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初二早上,唐陽三兄弟先去村裏給周夫子拜年,回來後全家一起去了李家村,浩浩蕩蕩的一家人,光看著就很熱鬧,更別提牛車上,各自吵嘴的幾個娃子。


    唐青兒已經不參與弟妹們的拌嘴,而是在一旁看著他們鬥嘴,適時給幫某個弱勢的一把。


    便聽嬌兒氣呼呼的對馮曉說:“你這人怎麽這樣,剛才出門時,明明對我說今天可以不用寫十個大字,就因為剛才你說不過我,就讓我晚上回家後繼續描字,你還得檢查,這是什麽道理。”


    馮曉無賴道:“我早上出門時這麽說了嗎?我怎麽不記得,我隻記得我說,如果你今天表現好,我就免去你十個大字的作業。”


    “你……你……你耍賴,大姐,馮曉耍賴,”說不過馮曉的唐嬌兒,馬上搬救兵,唐青兒早就見怪不怪,也不知道為什麽,自從馮曉兄妹來家裏,嬌兒對馮蔓那是當做親妹妹一樣照顧,可偏偏對馮曉,但凡他說什麽嬌兒總是反對,兩人的梁子便這樣結下。


    唐青兒懶得理他們兩個,回絕道:“誰厲害便聽誰的,很明顯,曉兒比較強,那你隻能聽他的了。”


    “哼,就知道大姐靠不住,每次都是這樣,”撅起小嘴,瞪了一眼大姐。


    馮曉也不知道為什麽,就愛逗嬌兒,看不見她撅嘴的樣子,便難受,非得給她弄急眼或者氣鼓鼓才算了事。


    唐陽兩耳不聞窗外事,拿著手裏的書一直默默的看著,唐亮手指飛快的打著算盤,頗有賬房先生的樣子,最小的蔓兒倚在唐青兒的身上,笑嘿嘿的看著嬌兒同她大哥。


    牛車慢慢的行駛著,即使天氣很冷,大家身上裹著厚厚的棉衣,腿上還蓋著棉被卻絲毫感覺不到冷意,可能是大家夥心裏頭暖洋洋的。


    不一會兒,便到了李氏娘家,一家人迅速的下車,唐楊兄弟三人幫著他們爹把東西從牛車上拿下來,其餘的人早就進屋取暖了,普一進屋,屋裏的熱氣慢慢的把人身上的涼氣都給趕走,待娃們都進屋,一起給姥娘還有姥爺磕頭拜年,兩位老人嘴裏就像是含了糖,甜到心裏。


    這時候李氏大哥大嫂也從廚房過來,娃們同樣給他們拜年,沒有像去年一樣伸手要錢,知道大舅家裏花錢地方多,來時李氏叮囑不許伸手要錢,給壓歲錢也不許要,遂嘰嘰喳喳的把這個話題給岔過去。


    李斌隨後也跟出來,每年初二他都去鎮上給夫子拜年,今天因為考上秀才,同窗們相約今年初二都在家裏呆著,待初五去鎮上與同窗一起去拜年,這才呆在家裏看書,聽見小姑一家過來,忙出來拜年。


    唐青兒見李斌的次數很少,除了上次秋哥成親那次,在有的印象便停留在幾年前那個單薄的少年,一轉眼,竟考上秀才,個子也長高了,身材魁梧起來,不再是那個弱不禁風的少兒郎。


    李氏把懷中的小兒放到炕上,讓青兒照看著,她則同大嫂一起去廚房準備午飯,老李頭、李老大,唐鐵柱三人在屋裏聊天,唐陽三兄弟早就圍著斌哥,讓他講講不懂得詩句還有一些事物的觀點。


    唐鐵柱從懷裏拿出十兩銀子出來,拿出五兩給了嶽父,把剩下的五兩給了大舅哥,看兩人都推遲不要,板臉說:“這三年家裏情況越來越好,一直以來你們都沒享受到我和婆娘的福,借到我們的光,現在我和媳婦有能力幫你們,你們還客氣什麽,都是一家人,該孝敬的孝敬,該幫忙的幫忙,這有何好說的。”


    因為二舅哥不在,想到懷裏還有給他家的銀錢,想想今天還得回家,可能碰不到,便又從兜裏拿出二兩銀子遞給嶽父道:“這是給二舅哥家的,雖沒有大哥那麽多,但想二哥也知道為什麽,去年大哥家又是娶親,又是斌哥考上秀才,以後花費還得更多,遂才多給大哥家那麽多。”


    老李頭接過錢道:“放心,老二不會多想的,各家都有各家的難處,相互諒解才能過到一堆去。”


    聽到嶽父這樣說,唐鐵柱懸著的心也算放下,與他們說起種植蘑菇的事情。


    廚房內,李氏同大嫂說話,李氏老娘在灶坑邊燒火,李氏切著菜,對正在翻炒菜的大嫂道:“大嫂,你有認識家裏不錯的小夥子嗎?”


    秦氏問道:“你怎麽關心起這個啦!”


    李氏淡淡道:“青兒也大了,我想著應該給她說人家,這才讓你和娘幫我看看,若相看之下還不錯,便定下來。”


    秦氏把菜盛到盤子裏道:“以前我就同你說過,我大哥家的侄兒,你覺得怎麽樣啊。”


    李氏放下手裏的菜刀,轉身說:“其實我也想過,可後來覺得還是不妥,若兩人將來過日子,吵起架來,這不是讓你夾在中間為難嗎?在說我也舍不得我閨女受苦。”


    秦氏一想也是,大哥家雖說條件不錯,可那是幾年前,這幾年小姑家開始慢慢富起來,看樣子比大哥家還富裕不少,青兒又是個機靈能賺錢的,自古都是高門嫁女,低門娶婦,小姑家日子過得好,定想讓閨女嫁的也好。


    李氏姥娘不同意李氏的想法道:“這有什麽的,有你大嫂在中間,青兒將來嫁過去不會受罪的。”


    李氏也不想糾結這個話題,本就是想同她們兩人商量一下,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秦氏看婆婆都發話,小姑也不往這個話題上扯,便知自家侄兒定是沒戲了,頗有些替他可惜,青兒可是誰娶到誰有福。


    秦氏笑著說:“好啦娘,這事就算這麽過去了,妹子竟然都開口同我說這事,定是沒把我當外人,在說青兒這丫頭是我從小看到的,當親閨女一樣疼,哪裏舍得讓她將來受苦,我會托人好好打聽打聽,準保給妹子一個信。”


    李氏這次樂了,走到秦氏身邊,摟著她的胳膊,像未嫁前一樣撒嬌道:“還是大嫂懂我,了解我心裏所想,青兒這事您幫我問問,我在托別人打聽打聽。”


    “你啊,人都說一家有女百家求,怎麽到你這,弄得竟然像閨女嫁不出去似得,還得到處托人打聽,”秦氏揶揄道。


    李氏便把心裏話說與她們聽:“不怕你們笑話,家裏如今條件是比以往好些,便想讓閨女嫁到好人家,上沒有惡婆婆,下沒有為難的小姑,難纏的妯娌,過得平平淡淡,舒舒服服的日子,不要同自己一樣,過了半輩子苦日子,總算熬出頭,”


    李氏姥娘也成後悔將閨女嫁給唐鐵柱,但自他們成婚後,夫妻二人琴瑟和鳴,日子雖清苦,但感情一直很好,適才他們日子過得緊吧時,便偷偷的貼補他們,現在看他們日子過得好,心裏安慰不少。


    秦氏也是當娘的,當然懂小姑的心思,理解道:“放心,這事我定會幫你辦的。”


    李氏感激的衝大嫂道謝,其實她還是有些小心思的,嫂子的大哥在鎮上開店鋪,讓他幫著打聽一些鎮上的好兒郎,若真的不錯,即使向男子家提親又算得了什麽。


    娘三人在廚房說著唐青兒的終身大事,她卻在屋裏聽她爹在那滔滔不絕的說些她以前說過的話,隻見姥爺還有大舅均是崇拜的看著他爹,她不禁額頭冒出三根黑線。


    唐青兒輕輕拍了拍將要睡著的芋頭,小聲說:“好寶貝,快快睡覺,”


    李家老大問道:“妹夫,你是如何想到這種蘑菇的方法”


    唐鐵柱不防大舅哥問到這個問題,磕巴了下道:“就是……就是……青兒發現的,告訴我這個方法。”偷偷看了看閨女,見她沒有看自己,輕輕地呼出一口氣。


    “什麽!竟是青兒想到的,我就說這丫頭聰明,還真被我說中了,”李家老大轉頭便開始誇唐青兒。


    唐青兒得給她爹留點麵子,隧道:“大舅,其實是我偶然間發現的,便把這個方法同我爹說了一遍,如何種植還是我爹想出的辦法,所以說光有我發現不行,還得靠我爹種植。”


    唐鐵柱就怕閨女戳他老底,好不容易在嶽家直回腰板,怕被閨女一針給戳破掉鏈子,真是後悔剛才吹那麽大的牛皮,不好收場,扯扯嘴皮幹笑了兩聲。


    吃飯時,男人一桌,女人一桌,男人說男人的話題,女人聊女人的家常,李氏便把過年時在正房發生的事情對她娘和大嫂說了一遍。


    李氏娘拍著大腿道:“這張氏就是個挨千刀的,怎麽就辦些不著調的事,哪有婆婆上手打兒媳婦的,這說出去不是讓人笑話嗎?”


    秦氏也不讚同道:“養兒防老,若是她這般折騰,晚年時誰還能在她病床前伺候,”


    李氏淡淡道:“反正當家的不是她親兒,真有那一天,她也不敢讓當家的伺候她,她做賊心虛,隻怕到時,躲我們多躲不及呢?”


    “唉,各人有各命,各人有各福,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大過年的不說她了,我們說些高興的事情。”秦氏提及張氏,也是一臉的無奈,“青兒,你過完年十三歲了,成大姑娘了,”


    唐青兒被大舅母說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想起頭年前她娘說的話,頭皮發麻道:“是啊,”定是她娘同大舅母說了她要找未來老公這事,嫁人是遲早的,可是被人當做是非說出來,心裏還是有些不舒服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家清平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忽然飛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忽然飛了並收藏農家清平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