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進了劉家莊,直上大路。這會剛剛過了中午,天上賞賜了幾片厚實的雲彩,於是出現了這幾天,不冷不熱,風調雨順的日子,農民都在下田,做工的,行商的,或徒步或推車挑擔,路上行人紛紛。這部豪華的馬車昂然從街心而過,輪聲鞭影中,不斷有人指指點點。
老者養氣功夫到家,表麵上視而不見,隻是穩穩地坐著。他心中卻是暗暗懊悔,這樣子出去太招搖了!
不過雖然大家也都知道這車尊貴,有一點卻是元素和老者都沒想到的,居然幾次都有載貨的馬車搶道,車夫都是停了車,讓載貨的馬車過去了!
真真是沒有綱常!這就是大儒治家之道?元素心裏鄙夷,對著車夫問道:
“這裏不是賤讓貴麽?怎麽回避都不知道?還讓貴者讓路!?”
“賤讓貴?你說的是圖書館的那條什麽vip通道麽?”顯然車夫是想的另一回事,兩者是雞同鴨講.
“我是說剛才那幾輛車,都是運貨的,怎麽我們還要避讓呢?青山居士不知道麽?”元素質問道.
“這就是老爺製定的,叫什麽來著……交通規則!大車轉向不易,自然要小車避讓,沒有賤讓貴這一說啊!不信你看一看!”
車夫拿出了一本小冊子,還喃喃的說道:
“這玩意還要每月背誦的,背不上來就要扣工錢的!”
“這書印的不錯!”老者是真心誇讚,伸手接了過去,這本書紙張雪白,薄薄一頁看著精致,隻是書太小了,也就一般人巴掌大小,能印多少字,卻是有點華而不實了!
“書是好書,隻是小了些,又是這麽一點厚度,能有多少個字?”老者感歎道.
“字不少的,我背了足足七天呢!”車夫辯解道.
元素冷哼了一聲,在他看來,背的時間長隻是鄉下人沒文化罷了——這年代文盲可不是簡單的不識字,反應能力,記憶能力都不是現代人可以想象的.
“嗯?果然是字數不少,這蠅頭小楷印的清清楚楚——隻是……”老者不由的搖了搖頭,這種書不用正體……
“隻是用俗體字,也太粗鄙!”元素插嘴說道!
車夫心裏卻是不以為然,你們讀書人的正體字倒是好看了,那麽多筆畫誰記得住?非得學幾年不可!俺們認字也不是要考狀元,俗體字有啥不好的!真是窮酸書生毛病多!
“元素切不可小看此書,這本書裏麵的交通規則是很有道理的,真要是按照這個來,就是京師和南京那樣的大城市也會井井有條,不會成天堵車了!就是軍前轉運物質,也是大有裨益的,你來看看!”
老者起初隻是看個熱鬧,看進去才發現這本書是越看越有味道,以他的養氣功夫也不自主叫出了三聲好字!隻是裏麵卻有幾個淡淡的黑手印,顯然是車夫的痕跡,卻是讓老者覺得白璧無瑕,不自主的搖頭歎息了.
“好是好,隻是沒有賤讓貴,隻有輕讓重這條隻怕京師和南京大城裏的官員勳貴們都不會接受吧?”元素指出了最大的問題!
“這?也是,畢竟沒有這裏民風淳樸,有三代之治的氣象!青山居士果然是高人隱士啊!”
元素卻是覺得,這是因為劉家莊實際就是青山居士的私產,所以這許多規矩才能實行下去,就是青山居士自己當了京師或者南京的官員,也是無法推行的.
其實就是退一步說,就是關寧軍那裏推行的了麽?這幫丘八,殺韃子不行,平日裏好勇鬥狠那各個都是好手,能勉強震住都不錯了,還推廣這個什麽交通規則——這不扯淡麽.
“看似簡單,不過裏麵麵麵俱到,肯定是一位大才多年的心血!隻是這交通規則是出自哪位高人的手筆?”老者興奮的問道.
“除了我家老爺,還有哪位高人有這本事?”車夫奇怪的問道!
“果然是大才,大才啊!此人不輸於張良,蕭何,是上天賜予我大明的大才啊!”
老者心中起了為國舉薦人才的決心,和這青山居士一比,自己隻能是心有餘力不足了.
雖然這種世外高人大多不願意出山,不過此人既然與建奴有血海深仇,如果自己方法得當,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車行不多會便停住了,車夫從馭手的位置上下來稟告:已到劉家莊。
“請老爺下車吧,劉家莊有規定,必須是在這裏下車進入,再尊貴的客人也不可把車直接趕到市裏,老爺也不例外!”
“那就在這裏下車吧。”老者雖然心裏有點不快,不過想了想這也不失為一個維護交通規則的好辦法,於是微笑著帶人下了車.
元素卻覺得是對自己很大的冒犯,雙拳緊握,隻是礙於老者,想說的話,憋在了心裏.
“對了,我們這些人多少錢呢?”老者問道.
“不算人頭,就是一兩銀子!”車夫微笑著回答.
“那倒是不貴!”老者算了下,這車本身豪華舒適,如果是在江南一帶富裕地方,隻怕走一圈一兩銀子無數人都搶著坐,而且拉車的馬是駿馬,又走了三十多裏,這個價格已經是很良心了.
拿出了一兩銀子,車夫卻給了老者一張白紙,印的是馬車發票一張,還叮囑老者這東西再很多地方拿出來,可以得到優先接待,於是老者又感謝了車夫一次.
下得車來,隻見一道灰色的堤壩橫貫河麵,河水從水壩的頂部傾斜下來,白色的水汽繚繞,景象頗為壯闊。再望過去不遠處,河岸邊就是一大片的紅色的房屋,外麵環繞著高高的土壘,上麵塔樓林立。
風中隱隱約約的傳來有節奏的轟鳴聲和錘擊敲打聲,顯然是作坊之類。
老者想要看過去,一個莊丁模樣的人,腰間帶著一根結實的木棍,語氣客氣卻不容置疑的說道:
“幾位老爺,請這裏走,那邊是作坊,沒什麽好看的。”
雖然元素覺得這樣對自己不太尊重,但是
劉家莊的繁華很快吸引了他們。這裏的繁華當然比不上京師和南京,甚至比不上濟南。但是房屋之齊整,道路之平坦,卻是前所未見。市井的氣象更是比京師和南京好過百倍。路麵幹幹淨淨,不要說垃圾,連個果皮都找不到,街麵更是沒有積水。兩旁的行道樹雖然不大,已經能提供些許的遮陰了。
讓人不解的是沿街的豎立的一個個石頭高杆,兩人多高,上麵頂著個鐵網玻璃罩。
“這是何物?”老者隨便問了一個本地的路人-----劉家莊的人,無論男女老幼,做什麽的,臉色都是紅潤健康,頗有光澤,身上也是肌肉適中尤其是精神各個飽滿,和大明鄉下滿臉死灰顏色的農民迥異,一眼就看得出來.
“這當然是路燈,你老沒見過麽?晚上可好看了,大家都到廣場上納涼,聊天,還有老爺的弟子出來講授各種知識,大家都愛聽。”那人笑嗬嗬的回答到,不過心裏卻鄙夷了一下,又是少見多怪的外來土包子。
不過這回他卻以貌取人了,老者是實際上見到過路燈的。京師和南京不必說了,就是江南一些富庶地方,夜市路燈都是很尋常的-----不過沿著大街這麽一字排開,這份氣魄大概隻有宮廷附近的那幾條高官顯宦集中的地方才有――他在京師的時候親眼見過,至於宮廷裏麵,原來宮裏的永巷兩旁都有石燈籠,每晚點著照亮,不過魏忠賢這個老摳上台,命令隻點亮一半,厲行節約----也算是他做的不多的好事之一吧。
這麽個市鎮上也點路燈未免太過奢侈。畢竟這裏就算夜市再興旺,商家也會自己點燈,何必多此一舉。而且就算教化百姓也不用如此投入啊,不知道什麽叫公共投資,寓教於樂的老者不以為然。
不過白璧無瑕,人無完人麽,聽說這青山居士雖然學究天人,可是年歲三十左右,血氣方剛,曆練不足,所以很多事還是要寬容的看一看才好……
漫步街上,路上行人不少,有窮有富,各自奔走忙碌,其中既有本地的土著,也有外來的商販,不過兩者共同的地方都是穿著一些筆挺,整潔的粗布衣裳,不同的地方則是本地人無論是工農,都有著一股自信的精神,對外地人有著不知不覺隨時存在的優越感。
柱子哥李家嫂子
戴著有簷帽,腰裏束著腰帶,掛著短棍的,是維護秩序的莊丁之類;戴著藤盔帽,敞胸挽袖的,應該是是作坊的工匠;戴草帽,挽起褲腿的,不用說是下地的農民了。
不過市麵雖然不錯,卻似乎少了些什麽,老者想了想,終於恍然大悟,繁華市麵上常見的乞丐混混兒,這裏一概沒有。連跑馬賣解之類的江湖人物都看不到一個。
老者看了暗暗稱道,這些人最是惹是生非,藏汙納垢,是一般安分守己良民的最大敵人,這裏大約是常常整肅麽?
於是便問了一個路人幾句:
“這裏沒有乞丐之類的人物麽?”
“年輕力壯的自然有莊丁送到職業介紹所去,年紀大,有殘疾的,自然就養起來唄.”
“安居樂業,老有所養,這也是三代之治的遺風啊.”老者感慨道,元素卻是心裏冷哼一聲,開口問道:
“隻是這外來的人,沒有保人,怕是找不到什麽好一些的職業吧?”
“這是自然,隻能在縣裏給找個活幹,想在莊子上找活,那就得和老爺簽約身契了!”
“簽約身契?那豈不是逼著良民為奴婢,卻是不和人情……”老者聽到這些話,不由的皺起了眉頭.
“您老是讀書人,不知道這世道的苦處啊,什麽良民,奴婢的,這年頭良民吃不上飯,哭著喊著賣身賣不出去的可還少了?再說了,劉家莊就是劉老爺的產業,你進了人家的產業,就要守人家的規矩,不守規矩自然就請出去——誰請你來了?”
其實這句話就是現代人常說的,願意幹幹,不願意幹滾,隻是委婉了一下的古代版罷了。不過這句話其實就是說這不好聽,實際上還真是那麽回事.老者想了想,也是無話可說了.
老者養氣功夫到家,表麵上視而不見,隻是穩穩地坐著。他心中卻是暗暗懊悔,這樣子出去太招搖了!
不過雖然大家也都知道這車尊貴,有一點卻是元素和老者都沒想到的,居然幾次都有載貨的馬車搶道,車夫都是停了車,讓載貨的馬車過去了!
真真是沒有綱常!這就是大儒治家之道?元素心裏鄙夷,對著車夫問道:
“這裏不是賤讓貴麽?怎麽回避都不知道?還讓貴者讓路!?”
“賤讓貴?你說的是圖書館的那條什麽vip通道麽?”顯然車夫是想的另一回事,兩者是雞同鴨講.
“我是說剛才那幾輛車,都是運貨的,怎麽我們還要避讓呢?青山居士不知道麽?”元素質問道.
“這就是老爺製定的,叫什麽來著……交通規則!大車轉向不易,自然要小車避讓,沒有賤讓貴這一說啊!不信你看一看!”
車夫拿出了一本小冊子,還喃喃的說道:
“這玩意還要每月背誦的,背不上來就要扣工錢的!”
“這書印的不錯!”老者是真心誇讚,伸手接了過去,這本書紙張雪白,薄薄一頁看著精致,隻是書太小了,也就一般人巴掌大小,能印多少字,卻是有點華而不實了!
“書是好書,隻是小了些,又是這麽一點厚度,能有多少個字?”老者感歎道.
“字不少的,我背了足足七天呢!”車夫辯解道.
元素冷哼了一聲,在他看來,背的時間長隻是鄉下人沒文化罷了——這年代文盲可不是簡單的不識字,反應能力,記憶能力都不是現代人可以想象的.
“嗯?果然是字數不少,這蠅頭小楷印的清清楚楚——隻是……”老者不由的搖了搖頭,這種書不用正體……
“隻是用俗體字,也太粗鄙!”元素插嘴說道!
車夫心裏卻是不以為然,你們讀書人的正體字倒是好看了,那麽多筆畫誰記得住?非得學幾年不可!俺們認字也不是要考狀元,俗體字有啥不好的!真是窮酸書生毛病多!
“元素切不可小看此書,這本書裏麵的交通規則是很有道理的,真要是按照這個來,就是京師和南京那樣的大城市也會井井有條,不會成天堵車了!就是軍前轉運物質,也是大有裨益的,你來看看!”
老者起初隻是看個熱鬧,看進去才發現這本書是越看越有味道,以他的養氣功夫也不自主叫出了三聲好字!隻是裏麵卻有幾個淡淡的黑手印,顯然是車夫的痕跡,卻是讓老者覺得白璧無瑕,不自主的搖頭歎息了.
“好是好,隻是沒有賤讓貴,隻有輕讓重這條隻怕京師和南京大城裏的官員勳貴們都不會接受吧?”元素指出了最大的問題!
“這?也是,畢竟沒有這裏民風淳樸,有三代之治的氣象!青山居士果然是高人隱士啊!”
元素卻是覺得,這是因為劉家莊實際就是青山居士的私產,所以這許多規矩才能實行下去,就是青山居士自己當了京師或者南京的官員,也是無法推行的.
其實就是退一步說,就是關寧軍那裏推行的了麽?這幫丘八,殺韃子不行,平日裏好勇鬥狠那各個都是好手,能勉強震住都不錯了,還推廣這個什麽交通規則——這不扯淡麽.
“看似簡單,不過裏麵麵麵俱到,肯定是一位大才多年的心血!隻是這交通規則是出自哪位高人的手筆?”老者興奮的問道.
“除了我家老爺,還有哪位高人有這本事?”車夫奇怪的問道!
“果然是大才,大才啊!此人不輸於張良,蕭何,是上天賜予我大明的大才啊!”
老者心中起了為國舉薦人才的決心,和這青山居士一比,自己隻能是心有餘力不足了.
雖然這種世外高人大多不願意出山,不過此人既然與建奴有血海深仇,如果自己方法得當,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車行不多會便停住了,車夫從馭手的位置上下來稟告:已到劉家莊。
“請老爺下車吧,劉家莊有規定,必須是在這裏下車進入,再尊貴的客人也不可把車直接趕到市裏,老爺也不例外!”
“那就在這裏下車吧。”老者雖然心裏有點不快,不過想了想這也不失為一個維護交通規則的好辦法,於是微笑著帶人下了車.
元素卻覺得是對自己很大的冒犯,雙拳緊握,隻是礙於老者,想說的話,憋在了心裏.
“對了,我們這些人多少錢呢?”老者問道.
“不算人頭,就是一兩銀子!”車夫微笑著回答.
“那倒是不貴!”老者算了下,這車本身豪華舒適,如果是在江南一帶富裕地方,隻怕走一圈一兩銀子無數人都搶著坐,而且拉車的馬是駿馬,又走了三十多裏,這個價格已經是很良心了.
拿出了一兩銀子,車夫卻給了老者一張白紙,印的是馬車發票一張,還叮囑老者這東西再很多地方拿出來,可以得到優先接待,於是老者又感謝了車夫一次.
下得車來,隻見一道灰色的堤壩橫貫河麵,河水從水壩的頂部傾斜下來,白色的水汽繚繞,景象頗為壯闊。再望過去不遠處,河岸邊就是一大片的紅色的房屋,外麵環繞著高高的土壘,上麵塔樓林立。
風中隱隱約約的傳來有節奏的轟鳴聲和錘擊敲打聲,顯然是作坊之類。
老者想要看過去,一個莊丁模樣的人,腰間帶著一根結實的木棍,語氣客氣卻不容置疑的說道:
“幾位老爺,請這裏走,那邊是作坊,沒什麽好看的。”
雖然元素覺得這樣對自己不太尊重,但是
劉家莊的繁華很快吸引了他們。這裏的繁華當然比不上京師和南京,甚至比不上濟南。但是房屋之齊整,道路之平坦,卻是前所未見。市井的氣象更是比京師和南京好過百倍。路麵幹幹淨淨,不要說垃圾,連個果皮都找不到,街麵更是沒有積水。兩旁的行道樹雖然不大,已經能提供些許的遮陰了。
讓人不解的是沿街的豎立的一個個石頭高杆,兩人多高,上麵頂著個鐵網玻璃罩。
“這是何物?”老者隨便問了一個本地的路人-----劉家莊的人,無論男女老幼,做什麽的,臉色都是紅潤健康,頗有光澤,身上也是肌肉適中尤其是精神各個飽滿,和大明鄉下滿臉死灰顏色的農民迥異,一眼就看得出來.
“這當然是路燈,你老沒見過麽?晚上可好看了,大家都到廣場上納涼,聊天,還有老爺的弟子出來講授各種知識,大家都愛聽。”那人笑嗬嗬的回答到,不過心裏卻鄙夷了一下,又是少見多怪的外來土包子。
不過這回他卻以貌取人了,老者是實際上見到過路燈的。京師和南京不必說了,就是江南一些富庶地方,夜市路燈都是很尋常的-----不過沿著大街這麽一字排開,這份氣魄大概隻有宮廷附近的那幾條高官顯宦集中的地方才有――他在京師的時候親眼見過,至於宮廷裏麵,原來宮裏的永巷兩旁都有石燈籠,每晚點著照亮,不過魏忠賢這個老摳上台,命令隻點亮一半,厲行節約----也算是他做的不多的好事之一吧。
這麽個市鎮上也點路燈未免太過奢侈。畢竟這裏就算夜市再興旺,商家也會自己點燈,何必多此一舉。而且就算教化百姓也不用如此投入啊,不知道什麽叫公共投資,寓教於樂的老者不以為然。
不過白璧無瑕,人無完人麽,聽說這青山居士雖然學究天人,可是年歲三十左右,血氣方剛,曆練不足,所以很多事還是要寬容的看一看才好……
漫步街上,路上行人不少,有窮有富,各自奔走忙碌,其中既有本地的土著,也有外來的商販,不過兩者共同的地方都是穿著一些筆挺,整潔的粗布衣裳,不同的地方則是本地人無論是工農,都有著一股自信的精神,對外地人有著不知不覺隨時存在的優越感。
柱子哥李家嫂子
戴著有簷帽,腰裏束著腰帶,掛著短棍的,是維護秩序的莊丁之類;戴著藤盔帽,敞胸挽袖的,應該是是作坊的工匠;戴草帽,挽起褲腿的,不用說是下地的農民了。
不過市麵雖然不錯,卻似乎少了些什麽,老者想了想,終於恍然大悟,繁華市麵上常見的乞丐混混兒,這裏一概沒有。連跑馬賣解之類的江湖人物都看不到一個。
老者看了暗暗稱道,這些人最是惹是生非,藏汙納垢,是一般安分守己良民的最大敵人,這裏大約是常常整肅麽?
於是便問了一個路人幾句:
“這裏沒有乞丐之類的人物麽?”
“年輕力壯的自然有莊丁送到職業介紹所去,年紀大,有殘疾的,自然就養起來唄.”
“安居樂業,老有所養,這也是三代之治的遺風啊.”老者感慨道,元素卻是心裏冷哼一聲,開口問道:
“隻是這外來的人,沒有保人,怕是找不到什麽好一些的職業吧?”
“這是自然,隻能在縣裏給找個活幹,想在莊子上找活,那就得和老爺簽約身契了!”
“簽約身契?那豈不是逼著良民為奴婢,卻是不和人情……”老者聽到這些話,不由的皺起了眉頭.
“您老是讀書人,不知道這世道的苦處啊,什麽良民,奴婢的,這年頭良民吃不上飯,哭著喊著賣身賣不出去的可還少了?再說了,劉家莊就是劉老爺的產業,你進了人家的產業,就要守人家的規矩,不守規矩自然就請出去——誰請你來了?”
其實這句話就是現代人常說的,願意幹幹,不願意幹滾,隻是委婉了一下的古代版罷了。不過這句話其實就是說這不好聽,實際上還真是那麽回事.老者想了想,也是無話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