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路曉年出門吩咐各處預備禦駕,蕭清婉便在行宮內亂著收拾東西,又逼問王旭昌道:“皇上身子情形究竟如何了?能否上路?若路上出了什麽岔子,唯你是問!”那王旭昌連忙回道:“皇上此病來的雖是凶猛,卻是宿疾發作,一時半刻卻也不甚妨礙。此地離皇宮不過一日路途,路上隻消吩咐禦駕緩緩行走,臣敢擔保皇上能安穩回宮。”
蕭清婉聞言,心中仍是踟躕難定,不覺滿麵愁容。贏烈瞧出來,說道:“丫頭過來,朕同你說。”
蕭清婉依言上前,贏烈便道:“如今出了這樣的事,朕倘或有個什麽山高水低,你們母子二人都在這裏,隻恐有些不虞之禍,還是急速回宮的好。”蕭清婉聞聽此語,心痛如刀絞,然而心中亦明其理,隻得點頭道:“臣妾將縕兒喚來。”說畢,便使宮人忙忙將贏縕找來。
贏烈又沉吟道:“咱們這般急切回宮,倒易惹人起疑,倘或這些人裏有那心懷叵測的,又或消息傳出去,難免生變。”蕭清婉聞言,心念微微一動,然而轉念又覺此舉未免惡毒,便閉口不提。隻聽贏烈吩咐道:“將眾人傳來,朕有話要講。”
那張鷺生見了這一場變故,不敢怠慢,趕忙出去傳話。
少頃功夫,眾臣已來至行宮,參拜帝後已畢,便在階下聽候吩咐。
贏烈坐在位上,說道:“朕至此地,今日忽發舊疾,聽太醫的言語,須得回宮靜養,不能再同眾卿一道共享狩獵之樂。然而朕亦不想掃了諸位的興致,這般朕今日同皇後、太子一道回宮,眾位卿家可留於獵場,待獵期完畢,再行回京不遲。”言罷,又莞爾道:“朕雖不能夠與眾卿同樂,待爾等送了獵物回京,朕聽你們講一講狩獵趣事,也是一般。你們可要盡興盡力,切莫叫朕失望。”
眾臣聽聞皇帝因病要折返京城,正待說一道歸去,卻又聽得此語,各自均不好再說什麽。那德妃亦在其內,聽了這一席話,竟覺皇帝並未打算帶她母子一道回去,連忙問道:“皇上,四皇子年幼體弱,臣妾帶了他一道隨禦駕回宮罷?”贏烈卻道:“老四身子曆來嬌柔,文弱有餘,英氣不足,正該磨礪一番。便在此地,待獵期結束,你二人再返京不遲。”德妃心內焦急,還待再講,隻聽贏烈又道:“安親王並其世子也在此處,更有太醫留守伺候,你卻有什麽不放心?若然老四當真有什麽不好,叫他父子二人送你回京便了。”
德妃見皇帝執著,又瞥見皇後向自己微微搖頭,隻得默不作聲,退至一旁。
贏烈又吩咐了幾句,底下臣子見皇帝雖麵有病容,卻聲若洪鍾,言辭之下,底氣十足,倒也不似重病纏身之狀,又看四皇子也在此處,便也並不起疑,各自俯首領命。
少頃,路曉年進來稟報,稱禦駕已安排妥當。
當下,帝後並太子三人一道動身上路。那贏縕初來此地,萬分不舍,然而得了母親吩咐,心知此事非同小可,也不敢胡鬧,隻隨著母親一道上車去了。
禦駕匆匆返回京城,一路上贏烈雖時感不適,好在有蕭清婉、王旭昌極力扶持,倒也盡能支撐的住。
回至皇宮,宮內眾人見皇帝去了一日便即歸來,均大吃一驚。
贏烈自歸皇宮,便進了養心殿,一步也不曾外出,隻招了太醫院正副兩個首腦入殿看診。
那蔣太醫因前番有功,被蕭清婉提拔為太醫院副令,今次也同著王旭昌一道來為皇帝看診。
約莫頓飯功夫,兩人看診已畢,出來見過皇後。蕭清婉心懸不已,更不談別話,張口就問道:“依你二人看來,皇上這病的如何?”那蔣太醫麵有難色,不敢啟齒,那王旭昌亦默默無言。蕭清婉心中焦躁,張口便道:“有什麽便說,便是有個什麽萬一,本宮也好早做計較,你們這樣不言不語,倒是什麽意思?”
蔣太醫依舊不敢言語,王旭昌深知皇後脾氣,隻得躬身回道:“回娘娘,皇上這病乃是宿疾發作,病根深種,疾入膏肓,已是無可醫治。臣先前用藥膏強行壓住病痛,故此一路之上皇上還能勉力支撐。然而一旦藥效退去,必定要再度發作,且比先時更為凶猛。如今即便用藥,也是於事無補,不過多拖一時。娘娘……還是問問皇上的意思,早做預備的好。”
蕭清婉聽聞此言,頓覺五內如焚,張口斥道:“混賬!你經年伺候皇上,平日裏也都好好的,怎麽忽然就到了這不能收拾的地步?!你身為太醫院首腦,皇上宿疾這般厲害,平日裏竟半點端倪也看不出麽?!本宮便是不信,什麽樣的病,平素不見征兆,陡然間就發作起來,且竟至無藥可醫!”
那王蔣二人見皇後發怒,連忙跪下,王旭昌便回道:“皇上的宿疾,乃是早年間落下的,自來便不能根除。往昔皇上身強體健,又有藥物輔助,故此能壓製病魔。然而年深日久,這病漸入膏肓。膏肓者,藥石不能到之處。皇上龍體又日漸衰頹,無力抵禦,故此一朝發作起來,便這等凶猛。皇上這病,乃是不發則已,發則無法可施。於此事,皇上也是知道的。”
蕭清婉不通醫理,聽他說的在理,倒也無話可駁,隻好問道:“那依你二人之見,如今要怎生醫治才好?”
王旭昌回道:“臣別無他法,隻能暫拿藥物替皇上拖延一二,然而也隻是緩兵之計。”蕭清婉無法可施,又問道:“這拖延一二,大約是多少時候?”王旭昌踟躕道:“多不過十天半月,少也就是這三五日間了。”蕭清婉聽聞,不禁落下淚來,喃喃問道:“竟已到了這般田地麽?”王蔣二人連忙齊聲回道:“娘娘少哀,還是早做打算為上。”
正說話間,養心殿裏間贏烈忽然大聲呼痛,蕭清婉連忙搶步進去,兩個太醫跟隨其後。
入得內室,卻見贏烈雙手抱頭,正在床上滾來翻去,麵如金紙,唇焦若炭,豆大也似的汗珠自額上顆顆滴落。蕭清婉慌忙上前,扶著贏烈連聲問他怎樣,贏烈隻痛的說不出話來。王旭昌走到一旁,解了針囊,取了兩枚金針,走上前來,在皇帝麵上幾處穴位上紮了幾針。贏烈痛楚稍減,倒臥床上,連聲喘息,好半日才睜眼看人,見著蕭清婉,虛弱一笑,說道:“朕這病,可是沒救了?”
蕭清婉見他這樣問,心中酸楚難忍,隻是當著人前,勉自壓了,強笑道:“皇上不過偶發舊疾,病中身子難受,故有此慮,哪裏就到了這樣?臣妾才問了王太醫,吃幾貼藥就好的。皇上隻要安心養病,不必想這些個。”贏烈笑了笑,說道:“你也不必瞞朕了,朕這病是還當著太子時就落下的,那時候前朝有位已退下來的老太醫,醫術極是高妙,請他看過。他便說,此疾乃先天所患,後天又失了調理,故此落下病根,極難醫治。那時候他給了朕一副藥方,叫按著吃,年輕時可保無礙,但待上了年紀,不發則已,一發便是壽終之時。然而他那時說起,這病要發也該當六十以後,不曾想朕還未及五十,這病就發起來了,想來也是命數使然。”他說了一些話,便覺有些氣喘。蕭清婉慌忙替他捶背撫胸,又寬慰道:“那老太醫既說是六十以後的事情,想來這次不過又是頭痛偶發,吃兩劑藥就好的,皇上不要這般想。”說畢,便朝王蔣二人望去。
那二人見皇後看過來,心中自然會意,然而又十分為難。正在進退兩難之際,卻見贏烈連連搖頭,笑歎道:“這一次,你可寬不了朕的心啦。你也不要責怪他們,原不是他們的錯。”說畢,便不語了。
蕭清婉心憂如焚,又不知如何是好,隻好先打發了那兩人下去,親身守著贏烈。
贏烈閉目養神,片刻又睜眼低聲道:“你去將張鷺生叫進來,朕有旨意要傳。”蕭清婉聞說,連忙使人將張鷺生招了進來。
贏烈便吩咐道:“出宮傳旨,明兒不必上朝,隻令幾位內閣重臣入宮覲見便了。”張鷺生得聞吩咐,滿口應下,就要退了出去。蕭清婉在旁說道:“京中兵力部署,可要調停?”贏烈想了一回,搖頭道:“不必,還不到那個時候。調兵遣將,反倒令人生疑。宮中有路曉年率兵把守,也就是了。”蕭清婉聽聞,亦不再說,隻守在床畔服侍,一步亦不肯輕離。
當日晚間時候,贏烈又發了一次頭痛,直在床上翻滾折騰,幾個人也按將不住。王旭昌送去的膏藥亦不見效驗,好在蕭清婉想起贏綿送貢丸藥,使人取了一丸過來,拿黃酒化開,強與他灌了進去。隻不過片刻功夫,那頭痛便如潮退般逝去,王旭昌熬了湯藥送來,蕭清婉服侍他吃了,贏烈便漸漸睡熟了。她卻衣不解帶,守在床邊,眼見贏烈病態沉重,不覺愁緒滿懷,一片茫然。
隔日,內閣幾位重臣盡數入宮覲見,贏烈強撐著在養心殿正殿見了。
不過一夜功夫,他這氣色比之昨日便已差了許多,病容滿麵,氣息微弱。諸臣一見,均自吃了一驚。隻聽贏烈在上說道:“朕如今這般情形,諸位卿家也都瞧見了。今日招諸位前來,也不為別的。朕如今已不能再親理朝政,然而國事卻一日也不能耽擱,太子年紀尚幼,不能臨朝理政,故此朕欲以內閣藍批代紅批。這朝中之事,就有勞諸位操勞了。”
眾人聞言,慌忙齊聲回道:“皇上言重,此為人臣分內之責。”
贏烈又吩咐了些事,便打發了眾人,隻將蕭鼎仁、李十洲、柳修文三人留下,又細細的商議了一回,直至午時方散。
贏烈才進內室,身子一軟,險些栽倒。眾宮人連忙上前攙扶,送入內殿。
待安頓下來,他便向蕭清婉笑道:“朕一向崇武好強,誰知臨到頭來,竟弄到這般境地,也是想不到的事。”蕭清婉心中亦不好過,聽了這話,也不知如何接口,衝他強自一笑,還不及開口,倒背轉過身抹了兩滴淚。
贏烈拉過她的手,低聲笑道:“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你也不要這般難過。朕既已時日無多,你便陪著朕多開心罷了,這般苦惱也是無用,隻是徒增煩惱。”蕭清婉聽他這樣說來,倒也不好隻顧傷感,壓了滿腹酸楚,微笑道:“皇上這樣說,臣妾自然領命。”說畢,兩個人便偎依在一處,絮絮的說了許多話。
這藍批代朱批的旨意一經傳出,滿朝皆驚。然而因不見京中異動,朝中上下也隻道皇帝是偶然烈疾,並不疑有他。自這日起,內閣一班重臣,每日按時辰入宮,將武英殿暫且挪作辦公之用。外頭呈上的帖子,也都送進殿中,待一班閣老一道議定,再做批示。
那贏烈便再不曾出過養心殿一步,每日隻在殿內靜養,雖則蕭清婉衣不解帶,身不沾榻的晝夜服侍,太醫院也不斷送了各樣古方湯藥進去,然而贏烈的身體卻已如江河日下,隻是於事無補。他那病情反複無常,頭疼但要發作起來便是一兩個時辰,且一次重過一次。蕭清婉看在眼中,雖是焦急憂慮不堪,卻也是無可奈何。
後宮群妃得聞皇帝患病,皆要來禦前侍疾,贏烈傳下話去,攆散了這群人,隻要皇後一人相守。眾妃眼見這等情形,各自討了個沒趣,隻好散了。
這日傍晚,贏烈又發過一次頭痛,吃過藥略有減緩,便沉沉睡去。蕭清婉忙碌了一向,也覺疲倦不堪,見皇帝已然睡熟,遂走出殿外來散散。
那張鷺生正在門上守著,見皇後出來,隻道有什麽吩咐,連忙上前問詢。
蕭清婉微笑搖頭道:“皇上睡了,本宮出來走動走動,並無別事。”張鷺生點頭稱是,又道:“皇上病著,娘娘也要仔細鳳體,奴才近來見娘娘守著皇上,晝夜不眠不休,很是勞碌。娘娘可要保重,倘或皇上沒好,娘娘再要病倒了,這宮裏可就翻了天了。”蕭清婉歎道:“這也罷了,若能換得皇上康複,要本宮折壽也是甘願的。然而,此不過本宮一心癡念,隻是於事無補。”張鷺生聞言,便勸解道:“娘娘還要寬心才是,皇上乃天選之人,福澤深厚,非常人可比,如今不過是一時的飛災。今兒早上,老奴見皇上晨起時的氣色就比昨日好些了。”
蕭清婉情知這不過是寬慰之言,聽在耳裏倒也舒坦。正待說話,卻見那禁衛軍統領路曉年自遠處過來。
見他到來,她不禁心中疑惑,便閉口不言。那路曉年到得階下,俯身行禮,拜見了皇後。
蕭清婉便問道:“無人傳召,你到養心殿來做什麽?可有事要稟報?”路曉年回道:“倒也並無要事,隻是秋狩結束,諸皇子、親王、世子皆已返京,呈送了各樣獵物進宮,臣來向皇上稟告此事。”蕭清婉更覺狐疑,當麵說道:“這等事情,自有專人呈報,卻為何要你來稟告?”路曉年陪笑回道:“因皇上病體沉重,外臣如今不大好入宮,故此托了臣前來回稟。此為一則,二來臣掛念皇上病情,特特前來問候。”
蕭清婉將頭一點,淡淡說道:“本宮記下了,你且下去罷。皇上才睡,不宜見人。待皇上醒來,本宮自會轉達。”那路曉年聽聞,麵上便現出些踟躕不定的神色。蕭清婉見他不肯離去,又問道:“怎麽,你連本宮的話都信不過麽?”路曉年忙道不敢,便就此下去了。
蕭清婉見他走遠,才下階走動,又恐贏烈一時醒來,便不肯遠去,隻在庭前漫步。才過了片刻功夫,西邊天際忽然飄來幾朵陰雲,登時蓋住整個天空,也漸漸起了些涼風,轉眼就是要變天的光景。她見了這等情景,隻得再回殿內。贏烈兀自沉睡未醒,她便在窗前坐了,悶聲不語。少頃,屋外狂風大作,果然落下傾盆大雨,她推窗望去,隻見天上落下道道水簾,水氣襲人,胸中甚覺煩悶。
那路曉年離了養心殿,走了幾裏的路途,眼見並無人跟隨,將步子一錯,徑往永巷而去。
行至冷宮,他一路不停,直到了一處窄房前方才止步。那房門緊閉,窗上積了許多塵土油泥,似是無人居住。他視如不見,上前輕輕敲了敲門板。
少頃,隻聽門內一陣裙子響聲,門便吱呀一聲開了,走出一名年輕婦人。
這婦人身著粗布裙衫,頭上梳著圓髻,斜插著一枚骨簪,雖是一身粗布衣裳,倒是十分的潔淨。生的一張鵝蛋臉麵,麵上脂粉不施,正是前惠妃林氏。
林氏見他到來,先向外看了一眼。路曉年便說道:“我一個過來的,並沒別人。”這林氏聽聞,方才讓他進門。
路曉年進得屋中,見屋內無甚家什,炕上破褥薄被,桌上放著一隻缺口的茶壺茶杯,此外更無別物。
林氏跟進門來,提起桌上的茶壺倒了一杯水,雙手遞與他說道:“我這裏也沒別的,隻有些才燒的熱水,你將就吃吃罷。”路曉年不接杯子,隻握了她的手,說道:“這兩年,住在這樣的地方,當真委屈你了。”林氏淡淡說道:“一時不查,落了皇後的圈套,成了人手下敗將,這也沒什麽可說的。好在有你調停,這管理永巷的首腦太監也不敢來為難與我,倒也不算苦。我那時就在儲秀宮住著,也同冷宮沒多大分別了。隻可恨我娘同我那妹妹,如今不知被發賣在何處了。”路曉年說道:“我也不敢大張旗鼓的去找,隻暗裏使人打聽消息,這兩年下來也總沒個蹤跡。待將來好時,咱們再慢慢找尋罷。”
林氏搖了搖頭,歎道:“隻怕她們娘兩個已是等不到那時候了。”路曉年見她神色淒楚,便也說道:“隻恨我沒用罷了。”林氏卻道:“你也不必這樣說,兩年前我家突遭構陷,全族被滅,你為著是我家女婿,也受了無窮牽累。好容易前頭唆使著孫氏做了一次的替死鬼,才又重新起複,正該謹慎為上,怎好為了這些細微末節又圖惹懷疑?且這兩年,若沒有你,我隻怕也早死在這冷宮之中了。我又怎會怪你?”路曉年又說道:“當初若不是你家大夫人設下的計謀,咱們兩個隻怕早到了一處,也不是今日的光景了。”林氏淺笑道:“這些舊事,說來也是無益,那夫人現下的結果就很好麽?”又問道:“我那姐姐怎樣了?”路曉年道:“你知道,我是自來不理會她的。自從你家出了事,我更不進她那屋子了。她倒也算識趣,每日裏隻陪著母親吃齋念佛,不敢多言語一句的。”林氏聽聞,點頭道:“這也是她的下場了。”
兩人說了一回話,林氏便問道:“你這時候走來,想必前頭有些變故?”路曉年道:“皇帝病的很重,隻怕就是這兩天的事情了。我同你商議商議,倒要何時起事?”林氏沉吟片刻,便即說道:“太子是一早立下的,皇帝既然病體沉重,遺詔恐也一早擬好了。咱們宣朝的詔書,自來是禦前留一份,閣老那邊留一份,兩相印證,以避有人造假。如今你除卻禁軍衙門,還有兵力可調動麽?”路曉年道:“沒了,但禁軍是一貫聽我號令的,要圍困皇宮還是極容易的。”林氏又問道:“聽聞禁衛軍副統領的司徒仲,乃是襄親王的人,可有妨礙?”
路曉年道:“他那邊我已打點過了,襄親王隻要做個太平王爺,旁的倒不在意。”林氏道:“隻恐他別有居心,畢竟他手中有兵。”路曉年沉吟道:“這卻不怕,橫豎他遠在西北,遠水難及近火。待事成之後,他再要反叛,便是逆賊。咱們便可下旨將其誅殺便是。”林氏點頭道:“這般也罷了。”因而又道:“那蕭氏手中亦握有章、唐兩家兵馬,委實不可小覷。不到皇帝崩天,你切莫不可走漏了行藏,讓人識破機關,失了先機。隻到皇帝駕崩那日起事便了。”言罷,便同路曉年商議了一會。
兩人敘了些話,路曉年恐耽擱的久了,為人看出端倪,便即告辭離去。自打太子遇刺,這永巷管轄的宮人盡數獲罪打殺,他便趁機安插了自己的人手,出得門來,倒也不怕旁人瞧見,就此去了。
這般又過幾日,贏烈病體越發的沉重,竟至不能下床。蕭清婉見皇帝已是不能夠好,因恐臨時生變,便將李敏先送出了宮去。
這日過了晌午,贏烈忽然起身,稱腹中饑餓。蕭清婉見他卻比往日有了幾分精神,心中高興,連忙使人送了熱粥點心上來。贏烈吃過點心,坐著同她說了一回話,又重新睡倒。
蕭清婉守在榻邊,不肯輕離。到得晚間時候,贏烈突然醒來,握著蕭清婉的手,斷斷續續說道:“朕這就要去了,這些年算起來……有幾件事也很對不住你……”蕭清婉見了這等光景,料知是再不能好了,頓時肝腸寸斷,潸然淚下,嘴裏仍是說道:“皇上安心養病,並非就到了那種地步。”贏烈又道:“朕當初迎你入宮……一心隻想與你相守一世……豈料,到頭來竟是朕先負了盟約……這些年你同她們爭來鬥去,朕也多少知道些,然而這心底裏終究還是偏著你的……”蕭清婉無話可答,隻是跪在床畔,哀哀痛哭。
隻聽贏烈重喘了幾口氣,說道:“回想起來,朕這皇帝做的,既不算差卻也絕算不上好,心裏也有幾件憾事,然而最舍不得的還是你。”蕭清婉早已哭倒,聽得此語,不覺泣道:“皇上這是要丟下婉兒一人麽?皇上帶了婉兒去罷,沒了皇上,婉兒獨個在這宮廷之中,便如行屍,生亦無趣!”贏烈抬手向她頰上撫摩了一番,微微笑道:“傻丫頭,這怎能夠?”他纏綿病榻已久,手上幹枯瘦削,撫在麵上甚覺粗糙。蕭清婉卻按住那支手不肯放,倒將滿麵的淚珠灑在了上麵。
贏烈又沉聲道:“縕兒如今年紀尚小,待他登基,朝中恐有人不服,除卻你父親,你還須得多多培植輔政之臣,平衡朝中勢力,總要拖到縕兒親政之時。這些事原不該你做,然而朕天年已盡,隻好托付與你。你便多操勞幾年罷,隻當全了朕的私心了。”言罷,便向頸中解下虎符,遞在她手中,說道:“遺詔放在何處,你自然知道。好生守著朕的江山,將三個兒女看養成人,朕是等不到那日了。”蕭清婉接了虎符,一時低頭無言,片刻又忽然抬頭道:“皇上,婉兒一直有樁心事壓著,想要問問皇上,又恐皇上見責。如今已是分別在即,婉兒便問了。”說罷,便就低聲問道:“在皇上心裏,真正想要的到底是婉兒還是瑛兒?”
贏烈微一錯愕,旋即微笑道:“果然瞞不過你去,早年間送了扇子與你,朕便覺著你猜出了一二,然而卻始終不見你問起。”一語未休,嗽了兩聲,又道:“不見你時,便是她了。得你進宮,朕心裏便將你看得最重。到這幾年,更是隻得你一人了。”說畢,便笑問道:“若有來世,你還肯同朕做夫妻麽?”蕭清婉含淚點頭,說道:“若有來世,自當結發齊眉。”
贏烈微笑頷首,闔目再不言語,不過一時三刻,竟就撒手人寰。這位皇帝在位二十六載,於嘉禾二十六年十月十戌時二刻駕崩,史稱合天德慈武英成仁皇帝。
蕭清婉見他閉目不語,無聲無息,顫著手過去在鼻下試了一試,頓覺眼目發黑,天旋地轉。她同贏烈做了十載有餘的夫妻,雖則也有幾件不和之事,到底也算恩愛到頭,今忽逢訣別,不由悲痛欲絕,幾欲昏死。
外頭的宮人見了這等情形,都亂著說皇帝殯天了,就要往外發喪送信。
蕭清婉雖在悲痛之時,心中倒還明白,連忙起身走到外間,喝止了一應宮人,又厲聲道:“哪個敢出去亂說,本宮砍了他滿門的腦袋!”嚴令之下,一殿宮人登時噤若寒蟬,再不敢聲張一字。
她便先挑了兩個心腹宮人,一個打發至武英殿送信,原來因近來事多,又備著皇帝一時恐有不虞,這些內閣重臣每日皆有幾人在宮中過夜。另一個便叫他夤夜出宮,往唐、章兩家並安親王府上送信。她自家便守在養心殿中,隻將那虎符牢牢攥在手裏。
然而隻過了小片刻功夫,那前往武英殿送信的宮人便已匆忙折回,驚得麵無人色,上下牙齒打顫道:“不得了,武英殿被禁軍侍衛圍了,奴婢進不去。”蕭清婉心中一沉,又問道:“可說了是誰的命令?”那宮人答道:“問了,說是路統領的吩咐。奴婢便說了是皇後娘娘打發來的,他們也不聽,隻趕了奴婢回來。”
蕭清婉聽聞,便知是生了變故,連忙使人叫來贏縕,使了青鶯將他趁夜送至簡昭容處。那贏縕自夢中被人喊醒,尚且不知父親已然離世,隻依著母親的話語,隨宮人去了。
穆秋蘭在旁看著,便問道:“娘娘這是何意?那簡昭容平素與娘娘並無往來,殿下在她那裏,未必安穩。”蕭清婉沉聲道:“既然路曉年發兵圍了武英殿,那宮門自然也出不去了。這廝既早生了逆反之心,必然不會放過太子。宸貴妃、德妃、賢妃並周昭容,平日與本宮交好。這路曉年在坤寧宮、養心殿兩處見不著太子,必定往她們宮室裏搜羅,那是藏不住的。倒是簡昭容那裏,他再想不到的。便是搜宮,也要個把時辰。”穆秋蘭問道:“倘或那簡昭容竟向叛軍投了誠,可怎生是好?”蕭清婉搖頭道:“如今事態緊急,那廝隻怕片刻就要往這裏來逼宮,本宮也隻好放手一搏了。看簡昭容往日裏的為人,倒不像那等沒骨頭的小人。”
說話間,那被打發出宮的宮人果然也折返回來,述說之言也同前個大致相同。
穆秋蘭眼見此態,驚恐無比,向蕭清婉道:“娘娘,如此這般,外頭不知宮裏的變故,武英殿中又是一班文臣,倘或這班叛賊竟殺進來,咱們倒要怎生抵擋?”蕭清婉搖頭道:“拖得一時便是一時,本宮早幾日便已知會了安親王,要他們留心宮中動靜。隻盼能夠拖至天亮,外人察覺宮中生變,能發兵來援。”
穆秋蘭聽聞此語,竟是毫無把握,她雖是宮中老人,卻幾曾經過這等巨變,不禁心中七上八下,麵色大變。
蕭清婉又吩咐一殿宮人,將養心殿殿門關起自裏麵栓了,又推來幾張桌椅頂著門,隻望能多拖延片時。眾宮人至此時,均已忖出出了何事,均自惶恐不安,竟有人低聲啜泣起來。
蕭清婉見了這等情形,隻得開口撫慰道:“本宮已於日前派人出宮送信,援兵頃刻就到。待救兵到來,必定將這起逆賊擒拿歸案,爾等今襄助本宮禦敵,待事畢皆有重賞。倘或臨陣倒戈,脫逃叛敵,本宮必誅其九族!”眾宮人無甚見識,聽了皇後這話語,勉自鎮定,各自依照吩咐行事去了。
那穆秋蘭又上前低聲道:“娘娘,皇上才歸天,宮裏便生這等巨變。這養心殿必有內鬼,將消息遞送了出去。”蕭清婉頷首道:“本宮也知,然而目下不是查處這等事的時候。”說畢,心中又忖道:路曉年雖是禁衛軍統領,卻還有個副統領司徒仲。這路曉年調派兵馬,弄出這樣大的動靜,司徒仲竟至不知麽?又莫非他們已串做一道,要謀國篡位?那司徒仲是贏綿的把兄弟,卻不知贏綿心中作何想法。
正在胡思亂想之時,門外忽然一陣雜遝的腳步聲響起,隻聽一人朗聲道:“臣路曉年求見皇上!”
殿中眾人聞得此聲,頓時一震。蕭清婉強自鎮定,揚聲回道:“夜深了,皇上安歇了,路統領倘或有事,明日再報不遲。”那路曉年隔著門又道:“事情緊急,臣必得今夜報與皇上得知!”蕭清婉說道:“什麽事如此要緊?若當真不能遲延,你現下說來,本宮去報與皇上。皇上病體未愈,不宜見客。”
此言一落,門外一陣悄然,片刻隻聽路曉年冷笑一聲,說道:“皇後不許微臣覲見,這養心殿又大門緊鎖,卻是所為何事?莫非這殿中竟出了什麽變故不成?!”蕭清婉怒斥道:“胡說!皇上龍體欠安六宮皆知,況且夜深人靜,正該歇息的時候,本宮命關閉門戶也是情理之中。你這般夤夜來擾,吵鬧禦前,卻是安的什麽心?!不怕本宮治你個驚駕罪麽?!”
那路曉年說道:“臣有罪無罪,皇上自有裁決。娘娘隻消打開門,讓臣見了皇上,自然有個分曉。”蕭清婉冷冷道:“本宮便是不開,你卻待要怎樣?”路曉年略停了停,說道:“那臣可要得罪了。娘娘說臣夤夜驚駕,臣還恐娘娘挾持天子呢!”言罷,便向左右喝了一聲道:“開門!”
這一聲令下,隻聽門上轟然一聲,門扇猛震了一下,顯是被人劇烈撞擊。那門閂雖是厚重,卻經不得這般撞擊,三五下便即斷裂開來。門外之人將那桌椅盡數踢開,路曉年便帶了幾名衛士魚貫而入。
其時殿中燈火通明,眾宮人齊聚殿前,見這班人明火執仗,手執兵刃,闖將進來,均自兩腿戰戰,汗流浹背,驚恐萬分。
蕭清婉怒喝道:“路曉年,你想造反不成?!”路曉年冷笑道:“臣來與皇上請安!”言罷,更不多話,便大步向內殿行去。
殿中宮人雖有幾個膽大忠心之輩,意圖上前阻攔,卻被那起衛士以兵刃相當。那明晃晃的刀劍架在脖上,無人不怕。蕭清婉無可奈何,隻得眼睜睜看他進了內殿。
那路曉年闖將進去,隻見皇帝橫臥榻上,雙目緊閉,倒似是睡著了一般。因慮消息不準,他行至榻前,單膝下跪,雙手抱拳,低聲道:“臣路曉年見過皇上。”那贏烈躺在床上,隻是無聲無息。他又連問了兩三遍,看皇帝不見絲毫動靜,這才相信皇帝確已駕崩。
他心頭狂喜,立起身來,走到外殿,嘴裏吩咐衛士前去搜羅皇帝遺詔,兩隻眼睛就如電般掃過眾人,便停在了皇後臉上。
燭火之下,隻見蕭清婉神情尚算自如,然而麵色青白,雙手微顫,顯是驚懼交加。他麵露獰笑,邁步上前,向她道:“原來皇上已然殯天,娘娘卻為何秘不發喪?如此這般,倒是居心叵測。”蕭清婉向他怒目而視,厲聲道:“你這廝
夤夜逼宮,才是叛臣賊子,倒含血噴人起來!”路曉年笑道:“娘娘這話,倒去地下同皇上講罷!皇後乃是皇上生前最為親愛之人,皇上一朝歸天,皇後豈有不跟隨的道理?!”言罷,就要上前擒住皇後。宮女絳紫忽然奔將過來,擋在蕭清婉麵前,向他喝罵道:“你這逆賊,謀反亂上,當真是天理難容,竟還想對娘娘不利,還不快退下!”
路曉年點頭道:“當真是個忠心的丫頭,我便成全你罷。”話音才落,早向腰間抽出佩劍,隻見雪光一閃,那利器便已貫穿絳紫的胸膛。絳紫隻慘呼了一聲,便即血濺當場,橫屍就地,玉碎香消。
路曉年將劍拔出,環顧四周,朗聲喝問道:“還有人要效忠麽?!這便是下場!”一眾宮人見他竟當堂殺人,各自心驚肉跳,再不敢言語一句。
蕭清婉眼見自己的貼身侍婢被這廝殺卻,又怒又痛,又看這廝已然毫無忌諱,一時半刻心中也沒了主意,隻是默然不語。
便在此時,外頭幾個衛士本進門來,向他道:“稟告統領,坤寧宮、鍾粹宮、鹹福宮等各處皆已搜過,不曾見到太子。”裏頭搜羅養心殿的衛士也出來,說道:“沒有見到詔書。”
路曉年眉頭微皺,便向蕭清婉道:“太子去了何處,皇帝遺詔又存放在哪裏?臣勸娘娘還是早些說個明白,免得受些不體麵的苦楚。”蕭清婉心念如電轉過,暗道:這廝便是要謀朝篡位,他自家同皇室並無淵源,自封為帝,名不正言不順,必為天下討伐。他必定打的是挾天子令諸侯的主意,沒有太子和詔書,此事便就棘手了。我且以此拖延些時候。
當下,她主意已定,便道:“你這般逼宮,便是要我母子性命,本宮焉能將太子與詔書交托於你?”路曉年見她口氣活絡,大有轉圜餘地,連忙說道:“娘娘若肯將詔書與太子交出,臣敢保太子性命無虞。”蕭清婉微笑點頭道:“這般說來,你是定要本宮死了?”路曉年亦笑道:“娘娘素來足智多謀,機變過人,朝中有這樣一位太後在,臣委實放心不下。娘娘倒也放心,待娘娘歸天後,新帝必定還當尊娘娘為皇太後,入太廟,享祭祀,這身後的榮耀,娘娘就無需憂慮了。”
蕭清婉說道:“聽你的口吻,倒似是要另扶新帝?卻不知路統領,相中了皇室中第幾個子弟?”那路曉年笑道:“倒也不是旁人,是娘娘膝下的七皇子,他也是娘娘所出,娘娘放心便是。”蕭清婉耳聞此語,心中頓時雪亮:贏縕此時已將十一,人事全知,這廝將自己逼死,太子必定記恨在心。若登基為帝,待長大成人,必報此仇。旁的幾位皇子,三皇子贏紀四皇子嬴紉,皆是嬪妃所養,出身不高。倒是自己的贏紓,年紀幼小易於哄騙,且是皇後所養,自然比旁人更名正言順。
當下,她又笑道:“你的算盤倒是打的巧妙,隻是縕兒自打生下便被封為太子,如今也有十一個年頭了,普天之下無人不知。這忽然間就廢了去,另扶了個小的上去,隻恐不能服眾。”那路曉年道:“這便不是娘娘操心的事了,娘娘隻消將詔書交出,我自有安排。”蕭清婉又問道:“我已是你掌中之物,你也不必再有顧慮,可否將你的安排講來與我聽聽?”
那路曉年見皇宮大內已盡在自己掌握之中,武英殿、養心殿兩處皆被衛士圍困,隻道大事將成,再無顧慮,當下說道:“待此間事畢,我便扶七皇子登基為帝,迎前惠妃林氏出冷宮,冊其為太後。”說到此處,他麵現得色,又笑道:“前頭她在娘娘手下吃了不少苦頭,如今也該調轉過來了。”
蕭清婉聞言微微一怔,又觀他麵色,點頭歎道:“原來如此,你二人竟有這等故事。想來,你是禁軍統領,她是無寵嬪妃,行起事來自然大為便宜。”言罷,又道:“你想的倒且是好,然而遺詔又並非隻本宮手裏一份,閣老那邊另有一份,宣昭之時須得兩相印證。你便是在這裏迫死了本宮,鑽改了詔書,隻怕也哄不過閣老那邊去。”路曉年說道:“娘娘這便不用操心了,閣老那邊我自有法子。如今他們也身陷囹圄,一介文臣,見不得血光,威逼利誘,不怕他們不肯妥協。”
蕭清婉知曉父親也在武英殿中,心中擔憂不已,然而此刻已是自身難保,倒也顧不得那邊。
過的片時,外頭又有人來報,稱四下均已搜過,隻是不見太子蹤影。蕭清婉又不住東拉西扯,隻是不肯將詔書交出。那路曉年恐夜長夢多,又深怕到得天亮,外臣察覺宮中異變,發兵圍剿,漸漸不耐煩起來,向蕭清婉道:“娘娘也不必隻顧拖延時候,皇上暴斃,外人一無所知,宮中已為臣掌握,再不會有一人來救。娘娘這般,不過是白費心機罷了。臣性子不好,勸娘娘還是快些將詔書交出來,不然臣手裏這柄劍可是不認人的。娘娘貴為國母,上路竟要臣子相送,恐有些不大好看。”
他此言一出,蕭清婉不禁往地上望了一眼,隻見絳紫的屍身倒伏在地,血汙衣衫,甚是可怖。眼望此景,她心頭驚懼悲痛,又暗自歎息道:莫非此劫,我當真過不去了麽?
路曉年見她低頭不語,隻道她另作圖謀,又見時辰流逝,已將四更天氣,轉眼就要開宮門了,心內盤算道:你不肯交,莫非我就別無他法了麽?我先送你上路,再將皇宮翻倒過來,不信搜不出詔書並太子。到那時,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將太子也一並殺卻。再迫著武英殿那班閣老另擬詔書,隻說先帝有旨,令你殉葬,太子不孝不悌,不配繼承大統,另扶新君。到得那時,七皇子在我手中,又有襄親王在西北響應,不怕壓服不了眾臣。
想至此處,他冷哼一聲,麵色陰沉,提劍上前,就要行凶。蕭清婉見他目露凶光,邁步走來,情知大事不好,卻也無法可施。
正在此萬分緊急之時,外頭忽然殺聲震天,兵器撞擊之聲自四麵八方傳來,眾人聽得這般動靜,均自一震。那路曉年心中狐疑,手下動作便有遲緩。隻聽得門外一聲怒吼:“逆賊,你休放肆!”便見一道白光破空而來,射在路曉年右臂之上。路曉年吃痛,那劍便再握不住,掉在地上。再看臂上,卻是中了一支羽箭。
眾人正不知來人是誰,卻見贏綿一身戎裝,猩紅遍染,手握弓箭,自外頭奔將進來,身後還帶著幾名侍衛,看那服色竟也是禁軍中人。
贏綿進得殿內,更不打話,隻向左右一身喝令:“殺!”那幾名衛士登時便與路曉年帶來的叛兵打作一團。
路曉年望著贏綿,目眥欲裂,眼看其人多勢眾,自己又負了傷,心知討不得便宜,當即一個箭步躍出門外,逃竄而去。
那贏綿卻不追趕,徑自走到蕭清婉跟前,語態關切道:“婉兒,你可還好?”
蕭清婉聞言,心中仍是踟躕難定,不覺滿麵愁容。贏烈瞧出來,說道:“丫頭過來,朕同你說。”
蕭清婉依言上前,贏烈便道:“如今出了這樣的事,朕倘或有個什麽山高水低,你們母子二人都在這裏,隻恐有些不虞之禍,還是急速回宮的好。”蕭清婉聞聽此語,心痛如刀絞,然而心中亦明其理,隻得點頭道:“臣妾將縕兒喚來。”說畢,便使宮人忙忙將贏縕找來。
贏烈又沉吟道:“咱們這般急切回宮,倒易惹人起疑,倘或這些人裏有那心懷叵測的,又或消息傳出去,難免生變。”蕭清婉聞言,心念微微一動,然而轉念又覺此舉未免惡毒,便閉口不提。隻聽贏烈吩咐道:“將眾人傳來,朕有話要講。”
那張鷺生見了這一場變故,不敢怠慢,趕忙出去傳話。
少頃功夫,眾臣已來至行宮,參拜帝後已畢,便在階下聽候吩咐。
贏烈坐在位上,說道:“朕至此地,今日忽發舊疾,聽太醫的言語,須得回宮靜養,不能再同眾卿一道共享狩獵之樂。然而朕亦不想掃了諸位的興致,這般朕今日同皇後、太子一道回宮,眾位卿家可留於獵場,待獵期完畢,再行回京不遲。”言罷,又莞爾道:“朕雖不能夠與眾卿同樂,待爾等送了獵物回京,朕聽你們講一講狩獵趣事,也是一般。你們可要盡興盡力,切莫叫朕失望。”
眾臣聽聞皇帝因病要折返京城,正待說一道歸去,卻又聽得此語,各自均不好再說什麽。那德妃亦在其內,聽了這一席話,竟覺皇帝並未打算帶她母子一道回去,連忙問道:“皇上,四皇子年幼體弱,臣妾帶了他一道隨禦駕回宮罷?”贏烈卻道:“老四身子曆來嬌柔,文弱有餘,英氣不足,正該磨礪一番。便在此地,待獵期結束,你二人再返京不遲。”德妃心內焦急,還待再講,隻聽贏烈又道:“安親王並其世子也在此處,更有太醫留守伺候,你卻有什麽不放心?若然老四當真有什麽不好,叫他父子二人送你回京便了。”
德妃見皇帝執著,又瞥見皇後向自己微微搖頭,隻得默不作聲,退至一旁。
贏烈又吩咐了幾句,底下臣子見皇帝雖麵有病容,卻聲若洪鍾,言辭之下,底氣十足,倒也不似重病纏身之狀,又看四皇子也在此處,便也並不起疑,各自俯首領命。
少頃,路曉年進來稟報,稱禦駕已安排妥當。
當下,帝後並太子三人一道動身上路。那贏縕初來此地,萬分不舍,然而得了母親吩咐,心知此事非同小可,也不敢胡鬧,隻隨著母親一道上車去了。
禦駕匆匆返回京城,一路上贏烈雖時感不適,好在有蕭清婉、王旭昌極力扶持,倒也盡能支撐的住。
回至皇宮,宮內眾人見皇帝去了一日便即歸來,均大吃一驚。
贏烈自歸皇宮,便進了養心殿,一步也不曾外出,隻招了太醫院正副兩個首腦入殿看診。
那蔣太醫因前番有功,被蕭清婉提拔為太醫院副令,今次也同著王旭昌一道來為皇帝看診。
約莫頓飯功夫,兩人看診已畢,出來見過皇後。蕭清婉心懸不已,更不談別話,張口就問道:“依你二人看來,皇上這病的如何?”那蔣太醫麵有難色,不敢啟齒,那王旭昌亦默默無言。蕭清婉心中焦躁,張口便道:“有什麽便說,便是有個什麽萬一,本宮也好早做計較,你們這樣不言不語,倒是什麽意思?”
蔣太醫依舊不敢言語,王旭昌深知皇後脾氣,隻得躬身回道:“回娘娘,皇上這病乃是宿疾發作,病根深種,疾入膏肓,已是無可醫治。臣先前用藥膏強行壓住病痛,故此一路之上皇上還能勉力支撐。然而一旦藥效退去,必定要再度發作,且比先時更為凶猛。如今即便用藥,也是於事無補,不過多拖一時。娘娘……還是問問皇上的意思,早做預備的好。”
蕭清婉聽聞此言,頓覺五內如焚,張口斥道:“混賬!你經年伺候皇上,平日裏也都好好的,怎麽忽然就到了這不能收拾的地步?!你身為太醫院首腦,皇上宿疾這般厲害,平日裏竟半點端倪也看不出麽?!本宮便是不信,什麽樣的病,平素不見征兆,陡然間就發作起來,且竟至無藥可醫!”
那王蔣二人見皇後發怒,連忙跪下,王旭昌便回道:“皇上的宿疾,乃是早年間落下的,自來便不能根除。往昔皇上身強體健,又有藥物輔助,故此能壓製病魔。然而年深日久,這病漸入膏肓。膏肓者,藥石不能到之處。皇上龍體又日漸衰頹,無力抵禦,故此一朝發作起來,便這等凶猛。皇上這病,乃是不發則已,發則無法可施。於此事,皇上也是知道的。”
蕭清婉不通醫理,聽他說的在理,倒也無話可駁,隻好問道:“那依你二人之見,如今要怎生醫治才好?”
王旭昌回道:“臣別無他法,隻能暫拿藥物替皇上拖延一二,然而也隻是緩兵之計。”蕭清婉無法可施,又問道:“這拖延一二,大約是多少時候?”王旭昌踟躕道:“多不過十天半月,少也就是這三五日間了。”蕭清婉聽聞,不禁落下淚來,喃喃問道:“竟已到了這般田地麽?”王蔣二人連忙齊聲回道:“娘娘少哀,還是早做打算為上。”
正說話間,養心殿裏間贏烈忽然大聲呼痛,蕭清婉連忙搶步進去,兩個太醫跟隨其後。
入得內室,卻見贏烈雙手抱頭,正在床上滾來翻去,麵如金紙,唇焦若炭,豆大也似的汗珠自額上顆顆滴落。蕭清婉慌忙上前,扶著贏烈連聲問他怎樣,贏烈隻痛的說不出話來。王旭昌走到一旁,解了針囊,取了兩枚金針,走上前來,在皇帝麵上幾處穴位上紮了幾針。贏烈痛楚稍減,倒臥床上,連聲喘息,好半日才睜眼看人,見著蕭清婉,虛弱一笑,說道:“朕這病,可是沒救了?”
蕭清婉見他這樣問,心中酸楚難忍,隻是當著人前,勉自壓了,強笑道:“皇上不過偶發舊疾,病中身子難受,故有此慮,哪裏就到了這樣?臣妾才問了王太醫,吃幾貼藥就好的。皇上隻要安心養病,不必想這些個。”贏烈笑了笑,說道:“你也不必瞞朕了,朕這病是還當著太子時就落下的,那時候前朝有位已退下來的老太醫,醫術極是高妙,請他看過。他便說,此疾乃先天所患,後天又失了調理,故此落下病根,極難醫治。那時候他給了朕一副藥方,叫按著吃,年輕時可保無礙,但待上了年紀,不發則已,一發便是壽終之時。然而他那時說起,這病要發也該當六十以後,不曾想朕還未及五十,這病就發起來了,想來也是命數使然。”他說了一些話,便覺有些氣喘。蕭清婉慌忙替他捶背撫胸,又寬慰道:“那老太醫既說是六十以後的事情,想來這次不過又是頭痛偶發,吃兩劑藥就好的,皇上不要這般想。”說畢,便朝王蔣二人望去。
那二人見皇後看過來,心中自然會意,然而又十分為難。正在進退兩難之際,卻見贏烈連連搖頭,笑歎道:“這一次,你可寬不了朕的心啦。你也不要責怪他們,原不是他們的錯。”說畢,便不語了。
蕭清婉心憂如焚,又不知如何是好,隻好先打發了那兩人下去,親身守著贏烈。
贏烈閉目養神,片刻又睜眼低聲道:“你去將張鷺生叫進來,朕有旨意要傳。”蕭清婉聞說,連忙使人將張鷺生招了進來。
贏烈便吩咐道:“出宮傳旨,明兒不必上朝,隻令幾位內閣重臣入宮覲見便了。”張鷺生得聞吩咐,滿口應下,就要退了出去。蕭清婉在旁說道:“京中兵力部署,可要調停?”贏烈想了一回,搖頭道:“不必,還不到那個時候。調兵遣將,反倒令人生疑。宮中有路曉年率兵把守,也就是了。”蕭清婉聽聞,亦不再說,隻守在床畔服侍,一步亦不肯輕離。
當日晚間時候,贏烈又發了一次頭痛,直在床上翻滾折騰,幾個人也按將不住。王旭昌送去的膏藥亦不見效驗,好在蕭清婉想起贏綿送貢丸藥,使人取了一丸過來,拿黃酒化開,強與他灌了進去。隻不過片刻功夫,那頭痛便如潮退般逝去,王旭昌熬了湯藥送來,蕭清婉服侍他吃了,贏烈便漸漸睡熟了。她卻衣不解帶,守在床邊,眼見贏烈病態沉重,不覺愁緒滿懷,一片茫然。
隔日,內閣幾位重臣盡數入宮覲見,贏烈強撐著在養心殿正殿見了。
不過一夜功夫,他這氣色比之昨日便已差了許多,病容滿麵,氣息微弱。諸臣一見,均自吃了一驚。隻聽贏烈在上說道:“朕如今這般情形,諸位卿家也都瞧見了。今日招諸位前來,也不為別的。朕如今已不能再親理朝政,然而國事卻一日也不能耽擱,太子年紀尚幼,不能臨朝理政,故此朕欲以內閣藍批代紅批。這朝中之事,就有勞諸位操勞了。”
眾人聞言,慌忙齊聲回道:“皇上言重,此為人臣分內之責。”
贏烈又吩咐了些事,便打發了眾人,隻將蕭鼎仁、李十洲、柳修文三人留下,又細細的商議了一回,直至午時方散。
贏烈才進內室,身子一軟,險些栽倒。眾宮人連忙上前攙扶,送入內殿。
待安頓下來,他便向蕭清婉笑道:“朕一向崇武好強,誰知臨到頭來,竟弄到這般境地,也是想不到的事。”蕭清婉心中亦不好過,聽了這話,也不知如何接口,衝他強自一笑,還不及開口,倒背轉過身抹了兩滴淚。
贏烈拉過她的手,低聲笑道:“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你也不要這般難過。朕既已時日無多,你便陪著朕多開心罷了,這般苦惱也是無用,隻是徒增煩惱。”蕭清婉聽他這樣說來,倒也不好隻顧傷感,壓了滿腹酸楚,微笑道:“皇上這樣說,臣妾自然領命。”說畢,兩個人便偎依在一處,絮絮的說了許多話。
這藍批代朱批的旨意一經傳出,滿朝皆驚。然而因不見京中異動,朝中上下也隻道皇帝是偶然烈疾,並不疑有他。自這日起,內閣一班重臣,每日按時辰入宮,將武英殿暫且挪作辦公之用。外頭呈上的帖子,也都送進殿中,待一班閣老一道議定,再做批示。
那贏烈便再不曾出過養心殿一步,每日隻在殿內靜養,雖則蕭清婉衣不解帶,身不沾榻的晝夜服侍,太醫院也不斷送了各樣古方湯藥進去,然而贏烈的身體卻已如江河日下,隻是於事無補。他那病情反複無常,頭疼但要發作起來便是一兩個時辰,且一次重過一次。蕭清婉看在眼中,雖是焦急憂慮不堪,卻也是無可奈何。
後宮群妃得聞皇帝患病,皆要來禦前侍疾,贏烈傳下話去,攆散了這群人,隻要皇後一人相守。眾妃眼見這等情形,各自討了個沒趣,隻好散了。
這日傍晚,贏烈又發過一次頭痛,吃過藥略有減緩,便沉沉睡去。蕭清婉忙碌了一向,也覺疲倦不堪,見皇帝已然睡熟,遂走出殿外來散散。
那張鷺生正在門上守著,見皇後出來,隻道有什麽吩咐,連忙上前問詢。
蕭清婉微笑搖頭道:“皇上睡了,本宮出來走動走動,並無別事。”張鷺生點頭稱是,又道:“皇上病著,娘娘也要仔細鳳體,奴才近來見娘娘守著皇上,晝夜不眠不休,很是勞碌。娘娘可要保重,倘或皇上沒好,娘娘再要病倒了,這宮裏可就翻了天了。”蕭清婉歎道:“這也罷了,若能換得皇上康複,要本宮折壽也是甘願的。然而,此不過本宮一心癡念,隻是於事無補。”張鷺生聞言,便勸解道:“娘娘還要寬心才是,皇上乃天選之人,福澤深厚,非常人可比,如今不過是一時的飛災。今兒早上,老奴見皇上晨起時的氣色就比昨日好些了。”
蕭清婉情知這不過是寬慰之言,聽在耳裏倒也舒坦。正待說話,卻見那禁衛軍統領路曉年自遠處過來。
見他到來,她不禁心中疑惑,便閉口不言。那路曉年到得階下,俯身行禮,拜見了皇後。
蕭清婉便問道:“無人傳召,你到養心殿來做什麽?可有事要稟報?”路曉年回道:“倒也並無要事,隻是秋狩結束,諸皇子、親王、世子皆已返京,呈送了各樣獵物進宮,臣來向皇上稟告此事。”蕭清婉更覺狐疑,當麵說道:“這等事情,自有專人呈報,卻為何要你來稟告?”路曉年陪笑回道:“因皇上病體沉重,外臣如今不大好入宮,故此托了臣前來回稟。此為一則,二來臣掛念皇上病情,特特前來問候。”
蕭清婉將頭一點,淡淡說道:“本宮記下了,你且下去罷。皇上才睡,不宜見人。待皇上醒來,本宮自會轉達。”那路曉年聽聞,麵上便現出些踟躕不定的神色。蕭清婉見他不肯離去,又問道:“怎麽,你連本宮的話都信不過麽?”路曉年忙道不敢,便就此下去了。
蕭清婉見他走遠,才下階走動,又恐贏烈一時醒來,便不肯遠去,隻在庭前漫步。才過了片刻功夫,西邊天際忽然飄來幾朵陰雲,登時蓋住整個天空,也漸漸起了些涼風,轉眼就是要變天的光景。她見了這等情景,隻得再回殿內。贏烈兀自沉睡未醒,她便在窗前坐了,悶聲不語。少頃,屋外狂風大作,果然落下傾盆大雨,她推窗望去,隻見天上落下道道水簾,水氣襲人,胸中甚覺煩悶。
那路曉年離了養心殿,走了幾裏的路途,眼見並無人跟隨,將步子一錯,徑往永巷而去。
行至冷宮,他一路不停,直到了一處窄房前方才止步。那房門緊閉,窗上積了許多塵土油泥,似是無人居住。他視如不見,上前輕輕敲了敲門板。
少頃,隻聽門內一陣裙子響聲,門便吱呀一聲開了,走出一名年輕婦人。
這婦人身著粗布裙衫,頭上梳著圓髻,斜插著一枚骨簪,雖是一身粗布衣裳,倒是十分的潔淨。生的一張鵝蛋臉麵,麵上脂粉不施,正是前惠妃林氏。
林氏見他到來,先向外看了一眼。路曉年便說道:“我一個過來的,並沒別人。”這林氏聽聞,方才讓他進門。
路曉年進得屋中,見屋內無甚家什,炕上破褥薄被,桌上放著一隻缺口的茶壺茶杯,此外更無別物。
林氏跟進門來,提起桌上的茶壺倒了一杯水,雙手遞與他說道:“我這裏也沒別的,隻有些才燒的熱水,你將就吃吃罷。”路曉年不接杯子,隻握了她的手,說道:“這兩年,住在這樣的地方,當真委屈你了。”林氏淡淡說道:“一時不查,落了皇後的圈套,成了人手下敗將,這也沒什麽可說的。好在有你調停,這管理永巷的首腦太監也不敢來為難與我,倒也不算苦。我那時就在儲秀宮住著,也同冷宮沒多大分別了。隻可恨我娘同我那妹妹,如今不知被發賣在何處了。”路曉年說道:“我也不敢大張旗鼓的去找,隻暗裏使人打聽消息,這兩年下來也總沒個蹤跡。待將來好時,咱們再慢慢找尋罷。”
林氏搖了搖頭,歎道:“隻怕她們娘兩個已是等不到那時候了。”路曉年見她神色淒楚,便也說道:“隻恨我沒用罷了。”林氏卻道:“你也不必這樣說,兩年前我家突遭構陷,全族被滅,你為著是我家女婿,也受了無窮牽累。好容易前頭唆使著孫氏做了一次的替死鬼,才又重新起複,正該謹慎為上,怎好為了這些細微末節又圖惹懷疑?且這兩年,若沒有你,我隻怕也早死在這冷宮之中了。我又怎會怪你?”路曉年又說道:“當初若不是你家大夫人設下的計謀,咱們兩個隻怕早到了一處,也不是今日的光景了。”林氏淺笑道:“這些舊事,說來也是無益,那夫人現下的結果就很好麽?”又問道:“我那姐姐怎樣了?”路曉年道:“你知道,我是自來不理會她的。自從你家出了事,我更不進她那屋子了。她倒也算識趣,每日裏隻陪著母親吃齋念佛,不敢多言語一句的。”林氏聽聞,點頭道:“這也是她的下場了。”
兩人說了一回話,林氏便問道:“你這時候走來,想必前頭有些變故?”路曉年道:“皇帝病的很重,隻怕就是這兩天的事情了。我同你商議商議,倒要何時起事?”林氏沉吟片刻,便即說道:“太子是一早立下的,皇帝既然病體沉重,遺詔恐也一早擬好了。咱們宣朝的詔書,自來是禦前留一份,閣老那邊留一份,兩相印證,以避有人造假。如今你除卻禁軍衙門,還有兵力可調動麽?”路曉年道:“沒了,但禁軍是一貫聽我號令的,要圍困皇宮還是極容易的。”林氏又問道:“聽聞禁衛軍副統領的司徒仲,乃是襄親王的人,可有妨礙?”
路曉年道:“他那邊我已打點過了,襄親王隻要做個太平王爺,旁的倒不在意。”林氏道:“隻恐他別有居心,畢竟他手中有兵。”路曉年沉吟道:“這卻不怕,橫豎他遠在西北,遠水難及近火。待事成之後,他再要反叛,便是逆賊。咱們便可下旨將其誅殺便是。”林氏點頭道:“這般也罷了。”因而又道:“那蕭氏手中亦握有章、唐兩家兵馬,委實不可小覷。不到皇帝崩天,你切莫不可走漏了行藏,讓人識破機關,失了先機。隻到皇帝駕崩那日起事便了。”言罷,便同路曉年商議了一會。
兩人敘了些話,路曉年恐耽擱的久了,為人看出端倪,便即告辭離去。自打太子遇刺,這永巷管轄的宮人盡數獲罪打殺,他便趁機安插了自己的人手,出得門來,倒也不怕旁人瞧見,就此去了。
這般又過幾日,贏烈病體越發的沉重,竟至不能下床。蕭清婉見皇帝已是不能夠好,因恐臨時生變,便將李敏先送出了宮去。
這日過了晌午,贏烈忽然起身,稱腹中饑餓。蕭清婉見他卻比往日有了幾分精神,心中高興,連忙使人送了熱粥點心上來。贏烈吃過點心,坐著同她說了一回話,又重新睡倒。
蕭清婉守在榻邊,不肯輕離。到得晚間時候,贏烈突然醒來,握著蕭清婉的手,斷斷續續說道:“朕這就要去了,這些年算起來……有幾件事也很對不住你……”蕭清婉見了這等光景,料知是再不能好了,頓時肝腸寸斷,潸然淚下,嘴裏仍是說道:“皇上安心養病,並非就到了那種地步。”贏烈又道:“朕當初迎你入宮……一心隻想與你相守一世……豈料,到頭來竟是朕先負了盟約……這些年你同她們爭來鬥去,朕也多少知道些,然而這心底裏終究還是偏著你的……”蕭清婉無話可答,隻是跪在床畔,哀哀痛哭。
隻聽贏烈重喘了幾口氣,說道:“回想起來,朕這皇帝做的,既不算差卻也絕算不上好,心裏也有幾件憾事,然而最舍不得的還是你。”蕭清婉早已哭倒,聽得此語,不覺泣道:“皇上這是要丟下婉兒一人麽?皇上帶了婉兒去罷,沒了皇上,婉兒獨個在這宮廷之中,便如行屍,生亦無趣!”贏烈抬手向她頰上撫摩了一番,微微笑道:“傻丫頭,這怎能夠?”他纏綿病榻已久,手上幹枯瘦削,撫在麵上甚覺粗糙。蕭清婉卻按住那支手不肯放,倒將滿麵的淚珠灑在了上麵。
贏烈又沉聲道:“縕兒如今年紀尚小,待他登基,朝中恐有人不服,除卻你父親,你還須得多多培植輔政之臣,平衡朝中勢力,總要拖到縕兒親政之時。這些事原不該你做,然而朕天年已盡,隻好托付與你。你便多操勞幾年罷,隻當全了朕的私心了。”言罷,便向頸中解下虎符,遞在她手中,說道:“遺詔放在何處,你自然知道。好生守著朕的江山,將三個兒女看養成人,朕是等不到那日了。”蕭清婉接了虎符,一時低頭無言,片刻又忽然抬頭道:“皇上,婉兒一直有樁心事壓著,想要問問皇上,又恐皇上見責。如今已是分別在即,婉兒便問了。”說罷,便就低聲問道:“在皇上心裏,真正想要的到底是婉兒還是瑛兒?”
贏烈微一錯愕,旋即微笑道:“果然瞞不過你去,早年間送了扇子與你,朕便覺著你猜出了一二,然而卻始終不見你問起。”一語未休,嗽了兩聲,又道:“不見你時,便是她了。得你進宮,朕心裏便將你看得最重。到這幾年,更是隻得你一人了。”說畢,便笑問道:“若有來世,你還肯同朕做夫妻麽?”蕭清婉含淚點頭,說道:“若有來世,自當結發齊眉。”
贏烈微笑頷首,闔目再不言語,不過一時三刻,竟就撒手人寰。這位皇帝在位二十六載,於嘉禾二十六年十月十戌時二刻駕崩,史稱合天德慈武英成仁皇帝。
蕭清婉見他閉目不語,無聲無息,顫著手過去在鼻下試了一試,頓覺眼目發黑,天旋地轉。她同贏烈做了十載有餘的夫妻,雖則也有幾件不和之事,到底也算恩愛到頭,今忽逢訣別,不由悲痛欲絕,幾欲昏死。
外頭的宮人見了這等情形,都亂著說皇帝殯天了,就要往外發喪送信。
蕭清婉雖在悲痛之時,心中倒還明白,連忙起身走到外間,喝止了一應宮人,又厲聲道:“哪個敢出去亂說,本宮砍了他滿門的腦袋!”嚴令之下,一殿宮人登時噤若寒蟬,再不敢聲張一字。
她便先挑了兩個心腹宮人,一個打發至武英殿送信,原來因近來事多,又備著皇帝一時恐有不虞,這些內閣重臣每日皆有幾人在宮中過夜。另一個便叫他夤夜出宮,往唐、章兩家並安親王府上送信。她自家便守在養心殿中,隻將那虎符牢牢攥在手裏。
然而隻過了小片刻功夫,那前往武英殿送信的宮人便已匆忙折回,驚得麵無人色,上下牙齒打顫道:“不得了,武英殿被禁軍侍衛圍了,奴婢進不去。”蕭清婉心中一沉,又問道:“可說了是誰的命令?”那宮人答道:“問了,說是路統領的吩咐。奴婢便說了是皇後娘娘打發來的,他們也不聽,隻趕了奴婢回來。”
蕭清婉聽聞,便知是生了變故,連忙使人叫來贏縕,使了青鶯將他趁夜送至簡昭容處。那贏縕自夢中被人喊醒,尚且不知父親已然離世,隻依著母親的話語,隨宮人去了。
穆秋蘭在旁看著,便問道:“娘娘這是何意?那簡昭容平素與娘娘並無往來,殿下在她那裏,未必安穩。”蕭清婉沉聲道:“既然路曉年發兵圍了武英殿,那宮門自然也出不去了。這廝既早生了逆反之心,必然不會放過太子。宸貴妃、德妃、賢妃並周昭容,平日與本宮交好。這路曉年在坤寧宮、養心殿兩處見不著太子,必定往她們宮室裏搜羅,那是藏不住的。倒是簡昭容那裏,他再想不到的。便是搜宮,也要個把時辰。”穆秋蘭問道:“倘或那簡昭容竟向叛軍投了誠,可怎生是好?”蕭清婉搖頭道:“如今事態緊急,那廝隻怕片刻就要往這裏來逼宮,本宮也隻好放手一搏了。看簡昭容往日裏的為人,倒不像那等沒骨頭的小人。”
說話間,那被打發出宮的宮人果然也折返回來,述說之言也同前個大致相同。
穆秋蘭眼見此態,驚恐無比,向蕭清婉道:“娘娘,如此這般,外頭不知宮裏的變故,武英殿中又是一班文臣,倘或這班叛賊竟殺進來,咱們倒要怎生抵擋?”蕭清婉搖頭道:“拖得一時便是一時,本宮早幾日便已知會了安親王,要他們留心宮中動靜。隻盼能夠拖至天亮,外人察覺宮中生變,能發兵來援。”
穆秋蘭聽聞此語,竟是毫無把握,她雖是宮中老人,卻幾曾經過這等巨變,不禁心中七上八下,麵色大變。
蕭清婉又吩咐一殿宮人,將養心殿殿門關起自裏麵栓了,又推來幾張桌椅頂著門,隻望能多拖延片時。眾宮人至此時,均已忖出出了何事,均自惶恐不安,竟有人低聲啜泣起來。
蕭清婉見了這等情形,隻得開口撫慰道:“本宮已於日前派人出宮送信,援兵頃刻就到。待救兵到來,必定將這起逆賊擒拿歸案,爾等今襄助本宮禦敵,待事畢皆有重賞。倘或臨陣倒戈,脫逃叛敵,本宮必誅其九族!”眾宮人無甚見識,聽了皇後這話語,勉自鎮定,各自依照吩咐行事去了。
那穆秋蘭又上前低聲道:“娘娘,皇上才歸天,宮裏便生這等巨變。這養心殿必有內鬼,將消息遞送了出去。”蕭清婉頷首道:“本宮也知,然而目下不是查處這等事的時候。”說畢,心中又忖道:路曉年雖是禁衛軍統領,卻還有個副統領司徒仲。這路曉年調派兵馬,弄出這樣大的動靜,司徒仲竟至不知麽?又莫非他們已串做一道,要謀國篡位?那司徒仲是贏綿的把兄弟,卻不知贏綿心中作何想法。
正在胡思亂想之時,門外忽然一陣雜遝的腳步聲響起,隻聽一人朗聲道:“臣路曉年求見皇上!”
殿中眾人聞得此聲,頓時一震。蕭清婉強自鎮定,揚聲回道:“夜深了,皇上安歇了,路統領倘或有事,明日再報不遲。”那路曉年隔著門又道:“事情緊急,臣必得今夜報與皇上得知!”蕭清婉說道:“什麽事如此要緊?若當真不能遲延,你現下說來,本宮去報與皇上。皇上病體未愈,不宜見客。”
此言一落,門外一陣悄然,片刻隻聽路曉年冷笑一聲,說道:“皇後不許微臣覲見,這養心殿又大門緊鎖,卻是所為何事?莫非這殿中竟出了什麽變故不成?!”蕭清婉怒斥道:“胡說!皇上龍體欠安六宮皆知,況且夜深人靜,正該歇息的時候,本宮命關閉門戶也是情理之中。你這般夤夜來擾,吵鬧禦前,卻是安的什麽心?!不怕本宮治你個驚駕罪麽?!”
那路曉年說道:“臣有罪無罪,皇上自有裁決。娘娘隻消打開門,讓臣見了皇上,自然有個分曉。”蕭清婉冷冷道:“本宮便是不開,你卻待要怎樣?”路曉年略停了停,說道:“那臣可要得罪了。娘娘說臣夤夜驚駕,臣還恐娘娘挾持天子呢!”言罷,便向左右喝了一聲道:“開門!”
這一聲令下,隻聽門上轟然一聲,門扇猛震了一下,顯是被人劇烈撞擊。那門閂雖是厚重,卻經不得這般撞擊,三五下便即斷裂開來。門外之人將那桌椅盡數踢開,路曉年便帶了幾名衛士魚貫而入。
其時殿中燈火通明,眾宮人齊聚殿前,見這班人明火執仗,手執兵刃,闖將進來,均自兩腿戰戰,汗流浹背,驚恐萬分。
蕭清婉怒喝道:“路曉年,你想造反不成?!”路曉年冷笑道:“臣來與皇上請安!”言罷,更不多話,便大步向內殿行去。
殿中宮人雖有幾個膽大忠心之輩,意圖上前阻攔,卻被那起衛士以兵刃相當。那明晃晃的刀劍架在脖上,無人不怕。蕭清婉無可奈何,隻得眼睜睜看他進了內殿。
那路曉年闖將進去,隻見皇帝橫臥榻上,雙目緊閉,倒似是睡著了一般。因慮消息不準,他行至榻前,單膝下跪,雙手抱拳,低聲道:“臣路曉年見過皇上。”那贏烈躺在床上,隻是無聲無息。他又連問了兩三遍,看皇帝不見絲毫動靜,這才相信皇帝確已駕崩。
他心頭狂喜,立起身來,走到外殿,嘴裏吩咐衛士前去搜羅皇帝遺詔,兩隻眼睛就如電般掃過眾人,便停在了皇後臉上。
燭火之下,隻見蕭清婉神情尚算自如,然而麵色青白,雙手微顫,顯是驚懼交加。他麵露獰笑,邁步上前,向她道:“原來皇上已然殯天,娘娘卻為何秘不發喪?如此這般,倒是居心叵測。”蕭清婉向他怒目而視,厲聲道:“你這廝
夤夜逼宮,才是叛臣賊子,倒含血噴人起來!”路曉年笑道:“娘娘這話,倒去地下同皇上講罷!皇後乃是皇上生前最為親愛之人,皇上一朝歸天,皇後豈有不跟隨的道理?!”言罷,就要上前擒住皇後。宮女絳紫忽然奔將過來,擋在蕭清婉麵前,向他喝罵道:“你這逆賊,謀反亂上,當真是天理難容,竟還想對娘娘不利,還不快退下!”
路曉年點頭道:“當真是個忠心的丫頭,我便成全你罷。”話音才落,早向腰間抽出佩劍,隻見雪光一閃,那利器便已貫穿絳紫的胸膛。絳紫隻慘呼了一聲,便即血濺當場,橫屍就地,玉碎香消。
路曉年將劍拔出,環顧四周,朗聲喝問道:“還有人要效忠麽?!這便是下場!”一眾宮人見他竟當堂殺人,各自心驚肉跳,再不敢言語一句。
蕭清婉眼見自己的貼身侍婢被這廝殺卻,又怒又痛,又看這廝已然毫無忌諱,一時半刻心中也沒了主意,隻是默然不語。
便在此時,外頭幾個衛士本進門來,向他道:“稟告統領,坤寧宮、鍾粹宮、鹹福宮等各處皆已搜過,不曾見到太子。”裏頭搜羅養心殿的衛士也出來,說道:“沒有見到詔書。”
路曉年眉頭微皺,便向蕭清婉道:“太子去了何處,皇帝遺詔又存放在哪裏?臣勸娘娘還是早些說個明白,免得受些不體麵的苦楚。”蕭清婉心念如電轉過,暗道:這廝便是要謀朝篡位,他自家同皇室並無淵源,自封為帝,名不正言不順,必為天下討伐。他必定打的是挾天子令諸侯的主意,沒有太子和詔書,此事便就棘手了。我且以此拖延些時候。
當下,她主意已定,便道:“你這般逼宮,便是要我母子性命,本宮焉能將太子與詔書交托於你?”路曉年見她口氣活絡,大有轉圜餘地,連忙說道:“娘娘若肯將詔書與太子交出,臣敢保太子性命無虞。”蕭清婉微笑點頭道:“這般說來,你是定要本宮死了?”路曉年亦笑道:“娘娘素來足智多謀,機變過人,朝中有這樣一位太後在,臣委實放心不下。娘娘倒也放心,待娘娘歸天後,新帝必定還當尊娘娘為皇太後,入太廟,享祭祀,這身後的榮耀,娘娘就無需憂慮了。”
蕭清婉說道:“聽你的口吻,倒似是要另扶新帝?卻不知路統領,相中了皇室中第幾個子弟?”那路曉年笑道:“倒也不是旁人,是娘娘膝下的七皇子,他也是娘娘所出,娘娘放心便是。”蕭清婉耳聞此語,心中頓時雪亮:贏縕此時已將十一,人事全知,這廝將自己逼死,太子必定記恨在心。若登基為帝,待長大成人,必報此仇。旁的幾位皇子,三皇子贏紀四皇子嬴紉,皆是嬪妃所養,出身不高。倒是自己的贏紓,年紀幼小易於哄騙,且是皇後所養,自然比旁人更名正言順。
當下,她又笑道:“你的算盤倒是打的巧妙,隻是縕兒自打生下便被封為太子,如今也有十一個年頭了,普天之下無人不知。這忽然間就廢了去,另扶了個小的上去,隻恐不能服眾。”那路曉年道:“這便不是娘娘操心的事了,娘娘隻消將詔書交出,我自有安排。”蕭清婉又問道:“我已是你掌中之物,你也不必再有顧慮,可否將你的安排講來與我聽聽?”
那路曉年見皇宮大內已盡在自己掌握之中,武英殿、養心殿兩處皆被衛士圍困,隻道大事將成,再無顧慮,當下說道:“待此間事畢,我便扶七皇子登基為帝,迎前惠妃林氏出冷宮,冊其為太後。”說到此處,他麵現得色,又笑道:“前頭她在娘娘手下吃了不少苦頭,如今也該調轉過來了。”
蕭清婉聞言微微一怔,又觀他麵色,點頭歎道:“原來如此,你二人竟有這等故事。想來,你是禁軍統領,她是無寵嬪妃,行起事來自然大為便宜。”言罷,又道:“你想的倒且是好,然而遺詔又並非隻本宮手裏一份,閣老那邊另有一份,宣昭之時須得兩相印證。你便是在這裏迫死了本宮,鑽改了詔書,隻怕也哄不過閣老那邊去。”路曉年說道:“娘娘這便不用操心了,閣老那邊我自有法子。如今他們也身陷囹圄,一介文臣,見不得血光,威逼利誘,不怕他們不肯妥協。”
蕭清婉知曉父親也在武英殿中,心中擔憂不已,然而此刻已是自身難保,倒也顧不得那邊。
過的片時,外頭又有人來報,稱四下均已搜過,隻是不見太子蹤影。蕭清婉又不住東拉西扯,隻是不肯將詔書交出。那路曉年恐夜長夢多,又深怕到得天亮,外臣察覺宮中異變,發兵圍剿,漸漸不耐煩起來,向蕭清婉道:“娘娘也不必隻顧拖延時候,皇上暴斃,外人一無所知,宮中已為臣掌握,再不會有一人來救。娘娘這般,不過是白費心機罷了。臣性子不好,勸娘娘還是快些將詔書交出來,不然臣手裏這柄劍可是不認人的。娘娘貴為國母,上路竟要臣子相送,恐有些不大好看。”
他此言一出,蕭清婉不禁往地上望了一眼,隻見絳紫的屍身倒伏在地,血汙衣衫,甚是可怖。眼望此景,她心頭驚懼悲痛,又暗自歎息道:莫非此劫,我當真過不去了麽?
路曉年見她低頭不語,隻道她另作圖謀,又見時辰流逝,已將四更天氣,轉眼就要開宮門了,心內盤算道:你不肯交,莫非我就別無他法了麽?我先送你上路,再將皇宮翻倒過來,不信搜不出詔書並太子。到那時,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將太子也一並殺卻。再迫著武英殿那班閣老另擬詔書,隻說先帝有旨,令你殉葬,太子不孝不悌,不配繼承大統,另扶新君。到得那時,七皇子在我手中,又有襄親王在西北響應,不怕壓服不了眾臣。
想至此處,他冷哼一聲,麵色陰沉,提劍上前,就要行凶。蕭清婉見他目露凶光,邁步走來,情知大事不好,卻也無法可施。
正在此萬分緊急之時,外頭忽然殺聲震天,兵器撞擊之聲自四麵八方傳來,眾人聽得這般動靜,均自一震。那路曉年心中狐疑,手下動作便有遲緩。隻聽得門外一聲怒吼:“逆賊,你休放肆!”便見一道白光破空而來,射在路曉年右臂之上。路曉年吃痛,那劍便再握不住,掉在地上。再看臂上,卻是中了一支羽箭。
眾人正不知來人是誰,卻見贏綿一身戎裝,猩紅遍染,手握弓箭,自外頭奔將進來,身後還帶著幾名侍衛,看那服色竟也是禁軍中人。
贏綿進得殿內,更不打話,隻向左右一身喝令:“殺!”那幾名衛士登時便與路曉年帶來的叛兵打作一團。
路曉年望著贏綿,目眥欲裂,眼看其人多勢眾,自己又負了傷,心知討不得便宜,當即一個箭步躍出門外,逃竄而去。
那贏綿卻不追趕,徑自走到蕭清婉跟前,語態關切道:“婉兒,你可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