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是新皇上登基的地方。中國自來就被稱為禮義之邦,古人重視禮儀,登基大典更是朝廷十數年一遇的大事,怎麽重視都不為過。


    舉行大典的地方自然該是紫禁城中的代表最高皇權的太和殿,可是如今太和殿一把火被燒成了白地兒,自然不能再在太和殿舉行典禮。這件事其實也好辦,太和殿就是要修複,也不是一時半刻就能修得好的,隻要禮部上個折子請新皇上移架太和殿就是了。


    隻是這樣子可就委屈新皇上了,別的皇帝都在太和殿登基,新皇上卻在保和殿,萬一這新皇上是個小肚雞腸之輩,禮部這道折子以上,豈不是新朝才剛剛一開,就要被皇上記恨在心裏了。所以禮部尚書葛老頭是怎麽也不願意上這道折子。


    可是他職責所在,這件事又非他辦不可,這幾天他愁得臉上的皺紋都深了幾分。


    三位大人把困難全都講完了,眼巴巴地看著葉邑辰道:“王爺,現在情況就是如此,咱們幾個是真的沒有辦法了,您給拿個主意吧!”


    葉邑辰推脫道:“幾位老大人言重了,你們都是朝廷重臣,多年辦老了差事的,這事情做起來自然比本王有經驗,所以這主意,還是該你們拿!”


    申首輔道:“咱們要是有辦法也不會來麻煩王爺,前幾天貴妃在保和殿裏頭的話大家都是聽見了的,等新皇一登基,您就是攝政王,到時候咱們都要聽您的……”


    葉邑辰抬抬手打斷了他們的話,“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本王現在還不是攝政王,現在就把這些事情管起來,豈不是叫人覺得我葉邑辰越俎代庖,有違國家綱常法紀?”


    陳嘉心裏聽得暗暗一樂。看你們幾個老家夥還怎麽巴結!


    幾位大臣都是麵麵相覷,要是葉邑辰擺明了車馬不肯幫忙,他們也沒有辦法。這件事其實說難不難,不過就是委屈委屈新皇帝,他們就是怕得罪了新皇帝而已。


    禮部尚書葛老頭年紀比楊老太爺還大,今年已經七十五了,早就不求進步,而是等著找個時間光榮退休回家榮養去了。新皇一上台就觸他的黴頭,那自己退休榮養的美夢豈不是白做了?


    所以葛老頭是萬分焦急,連連懇求,“王爺,不論如何你要拉咱們一把啊!”


    申首輔和李大人也紛紛出言懇求。葉邑辰心中一動,他這個攝政王未來和葉敏昭這個皇帝大概是和睦不了的,少不了要爭權奪利,如今這三個老家夥無一不是朝廷重臣,這個時侯賣他們一個好,將來在自己和葉敏昭發生紛爭的時候,他們就會傾向於自己這一邊……


    想到這裏葉邑辰故作為難地道:“好吧!既然三位老大人這般言辭懇切,本王看不如這樣,李大人是太宗朝的探花,文采最好,就由你代筆,寫一封折子,在坐的都寫上名字,咱們給宮裏上一份折子,咱們隻給建議,最後請潞王殿下自己定奪,各位看可好!”


    他們一聽葉邑辰肯聯名跟他們遞折子,自然忙不迭答應下來。葉邑辰叫承影拿了文房四寶過來,由戶部尚書李大人執筆,幾個人商量著給葉敏昭寫了一份折子。說是商量,實際上最後還是由葉邑辰主導,折子上提出的建議有兩條,其一,國庫空虛,精減登基大典的預算。李大人算了算賬,除去撥出去的八十萬兩銀子的軍費,剩下的國庫裏滿打滿算隻能調配出來四十萬兩銀子,這還是把京官下個月的薪俸都拿來用了,等這四十萬兩銀子用完了,下個月京官們的薪俸都發不出來了。


    現在要辦新皇登基和先帝喪儀兩件大事,因為軍費不能省減,隻能量入為出,省著用了。至於這四十萬兩銀子怎麽用,是先帝的喪儀多花點兒還是您老人家的登基大典多花點兒,就看您自己的意思了。


    第二件事很簡單,太和殿既然燒成了白地,就委屈您到保和殿舉行登基大典吧。


    折子寫完了,眾人都看了一遍,葉邑辰對陳嘉道:“陳公公也看看,給我們提提意見!”


    陳嘉剛才聽他們在這裏議論,一直沒有做聲。聽葉邑辰這麽說,他笑著道:“奴才算是哪根蔥,這種國家大事哪裏有奴才插嘴的餘地。”太-祖當年也有太監不得幹政的祖訓,這些年下來卻早就名存實亡了。


    葉邑辰自然不會把他的話當真,不過他既然這麽說了,葉邑辰也就笑笑,沒有再說什麽!


    眾人看過了都覺得沒有問題了,三位大人便請葉邑辰先署名。葉邑辰推辭了幾下,也就當仁不讓地將名字寫在了第一位。


    陳嘉回到宮裏把這件事和慧妃還有葉敏昭一說,葉敏昭自然十分生氣。那份折子很快就通過通政司遞了進來。葉敏昭細細讀了一遍,牙齒咬得格格直響:“陳嘉,本王問你,先皇當年的時候,登基大典共花費了多少銀子?”


    陳嘉早有準備,來之前就去查了檔案,恭謹地回道:“先皇登基一共花了六十萬兩銀子!太宗爺下葬的費用是八十萬兩!”


    “先帝登基的時候,光這兩項一共就有一百四十萬兩!現在卻隻有四十萬兩,他葉邑辰硬是扣下了八十萬兩銀子不肯吐口,你說說,他到底是什麽意思?”


    “這個,奴才不知道!”陳嘉低頭。其實他心裏是明白的,隻是他不想說出來而已,葉敏昭已經處在暴走的邊緣了,他不想火上澆油了!


    慧妃也明白,她就歎了一口氣。


    葉敏昭順著自己的思路說道:“很簡單,他是想讓本王的登基大典辦得灰頭土臉,讓本王在文武百官和天下人的麵前狠狠丟一次臉,等他當了攝政王,他才能發號施令,將本王徹底架空,讓本王隻做一個傀儡皇帝!”


    慧妃擔心的也正是這一點兒,本來以為捧葉邑辰做了攝政王,給了他那麽大的權力,葉邑辰至少會給他們母子一點麵子,不會叫他下不來台,誰知道原來是錯估了王爺,他知道反正和新皇肯定處不好關係了,幹脆連撕破了遮羞布,直接就給他們沒臉。


    葉敏昭道:“你去告訴戶部尚書李大人,讓他立刻把八十萬銀子吐出來,沒有這銀子,這個皇帝――本王不當了!”


    陳嘉心裏咯噔一下子,這位真是脾氣不小,竟然要以撂挑子來威脅葉邑辰。


    慧妃這時不能不說話了。“皇兒!”她略帶責備的聲音響了起來,“你這是胡鬧!”你不當皇帝?姓葉的還沒死光呢,葉邑辰是太-祖的幼子,某種程度上他也有繼統的合法性,你這一撂挑子,豈不是正好趁了他的心意!此前那些殫精竭慮的謀劃豈不是白白浪費了。


    “四十萬銀子,省著點花也夠用了!”


    葉敏昭不可置信地看著慧妃:“母妃,他這是在羞辱我!”


    慧妃語重心長地道:“皇兒,你得向母妃一樣,你得學會‘忍’,我能對這蕭妃這個仇人強顏歡笑十幾年,你為什麽不能!況且,等你登基成為了皇上,坐在上頭的人是你,跪在地上的卻是他。你比他年輕,你比他名正言順,你有的是時間慢慢收攏大權,慢慢收拾他,何必為了一時意氣壞了咱們的大事呢?”


    葉敏昭神色漸漸冷靜了下來,他低下頭去:“母妃,是兒子錯了!”


    慧妃拍了拍他的手,“母妃知道你心裏難受,可是再難受,也要忍過去!咱們鬥得贏太子、鬥得贏趙王,早晚有一天,也能鬥得過葉邑辰!”


    宮裏的小插曲並沒有傳到宮外去,葉敏昭看到這份奏折之後,很快就給內閣批了下去,同意了葉邑辰和三位重臣的建議。言明一切從簡,登基大典就按照十五萬兩銀子的規模去辦,叫戶部做好預算呈送到宮裏。


    孝字當頭,葉敏昭自然不好壓過自己的已死得老爹,葉邑辰的這份折子是真夠狠的。內閣申首輔接到這份批回來的折子鬆了一口氣,葉敏昭就算是不高興,也有葉邑辰在前頭頂著,上頭既然有了方略,他們按照上頭的指示去做就是了。


    禮部、內務府緊鑼密鼓地忙活起來,十五萬銀子實在是太少,李尚書絞盡腦汁做了一份預算,葉敏昭連龍袍都是直接把先皇的改了改就湊合著穿了,可見境況之窘迫。


    勸進的儀式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葉邑辰這回倒是沒有橫加幹涉,終於在文武百官勸了三把之後,在先帝駕崩第九天這個日子,葉敏昭終於答應登基成為大楚王朝的第四任皇帝。


    葉敏昭的登基大典隻能用“寒酸”兩個字來形容。保和殿本來就不如太和殿地方大,加上整個典禮的費用省了又省,隻是勉強撐起儀式的架子而已。


    可是當他坐上代表九五之尊的寶座的時候,他也難免心中激動萬分。從今之後,他就是富有四海,奄有天下的九五之尊了。他發誓他不要像父皇那樣窩囊,既然老天爺給他機會讓他坐上了這個位子,他就一定不會辜負它,他要做出自己的一番大事業,做秦皇漢武那樣雄才偉略的皇帝,青史留名,光耀九州!


    看見地下黑壓壓跪著的一片大臣,帶頭的那個正是自己恨之入骨的皇叔葉邑辰,他的心裏就泛起了無邊的快意。


    他莊重地,帶著無限威嚴的聲音的緩緩在保和殿內響起:“眾愛卿――平身!”


    此時在西北方向上,葉敏瑜已經帶領他造反的人馬來到了函穀關外。造反之後他的兵越打越多,打敗了長興侯耿軍文之後,葉敏瑜的兵力經過整編已經有四萬人馬,趁著朝廷內鬥不休,無暇他顧的天賜良機,他趁機一路急行軍,留下一部分人馬十分高調地在河北境內打轉,目的是分散朝廷的注意力,使朝廷誤判為他的主力還在河北!


    他自己卻帶著一萬人馬星夜疾馳,來到函穀關下。函穀關是關中和中原的畢竟之路,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說的就是函穀關。隻要守住了函穀關,來自中原的軍隊就開不進關中去,關上門就可以劃地為王,自成一家,這也是葉敏瑜決心攻略關中的最重要的原因。


    隻不過前提是他要能夠拿下函穀關。


    函穀關現在有兵力七千人,守將是副將李承德,一名驍勇善戰的將軍。


    葉敏瑜剛剛到了函穀關附近,就被李承德派出來的斥候發現,李承德並不出兵而是關閉了關口,牢牢守住關隘。葉敏瑜對於自己這三萬兵馬能否攻陷函穀關,他並沒有把握。


    隻是進行了幾次試探性的攻擊,葉敏瑜就損失了數百精銳,函穀關天下雄關的名頭果然不是吹的。


    葉敏瑜正在中軍大帳中和幕僚們議事,一個小校匆忙跑了進來:“稟報大將軍,吏部尚書蕭宗昌大人,還有靖海侯爺蕭宗盛大人帶著蕭氏族人來投奔您來了!”


    葉敏瑜騰地站了起來。京師那邊他也有消息來源,知道蕭家雖然被滿門抄斬,但是因為事前有所安排,嫡係子弟全都拋出來了。蕭家帶著一千私兵千裏迢迢前來投奔葉敏瑜,卻被他布下的疑兵攪亂了視線,直到現在才找到正主。


    葉敏瑜更擔心的事他的母妃。他並不知道蕭妃一意孤行,自己留在了宮裏。“快去看看!”帶著幾個親兵護衛就接了出來。


    在中軍帳外正好碰見了蕭宗昌和蕭宗盛兩個人。兩個人風塵仆仆,神色憔悴,惶惶然如同喪家之犬,哪裏還有昔日當朝重臣的風采!“伯外祖父!外祖父!”葉敏瑜上前行禮,雖然他和蕭家有些齟齬,此刻見到了自己的親人,他還是十分高興的。


    “殿下!總算找到您了!”蕭宗昌和蕭宗盛看見葉敏瑜龍行虎步,雖然身處困境卻依然身材斐然不由得齊齊熱淚盈眶。葉敏瑜可以說是他們畢生心血所在,如今雖然多嫡失敗了,總算有了這樣一番局麵,還不算輸的徹底,所以看見他,兩個老家夥都有些激動!


    “母妃呢?她沒有和你們一塊來嗎?”葉敏瑜看了一眼隊伍之中,並沒有發現蕭妃的影子,不由得心中著急。


    蕭宗盛搖搖頭道:“你母妃她,不肯聽我們的勸阻,一個人留在宮裏了。”


    “什麽?”葉敏瑜臉上血色褪盡!“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蕭宗盛簡單把當時的情況說了,葉敏瑜心中難過。他是三軍統帥,數萬人馬全看著他呢,就是心理再難過也不能表現出來,他強自壓抑心神,“伯外祖父!外祖父!先進帳再說吧!”


    蕭宗昌道:“也好!我正有要事要告訴你!”


    一行人進了中軍大帳,蕭宗昌甫一坐下便說道:“先皇已經駕崩了!如今葉敏昭那個賊子已經即皇帝位了!來時的路上我們聽到消息,年號弘熙!明年改元!”


    正統皇帝的死訊葉敏瑜已經知道了,此刻他的胳膊上就正有一塊黑色的紗巾。他輕歎了一口氣道:“父皇駕崩,我卻不能在他的靈前給他磕一個頭,我真是不孝!”


    蕭宗昌嘴角一撇,他和葉敏瑜不同,葉敏瑜對正統仍存有幾分父子之情,蕭家卻對正統恨之入骨。“你到是個孝順的孩子,至今還想著那個昏君!”


    葉敏瑜不想和蕭宗昌爭執這些,岔開話題道:“既然葉敏昭這小子已經當上了皇帝,他必定會迅速派出重兵圍剿我們,當務之急,還是要先把函穀關拿下來!”


    隻是函穀關哪是說攻就能攻破的!


    蕭宗盛忽然接口道:“休息一日,明天就由我負責去勸降李承德吧!那小子穿開襠褲的樣子老夫都見過!”蕭宗盛也是一輩子的老軍務了,函穀關的李承德正巧就是蕭宗盛提拔起來的,葉敏瑜也知道這一點。


    葉敏瑜緩緩地道:“太危險了!這幾天我軍和李承德所部多有接觸,他似乎並無祈降的意思!”


    “就這樣決定了吧!我們沒有多少機會耽擱了,等京師那頭緩過勁來,這點人馬根本就不夠京軍塞牙縫的,必須要盡快進入關中才能站穩腳跟,能不能勸服李承德,總要試一試才知道!”


    作者有話要說:阿葵扔了一顆地雷!麽麽噠~


    今天脖子有點疼,誰給我捏捏啊(*^__^*)嘻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庶女繼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彩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彩田並收藏庶女繼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