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劉龑給薛伯仁下達的聖旨,其實他自己也是在兩難的抉擇中選了一個而已。薛伯仁的憂慮得到了伍思成的讚同,可是遼東大事久拖不決讓絹之國麵臨兩線作戰的危險。去年恰逢阿比契力爾勞師西征安巴爾圖裏汗,那一仗雖然贏得相對輕鬆,可是雙方畢竟也消耗了相當的人力資源,再加上薛伯仁輕師奔襲龍城成功,給予突契雙重的打擊。由於有這一層的考量,外加已經對高麗國進行了三年的襲擾政策令其國力大減,諸多因素聚集在一起可謂天賜良機,劉龑這才覺得時機成熟決定一舉拿下高麗,然後轉過頭來專心對付突契。
劉龑始料未及的第一點就是他錯誤估計了阿比契力爾的力量,原本以為他會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後再行南下,至少不會有大規模的戰鬥發生,可誰曾想到他竟然還是來了,而且一出手就瞄準了絹之國防禦力量最空虛的遼東,繼而還南下幽州試圖切斷遼東與幽州的聯係,劉龑生怕征伐高麗的事情再次擱淺而方寸大亂,這才最終決定命令薛伯仁出兵援救。
到如今薛伯仁部被圍困在蔚州城,太原方向失去了指揮官。麵對不知下一步會如何行動的阿比契↗,力爾,當務之急就是先穩住太原方麵的局麵,因為太原一旦有失,阿比契力爾就有可能南渡黃河,直接插向長安來。
可現在的問題是讓誰領兵掛帥來挽救太原的危局呢?兵部尚書安靖邊是個適合的人選,可惜偏巧他染疾臥病在床,無法理事,更別提出征了。眼下雖有滿朝文武,可能夠獨擋一麵的將才卻是難覓蹤影,兵部呈上來的候選名單中多半都是在豐州。麟州,靈州,鹽州一帶長年布防的將官。這些人若是單純負責一個州府地帶的防禦倒是綽綽有餘,但像太原府這麽大一片防區就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了,況且自開始對高麗用兵以來便少有從這裏調動武將的先例,原因就在於這些武將論起武藝和作戰都還在中上。可卻缺乏臨機應變的能力,不然何至於一直負責一州一府的防禦呢?
看來看去劉龑都不滿意,最後還是單獨把伍思成給召了來商議。
後世有人詬病劉龑對伍思成過於寵信,如果伍思成不是這樣公正無私和精明強幹的話,那他完全有可能成為權傾朝野的一個奸臣,那麽劉龑的治世完全可能呈現出另一派景象了。可惜曆史不容假設,事實上伍思成終其一生始終克勤克儉,從不爭功邀寵,劉龑對他的信賴反而成了一件值得慶幸的好事。正是伍思成的存在才避免了許多錯誤的發生。盡管劉龑的做法在曆史上出現惡果的比比皆是,卻偏偏沒發生在他身上,真不知該說是他的幸運還是其他什麽因素。
麵對皇帝的問題伍思成沉思良久,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劉龑看了不禁著急起來:“你什麽時候變得這麽吞吞吐吐起來了?”
伍思成麵有難色的說道:“非是微臣不肯直言,隻是這話說不說在於微臣,能不能做到卻完全看陛下您個人的心思,而且這件事微臣也確實不敢打包票。”
“得了得了,別給自己留後路了。這不像你。再這麽說下去,隻怕現在的路都沒有了。還哪裏有後路可留?”劉龑不耐煩的說道。
伍思成左右張望了一番確定周圍沒有其他人,然後才壓低聲音道:“陛下,其實京城有個現成的將才,隻是他身份特殊,微臣唯恐陛下不能完全信任此人,因此才猶豫要不要推薦此人。”
“誰?”
“陛下難道忘了此人原本出生太原。還代理過一陣子太原留守嗎?”
“太原留守”這四個字一下讓劉龑請醒了過來。所謂太原留守這個職位原本指的是皇叔晉王劉潛,後來劉潛被騙謀反,帶兵南下,此時他的兒子劉獻之謊稱穩定太原,賺了他父親的兵符控製了太原府端了劉潛的老窩。這才使得晉王之亂迅速得以平定。事後劉獻之乖乖交出兵權回京聽候發落,因此並未受到父親株連,反而因功得到了忠義郡王的封賞,當年他才十四歲。
不過也正因為劉獻之此舉,名為大義滅親,實際卻是赤裸裸的背叛了自己的父親,劉龑並不喜歡這個族弟。加上他畢竟是叛臣的子嗣,太原又是他父親經營多年的地盤,當初那些忠於晉王不肯聽命於劉獻之的都盡數被劉獻之騙來斬首,如今的太原經略府的中原班人馬多半都是聽命於劉獻之的部眾。要任命這樣一個自己既不喜歡又不信任,同時又是如此危急的關頭,如此重要的職位,他的舊部和影響又是那麽的大,究竟是福是禍實在是很難說。
想了半天,劉龑冒出來一句:“他,沒問題吧?”
這是個不倫不類的問題,卻又隱含了太多的內容在裏麵。伍思成苦笑著搖了搖頭,答道:“回稟陛下,如果要說能力的話,微臣覺得此人深不可測,可也正是因為如此,微臣也不能確定他真的可以信任。”
“此話怎講?”
“陛下,此人在京城呆了將近四年時間,可是始終不顯山露水,除了去年黃河水災時他突然跑來獻計之外,從不輕易出門,也不曾聽說他和任何權貴有什麽來往,逢年過節也都是打發下人送一份禮物而已。可是這樣一個平時病怏怏的人,卻對整個長安乃至整個國家的事情了如指掌,這說明他有一個巨大的情報網在後麵支撐,而即使是郡王府也不可能有這份財力來供養那麽多為他提供情報的資金。這說明兩點,第一,他有非常強大的幕後財力資源,第二,他的人員都相當的精幹,所以才能節約成本。而無論這兩者的哪一條都足以說明能駕馭這兩條的人一定非同尋常。關於這一點,且看去年黃河水患,整頓吏治之時他所獻之策便可知一二。
更關鍵的是,之前微臣對忠義郡王也沒有太多關注,自從去年獻計之後微臣便開始對他進行了秘密的調查。結果發現竟不能完全掌握他的這個情報網,隻查到他與許多地方官吏都有聯係,可具體是誰卻查不出個所以然來。由此可見此人確實不簡單,至於他這麽做背後究竟有什麽目的,微臣也不得而知。所以,才要請陛下定奪。”
劉龑聽完這話,摸了摸頜下的胡須道:“這麽說來,去年他力勸朕不要對那些官員動真格的,隻怕這裏麵也有他的故舊眼線在裏麵吧?嘿嘿,有點意思。既然查不清楚,想也是沒用的,那何不直接把他召進宮來問個明白呢?”
伍思成點頭道:“陛下明鑒。”(未完待續。。)
劉龑始料未及的第一點就是他錯誤估計了阿比契力爾的力量,原本以為他會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後再行南下,至少不會有大規模的戰鬥發生,可誰曾想到他竟然還是來了,而且一出手就瞄準了絹之國防禦力量最空虛的遼東,繼而還南下幽州試圖切斷遼東與幽州的聯係,劉龑生怕征伐高麗的事情再次擱淺而方寸大亂,這才最終決定命令薛伯仁出兵援救。
到如今薛伯仁部被圍困在蔚州城,太原方向失去了指揮官。麵對不知下一步會如何行動的阿比契↗,力爾,當務之急就是先穩住太原方麵的局麵,因為太原一旦有失,阿比契力爾就有可能南渡黃河,直接插向長安來。
可現在的問題是讓誰領兵掛帥來挽救太原的危局呢?兵部尚書安靖邊是個適合的人選,可惜偏巧他染疾臥病在床,無法理事,更別提出征了。眼下雖有滿朝文武,可能夠獨擋一麵的將才卻是難覓蹤影,兵部呈上來的候選名單中多半都是在豐州。麟州,靈州,鹽州一帶長年布防的將官。這些人若是單純負責一個州府地帶的防禦倒是綽綽有餘,但像太原府這麽大一片防區就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了,況且自開始對高麗用兵以來便少有從這裏調動武將的先例,原因就在於這些武將論起武藝和作戰都還在中上。可卻缺乏臨機應變的能力,不然何至於一直負責一州一府的防禦呢?
看來看去劉龑都不滿意,最後還是單獨把伍思成給召了來商議。
後世有人詬病劉龑對伍思成過於寵信,如果伍思成不是這樣公正無私和精明強幹的話,那他完全有可能成為權傾朝野的一個奸臣,那麽劉龑的治世完全可能呈現出另一派景象了。可惜曆史不容假設,事實上伍思成終其一生始終克勤克儉,從不爭功邀寵,劉龑對他的信賴反而成了一件值得慶幸的好事。正是伍思成的存在才避免了許多錯誤的發生。盡管劉龑的做法在曆史上出現惡果的比比皆是,卻偏偏沒發生在他身上,真不知該說是他的幸運還是其他什麽因素。
麵對皇帝的問題伍思成沉思良久,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劉龑看了不禁著急起來:“你什麽時候變得這麽吞吞吐吐起來了?”
伍思成麵有難色的說道:“非是微臣不肯直言,隻是這話說不說在於微臣,能不能做到卻完全看陛下您個人的心思,而且這件事微臣也確實不敢打包票。”
“得了得了,別給自己留後路了。這不像你。再這麽說下去,隻怕現在的路都沒有了。還哪裏有後路可留?”劉龑不耐煩的說道。
伍思成左右張望了一番確定周圍沒有其他人,然後才壓低聲音道:“陛下,其實京城有個現成的將才,隻是他身份特殊,微臣唯恐陛下不能完全信任此人,因此才猶豫要不要推薦此人。”
“誰?”
“陛下難道忘了此人原本出生太原。還代理過一陣子太原留守嗎?”
“太原留守”這四個字一下讓劉龑請醒了過來。所謂太原留守這個職位原本指的是皇叔晉王劉潛,後來劉潛被騙謀反,帶兵南下,此時他的兒子劉獻之謊稱穩定太原,賺了他父親的兵符控製了太原府端了劉潛的老窩。這才使得晉王之亂迅速得以平定。事後劉獻之乖乖交出兵權回京聽候發落,因此並未受到父親株連,反而因功得到了忠義郡王的封賞,當年他才十四歲。
不過也正因為劉獻之此舉,名為大義滅親,實際卻是赤裸裸的背叛了自己的父親,劉龑並不喜歡這個族弟。加上他畢竟是叛臣的子嗣,太原又是他父親經營多年的地盤,當初那些忠於晉王不肯聽命於劉獻之的都盡數被劉獻之騙來斬首,如今的太原經略府的中原班人馬多半都是聽命於劉獻之的部眾。要任命這樣一個自己既不喜歡又不信任,同時又是如此危急的關頭,如此重要的職位,他的舊部和影響又是那麽的大,究竟是福是禍實在是很難說。
想了半天,劉龑冒出來一句:“他,沒問題吧?”
這是個不倫不類的問題,卻又隱含了太多的內容在裏麵。伍思成苦笑著搖了搖頭,答道:“回稟陛下,如果要說能力的話,微臣覺得此人深不可測,可也正是因為如此,微臣也不能確定他真的可以信任。”
“此話怎講?”
“陛下,此人在京城呆了將近四年時間,可是始終不顯山露水,除了去年黃河水災時他突然跑來獻計之外,從不輕易出門,也不曾聽說他和任何權貴有什麽來往,逢年過節也都是打發下人送一份禮物而已。可是這樣一個平時病怏怏的人,卻對整個長安乃至整個國家的事情了如指掌,這說明他有一個巨大的情報網在後麵支撐,而即使是郡王府也不可能有這份財力來供養那麽多為他提供情報的資金。這說明兩點,第一,他有非常強大的幕後財力資源,第二,他的人員都相當的精幹,所以才能節約成本。而無論這兩者的哪一條都足以說明能駕馭這兩條的人一定非同尋常。關於這一點,且看去年黃河水患,整頓吏治之時他所獻之策便可知一二。
更關鍵的是,之前微臣對忠義郡王也沒有太多關注,自從去年獻計之後微臣便開始對他進行了秘密的調查。結果發現竟不能完全掌握他的這個情報網,隻查到他與許多地方官吏都有聯係,可具體是誰卻查不出個所以然來。由此可見此人確實不簡單,至於他這麽做背後究竟有什麽目的,微臣也不得而知。所以,才要請陛下定奪。”
劉龑聽完這話,摸了摸頜下的胡須道:“這麽說來,去年他力勸朕不要對那些官員動真格的,隻怕這裏麵也有他的故舊眼線在裏麵吧?嘿嘿,有點意思。既然查不清楚,想也是沒用的,那何不直接把他召進宮來問個明白呢?”
伍思成點頭道:“陛下明鑒。”(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