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清婉見是他來救,微吃了一驚,張口便欲相問,然而話至嘴邊,心念微動,便即止了,隻點頭道:“我沒事,隻是不曾料到這廝竟包藏禍心,險些為他得逞。.tw[]”說畢,又急切道:“外頭形勢如何?不要為這廝逃了去!”贏綿笑道:“你放心,外頭有司徒仲領兵追剿,他逃不了!”言罷,四下環顧,不見太子,又問道:“怎麽不見縕兒?”蕭清婉答道:“眼看事態不對,我將他送至別處了。”
贏綿微微頷首,低聲問道:“皇帝當真死了麽?”蕭清婉望了他一眼,點頭不語,半晌才輕輕說道:“皇上是於一個半時辰之前歸天的,你要見見麽?”贏綿沉吟片刻,方說道:“不見也罷了。”
蕭清婉點了點頭,因看絳紫屍橫在地,心中十分不忍,向左右吩咐道:“把絳紫姑娘扶到後頭去罷,待此間事畢,再行下葬。”宮人應了一聲,便上來兩個太監,將絳紫自地下抬起,送到後頭去了。
再言那路曉年自養心殿逃出,隻見四處皆是司徒仲的兵馬,自己的人手幾至斬殺殆盡,僥幸存活的,不是被擒,便是苦苦爭鬥。各路宮人狼奔豸突,四散逃命,稍有不慎便做了亂兵的刀下亡魂。宮中四處慘呼不絕,血流漂櫓,一座原本秀麗繁華的宮廷瞬時化作修羅地獄。
路曉年見得這般慘景,一時間竟不知往何處去,心裏又點擊著林氏安危,便思忖著先去冷宮與她計較一番,再做打算。
當下,他便帶了兩個親隨,奪路向冷宮永巷而去。
行至太液池左近,忽聞得一聲暴喝:“逆賊,休走!”
路曉年至此時已如驚弓之鳥,聞這一聲,慌得四下張看。卻見司徒仲一身戎裝,手持利劍,帶了一列人馬自東邊奔來。
路曉年一見此人,登時怒火熾烈,向他怒喝道:“司徒仲你這個兩麵三刀、反複無常的小人!怪道昔年榮親王事敗在你手上!我們一道商定下共謀大事,你竟這等……”話未說畢,便為司徒仲喝斷。
隻聽司徒仲斥道:“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言罷,更不多講,將手一揮,下令道:“眾衛士,路曉年逼宮謀逆,大逆不道,將他擒下!”
一聲令下,眾多衛士一擁而上,他自家倒立在後麵,靜觀路曉年徒做困獸之鬥。(..tw)
這路曉年身為禁軍統領,武藝自然非同一般,然而雙拳難敵四手,好漢也架不住人多。不過片時功夫,那兩個死忠親隨已葬身亂刀之下,他自己也受傷被擒,押在司徒仲跟前。
他身上受傷多處,血痕累累,狼狽不堪,正欲破口大罵,卻聽司徒仲道:“逆賊已然拿下,咱們押了他去養心殿見襄親王!”眾人齊喝一聲,便押了他上路。
這廝走在路上,心中忖道:他們不說見皇後,倒說去見襄親王,可見是襄親王指使他們前來。瞧這情形,這贏綿是另有一番打算,而絕不甘心保那小太子登基了。待會兒進了養心殿,我當眾倒戈反控其犯上,或者還有一線生機也為未可知。他主意打定,也不多話,隻低頭悶聲行路。
少頃,眾人行至養心殿,司徒仲令衛士將路曉年押在庭中暫候,他自家進去稟告。
其時,養心殿中雖仍人心惶惶,但因贏綿到來,驅走了路曉年,眾人倒也略覺安心。宮人將正殿收拾了出來,蕭清婉便與贏綿在殿上坐了敘話。正說話間,便見司徒仲匆匆至外進來。
那司徒仲行至階下,向二人躬身行禮已畢,便拱手報道:“已將叛賊之首路曉年擒獲,宮中各處亂賊也已然壓服,請王爺、娘娘的發落。”
蕭清婉聽他口裏這話,倒是把王爺放在了前頭,不由輕輕瞥了贏綿一眼。那贏綿也不客氣,說道:“將他押進來!”
司徒仲回了一聲是,便向外吩咐了一聲。須臾,就見兩名衛士將路曉年押進殿內,迫其在殿下跪了。
蕭清婉見這廝衣衫淩亂,遍身血汙,便知其必經了一場惡鬥,卻聽贏綿問道:“娘娘,這廝要如何處置?”蕭清婉剛欲張口詢問,那路曉年便在下頭叫道:“皇後娘娘,這襄親王無詔返京,率兵圍宮,那司徒仲與他是一丘之貉,你可要……”他話未說完,蕭清婉便喝止道:“你這惡賊,逼宮犯上,罪不容誅,如今已然事敗,還要信口雌黃,誣陷忠良!”一語未休,便向贏綿道:“這等逆賊,留著何用,不如就快些打發了!”
那贏綿聞聽此語,倒是甚合心意,連忙命人將路曉年推了出去。那路曉年卻不料皇後這般急著取他性命,張口嘶喊叫罵,也沒人去聽他的,當下上來兩個衛士將他推到庭外,就在階下斬了。
司徒仲又報道:“啟稟王爺,如今宮中各處皆在禁軍掌握之內,討王爺的示下。”
那贏綿行至此時,倒是踟躕起來,沉吟不語。蕭清婉在旁坐著,半晌出言道:“你同我進來,我有樣物事與你瞧。”說畢,便即起身,往內室去了。
贏綿心中狐疑,便跟了上去,司徒仲亦要跟隨,卻被他揮手止了。
蕭清婉行進內室,在書架上頭一陣摸索,牆上便開了一處暗格。她向內取了一卷黃絹出來,雙手捧了,拿到贏綿跟前。
贏綿不知此物為何,不解道:“這是何物?”蕭清婉微笑道:“是皇帝的遺詔。”贏綿心頭巨震,隻聽蕭清婉低低柔聲道:“這些年來你受了許多委屈,我也看在眼裏記在心上,雖然很為你著急,卻也無法可施。我……今兒不是蒙你相救,我們母子斷無活命的道理。這遺詔你且拿去,那一班閣老也還在武英殿中,論你要怎樣辦,我皆無一句怨言。若你還心裏還記著往昔的那點情分,我自然感激;若你已然忘了那些陳年舊事,我也隻當報了你的救命之恩了。”
卻原來,遭了這一場巨變,蕭清婉審時度勢,自然明了贏綿此來何意。然而如今皇宮盡為其掌握,自己母子二人的性命也在他掌心之中,不得不乖順依從。然而這贏綿不比路曉年,到底同自己還有那麽一段舊日情分,此刻曉之以情,或可打動一二。之前她出言斬殺路曉年,亦為取信於其。她心中的主意,仍是要拖至清晨,待天色一亮,外間必然察覺宮廷有變,安親王等一幹效忠皇帝的臣子,勢必來救,方有轉機。
那贏綿聽了這一席話,果然心有觸動,將那卷遺詔袖了,握了她的柔荑,亦低聲道:“你安心,我必定不會虧待於你。”蕭清婉淺淺一笑,隻是點了點頭。
正當此時,司徒仲忽然闖將進來,見了這等情景,也不及吃驚,隻大聲說道:“王爺,不好了,安親王、章將軍、唐將軍率了京城步兵,撞開了宮門,進宮來了!如今正和咱們的兵馬對持,王爺快去瞧瞧罷!”
此言一落,這二人心頭皆是一震,蕭清婉更不打話,扭身快步出門。那贏綿略頓了頓,便也緊隨其後。
二人行至殿外,果然見外頭燈火通明,兩列人馬對峙庭中,安親王並章唐二人皆已到了殿前。
這三人入殿,先見了皇後,又看襄親王亦在,三人一陣狐疑,那安親王便問道:“原來襄親王也在,卻不知襄親王何故無詔返京,且重兵圍宮?”
贏綿尚不及答話,便聽蕭清婉笑道:“逆賊路曉年犯上作亂,趁皇上歸天之際逼宮造反,意欲篡改遺詔,挾持天子。襄親王收得密報,領兵來救,因事態緊急尚且不及告與眾位。”此言漏洞頗多,然安親王心中亦也忌憚贏綿手中那西北兵馬,他人既在此處,必定帶兵前來,合章唐兩家之力與其亦不過旗鼓相當,當真撕破了臉皮爭鬥起來,也未必能討得便宜。當下亦不再問,隻說道:“皇上駕崩了?”
蕭清婉兩眼泛紅,輕輕頷首,說道:“正是。”語畢,忽然將袖中虎符抽出,當眾一亮,朗聲道:“虎符在此,令爾等兵馬盡數退歸原位,再放武英殿一班閣老出殿來養心殿議事!”
眾人皆不料皇帝竟將此物轉交與她,那贏綿更是大吃一驚,然而看眼下情勢,那事是無論如何也成不得了,隻得命司徒仲帶人退了出去,並撤了武英殿的圍守。安親王並章唐二人更無話可說,命手下兵馬退出了養心殿外。
蕭清婉這方笑意吟吟請眾人落座。
待眾人坐定,她先問安親王道:“王爺如何得知宮中有變,發兵來救?”安親王答道:“此事說起來,當真是古怪的緊,竟是路曉年的夫人來報的信。”眾人皆是一驚,唯獨蕭清婉心明何故,當著人前倒也不便提起,隻問道:“莫不是憑她空口白話,王爺便就信了麽?”安親王道:“起初本王也不肯信,隻是她送來了一些書信,俱是路曉年的親筆,信上所載便是圖謀逆反之事。因她說路曉年意欲近日發難,本王便格外留神宮中動靜,果然今夜見幾位閣老不曾出宮,就知不好,這方會同了章唐二位,前來救駕。”那贏綿在旁亦插口道:“這位夫人也曾寄信與本王,言說此事。”
蕭清婉點了點頭,心中道:這路曉年既同林氏有奸,想必平日裏欺壓正室的狠了,這才叫她打定了主意,做這魚死網破之舉。她雙管齊下,是定要路曉年死了。這路曉年也算老謀深算之輩,不料竟折在一介婦人手裏,當真是黃雀在後。
這般過得頓飯功夫,那一班閣老陸續到來,進得殿中。
這一班老臣被人圍困一夜,又連驚帶嚇,各個萎頓不堪,然而聞得皇帝歸天,自然打迭精神悲慟了一番。那王旭昌並蔣太醫,早在養心殿中等候,又當眾講了皇帝歸天之故,並無別話。
那蕭鼎仁便向上問道:“卻不知先帝遺詔何在?娘娘快請將出來,臣等好預備後事,昭告天下。”蕭清婉微笑道:“因亂兵為禍,本宮恐有不虞,便將遺詔交予襄親王保管。”言畢,便望向贏綿。
贏綿亦無話可說,將那遺詔自袖中取出,遞將過去。
蕭鼎仁雙手接過,那安親王在旁笑道:“蕭公,此物堪比千鈞,你須仔細。”蕭鼎仁正色道:“待天一亮,老臣便即當朝宣告,敢有疏忽?”
蕭清婉又微笑道:“逆賊已然壓平,本宮倒有一事相求。”說著,走下堂來,竟向著兩位親王俯身下拜。這二人驚了一跳,又不敢伸手去扶,隻是閃在一旁,齊聲道:“娘娘有話但講便了,臣安敢受此大禮。”
隻聽蕭清婉道:“太子年幼,不能親政,雖朝中有閣老輔政,也需得人總理朝政才可。二位親王,一位是太子的叔叔,一位是太子的哥哥,既是皇親,又是朝廷大才。本宮懇請二位攝理朝政,直至太子成年。”
贏綿微微頷首,低聲問道:“皇帝當真死了麽?”蕭清婉望了他一眼,點頭不語,半晌才輕輕說道:“皇上是於一個半時辰之前歸天的,你要見見麽?”贏綿沉吟片刻,方說道:“不見也罷了。”
蕭清婉點了點頭,因看絳紫屍橫在地,心中十分不忍,向左右吩咐道:“把絳紫姑娘扶到後頭去罷,待此間事畢,再行下葬。”宮人應了一聲,便上來兩個太監,將絳紫自地下抬起,送到後頭去了。
再言那路曉年自養心殿逃出,隻見四處皆是司徒仲的兵馬,自己的人手幾至斬殺殆盡,僥幸存活的,不是被擒,便是苦苦爭鬥。各路宮人狼奔豸突,四散逃命,稍有不慎便做了亂兵的刀下亡魂。宮中四處慘呼不絕,血流漂櫓,一座原本秀麗繁華的宮廷瞬時化作修羅地獄。
路曉年見得這般慘景,一時間竟不知往何處去,心裏又點擊著林氏安危,便思忖著先去冷宮與她計較一番,再做打算。
當下,他便帶了兩個親隨,奪路向冷宮永巷而去。
行至太液池左近,忽聞得一聲暴喝:“逆賊,休走!”
路曉年至此時已如驚弓之鳥,聞這一聲,慌得四下張看。卻見司徒仲一身戎裝,手持利劍,帶了一列人馬自東邊奔來。
路曉年一見此人,登時怒火熾烈,向他怒喝道:“司徒仲你這個兩麵三刀、反複無常的小人!怪道昔年榮親王事敗在你手上!我們一道商定下共謀大事,你竟這等……”話未說畢,便為司徒仲喝斷。
隻聽司徒仲斥道:“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言罷,更不多講,將手一揮,下令道:“眾衛士,路曉年逼宮謀逆,大逆不道,將他擒下!”
一聲令下,眾多衛士一擁而上,他自家倒立在後麵,靜觀路曉年徒做困獸之鬥。(..tw)
這路曉年身為禁軍統領,武藝自然非同一般,然而雙拳難敵四手,好漢也架不住人多。不過片時功夫,那兩個死忠親隨已葬身亂刀之下,他自己也受傷被擒,押在司徒仲跟前。
他身上受傷多處,血痕累累,狼狽不堪,正欲破口大罵,卻聽司徒仲道:“逆賊已然拿下,咱們押了他去養心殿見襄親王!”眾人齊喝一聲,便押了他上路。
這廝走在路上,心中忖道:他們不說見皇後,倒說去見襄親王,可見是襄親王指使他們前來。瞧這情形,這贏綿是另有一番打算,而絕不甘心保那小太子登基了。待會兒進了養心殿,我當眾倒戈反控其犯上,或者還有一線生機也為未可知。他主意打定,也不多話,隻低頭悶聲行路。
少頃,眾人行至養心殿,司徒仲令衛士將路曉年押在庭中暫候,他自家進去稟告。
其時,養心殿中雖仍人心惶惶,但因贏綿到來,驅走了路曉年,眾人倒也略覺安心。宮人將正殿收拾了出來,蕭清婉便與贏綿在殿上坐了敘話。正說話間,便見司徒仲匆匆至外進來。
那司徒仲行至階下,向二人躬身行禮已畢,便拱手報道:“已將叛賊之首路曉年擒獲,宮中各處亂賊也已然壓服,請王爺、娘娘的發落。”
蕭清婉聽他口裏這話,倒是把王爺放在了前頭,不由輕輕瞥了贏綿一眼。那贏綿也不客氣,說道:“將他押進來!”
司徒仲回了一聲是,便向外吩咐了一聲。須臾,就見兩名衛士將路曉年押進殿內,迫其在殿下跪了。
蕭清婉見這廝衣衫淩亂,遍身血汙,便知其必經了一場惡鬥,卻聽贏綿問道:“娘娘,這廝要如何處置?”蕭清婉剛欲張口詢問,那路曉年便在下頭叫道:“皇後娘娘,這襄親王無詔返京,率兵圍宮,那司徒仲與他是一丘之貉,你可要……”他話未說完,蕭清婉便喝止道:“你這惡賊,逼宮犯上,罪不容誅,如今已然事敗,還要信口雌黃,誣陷忠良!”一語未休,便向贏綿道:“這等逆賊,留著何用,不如就快些打發了!”
那贏綿聞聽此語,倒是甚合心意,連忙命人將路曉年推了出去。那路曉年卻不料皇後這般急著取他性命,張口嘶喊叫罵,也沒人去聽他的,當下上來兩個衛士將他推到庭外,就在階下斬了。
司徒仲又報道:“啟稟王爺,如今宮中各處皆在禁軍掌握之內,討王爺的示下。”
那贏綿行至此時,倒是踟躕起來,沉吟不語。蕭清婉在旁坐著,半晌出言道:“你同我進來,我有樣物事與你瞧。”說畢,便即起身,往內室去了。
贏綿心中狐疑,便跟了上去,司徒仲亦要跟隨,卻被他揮手止了。
蕭清婉行進內室,在書架上頭一陣摸索,牆上便開了一處暗格。她向內取了一卷黃絹出來,雙手捧了,拿到贏綿跟前。
贏綿不知此物為何,不解道:“這是何物?”蕭清婉微笑道:“是皇帝的遺詔。”贏綿心頭巨震,隻聽蕭清婉低低柔聲道:“這些年來你受了許多委屈,我也看在眼裏記在心上,雖然很為你著急,卻也無法可施。我……今兒不是蒙你相救,我們母子斷無活命的道理。這遺詔你且拿去,那一班閣老也還在武英殿中,論你要怎樣辦,我皆無一句怨言。若你還心裏還記著往昔的那點情分,我自然感激;若你已然忘了那些陳年舊事,我也隻當報了你的救命之恩了。”
卻原來,遭了這一場巨變,蕭清婉審時度勢,自然明了贏綿此來何意。然而如今皇宮盡為其掌握,自己母子二人的性命也在他掌心之中,不得不乖順依從。然而這贏綿不比路曉年,到底同自己還有那麽一段舊日情分,此刻曉之以情,或可打動一二。之前她出言斬殺路曉年,亦為取信於其。她心中的主意,仍是要拖至清晨,待天色一亮,外間必然察覺宮廷有變,安親王等一幹效忠皇帝的臣子,勢必來救,方有轉機。
那贏綿聽了這一席話,果然心有觸動,將那卷遺詔袖了,握了她的柔荑,亦低聲道:“你安心,我必定不會虧待於你。”蕭清婉淺淺一笑,隻是點了點頭。
正當此時,司徒仲忽然闖將進來,見了這等情景,也不及吃驚,隻大聲說道:“王爺,不好了,安親王、章將軍、唐將軍率了京城步兵,撞開了宮門,進宮來了!如今正和咱們的兵馬對持,王爺快去瞧瞧罷!”
此言一落,這二人心頭皆是一震,蕭清婉更不打話,扭身快步出門。那贏綿略頓了頓,便也緊隨其後。
二人行至殿外,果然見外頭燈火通明,兩列人馬對峙庭中,安親王並章唐二人皆已到了殿前。
這三人入殿,先見了皇後,又看襄親王亦在,三人一陣狐疑,那安親王便問道:“原來襄親王也在,卻不知襄親王何故無詔返京,且重兵圍宮?”
贏綿尚不及答話,便聽蕭清婉笑道:“逆賊路曉年犯上作亂,趁皇上歸天之際逼宮造反,意欲篡改遺詔,挾持天子。襄親王收得密報,領兵來救,因事態緊急尚且不及告與眾位。”此言漏洞頗多,然安親王心中亦也忌憚贏綿手中那西北兵馬,他人既在此處,必定帶兵前來,合章唐兩家之力與其亦不過旗鼓相當,當真撕破了臉皮爭鬥起來,也未必能討得便宜。當下亦不再問,隻說道:“皇上駕崩了?”
蕭清婉兩眼泛紅,輕輕頷首,說道:“正是。”語畢,忽然將袖中虎符抽出,當眾一亮,朗聲道:“虎符在此,令爾等兵馬盡數退歸原位,再放武英殿一班閣老出殿來養心殿議事!”
眾人皆不料皇帝竟將此物轉交與她,那贏綿更是大吃一驚,然而看眼下情勢,那事是無論如何也成不得了,隻得命司徒仲帶人退了出去,並撤了武英殿的圍守。安親王並章唐二人更無話可說,命手下兵馬退出了養心殿外。
蕭清婉這方笑意吟吟請眾人落座。
待眾人坐定,她先問安親王道:“王爺如何得知宮中有變,發兵來救?”安親王答道:“此事說起來,當真是古怪的緊,竟是路曉年的夫人來報的信。”眾人皆是一驚,唯獨蕭清婉心明何故,當著人前倒也不便提起,隻問道:“莫不是憑她空口白話,王爺便就信了麽?”安親王道:“起初本王也不肯信,隻是她送來了一些書信,俱是路曉年的親筆,信上所載便是圖謀逆反之事。因她說路曉年意欲近日發難,本王便格外留神宮中動靜,果然今夜見幾位閣老不曾出宮,就知不好,這方會同了章唐二位,前來救駕。”那贏綿在旁亦插口道:“這位夫人也曾寄信與本王,言說此事。”
蕭清婉點了點頭,心中道:這路曉年既同林氏有奸,想必平日裏欺壓正室的狠了,這才叫她打定了主意,做這魚死網破之舉。她雙管齊下,是定要路曉年死了。這路曉年也算老謀深算之輩,不料竟折在一介婦人手裏,當真是黃雀在後。
這般過得頓飯功夫,那一班閣老陸續到來,進得殿中。
這一班老臣被人圍困一夜,又連驚帶嚇,各個萎頓不堪,然而聞得皇帝歸天,自然打迭精神悲慟了一番。那王旭昌並蔣太醫,早在養心殿中等候,又當眾講了皇帝歸天之故,並無別話。
那蕭鼎仁便向上問道:“卻不知先帝遺詔何在?娘娘快請將出來,臣等好預備後事,昭告天下。”蕭清婉微笑道:“因亂兵為禍,本宮恐有不虞,便將遺詔交予襄親王保管。”言畢,便望向贏綿。
贏綿亦無話可說,將那遺詔自袖中取出,遞將過去。
蕭鼎仁雙手接過,那安親王在旁笑道:“蕭公,此物堪比千鈞,你須仔細。”蕭鼎仁正色道:“待天一亮,老臣便即當朝宣告,敢有疏忽?”
蕭清婉又微笑道:“逆賊已然壓平,本宮倒有一事相求。”說著,走下堂來,竟向著兩位親王俯身下拜。這二人驚了一跳,又不敢伸手去扶,隻是閃在一旁,齊聲道:“娘娘有話但講便了,臣安敢受此大禮。”
隻聽蕭清婉道:“太子年幼,不能親政,雖朝中有閣老輔政,也需得人總理朝政才可。二位親王,一位是太子的叔叔,一位是太子的哥哥,既是皇親,又是朝廷大才。本宮懇請二位攝理朝政,直至太子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