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劉龑所預料的那樣,他關於王漢新領四州經略使的任命在朝中激起了軒然大波,所有的大臣分為兩派,一派是強烈反對,一派是默不作聲的,而支持的人隻有薛伯仁一人而已。可是今時不同往日,朝臣的們的觀點已經不足以動搖劉龑的決心了,當然,為了安撫臣子們的情緒劉龑總是還要做一番工作。
且不說為此奔忙的皇帝劉龑,有一個人對於這項任命卻十分滿意,甚至比王漢新本人更加高興,那就是國舅米益國。
如果要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崇拜的威力的話,那麽米益國就是一個活標本。自從上一次平定羌族作亂以後,米益國就完全被王漢新給征服了,他從先前對王漢新的極度恐懼轉而對其敬若神明,在他眼裏看來,皇帝的詔命簡直太英明了,還有誰能比王漢新更適合這個職務呢?盡管他本人並沒見過本朝的什麽大將,但他堅信王漢新絕對可以位列絹之國最出色的將領行列,很奇怪的是他的這個完全主觀的看法居然是對的。
其實在上一次平亂之後米益國就向皇帝劉龑提出了,寧可不要任何封賞,也要在下一次王漢新出征之時跟隨在他麾下。為了能夠不像上一次那麽如同一個累贅一般,米益國在這大半年裏一改過去的紈絝子弟習性,每天讀書練字不輟。他知道自己無法成為一個武將呆在王漢新身邊,那麽就隻能以文職追隨在側,所以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其實在父親米南風活著的時候對米益國的教訓是很嚴格的,或許就是因為這個才讓米益國產生了厭惡感而在父親過世,姐姐受寵以後開始了揮霍無羈的生活。如今他浪子回頭,這大半年來倒是將扔下許久的功課補了不少回來。此外他還加強了鍛煉,每日都抽出時間來練習騎馬,還專門請了師傅教習弓箭和劍術。雖然大半年的時間不可能有什麽成就,不過米益國的身體狀況卻因為這段時間的鍛煉變得健壯了不少,加上他天生生得秀麗,如今十九歲的他儼然已經是一個英俊挺拔的公子了。
在去王漢新帳中聽命之前,米益國先去了皇宮拜別姐姐。麗嬪在見到自己的弟弟以後不禁百感交集,連連道:“好,好,如今越發有男子漢氣概了,姐姐很是欣慰。”
“臣弟之前少不更事,胡作非為,讓娘娘費心了,此番隨軍出征,必定竭盡全力追隨經略使大人,若能立下些許功勳,便可光耀門楣,以告慰父親在天之靈了。”
麗嬪含著淚點頭道:“你能這麽想很好,隻是不要太過勉強了。等你這次出征凱旋回來,姐姐也要給你尋一門好親事,為我米家延續香火。”
米益國忙低下頭去道:“娘娘取笑了,臣弟還沒有考慮過這些事情。此番出征未知何時還朝,還望娘娘多多保重!臣弟就此拜別了。”
從麗嬪這裏出來以後,米益國忽然發現自己身邊多了幾個護衛,仔細看時竟然就是上次出征平亂時的那幾位,為首的一個拱手道:“我等奉陛下聖旨前來保護國舅爺的安全。”
米益國苦笑著搖搖頭,道:“多謝萬歲美意,此番又要勞煩諸位了。”
對於米益國的態度,這幾個護衛顯然也是吃了一驚。比起當初嬌生慣養的國舅爺來,如今的米益國待人接物已然如同謙謙君子一般。
帶著這幾個護衛,米益國一路趕奔王漢新設在長安城外的大營。向旗牌官通稟之後不久,米益國便被帶進了王漢新的帥帳之中。
“主簿米益國參見經略使大人!”米益國恭恭敬敬的朝著王漢新施禮道。
王漢新見到米益國還是一如既往的板著臉,他倒是從別人口中知道了米益國已經大不一樣了,可是一想到眼前這個人是皇帝作為十門霹靂炮的附贈硬搭配給自己的,他心裏就難免有些不爽:“國舅不必如此多禮,快快請起。”
“如今在下已經入了大人軍營,便不再是國舅,隻是大人麾下一名主簿而已。”米益國的態度還是畢恭畢敬。
不知道為什麽,米益國這種態度讓王漢新覺得渾身不舒服。或許是他的態度與之前的反差太大,也或許是因為王漢新一直在軍中長大,對於文縐縐的言辭有特殊的感覺吧。可是王漢新仔細一想,似乎米益國以前的態度也很讓自己不舒服,要是他也像普通軍士那樣直來直去好像也很詭異,可能是自己真的不喜歡這個人吧。王漢新隻好擺擺手道:“如此最好。你且下去安歇,大軍不日就要開拔。”
“遵命!”米益國答應一聲,隨即退出了大帳。
“四弟,你怎麽好像很不自在啊。”看出端倪的周嗣義挖苦道。
“二哥,你就別說了。難道你不覺得米益國說話時有一種百爪撓心的感覺嗎?”
周嗣義搖搖頭:“我倒覺得這孩子完全變了個樣,似乎是可以期待的樣子呢。”
王漢新聽了一愣,左右看了看陳氏兄弟道:“大哥,三哥,你們也是和二哥一樣嗎?難道隻有我一個人是這麽感覺的嗎?”
陳世化幹咳了一聲沒有開口,陳世傑看了看王漢新,又看了看周嗣義,這才道:“其實我和二哥的看法一樣,不過他那種文縐縐的樣子確實有些做作。”
王漢新歎了口氣:“難道這是我個人的偏見嗎?偏偏這一次出征都要帶著這個人。”
“我看陛下這麽做恰好能促使你盡快戰勝突契,凱旋班師,這樣你就能擺脫他了呀。”周嗣義決定乘勝追擊,好好給王漢新補上一刀。
“真是用心險惡,不,用心良苦啊。”王漢新一臉無奈的說道。
此時的王漢新當然不知道他這次所謂渾身不自在的出征竟然要持續三年之久,而三年之後他早就忘了今天這個茬了。(未完待續。)
且不說為此奔忙的皇帝劉龑,有一個人對於這項任命卻十分滿意,甚至比王漢新本人更加高興,那就是國舅米益國。
如果要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崇拜的威力的話,那麽米益國就是一個活標本。自從上一次平定羌族作亂以後,米益國就完全被王漢新給征服了,他從先前對王漢新的極度恐懼轉而對其敬若神明,在他眼裏看來,皇帝的詔命簡直太英明了,還有誰能比王漢新更適合這個職務呢?盡管他本人並沒見過本朝的什麽大將,但他堅信王漢新絕對可以位列絹之國最出色的將領行列,很奇怪的是他的這個完全主觀的看法居然是對的。
其實在上一次平亂之後米益國就向皇帝劉龑提出了,寧可不要任何封賞,也要在下一次王漢新出征之時跟隨在他麾下。為了能夠不像上一次那麽如同一個累贅一般,米益國在這大半年裏一改過去的紈絝子弟習性,每天讀書練字不輟。他知道自己無法成為一個武將呆在王漢新身邊,那麽就隻能以文職追隨在側,所以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其實在父親米南風活著的時候對米益國的教訓是很嚴格的,或許就是因為這個才讓米益國產生了厭惡感而在父親過世,姐姐受寵以後開始了揮霍無羈的生活。如今他浪子回頭,這大半年來倒是將扔下許久的功課補了不少回來。此外他還加強了鍛煉,每日都抽出時間來練習騎馬,還專門請了師傅教習弓箭和劍術。雖然大半年的時間不可能有什麽成就,不過米益國的身體狀況卻因為這段時間的鍛煉變得健壯了不少,加上他天生生得秀麗,如今十九歲的他儼然已經是一個英俊挺拔的公子了。
在去王漢新帳中聽命之前,米益國先去了皇宮拜別姐姐。麗嬪在見到自己的弟弟以後不禁百感交集,連連道:“好,好,如今越發有男子漢氣概了,姐姐很是欣慰。”
“臣弟之前少不更事,胡作非為,讓娘娘費心了,此番隨軍出征,必定竭盡全力追隨經略使大人,若能立下些許功勳,便可光耀門楣,以告慰父親在天之靈了。”
麗嬪含著淚點頭道:“你能這麽想很好,隻是不要太過勉強了。等你這次出征凱旋回來,姐姐也要給你尋一門好親事,為我米家延續香火。”
米益國忙低下頭去道:“娘娘取笑了,臣弟還沒有考慮過這些事情。此番出征未知何時還朝,還望娘娘多多保重!臣弟就此拜別了。”
從麗嬪這裏出來以後,米益國忽然發現自己身邊多了幾個護衛,仔細看時竟然就是上次出征平亂時的那幾位,為首的一個拱手道:“我等奉陛下聖旨前來保護國舅爺的安全。”
米益國苦笑著搖搖頭,道:“多謝萬歲美意,此番又要勞煩諸位了。”
對於米益國的態度,這幾個護衛顯然也是吃了一驚。比起當初嬌生慣養的國舅爺來,如今的米益國待人接物已然如同謙謙君子一般。
帶著這幾個護衛,米益國一路趕奔王漢新設在長安城外的大營。向旗牌官通稟之後不久,米益國便被帶進了王漢新的帥帳之中。
“主簿米益國參見經略使大人!”米益國恭恭敬敬的朝著王漢新施禮道。
王漢新見到米益國還是一如既往的板著臉,他倒是從別人口中知道了米益國已經大不一樣了,可是一想到眼前這個人是皇帝作為十門霹靂炮的附贈硬搭配給自己的,他心裏就難免有些不爽:“國舅不必如此多禮,快快請起。”
“如今在下已經入了大人軍營,便不再是國舅,隻是大人麾下一名主簿而已。”米益國的態度還是畢恭畢敬。
不知道為什麽,米益國這種態度讓王漢新覺得渾身不舒服。或許是他的態度與之前的反差太大,也或許是因為王漢新一直在軍中長大,對於文縐縐的言辭有特殊的感覺吧。可是王漢新仔細一想,似乎米益國以前的態度也很讓自己不舒服,要是他也像普通軍士那樣直來直去好像也很詭異,可能是自己真的不喜歡這個人吧。王漢新隻好擺擺手道:“如此最好。你且下去安歇,大軍不日就要開拔。”
“遵命!”米益國答應一聲,隨即退出了大帳。
“四弟,你怎麽好像很不自在啊。”看出端倪的周嗣義挖苦道。
“二哥,你就別說了。難道你不覺得米益國說話時有一種百爪撓心的感覺嗎?”
周嗣義搖搖頭:“我倒覺得這孩子完全變了個樣,似乎是可以期待的樣子呢。”
王漢新聽了一愣,左右看了看陳氏兄弟道:“大哥,三哥,你們也是和二哥一樣嗎?難道隻有我一個人是這麽感覺的嗎?”
陳世化幹咳了一聲沒有開口,陳世傑看了看王漢新,又看了看周嗣義,這才道:“其實我和二哥的看法一樣,不過他那種文縐縐的樣子確實有些做作。”
王漢新歎了口氣:“難道這是我個人的偏見嗎?偏偏這一次出征都要帶著這個人。”
“我看陛下這麽做恰好能促使你盡快戰勝突契,凱旋班師,這樣你就能擺脫他了呀。”周嗣義決定乘勝追擊,好好給王漢新補上一刀。
“真是用心險惡,不,用心良苦啊。”王漢新一臉無奈的說道。
此時的王漢新當然不知道他這次所謂渾身不自在的出征竟然要持續三年之久,而三年之後他早就忘了今天這個茬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