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針對高麗的軍事行動早在去年驅逐高麗使臣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隻不過規模並不大而已。±頂點小說,
在經曆了平山之戰雙方重新回到交戰狀態以後,安東都護楊蓮立即招來了武將們進行磋商。由於楊蓮是文官出身,對於指揮作戰並不擅長,因此他急需武將們給出切實有效的作戰計劃。
不過楊蓮所能得到的建議雖多,卻未必都是正確的。因為目前安東都護府軍階最高的武將是都護府司馬蓋言曉和長史華猛,這兩位都是猛將型的武將,出謀劃策可不是他們的強項,其他人說話的份量不足,與這兩位武將的地位也想去甚遠,因此也不敢多嘴,結果這次會議的主角成了虎衛營指揮使高定邊。
高定邊認為目前安東都護府的兵力並不足以發動大規模的作戰,而且一線指揮人才基本都被抽調回遼東對付突契的進攻了,部隊的協調能力並不好,需要一段時間來完成戰爭的準備,可是卻不能就此放任高麗人好整以暇的進行準備。因此他建議將作戰分成三個階段來進行。
第一階段就是針對高麗進行不間斷的襲擾作戰,眾所周知的是高麗在大同江之戰中損失了全部的老兵,剩下的京都衛戍部隊也投降了,因此崔健江政權目前的軍隊都是在他去開城募兵以後招募來的,這些士兵雖然也經過了訓練,可是卻少有作戰經驗。如果把安東都護府的部隊經過了重新整編,完善了指揮係統之後用來對付這樣的高麗軍隊顯然就可以彌補一部分數量不足的問題,但是這需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在襲擾作戰期間不能允許高麗士兵積累作戰經驗。因此,高定邊指出第一階段的作戰目標就是由虎衛營對高麗進行襲擾作戰。隻要統禦高麗軍發生遭遇戰,就務求將其全殲。確保高麗不但會損失人員,更無法累積作戰經驗。
第二階段是在安東都護府完成戰爭準備以後,全力向開城進行攻擊,力求在最短時間內將其攻克,從而達到打擊高麗軍民繼續抗擊的信心。
第三階段則是水路並進,由水軍都督鄭夢龍率領的水軍將從海路切斷高麗的退路,確保高麗無法從倭國獲得任何形式的援助,同時陸路上掃平高麗的殘餘抵抗勢力,從而將其完全征服。
楊蓮對於高定邊的這個提案頗為讚許。因為他很清楚之前與高麗的作戰行動中高定邊所率領的虎衛營有著極其顯赫的戰績,盡管他的官階還比不上蓋言曉和華猛,可是在軍中的威望卻已經可以與之比肩了。加上楊蓮對於粗野莽撞的武將並不是特別喜歡,而像高定邊這種有勇有謀的人才更能得到他的讚許。在與蓋言曉和華猛商議出一些細節上的調整以後,高定邊的提案獲得了通過。
由此華猛和蓋言曉一邊在邊境防禦高麗可能的軍事行動,一邊開始訓練軍隊,調整人事組織,而高定邊則率領著虎衛營的部隊開始了行動。
高定邊的襲擊對於高麗來說簡直就是致命的。因為虎衛營的威名早已在高麗廣為流傳,士兵們對於這支虎狼之師一直心存畏懼(這也是遼東都護蘇成棟將這支精銳之師留在高麗沒有帶回對突契作戰的前線的原因)。而且這支部隊全部由騎兵組成,來去如風難以捉摸,要堵住這支部隊恐怕非得要十倍與它的兵力才行,可是現在的高麗就算有這樣的兵力也無法完成集結調動。因為如果那樣做了的話,高麗與絹之國的邊境線上就會出現嚴重的兵力不足,如果絹之國借機發動攻擊的話情況就不堪設想了。
既然高麗軍隊無法集結起來對付高定邊部。這樣一來,高麗軍隊就成了無法對付他的一群可憐的散兵了。他們隻能窩在據點內躲避。一旦貿然出擊就會遭到滅頂之災。可即使是這樣也無法完全避免被高定邊攻擊的命運,因為他會趁著高麗軍隊外出砍柴的機會發動進攻。對於那些相對薄弱的據點也會發起突然襲擊,每一次與他遭遇的高麗軍隊都難逃全軍覆沒的命運,由此繼“吃人的紅虎”王漢新的惡名之後,高定邊也獲得了一個諢名“噬魂的黑虎”。
連續幾個月的襲擾作戰讓高麗總共損失了將近四千名士兵,更關鍵的是讓高麗軍隊的調動和士氣受到了打擊。
此時蓋言曉和華猛已經完成了戰爭的整備和訓練,楊蓮立即展開了第二階段的作戰。
以作戰兵力來看楊蓮並不占優勢,雙方的兵力都是四萬人左右,可是以士兵的作戰素質來說就大不相同了。因此此次作戰的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突然性,這將極大的左右雙方勝負的天平往哪一邊傾斜。為此華猛率領一萬大軍假意在平山方向向高麗發動了突然的猛攻,其猛烈程度讓平山守軍很快就抵擋不住,連連向開城求援。
崔健江不能坐視平山陷落,因為平山一旦陷落那麽開城的門戶就將對絹之國大開,因此盡管成雲強烈反對,他還是派出了一萬五千援軍。這個消息立即被高定邊安插的細作送給了平壤的楊蓮,楊蓮急令蓋言曉展開行動,於是蓋言曉的兩萬五千主力沿著海邊對高麗展開了疾攻。
駐守在海岸的高麗軍隊原本是高麗最精銳的部隊,其中還包括了成雲帶來的一部分老兵,無論兵力配置還是作戰能力都可以應付蓋言曉的攻擊,可是由於高定邊的襲擾迫使他們隻能窩在自己的據點之內防守,結果使得各部隊之間的通訊和聯動處於非常低的水平,麵對蓋言曉的大軍他們成了相對孤立的散兵,從而被蓋言曉打了個措手不及,成了被各個擊破的對象。
開戰僅僅五天,高麗沿海的據點就被拔掉了二十幾座。剩下一些零星的據點也已經隻能自保而無法威脅到絹之**隊的行動,蓋言曉的部隊很快就跨越了這條崔健江精心構築的防線,朝著開城挺進了。(未完待續。)
在經曆了平山之戰雙方重新回到交戰狀態以後,安東都護楊蓮立即招來了武將們進行磋商。由於楊蓮是文官出身,對於指揮作戰並不擅長,因此他急需武將們給出切實有效的作戰計劃。
不過楊蓮所能得到的建議雖多,卻未必都是正確的。因為目前安東都護府軍階最高的武將是都護府司馬蓋言曉和長史華猛,這兩位都是猛將型的武將,出謀劃策可不是他們的強項,其他人說話的份量不足,與這兩位武將的地位也想去甚遠,因此也不敢多嘴,結果這次會議的主角成了虎衛營指揮使高定邊。
高定邊認為目前安東都護府的兵力並不足以發動大規模的作戰,而且一線指揮人才基本都被抽調回遼東對付突契的進攻了,部隊的協調能力並不好,需要一段時間來完成戰爭的準備,可是卻不能就此放任高麗人好整以暇的進行準備。因此他建議將作戰分成三個階段來進行。
第一階段就是針對高麗進行不間斷的襲擾作戰,眾所周知的是高麗在大同江之戰中損失了全部的老兵,剩下的京都衛戍部隊也投降了,因此崔健江政權目前的軍隊都是在他去開城募兵以後招募來的,這些士兵雖然也經過了訓練,可是卻少有作戰經驗。如果把安東都護府的部隊經過了重新整編,完善了指揮係統之後用來對付這樣的高麗軍隊顯然就可以彌補一部分數量不足的問題,但是這需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在襲擾作戰期間不能允許高麗士兵積累作戰經驗。因此,高定邊指出第一階段的作戰目標就是由虎衛營對高麗進行襲擾作戰。隻要統禦高麗軍發生遭遇戰,就務求將其全殲。確保高麗不但會損失人員,更無法累積作戰經驗。
第二階段是在安東都護府完成戰爭準備以後,全力向開城進行攻擊,力求在最短時間內將其攻克,從而達到打擊高麗軍民繼續抗擊的信心。
第三階段則是水路並進,由水軍都督鄭夢龍率領的水軍將從海路切斷高麗的退路,確保高麗無法從倭國獲得任何形式的援助,同時陸路上掃平高麗的殘餘抵抗勢力,從而將其完全征服。
楊蓮對於高定邊的這個提案頗為讚許。因為他很清楚之前與高麗的作戰行動中高定邊所率領的虎衛營有著極其顯赫的戰績,盡管他的官階還比不上蓋言曉和華猛,可是在軍中的威望卻已經可以與之比肩了。加上楊蓮對於粗野莽撞的武將並不是特別喜歡,而像高定邊這種有勇有謀的人才更能得到他的讚許。在與蓋言曉和華猛商議出一些細節上的調整以後,高定邊的提案獲得了通過。
由此華猛和蓋言曉一邊在邊境防禦高麗可能的軍事行動,一邊開始訓練軍隊,調整人事組織,而高定邊則率領著虎衛營的部隊開始了行動。
高定邊的襲擊對於高麗來說簡直就是致命的。因為虎衛營的威名早已在高麗廣為流傳,士兵們對於這支虎狼之師一直心存畏懼(這也是遼東都護蘇成棟將這支精銳之師留在高麗沒有帶回對突契作戰的前線的原因)。而且這支部隊全部由騎兵組成,來去如風難以捉摸,要堵住這支部隊恐怕非得要十倍與它的兵力才行,可是現在的高麗就算有這樣的兵力也無法完成集結調動。因為如果那樣做了的話,高麗與絹之國的邊境線上就會出現嚴重的兵力不足,如果絹之國借機發動攻擊的話情況就不堪設想了。
既然高麗軍隊無法集結起來對付高定邊部。這樣一來,高麗軍隊就成了無法對付他的一群可憐的散兵了。他們隻能窩在據點內躲避。一旦貿然出擊就會遭到滅頂之災。可即使是這樣也無法完全避免被高定邊攻擊的命運,因為他會趁著高麗軍隊外出砍柴的機會發動進攻。對於那些相對薄弱的據點也會發起突然襲擊,每一次與他遭遇的高麗軍隊都難逃全軍覆沒的命運,由此繼“吃人的紅虎”王漢新的惡名之後,高定邊也獲得了一個諢名“噬魂的黑虎”。
連續幾個月的襲擾作戰讓高麗總共損失了將近四千名士兵,更關鍵的是讓高麗軍隊的調動和士氣受到了打擊。
此時蓋言曉和華猛已經完成了戰爭的整備和訓練,楊蓮立即展開了第二階段的作戰。
以作戰兵力來看楊蓮並不占優勢,雙方的兵力都是四萬人左右,可是以士兵的作戰素質來說就大不相同了。因此此次作戰的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突然性,這將極大的左右雙方勝負的天平往哪一邊傾斜。為此華猛率領一萬大軍假意在平山方向向高麗發動了突然的猛攻,其猛烈程度讓平山守軍很快就抵擋不住,連連向開城求援。
崔健江不能坐視平山陷落,因為平山一旦陷落那麽開城的門戶就將對絹之國大開,因此盡管成雲強烈反對,他還是派出了一萬五千援軍。這個消息立即被高定邊安插的細作送給了平壤的楊蓮,楊蓮急令蓋言曉展開行動,於是蓋言曉的兩萬五千主力沿著海邊對高麗展開了疾攻。
駐守在海岸的高麗軍隊原本是高麗最精銳的部隊,其中還包括了成雲帶來的一部分老兵,無論兵力配置還是作戰能力都可以應付蓋言曉的攻擊,可是由於高定邊的襲擾迫使他們隻能窩在自己的據點之內防守,結果使得各部隊之間的通訊和聯動處於非常低的水平,麵對蓋言曉的大軍他們成了相對孤立的散兵,從而被蓋言曉打了個措手不及,成了被各個擊破的對象。
開戰僅僅五天,高麗沿海的據點就被拔掉了二十幾座。剩下一些零星的據點也已經隻能自保而無法威脅到絹之**隊的行動,蓋言曉的部隊很快就跨越了這條崔健江精心構築的防線,朝著開城挺進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