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崔健江意識到自己被騙的時候,蓋言曉的前鋒距離開城已經隻有兩天的路程了。此時他才想起了成雲的正確判斷,連忙將成雲召來詢問對策。
成雲是有苦難言。身為高麗的客將,他在高麗的武將之中從來不受重視,唯一能夠例外的就是已故的高麗統帥盧炫。為了報答盧炫的知遇之恩,他毅然接受了盧炫的囑托擔負起重振高麗的重擔。可是高麗國王崔健江對於成雲卻並不信任,盡管表麵上的禮數十分周到,但是成雲明白崔健江的內心對於自己是處處設防的。這次崔健江罔顧自己的忠告出兵援救平山前線,終於中了絹之國的圈套就是很好的證明。對此成雲不能做出任何表示,因為無論如何動作都會令崔健江增加對自己的不信任。可是現在大難臨頭崔健江又把自己找來問計,說實在的成雲也沒有辦法。
目前高麗軍的主力被牽製在了平山,沿海防線輸得莫名其妙,即使將那裏逃回來的敗兵組織起來,開城的兵力要阻擋絹之國的進攻也很艱難,這個時候如果把平山的主力撤回來的話,那麽華猛必定會尾隨其後進行追擊,到時候別說平山會失守,就連這支大軍也有被擊潰的危險。
要是把布置在東部江原道的部隊調回來的話,一來是遠水難解近渴,二來是難保敵軍不會趁機攻擊江原道,一旦江原道失守,廣大的高麗南部地區就等於敞開了大門。
成雲不是神仙,他手裏可沒有能變出兵力來的法寶。眼下開城的危局成雲搜腸刮肚竟想不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計策。麵對崔健江的詢問,成雲隻得硬著頭皮提出了一條他所認為的最為正確的對策——放棄開城。
“放棄開城?!”崔健江頓時揚起了眉毛。
“陛下,請聽臣一言。以目前的態勢而言我軍沒有任何一支軍隊可以及時趕來援救開城的危機,敵軍已經迫在眉睫。但是敵軍並未對開城形成合圍態勢。況且平山地區我軍造成了對華猛軍的局部優勢,蓋言曉部絕不會坐視華猛陷入危機的。所以現在如果陛下放棄開城南撤的話,蓋言曉沒有足夠的力量來追擊我們。我軍先行退到西甌城,那裏的城池比開城堅固。我們可以利用這段距離來贏得時間,發詔書讓各地勤王的軍隊到西甌城集結,在那裏與敵軍展開決戰。”
“卿的意思是要放棄平山的那兩萬大軍,讓他們為寡人逃跑贏得時間嗎?”
“陛下不要誤解臣的意思。我們是撤退,而不是逃跑。現在如果留在開城,那麽我們就會被敵軍包圍,開城的城防確實堅固,可是一旦被包圍以後我們卻沒有足以解圍的兵力。更沒有能領導援軍的領袖,這樣下去開城的陷落隻是時間問題而已。眼下我們被絹之國算計了一道,要扭轉這個局麵並不容易,可是高麗的根本問題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陛下您的安危。隻要陛下還在,那麽我們就還有重振旗鼓的機會,反之一旦陛下被困住的話,那麽放眼高麗還有誰能振臂一呼,召集軍隊收複失地?到那時候,敵軍乘機攻略各地。大家都沒有主心骨支撐的話,高麗丟失的就不是一城一地,想要重整河山就會變得更加困難重重了。孰輕孰重。還請陛下聖裁。”
成雲的一番話說中了崔健江的軟肋,眼下高麗最大的問題就是王室僅剩他一人,當初離開平壤城時他還有子嗣,可是卻沒有帶出平壤,如今他隻有兩個兒子,可是都不滿三歲,高麗目前沒有了他,那就如成雲所言大家將會失去向心力。
眼見得崔健江已經動心,成雲忙道:“陛下。現在時間還來得及,陛下早一刻下定決心。那麽我軍就能帶走更多的物資和兵力,請陛下定奪。”
“不戰而逃啊。這叫高麗百姓如何看待寡人?”崔健江咬著牙道。
成雲聽了忙跪倒在地道:“陛下請放寬心,請陛下盡快出城,臣願意率領少數軍隊留在此城迎擊敵軍,等陛下進入安全地帶以後臣會放棄此城,然後尋機帶領平山的友軍向西甌城轉進的。”
崔健江聽了成雲的這話不禁動容,連忙站起身來走到成雲近前將其扶了起來:“愛卿有如此忠肝義膽實是寡人之大幸,如此就拜托愛卿了,請你奮戰。”
“臣定當鞠躬盡瘁以報陛下隆恩,請陛下速速準備!”
君臣兩人商議已定,不再耽擱時間,立即開始著手準備。開城的軍民無法全部撤離,崔健江隻帶上了三千親衛軍和一些零星的部隊,外加所有的馬匹牛隻以及盡可能多的糧食武器,匆匆離開了開城。而成雲則領著兩千士兵繼續防守開城吸引絹之國的注意力。
蓋言曉的前鋒部隊在第二天的傍晚趕到了開城,成雲毫不客氣帶領士兵出城截擊,把這支先頭部隊給驅散了。
第三天一大早,蓋言曉的大軍殺到,成雲緊閉城門拒不出戰,在城頭上虛設旗幟讓蓋言曉無法判明城內的情況。蓋言曉果然中計,率領士兵開始攻城。戰況十分激烈,成雲的部隊數量太少,要調配合理十分困難,好在蓋言曉兼程而來,缺乏攻城器械,因此開戰的頭兩天沒有任何進展。
對此蓋言曉大發雷霆,命令全軍休整一晚,第二天全線進攻,誓要奪下開城。
成雲則趁著蓋言曉停止攻擊的當口,趁著夜色離開了開城。等到第二天蓋言曉準備全麵進攻的時候才發現開城已經成了一座空城,除了滿城的百姓外已經找不到一個高麗士兵了。
高麗的新都開城就這麽落入了絹之國的手中,可是奪下開城建立大功的蓋言曉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一種被對手耍了的情緒縈繞在他的心頭揮之不去。
找到高麗軍的蹤跡!這是蓋言曉下達的死命令,絹之國的軍隊四下開始搜索高麗軍的蹤跡。這是蓋言曉犯的第二個錯誤,他因為一時憤懣忽略了此時正處於劣勢的華猛軍,由此給成雲營救平山的友軍留下了一線可乘之機。(未完待續。)
成雲是有苦難言。身為高麗的客將,他在高麗的武將之中從來不受重視,唯一能夠例外的就是已故的高麗統帥盧炫。為了報答盧炫的知遇之恩,他毅然接受了盧炫的囑托擔負起重振高麗的重擔。可是高麗國王崔健江對於成雲卻並不信任,盡管表麵上的禮數十分周到,但是成雲明白崔健江的內心對於自己是處處設防的。這次崔健江罔顧自己的忠告出兵援救平山前線,終於中了絹之國的圈套就是很好的證明。對此成雲不能做出任何表示,因為無論如何動作都會令崔健江增加對自己的不信任。可是現在大難臨頭崔健江又把自己找來問計,說實在的成雲也沒有辦法。
目前高麗軍的主力被牽製在了平山,沿海防線輸得莫名其妙,即使將那裏逃回來的敗兵組織起來,開城的兵力要阻擋絹之國的進攻也很艱難,這個時候如果把平山的主力撤回來的話,那麽華猛必定會尾隨其後進行追擊,到時候別說平山會失守,就連這支大軍也有被擊潰的危險。
要是把布置在東部江原道的部隊調回來的話,一來是遠水難解近渴,二來是難保敵軍不會趁機攻擊江原道,一旦江原道失守,廣大的高麗南部地區就等於敞開了大門。
成雲不是神仙,他手裏可沒有能變出兵力來的法寶。眼下開城的危局成雲搜腸刮肚竟想不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計策。麵對崔健江的詢問,成雲隻得硬著頭皮提出了一條他所認為的最為正確的對策——放棄開城。
“放棄開城?!”崔健江頓時揚起了眉毛。
“陛下,請聽臣一言。以目前的態勢而言我軍沒有任何一支軍隊可以及時趕來援救開城的危機,敵軍已經迫在眉睫。但是敵軍並未對開城形成合圍態勢。況且平山地區我軍造成了對華猛軍的局部優勢,蓋言曉部絕不會坐視華猛陷入危機的。所以現在如果陛下放棄開城南撤的話,蓋言曉沒有足夠的力量來追擊我們。我軍先行退到西甌城,那裏的城池比開城堅固。我們可以利用這段距離來贏得時間,發詔書讓各地勤王的軍隊到西甌城集結,在那裏與敵軍展開決戰。”
“卿的意思是要放棄平山的那兩萬大軍,讓他們為寡人逃跑贏得時間嗎?”
“陛下不要誤解臣的意思。我們是撤退,而不是逃跑。現在如果留在開城,那麽我們就會被敵軍包圍,開城的城防確實堅固,可是一旦被包圍以後我們卻沒有足以解圍的兵力。更沒有能領導援軍的領袖,這樣下去開城的陷落隻是時間問題而已。眼下我們被絹之國算計了一道,要扭轉這個局麵並不容易,可是高麗的根本問題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陛下您的安危。隻要陛下還在,那麽我們就還有重振旗鼓的機會,反之一旦陛下被困住的話,那麽放眼高麗還有誰能振臂一呼,召集軍隊收複失地?到那時候,敵軍乘機攻略各地。大家都沒有主心骨支撐的話,高麗丟失的就不是一城一地,想要重整河山就會變得更加困難重重了。孰輕孰重。還請陛下聖裁。”
成雲的一番話說中了崔健江的軟肋,眼下高麗最大的問題就是王室僅剩他一人,當初離開平壤城時他還有子嗣,可是卻沒有帶出平壤,如今他隻有兩個兒子,可是都不滿三歲,高麗目前沒有了他,那就如成雲所言大家將會失去向心力。
眼見得崔健江已經動心,成雲忙道:“陛下。現在時間還來得及,陛下早一刻下定決心。那麽我軍就能帶走更多的物資和兵力,請陛下定奪。”
“不戰而逃啊。這叫高麗百姓如何看待寡人?”崔健江咬著牙道。
成雲聽了忙跪倒在地道:“陛下請放寬心,請陛下盡快出城,臣願意率領少數軍隊留在此城迎擊敵軍,等陛下進入安全地帶以後臣會放棄此城,然後尋機帶領平山的友軍向西甌城轉進的。”
崔健江聽了成雲的這話不禁動容,連忙站起身來走到成雲近前將其扶了起來:“愛卿有如此忠肝義膽實是寡人之大幸,如此就拜托愛卿了,請你奮戰。”
“臣定當鞠躬盡瘁以報陛下隆恩,請陛下速速準備!”
君臣兩人商議已定,不再耽擱時間,立即開始著手準備。開城的軍民無法全部撤離,崔健江隻帶上了三千親衛軍和一些零星的部隊,外加所有的馬匹牛隻以及盡可能多的糧食武器,匆匆離開了開城。而成雲則領著兩千士兵繼續防守開城吸引絹之國的注意力。
蓋言曉的前鋒部隊在第二天的傍晚趕到了開城,成雲毫不客氣帶領士兵出城截擊,把這支先頭部隊給驅散了。
第三天一大早,蓋言曉的大軍殺到,成雲緊閉城門拒不出戰,在城頭上虛設旗幟讓蓋言曉無法判明城內的情況。蓋言曉果然中計,率領士兵開始攻城。戰況十分激烈,成雲的部隊數量太少,要調配合理十分困難,好在蓋言曉兼程而來,缺乏攻城器械,因此開戰的頭兩天沒有任何進展。
對此蓋言曉大發雷霆,命令全軍休整一晚,第二天全線進攻,誓要奪下開城。
成雲則趁著蓋言曉停止攻擊的當口,趁著夜色離開了開城。等到第二天蓋言曉準備全麵進攻的時候才發現開城已經成了一座空城,除了滿城的百姓外已經找不到一個高麗士兵了。
高麗的新都開城就這麽落入了絹之國的手中,可是奪下開城建立大功的蓋言曉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一種被對手耍了的情緒縈繞在他的心頭揮之不去。
找到高麗軍的蹤跡!這是蓋言曉下達的死命令,絹之國的軍隊四下開始搜索高麗軍的蹤跡。這是蓋言曉犯的第二個錯誤,他因為一時憤懣忽略了此時正處於劣勢的華猛軍,由此給成雲營救平山的友軍留下了一線可乘之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