出清單上的內容。
這份清單肯定是張孝先給他準備的,李熙斜了眼張‘侍’中,張‘侍’中也正斜視他,四目相照,各自都躲閃開了,李熙心裏發了聲冷笑,料張孝先也是如此。
……
還回韶州的路上,何風韻數度望著寧墨想說話,遲疑著卻不敢開口,看看的快到曲江縣境內,他終於忍不住問道:“平山侯冒充天子使臣,呼賊為天子,與賊稱兄道弟,實在是大逆不道,此事咱們是否要向相公稟明?”
寧墨道:“跟賊打‘交’道就得說賊能聽得懂,聽的進去,愛聽的話,平山侯做的有錯嗎?換成你我去,隻怕麵都見不到就讓人轟了出來。”
何風韻道:“那張相公那邊?”
寧墨搖了搖頭,笑一笑,何風韻道:“即如此,我也不多說什麽,可是平山侯答應賊人的條件也太爽快了,我以為怎麽著也要殺殺價的。”
寧墨道:“風韻是有風韻,就是太書生氣了,那賊會容你講條件嗎?”
何風韻搔搔腦袋,尷尬地笑了,再次望向李熙時,目光就變得複雜起來。
張弘靖迫不及待地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完全沒有考慮後果,換回穆罕張和‘毛’汝,重建兩營,是他唯一的翻盤希望。
最後一批軍械‘交’割後,曹穀把穆罕張和‘毛’汝‘交’到了李熙手上,順道給了三個贈品:穆罕張的愛將周文放,義子穆公虎,謀士張燁。搭贈的理由是這三個人都是忠貞義士,殺了可惜,留著麻煩,不如‘弄’殘廢了送還回去。
周文放被斬斷了右臂,穆公虎被砍斷了右‘腿’,張燁的頭發被剃光。
穆罕張在回韶州的路上以頭撞擊石壁,沒死成卻瘋了,‘毛’汝變得沉默寡言,即使見到張弘靖也不肯說一句話。
不過張弘靖已經不計較這些了,隻要這兩個人活著就好,他們是兩麵大旗,大旗的作用是張揚起來給天子看的,嶺南和長安相隔四五千裏,山水阻隔,天子哪能看的清楚飄揚的大旗下究竟站的是什麽人?
軍旗被迎了回來,重新豎起,叫‘毛’汝的旗幟下迅即聚集了四百多人,就是此前被張孝先釋放的那四百多人,他們本在回鄉與親人團聚的路上,忽然聽到同袍在青石溝被虐殺的噩耗,‘激’憤之餘本要還回去與賊眾拚命,隊副秒文龍勸眾人說:“回去徒白送死,於事無補,不如回韶州再做計較。”秒文龍是湘西土蠻,歸化後一直在軍中,因為是土蠻而不得重用,因他心狠手辣,敢作敢為,處事又公道,在士卒中威望甚高。
一呼百應,這四百敗軍便在秒文龍的率領下返回了韶州湖南營。
四百人撐一麵大旗有些勢單力薄,但總算是把旗子豎起來了,與之相比河東營卻連個扛旗的人都沒有。
李德裕奉命來勸說李熙將保安營的四個團劃至兩營旗下,李熙想都沒想就答應了,這讓李德裕既感驚訝又有些感動,正琢磨著說兩句感謝的話,李熙的狐狸尾巴卻就‘露’了出來,他說:“我有幾個條件,請文饒兄轉達張相公知道。”
李德裕無奈地歎口氣,苦笑著點點頭。
“第一,升保安營為保安軍,此時辦結之前,隻怕各軍難以出營。第二,嫁出去的‘女’兒也是‘女’兒,我得給他們謀個好前程,兩麵大旗自然得讓他繼續迎風飄揚,不過扛軍旗的人得換一換,他們不僅要做副使,還得在副使後麵加一個知軍事,至於怎麽‘操’作,軍府裏有的是行家,相信不會為難到誰。第三,我保安軍一分為三,實力大損,這南下平叛的事,我們完全不參與說不過去,實力有限,深度參與又吃不消,我看就派我們去‘潮’州吧,我來去擒殺偽太子李空明,替我天子除去一心腹大患。”
李德裕點點頭,道:“還有嗎?”
李熙笑道:“沒了,文饒兄有什麽替我補充的嗎?”
李德裕道:“‘潮’州距離韶州這麽遠,軍械糧餉補給起來可不容易啊。”
李熙道:“對呀,那怎麽辦?”
李德裕道:“所以你這個始興縣令就做不成了,得給你換一個禦史頭銜,方便你就地征糧。”李熙沉‘吟’不決,李德裕‘誘’‘惑’道:“做禦史好,別的官三考四考方能選調,‘侍’禦史十三月就夠了,而且‘侍’禦史是從六品下,比你這縣令可強多了。”
李熙道:“不對,不對,好好的你不讓我做縣令,卻叫我帶禦史銜,品階是上去了,根據地沒了,將來大‘亂’平息,你讓我一個外台禦史哪裏去?台院不認我,東台又太冷清,所剩的隻能入幕府為幕賓。待我把兵權一‘交’,你們就好轄製我了是不是?李文饒我哪得罪你了,你要這麽害我?”
李德裕歎道:“入幕有什麽不好?多少人放著正職官不做往幕府裏鑽,你倒好,反其道行之,你怕太‘亂’平息後解了你的兵權,果真大‘亂’平息,保寧軍都有可能裁撤,何況你一個兵馬使?說句難聽的,就憑你那兩下子,調你去河北等地為將,你打的開局麵嗎?”
這一說,李熙底氣全無,自己這個兵馬使的確注水太多。他笑嘻嘻地拱手道:“文饒兄何必生氣呢,我隻是一時沒轉過彎子。這個我聽說出使的禦史多是監察禦史,‘侍’禦史也有出使地方的嗎?”
李德裕指著自己的‘胸’口說:“我是禦史中丞,我不也出來了嗎?”
李熙一拍手道:“我明白了,你是想把我拉進禦史台,待戰事平息後做你的左膀右臂,對不對?彈察‘奸’惡,匡正法紀,‘激’濁揚清,還大唐一個朗朗清平盛世。”
李德裕道:“你想多了,我薦你做禦史,一是我方便舉薦,二是看中禦史遷轉快,三是有人怕你坐地生根不服管製,鏟斷你的根讓你飄浮起來。”
李熙吸了口氣,道:“我明白了,多承文饒兄關照。另外……”李熙饞著臉說:“除了做禦史,可不可以給我‘弄’個武散官做做,他們都叫我指揮使,其實我更喜歡別人叫我將軍。”
李德裕默然一歎,走了。
元和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保安營升格為軍,李熙任指揮使,此前他由始興縣令轉為東都留台‘侍’禦史,又謀了個從五品遊擊將軍。
原保安營被一分為三,馬軍團和破殺團被調入河東營,長捷團和陷陣團被調入湖南營,各團掏空了守備團後正式開拔出營,朱克榮出任河東團副指揮使知軍事,周宛出任湖南營副指揮使知軍事。
李熙接受了保安軍兵馬使的印信後,本想賴在韶州過完年才走,奈何張弘靖一天三次派人促請他南下平‘亂’,不得已隻得拔營南下。
留下李十三率三百老弱看守營寨,李熙親率兵馬使幕府、親兵營、奇兵營、敢戰營、守備營一千八百人繞道河源縣前往‘潮’州,平息“天啟太子”李空明的叛‘亂’去了。
封王弼為越王,任為嶺南節度使,封王喜為楚王,任為廣州刺史兼禦營兵馬使。封張孝先為英國公,任為‘侍’中。封他自己的大舅哥馮乜為趙國公,任為丞相。封他自己的胞弟曹穀為秦國公,任為大將軍。封另一胞弟曹楚為韓國公,任為大司空。
改從化縣為龍興縣,建天子行轅,建征南天子大營,與嶺南節度使崔詠對峙。
嶺南道最有權勢的兩位節度使崔詠和張弘靖很默契地封鎖了發生在從化縣的大事件。
但紙是包不住火的,一味的掩蓋並非良策,必須趕在火苗竄出紙前將之撲滅,隻要攻滅了曹魏,怎麽說都行,反之怎麽說都免不了吃天子一刀。
張弘靖決定跟魏國皇帝談判,贖回穆罕張和‘毛’汝二人,隻要這兩杆大旗不倒,河東營和湖南營就還在,兵死光可以再招募嘛。
李熙受命前往大魏國談判,同行的有何風韻和裝扮成‘侍’從的寧墨。
托原來的舊關係,李熙找到了身為天子行轅禦廚的老貓,老貓穿著一件縣主簿的公服,腆著日漸豐隆的肚子,正指揮一幹廚師洗菜擇菜切菜炒菜,禦膳房煙熏火燎,香味濃醇。
李熙‘抽’‘抽’鼻子,辨識出諸位廚子使用的都是自己“創製”的“楊氏煎炒烹炸法”,這套手藝是自己去年親自傳給老貓的,短短大半年不見,沒想到在大魏國的禦膳房得到了發揚光大,李熙很滿意。
“很不錯嘛。”李熙背負著手,走到老貓麵前,用手敲敲他的肚子:“幾個月啦?”
老貓一愣,忽然認出是李熙,大吃了一驚,問:“官兵殺來了?”
聲音有點大,一幹廚子、下手俱都嚇了一大跳。李熙咳了一聲,壓低嗓音道:“借一步說話。”扯著貓大廚到了他的“公務房”——一間堆米的倉庫。
“‘混’的不錯嘛,都吃上白米白麵了。”
李熙用手撥拉了米桶裏的白米說道,老貓叫了聲:“是兄弟就不要跑來這害人,我跟你無冤無仇的,你別在米裏下毒害我。”
李熙道:“瞧你,都做了官的人了,膽子還這麽小,怎麽出來‘混’?怪不得人家都封王封侯,你還在做廚子,索‘性’跟我回去,我給你個縣令幹幹。”
老貓抖著自己身上的官袍道:“誰說我不是官了,這不是嗎,我還封了侯呢,叫南陽侯。”
李熙道:“哇,那要恭喜二哥了。真是了不起,看來小弟這次來投奔你是投對人了。”
老貓嘿嘿笑道:“休要在這胡扯,你這小王八蛋會‘混’不下去來投賊?鬼才信呢。說,來此何幹?”李熙勾著老貓的肩,讚道:“果然是一家人,一下子就猜中我的心思了。實不相瞞,我此來是想麵見你家天子,有要事相商,煩請南陽侯給引薦一下吧。”
老貓冷笑著把李熙打量了一番,說:“你不會想刺駕吧?而今咱們雖然各為其主,可還是兄弟,你可別做生兒子沒屁眼的黑心事。我一個廚子‘混’到今天容易嗎?”
李熙道:“這話說的好不傷人,我渾身上下除了一杆‘肉’槍,全無半點兵器,我怎麽刺你家天子,刺你家皇後還差不多。”
老貓道:“罷了我知道扯不過你,見天子,我沒資格引薦,你可以去見英國公張‘侍’中嘛,天子對他是言聽計從,莫要說見駕就是見皇後洗澡他也能給你辦成。”
李熙咳嗽了一聲,一本正經地說:“休得胡言,而今你已經是大魏國的南陽侯了,怎麽還能說這種褻瀆國母的話?真是豈有此理,待我麵見你家天子後告你一狀。讓你這禦廚也幹不成。”
老貓得意洋洋的說:“你去說唄,看他信你還是信我。”
有老貓帶路,李熙很快地就見到了張孝先,張孝先正在撫琴,李熙整整衣冠咳嗽了一聲,說道:“大唐國使臣始興縣令楊讚參見大魏國張‘侍’中。”說完恭恭敬敬地深施一禮。
張孝先起身回了禮,招呼李熙落座,這才籲然一歎道:“忽忽一年不見,無敵兄風采依舊,人也長胖了點。”李熙道:“我不比張‘侍’中勞心勞神,整天渾渾噩噩,不怕不像話。”
張孝先目光灼灼地盯著李熙,笑問道:“你此來是為贖回穆罕張和‘毛’汝的吧?”
李熙聞言大驚,起身朝張孝先深施一禮,正正經經地說道:“張德茂果然有大才,穆罕張之敗,我原以為是個意外,如今看,遇到張德茂,他不失敗都沒天理了。隻可惜張‘侍’中這匹千裏馬被曹禿子騎去了,可惜,可惜。”
張孝先道:“你不必試探我,憑你這句侮辱的話,我現在就可以把你推出去斬首。”
李熙道:“在下失言,‘侍’中寬恕。”
老貓勸道:“平山侯他一時改不了口,其實我也……是最近才改的口。”
張孝先道:“罷了,張某不是那種矯情的人。”張孝先站起身來,招呼李熙去見曹曛,李熙道:“見魏王前有些話某想跟張‘侍’中先聊聊。”張孝先道:“‘侍’中是天子的謀臣,背著天子與外人謀不妥當。”
曹曛做了天子後決心恢複漢製,從禮儀袍服,製度器具全部朝老祖宗看齊,奈何漢朝過去的太久遠,許多東西已經模糊不清,畫虎不成反類犬,大魏天子的行宮和大魏天子本人都已經淪為了笑柄,在旁人異樣的目光中,大魏天子也開始變得不自信起來,一見到李熙他就問:“朕身上的這件龍袍可還地道嗎?”
李熙道:“筆下是問款式、材質還是做工?”
曹曛驚道:“都不妥當嗎?”
李熙道:“都妥當,陛下開創了一代新朝,除舊布新,繼往開來,想做什麽就做什麽,管別人說什麽呢,唐繼承隋,隋從周,周從魏,大家都是各玩各的,誰說誰不好了。”
曹曛大喜道:“唐使臣這話我愛聽,哈哈。擺宴,以國禮待大唐使臣。”大袖揮起處一片塵土飛揚。李熙屏住呼吸,趕緊退到客位。
禦膳房備辦的國宴‘花’樣不多,味道著實不錯,看得出老貓這個廚子還是很有悟‘性’的,李熙決定臨走前再點撥他兩手。
國宴備辦齊全,曹曛舉杯邀道:“大唐使臣與朕同飲此杯中酒,你我兩家要結世代友好,打打殺殺到底不是個事嘛。”
李熙道:“大魏天子高瞻遠矚,本使此行正是為締結兩家友好而來。祈望天子放還穆罕張和‘毛’汝二人,我國天子必感‘激’不盡。”
曹曛目視張孝先,說:“大唐使臣的話諸位愛卿都聽到了吧,都議議嘛。啊。”
曹穀拍案叫道:“那兩個王八蛋興兵犯境,被我擒獲,你們還有臉要回去,不給。”
馮乜搖頭晃腦道:“大將軍、秦國公,不要這麽粗魯嘛,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曹穀道:“丞相,我說不放那兩個王八蛋,有沒說要砍這個王……王使臣。”
李熙笑道:“某姓楊不姓王。”
曹穀道:“抱歉,我說錯了,自罰一杯請罪。”
曹楚道:“這個,我以為,人放還是不放,我以為,其實都是不重要的,目下之事,某以為……唐國使臣杯莫停,咱倆再走一個。”
和曹楚喝了杯酒後,眾人的目光都移向了張孝先。
張孝先微笑道:“我大魏天子是位愛民如子的聖德天子,天下安寧,百姓才能樂業,打打殺殺到底不是個事嘛,唐國使臣既然有誠意與我國修好,我大魏實無理由拒絕。不過穆罕張和‘毛’汝興兵犯我國境,殺我子民,被我將士擒獲,三軍將士的血染紅了山穀河流。唐國使臣以為憑一句話就把他們放了,三軍將士會答應嗎?”
曹穀揮舞著拳頭道:“對,將士們的血不能白流,想要那兩個王八蛋回去,就得先堵住將士們的嘴。”
曹楚道:“除了要安撫三軍將士,貴國還得答應此後不再興兵犯境,此外還得將夾江寨移‘交’給我國,好讓我國君睡的安穩。”
馮乜道:“唐國使臣既然奉天子之命而來,當也做的了崔詠的主,不如請他挪個地方,把廣州讓給我大魏吧,你看看,我堂堂的大魏天子連個像樣的宮室都沒有,讓我等為臣子的如何忍心?”
李熙道:“讓廣州那邊我可做不得主,得請示天子聖旨,不過我勸陛下最好打消那念頭,廣州現有饑民十萬,陛下奪了廣州拿什麽養活他們?豈非自尋個包袱背上,得不償失的。割讓夾江寨,使得!安撫三軍將士,也使得!不過也請大魏天子念及去歲嶺南才逢大災的份上,體恤民生艱難,少要些吧。”
曹曛道:“那是自然,我曹某人並非那種貪得無厭之徒。”曹曛從袖子裏掏出一張紙,擺在桌案上,邊看邊說:“要贖回穆罕張和‘毛’汝,貴國須拿出如下誠意:二十萬貫錢,一千副戰甲,五百把鋼刀,五百張鐵盾,一千張弓,十萬支箭,另外還要製箭的師傅五十名,修補甲胄的師傅五十名,還有釘馬掌的師傅五十名,軍糧一萬石,大船五十條,小船三百條,磨刀石一千五百塊,廚子五人。”
李熙瞥了眼站在‘門’口的老貓,笑道:“我看廚子就免了吧。貴國禦膳房的廚子個個都是一把好手,我還想問陛下討一個回去呢。”
曹曛喜道:“那廚子一項就劃去,其他條件你都答應啦?”
李熙道:“我不答應你會放人嗎?”
曹曛道:“什麽話嘛,我三軍將士拚死拚活拿住這兩人,憑你一句話就放了,朕的麵子往哪擱?三軍將士誰來安撫?”
曹穀叫道:“唐國使臣答應的如此爽快定有古怪,口說無憑,你得簽字畫押。”
李熙道:“大將軍此言差矣,口說無憑不可信,簽字畫押就可信了嗎?照樣不可信!所談條件我先兌現,你們再放人,如何?”
曹曛擊案而起,讚道:“唐朝使臣爽快,來,朕和你喝個‘交’杯。”
李熙不想跟他喝‘交’杯,不過他很想看看曹曛擺在龍案上的那張紙上究竟寫的什麽,都說曹曛是個目不識丁的大老粗,怎麽一做了皇帝就認識字了呢。
他強忍曹曛身上散發出的怪味,悄悄地瞥了一眼那張紙,心中了悟:那張清單上一個字也沒有,倒是畫了許多圖形。大魏天子不識字,記‘性’還馬虎,有這些圖形提示,他就能完整地說出清單上的內容。
這份清單肯定是張孝先給他準備的,李熙斜了眼張‘侍’中,張‘侍’中也正斜視他,四目相照,各自都躲閃開了,李熙心裏發了聲冷笑,料張孝先也是如此。
……
還回韶州的路上,何風韻數度望著寧墨想說話,遲疑著卻不敢開口,看看的快到曲江縣境內,他終於忍不住問道:“平山侯冒充天子使臣,呼賊為天子,與賊稱兄道弟,實在是大逆不道,此事咱們是否要向相公稟明?”
寧墨道:“跟賊打‘交’道就得說賊能聽得懂,聽的進去,愛聽的話,平山侯做的有錯嗎?換成你我去,隻怕麵都見不到就讓人轟了出來。”
何風韻道:“那張相公那邊?”
寧墨搖了搖頭,笑一笑,何風韻道:“即如此,我也不多說什麽,可是平山侯答應賊人的條件也太爽快了,我以為怎麽著也要殺殺價的。”
寧墨道:“風韻是有風韻,就是太書生氣了,那賊會容你講條件嗎?”
何風韻搔搔腦袋,尷尬地笑了,再次望向李熙時,目光就變得複雜起來。
張弘靖迫不及待地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完全沒有考慮後果,換回穆罕張和‘毛’汝,重建兩營,是他唯一的翻盤希望。
最後一批軍械‘交’割後,曹穀把穆罕張和‘毛’汝‘交’到了李熙手上,順道給了三個贈品:穆罕張的愛將周文放,義子穆公虎,謀士張燁。搭贈的理由是這三個人都是忠貞義士,殺了可惜,留著麻煩,不如‘弄’殘廢了送還回去。
周文放被斬斷了右臂,穆公虎被砍斷了右‘腿’,張燁的頭發被剃光。
穆罕張在回韶州的路上以頭撞擊石壁,沒死成卻瘋了,‘毛’汝變得沉默寡言,即使見到張弘靖也不肯說一句話。
不過張弘靖已經不計較這些了,隻要這兩個人活著就好,他們是兩麵大旗,大旗的作用是張揚起來給天子看的,嶺南和長安相隔四五千裏,山水阻隔,天子哪能看的清楚飄揚的大旗下究竟站的是什麽人?
軍旗被迎了回來,重新豎起,叫‘毛’汝的旗幟下迅即聚集了四百多人,就是此前被張孝先釋放的那四百多人,他們本在回鄉與親人團聚的路上,忽然聽到同袍在青石溝被虐殺的噩耗,‘激’憤之餘本要還回去與賊眾拚命,隊副秒文龍勸眾人說:“回去徒白送死,於事無補,不如回韶州再做計較。”秒文龍是湘西土蠻,歸化後一直在軍中,因為是土蠻而不得重用,因他心狠手辣,敢作敢為,處事又公道,在士卒中威望甚高。
一呼百應,這四百敗軍便在秒文龍的率領下返回了韶州湖南營。
四百人撐一麵大旗有些勢單力薄,但總算是把旗子豎起來了,與之相比河東營卻連個扛旗的人都沒有。
李德裕奉命來勸說李熙將保安營的四個團劃至兩營旗下,李熙想都沒想就答應了,這讓李德裕既感驚訝又有些感動,正琢磨著說兩句感謝的話,李熙的狐狸尾巴卻就‘露’了出來,他說:“我有幾個條件,請文饒兄轉達張相公知道。”
李德裕無奈地歎口氣,苦笑著點點頭。
“第一,升保安營為保安軍,此時辦結之前,隻怕各軍難以出營。第二,嫁出去的‘女’兒也是‘女’兒,我得給他們謀個好前程,兩麵大旗自然得讓他繼續迎風飄揚,不過扛軍旗的人得換一換,他們不僅要做副使,還得在副使後麵加一個知軍事,至於怎麽‘操’作,軍府裏有的是行家,相信不會為難到誰。第三,我保安軍一分為三,實力大損,這南下平叛的事,我們完全不參與說不過去,實力有限,深度參與又吃不消,我看就派我們去‘潮’州吧,我來去擒殺偽太子李空明,替我天子除去一心腹大患。”
李德裕點點頭,道:“還有嗎?”
李熙笑道:“沒了,文饒兄有什麽替我補充的嗎?”
李德裕道:“‘潮’州距離韶州這麽遠,軍械糧餉補給起來可不容易啊。”
李熙道:“對呀,那怎麽辦?”
李德裕道:“所以你這個始興縣令就做不成了,得給你換一個禦史頭銜,方便你就地征糧。”李熙沉‘吟’不決,李德裕‘誘’‘惑’道:“做禦史好,別的官三考四考方能選調,‘侍’禦史十三月就夠了,而且‘侍’禦史是從六品下,比你這縣令可強多了。”
李熙道:“不對,不對,好好的你不讓我做縣令,卻叫我帶禦史銜,品階是上去了,根據地沒了,將來大‘亂’平息,你讓我一個外台禦史哪裏去?台院不認我,東台又太冷清,所剩的隻能入幕府為幕賓。待我把兵權一‘交’,你們就好轄製我了是不是?李文饒我哪得罪你了,你要這麽害我?”
李德裕歎道:“入幕有什麽不好?多少人放著正職官不做往幕府裏鑽,你倒好,反其道行之,你怕太‘亂’平息後解了你的兵權,果真大‘亂’平息,保寧軍都有可能裁撤,何況你一個兵馬使?說句難聽的,就憑你那兩下子,調你去河北等地為將,你打的開局麵嗎?”
這一說,李熙底氣全無,自己這個兵馬使的確注水太多。他笑嘻嘻地拱手道:“文饒兄何必生氣呢,我隻是一時沒轉過彎子。這個我聽說出使的禦史多是監察禦史,‘侍’禦史也有出使地方的嗎?”
李德裕指著自己的‘胸’口說:“我是禦史中丞,我不也出來了嗎?”
李熙一拍手道:“我明白了,你是想把我拉進禦史台,待戰事平息後做你的左膀右臂,對不對?彈察‘奸’惡,匡正法紀,‘激’濁揚清,還大唐一個朗朗清平盛世。”
李德裕道:“你想多了,我薦你做禦史,一是我方便舉薦,二是看中禦史遷轉快,三是有人怕你坐地生根不服管製,鏟斷你的根讓你飄浮起來。”
李熙吸了口氣,道:“我明白了,多承文饒兄關照。另外……”李熙饞著臉說:“除了做禦史,可不可以給我‘弄’個武散官做做,他們都叫我指揮使,其實我更喜歡別人叫我將軍。”
李德裕默然一歎,走了。
元和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保安營升格為軍,李熙任指揮使,此前他由始興縣令轉為東都留台‘侍’禦史,又謀了個從五品遊擊將軍。
原保安營被一分為三,馬軍團和破殺團被調入河東營,長捷團和陷陣團被調入湖南營,各團掏空了守備團後正式開拔出營,朱克榮出任河東團副指揮使知軍事,周宛出任湖南營副指揮使知軍事。
李熙接受了保安軍兵馬使的印信後,本想賴在韶州過完年才走,奈何張弘靖一天三次派人促請他南下平‘亂’,不得已隻得拔營南下。
留下李十三率三百老弱看守營寨,李熙親率兵馬使幕府、親兵營、奇兵營、敢戰營、守備營一千八百人繞道河源縣前往‘潮’州,平息“天啟太子”李空明的叛‘亂’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