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謙虛了,小女子講的是實話,我還未曾聽過這樣的‘高論’,實在是見識匪淺!”“趙雅蕊”已經不像剛才那麽有怯意了,臉也不紅了,她鎮靜地說道。
“小生隻是覺得,與小姐相遇很有緣,並且知道你在念經,有知音之感,所以就大膽信口開河,往後,希望能有機會與小姐繼續探討經書的事!”那公子說。
“還請公子多多指教,小女子很喜歡聽公子講經,你講的與大師講的有不一樣的新意,挺有意思的,小女子十分佩服!隻是,晌午已過,府裏的人還在寺門外等著,小女子該告辭了,相遇是緣,祝公子萬福!”
“趙雅蕊”突然想到:“修德高僧或許會到客堂來,讓他看到我與一位公子這麽‘有緣’地談話,或許會尋根問底,那時,就不好應付了,還是先告辭為好,雖然我心裏有點舍不得。”
“小姐請!小生送你出寺去,希望有緣還能相會,到時,咱們再談談經書!”那公子帶著有些惋惜的表情說。
“謝謝公子!”“趙雅蕊”說完,出了寺門,坐上轎子,與公子招招手,走了。那公子望著漸漸遠去的豪華轎子,依依難舍。
告別英俊的公子後,李淑蘭回到客棧,她浮想聯翩,一顆驛動的心難以平靜,她甚至想:“我不再扮‘趙雅蕊’和‘農婦’了,我就以李淑蘭的真實身份,真真誠誠地與那公子談論佛經,那才暢快,像這樣遮遮掩掩裝扮,讓人憋氣,讓人煩悶,讓人失去了自我,真難受!”可是,她轉念一想:“如果以李淑蘭的身份出現,怎麽麵對修德,怎麽解釋誰是‘趙雅蕊’?再者,如果任務沒有完成,怎麽麵對義父,在師叔們麵前,怎麽抬起頭?”
昨夜,李淑蘭還有別的收獲,他成功地探知了石塔的秘密,非常高興,麵對著武功高強、頗有江湖閱曆的修德高僧,李淑蘭完全處於主動狀態,可是,遇到了這討厭的英俊公子,她變得無所適從,變得急躁煩悶,她心裏暗暗罵道:“該死的公子,幹嗎偏偏撞上了我?走路為何不看清路,見到我為何不避開,真是可惡!”
伴隨著半是鬱悶半是甜蜜的心情,李淑蘭突然有個絕妙的想法冒出來,她想:“那公子不是說他要連續三日來靜安寺燒香嗎?我今日和明日晌午後,繼續扮‘農婦’,到寺裏跟蹤他,看他能否認出我?看他做些什麽事?這一定是非常有趣的!”她這麽一想,心情好了很多。
晌午過後,李淑蘭穿著很舊的農婦衣服,頭發亂亂的,臉有點黑,右腿有點瘸,艱難地走著,她很辛苦地在“四大天王”、彌勒菩薩、韋陀菩薩等各處點香,她“累”了,就坐在庭院的石凳上歇歇腳,仔細地觀察著各處,找尋著那公子,可惜的是,她一直沒有看見他。
她在大雄寶殿燒香後,又走到後麵的“三聖殿”,在那裏點香,跪拜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這時,門口傳來了熟悉的聲音,她心裏一顫,想:“他果然來了,這會要好好看看,他在幹什麽?”
隻見那公子正站在“三聖殿”外麵,與一位樸實的老人在談論著“三聖殿”,他說:“殿裏在中間站立的是阿彌陀佛,他被稱為是光中極尊,佛中之傑,他手持金色蓮花台,接引眾生,他因地修行,因而稱‘法藏’,曾發四十八大願,如,眾生中如有於生命臨終時念南無阿彌陀佛十聲,甚至念一聲者,他將親自引之登極樂世界!在左邊站立的乃是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觀世音菩薩,她手持淨瓶楊枝,尋聲救苦,有求必應,大慈大悲;在右邊站立的是大勢至菩薩,他發願將念佛的眾生接引到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威力廣大,走一步大地便有六種震動,但不害眾生,隻嚇惡魔。”
那樸實的老人說:“公子你知道得真多,老夫見識了!”
那公子繼續說:“觀世音曆來被眾生認為是有求必應的大慈大悲代表,有對聯寫她:‘寶瓶翠柳,揮灑甘露驅邪魔;大士婆心,苦口良藥度眾生’,橫批是‘慈航倒駕’,也就是說,眾生修行之目的,即是要出離三界,脫離苦海,至極樂淨土,已求得解脫,而觀世音本已渡過苦海,卻又回到塵世,為的是救渡苦難之人,使更多人能脫離苦海。”
李淑蘭聽著,心裏很激動,她想:“原來這公子,不隻是對我講經論佛,他對著樸實的老人,依然是非常耐心地講解,看來,是個以慈悲為懷的人,很有善心,善哉!善哉!”
過了一會兒,那書生與老人等往後山走去,李淑蘭跟在後麵,他們正走至離塔園石板階梯還有丈餘遠的地方,突然,在階梯上麵,有一個已爬到上麵的小孩腳踩滑了,眼看就要從高高的階梯上摔下來,隻見那公子身子往前飄飛而上,穩穩地地接住那個小孩,輕輕地把他放在地上,其動作瀟灑飄逸,周圍的人都喊好!
李淑蘭對這一切看在眼裏,他心想:“這公子不簡單,他的那一飄飛動作,顯然是輕功相當好的,此人武功不弱;他看那小孩要摔倒了,立即就行動,這表現了他的善良之心,真是個難得的好男人。”李淑蘭心跳加快了,她想了很多,這時,她的臉有點發燙,如果不是把臉化妝得有點髒和黑,那麽,她的臉一定是紅紅的。
“趙雅蕊”到藏經閣念經已經是第六日了,此日,她照例虔誠地念完經,晌午就回到客棧,晌午過後,她沒有再化妝成“農婦”到靜安寺。
夜裏二更時分,李淑蘭穿上夜行衣,塗黑了臉,悄悄地潛入靜安寺,她施展輕功,躍至修德禪房後山的岩石旁,靜靜地聽著禪房裏的動靜,修德還沒有回來,她便在埋伏在岩石後麵,靜靜候著。
快到三更,後山靜悄悄的,修德回來了,他朝著禪房走過來,步伐矯健,氣定神閑,能看出武功很高,進了禪房後,他點亮了燭。
李淑蘭輕輕靠近修德禪房,靜聽著。
【92ks就愛看書網】
“小生隻是覺得,與小姐相遇很有緣,並且知道你在念經,有知音之感,所以就大膽信口開河,往後,希望能有機會與小姐繼續探討經書的事!”那公子說。
“還請公子多多指教,小女子很喜歡聽公子講經,你講的與大師講的有不一樣的新意,挺有意思的,小女子十分佩服!隻是,晌午已過,府裏的人還在寺門外等著,小女子該告辭了,相遇是緣,祝公子萬福!”
“趙雅蕊”突然想到:“修德高僧或許會到客堂來,讓他看到我與一位公子這麽‘有緣’地談話,或許會尋根問底,那時,就不好應付了,還是先告辭為好,雖然我心裏有點舍不得。”
“小姐請!小生送你出寺去,希望有緣還能相會,到時,咱們再談談經書!”那公子帶著有些惋惜的表情說。
“謝謝公子!”“趙雅蕊”說完,出了寺門,坐上轎子,與公子招招手,走了。那公子望著漸漸遠去的豪華轎子,依依難舍。
告別英俊的公子後,李淑蘭回到客棧,她浮想聯翩,一顆驛動的心難以平靜,她甚至想:“我不再扮‘趙雅蕊’和‘農婦’了,我就以李淑蘭的真實身份,真真誠誠地與那公子談論佛經,那才暢快,像這樣遮遮掩掩裝扮,讓人憋氣,讓人煩悶,讓人失去了自我,真難受!”可是,她轉念一想:“如果以李淑蘭的身份出現,怎麽麵對修德,怎麽解釋誰是‘趙雅蕊’?再者,如果任務沒有完成,怎麽麵對義父,在師叔們麵前,怎麽抬起頭?”
昨夜,李淑蘭還有別的收獲,他成功地探知了石塔的秘密,非常高興,麵對著武功高強、頗有江湖閱曆的修德高僧,李淑蘭完全處於主動狀態,可是,遇到了這討厭的英俊公子,她變得無所適從,變得急躁煩悶,她心裏暗暗罵道:“該死的公子,幹嗎偏偏撞上了我?走路為何不看清路,見到我為何不避開,真是可惡!”
伴隨著半是鬱悶半是甜蜜的心情,李淑蘭突然有個絕妙的想法冒出來,她想:“那公子不是說他要連續三日來靜安寺燒香嗎?我今日和明日晌午後,繼續扮‘農婦’,到寺裏跟蹤他,看他能否認出我?看他做些什麽事?這一定是非常有趣的!”她這麽一想,心情好了很多。
晌午過後,李淑蘭穿著很舊的農婦衣服,頭發亂亂的,臉有點黑,右腿有點瘸,艱難地走著,她很辛苦地在“四大天王”、彌勒菩薩、韋陀菩薩等各處點香,她“累”了,就坐在庭院的石凳上歇歇腳,仔細地觀察著各處,找尋著那公子,可惜的是,她一直沒有看見他。
她在大雄寶殿燒香後,又走到後麵的“三聖殿”,在那裏點香,跪拜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這時,門口傳來了熟悉的聲音,她心裏一顫,想:“他果然來了,這會要好好看看,他在幹什麽?”
隻見那公子正站在“三聖殿”外麵,與一位樸實的老人在談論著“三聖殿”,他說:“殿裏在中間站立的是阿彌陀佛,他被稱為是光中極尊,佛中之傑,他手持金色蓮花台,接引眾生,他因地修行,因而稱‘法藏’,曾發四十八大願,如,眾生中如有於生命臨終時念南無阿彌陀佛十聲,甚至念一聲者,他將親自引之登極樂世界!在左邊站立的乃是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觀世音菩薩,她手持淨瓶楊枝,尋聲救苦,有求必應,大慈大悲;在右邊站立的是大勢至菩薩,他發願將念佛的眾生接引到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威力廣大,走一步大地便有六種震動,但不害眾生,隻嚇惡魔。”
那樸實的老人說:“公子你知道得真多,老夫見識了!”
那公子繼續說:“觀世音曆來被眾生認為是有求必應的大慈大悲代表,有對聯寫她:‘寶瓶翠柳,揮灑甘露驅邪魔;大士婆心,苦口良藥度眾生’,橫批是‘慈航倒駕’,也就是說,眾生修行之目的,即是要出離三界,脫離苦海,至極樂淨土,已求得解脫,而觀世音本已渡過苦海,卻又回到塵世,為的是救渡苦難之人,使更多人能脫離苦海。”
李淑蘭聽著,心裏很激動,她想:“原來這公子,不隻是對我講經論佛,他對著樸實的老人,依然是非常耐心地講解,看來,是個以慈悲為懷的人,很有善心,善哉!善哉!”
過了一會兒,那書生與老人等往後山走去,李淑蘭跟在後麵,他們正走至離塔園石板階梯還有丈餘遠的地方,突然,在階梯上麵,有一個已爬到上麵的小孩腳踩滑了,眼看就要從高高的階梯上摔下來,隻見那公子身子往前飄飛而上,穩穩地地接住那個小孩,輕輕地把他放在地上,其動作瀟灑飄逸,周圍的人都喊好!
李淑蘭對這一切看在眼裏,他心想:“這公子不簡單,他的那一飄飛動作,顯然是輕功相當好的,此人武功不弱;他看那小孩要摔倒了,立即就行動,這表現了他的善良之心,真是個難得的好男人。”李淑蘭心跳加快了,她想了很多,這時,她的臉有點發燙,如果不是把臉化妝得有點髒和黑,那麽,她的臉一定是紅紅的。
“趙雅蕊”到藏經閣念經已經是第六日了,此日,她照例虔誠地念完經,晌午就回到客棧,晌午過後,她沒有再化妝成“農婦”到靜安寺。
夜裏二更時分,李淑蘭穿上夜行衣,塗黑了臉,悄悄地潛入靜安寺,她施展輕功,躍至修德禪房後山的岩石旁,靜靜地聽著禪房裏的動靜,修德還沒有回來,她便在埋伏在岩石後麵,靜靜候著。
快到三更,後山靜悄悄的,修德回來了,他朝著禪房走過來,步伐矯健,氣定神閑,能看出武功很高,進了禪房後,他點亮了燭。
李淑蘭輕輕靠近修德禪房,靜聽著。
【92ks就愛看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