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身心靈合一會所近期活動主題《愛是內在的花開》,此項活動由李鳳主持,包括舉辦主題講座、,愛之體驗、免費個人心理輔導、消除對死亡的恐懼活動---到p市腫瘤醫院進行臨終關懷活動等。
愛是什麽?愛是恐懼的不在,一個有真愛的人是沒有恐懼的,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說,一個有很多恐懼的人一定是缺乏愛的。
一個有很多恐懼的人一定是缺乏愛的。有人說,他/她愛我,因為他/她離不開我。我們常常誤把依賴和托付當成了愛。對不起,親愛的,依賴不是愛。依賴源自恐懼,源自於內在缺乏愛的黑洞,源自於缺乏安全感的緊抓,源自於不向內看而總是向外求的習性模式。愛是什麽?愛是恐懼的不在,一個有真愛的人是沒有恐懼的,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說,一個有很多恐懼的人一定是缺乏愛的。
一個過度依賴的人,就像是一個托著討飯缽的乞丐,處處向人乞討愛。他們的乞討對象可能是很多人,如父母、老師、上級、愛人、朋友;也可能隻限定在一兩個人身上,比如說,戀人或丈夫妻子,但這都不妨礙他們的乞討心態,請你愛我吧,你不愛我,我就沒法活了。很多人對我們說著愛,隻是為了換取自己的安全感。有些人可能要反駁我說,不,他/她為我做很多事情照顧我的生活,他/她是很愛我的。嗬嗬,對不起,這隻是他/她要乞討的策略而已,當然,他/她的意識並不知道自己是在用策略,但他/她的潛意識是知道的。因為他們內在缺乏愛,他們知道自己是給不了你愛的,隻能通過這些方法與策略。來給你一個看起來像“愛”的替代品――照顧,有時候,這個替代品也會是另一個東西,它的名字叫“責任”或者“道德”。
責任是什麽?道德是什麽?它們都是用來滿足社會功能的。它們源自於頭腦的另一種恐懼,害怕被拋棄,害怕亂套,害怕無序,不相信自己或他人可以做得到,不相信自己或他人有自律的能力,等等。所以,就強加給你一些所謂的責任與道德來約束你的行為。不要去相信這些頭腦的把戲,如果你心裏是有愛的,你就一定會去為你的愛負責任。如果你的內心沒有愛。那些責任與道德就隻會變成你的枷鎖,變成讓你人格分裂的毒藥。
當社會給人們套上了道德的枷鎖,當你身邊的親朋好友以“愛”的名義來照顧你關心你的時候,你以為你就是得到愛了,你以為你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了。可是。親愛的,我怎麽看不見你們發自內心的微笑?是的,被人需要是幸福的,可是,有多少人在用他們所謂的“愛”來剝奪你內心的自由啊,你隻是一個有意識會呼吸的物品,被他們占有了而已。你被那些繩索給捆住。你同時也捆住了別人。這就是很多人的生活,讓人透不過氣來的生活。所以,請不要以愛的名義,因為“愛”這個字眼,太高貴,而它。確實被濫用了。很多人在說“愛”的時候,他們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麽。
愛是什麽?愛是內在的花開。愛是當你經曆過所有的風雨之後,內在那顆靈性的種子終於開出的芬芳的花朵。愛是了解,了解自己就是那最美的花朵,也了解他人與自己一樣。都懷揣著那顆即將開花的種子。愛是接受,接受這個完美世界裏一切的不完美。
愛是什麽?愛是自由,而不是占有。當你真正的經曆過你內在的本體之愛的時候,你就會深深的知道,愛就是自由,如空氣一般的輕盈,如宇宙一般的浩瀚,愛就是那樣的無疆界,愛就是胸口一份無限擴大的感覺。當一個人是有愛的,當他了解了愛的秘密之後,他就會是博大的,他一定不會想占有,因為不需要。我們會想占有空氣嗎?不會,因為,它太多了,彌散在我們的周圍,我們無需去占有。
愛是什麽?愛就是給予,而不是索取。愛是無條件的付出,是不求回報的給予。它不會一隻手伸出去說給你,另一隻手卻暗藏著說,請你也回報給我愛。它不會玩花招,不會使手段,它隻知道付出。因為,這就是愛的品質。當一個人充滿愛的時候,他就不得不滿溢出去。這種滿溢甚至是無方向的,它不會說,我隻流向東邊,我隻流向這個人或這些人,而不流向西邊,不流向那些人。不,愛就是全方位的流溢。
愛是什麽?愛是尊重,而不是強迫。愛是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愛是尊重自己的選擇,也尊重他人的選擇。在愛著的人,一定會尊重每一個生命的不同,會寬容會接納,會允許每一個生命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去成長,去探索,去尋找屬於他們自己的使命,去呈現他們各自的生命之美。
愛是什麽?愛是信任,而不是懷疑。是的,信任,它其實是愛的另一個麵向,是愛的代名詞。當你有愛的時候,你一定是信任的。既信任別人,更信任自己。哪怕你的信任被另一個還沒有找到內在之愛的人濫用了,你也覺得ok.因為,一個有愛的人總是看得到其他人內在最良善的一麵,總是為他人著想。而一個有愛的人,也一定是一個輸得起的人,他相信自己再大的逆境也能闖得過去。
愛是什麽?愛是負責,而不是逃避。有愛的人一定是一個負責的人,這個負責任不是社會或他人強加給他的,而是他發自內心的承擔。有愛的人一定是為自己的情緒及行為負責的人,他不可能逃避,不可能推給他人。道德家們常常會擔心說,這個社會如果真的給每個人自由,那就會造成一片混亂。錯了。其實,一個內心真正自由的人恰恰會變成一個高度負責的人,他會很自律。因為沒有人沒有規條再來壓製他,他不需要通過變“壞”來觸碰自己及他人的底線,是的。生命就是一場不斷觸碰底線的遊戲,直到底線完全消失,因為真愛就是徹底的良善而沒有底線。
愛是什麽?愛是單獨,而不是孤獨。一個有愛的人。是完全可以和自己在一起的,是享受和自己在一起的。他有著一份單獨的品質,而不會覺得孤獨。有一句歌詞叫“孤獨的人是可恥的”,是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也是可憐的,因為他還沒有找到他自己,所以,哪怕身邊人山人海,他的內心仍然是一片失去聯結的荒島。
愛是什麽?愛是融合。而不是糾纏。找到真愛的人,會發現自己和世界是一體相連的,他與他人之間也是有著深刻聯結的,當然,與戀人之間也是如此。但是。這份聯結不是糾纏,是融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感。糾纏讓人緊抓,想占有,而融合卻不是,即使對方遠在天涯海角。心卻還是在一起的,還是洋溢著幸福感與滿足感的。一個有愛的人,是可以享受分離的,因為他知道,離開並不意味著愛的缺席。是啊,有誰能夠斬斷空氣呢?身體離開了。愛還在啊。
愛是什麽?愛是關心,而不是擔心。是的,有愛的人是關心的,他會關心他身邊的人,親人、愛人、朋友。他也會關心這個世界上其他角角落落的人。有愛的人從來不用擔心,因為擔心是源自恐懼的。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擔心是對家人的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這句話道出了擔心的本質,擔心是源自恐懼的。一個有愛的人,是一個了悟了生命奧秘的人,他會了解死亡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一個有愛的人,是一個超越了生死的人。所以,他不會擔心,他沒有恐懼,他更不會將自己的恐懼投射出去而變成擔心,送給他至愛的人......
無條件的愛就是:在任何時刻都保持一顆開放的心。要怎麽做呢?你也許需要釋放掉你對任何人所有的期望、你希望他們變成的樣子,而還他們自己的本來麵目。它意味著你不再需要別人給你任何你想要的東西、表現特定的行為模式來取悅你,或是隻能用愛來回應你。很多人總是在期待別人,覺得別人應該在自己尚未表達親和友善之意前,先對自己表示善意。
無條件的愛就是學習成為愛的源流,而不是在等待別人成為愛的源流。無條件的愛允許你參與別人的生命,同時也保持了個人界限的完整性。要想參與別人的生命,你一定要了解個人界限的全貌。人們常會想和別人打成一片、想擁有某種親密關係,但就在同時,卻和別人離得更遠。假如在你某個關係中,你感覺到一種不能喘息的感受,或別人要求你做一些你並不想做的事,這全是你對自己的界限認識不清的緣故。諉過於人容易,但你何不趁此機會試著弄清楚自己的界限何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你企圖從別人那裏取得你沒有的東西,那麽你就是在利用別人來填滿你心中那塊隻有你自己才可能填滿的空間。
兩人相愛,女方覺得男方要的總是比自己所能給的還要多--比如更多的時間、關愛、還有對彼此關係的承諾等等。她老是覺得對方要求的太多。她不知道這樣的模式在自己內心存在已久,除非她自己可以認出這內在的模式,否則她還是會繼續吸引相類似的因緣。一個模式通常也會以其反麵來展現,所以日後她不是遇見對她要求很多的,就是不想和她有任何牽扯、不肯負責任的男人。
她一直沒有和自我和好。可以肯定的是:隻要她一天不確定自己的界限在那裏結束,而別人的又從何處開始,她就會日複一日的在為如何理清自己和別人之間的界限而掙紮、痛苦不已。她將畏於予人承諾。因為她的經驗告訴自己,對別人承諾會讓自己失去對自我的認同。也因為如此,所以即便是別人一個小小的請求,都會讓她備感壓力。如果她很清楚的體認到自我界限的話,開口委婉的拒絕別人,又有何難?再者她再也不會吸引那些企圖試探自我界限的事件了。清楚了解到自己能給的有多少,也了解自己和別人相處時最恰當、最舒服的平衡點,於是一種新的關係就會跟著被吸引來了。
藉著將自己丟到挑戰你去愛的情境中,學習怎樣愛人。寬容是無條件的愛的屬性之一。以前你也許會對某人做的一些事情感到沮喪和失望,現在,何妨一笑置之,送出誠摯的愛或是溫馨的祝福。於是你就可能從被他們的行為所影響的模式中得到自由和釋放。寬容就是一種不管發生了什麽事都能泰然自若、氣定神閑的功夫,讓他們做他們自己、犯錯時讓他們學習自我負責和承擔。你提供了一個溫暖又平安的港灣,他們自然就沐浴在為你所接納的靜定的光亮裏。
你送給別人的任何禮物,也是你給自己的禮物。接受別人的本來麵目是件很大的挑戰,當你能精通這功夫之後,那無異是送份大禮給自己。當別人對著你喊叫、咆哮或帶著憤怒、悲傷、設防著對你說話時,開始心靈感應式的將愛送給他們。回歸到寧靜平和的心中來,輕鬆的..吸氣..吐氣..。送出愛的時候,千萬不要期望他們會停止咆哮或以任何方式對你回應。你隻要了解到一旦這麽做,你的振動頻率必將因此而提升。要不了多久,若不是他將有所改變,那就是你不會再把自己放到這麽樣的一個情境中了。
所有的因緣故事無非都是在考驗你是不是還保持了一顆開放的心,是不是還能感受別人心中那一份你也一樣擁有的愛。對人不設防是一項很重要的特質。那是一種無物可禦、不須要隱瞞或歉疚的感覺。這種感覺來自於自我接納,卻非總是批判自己告訴自己什麽事需要再做改進,認為自己做錯隻會使自己關在這個錯誤中關得更久。人總是害怕承認自己也許是錯了、被傷害了或身陷於苦痛之中。有時候好比你明明失去理性、心靜不下來、一片混亂了,你還是裝作一付若無其事的模樣。下一次,當你和別人在一起時候,可不可以請你試著讓自己將心中的感受真實的表達出來。
愛是什麽?愛是恐懼的不在,一個有真愛的人是沒有恐懼的,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說,一個有很多恐懼的人一定是缺乏愛的。
一個有很多恐懼的人一定是缺乏愛的。有人說,他/她愛我,因為他/她離不開我。我們常常誤把依賴和托付當成了愛。對不起,親愛的,依賴不是愛。依賴源自恐懼,源自於內在缺乏愛的黑洞,源自於缺乏安全感的緊抓,源自於不向內看而總是向外求的習性模式。愛是什麽?愛是恐懼的不在,一個有真愛的人是沒有恐懼的,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說,一個有很多恐懼的人一定是缺乏愛的。
一個過度依賴的人,就像是一個托著討飯缽的乞丐,處處向人乞討愛。他們的乞討對象可能是很多人,如父母、老師、上級、愛人、朋友;也可能隻限定在一兩個人身上,比如說,戀人或丈夫妻子,但這都不妨礙他們的乞討心態,請你愛我吧,你不愛我,我就沒法活了。很多人對我們說著愛,隻是為了換取自己的安全感。有些人可能要反駁我說,不,他/她為我做很多事情照顧我的生活,他/她是很愛我的。嗬嗬,對不起,這隻是他/她要乞討的策略而已,當然,他/她的意識並不知道自己是在用策略,但他/她的潛意識是知道的。因為他們內在缺乏愛,他們知道自己是給不了你愛的,隻能通過這些方法與策略。來給你一個看起來像“愛”的替代品――照顧,有時候,這個替代品也會是另一個東西,它的名字叫“責任”或者“道德”。
責任是什麽?道德是什麽?它們都是用來滿足社會功能的。它們源自於頭腦的另一種恐懼,害怕被拋棄,害怕亂套,害怕無序,不相信自己或他人可以做得到,不相信自己或他人有自律的能力,等等。所以,就強加給你一些所謂的責任與道德來約束你的行為。不要去相信這些頭腦的把戲,如果你心裏是有愛的,你就一定會去為你的愛負責任。如果你的內心沒有愛。那些責任與道德就隻會變成你的枷鎖,變成讓你人格分裂的毒藥。
當社會給人們套上了道德的枷鎖,當你身邊的親朋好友以“愛”的名義來照顧你關心你的時候,你以為你就是得到愛了,你以為你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了。可是。親愛的,我怎麽看不見你們發自內心的微笑?是的,被人需要是幸福的,可是,有多少人在用他們所謂的“愛”來剝奪你內心的自由啊,你隻是一個有意識會呼吸的物品,被他們占有了而已。你被那些繩索給捆住。你同時也捆住了別人。這就是很多人的生活,讓人透不過氣來的生活。所以,請不要以愛的名義,因為“愛”這個字眼,太高貴,而它。確實被濫用了。很多人在說“愛”的時候,他們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麽。
愛是什麽?愛是內在的花開。愛是當你經曆過所有的風雨之後,內在那顆靈性的種子終於開出的芬芳的花朵。愛是了解,了解自己就是那最美的花朵,也了解他人與自己一樣。都懷揣著那顆即將開花的種子。愛是接受,接受這個完美世界裏一切的不完美。
愛是什麽?愛是自由,而不是占有。當你真正的經曆過你內在的本體之愛的時候,你就會深深的知道,愛就是自由,如空氣一般的輕盈,如宇宙一般的浩瀚,愛就是那樣的無疆界,愛就是胸口一份無限擴大的感覺。當一個人是有愛的,當他了解了愛的秘密之後,他就會是博大的,他一定不會想占有,因為不需要。我們會想占有空氣嗎?不會,因為,它太多了,彌散在我們的周圍,我們無需去占有。
愛是什麽?愛就是給予,而不是索取。愛是無條件的付出,是不求回報的給予。它不會一隻手伸出去說給你,另一隻手卻暗藏著說,請你也回報給我愛。它不會玩花招,不會使手段,它隻知道付出。因為,這就是愛的品質。當一個人充滿愛的時候,他就不得不滿溢出去。這種滿溢甚至是無方向的,它不會說,我隻流向東邊,我隻流向這個人或這些人,而不流向西邊,不流向那些人。不,愛就是全方位的流溢。
愛是什麽?愛是尊重,而不是強迫。愛是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愛是尊重自己的選擇,也尊重他人的選擇。在愛著的人,一定會尊重每一個生命的不同,會寬容會接納,會允許每一個生命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去成長,去探索,去尋找屬於他們自己的使命,去呈現他們各自的生命之美。
愛是什麽?愛是信任,而不是懷疑。是的,信任,它其實是愛的另一個麵向,是愛的代名詞。當你有愛的時候,你一定是信任的。既信任別人,更信任自己。哪怕你的信任被另一個還沒有找到內在之愛的人濫用了,你也覺得ok.因為,一個有愛的人總是看得到其他人內在最良善的一麵,總是為他人著想。而一個有愛的人,也一定是一個輸得起的人,他相信自己再大的逆境也能闖得過去。
愛是什麽?愛是負責,而不是逃避。有愛的人一定是一個負責的人,這個負責任不是社會或他人強加給他的,而是他發自內心的承擔。有愛的人一定是為自己的情緒及行為負責的人,他不可能逃避,不可能推給他人。道德家們常常會擔心說,這個社會如果真的給每個人自由,那就會造成一片混亂。錯了。其實,一個內心真正自由的人恰恰會變成一個高度負責的人,他會很自律。因為沒有人沒有規條再來壓製他,他不需要通過變“壞”來觸碰自己及他人的底線,是的。生命就是一場不斷觸碰底線的遊戲,直到底線完全消失,因為真愛就是徹底的良善而沒有底線。
愛是什麽?愛是單獨,而不是孤獨。一個有愛的人。是完全可以和自己在一起的,是享受和自己在一起的。他有著一份單獨的品質,而不會覺得孤獨。有一句歌詞叫“孤獨的人是可恥的”,是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也是可憐的,因為他還沒有找到他自己,所以,哪怕身邊人山人海,他的內心仍然是一片失去聯結的荒島。
愛是什麽?愛是融合。而不是糾纏。找到真愛的人,會發現自己和世界是一體相連的,他與他人之間也是有著深刻聯結的,當然,與戀人之間也是如此。但是。這份聯結不是糾纏,是融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感。糾纏讓人緊抓,想占有,而融合卻不是,即使對方遠在天涯海角。心卻還是在一起的,還是洋溢著幸福感與滿足感的。一個有愛的人,是可以享受分離的,因為他知道,離開並不意味著愛的缺席。是啊,有誰能夠斬斷空氣呢?身體離開了。愛還在啊。
愛是什麽?愛是關心,而不是擔心。是的,有愛的人是關心的,他會關心他身邊的人,親人、愛人、朋友。他也會關心這個世界上其他角角落落的人。有愛的人從來不用擔心,因為擔心是源自恐懼的。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擔心是對家人的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這句話道出了擔心的本質,擔心是源自恐懼的。一個有愛的人,是一個了悟了生命奧秘的人,他會了解死亡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一個有愛的人,是一個超越了生死的人。所以,他不會擔心,他沒有恐懼,他更不會將自己的恐懼投射出去而變成擔心,送給他至愛的人......
無條件的愛就是:在任何時刻都保持一顆開放的心。要怎麽做呢?你也許需要釋放掉你對任何人所有的期望、你希望他們變成的樣子,而還他們自己的本來麵目。它意味著你不再需要別人給你任何你想要的東西、表現特定的行為模式來取悅你,或是隻能用愛來回應你。很多人總是在期待別人,覺得別人應該在自己尚未表達親和友善之意前,先對自己表示善意。
無條件的愛就是學習成為愛的源流,而不是在等待別人成為愛的源流。無條件的愛允許你參與別人的生命,同時也保持了個人界限的完整性。要想參與別人的生命,你一定要了解個人界限的全貌。人們常會想和別人打成一片、想擁有某種親密關係,但就在同時,卻和別人離得更遠。假如在你某個關係中,你感覺到一種不能喘息的感受,或別人要求你做一些你並不想做的事,這全是你對自己的界限認識不清的緣故。諉過於人容易,但你何不趁此機會試著弄清楚自己的界限何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你企圖從別人那裏取得你沒有的東西,那麽你就是在利用別人來填滿你心中那塊隻有你自己才可能填滿的空間。
兩人相愛,女方覺得男方要的總是比自己所能給的還要多--比如更多的時間、關愛、還有對彼此關係的承諾等等。她老是覺得對方要求的太多。她不知道這樣的模式在自己內心存在已久,除非她自己可以認出這內在的模式,否則她還是會繼續吸引相類似的因緣。一個模式通常也會以其反麵來展現,所以日後她不是遇見對她要求很多的,就是不想和她有任何牽扯、不肯負責任的男人。
她一直沒有和自我和好。可以肯定的是:隻要她一天不確定自己的界限在那裏結束,而別人的又從何處開始,她就會日複一日的在為如何理清自己和別人之間的界限而掙紮、痛苦不已。她將畏於予人承諾。因為她的經驗告訴自己,對別人承諾會讓自己失去對自我的認同。也因為如此,所以即便是別人一個小小的請求,都會讓她備感壓力。如果她很清楚的體認到自我界限的話,開口委婉的拒絕別人,又有何難?再者她再也不會吸引那些企圖試探自我界限的事件了。清楚了解到自己能給的有多少,也了解自己和別人相處時最恰當、最舒服的平衡點,於是一種新的關係就會跟著被吸引來了。
藉著將自己丟到挑戰你去愛的情境中,學習怎樣愛人。寬容是無條件的愛的屬性之一。以前你也許會對某人做的一些事情感到沮喪和失望,現在,何妨一笑置之,送出誠摯的愛或是溫馨的祝福。於是你就可能從被他們的行為所影響的模式中得到自由和釋放。寬容就是一種不管發生了什麽事都能泰然自若、氣定神閑的功夫,讓他們做他們自己、犯錯時讓他們學習自我負責和承擔。你提供了一個溫暖又平安的港灣,他們自然就沐浴在為你所接納的靜定的光亮裏。
你送給別人的任何禮物,也是你給自己的禮物。接受別人的本來麵目是件很大的挑戰,當你能精通這功夫之後,那無異是送份大禮給自己。當別人對著你喊叫、咆哮或帶著憤怒、悲傷、設防著對你說話時,開始心靈感應式的將愛送給他們。回歸到寧靜平和的心中來,輕鬆的..吸氣..吐氣..。送出愛的時候,千萬不要期望他們會停止咆哮或以任何方式對你回應。你隻要了解到一旦這麽做,你的振動頻率必將因此而提升。要不了多久,若不是他將有所改變,那就是你不會再把自己放到這麽樣的一個情境中了。
所有的因緣故事無非都是在考驗你是不是還保持了一顆開放的心,是不是還能感受別人心中那一份你也一樣擁有的愛。對人不設防是一項很重要的特質。那是一種無物可禦、不須要隱瞞或歉疚的感覺。這種感覺來自於自我接納,卻非總是批判自己告訴自己什麽事需要再做改進,認為自己做錯隻會使自己關在這個錯誤中關得更久。人總是害怕承認自己也許是錯了、被傷害了或身陷於苦痛之中。有時候好比你明明失去理性、心靜不下來、一片混亂了,你還是裝作一付若無其事的模樣。下一次,當你和別人在一起時候,可不可以請你試著讓自己將心中的感受真實的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