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州的情況遠比朝廷受到的報告更為嚴重,由於當地官員的隱瞞,報告中的起義軍規模被大大縮小了。衛州地區參加起義的民眾數量達到了幾乎九成之巨,可以說除了城鎮內的居民外,所有活下來的沒有逃亡的百姓全部參加了這次起義。


    這次起義的首領是一個名叫周嗣義的人。要說起來周嗣義在衛州還算是大戶人家,這次的大災對他而言並不會構成太大威脅。可是他與其他大戶不同的是,他將家中蓄積的糧食都拿出來救濟災民,甚至還變賣了家產,然後從那些囤積糧食的富戶那裏購買糧食,也正因為如此他幾乎傾家蕩產卻贏得了人民的愛戴。但是周嗣義本人卻壓根兒沒起過要造反的念頭,他會成為起義軍領袖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結交的兩個江湖上的朋友——陳世化,陳世傑兄弟。


    這兩個人都是綠林道上有名的俠士,隻因衛州百姓連年遭難,這兩人聽到消息後便前往衛州,找到了好友周嗣義,三人一起救濟當地百姓。可是周嗣義財力再多也是杯水車薪,這一年多以來越來越難以維係,陳世化和陳世傑便暗地裏商議,與其坐吃山空,不如借著周嗣義的威信領導人民起義。經過這兩人的暗中活動,他們漸漸掌握了一批誌同道合的人,成功的舉起了義旗,這群豪傑們一致推舉聲名在外的周嗣義為首領,共同為拯救衛州百姓而戰。


    周嗣義可以說是被趕鴨子上架推到了這個位置之上,盡管他本人對於解救百姓於水火之中並無異議,可是他對於起兵造反來抗爭還是有些猶豫的。如果不是因為他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的話他是絕對不會同意加入起義軍之中的。事實上周嗣義答應擔任起義軍的領袖就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因為他心裏很清楚像這種起義就算能一時風生水起卻難以持久,尤其是朝廷一旦派出重兵圍剿自己的話。這些沒有戰鬥經驗的義軍是難以抵抗精良的官兵的,到時候自己會麵臨什麽下場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周嗣義思前想後還是答應了下來。他決定用他自己的一條命來挽救這千千萬萬的百姓免於凍餓而死。


    成為領袖之後,周嗣義所采取的行動也並不苛烈,他隻是把攻擊目標瞄準了那些囤積居奇的大戶們的糧倉,而拒絕傷及人命。按照他的說法,起義軍所要解救的是挨餓受凍的百姓們的生命,而不是去剝奪別人的生命。可官府並不這麽想,衛州的官員們很快就派出了征剿的官兵。在陳氏兄弟和一般綠林好漢的幫助下,起義軍僅僅憑借簡陋的武器就成功的擊退了進剿的官軍,周嗣義由此聲名大振。投入他麾下的百姓越來越多,事情還是朝著他意料之外的方向發展,成千上萬的百姓蜂擁而來,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大量的老弱婦孺。


    起義軍的規模擴大了,問題反而變多了起來,這麽多人這麽多張嘴,要喂飽他們就不是打劫幾個為富不仁的大戶的糧倉能解決的事情了。起義軍的規模擴大了不止二十倍,可是戰鬥力卻下降了,因為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無力逃亡外地的老弱婦孺。不能依靠他們去打仗,非但如此,還必須分出兵力來保護他們的安全。為此周嗣義不得不鋌而走險,連續攻克了衛州十四縣中的五個。打開了官倉賑濟百姓。這麽一來他在衛州的威望越發如日中天,就連周邊地區遭災的百姓都有不少來投奔他,於是他就隻能在繼續擴張這一條路上走下去了。


    周嗣義雖然不是行伍出身。但是也明白情報的重要性,他一直最為擔心的就是朝廷對此事究竟會如何反應。當他連續攻克五個縣,並且再次打退衛州官兵的第二次進擊之後。他明白衛州的軍隊已經無法對抗自己,那麽之後要麽就是附近幾個州聯合出兵,要麽就是朝廷親自出兵了。


    王漢新的部隊離開長安後不久,周嗣義就得到了朝廷出兵的消息,隻是在此之後的消息混亂不堪,讓他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一方麵是由於他的情報係統並不完善,所獲得的消息數量不夠,準確度也不夠,另一方麵則是因為王漢新的部隊行進速度忽快忽慢,讓人難以掌握動向。正當周嗣義還在判斷對方的行軍速度究竟是每天三十裏還是每天一百裏的時候,王漢新的騎兵部隊就已經展開了第一次攻擊行動。


    這比周嗣義所設想的最快速度還要早了整整五天時間,他最南邊的部署就遭到了官軍的突襲。由於王漢新的騎兵部隊突然發起了攻擊,加上起義軍缺乏訓練和作戰經驗,五千士兵僅僅在敵方一次衝擊之後就呈潰走狀態了,作戰結果是戰死一千七百人以上,其餘都敗退而回。


    緊接著西路軍和北路軍先後遭到了突襲,結果和南路軍大同小異,在損失了近三成兵力以後潰敗而回。還沒等周嗣義緩過神來,東路軍也慘遭厄運,這一次更是損失了超過兩千人以上。僅僅六天的作戰,周嗣義的四路大軍就全部敗北,起義軍損失了近八千人,這已經接近了周嗣義全部作戰兵力的三成。更關鍵的是周嗣義失去了向外擴張的四路大軍,那就意味著除非再派出大軍去攻克新的縣城,否則他的糧食很快就會見底,到時候那數萬無助的老弱婦孺將再次麵臨饑餓的局麵,而連續的失敗也大大打擊了義軍的信心。


    不能再這麽下去,必須打贏一仗來鼓舞士氣。周嗣義想到這裏立即召回了陳氏兄弟倆,與他們一起商議該如何對付這支突如其來的官兵。


    根據這四次敗戰的結果來看,官兵並沒有全數到來,他們僅僅是約兩千名騎兵。這一點對於起義軍是非常幸運的,盡管騎兵作戰能力很強,可是數量畢竟還算少的。沒有大隊人馬的跟進,他們的作戰效能畢竟有限,這一點從他們四次作戰都不能全殲己方部隊就可以看出來。基於這一點,在敵軍大隊人馬到達之前消滅這支騎兵部隊就很關鍵,同時也是個良機,隻要在不利於騎兵發揮的地形中就能利用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取勝。為此陳氏兄弟選擇在牛背山附近設下埋伏,然後引誘這支騎兵進入伏擊圈,利用山地的優勢圍殲這支騎兵。


    “兩位兄弟,你們傳話給所有作戰部隊,這次官軍的指揮是那個臭名昭著的紅虎王漢新,聽說他在高麗是殺人如麻,連老弱婦孺都不放過的,如果和這種人作戰,不是魚死就是網破,必須要大家竭盡全力才能取勝!”周嗣義最後叮囑道。


    “放心吧,大頭領,我們一定會讓士兵們的士氣衝天的。”陳氏兄弟異口同聲的答道。(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地烈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口水的老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口水的老雞並收藏天地烈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