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南岸,周國鄂州武昌郡大冶,礦山之中無數礦工正在忙碌,背著一筐筐鐵礦石從坑道裏走出,倒在四輪馬車貨廂裏,然後運往山腳。
山腳的熱鬧情況不遜山上,數座煉鐵爐正冒著濃煙,明亮的鐵水流出,工匠們分工協作進行處理,而又有數座煉鐵爐正在備料準備開爐。
所有煉鐵爐用的鼓風裝置都是水排,也就是水力鼓風機,節約了大量的人力,而已經預加熱的風被鼓入爐內,能讓爐火燒得更旺。
煉鐵爐附近場院傳來叮叮當當的打鐵聲,經過精心設計的水力鍛錘,正在鍛打著通紅的鐵塊,一身橫肉的鐵匠們用鐵鉗夾著鐵塊,將其打成想要的形狀。
水排、空氣預加熱還有水力鍛錘,是當年巴州軍器監率先投入使用的工藝,經過數年摸索已經完善,所以很容易便在大冶監推廣開來。
雖然春寒料峭,可鐵場裏到處熱浪滾滾,許多人揮汗如雨,大部分都是光著膀子,偶爾有水車穿梭其間,為工匠、雜役們運來涼開水解渴。
“水是鹹的,放了鹽?”
“正是,工匠和礦工們出汗多,光喝水可不行,沒有鹽就沒力氣,沒力氣這進度就受影響了。”
“鐵場裏如今有多少工匠?”
“連帶雜役已經逾千,而礦山裏的礦工超過兩千人。”
黃州總管宇文溫,如今正領著襄州總管宇文明巡視大冶監鐵場,鄂州刺史周法尚陪同,同行的還有另外一人:大冶監大監厙狄士文。
周國拿下郢州,因為山南襄州治下也有一個郢州,所以將新得郢州更名為“鄂州”,州治依然是在夏口,而率領水軍突入夏口水寨。
為周軍攻克夏口立下大功的周法尚,被任命為鄂州刺史。
鄂州武昌郡以南的這座大礦山,自古就已有人開采鐵礦石、銅礦石冶煉,隻是規模一直不算大,而一年多以前周國拿下陳國郢州之後,調集人力物力全力開發,礦山規模越來越大。
大興爐冶,是黃州總管宇文溫為此處命名“大冶”的由來,宇文明對此深有同感,如此忙碌的礦山,不正是“大興爐冶”麽?
為了讓大冶監盡快開爐,山南州郡調集大量工匠雲集於此,又有宇文溫親自坐鎮協調,昔日陳國手中的小礦山,短短一年內變成一個龐然大物。
鐵場實在是太熱,一行人走了一圈已經是汗流浹背,奈何作為官員不能光著膀子,所以宇文溫等人在隨行吏員的勸說下轉到軍器作坊裏參觀。
鎧甲、刀、長矛、箭鏃,以及相關的皮繩、翎毛等原材料堆得到處都是,不過多雖多卻擺放得整整齊齊,又有許多水缸在牆角,為的是出現火苗及能用水及時撲滅。
軍器作坊裏也是人來人往,工匠們忙著製作各位武器,又有吏員將成品清點後運入庫房,現場人聲嘈雜什麽動靜都有。
“宇文襄州,宇文黃州,周使君,銅場就在前方,請!”
厙狄士文一如既往不講人情,兩位宇文總管剛走出作坊,便前頭帶路向銅場走去,那裏同樣是熱浪滾滾,開采出來的銅礦石,在這裏的爐子提煉出銅.
然後與鉛、錫配合,通過錢範用疊鑄法製成一枚枚銅錢,運往山南各地。
宇文明隨手從錢箱裏拿出一枚新鑄的銅錢,仔細的看了看,隨即滿意的扔回去,銅錢碰撞發出悅耳的響聲,眾人眼裏浮現出一幕幕景象。
將士們的軍餉、白花花的糧食、堆積成山的布帛,有了錢,這些都不是問題。
山南州郡向來沒什麽大的鐵礦、銅礦,如今黃州總管宇文溫發現了這麽一座寶山,大行台自然是集中全力進行開采。
大冶位於鄂州地界,由鄂州刺史管轄,但鑒於其重要地位,黃州總管府派直屬軍隊駐防,而大冶監的運作則是由大行台監督。
鐵場打造鐵器,無論是兵器還是農具,有了鐵製工具那麽耕戰都事半功倍,而銅場出的隻有一種東西:銅錢。不由得大行台不重視,故而大冶監大監的人選十分重要。
所以鐵麵無私、不近人情出了名的厙狄士文,成了最優人選。
宇文溫私下吐槽厙狄士文為“麵癱帝”,這位成日裏板著個臉在銅場、鐵場裏巡視,要是有誰敢營私舞弊,私吞銅料、鐵料等,不死也得脫一層皮。
走完一圈銅場,幾位都是大汗淋漓,顧不得官威掃地,大口喝著鹽開水解渴,然後馬不停蹄的趕往料場,去看煉銅煉鐵所用的木炭,還有焦炭。
“焦炭是什麽東西?”
“一如木炭為木材悶燒所得,焦炭者,為石炭悶燒得來,用來當做薪材,爐火比木炭燒得還要旺。”
“石炭似乎也能燒,何必多此一舉?”
“若用石炭直接煉鐵,其所得鐵料很脆,悶燒之後所得焦炭,用來煉鐵會好很多。”
“好一些?莫非焦炭煉鐵也有隱患?”
“正是,焦炭若悶燒得不好,煉出的鐵同樣很脆,如何製出合適的焦炭,工匠們還在琢磨,故而大冶監主要用的還是木炭。”
厙狄士文講解著,其實這些內容一開始還是宇文溫教給他的,而如今在場的也就隻有宇文明還需要聽講解。
“本官見無論是煉鐵爐、煉銅爐都要用水排,鍛錘也是水力驅動,似乎大冶附近隻有湖泊,正所謂‘水往低處流’,這些水是如何提升的?”
“襄州,大冶監用的是各類水渠還有風車等器械引水,四周山上亦有山泉,說來可就話長了。”
“也罷,本官隨口問問。”宇文明擺擺手,他真的是隨口問問,此次前來大冶,為的就是要親眼看看大冶監的實力如何,也好進行下一步的計劃。
投入了許多人力物力,那就得有相應的回報,如今看來,這回報可是大大超過預期。
漢沔地區有許多荒地,若能開墾那麽數年之後定然是良田,可這些地方時常受水患影響,想要開荒種地就得興修水利,修完河堤還得割草、犁地,有了鐵製工具那麽真是如虎添翼。
襄州總管宇文明要組織治下百姓開荒,就得先看看這鐵場能否提供足夠的工具,事關重大,不由得他不親自現場考察一番。
另一麵,他也是代替大行台宇文亮,到大冶來查看實際情況,可以說如今的大冶監是除了產糧地以外同樣重要的地方。
“既然說到石炭,這石炭是從何而來?”
“大冶附近亦有石炭產出,正好頂替部分木炭。”
“如此一來,大冶及周邊的百姓...”
這是鄂州刺史周法尚份內之事,他立刻答道:“襄州,大冶城連同大冶監以及駐軍家屬,如今戶數超過五千戶。”
“這都抵得上一個郡的戶數了。”宇文明歎道,“大興爐冶,也該如此!”(未完待續。)
山腳的熱鬧情況不遜山上,數座煉鐵爐正冒著濃煙,明亮的鐵水流出,工匠們分工協作進行處理,而又有數座煉鐵爐正在備料準備開爐。
所有煉鐵爐用的鼓風裝置都是水排,也就是水力鼓風機,節約了大量的人力,而已經預加熱的風被鼓入爐內,能讓爐火燒得更旺。
煉鐵爐附近場院傳來叮叮當當的打鐵聲,經過精心設計的水力鍛錘,正在鍛打著通紅的鐵塊,一身橫肉的鐵匠們用鐵鉗夾著鐵塊,將其打成想要的形狀。
水排、空氣預加熱還有水力鍛錘,是當年巴州軍器監率先投入使用的工藝,經過數年摸索已經完善,所以很容易便在大冶監推廣開來。
雖然春寒料峭,可鐵場裏到處熱浪滾滾,許多人揮汗如雨,大部分都是光著膀子,偶爾有水車穿梭其間,為工匠、雜役們運來涼開水解渴。
“水是鹹的,放了鹽?”
“正是,工匠和礦工們出汗多,光喝水可不行,沒有鹽就沒力氣,沒力氣這進度就受影響了。”
“鐵場裏如今有多少工匠?”
“連帶雜役已經逾千,而礦山裏的礦工超過兩千人。”
黃州總管宇文溫,如今正領著襄州總管宇文明巡視大冶監鐵場,鄂州刺史周法尚陪同,同行的還有另外一人:大冶監大監厙狄士文。
周國拿下郢州,因為山南襄州治下也有一個郢州,所以將新得郢州更名為“鄂州”,州治依然是在夏口,而率領水軍突入夏口水寨。
為周軍攻克夏口立下大功的周法尚,被任命為鄂州刺史。
鄂州武昌郡以南的這座大礦山,自古就已有人開采鐵礦石、銅礦石冶煉,隻是規模一直不算大,而一年多以前周國拿下陳國郢州之後,調集人力物力全力開發,礦山規模越來越大。
大興爐冶,是黃州總管宇文溫為此處命名“大冶”的由來,宇文明對此深有同感,如此忙碌的礦山,不正是“大興爐冶”麽?
為了讓大冶監盡快開爐,山南州郡調集大量工匠雲集於此,又有宇文溫親自坐鎮協調,昔日陳國手中的小礦山,短短一年內變成一個龐然大物。
鐵場實在是太熱,一行人走了一圈已經是汗流浹背,奈何作為官員不能光著膀子,所以宇文溫等人在隨行吏員的勸說下轉到軍器作坊裏參觀。
鎧甲、刀、長矛、箭鏃,以及相關的皮繩、翎毛等原材料堆得到處都是,不過多雖多卻擺放得整整齊齊,又有許多水缸在牆角,為的是出現火苗及能用水及時撲滅。
軍器作坊裏也是人來人往,工匠們忙著製作各位武器,又有吏員將成品清點後運入庫房,現場人聲嘈雜什麽動靜都有。
“宇文襄州,宇文黃州,周使君,銅場就在前方,請!”
厙狄士文一如既往不講人情,兩位宇文總管剛走出作坊,便前頭帶路向銅場走去,那裏同樣是熱浪滾滾,開采出來的銅礦石,在這裏的爐子提煉出銅.
然後與鉛、錫配合,通過錢範用疊鑄法製成一枚枚銅錢,運往山南各地。
宇文明隨手從錢箱裏拿出一枚新鑄的銅錢,仔細的看了看,隨即滿意的扔回去,銅錢碰撞發出悅耳的響聲,眾人眼裏浮現出一幕幕景象。
將士們的軍餉、白花花的糧食、堆積成山的布帛,有了錢,這些都不是問題。
山南州郡向來沒什麽大的鐵礦、銅礦,如今黃州總管宇文溫發現了這麽一座寶山,大行台自然是集中全力進行開采。
大冶位於鄂州地界,由鄂州刺史管轄,但鑒於其重要地位,黃州總管府派直屬軍隊駐防,而大冶監的運作則是由大行台監督。
鐵場打造鐵器,無論是兵器還是農具,有了鐵製工具那麽耕戰都事半功倍,而銅場出的隻有一種東西:銅錢。不由得大行台不重視,故而大冶監大監的人選十分重要。
所以鐵麵無私、不近人情出了名的厙狄士文,成了最優人選。
宇文溫私下吐槽厙狄士文為“麵癱帝”,這位成日裏板著個臉在銅場、鐵場裏巡視,要是有誰敢營私舞弊,私吞銅料、鐵料等,不死也得脫一層皮。
走完一圈銅場,幾位都是大汗淋漓,顧不得官威掃地,大口喝著鹽開水解渴,然後馬不停蹄的趕往料場,去看煉銅煉鐵所用的木炭,還有焦炭。
“焦炭是什麽東西?”
“一如木炭為木材悶燒所得,焦炭者,為石炭悶燒得來,用來當做薪材,爐火比木炭燒得還要旺。”
“石炭似乎也能燒,何必多此一舉?”
“若用石炭直接煉鐵,其所得鐵料很脆,悶燒之後所得焦炭,用來煉鐵會好很多。”
“好一些?莫非焦炭煉鐵也有隱患?”
“正是,焦炭若悶燒得不好,煉出的鐵同樣很脆,如何製出合適的焦炭,工匠們還在琢磨,故而大冶監主要用的還是木炭。”
厙狄士文講解著,其實這些內容一開始還是宇文溫教給他的,而如今在場的也就隻有宇文明還需要聽講解。
“本官見無論是煉鐵爐、煉銅爐都要用水排,鍛錘也是水力驅動,似乎大冶附近隻有湖泊,正所謂‘水往低處流’,這些水是如何提升的?”
“襄州,大冶監用的是各類水渠還有風車等器械引水,四周山上亦有山泉,說來可就話長了。”
“也罷,本官隨口問問。”宇文明擺擺手,他真的是隨口問問,此次前來大冶,為的就是要親眼看看大冶監的實力如何,也好進行下一步的計劃。
投入了許多人力物力,那就得有相應的回報,如今看來,這回報可是大大超過預期。
漢沔地區有許多荒地,若能開墾那麽數年之後定然是良田,可這些地方時常受水患影響,想要開荒種地就得興修水利,修完河堤還得割草、犁地,有了鐵製工具那麽真是如虎添翼。
襄州總管宇文明要組織治下百姓開荒,就得先看看這鐵場能否提供足夠的工具,事關重大,不由得他不親自現場考察一番。
另一麵,他也是代替大行台宇文亮,到大冶來查看實際情況,可以說如今的大冶監是除了產糧地以外同樣重要的地方。
“既然說到石炭,這石炭是從何而來?”
“大冶附近亦有石炭產出,正好頂替部分木炭。”
“如此一來,大冶及周邊的百姓...”
這是鄂州刺史周法尚份內之事,他立刻答道:“襄州,大冶城連同大冶監以及駐軍家屬,如今戶數超過五千戶。”
“這都抵得上一個郡的戶數了。”宇文明歎道,“大興爐冶,也該如此!”(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