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占地廣闊,宮內有大片大片的空地,為避免黃土朝天,空地上栽種著各se花木,無論chun秋冬夏,宮內都是一片草木繁茂的熱鬧景象。在這座占地廣闊的宮廷西側,翰林院門內,座落著一座很不起眼的無名小院,門前一條無名小徑,院內鬆柏森森,庭院的東、西、北都是密不透風的雜木林。
小院向北約一百丈就是赫赫有名的麟德殿,時時笙歌,夜夜飲宴,名震天下。與之相比,這座院門總是關閉的小院就顯得太冷清了。很少會有人關注這,來來往往的翰林們不知道,中書門下省的官員們不知道,甚至一些在宮裏呆了十幾年的宦官、宮女們也不知道。這座冷僻的小院有一個很不起眼的名字——內園署。
內園署是內園使的廨署,內園使主管大明宮裏的花木栽種、嫁接、果實收貯,池沼溝渠的疏通,以及其他一些與園林庭院管理相關的雜務。
這並不是一個地位顯赫的官職,也無什麽實權可言,所管的事務既雜又無聊。實情也的確如此,即便是在宮裏極卑賤的太監和宮女們眼裏,內園使也沒有什麽值得羨慕的地方。
隻有那些目光深遠,野心勃勃的人才會對內園使這個職位高看一眼。
無它,做了內園使接近天子就變得容易起來,天子總要走出宮殿出外散心的,一花一草一木,都是聯係天子的紐帶。天下是天子的天下,天子就像天上的太陽,發出萬丈光和熱,滋養萬物生存。靠近的太陽的人,想不紅行麽?
陳弘誌不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天子才選中他擔當內園使這個被許多野心者嫉妒的眼珠子噴火的好差事。陳弘誌不想離天子太遠,沒人能遠離開陽光,但他也不能離的太近,太陽的高溫會把靠近他的人無情地烤化。
這個道理陳弘誌十年前就悟透了,所以他選擇去了嶺南,在天涯海角的廣州做監軍兼市泊使。大唐的監軍有五十多個,嶺南的監軍充其量隻能算是個中等角se,做嶺南的監軍是自我放逐,遠離天子的一步棋,但兼任市泊使則又把自己和天子緊緊地聯係在了一起,每年幾百萬貫的“舶腳”充實天子的內庫,數以千計的珠寶首飾裝點六宮粉黛,天子怎能忽視自己,有了這個兼差,即便遠在五千裏外,也能和大明宮咫尺天涯。
陳弘誌並不想回到大明宮,原來和當初離開長安時一樣,即便嶺南已經破敗不堪,他也不願意回來。但是沒辦法,天子不放過他,非要他出任這麽一件苦差事。做內園使已經很累,但這種累多是身體上的累,觸及心靈的不多,睡一覺就能解去全部疲乏。他所不能忍受的是天子讓他兼任內尋訪司右判官,這可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苦差事。若能讓他自己選擇,他寧可幹十分內園使的活也不願碰這個勾當,這是一個讓野心家尖叫,而讓他這樣的老實人撓破頭的苦差事啊。
夜已深,陳弘誌的目光變的模糊起來,有段時間甚至出現了幻覺,筆提在手中半晌落不下去,任墨汁滴汙染紙箋。昨晚他處置了一個違犯家規的持豹符者,一直折騰到四更末。人是他一手扶植起來,最後又由自己親手了斷,這種感覺很不好受,所以他昨晚一夜沒睡,今天又渾渾噩噩地忙到現在。
累,真是由內而外的累。
陳弘誌擱下筆,揉了揉酸疼的眼,朝公事房門口望了眼,黑黢黢的什麽都沒有,偌大的公事房裏隻剩一個書辦陪著他,書辦坐在靠門的位置,埋頭書寫,隻把一張纖弱的側影留給了陳弘誌。
書辦是內判司派給他的小支使,既是他的得力助手,也負責監視他。內判司是內尋訪司內一個很獨特的部門,除了負責總司的內政庶務,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職責——代表天子監視內官。是監視所有內官,有品階的,無品階的,宮內的,宮外的,隻要天子或內判司的主事人認為有監視的必要,則誰也逃不過他們的監控。
內尋訪司替天子監控天下臣民,而內判司則替天子監視他們,這很正常,也很有必要,內尋訪司的勢力在這幾年內急劇膨脹,由躲在牆角屋拐探頭探腦打聽消息的小角se,一躍變化成麵目猙獰,張牙舞爪的怪獸。陳弘誌現在就騎在這頭龐大的怪獸身上,手裏雖然提著它的韁繩,心中對它的恐懼卻依然ri甚一ri。
內判司的司正由內侍省宮闈局的令或丞兼任,反之,出任內判司司正後必兼宮闈局的令或丞。宮闈局總宮闈管鑰,管派小給使及無品宦官侍奉內宮,內判司因此借宮闈局的名義四處安插耳目。
而內判司的通判則向來由天子最親信的太監擔任。通判一ri之內分早、中、晚三次向天子稟報內官的一舉一動。有要事則可隨時闖宮請見。
而總司的尋訪使、副使非召不得麵見天子,掌實務的左右判官也是每三天才有機會麵見天子一次,闖宮請見這樣的特權自然也是沒有的。
一更末,小院的門被人推開,幾個隱藏在暗處的侍衛現身又消失,來的是自己人,無須攔阻盤問。來人三十多歲,相貌清俊,正是陳弘誌的義子陳江湖。“義父,義父……”陳江湖人還在院中就叫了起來,他說話的聲音略有些嘶啞,行走如風走的十分匆急。陳江湖不僅是陳弘誌的義子也是他的得力助手。
陳江湖的手裏擎著一隻裹著紅布條的竹筒,走的滿身大汗的。陳弘誌望見竹筒上的紅布條,左右眼皮一齊猛跳,真是難測禍福。
竹筒的筒口封著油臘,上麵蓋著紋章。陳江湖給他義父看了眼筒口,那油臘完好無損。見義父沒有特別的指示,他便循慣例擰開了竹筒,油臘剝落,竹筒遞到了陳弘誌的麵前。
陳弘誌深吸了一口氣後,徐徐吐出,毫不掩飾地發了一聲苦笑,這才抽出竹筒裏的麻紙。這是一封密報,內容正是李熙夜訪玄真觀會晤郭瑗的情況匯總。所述內容距離此刻不足一個時辰,考慮到密報入宮必經的兩道手續,這其實已經是非常快的了。
砰!
陳弘誌忽然重重地在公案上砸了一拳,臉se扭曲、猙獰,以痛不yu生的語氣說:“怎能這樣?他怎能這樣?……”
陳江湖極少見義父生這麽大的氣,一時也亂了方寸,他扶著陳弘誌坐下,胸前背後地給他按摩捋順氣息。
忙裏偷閑,他掃了眼密報上的內容,不覺眉頭緊蹙,心裏卻忍不住苦笑了一聲。
“你要我怎麽辦?昨晚費盡口舌在天子麵前保了他,今晚他就給我捅下這麽大的簍子。作孽,真是作孽呀。”陳弘誌奮力地捶打自己的腦袋,痛不yu生。至於“作孽”二字是拿來罵李熙的還是罵他自己的,就不得而知了,或兼而有之。
————
小院向北約一百丈就是赫赫有名的麟德殿,時時笙歌,夜夜飲宴,名震天下。與之相比,這座院門總是關閉的小院就顯得太冷清了。很少會有人關注這,來來往往的翰林們不知道,中書門下省的官員們不知道,甚至一些在宮裏呆了十幾年的宦官、宮女們也不知道。這座冷僻的小院有一個很不起眼的名字——內園署。
內園署是內園使的廨署,內園使主管大明宮裏的花木栽種、嫁接、果實收貯,池沼溝渠的疏通,以及其他一些與園林庭院管理相關的雜務。
這並不是一個地位顯赫的官職,也無什麽實權可言,所管的事務既雜又無聊。實情也的確如此,即便是在宮裏極卑賤的太監和宮女們眼裏,內園使也沒有什麽值得羨慕的地方。
隻有那些目光深遠,野心勃勃的人才會對內園使這個職位高看一眼。
無它,做了內園使接近天子就變得容易起來,天子總要走出宮殿出外散心的,一花一草一木,都是聯係天子的紐帶。天下是天子的天下,天子就像天上的太陽,發出萬丈光和熱,滋養萬物生存。靠近的太陽的人,想不紅行麽?
陳弘誌不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天子才選中他擔當內園使這個被許多野心者嫉妒的眼珠子噴火的好差事。陳弘誌不想離天子太遠,沒人能遠離開陽光,但他也不能離的太近,太陽的高溫會把靠近他的人無情地烤化。
這個道理陳弘誌十年前就悟透了,所以他選擇去了嶺南,在天涯海角的廣州做監軍兼市泊使。大唐的監軍有五十多個,嶺南的監軍充其量隻能算是個中等角se,做嶺南的監軍是自我放逐,遠離天子的一步棋,但兼任市泊使則又把自己和天子緊緊地聯係在了一起,每年幾百萬貫的“舶腳”充實天子的內庫,數以千計的珠寶首飾裝點六宮粉黛,天子怎能忽視自己,有了這個兼差,即便遠在五千裏外,也能和大明宮咫尺天涯。
陳弘誌並不想回到大明宮,原來和當初離開長安時一樣,即便嶺南已經破敗不堪,他也不願意回來。但是沒辦法,天子不放過他,非要他出任這麽一件苦差事。做內園使已經很累,但這種累多是身體上的累,觸及心靈的不多,睡一覺就能解去全部疲乏。他所不能忍受的是天子讓他兼任內尋訪司右判官,這可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苦差事。若能讓他自己選擇,他寧可幹十分內園使的活也不願碰這個勾當,這是一個讓野心家尖叫,而讓他這樣的老實人撓破頭的苦差事啊。
夜已深,陳弘誌的目光變的模糊起來,有段時間甚至出現了幻覺,筆提在手中半晌落不下去,任墨汁滴汙染紙箋。昨晚他處置了一個違犯家規的持豹符者,一直折騰到四更末。人是他一手扶植起來,最後又由自己親手了斷,這種感覺很不好受,所以他昨晚一夜沒睡,今天又渾渾噩噩地忙到現在。
累,真是由內而外的累。
陳弘誌擱下筆,揉了揉酸疼的眼,朝公事房門口望了眼,黑黢黢的什麽都沒有,偌大的公事房裏隻剩一個書辦陪著他,書辦坐在靠門的位置,埋頭書寫,隻把一張纖弱的側影留給了陳弘誌。
書辦是內判司派給他的小支使,既是他的得力助手,也負責監視他。內判司是內尋訪司內一個很獨特的部門,除了負責總司的內政庶務,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職責——代表天子監視內官。是監視所有內官,有品階的,無品階的,宮內的,宮外的,隻要天子或內判司的主事人認為有監視的必要,則誰也逃不過他們的監控。
內尋訪司替天子監控天下臣民,而內判司則替天子監視他們,這很正常,也很有必要,內尋訪司的勢力在這幾年內急劇膨脹,由躲在牆角屋拐探頭探腦打聽消息的小角se,一躍變化成麵目猙獰,張牙舞爪的怪獸。陳弘誌現在就騎在這頭龐大的怪獸身上,手裏雖然提著它的韁繩,心中對它的恐懼卻依然ri甚一ri。
內判司的司正由內侍省宮闈局的令或丞兼任,反之,出任內判司司正後必兼宮闈局的令或丞。宮闈局總宮闈管鑰,管派小給使及無品宦官侍奉內宮,內判司因此借宮闈局的名義四處安插耳目。
而內判司的通判則向來由天子最親信的太監擔任。通判一ri之內分早、中、晚三次向天子稟報內官的一舉一動。有要事則可隨時闖宮請見。
而總司的尋訪使、副使非召不得麵見天子,掌實務的左右判官也是每三天才有機會麵見天子一次,闖宮請見這樣的特權自然也是沒有的。
一更末,小院的門被人推開,幾個隱藏在暗處的侍衛現身又消失,來的是自己人,無須攔阻盤問。來人三十多歲,相貌清俊,正是陳弘誌的義子陳江湖。“義父,義父……”陳江湖人還在院中就叫了起來,他說話的聲音略有些嘶啞,行走如風走的十分匆急。陳江湖不僅是陳弘誌的義子也是他的得力助手。
陳江湖的手裏擎著一隻裹著紅布條的竹筒,走的滿身大汗的。陳弘誌望見竹筒上的紅布條,左右眼皮一齊猛跳,真是難測禍福。
竹筒的筒口封著油臘,上麵蓋著紋章。陳江湖給他義父看了眼筒口,那油臘完好無損。見義父沒有特別的指示,他便循慣例擰開了竹筒,油臘剝落,竹筒遞到了陳弘誌的麵前。
陳弘誌深吸了一口氣後,徐徐吐出,毫不掩飾地發了一聲苦笑,這才抽出竹筒裏的麻紙。這是一封密報,內容正是李熙夜訪玄真觀會晤郭瑗的情況匯總。所述內容距離此刻不足一個時辰,考慮到密報入宮必經的兩道手續,這其實已經是非常快的了。
砰!
陳弘誌忽然重重地在公案上砸了一拳,臉se扭曲、猙獰,以痛不yu生的語氣說:“怎能這樣?他怎能這樣?……”
陳江湖極少見義父生這麽大的氣,一時也亂了方寸,他扶著陳弘誌坐下,胸前背後地給他按摩捋順氣息。
忙裏偷閑,他掃了眼密報上的內容,不覺眉頭緊蹙,心裏卻忍不住苦笑了一聲。
“你要我怎麽辦?昨晚費盡口舌在天子麵前保了他,今晚他就給我捅下這麽大的簍子。作孽,真是作孽呀。”陳弘誌奮力地捶打自己的腦袋,痛不yu生。至於“作孽”二字是拿來罵李熙的還是罵他自己的,就不得而知了,或兼而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