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經略府。
這座絹之國北方的軍事重鎮自從再次更換了主人以後整個氣氛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當年在晉王劉潛擔任太原留守時雖然談不上死氣沉沉,但他所作所為確實談不上有什麽新意,一切隻是按部就班的進行,所有人今天做的事情和昨天不會有太大區別,同樣也和明天沒有區別,事情在一成不變和井然有序之間慢慢的向前推進;薛伯仁接任太原經略使以後,在軍事上出現了明顯的改觀,他積極調整各地的防務,整頓軍備,訓練士兵,鼓舞士氣,在他任職的三年中不少軍官和將領都得到了重用和晉升,然而薛伯仁對於地方政務並不擅長,所以這些事務是完全委任給文官們處理的,也因此太原地區的政績基本維持著劉潛時代的水平;而自從去年忠義郡王劉獻之接任此職務以來一切都不一樣了。
首先,劉獻之對於太原府的內政事務熟門熟路,這原本就是他父親劉潛的管轄範圍之內,因此他針對往日施政中的弊端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由此太原府的官場麵貌為之煥然一新。盡管劉獻之撤換和任命了一批官員召來任人唯親的議論,可是他所任命的都是些清廉有能的官員,罷免的都是些無能貪婪之輩,所以百姓們對此是拍手稱快的。
其次他在軍隊中也進行了不少調整,設立了一套考核製度,將不能勝任的軍官撤換,同時提拔了那些有能卻不得誌的軍官,同時他還有意引發了軍隊中的競爭意識,像司馬安,葛博齡。郝曼才,司徒伯通,韓建隆這些從京中帶來的原班人馬很快就和新提拔的軍官產生了對立的競爭意識。雙方都力圖將手中的軍隊事務做到比對方更好,以期能得到長官的賞識。由此太原的軍隊麵貌比之薛伯仁在任時更上了一層樓。
如今太原府內最悠閑的人隻剩下一個,那就是劉獻之本人。日常事務都被他安排得井井有條,下屬們將事務全部處理得妥妥帖帖的,劉獻之每天除了和幕僚們飲茶下棋,寫詩作曲之外,唯一幹的和本職工作有關的就是聽取各處收集來的情報了。
眼下這位王族子弟正懶洋洋的躺在搖椅上閉著眼睛一邊吃著侍女喂給他的葡萄,一邊享受著院子裏和煦的陽光,聽著各地的情報。他那安閑的樣子如果被每天勤於政務的劉龑看見一定會嫉妒不已,可惜這樣安閑的日子也無法讓劉獻之那副病怏怏的麵容發生什麽令人欣慰的改變。
當聽到偽蜀政權自我潰滅的消息時,劉獻之輕輕嗯了一聲,並沒有再多少什麽。這個結果原本就在他的預料之中,隻是比預想的更快了一些而已。當聽到王漢新在潁州將依極由尼教斬盡殺絕,然後又上表向皇上劉龑請罪的消息時,劉獻之忽然睜開了眼睛笑道:“真是件稀罕事,這個王漢新居然會上表請罪呐,有點意思。”
劉獻之對於那些出乎他意料的事情總是有著滿滿的好奇,他注意這個王漢新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對於他的行為模式卻很難捉摸得透。這個比自己大兩歲的年輕人,出身幾乎等於零,卻能在六年的時間內從一介布衣成為如今的正五品安遠將軍。其能力之強自然不言而喻。可問題在於他在這六年中也是幾起幾落,因為他惹的禍一點也不比他立的功少,而且和他闖的禍相比他的功績反而顯得黯淡了不少。屠殺高麗平民;襲殺全部高麗王室成員;毆打國舅;擅自斬殺衛州的全部官員,這裏麵還包括了不少劉獻之的人,還恬不知恥的上表邀功;毫不留情的殺光了依極由尼教教徒,這一樁樁一件件事件充分說明了這是個做事從不計較後果的人,可這一次他竟然會主動上表請罪,這是出乎劉獻之預料的。原本劉獻之通過他以往的行為認定這是個行事苛烈的家夥,可是通過今天的事情劉獻之發現自己的判斷錯了。聯係起之前衛州和國舅的事件。再加上劉龑給自己來的一封信上提起太原防務中的攻防兩道,雖然劉龑並沒有指出是誰給出的建議。可是劉獻之從這策論中明顯感受到了王漢新對高麗絕戶計的影子,將這些事件綜合起來看的話。那麽這個王漢新並不是個苛烈的莽夫,而是一個懂得軍國大計,並且有底線的人才。
劉獻之越想越覺得好玩,伸出手來點了一下手下的家人道:“去,把前兩日做好的那身雁翎甲給王安遠送去,就說本王聊表敬意。”
“王爺,這雁翎甲是給您做的,取材殊為不易,再要一套怕沒個幾年做不出來,王爺您作戰時就趕不上穿了。”
劉獻之一瞪眼,道:“這有什麽好可惜的?本王是那種會衝鋒陷陣的人麽?既然不是,那麽要這麽好的盔甲也是白費。那王安遠卻是個身先士卒的武將,良馬寶刀都是要贈給最適合用的人的。”
“這,這沒個理由的,突然送這麽一份大禮,王爺,您就不怕別人說閑話嗎?”家人還在掙紮。
“囉嗦!就說本王對他出的策論很滿意,這是謝禮就是了!”劉獻之說罷又躺了回去:“接著說吧!”
家人隻能屈服,繼續念道:“那平虜子盧清翰的傷已經養好,目前已經從蔚州城出發,不日就將來到太原府了。”
“哦?太好了!”劉獻之閉著眼睛點點頭道:“他幾時到太原?本王要親自出迎。”
“應該在五日後,王爺。”
劉獻之嗯了一聲表示回答。此刻他心中感到十分滿意,去年在蔚州城外的一戰,盧清翰為了搭救主將薛伯仁被阿比契力爾從背後射了一箭,差點陣亡,幸虧有良藥保住了性命,可是由於傷情太重無法移動,就一直在蔚州城養傷。按理說他的情況是早就恢複到可以行動的程度了,但是他的長官薛伯仁卻因為腿傷落下了殘疾而不得不從指揮作戰的第一線退了下來擔任了兵部侍郎,盧清翰恐怕是還沒有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成為自己的部下才在蔚州逗留良久的。現在他既然肯來太原,那就說明此人已經完成了心理重建,準備好投效自己了。而在劉獻之的心目中,薛伯仁留下的虎衛營除了盧清翰並無一人可以擔此重任,有了盧清翰的加入,那麽他心目中的作戰序列中的最後一塊拚圖總算是完成了。
接下來就該好好考慮該怎麽對突契下手了,劉獻之的腦中開始了複雜的計算工作。在旁人看來這位安閑的王爺似乎是聽累了而昏昏欲睡的模樣。(未完待續。)
這座絹之國北方的軍事重鎮自從再次更換了主人以後整個氣氛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當年在晉王劉潛擔任太原留守時雖然談不上死氣沉沉,但他所作所為確實談不上有什麽新意,一切隻是按部就班的進行,所有人今天做的事情和昨天不會有太大區別,同樣也和明天沒有區別,事情在一成不變和井然有序之間慢慢的向前推進;薛伯仁接任太原經略使以後,在軍事上出現了明顯的改觀,他積極調整各地的防務,整頓軍備,訓練士兵,鼓舞士氣,在他任職的三年中不少軍官和將領都得到了重用和晉升,然而薛伯仁對於地方政務並不擅長,所以這些事務是完全委任給文官們處理的,也因此太原地區的政績基本維持著劉潛時代的水平;而自從去年忠義郡王劉獻之接任此職務以來一切都不一樣了。
首先,劉獻之對於太原府的內政事務熟門熟路,這原本就是他父親劉潛的管轄範圍之內,因此他針對往日施政中的弊端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由此太原府的官場麵貌為之煥然一新。盡管劉獻之撤換和任命了一批官員召來任人唯親的議論,可是他所任命的都是些清廉有能的官員,罷免的都是些無能貪婪之輩,所以百姓們對此是拍手稱快的。
其次他在軍隊中也進行了不少調整,設立了一套考核製度,將不能勝任的軍官撤換,同時提拔了那些有能卻不得誌的軍官,同時他還有意引發了軍隊中的競爭意識,像司馬安,葛博齡。郝曼才,司徒伯通,韓建隆這些從京中帶來的原班人馬很快就和新提拔的軍官產生了對立的競爭意識。雙方都力圖將手中的軍隊事務做到比對方更好,以期能得到長官的賞識。由此太原的軍隊麵貌比之薛伯仁在任時更上了一層樓。
如今太原府內最悠閑的人隻剩下一個,那就是劉獻之本人。日常事務都被他安排得井井有條,下屬們將事務全部處理得妥妥帖帖的,劉獻之每天除了和幕僚們飲茶下棋,寫詩作曲之外,唯一幹的和本職工作有關的就是聽取各處收集來的情報了。
眼下這位王族子弟正懶洋洋的躺在搖椅上閉著眼睛一邊吃著侍女喂給他的葡萄,一邊享受著院子裏和煦的陽光,聽著各地的情報。他那安閑的樣子如果被每天勤於政務的劉龑看見一定會嫉妒不已,可惜這樣安閑的日子也無法讓劉獻之那副病怏怏的麵容發生什麽令人欣慰的改變。
當聽到偽蜀政權自我潰滅的消息時,劉獻之輕輕嗯了一聲,並沒有再多少什麽。這個結果原本就在他的預料之中,隻是比預想的更快了一些而已。當聽到王漢新在潁州將依極由尼教斬盡殺絕,然後又上表向皇上劉龑請罪的消息時,劉獻之忽然睜開了眼睛笑道:“真是件稀罕事,這個王漢新居然會上表請罪呐,有點意思。”
劉獻之對於那些出乎他意料的事情總是有著滿滿的好奇,他注意這個王漢新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對於他的行為模式卻很難捉摸得透。這個比自己大兩歲的年輕人,出身幾乎等於零,卻能在六年的時間內從一介布衣成為如今的正五品安遠將軍。其能力之強自然不言而喻。可問題在於他在這六年中也是幾起幾落,因為他惹的禍一點也不比他立的功少,而且和他闖的禍相比他的功績反而顯得黯淡了不少。屠殺高麗平民;襲殺全部高麗王室成員;毆打國舅;擅自斬殺衛州的全部官員,這裏麵還包括了不少劉獻之的人,還恬不知恥的上表邀功;毫不留情的殺光了依極由尼教教徒,這一樁樁一件件事件充分說明了這是個做事從不計較後果的人,可這一次他竟然會主動上表請罪,這是出乎劉獻之預料的。原本劉獻之通過他以往的行為認定這是個行事苛烈的家夥,可是通過今天的事情劉獻之發現自己的判斷錯了。聯係起之前衛州和國舅的事件。再加上劉龑給自己來的一封信上提起太原防務中的攻防兩道,雖然劉龑並沒有指出是誰給出的建議。可是劉獻之從這策論中明顯感受到了王漢新對高麗絕戶計的影子,將這些事件綜合起來看的話。那麽這個王漢新並不是個苛烈的莽夫,而是一個懂得軍國大計,並且有底線的人才。
劉獻之越想越覺得好玩,伸出手來點了一下手下的家人道:“去,把前兩日做好的那身雁翎甲給王安遠送去,就說本王聊表敬意。”
“王爺,這雁翎甲是給您做的,取材殊為不易,再要一套怕沒個幾年做不出來,王爺您作戰時就趕不上穿了。”
劉獻之一瞪眼,道:“這有什麽好可惜的?本王是那種會衝鋒陷陣的人麽?既然不是,那麽要這麽好的盔甲也是白費。那王安遠卻是個身先士卒的武將,良馬寶刀都是要贈給最適合用的人的。”
“這,這沒個理由的,突然送這麽一份大禮,王爺,您就不怕別人說閑話嗎?”家人還在掙紮。
“囉嗦!就說本王對他出的策論很滿意,這是謝禮就是了!”劉獻之說罷又躺了回去:“接著說吧!”
家人隻能屈服,繼續念道:“那平虜子盧清翰的傷已經養好,目前已經從蔚州城出發,不日就將來到太原府了。”
“哦?太好了!”劉獻之閉著眼睛點點頭道:“他幾時到太原?本王要親自出迎。”
“應該在五日後,王爺。”
劉獻之嗯了一聲表示回答。此刻他心中感到十分滿意,去年在蔚州城外的一戰,盧清翰為了搭救主將薛伯仁被阿比契力爾從背後射了一箭,差點陣亡,幸虧有良藥保住了性命,可是由於傷情太重無法移動,就一直在蔚州城養傷。按理說他的情況是早就恢複到可以行動的程度了,但是他的長官薛伯仁卻因為腿傷落下了殘疾而不得不從指揮作戰的第一線退了下來擔任了兵部侍郎,盧清翰恐怕是還沒有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成為自己的部下才在蔚州逗留良久的。現在他既然肯來太原,那就說明此人已經完成了心理重建,準備好投效自己了。而在劉獻之的心目中,薛伯仁留下的虎衛營除了盧清翰並無一人可以擔此重任,有了盧清翰的加入,那麽他心目中的作戰序列中的最後一塊拚圖總算是完成了。
接下來就該好好考慮該怎麽對突契下手了,劉獻之的腦中開始了複雜的計算工作。在旁人看來這位安閑的王爺似乎是聽累了而昏昏欲睡的模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