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膳已畢,贏縕在慈寧宮又小坐了片刻,吃了一盞茶,便起駕回養心殿去了。
李敏又陪著太後說了些家長裏短的閑話,太後也稱身上乏倦,要午睡。李敏服侍了一回,便出來自回住處。她這住處,原是寢殿後頭的一處抱廈。因蕭清婉極喜愛她,來了慈寧宮亦將她帶在身側。
當下,她回至屋內,兩個服侍她的宮女上來替她脫了外袍,她便在妝台前坐了發怔。丫鬟綠兒輕手輕腳的上來,問道:“時候還在,姑娘要不要睡會兒?待會兒隻怕太後娘娘起來了要叫姑娘過去呢。”李敏搖了搖頭,說道:“倒是不覺困。”綠兒便在一邊立了,停了半晌,說道:“這次回來,不知怎麽的,我覺著皇上待姑娘倒客氣上了。”李敏聽著,隻覺紮心,低頭不語,胡思亂想,一時又想起贏紀,更覺心煩意亂。
這般坐了片時,那困意倒漸漸湧了上來,她便往床上睡去了。
這一覺黑甜,睡得不知時辰,朦朧中隻聽綠兒喚道:“姑娘,快醒醒,太後娘娘打發人過來了。”李敏登時醒轉過來,坐起身來問道:“打發了誰來?什麽事?”綠兒回道:“來的是明月姑姑,已經回去了。說太後娘娘要去園子裏轉轉,叫姑娘也同去。”李敏知太後的習慣,每日午休起來,必要往慈寧宮的小花園裏去走走,連忙下床,穿衣梳妝已畢,帶了綠兒往那邊去。
走到正殿,果然見殿上眾人正在忙碌。她走進內殿,隻見太後正在穿衣鏡前戴冠,忙上前侍奉了一回。蕭清婉便回身笑道:“如今天短了,午間也不敢很睡,怕誤了晚上的困頭。咱們娘兩個到園子裏走走,這一下午也就打發過去了。”李敏聞言,便問道:“公主同七皇子殿下不去麽?”蕭清婉說道:“他們姐弟兩個,吃了午飯就往德太妃那裏看老四去了。聽聞老四得了一件稀罕玩意兒,他們坐不住。”說畢,便攜著李敏的手,往外去了。
一路行至花園,因正值金秋,園中秋英正盛,雖不及陽春時節,百花怒放風流嬌豔,卻別有一番清靜幽遠的意境。蕭清婉攜著李敏,一路走去,看了些景色。待行至翠芳亭前,蕭清婉說歇歇腿腳,便在亭上坐了。李敏侍立一側,明月將帶來的茶水倒了一盞,李敏接過捧與太後。
蕭清婉取茶在手,吃了兩口,便望著李敏說道:“你這丫頭,今日怎麽這樣安靜?”李敏淺淺一笑,說道:“怕聒噪了,吵了姨媽清淨。”蕭清婉不置可否,吃過了茶,便指著亭前一株杏花,向李敏說道:“丫頭你瞧,這杏花任憑她春日裏如何千嬌百媚,到了秋季便是半點風流也不見了,結的果子又極酸澀。為人若是落到這樣一個境地裏,那可當真半點趣味也沒的。”李敏聽說,隨口附和道:“咱們一路瞧見的鬆柏,倒是終年蒼翠。”蕭清婉點頭道:“鬆柏之流,雖不見極盛,卻也從不見他衰落。”李敏心中微有感悟,垂首不語。蕭清婉又道:“這些鬆柏,也從來不用誰扶持,自己就立起來了呢。”李敏聽至此處,已知太後有指點之意,頷首說道:“姨媽,我懂了。”
蕭清婉微笑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但隻不要入了迷局才好。水滿則溢,月盈則虧,萬古不破的道理,你不必擔憂什麽。”李敏稱是,蕭清婉又信口說道:“那個紅月,原在針工局當差。去歲上,哀家這宮裏一位針線上的宮人告了老,悉官局便調了這丫頭過來。她在這裏服侍了一向,哀家冷眼瞧著,她倒是個實心伶俐的好丫頭。皇帝身邊又總缺個可靠的人,便把她送了過去。”李敏禁不住輕聲問道:“姨媽倒怎麽就選中了她呢?”蕭清婉看了她一眼,說道:“算起來,這孩子也不是外人。她哥哥便是如今的禁衛軍副統領。”李敏聽聞此語,心中登時雪亮。隻聽蕭清婉又道:“雖是哀家的意思,但難得皇帝待她也好。敏丫頭,自己多上上心。叫大人攙扶著,自己永遠學不會走路。”
李敏將這話牢記心頭,點頭道:“姨媽教誨,敏兒記下了。”蕭清婉便微笑道:“哀家同宸太妃商議,明年二三月間,趁著春光大好,將這京中世家的夫人姑娘們盡邀一邀,做個賞花會。宮裏難得這樣熱鬧,年節雖能見著人,可為規矩拘束著,也不自在。”李敏悟出太後此舉何意,隻說道:“二月間有太後娘娘的華誕,又有萬壽節[1],隻怕忙碌不開。”蕭清婉說道:“定在二月底也就是了。”說畢,便道歇夠了,起身又往別處信步閑走。
李敏陪著太後在園中閑遊了一下午,直至傍晚時分,二人方才回去。
轉眼又到晚膳時候,養心殿送來消息,稱禦前有事忙碌,皇帝便不來陪太後用膳了。蕭清婉聽了,隻說:“這倒好,琳琅和紓兒也被壽康宮留住了,咱們娘兩個吃飯,倒也清淨。”李敏鬱鬱寡歡,麵上卻不敢帶出來,盡力相陪了一番。吃過晚飯,又陪著太後打了一回雙陸象棋,看了兩句書,方才回去。
回至住處,綠兒見她不快,卻不知什麽緣故,不敢多口。她自家歪在床上,將白日裏太後的話細細嚼了一遍,暗道:姨媽的話倒也不錯,這樣子的事,隻靠著姨媽是不成的。然而我又不能去同一個宮女一爭高下,那也未免忒小家子氣了。聽姨媽的口氣,明年二月間的賞花,更另有一番意思呢。我若不把根基紮結實了,往後就更難站住腳了。隻是眼下,倒要如何是好?
這般思來想去了一回,她始終沒得個主意。其時正逢月上中天,屋外起了風,宮人過去關窗。李敏在旁瞧著,忽然憶起白日太後那月盈則虧的話語,心頭微動,又忖道:若是日日黏在他身邊,反倒易於膩煩,倒不若如此這般。當下拿定了主意,心胸一暢,看看時候不早,便收拾了歇下了。
自此之後,這李敏便隻在慈寧宮安心伴著太後,閑時隻往壽康宮探望宸太妃,雖三五不時或燉了湯,或繡了活計使人送到禦前,她自己卻再不曾往養心殿去過。倘或贏縕過來,她便往東陽公主房裏去了。蕭清婉知她心意,便也替她兜攬。
這日晨起,蕭清婉才用過早膳,外頭便傳皇帝駕到。
贏縕進得門來,與母親見禮已畢,母子二人相攜進了明間,坐了說話。蕭清婉便笑道:“皇帝今兒怎麽一早就過來了?雖說今日不必上朝,到底也該勤謹些。”贏縕亦莞爾回道:“近來朝中並無要緊的事,各地送來的折子,向來是閣老批的,母後也知道,故而兒子倒落得清閑。因天氣日漸寒冷,兒子憂慮母親並弟妹安好,過來瞧瞧。”蕭清婉說道:“勞皇帝掛心了,過冬的衣裳都備辦下了,地炕火龍也著人收拾去了,即刻就能用的。”
贏縕坐了一回,左顧右盼,隻不見李敏過來,便問道:“這幾日怎麽總不見敏妹妹?”蕭清婉見他說,便道:“她在東陽房裏,昨晚上琳琅那丫頭纏著她給講漢高祖斬白蛇的故事,想是睡得晚了。到這時候了,兩個妮子還沒起來。”贏縕笑道:“天冷了,晏起也是有的。”言畢,便不語了。蕭清婉問道:“你問她做什麽?可是尋她有事麽?”贏縕沉吟了片刻,話到口邊卻轉而笑道:“並沒什麽了不得的事。”蕭清婉便笑道:“我是你娘,你還有什麽事情要瞞著娘呢?”贏縕這才吞吞吐吐道:“兒子新得了一副玉佩,想請敏妹妹給打個絡子。就請母後轉交於她。”說著,果然自袖裏取出一枚佩。
蕭清婉接過配來,細細一瞧,卻見是枚雙魚比目佩,羊脂玉雕的,做工精細,質地上乘,那底下的風流寓意自不必提了。她心中會意,便向贏縕蓄意問道:“你自有針線上的人,這麽個絡子還要來煩她?”贏縕頓了頓,才低聲道:“兒子心裏不要別人打呢。[..tw超多好看小說]”蕭清婉將佩遞還他,含笑說道:“你們小孩子之間的事兒,哀家不管,你自尋敏丫頭說去。”贏縕麵有難色,說道:“兒子原本也是這個意思,但不知為何,近來妹妹總不肯見我。來這裏十遭,能見上一遭就是造化了。”蕭清婉頷首道:“這倒不錯,敏兒年紀也漸漸大了,轉眼就到了說親的時候了。雖說是在哀家這宮裏住著,然而總同你混在一起,讓外人看著難免心生顧慮。她遠著你,也是該的。”
贏縕聽了這話,登時急了一頭汗,當麵便道:“昔年母後是把敏妹妹許給我的,怎麽如今又變了卦呢?”蕭清婉笑道:“哀家幾曾說過這話?”贏縕急道:“便是那年妹妹才進宮時,母後同我說的,莫非母後欺我年小,竟不作數麽?”蕭清婉微笑道:“兒時戲言,難為你還記著,可見你心裏是當真有她的。”說著,旋即正色道:“你想要你敏妹妹,那沒什麽不可以,哀家自然同你姨媽說,卻不準你莽撞行事。倘或弄出什麽混賬勾當來,哀家可不饒的。”贏縕心頭大喜,連忙說道:“兒子自然盡心待她,必不相負!”
蕭清婉點了點頭,又問道:“紅月服侍的你還好?”贏縕說道:“母後的意思,兒子明白。好在紅月為人很好,乖覺伶俐,脾氣與兒子也甚相投,往後的事,倒也好辦。”蕭清婉說道:“如此倒也罷了。我同你姨母商議的,明年二月底辦個賞花宴,將京中這些世家的貴婦淑女盡邀入宮,先告與你。”贏縕聽得這個消息,低頭不語,半日才道:“母後自然是為兒子打算,然而兒子卻不願這般。想著父皇在時,若沒有那些宮妃,母後也就免了許多委屈。如今看來,嬪妃之流,非為福分,倒是宮闈之禍。兒子隻要她們兩個就罷了,不想再蹈如此覆轍。”
蕭清婉聞言微愕,轉而歎道:“你有如此心誌,倒是不錯。隻是咱們現下的處境,卻由不得你任性。”一語未休,又沉聲道:“明年過了生日,你就滿十四了,再過一年即將親政。這朝上的情形,你也看的分明,攝政王隻怕不會那般輕易撒手放權。到了那時,焉知不會生變?朝上的那些個權臣,又為什麽保你呢?隻憑你是皇帝?要拉住他們,隻靠權勢威逼是不成的,須得恩威並施才好。你要許他們攝政王許不了的東西,方為上道。”贏縕聽了這一席話,又垂首無言。蕭清婉便握著兒子的手,喟歎道:“人生在世,許多事是由不得自己的。母後這些年,也就是這樣過來了。”贏縕這才悶聲道:“兒子如今並不能選秀,空手畫餅,恐這些人不信呢。”蕭清婉笑道:“你不能選秀倒好,就這麽含混著,大夥心知肚明,麵上卻又不提,任誰也沒有法子。倘或是明公正道的選秀,怕就要有人動手腳了。”贏縕沉吟半晌,點頭道:“都聽母後的吩咐,兒子並無二話。”
蕭清婉歎了口氣,摸了摸他的頭,說道:“去尋敏丫頭罷,她在她自個兒屋裏。”贏縕應聲,拖著步子過去了。這二人相見,一番親密自不在話下,無須細述。
轉眼便是年底,宮中備辦年節,熱鬧非凡。贏綿自西域請了一夥雜耍團,各樣把戲,均是中原難得一見的,哄得太後皇帝一樂。
時日匆匆,忙裏易過,早又是陽春二月,天氣和暖,大地春回,禦花園中春花爭豔。太後便依著一早商議,下了懿旨,延請京中各世族新貴的女眷入宮赴宴賞花。
此詔一下,朝中上下皆明太後之意,麵上卻無人敢提。贏綿看在眼裏,卻也無從阻攔。
到了這日,眾女便乘了各家的馬車,進宮赴宴。因明知此去為何,各家各戶無不雀躍爭先,人人皆妝扮的爭豔鬥媚,花枝招展,暗求得入法眼。
宮中內侍省亦早按著太後吩咐,在禦花園中鋪排布置,安放宴席。因蕭清婉先有囑咐,席上隻放香茶果點,並無酒肉之屬,雖無奢華,卻也精致。
眾婦入宮,便有宮人引其進園。待眾人到齊,正在等候,忽聽得一太監尖聲道:“太後駕到——”就有眼尖的望見那九鳳曲柄黃蓋遙遙過來,連忙隨眾跪了。
一時鳳駕下降,太後身著朝服,頭戴鳳冠,由宮人攙扶自車上下來,身邊竟還隨著一名少女。那少女頭插金雕嵌紅寶大鳳釵,頸帶赤金串八寶琥珀雕榴花瓔珞,身上著一件水紅色團花織金對襟衫,下頭一條金枝綠葉串牡丹拖泥裙,明眸似水,菱唇塗朱,正是李敏。
眾人行過大禮,蕭清婉便含笑令起,命入席開宴。
一番寒暄已畢,眾人皆附和太後隨意用了些茶點。
宸太妃便笑道:“今兒請大夥來,便是為了賞花。春光正好,這般幹坐,豈不無趣?妾身倒有個提議,不知可否行得?”蕭清婉便問道:“姐姐有何主意?”宸太妃說道:“今日來的皆是大家閨秀,那琴棋書畫自是不消說的。依妾身說,不如點上一炷香,讓這些青年姑娘們四處玩賞,即興作詩,不拘是絕句、律師、五言、七言,隻限每人兩首,香盡時完。待咱們看過,排個高低,也選個狀元、榜眼、探花出來,送些彩頭與她們,也為一樂。娘娘說可好?”蕭清婉笑道:“這倒是個極好的主意,便是如此,方才不辜負這般佳景。”又問眾婦人意思。眾人皆知這鬥文采不過是個由頭,到底也是麵上的功夫,哪敢說個不字。
當下,明月捧了香爐上來,插上一株香。蕭清婉便叫那些小姐姑娘們自在玩耍。
這些女子雖心存敬畏,到底正是年輕愛玩之時,禦花園中的景致外間又難得一見,便呼朋喚友三三兩兩的散開了。
禦花園中一時鶯聲燕語,雪膚花顏,花飄繡帶,柳從香風,景致風流。
那李敏也聽從太後吩咐,走了下來。她既是太後跟前紅人,上趕著巴結的就很不少。眾人將她圍在當中,奉承不絕。
不遠處,卻有兩個少女,一個鵝蛋臉,丹鳳眼,年紀稍長;另一個生得一張小圓臉,杏核眼,年紀略小些,大約隻十四左右。那鵝蛋臉的望著李敏,嘴裏說道:“她身上兩件首飾都違了製,然她既戴出來,必是太後叫她戴的。”說著,鼻子裏哼了一聲,又道:“好的叫自家人占了去,剩下的倒給我們!”那小圓臉似是有些膽小怕事,低聲道:“姐姐噤聲,仔細被人聽了去。”那鵝蛋臉笑道:“怕什麽,太後既吩咐要作詩,我便做兩首出來,也替咱們長長威風!”說著,心念一轉,合成一首,念與那人聽。那小圓臉聽了,猶疑道:“隻怕太後娘娘看了要不高興。”那鵝蛋臉笑道:“你不知,這鬥文不過是幌子,看的還是咱們各家的家世,要入宮的總還是要進去的,咱們又不曾無禮逾矩。何況,待會兒交差,那阿諛奉承的必然不少,這般說不準還叫太後記下我了呢。”言畢,也不理會同伴,徑自走到桌前,執筆寫下。
蕭清婉與眾婦在席上坐著說笑,這園子她看了十年,自不會再下來走動。眼看李敏久不動筆,心中倒也不慌。原來,她自知李敏長於此道,便同宸太妃商議定了,賞花宴上命眾人比文,安心要令她露臉展才,壓倒眾人,以為日後打算。
少頃,那香已將燃盡,李敏方才姍姍而歸。行至桌前,掃了一眼前人所作,微微一怔,便即提筆而書。待寫完那香也燃盡了,李明貴下來收了卷子上去,呈與太後閱覽。
蕭清婉一一看去,見那詩品良莠不齊,大多是記詠今日勝景,頌揚天家恩德的,有文采好些的,亦有不通的。看了一回,也不見什麽新意。正無趣之時,卻忽而掃到一句:早芳不解留春住,奪來猶添鬢色新。
蕭清婉眼見此句,不覺心生恚怒,暗喝道:好猖狂的口氣!原來如今正是二月,園中並無早敗之花,她這詩中暗譏何人,自是不言而明。蕭清婉是何等樣人,如何看不出她這詩中玄機?且有奪來一語,更見其誌。
看過此句,她心中暗道:卻不知是誰家的丫頭,竟這樣大膽。眼睛順著向下,就見那落款是:驃騎將軍左暮空之女左螢之。
蕭清婉見了這名字,思忖道:原來竟是他家的孩子。更不置可否,將卷放過,又看了下去。待看至李敏的卷子時,卻見其中有:落花自逐流水去,獨留蒼鬆笑東風。她微微一笑,因李敏是最後一卷,便將卷子放了,自指了一二三,自是李敏居魁,戶部尚書的外孫女做了榜眼,那左螢之卻讓她占了第三。太後又將選出的卷子傳與眾人品評。眾婦如何敢違太後的言語,均附和稱讚。
蕭清婉便叫宮人將預備下的禮物拿出,親手發與眾人。待那左螢之上來叩謝領賞時,蕭清婉打量了她一番,便向她微笑道:“你是左將軍的丫頭,很好。”那左螢之倒也不懼,笑回道:“多謝太後誇讚。”
待散賞已畢,眾人看領到的東西,皆是些脂粉簪釵之類的小東西。那狀元、榜眼、探花不過比旁人略多幾樣。隻是中有幾人,禮中多了一支鎏金石榴花釵。這幾人心中會意,麵上也不向旁人提起。
蕭清婉又令李敏當場即興作賦一首,以記今日盛況。李敏自幼深受乃父熏陶,此等事宜自不為難,須臾作成。蕭清婉令人當場念誦,眾人聽來,蕩蕩如流水一般,不免又稱讚一回。
這日賞花,眾人同歡一回,直至日西時分,方才告辭離宮。
蕭清婉也倦乏的厲害,帶了李敏上車回宮。
才歸入寢殿,穆秋蘭便上來道:“娘娘,外頭送了一封信來了,擱在娘娘書奩裏了。”說著,又低聲道:“是那邊府裏來的。”原來因她腿腳不方便,現下已少跟太後出門了。
蕭清婉自知是那胡氏送來的消息,便打發了李敏回去,自己走去開了書奩取信閱讀。
看了一回,她心頭微驚,不禁輕聲斥道:“不曾料到,他竟要在這裏下手!”穆秋蘭不知何意,見她愁眉不展,不禁問道:“娘娘,什麽事這樣煩惱?”
蕭清婉搖了搖頭,在椅上坐了,娥眉緊蹙,半晌道:“胡氏送來消息,贏綿有意親自到李家府上替三皇子贏紀提親,求娶敏兒!”穆秋蘭聽聞,亦吃驚不小,一時說不出話來,良久才道:“這隻要李大人不答應,他們還能強娶不成?”隻聽蕭清婉道:“這不論李十洲應是不應,均是麻煩。若然應了,對咱們自是打擊,皇帝那邊更不必說了。倘或不應,那便是明著與他撕破了臉,這麵上的事情隻怕再難維持。”
穆秋蘭不解局勢,隻問道:“那娘娘欲待如何?”蕭清婉勞累一日,才歇下來又遇此事,一時倒沒了主意,心煩意亂之下,頭疼卻犯了起來,不禁低聲呼道:“哀家頭疼的緊,扶哀家到床上去。”穆秋蘭聽聞,趕忙攙扶她到床上歇下,又問可要請太醫。蕭清婉卻道:“不過是累著了,躺躺便好了,不必折騰。”穆秋蘭知她的脾氣,也就罷了。
誰知這般躺了片時,那頭疼不僅不退,竟而漸漸加劇。蕭清婉挨忍不過,連聲呼痛起來。
穆秋蘭看著焦急,忽然憶起一物,便道:“娘娘,昔年先帝在時吃的那芎益珍丹還存的有,可要取一丸來吃?”蕭清婉已是痛的無法,連忙道:“最好,快去!”
穆秋蘭看她痛的厲害,忙忙去取了藥丸回來,又叫晴雪熱黃酒,化藥丸。
那晴雪化開藥丸,聞見那藥的味道,不覺麵色大變,忙奔至床前跪下,說道:“娘娘,這藥吃不得!”
作者有話要說:1萬壽節:皇帝生日。
李敏又陪著太後說了些家長裏短的閑話,太後也稱身上乏倦,要午睡。李敏服侍了一回,便出來自回住處。她這住處,原是寢殿後頭的一處抱廈。因蕭清婉極喜愛她,來了慈寧宮亦將她帶在身側。
當下,她回至屋內,兩個服侍她的宮女上來替她脫了外袍,她便在妝台前坐了發怔。丫鬟綠兒輕手輕腳的上來,問道:“時候還在,姑娘要不要睡會兒?待會兒隻怕太後娘娘起來了要叫姑娘過去呢。”李敏搖了搖頭,說道:“倒是不覺困。”綠兒便在一邊立了,停了半晌,說道:“這次回來,不知怎麽的,我覺著皇上待姑娘倒客氣上了。”李敏聽著,隻覺紮心,低頭不語,胡思亂想,一時又想起贏紀,更覺心煩意亂。
這般坐了片時,那困意倒漸漸湧了上來,她便往床上睡去了。
這一覺黑甜,睡得不知時辰,朦朧中隻聽綠兒喚道:“姑娘,快醒醒,太後娘娘打發人過來了。”李敏登時醒轉過來,坐起身來問道:“打發了誰來?什麽事?”綠兒回道:“來的是明月姑姑,已經回去了。說太後娘娘要去園子裏轉轉,叫姑娘也同去。”李敏知太後的習慣,每日午休起來,必要往慈寧宮的小花園裏去走走,連忙下床,穿衣梳妝已畢,帶了綠兒往那邊去。
走到正殿,果然見殿上眾人正在忙碌。她走進內殿,隻見太後正在穿衣鏡前戴冠,忙上前侍奉了一回。蕭清婉便回身笑道:“如今天短了,午間也不敢很睡,怕誤了晚上的困頭。咱們娘兩個到園子裏走走,這一下午也就打發過去了。”李敏聞言,便問道:“公主同七皇子殿下不去麽?”蕭清婉說道:“他們姐弟兩個,吃了午飯就往德太妃那裏看老四去了。聽聞老四得了一件稀罕玩意兒,他們坐不住。”說畢,便攜著李敏的手,往外去了。
一路行至花園,因正值金秋,園中秋英正盛,雖不及陽春時節,百花怒放風流嬌豔,卻別有一番清靜幽遠的意境。蕭清婉攜著李敏,一路走去,看了些景色。待行至翠芳亭前,蕭清婉說歇歇腿腳,便在亭上坐了。李敏侍立一側,明月將帶來的茶水倒了一盞,李敏接過捧與太後。
蕭清婉取茶在手,吃了兩口,便望著李敏說道:“你這丫頭,今日怎麽這樣安靜?”李敏淺淺一笑,說道:“怕聒噪了,吵了姨媽清淨。”蕭清婉不置可否,吃過了茶,便指著亭前一株杏花,向李敏說道:“丫頭你瞧,這杏花任憑她春日裏如何千嬌百媚,到了秋季便是半點風流也不見了,結的果子又極酸澀。為人若是落到這樣一個境地裏,那可當真半點趣味也沒的。”李敏聽說,隨口附和道:“咱們一路瞧見的鬆柏,倒是終年蒼翠。”蕭清婉點頭道:“鬆柏之流,雖不見極盛,卻也從不見他衰落。”李敏心中微有感悟,垂首不語。蕭清婉又道:“這些鬆柏,也從來不用誰扶持,自己就立起來了呢。”李敏聽至此處,已知太後有指點之意,頷首說道:“姨媽,我懂了。”
蕭清婉微笑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但隻不要入了迷局才好。水滿則溢,月盈則虧,萬古不破的道理,你不必擔憂什麽。”李敏稱是,蕭清婉又信口說道:“那個紅月,原在針工局當差。去歲上,哀家這宮裏一位針線上的宮人告了老,悉官局便調了這丫頭過來。她在這裏服侍了一向,哀家冷眼瞧著,她倒是個實心伶俐的好丫頭。皇帝身邊又總缺個可靠的人,便把她送了過去。”李敏禁不住輕聲問道:“姨媽倒怎麽就選中了她呢?”蕭清婉看了她一眼,說道:“算起來,這孩子也不是外人。她哥哥便是如今的禁衛軍副統領。”李敏聽聞此語,心中登時雪亮。隻聽蕭清婉又道:“雖是哀家的意思,但難得皇帝待她也好。敏丫頭,自己多上上心。叫大人攙扶著,自己永遠學不會走路。”
李敏將這話牢記心頭,點頭道:“姨媽教誨,敏兒記下了。”蕭清婉便微笑道:“哀家同宸太妃商議,明年二三月間,趁著春光大好,將這京中世家的夫人姑娘們盡邀一邀,做個賞花會。宮裏難得這樣熱鬧,年節雖能見著人,可為規矩拘束著,也不自在。”李敏悟出太後此舉何意,隻說道:“二月間有太後娘娘的華誕,又有萬壽節[1],隻怕忙碌不開。”蕭清婉說道:“定在二月底也就是了。”說畢,便道歇夠了,起身又往別處信步閑走。
李敏陪著太後在園中閑遊了一下午,直至傍晚時分,二人方才回去。
轉眼又到晚膳時候,養心殿送來消息,稱禦前有事忙碌,皇帝便不來陪太後用膳了。蕭清婉聽了,隻說:“這倒好,琳琅和紓兒也被壽康宮留住了,咱們娘兩個吃飯,倒也清淨。”李敏鬱鬱寡歡,麵上卻不敢帶出來,盡力相陪了一番。吃過晚飯,又陪著太後打了一回雙陸象棋,看了兩句書,方才回去。
回至住處,綠兒見她不快,卻不知什麽緣故,不敢多口。她自家歪在床上,將白日裏太後的話細細嚼了一遍,暗道:姨媽的話倒也不錯,這樣子的事,隻靠著姨媽是不成的。然而我又不能去同一個宮女一爭高下,那也未免忒小家子氣了。聽姨媽的口氣,明年二月間的賞花,更另有一番意思呢。我若不把根基紮結實了,往後就更難站住腳了。隻是眼下,倒要如何是好?
這般思來想去了一回,她始終沒得個主意。其時正逢月上中天,屋外起了風,宮人過去關窗。李敏在旁瞧著,忽然憶起白日太後那月盈則虧的話語,心頭微動,又忖道:若是日日黏在他身邊,反倒易於膩煩,倒不若如此這般。當下拿定了主意,心胸一暢,看看時候不早,便收拾了歇下了。
自此之後,這李敏便隻在慈寧宮安心伴著太後,閑時隻往壽康宮探望宸太妃,雖三五不時或燉了湯,或繡了活計使人送到禦前,她自己卻再不曾往養心殿去過。倘或贏縕過來,她便往東陽公主房裏去了。蕭清婉知她心意,便也替她兜攬。
這日晨起,蕭清婉才用過早膳,外頭便傳皇帝駕到。
贏縕進得門來,與母親見禮已畢,母子二人相攜進了明間,坐了說話。蕭清婉便笑道:“皇帝今兒怎麽一早就過來了?雖說今日不必上朝,到底也該勤謹些。”贏縕亦莞爾回道:“近來朝中並無要緊的事,各地送來的折子,向來是閣老批的,母後也知道,故而兒子倒落得清閑。因天氣日漸寒冷,兒子憂慮母親並弟妹安好,過來瞧瞧。”蕭清婉說道:“勞皇帝掛心了,過冬的衣裳都備辦下了,地炕火龍也著人收拾去了,即刻就能用的。”
贏縕坐了一回,左顧右盼,隻不見李敏過來,便問道:“這幾日怎麽總不見敏妹妹?”蕭清婉見他說,便道:“她在東陽房裏,昨晚上琳琅那丫頭纏著她給講漢高祖斬白蛇的故事,想是睡得晚了。到這時候了,兩個妮子還沒起來。”贏縕笑道:“天冷了,晏起也是有的。”言畢,便不語了。蕭清婉問道:“你問她做什麽?可是尋她有事麽?”贏縕沉吟了片刻,話到口邊卻轉而笑道:“並沒什麽了不得的事。”蕭清婉便笑道:“我是你娘,你還有什麽事情要瞞著娘呢?”贏縕這才吞吞吐吐道:“兒子新得了一副玉佩,想請敏妹妹給打個絡子。就請母後轉交於她。”說著,果然自袖裏取出一枚佩。
蕭清婉接過配來,細細一瞧,卻見是枚雙魚比目佩,羊脂玉雕的,做工精細,質地上乘,那底下的風流寓意自不必提了。她心中會意,便向贏縕蓄意問道:“你自有針線上的人,這麽個絡子還要來煩她?”贏縕頓了頓,才低聲道:“兒子心裏不要別人打呢。[..tw超多好看小說]”蕭清婉將佩遞還他,含笑說道:“你們小孩子之間的事兒,哀家不管,你自尋敏丫頭說去。”贏縕麵有難色,說道:“兒子原本也是這個意思,但不知為何,近來妹妹總不肯見我。來這裏十遭,能見上一遭就是造化了。”蕭清婉頷首道:“這倒不錯,敏兒年紀也漸漸大了,轉眼就到了說親的時候了。雖說是在哀家這宮裏住著,然而總同你混在一起,讓外人看著難免心生顧慮。她遠著你,也是該的。”
贏縕聽了這話,登時急了一頭汗,當麵便道:“昔年母後是把敏妹妹許給我的,怎麽如今又變了卦呢?”蕭清婉笑道:“哀家幾曾說過這話?”贏縕急道:“便是那年妹妹才進宮時,母後同我說的,莫非母後欺我年小,竟不作數麽?”蕭清婉微笑道:“兒時戲言,難為你還記著,可見你心裏是當真有她的。”說著,旋即正色道:“你想要你敏妹妹,那沒什麽不可以,哀家自然同你姨媽說,卻不準你莽撞行事。倘或弄出什麽混賬勾當來,哀家可不饒的。”贏縕心頭大喜,連忙說道:“兒子自然盡心待她,必不相負!”
蕭清婉點了點頭,又問道:“紅月服侍的你還好?”贏縕說道:“母後的意思,兒子明白。好在紅月為人很好,乖覺伶俐,脾氣與兒子也甚相投,往後的事,倒也好辦。”蕭清婉說道:“如此倒也罷了。我同你姨母商議的,明年二月底辦個賞花宴,將京中這些世家的貴婦淑女盡邀入宮,先告與你。”贏縕聽得這個消息,低頭不語,半日才道:“母後自然是為兒子打算,然而兒子卻不願這般。想著父皇在時,若沒有那些宮妃,母後也就免了許多委屈。如今看來,嬪妃之流,非為福分,倒是宮闈之禍。兒子隻要她們兩個就罷了,不想再蹈如此覆轍。”
蕭清婉聞言微愕,轉而歎道:“你有如此心誌,倒是不錯。隻是咱們現下的處境,卻由不得你任性。”一語未休,又沉聲道:“明年過了生日,你就滿十四了,再過一年即將親政。這朝上的情形,你也看的分明,攝政王隻怕不會那般輕易撒手放權。到了那時,焉知不會生變?朝上的那些個權臣,又為什麽保你呢?隻憑你是皇帝?要拉住他們,隻靠權勢威逼是不成的,須得恩威並施才好。你要許他們攝政王許不了的東西,方為上道。”贏縕聽了這一席話,又垂首無言。蕭清婉便握著兒子的手,喟歎道:“人生在世,許多事是由不得自己的。母後這些年,也就是這樣過來了。”贏縕這才悶聲道:“兒子如今並不能選秀,空手畫餅,恐這些人不信呢。”蕭清婉笑道:“你不能選秀倒好,就這麽含混著,大夥心知肚明,麵上卻又不提,任誰也沒有法子。倘或是明公正道的選秀,怕就要有人動手腳了。”贏縕沉吟半晌,點頭道:“都聽母後的吩咐,兒子並無二話。”
蕭清婉歎了口氣,摸了摸他的頭,說道:“去尋敏丫頭罷,她在她自個兒屋裏。”贏縕應聲,拖著步子過去了。這二人相見,一番親密自不在話下,無須細述。
轉眼便是年底,宮中備辦年節,熱鬧非凡。贏綿自西域請了一夥雜耍團,各樣把戲,均是中原難得一見的,哄得太後皇帝一樂。
時日匆匆,忙裏易過,早又是陽春二月,天氣和暖,大地春回,禦花園中春花爭豔。太後便依著一早商議,下了懿旨,延請京中各世族新貴的女眷入宮赴宴賞花。
此詔一下,朝中上下皆明太後之意,麵上卻無人敢提。贏綿看在眼裏,卻也無從阻攔。
到了這日,眾女便乘了各家的馬車,進宮赴宴。因明知此去為何,各家各戶無不雀躍爭先,人人皆妝扮的爭豔鬥媚,花枝招展,暗求得入法眼。
宮中內侍省亦早按著太後吩咐,在禦花園中鋪排布置,安放宴席。因蕭清婉先有囑咐,席上隻放香茶果點,並無酒肉之屬,雖無奢華,卻也精致。
眾婦入宮,便有宮人引其進園。待眾人到齊,正在等候,忽聽得一太監尖聲道:“太後駕到——”就有眼尖的望見那九鳳曲柄黃蓋遙遙過來,連忙隨眾跪了。
一時鳳駕下降,太後身著朝服,頭戴鳳冠,由宮人攙扶自車上下來,身邊竟還隨著一名少女。那少女頭插金雕嵌紅寶大鳳釵,頸帶赤金串八寶琥珀雕榴花瓔珞,身上著一件水紅色團花織金對襟衫,下頭一條金枝綠葉串牡丹拖泥裙,明眸似水,菱唇塗朱,正是李敏。
眾人行過大禮,蕭清婉便含笑令起,命入席開宴。
一番寒暄已畢,眾人皆附和太後隨意用了些茶點。
宸太妃便笑道:“今兒請大夥來,便是為了賞花。春光正好,這般幹坐,豈不無趣?妾身倒有個提議,不知可否行得?”蕭清婉便問道:“姐姐有何主意?”宸太妃說道:“今日來的皆是大家閨秀,那琴棋書畫自是不消說的。依妾身說,不如點上一炷香,讓這些青年姑娘們四處玩賞,即興作詩,不拘是絕句、律師、五言、七言,隻限每人兩首,香盡時完。待咱們看過,排個高低,也選個狀元、榜眼、探花出來,送些彩頭與她們,也為一樂。娘娘說可好?”蕭清婉笑道:“這倒是個極好的主意,便是如此,方才不辜負這般佳景。”又問眾婦人意思。眾人皆知這鬥文采不過是個由頭,到底也是麵上的功夫,哪敢說個不字。
當下,明月捧了香爐上來,插上一株香。蕭清婉便叫那些小姐姑娘們自在玩耍。
這些女子雖心存敬畏,到底正是年輕愛玩之時,禦花園中的景致外間又難得一見,便呼朋喚友三三兩兩的散開了。
禦花園中一時鶯聲燕語,雪膚花顏,花飄繡帶,柳從香風,景致風流。
那李敏也聽從太後吩咐,走了下來。她既是太後跟前紅人,上趕著巴結的就很不少。眾人將她圍在當中,奉承不絕。
不遠處,卻有兩個少女,一個鵝蛋臉,丹鳳眼,年紀稍長;另一個生得一張小圓臉,杏核眼,年紀略小些,大約隻十四左右。那鵝蛋臉的望著李敏,嘴裏說道:“她身上兩件首飾都違了製,然她既戴出來,必是太後叫她戴的。”說著,鼻子裏哼了一聲,又道:“好的叫自家人占了去,剩下的倒給我們!”那小圓臉似是有些膽小怕事,低聲道:“姐姐噤聲,仔細被人聽了去。”那鵝蛋臉笑道:“怕什麽,太後既吩咐要作詩,我便做兩首出來,也替咱們長長威風!”說著,心念一轉,合成一首,念與那人聽。那小圓臉聽了,猶疑道:“隻怕太後娘娘看了要不高興。”那鵝蛋臉笑道:“你不知,這鬥文不過是幌子,看的還是咱們各家的家世,要入宮的總還是要進去的,咱們又不曾無禮逾矩。何況,待會兒交差,那阿諛奉承的必然不少,這般說不準還叫太後記下我了呢。”言畢,也不理會同伴,徑自走到桌前,執筆寫下。
蕭清婉與眾婦在席上坐著說笑,這園子她看了十年,自不會再下來走動。眼看李敏久不動筆,心中倒也不慌。原來,她自知李敏長於此道,便同宸太妃商議定了,賞花宴上命眾人比文,安心要令她露臉展才,壓倒眾人,以為日後打算。
少頃,那香已將燃盡,李敏方才姍姍而歸。行至桌前,掃了一眼前人所作,微微一怔,便即提筆而書。待寫完那香也燃盡了,李明貴下來收了卷子上去,呈與太後閱覽。
蕭清婉一一看去,見那詩品良莠不齊,大多是記詠今日勝景,頌揚天家恩德的,有文采好些的,亦有不通的。看了一回,也不見什麽新意。正無趣之時,卻忽而掃到一句:早芳不解留春住,奪來猶添鬢色新。
蕭清婉眼見此句,不覺心生恚怒,暗喝道:好猖狂的口氣!原來如今正是二月,園中並無早敗之花,她這詩中暗譏何人,自是不言而明。蕭清婉是何等樣人,如何看不出她這詩中玄機?且有奪來一語,更見其誌。
看過此句,她心中暗道:卻不知是誰家的丫頭,竟這樣大膽。眼睛順著向下,就見那落款是:驃騎將軍左暮空之女左螢之。
蕭清婉見了這名字,思忖道:原來竟是他家的孩子。更不置可否,將卷放過,又看了下去。待看至李敏的卷子時,卻見其中有:落花自逐流水去,獨留蒼鬆笑東風。她微微一笑,因李敏是最後一卷,便將卷子放了,自指了一二三,自是李敏居魁,戶部尚書的外孫女做了榜眼,那左螢之卻讓她占了第三。太後又將選出的卷子傳與眾人品評。眾婦如何敢違太後的言語,均附和稱讚。
蕭清婉便叫宮人將預備下的禮物拿出,親手發與眾人。待那左螢之上來叩謝領賞時,蕭清婉打量了她一番,便向她微笑道:“你是左將軍的丫頭,很好。”那左螢之倒也不懼,笑回道:“多謝太後誇讚。”
待散賞已畢,眾人看領到的東西,皆是些脂粉簪釵之類的小東西。那狀元、榜眼、探花不過比旁人略多幾樣。隻是中有幾人,禮中多了一支鎏金石榴花釵。這幾人心中會意,麵上也不向旁人提起。
蕭清婉又令李敏當場即興作賦一首,以記今日盛況。李敏自幼深受乃父熏陶,此等事宜自不為難,須臾作成。蕭清婉令人當場念誦,眾人聽來,蕩蕩如流水一般,不免又稱讚一回。
這日賞花,眾人同歡一回,直至日西時分,方才告辭離宮。
蕭清婉也倦乏的厲害,帶了李敏上車回宮。
才歸入寢殿,穆秋蘭便上來道:“娘娘,外頭送了一封信來了,擱在娘娘書奩裏了。”說著,又低聲道:“是那邊府裏來的。”原來因她腿腳不方便,現下已少跟太後出門了。
蕭清婉自知是那胡氏送來的消息,便打發了李敏回去,自己走去開了書奩取信閱讀。
看了一回,她心頭微驚,不禁輕聲斥道:“不曾料到,他竟要在這裏下手!”穆秋蘭不知何意,見她愁眉不展,不禁問道:“娘娘,什麽事這樣煩惱?”
蕭清婉搖了搖頭,在椅上坐了,娥眉緊蹙,半晌道:“胡氏送來消息,贏綿有意親自到李家府上替三皇子贏紀提親,求娶敏兒!”穆秋蘭聽聞,亦吃驚不小,一時說不出話來,良久才道:“這隻要李大人不答應,他們還能強娶不成?”隻聽蕭清婉道:“這不論李十洲應是不應,均是麻煩。若然應了,對咱們自是打擊,皇帝那邊更不必說了。倘或不應,那便是明著與他撕破了臉,這麵上的事情隻怕再難維持。”
穆秋蘭不解局勢,隻問道:“那娘娘欲待如何?”蕭清婉勞累一日,才歇下來又遇此事,一時倒沒了主意,心煩意亂之下,頭疼卻犯了起來,不禁低聲呼道:“哀家頭疼的緊,扶哀家到床上去。”穆秋蘭聽聞,趕忙攙扶她到床上歇下,又問可要請太醫。蕭清婉卻道:“不過是累著了,躺躺便好了,不必折騰。”穆秋蘭知她的脾氣,也就罷了。
誰知這般躺了片時,那頭疼不僅不退,竟而漸漸加劇。蕭清婉挨忍不過,連聲呼痛起來。
穆秋蘭看著焦急,忽然憶起一物,便道:“娘娘,昔年先帝在時吃的那芎益珍丹還存的有,可要取一丸來吃?”蕭清婉已是痛的無法,連忙道:“最好,快去!”
穆秋蘭看她痛的厲害,忙忙去取了藥丸回來,又叫晴雪熱黃酒,化藥丸。
那晴雪化開藥丸,聞見那藥的味道,不覺麵色大變,忙奔至床前跪下,說道:“娘娘,這藥吃不得!”
作者有話要說:1萬壽節:皇帝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