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農卡爾的憂慮是人之常情,但事情倒也沒有他想象的那麽糟糕。拜巴斯巴恩控製住耶克巴達城以後並沒有大權獨攬,他雖然依舊掌握著軍隊的領導權,但那是因為逃走的比哈布在自己的領地內擁立魯達內爾為正統國王,宣布珀農卡爾為篡位的叛逆,並且號召全國的軍隊對其效忠。為了要與這股叛逆力量對抗,就算拜巴斯巴恩不掌握軍權恐怕也難有人敢接下這副重擔。
在國政方麵,拜巴斯巴恩勸誡珀農卡爾下詔有條件的赦免鬆格瑞斯和克巴爾多的罪,讓他們重新回到朝廷任職。這是因為根據情報顯示這三派權貴已經完全鬧掰了,如今挾持著魯達內爾的比哈布顯然淩駕於其他兩派之上,可以想見另外兩人一定是憤憤不平的,如果能利用這個機會拉攏這兩人的話,就可以在戰略上孤立比哈布,要是能讓他們效忠於珀農卡爾的話也可以更加強化珀農卡爾的正統地位。不過拜巴斯巴恩並沒有要求國王如此做,而隻是提出了建議,至於是否實施則交給珀農卡爾自己決斷,至於其他的事務他也是如此照辦,一切的最終裁決權都交給了珀農卡爾。這麽做顯然是為了強化珀農卡爾的地位,幫助他樹立威信,以便掌握權力的。珀農卡爾也投桃報李,宣布任命拜巴斯巴恩為帕斯帝國宰相,大將軍,並賞賜了無數財寶以結其心,君臣的關係變得相當融洽。
與之相悖的是帕斯帝國的現狀變得撲朔迷離。由於帝國出現了兩位國王,而且同是比喀留斯四世國王的兒子,又都經過了正式的加冕儀式,從法理上來講都有其正統性,那麽全國各地領兵的將軍們和領主們究竟該如何抉擇呢?拜巴斯巴恩麵臨的問題還是相當的棘手。
首先是比哈布的黨羽當然毫不猶豫的投入了他的陣營。身為軍務大臣的他自然在軍界有他的根基,因此比哈布的勢力迅速膨脹起來,除了盤踞在帝國西北的封地另立門戶以外,坐擁十萬人馬。鬆格瑞斯和克巴爾多也回到了自己的領地,他們固然是沒有和比哈布聯手,可是卻也不肯臣服於珀農卡爾的麾下——這也難怪,如今他們天高皇帝遠,朝廷又有比哈布這個敵人在,不可能分神來對付他們,他們自然是奇貨可居,看誰給的好處多就幫誰了。這麽一來他們的黨羽自然也首鼠兩端,不肯輕易表態,於是帝國的軍事力量幾乎都處於對抗珀農卡爾和觀望的態度。拜巴斯巴恩費盡心機也隻爭取到了少數人宣誓效忠珀農卡爾政權。
如今珀農卡爾政權的實際控製地區隻有帝國的三分之一多一點,而且主要集中在巴丹那領到耶克巴達城一線,幾乎就是拜巴斯巴恩進軍打下來的這片地區。而拜巴斯巴恩掌握的軍隊並不多,主力的巴丹那軍還剩下三萬多人,剩下還有十二萬左右的帕斯軍,但是這些部隊的指揮人員中存在相當數量的三派人物,他們的忠誠可沒有百分之百的保證,唯一能壓得住他們的恐怕就是拜巴斯巴恩的威名了。
如果要在這些實控地區駐軍,那麽兵力將會被分散,成為散兵遊勇,而王都也將沒有足夠的兵力去討伐比哈布。因此拜巴斯巴恩建議珀農卡爾在現有兵力基礎上重新招募士兵加以訓練,同時提拔一些有能力的低級軍官來作為這些部隊的指揮官,國王必須要有一支真正效忠於王室的軍隊和將領來守護才行。
這一舉措讓珀農卡爾徹底打消了疑慮,因為他看出來拜巴斯巴恩的確沒有要長期掌權的野心,這麽做顯然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到這個時候他才確信父親當初的遺言是正確的。拜巴斯巴恩則將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到了外交和謀略上,他必須在征伐比哈布之前穩定住各個方麵才行。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名客人造訪了他的官邸,此人正是辛德拉國王特拉格的使臣瑪卡布爾。
瑪卡布爾為他帶來的消息讓拜巴斯巴恩都大吃了一驚,因為這件事的確出乎他的預料之外——特拉格國王終於決定要對自己的手足米福拉公爵下手了。但是他懾於米福拉公爵的強大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生怕不能一擊得手,因此便來請求盟友巴丹那領主的協助。
這可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拜巴斯巴恩之所以敢出兵帕斯就是因為他確認了巴丹那領背後的突契,吐蕃和辛德拉都是自己的盟友,且突契和吐蕃正各自暗中圖謀無暇他顧,辛德拉國王特拉格是個沒有野心的人。誰知道特拉格偏偏在這個時候決定對米福拉公爵下手,拜巴斯巴恩很清楚特拉格國王和米福拉公爵的實力差距,雙方誰也別想輕易吃掉誰,可是若論起軍事能力而言恐怕還是米福拉公爵略占優勢的,因為他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後盾。特拉格國王如果失敗,那麽巴丹那領就會失去東南的安全緩衝帶,這顯然是拜巴斯巴恩不能接受的,可是這個當口如果出兵辛德拉,不但勞師遠征,而且也會使得本已捉襟見肘的兵力更為空虛。思來想去真是左右為難。
“貴國國王陛下何以突然想到要對付米福拉公爵?”拜巴斯巴恩不得不有如此疑問,因為這實在太不合理了。
瑪卡布爾行了一個禮,答道:“領主大人,哦不,宰相大人,你我是朋友,在下也不想對你隱瞞。事實上是敝國國王還在籌備之中,但是米福拉公爵卻得到了消息,因此其實米福拉公爵已經搶先一步動手,敝國國王是被迫應戰的。”
瑪卡布爾說的應該是實情,但是卻隱瞞了特拉格國王為什麽要籌備征討米福拉的原因。拜巴斯巴恩如此判斷。便道:“既然大人您直言不諱,那麽在下也就實言相告了。目前帕斯帝國的情況想必大人也耳聞目睹,在這個時候分兵幫助貴國作戰,恐怕力有不逮。”
瑪卡布爾點點頭,道:“感謝您的直率,但是在下不得不再次向您請求援軍。敝國國王陛下目前還能應付得了,但是卻無法長期支持下去。如果貴國能夠仗義出手的話,那麽就有可能盡快解決這場戰事,如此一來便可免去敝國百姓生靈塗炭。而且就貴國目前的局勢來看各方都處於無力進攻的態勢,即便出兵敝國,憑借大人的威名叛逆也不敢輕舉妄動才是。”
拜巴斯巴恩沉默了。的確,瑪卡布爾說得也有一定的道理,卻不見得符合事情發展的規律。最後拜巴斯巴恩道:“請大人暫且回館驛休息,在下需要和部下們商量一下之後才能給大人答複。”(未完待續。)
在國政方麵,拜巴斯巴恩勸誡珀農卡爾下詔有條件的赦免鬆格瑞斯和克巴爾多的罪,讓他們重新回到朝廷任職。這是因為根據情報顯示這三派權貴已經完全鬧掰了,如今挾持著魯達內爾的比哈布顯然淩駕於其他兩派之上,可以想見另外兩人一定是憤憤不平的,如果能利用這個機會拉攏這兩人的話,就可以在戰略上孤立比哈布,要是能讓他們效忠於珀農卡爾的話也可以更加強化珀農卡爾的正統地位。不過拜巴斯巴恩並沒有要求國王如此做,而隻是提出了建議,至於是否實施則交給珀農卡爾自己決斷,至於其他的事務他也是如此照辦,一切的最終裁決權都交給了珀農卡爾。這麽做顯然是為了強化珀農卡爾的地位,幫助他樹立威信,以便掌握權力的。珀農卡爾也投桃報李,宣布任命拜巴斯巴恩為帕斯帝國宰相,大將軍,並賞賜了無數財寶以結其心,君臣的關係變得相當融洽。
與之相悖的是帕斯帝國的現狀變得撲朔迷離。由於帝國出現了兩位國王,而且同是比喀留斯四世國王的兒子,又都經過了正式的加冕儀式,從法理上來講都有其正統性,那麽全國各地領兵的將軍們和領主們究竟該如何抉擇呢?拜巴斯巴恩麵臨的問題還是相當的棘手。
首先是比哈布的黨羽當然毫不猶豫的投入了他的陣營。身為軍務大臣的他自然在軍界有他的根基,因此比哈布的勢力迅速膨脹起來,除了盤踞在帝國西北的封地另立門戶以外,坐擁十萬人馬。鬆格瑞斯和克巴爾多也回到了自己的領地,他們固然是沒有和比哈布聯手,可是卻也不肯臣服於珀農卡爾的麾下——這也難怪,如今他們天高皇帝遠,朝廷又有比哈布這個敵人在,不可能分神來對付他們,他們自然是奇貨可居,看誰給的好處多就幫誰了。這麽一來他們的黨羽自然也首鼠兩端,不肯輕易表態,於是帝國的軍事力量幾乎都處於對抗珀農卡爾和觀望的態度。拜巴斯巴恩費盡心機也隻爭取到了少數人宣誓效忠珀農卡爾政權。
如今珀農卡爾政權的實際控製地區隻有帝國的三分之一多一點,而且主要集中在巴丹那領到耶克巴達城一線,幾乎就是拜巴斯巴恩進軍打下來的這片地區。而拜巴斯巴恩掌握的軍隊並不多,主力的巴丹那軍還剩下三萬多人,剩下還有十二萬左右的帕斯軍,但是這些部隊的指揮人員中存在相當數量的三派人物,他們的忠誠可沒有百分之百的保證,唯一能壓得住他們的恐怕就是拜巴斯巴恩的威名了。
如果要在這些實控地區駐軍,那麽兵力將會被分散,成為散兵遊勇,而王都也將沒有足夠的兵力去討伐比哈布。因此拜巴斯巴恩建議珀農卡爾在現有兵力基礎上重新招募士兵加以訓練,同時提拔一些有能力的低級軍官來作為這些部隊的指揮官,國王必須要有一支真正效忠於王室的軍隊和將領來守護才行。
這一舉措讓珀農卡爾徹底打消了疑慮,因為他看出來拜巴斯巴恩的確沒有要長期掌權的野心,這麽做顯然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到這個時候他才確信父親當初的遺言是正確的。拜巴斯巴恩則將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到了外交和謀略上,他必須在征伐比哈布之前穩定住各個方麵才行。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名客人造訪了他的官邸,此人正是辛德拉國王特拉格的使臣瑪卡布爾。
瑪卡布爾為他帶來的消息讓拜巴斯巴恩都大吃了一驚,因為這件事的確出乎他的預料之外——特拉格國王終於決定要對自己的手足米福拉公爵下手了。但是他懾於米福拉公爵的強大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生怕不能一擊得手,因此便來請求盟友巴丹那領主的協助。
這可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拜巴斯巴恩之所以敢出兵帕斯就是因為他確認了巴丹那領背後的突契,吐蕃和辛德拉都是自己的盟友,且突契和吐蕃正各自暗中圖謀無暇他顧,辛德拉國王特拉格是個沒有野心的人。誰知道特拉格偏偏在這個時候決定對米福拉公爵下手,拜巴斯巴恩很清楚特拉格國王和米福拉公爵的實力差距,雙方誰也別想輕易吃掉誰,可是若論起軍事能力而言恐怕還是米福拉公爵略占優勢的,因為他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後盾。特拉格國王如果失敗,那麽巴丹那領就會失去東南的安全緩衝帶,這顯然是拜巴斯巴恩不能接受的,可是這個當口如果出兵辛德拉,不但勞師遠征,而且也會使得本已捉襟見肘的兵力更為空虛。思來想去真是左右為難。
“貴國國王陛下何以突然想到要對付米福拉公爵?”拜巴斯巴恩不得不有如此疑問,因為這實在太不合理了。
瑪卡布爾行了一個禮,答道:“領主大人,哦不,宰相大人,你我是朋友,在下也不想對你隱瞞。事實上是敝國國王還在籌備之中,但是米福拉公爵卻得到了消息,因此其實米福拉公爵已經搶先一步動手,敝國國王是被迫應戰的。”
瑪卡布爾說的應該是實情,但是卻隱瞞了特拉格國王為什麽要籌備征討米福拉的原因。拜巴斯巴恩如此判斷。便道:“既然大人您直言不諱,那麽在下也就實言相告了。目前帕斯帝國的情況想必大人也耳聞目睹,在這個時候分兵幫助貴國作戰,恐怕力有不逮。”
瑪卡布爾點點頭,道:“感謝您的直率,但是在下不得不再次向您請求援軍。敝國國王陛下目前還能應付得了,但是卻無法長期支持下去。如果貴國能夠仗義出手的話,那麽就有可能盡快解決這場戰事,如此一來便可免去敝國百姓生靈塗炭。而且就貴國目前的局勢來看各方都處於無力進攻的態勢,即便出兵敝國,憑借大人的威名叛逆也不敢輕舉妄動才是。”
拜巴斯巴恩沉默了。的確,瑪卡布爾說得也有一定的道理,卻不見得符合事情發展的規律。最後拜巴斯巴恩道:“請大人暫且回館驛休息,在下需要和部下們商量一下之後才能給大人答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