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二章佛陀2


    “我以清淨和超越肉眼的天眼,看到生命如何消失和重新形成。我看到高等和低等、光彩耀眼和微不足道的生命,我也看到每一個生命如何依據他的業,而獲得快樂或痛苦的輪回。”


    “不要忽視小惡;火花盡管再小,都會燒掉像山那麽高的幹草堆。”“不要忽視小善,以為它們沒有什麽用;即使是小水滴,最後都可以注滿大容器。”


    ----佛陀


    氣溫突然下降到-9度,天寒地凍,讓人們都想窩在家裏,這樣的天氣,令起床確實變成了一種痛苦,溫暖的被窩似乎就是天堂。即便勉強起了床,也不想出門。對於放假在家的人來講,想不懶惰太難了。


    但急促的電話鈴聲還是讓想再睡一會兒的夢靈一躍而起。她拿起電話,就聽到婆婆帶著哽咽的聲音說,“小夢,快來,你們的爸爸要不行了。”


    夢靈迅速收拾妥當,給保姆桃子簡單交代了幾句,讓她照顧好四歲的趙昊昊,便驅車前往婆婆家。趙建早已去上班了,她打算到婆婆家以後再給趙建打電話。


    夢靈一邊開車,一邊想著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雷蒙德.a.穆迪博士的研究成果,在他研究過150個瀕死體驗者(經曆過"臨床死亡"後複生的人)的案例之後,試圖為人們揭開死亡真相。


    盡管瀕死體驗發生的情境,以及親曆該種體驗的個人性格都有著巨大的差別,但需要肯定的是,在這些人"瀕死體驗"的陳述中,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相似性--把它們大體歸納為14條,他們是按照感受出現的先後次序排列的。根據收集到的死亡征兆的例子,完全可以證明,人是可以產生死亡征兆的。盡管瀕死體驗發生的情境,以及親曆該種體驗的個人性格都有著巨大的差別,但需要肯定的是,在這些人"瀕死體驗"的陳述中,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相似性--大體歸納為14條,他們是按照感受出現的先後次序排列的。


    1.明知死訊他們親耳聽到醫生或是在場的其他人明確宣告自己的死亡。他會感覺到生理的衰竭到達極限。


    2.體驗愉悅“瀕死體驗”的初期有一種平和安詳、令人愉悅的感受。首先會感到疼痛,但是這種疼痛感一閃而過,隨後會發覺自己懸浮在一個黑暗的維度中。一種從未體驗過的最舒服的感覺將他包圍。


    3.奇怪聲音在“瀕死”或者“死亡”的時候,有奇怪的聲音飄然而至。一位年輕女子說,她聽到一種類似樂曲的調子,那是一種美妙的曲調。


    4.進入黑洞有人反映他們感到被突然拉入一個黑暗的空間。開始有所知覺,那就像一個沒有空氣的圓柱體,感覺上是一個過渡地帶,一邊是現世,一邊是異域。


    5.靈魂脫體發現自己站在了體外的某一處觀察自己的軀殼。一個落水的男人回憶說,他自己脫離了身體,獨自處在一個空間中,仿佛自己是一片羽毛。


    6.語言受限他們竭力想告訴他人自身所處的困境,但沒有人聽到他們的話。有一名女子說,我試著跟他們說話,但是沒人能聽到。7.時間消失脫體狀態下,對時間的感受消失了。有人回憶說,那段時間裏,他曾不停地出入自己的肉體。


    8.感官靈敏視覺、聽覺比之前更加靈敏。一個男子說,他從未看得如此清楚過,視力水平得到了不可思議的增強。


    9.孤獨無助在這之後,會出現強烈的孤立感和孤獨感。一位男子說,他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和別人交流,所以,“我感到非常孤單”。10.他“人”陪伴這時,周圍出現了別的“人”。這個“人”,要麽是來協助他們安然過渡到亡者之國,要麽是來告訴他們喪鍾尚未敲響,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時間。


    11.出現亮光在“瀕死體驗”最後的時刻,會出現亮光。這道光具有某種“人性”,非常明確的“人性”。


    12.回望人生這個時候,當事人會對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顧。當親曆者用時間短語來描述它時,都是“一幕接著一幕,按事情發生的時間順序移動的,甚至伴隨著畫麵,當時的一些感覺和情感都得以重新體驗”。


    13.邊界阻隔在這時,人會遇到一道可以被稱作是“邊緣”或者“界限”之類的東西,阻隔人們到某個地方去,關於它的形態有多種表述:一攤水、一團煙霧、一扇門、一道曠野中的籬笆,或者是一條線。


    14.生命歸來如果有幸被救活了,在“瀕死體驗”進行到某種程度後,人們必須“回來”。在最開始的時候,許多人都想趕快回到身體中去,但是,隨著瀕死體驗的深入,他開始排斥回到原來的身體,如果遇上了光的存在,這種情緒就更為強烈。隨後,就真的“回來”了。人是一種相當依賴精神的生物,當人“瀕死”時,一道微弱的白光就可以讓死亡變得不那麽可怕。人死的時候,整個一生都將被重新評價,這種評價完全不依賴於是否腰纏萬貫,身份地位是否顯赫,而僅僅取決於在一生裏與他人分享的愛和溫暖有多少。


    夢靈真心希望這隻是虛驚一場,公公會安然無事的。


    畢竟,公公的願望還不知道是什麽呢,他一直有自閉傾向,真的不想讓他帶著遺憾去世。


    據一則新聞報到,說一位高齡老人,身體一直不錯,有一天,他感覺到自已要去世了,就用粉筆寫了一首送給家人的絕筆詩,然後自已安然去世。讓人驚奇的是,老人怎麽知道自已要死了呢?難道他對於自已的死亡是有預感的嗎?這位老人對於自已死亡的預感,或許可以從生理角度理解,比如他覺得自已身體上,精神上衰敗到支撐不下去了,所以在心理上可能產生自已生命到了終點的感覺,這種感覺可以從人類的理性產生.但還有一些非生理原因的死亡,如死亡於突然的災難。比如車禍,或其實無法預知的突發事件,死亡人居然也會感覺到死亡的前兆,這一點從科學上如何解釋?


    據說,黎巴嫩總理哈裏裏在遇刺前,曾預見到自己的死亡。瓊布拉特在接受《泰晤士報》采訪時曾透露:“當時,哈裏裏明顯感覺到‘死亡之神‘正在向我們逼近。我永遠都忘不了他對我說的那句話:‘該來的終於來了,你我可能在劫難逃。‘”沒想到,幾天之後,一聲爆炸真的見證了哈裏裏的死亡預言。2月14日下午1點左右,由4輛豪華轎車和護衛吉普車組成的哈裏裏車隊通過聖喬治飯店前時發生劇烈爆炸。霎那間,哈裏裏乘坐的汽車已經置身於一片火海之中。


    2000年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沉沒,遇難的海軍軍官科列斯尼科夫的妻子在一次接受采訪時淚流滿麵地說:“不知為什麽,我的丈夫似乎預感到了死亡。就在他踏上死亡之航前不久,他悄悄地給我寫了一首淒涼的訣別詩,其中最不祥的幾句是這樣寫的:雖然我真的不願意想到死亡,可當死亡的時刻即將來臨的時候,我真想悄悄地對你說:‘親愛的,愛你到永遠!‘就像他悄悄寫這首詩一樣,他悄悄地把這首詩留在了家裏。


    毛主席逝世前的自言自語1975年10月1日上午,毛主席沒有看書,也沒有睡覺,獨自靠在床頭上,靜靜地想著。突然,他自言自語道:“這也許是我過的最後一個國慶節了,最後一個‘十一‘了。”一年後的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一個朋友一次講起自己的夢,在夢中這個朋友登山時遇到雪崩而摔死。榮格聽後當即提醒他說,近期不要做冒險的事情。對方很不以為然,不久後這個朋友就在一次登山活動中,由於固定身體的鎖扣滑脫而墜崖身亡。


    美國醫生威廉姆?格林、史蒂夫?戈爾斯坦因和亞曆克斯?莫斯一直在研究死亡的現象,他們對數千名突然死亡的病人背後的故事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多數人預見到了自己的死亡。而且他們表現出來的死亡前兆不是預言式的話,也不是為自己的後事做準備,而是一種特別的心理狀態,通常是希望自己的所有事情都能夠井然有序。許多人在死亡前會陷入一種消沉的狀態,持續的時間從一個星期到半年不等。醫生們認為,這種出現的非常奇怪的憂鬱是由本人體內的荷爾蒙變化引起的。這種莫名的沮喪,其心理特征是為無法逃脫的死亡準備中央神經係統。


    中國專業意象對話心理谘詢師何明華,從精神分析學的角度解釋,這種“預感死亡”的現象和人的潛意識有著很大程度的聯係,是人的心理情結在起作用,特別是這些預感多發生在突發的死亡事件之前。人的潛意識是人類幾千年積澱下來的智慧,潛意識中包含的信息量遠遠大於人的意識層。每個人潛意識裏都有死亡的衝動,心理學上稱之為“死本能”。弗洛伊德在1920年的《超越唯樂原則》一書中提出了“生本能”和“死本能”這一組相對的概念。當人在生活中沒有得到足夠的快樂,或者精神上的壓力使其感到生是一種痛苦時,人對生的欲望就不是很強烈,這時死本能在潛意識中占的分量就比較大。而當潛意識中這種死亡的動機強烈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現實中就會發生與之對應的事件。何明華稱,人對死亡的預感,可以說是這種死本能激發、擴大的表現。因此,很多人對死亡的預見會表現為一種消沉的心理狀態,這說明他們當時潛意識裏“死本能”很活躍,而生本能相對壓抑。


    何明華說,生本能和死本能的能量總量是一定的,因此兩者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如果人們在預感到自己死亡的時候,及時接受心理治療,正視其潛意識反映的心理狀態。通過喚起其對生的渴望,擴大求生欲,使生本能更加活躍,而抑製死本能的作用,是可以避免死亡事件發生的。


    “我應該做些什麽才能夠喚醒公公的生本能,讓他求生的欲望超過死本能,從而延續生命,完成他的願望之後,再毫無遺憾地回歸永恒的家園呢”,夢靈來到了公公婆婆所住的小區,一邊停車,一邊想著。


    就在這時,夢靈的心裏靈光一閃,忽然想到了上次參加天力主持的心理谘詢師交流會時,天力給她介紹的一部片子來,當時她就複製在電腦裏了,手提電腦就在車子裏,夢靈一伸手提出自己紅色的小戴爾,快步走進公公婆婆的公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能人的前世今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影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影3並收藏異能人的前世今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