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身心靈合一會所讀書會的主持人林鬆給大家解讀《西遊記》: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看過《西遊記》。千百年來,又有多少人讀懂這本鬼怪神仙的小說?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去讀它?一本從頭到尾基本都是唐僧被抓――孫悟空跟妖怪打――打不過妖怪――請救兵――解決妖怪――繼續上路――下一集又有個新妖怪把唐僧抓走了……如此反反複複,類似於奧特曼打怪獸的情節,以何登上四大名著的寶座,又以何受後世萬人敬仰,彪炳千秋?
作為一部偉大的作品,《西遊記》產生於明代中葉。而這一時代,正是三教合一思想的完善期,尤其是出現了以陸九淵、王陽明為代表的心學體係。因此,作為這個時代的思想文化產物,《西遊記》所表現的就是心學體係和三教合一思想。三教之所以能夠合一,全在心性之學。儒曰盡心知性,道曰識心見性,佛曰明心見性。心性之學成了宗教和哲學所探討追索的根本。有了這樣的成書背景,對《西遊記》的理解就有了基礎。
在詳細解讀《西遊記》之前,林鬆先帶著大家讀了一篇優秀的短篇小說《少年玄奘的奇幻漂流》:
“那麽,是一隻猴子、一隻豬、一個苦行僧、一匹龍馬,保護你去西天,取回真經?”
“是的。”玄奘輕聲說。
大堂裏一點聲音也沒有,靜得能聽見玄奘那悠長輕緩的呼吸聲。堂下的鐵甲武士,早被他的曆險故事驚得瞠目結舌,用敬畏的眼神看著這位聲名遠播的聖僧。但這不包括李衛公。大唐開國第一名將的李衛公,公認為舉國上下僅次於皇帝本人的第二聰明人李衛公。
李衛公往椅背上一靠,嘴角露出一絲譏誚:“你覺得這樣的報告,皇上會相信嗎?”
“阿彌陀佛,”玄奘輕頌一聲佛號,“佛法無常。色不異空。”
李衛公盯著玄奘的眼睛。玄奘平靜地垂下眼簾。他雖然已經年近四十,經曆西域天竺的千辛萬苦,卻仍然麵如冠玉、膚若凝脂,目光清澈。雍容大度,臉上沒有一絲皺紋,仿佛還是十六年前從長安出發時的那個翩翩美少年。
李衛公沒有說話,而是靠在椅背上,閉上了眼睛。晚風穿過大堂,左廂房那巨大的開平方機器發出吱吱的響聲,勾起了他一些不算美好的回憶。於是他一擺手,是要身邊護甲衛士稍微退下之意。然後再次用極其輕微的聲音說道:“我知道你還有另一個故事的,你就說吧。”
玄奘雙手合十,“另一個故事衛公確定要聽?”
李衛公微笑著睜開了眼睛:“聖僧請講。”
“貧僧說。在五指山下收了一個了不得的大徒弟名喚行者悟空,其身為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最後被如來佛祖鎮壓在此。貧僧還說,這副皮囊前世是如來之二徒,名喚做金蟬子。因為不聽說法,言行輕謾,故被貶真靈轉生東土經受十世輪回的苦難,這與我那大徒弟被壓五指山竟是異曲同工之妙。李衛公,你不曾生疑嗎?
“貧僧說,第一次遇險是見到了六個剪徑的蟊賊,最後蟊賊被大徒弟悟空打死。為此貧僧不免念叨了他幾句,豈料他竟負氣而去。最後貧僧靠觀音給予的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兒咒收複了劣徒。李衛公,定心真言。何謂定心真言?這世間能勒住戾氣的緊箍兒又是何物?悟空悟空,既然是空,何須要悟?”
“貧僧說,又收一徒名喚悟能,又叫八戒,此徒六根不淨。八戒不止。好吃懶做,自私自利,貪圖女色,敵我難分。取經路上,不是渴望返回高老莊娶妻生子。便是貪圖口腹之欲,也多次念叨要散夥回家。李衛公,八戒八戒,這五葷三厭,可曾戒過一樣?悟能悟能,貧僧若是能悟,又何須悟能?”
‘貧僧最後一個徒弟是沙僧沙悟淨。此徒憨厚耿直,一心向西,不管遇到什麽危險都伴在為師身邊,也虧了他貧僧才能多次化險為夷,堅定本心前往西天拜佛求精。沙僧最耿耿於懷的是他曾是玉帝身邊的卷簾大將,因罪被貶,日日承受飛劍穿心之痛。渴望取了西經可以洗刷身上的冤屈。“
玄奘用著他一貫的輕緩語調,從容說完了這段故事。他的眼中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傷,但很快又恢複到清澈如水的平靜。
李衛公沉思著說:“那麽,其實孫悟空是你內心的嗔欲所化,豬八戒是貪欲所化,苦行僧是癡欲所化,一直都沒有所謂的三個徒弟護送你上西天是不是?一直都是你一個人寂寞的上路,是也不是?
“阿彌陀佛。[..tw超多好看小說]”玄奘雙手撫十,輕頌一聲佛號,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那麽,你們在一路上打滅的那些妖精,其實是被你所殺的。比如說,不管是那些剪徑的蟊賊,還是長相怪異而被當做妖怪的西域人,或者喜歡食人的粵人,都是被你所殺,是也不是?你承受不了自己殺了這麽多人的罪過,所以幻想自己有個頑劣的大徒弟是也不是?“
“阿彌陀佛。”玄奘雙手撫十,痛苦的輕頌一聲佛號,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也就是說,所謂動了凡心的八戒其實是你自己的貪婪所化,你在高老莊喜歡上了高翠蘭,本意是留下入贅。後來是你的嗔念悟空將你喚醒繼續前行。你所謂的蜘蛛精白骨精女兒國王,其實都是你動了凡心的人間女子是也不是?“
”阿彌陀佛。”玄奘雙手撫十,輕頌一聲佛號,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沙和尚是你癡欲所化,你本是前途無量的得道高僧,卻因受了陛下之袈裟紫金缽,不得不千山萬水前往西天求經。你也有過抱怨吧。希望趕緊取了經文回到陛下身邊,回到天堂的長安城,是也不是?“
“阿彌陀佛。”玄奘雙手撫十,輕頌一聲佛號,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那接引佛祖撐船帶我們過了淩雲仙渡時。隻見上溜頭泱下一個死屍。貧僧見了大驚,行者笑道:‘師父莫怕,那個原來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著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撐船的打著號子也說:‘那是你!可賀可賀!’,四個人,卻隻有一具死屍。李衛公不覺得奇怪嗎?”
“在我經曆了千辛萬苦,到達了天竺那爛陀寺,那裏的住持告訴我,――隻有親身經曆過苦難,才能知功德,隻有親身經曆殘忍,才能懂慈悲。貧僧已經完成了常人所難以完成的任務,經書。便也能放心交予我手,放心讓貧僧去東土普化世人。”
“這道理,貧僧是用了將近十六年的時間才領悟到的。”此時玄奘張開雙眼,抬頭微笑道,“難道衛公認為。天下百姓能夠在一朝一夕了解其真意麽?”
“阿彌陀佛,”玄奘問道,“衛公,這個故事,可以讓皇上相信嗎?”
李衛公微微一笑:“聖僧,聖上何等聖明的千古不世之君。我作為臣屬,隻能將兩個故事都記錄呈上。信不信,還要請皇上聖斷。”
“那你呢?”玄奘的眼光仍然平靜,口氣中也沒有一絲咄咄逼人的味道,“衛公,你相信哪個故事呢?”
李衛公愣了一下。又一陣風穿過大堂,吹動左廂房的門。發出吱吱的響聲。
“若是第二個故事流傳了出去,長安城的百姓知道取得真經的大唐高僧竟是個貪嗔癡恨未斷,六根不淨的和尚,那他取回來的真經就大打折扣,陛下的形象也會受損。我大唐辛苦營造起來的天命之國也不複存在。”李衛公心忖。
於是他說:“我相信第一個故事。”
玄奘雙手合十,低頭答道,“阿彌陀佛”
不得不說,這是一篇非常優秀的短篇小說。
但對於世人來說,他們需要的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是一位一塵不染的聖人,一個可以向往,可以學習,可以崇拜的榜樣。所以,我們都會下意識去相信第一個故事。
《西遊記》和《聖經》,《可蘭經》,印度的《摩訶婆羅多》,蘇美爾人的《吉爾伽美什》,荷馬的《奧德賽》以及埃及的許多傳世文獻一樣,都是密意作品。密意作品都有它的內在意義和外在意義。外在是故事中人物的冒險經曆。而內在卻是描述人的成道之路,和怎麽控製世俗的低等自我,靈性修煉,以及了悟神聖的當下。
對於《西遊記》首先要了解的是,裏麵的人物各代表人類內在的某一方麵。不妨讓我們來聽一聽國學大師南懷瑾是如何解讀《西遊記》的。孫悟空代表什麽?代表意識思想。他上帝也不怕,閻王也不怕。他是東勝神洲一個海島上石頭裏跳出來的,亂蹦亂跳。後來他去修道,他的師父是須菩提,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孫悟空很聰明,很調皮,很快學會了神通變化,但是沒有得道。結果他玩弄神通,師父把他趕出去了,告訴他在外麵不準說是他的徒弟,如果說是他的徒弟,就把孫悟空的神通收了。
孫悟空出來第一個就去找閻王,問閻王生死簿上有沒有自己的名字。閻王說有,結果他拿來都勾掉了,了了生死了,閻王也拿他沒有辦法。後來他跳到海底找龍王借兵器,龍王打開武器庫,他都看不上,龍王隻好陪他到海底最深的地方去看。他看到那個定海神針,又軟又硬,可大可小。那個海底在哪裏?在人的身體裏。這個世界,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也等於人的身體,七分是水,三分是骨肉。
結果孫悟空把定海神針拿來,放在耳朵裏,就是這根金箍棒,可以上鬧天宮,下鬧地獄。這個東西每個人都有,就是男人那個東西,可以大鬧天宮;中醫裏有“耳通氣海”的道理。
孫悟空就是思想意識,配合這條棒,打亂人間,要把孫悟空(意識)收服了,修道變成佛,就很難了。所以他的法名叫悟空,明白思想念頭生滅無常,本來抓不住的,像水中撈月,所以他不再執著了。豬八戒代表*,貪吃貪色,能轉過來就是修道的能量了,所以叫“悟能”。沙和尚代表帶著業障,挑行李重擔跟著走;他叫“悟淨”,修行就是淨化業障。白龍馬代表氣,馱著唐僧一路取經,唐僧代表本性,所以是師父,取經代表修行修道。
所以這部小說寫的,就是東方文化印度和中國的宗教思想的係統,天人合一的東西。孫悟空保護了唐僧取經,路上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然後成功了。每種磨難,代表了社會人生的一種現象。孫悟空對幾個妖怪沒有辦法,有個妖怪住在無底洞,代表了人的食道、消化道、排泄係統,也代表了我們的*,永遠填不滿。
西方人翻譯了《西遊記》,隻認為是中國的神話故事,不曉得蘊含了印度、中國天人合一的宗教理念,裏麵還藏有深刻的道理。
作為一部偉大的作品,《西遊記》產生於明代中葉。而這一時代,正是三教合一思想的完善期,尤其是出現了以陸九淵、王陽明為代表的心學體係。因此,作為這個時代的思想文化產物,《西遊記》所表現的就是心學體係和三教合一思想。三教之所以能夠合一,全在心性之學。儒曰盡心知性,道曰識心見性,佛曰明心見性。心性之學成了宗教和哲學所探討追索的根本。有了這樣的成書背景,對《西遊記》的理解就有了基礎。
在詳細解讀《西遊記》之前,林鬆先帶著大家讀了一篇優秀的短篇小說《少年玄奘的奇幻漂流》:
“那麽,是一隻猴子、一隻豬、一個苦行僧、一匹龍馬,保護你去西天,取回真經?”
“是的。”玄奘輕聲說。
大堂裏一點聲音也沒有,靜得能聽見玄奘那悠長輕緩的呼吸聲。堂下的鐵甲武士,早被他的曆險故事驚得瞠目結舌,用敬畏的眼神看著這位聲名遠播的聖僧。但這不包括李衛公。大唐開國第一名將的李衛公,公認為舉國上下僅次於皇帝本人的第二聰明人李衛公。
李衛公往椅背上一靠,嘴角露出一絲譏誚:“你覺得這樣的報告,皇上會相信嗎?”
“阿彌陀佛,”玄奘輕頌一聲佛號,“佛法無常。色不異空。”
李衛公盯著玄奘的眼睛。玄奘平靜地垂下眼簾。他雖然已經年近四十,經曆西域天竺的千辛萬苦,卻仍然麵如冠玉、膚若凝脂,目光清澈。雍容大度,臉上沒有一絲皺紋,仿佛還是十六年前從長安出發時的那個翩翩美少年。
李衛公沒有說話,而是靠在椅背上,閉上了眼睛。晚風穿過大堂,左廂房那巨大的開平方機器發出吱吱的響聲,勾起了他一些不算美好的回憶。於是他一擺手,是要身邊護甲衛士稍微退下之意。然後再次用極其輕微的聲音說道:“我知道你還有另一個故事的,你就說吧。”
玄奘雙手合十,“另一個故事衛公確定要聽?”
李衛公微笑著睜開了眼睛:“聖僧請講。”
“貧僧說。在五指山下收了一個了不得的大徒弟名喚行者悟空,其身為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最後被如來佛祖鎮壓在此。貧僧還說,這副皮囊前世是如來之二徒,名喚做金蟬子。因為不聽說法,言行輕謾,故被貶真靈轉生東土經受十世輪回的苦難,這與我那大徒弟被壓五指山竟是異曲同工之妙。李衛公,你不曾生疑嗎?
“貧僧說,第一次遇險是見到了六個剪徑的蟊賊,最後蟊賊被大徒弟悟空打死。為此貧僧不免念叨了他幾句,豈料他竟負氣而去。最後貧僧靠觀音給予的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兒咒收複了劣徒。李衛公,定心真言。何謂定心真言?這世間能勒住戾氣的緊箍兒又是何物?悟空悟空,既然是空,何須要悟?”
“貧僧說,又收一徒名喚悟能,又叫八戒,此徒六根不淨。八戒不止。好吃懶做,自私自利,貪圖女色,敵我難分。取經路上,不是渴望返回高老莊娶妻生子。便是貪圖口腹之欲,也多次念叨要散夥回家。李衛公,八戒八戒,這五葷三厭,可曾戒過一樣?悟能悟能,貧僧若是能悟,又何須悟能?”
‘貧僧最後一個徒弟是沙僧沙悟淨。此徒憨厚耿直,一心向西,不管遇到什麽危險都伴在為師身邊,也虧了他貧僧才能多次化險為夷,堅定本心前往西天拜佛求精。沙僧最耿耿於懷的是他曾是玉帝身邊的卷簾大將,因罪被貶,日日承受飛劍穿心之痛。渴望取了西經可以洗刷身上的冤屈。“
玄奘用著他一貫的輕緩語調,從容說完了這段故事。他的眼中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傷,但很快又恢複到清澈如水的平靜。
李衛公沉思著說:“那麽,其實孫悟空是你內心的嗔欲所化,豬八戒是貪欲所化,苦行僧是癡欲所化,一直都沒有所謂的三個徒弟護送你上西天是不是?一直都是你一個人寂寞的上路,是也不是?
“阿彌陀佛。[..tw超多好看小說]”玄奘雙手撫十,輕頌一聲佛號,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那麽,你們在一路上打滅的那些妖精,其實是被你所殺的。比如說,不管是那些剪徑的蟊賊,還是長相怪異而被當做妖怪的西域人,或者喜歡食人的粵人,都是被你所殺,是也不是?你承受不了自己殺了這麽多人的罪過,所以幻想自己有個頑劣的大徒弟是也不是?“
“阿彌陀佛。”玄奘雙手撫十,痛苦的輕頌一聲佛號,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也就是說,所謂動了凡心的八戒其實是你自己的貪婪所化,你在高老莊喜歡上了高翠蘭,本意是留下入贅。後來是你的嗔念悟空將你喚醒繼續前行。你所謂的蜘蛛精白骨精女兒國王,其實都是你動了凡心的人間女子是也不是?“
”阿彌陀佛。”玄奘雙手撫十,輕頌一聲佛號,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沙和尚是你癡欲所化,你本是前途無量的得道高僧,卻因受了陛下之袈裟紫金缽,不得不千山萬水前往西天求經。你也有過抱怨吧。希望趕緊取了經文回到陛下身邊,回到天堂的長安城,是也不是?“
“阿彌陀佛。”玄奘雙手撫十,輕頌一聲佛號,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那接引佛祖撐船帶我們過了淩雲仙渡時。隻見上溜頭泱下一個死屍。貧僧見了大驚,行者笑道:‘師父莫怕,那個原來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著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撐船的打著號子也說:‘那是你!可賀可賀!’,四個人,卻隻有一具死屍。李衛公不覺得奇怪嗎?”
“在我經曆了千辛萬苦,到達了天竺那爛陀寺,那裏的住持告訴我,――隻有親身經曆過苦難,才能知功德,隻有親身經曆殘忍,才能懂慈悲。貧僧已經完成了常人所難以完成的任務,經書。便也能放心交予我手,放心讓貧僧去東土普化世人。”
“這道理,貧僧是用了將近十六年的時間才領悟到的。”此時玄奘張開雙眼,抬頭微笑道,“難道衛公認為。天下百姓能夠在一朝一夕了解其真意麽?”
“阿彌陀佛,”玄奘問道,“衛公,這個故事,可以讓皇上相信嗎?”
李衛公微微一笑:“聖僧,聖上何等聖明的千古不世之君。我作為臣屬,隻能將兩個故事都記錄呈上。信不信,還要請皇上聖斷。”
“那你呢?”玄奘的眼光仍然平靜,口氣中也沒有一絲咄咄逼人的味道,“衛公,你相信哪個故事呢?”
李衛公愣了一下。又一陣風穿過大堂,吹動左廂房的門。發出吱吱的響聲。
“若是第二個故事流傳了出去,長安城的百姓知道取得真經的大唐高僧竟是個貪嗔癡恨未斷,六根不淨的和尚,那他取回來的真經就大打折扣,陛下的形象也會受損。我大唐辛苦營造起來的天命之國也不複存在。”李衛公心忖。
於是他說:“我相信第一個故事。”
玄奘雙手合十,低頭答道,“阿彌陀佛”
不得不說,這是一篇非常優秀的短篇小說。
但對於世人來說,他們需要的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是一位一塵不染的聖人,一個可以向往,可以學習,可以崇拜的榜樣。所以,我們都會下意識去相信第一個故事。
《西遊記》和《聖經》,《可蘭經》,印度的《摩訶婆羅多》,蘇美爾人的《吉爾伽美什》,荷馬的《奧德賽》以及埃及的許多傳世文獻一樣,都是密意作品。密意作品都有它的內在意義和外在意義。外在是故事中人物的冒險經曆。而內在卻是描述人的成道之路,和怎麽控製世俗的低等自我,靈性修煉,以及了悟神聖的當下。
對於《西遊記》首先要了解的是,裏麵的人物各代表人類內在的某一方麵。不妨讓我們來聽一聽國學大師南懷瑾是如何解讀《西遊記》的。孫悟空代表什麽?代表意識思想。他上帝也不怕,閻王也不怕。他是東勝神洲一個海島上石頭裏跳出來的,亂蹦亂跳。後來他去修道,他的師父是須菩提,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孫悟空很聰明,很調皮,很快學會了神通變化,但是沒有得道。結果他玩弄神通,師父把他趕出去了,告訴他在外麵不準說是他的徒弟,如果說是他的徒弟,就把孫悟空的神通收了。
孫悟空出來第一個就去找閻王,問閻王生死簿上有沒有自己的名字。閻王說有,結果他拿來都勾掉了,了了生死了,閻王也拿他沒有辦法。後來他跳到海底找龍王借兵器,龍王打開武器庫,他都看不上,龍王隻好陪他到海底最深的地方去看。他看到那個定海神針,又軟又硬,可大可小。那個海底在哪裏?在人的身體裏。這個世界,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也等於人的身體,七分是水,三分是骨肉。
結果孫悟空把定海神針拿來,放在耳朵裏,就是這根金箍棒,可以上鬧天宮,下鬧地獄。這個東西每個人都有,就是男人那個東西,可以大鬧天宮;中醫裏有“耳通氣海”的道理。
孫悟空就是思想意識,配合這條棒,打亂人間,要把孫悟空(意識)收服了,修道變成佛,就很難了。所以他的法名叫悟空,明白思想念頭生滅無常,本來抓不住的,像水中撈月,所以他不再執著了。豬八戒代表*,貪吃貪色,能轉過來就是修道的能量了,所以叫“悟能”。沙和尚代表帶著業障,挑行李重擔跟著走;他叫“悟淨”,修行就是淨化業障。白龍馬代表氣,馱著唐僧一路取經,唐僧代表本性,所以是師父,取經代表修行修道。
所以這部小說寫的,就是東方文化印度和中國的宗教思想的係統,天人合一的東西。孫悟空保護了唐僧取經,路上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然後成功了。每種磨難,代表了社會人生的一種現象。孫悟空對幾個妖怪沒有辦法,有個妖怪住在無底洞,代表了人的食道、消化道、排泄係統,也代表了我們的*,永遠填不滿。
西方人翻譯了《西遊記》,隻認為是中國的神話故事,不曉得蘊含了印度、中國天人合一的宗教理念,裏麵還藏有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