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劉龑便解除了平國公華天羽的門下省職務,改封為太傅的閑職,由此華天羽便從絹之國的政壇退居幕後,然而他的影響力卻依然強大。
半個月後,華皇後薨。劉龑下令舉國哀悼,並特旨加封麗妃為貴妃,且由她來統領後宮,並將平國公主劉思賢交由米貴妃撫養。向來不問政事的米貴妃可以說是被已故的華皇後硬架到了第一線上,從此踏入了政治的漩渦之中。
除此之外,劉龑還加封劉坦之為孝康郡王,特進尚書省仆射之職。這道人事命令一出,滿朝文武都明白這是要扶植宗室力量壯大了,劉龑這麽做顯然是為了防止後黨勢力坐大。正當人們揣測皇帝下一步的行動是什麽的時候,一個人回到了京城,那就是金吉爾。
金吉爾的歸來對劉龑來說可說是又驚又喜,驚的是金吉爾一直在西域地區活動,這次回京並沒有得到劉龑本人的旨意,喜的是能與自己的貼身侍衛隊長金吉爾再次相逢。不過劉龑的這種情緒並沒有維持很久,當他從金吉爾訴說了他這幾個月來的經曆以後,劉龑臉上的笑容就逐漸凝固了。
“這麽說來,你這次回來見朕,是受了合撒的指使咯?”
金吉爾聽了忙跪倒在地道:“啟稟皇上,微臣怎敢受突契大汗的指使?隻是微臣困在龍城之時,與合撒曾多次會談,從各種跡象而言合撒並不像他的父親阿比契力爾,他對於我朝頗有好感,而且以他目前的力量完全無法對我朝構成威脅,單單是期岩部的徹尓列就讓他應付不來。微臣覺得目前突契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這正是我朝在突契發展勢力的大好時機,如果此時能夠與突契的某一方合作,則不僅可以製衡整個突契,為我朝營造一個安定的北部邊境,更可以將我朝的力量逐漸向北擴張。然而微臣不敢擅自做主與突契的關係,故而回到京城來請皇上的示下。”
劉龑聽了這話,臉色和緩了一些。道:“這也罷了。突契目前的亂象朕也早有耳聞,隻是不及你親身經曆而已。關於對突契的戰略朕心中已經有了盤算。不過朕想要先聽聽你的看法,我們應該與哪方合作更為合適?”
金吉爾答道:“微臣以為當與合撒合作為好。首先合撒是阿比契力爾的兒子,在道統上更為名正言順。而且他已經奉阿比契力爾的閼氏別列齊格爾為母,別列齊格爾乃是前大汗伊迷迪的女兒,巴丹汗的妹妹,這個家族在突契人心目中是相當有分量的。其次合撒目前的實力較弱,而徹尓列則強大許多,如果我們扶植強者則勢必很快統一突契各地,而且徹尓列野心勃勃,到時候他還是會成為我朝的心腹大患;而合撒卻宅心仁厚,對我朝有向往之心,他要統一突契需要走的路更為艱辛,而且也更容易與我朝達成和平協議。第三從地域上來看龍城離我朝更近,如果要支援對方的話也更加簡單。”
劉龑聽金吉爾說完,沉吟了半晌,道:“這話恐怕不是你自己想出來,是有人教你說的吧?”
金吉爾聽了臉上一紅,忙道:“微臣不敢欺瞞陛下。這話的確不是微臣想出來的,而是合撒的軍師帖蒙說的。雖然帖蒙的說法必然是傾向於自己的,但是微臣覺得他說得有些道理,故而引用過來轉述給陛下。”
劉龑聽了這話,轉過頭來與身邊的伍思成對望了一眼,兩人都笑了。
金吉爾見了便道:“皇上,您這是何意啊?微臣這麽說究竟是對了還是錯了?還請皇上明示!”
劉龑哼了一聲,笑道:“金吉爾啊,你是個聰明人,雖然沒讀過什麽書,可是判斷力卻一點也不差。帖蒙的說法雖然有粉飾自己的意味,卻有他的道理。這一點和之前王漢新的說法,以及伍少卿和薛兵部的分析也不謀而合。我們正琢磨著該在什麽時候向突契派出使者,恰好這個時候你回來了,那正好!朕就命你為全權特使前往突契與合撒商談結盟一事!”
“多謝陛下,微臣領命!”金吉爾喜道。
劉龑道:“你旅途勞累,且先休息幾日。這幾日裏朕還要與諸位大臣商量這和談的條件,你先退下吧,回頭朕親自為你接風。”
“微臣遵旨。”金吉爾磕了個頭,然後站起身來退了下去。
劉龑見他走了,才對伍思成道:“這和我們之前的想法有所不同,既然是突契主動透露出這個意圖的,那麽這個和談的條件看來還可以再做斟酌。”
伍思成連連點頭道:“陛下說得不錯,照金吉爾所說,合撒目前處於極度不利的境地,這正是我們趁機要挾他的好時機。而且臣忽然有了一個新的想法,既然我軍已經在沙湖城築城成功,何不以沙湖城為據點設置都護府?這麽一來不僅可以將我國的邊境向北推進千裏之遙,為我國邊境地區營造一個緩衝地帶,更可以滲透進突契的領地內,一點一點蠶食突契的勢力,將突契的力量控製在漠北地區,對外則可以稱這麽做是為了能夠更快出兵幫助合撒。”
劉龑瞟了他一眼,笑道:“你可是越來越壞了啊。不過這個都護府該由誰來出任都護呢?”
伍思成拱手道:“微臣以為有兩個人選可供陛下選擇。其一是忠義郡王劉獻之,其二就是太子太保王漢新。”
“他們?”
“不錯。這兩位都是我朝難得的將才,由他們出任都護一職必然能更有效的遏製突契。而且由他們兩人出任都護還有別的好處:如果由忠義郡王出任,那麽自然不能再繼續擔任太原經略使一職了,雖然他依然是我朝北部的屏障,卻可以解決目前我朝北部軍事完全由他一人出任的局麵;若是由王漢新出任,則可以趁著他與太子殿下的感情還未深厚之前將他從太子身邊調走,這樣表麵上他是太子的外援,實際上以王漢新的為人,一旦有戰事,他必然會以國家利益為優先而非太子殿下的利益。”
劉龑聽了沉默了一會兒,才道:“你說得很有道理,這件事朕需要再考量一翻再做決定。”
半個月後,華皇後薨。劉龑下令舉國哀悼,並特旨加封麗妃為貴妃,且由她來統領後宮,並將平國公主劉思賢交由米貴妃撫養。向來不問政事的米貴妃可以說是被已故的華皇後硬架到了第一線上,從此踏入了政治的漩渦之中。
除此之外,劉龑還加封劉坦之為孝康郡王,特進尚書省仆射之職。這道人事命令一出,滿朝文武都明白這是要扶植宗室力量壯大了,劉龑這麽做顯然是為了防止後黨勢力坐大。正當人們揣測皇帝下一步的行動是什麽的時候,一個人回到了京城,那就是金吉爾。
金吉爾的歸來對劉龑來說可說是又驚又喜,驚的是金吉爾一直在西域地區活動,這次回京並沒有得到劉龑本人的旨意,喜的是能與自己的貼身侍衛隊長金吉爾再次相逢。不過劉龑的這種情緒並沒有維持很久,當他從金吉爾訴說了他這幾個月來的經曆以後,劉龑臉上的笑容就逐漸凝固了。
“這麽說來,你這次回來見朕,是受了合撒的指使咯?”
金吉爾聽了忙跪倒在地道:“啟稟皇上,微臣怎敢受突契大汗的指使?隻是微臣困在龍城之時,與合撒曾多次會談,從各種跡象而言合撒並不像他的父親阿比契力爾,他對於我朝頗有好感,而且以他目前的力量完全無法對我朝構成威脅,單單是期岩部的徹尓列就讓他應付不來。微臣覺得目前突契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這正是我朝在突契發展勢力的大好時機,如果此時能夠與突契的某一方合作,則不僅可以製衡整個突契,為我朝營造一個安定的北部邊境,更可以將我朝的力量逐漸向北擴張。然而微臣不敢擅自做主與突契的關係,故而回到京城來請皇上的示下。”
劉龑聽了這話,臉色和緩了一些。道:“這也罷了。突契目前的亂象朕也早有耳聞,隻是不及你親身經曆而已。關於對突契的戰略朕心中已經有了盤算。不過朕想要先聽聽你的看法,我們應該與哪方合作更為合適?”
金吉爾答道:“微臣以為當與合撒合作為好。首先合撒是阿比契力爾的兒子,在道統上更為名正言順。而且他已經奉阿比契力爾的閼氏別列齊格爾為母,別列齊格爾乃是前大汗伊迷迪的女兒,巴丹汗的妹妹,這個家族在突契人心目中是相當有分量的。其次合撒目前的實力較弱,而徹尓列則強大許多,如果我們扶植強者則勢必很快統一突契各地,而且徹尓列野心勃勃,到時候他還是會成為我朝的心腹大患;而合撒卻宅心仁厚,對我朝有向往之心,他要統一突契需要走的路更為艱辛,而且也更容易與我朝達成和平協議。第三從地域上來看龍城離我朝更近,如果要支援對方的話也更加簡單。”
劉龑聽金吉爾說完,沉吟了半晌,道:“這話恐怕不是你自己想出來,是有人教你說的吧?”
金吉爾聽了臉上一紅,忙道:“微臣不敢欺瞞陛下。這話的確不是微臣想出來的,而是合撒的軍師帖蒙說的。雖然帖蒙的說法必然是傾向於自己的,但是微臣覺得他說得有些道理,故而引用過來轉述給陛下。”
劉龑聽了這話,轉過頭來與身邊的伍思成對望了一眼,兩人都笑了。
金吉爾見了便道:“皇上,您這是何意啊?微臣這麽說究竟是對了還是錯了?還請皇上明示!”
劉龑哼了一聲,笑道:“金吉爾啊,你是個聰明人,雖然沒讀過什麽書,可是判斷力卻一點也不差。帖蒙的說法雖然有粉飾自己的意味,卻有他的道理。這一點和之前王漢新的說法,以及伍少卿和薛兵部的分析也不謀而合。我們正琢磨著該在什麽時候向突契派出使者,恰好這個時候你回來了,那正好!朕就命你為全權特使前往突契與合撒商談結盟一事!”
“多謝陛下,微臣領命!”金吉爾喜道。
劉龑道:“你旅途勞累,且先休息幾日。這幾日裏朕還要與諸位大臣商量這和談的條件,你先退下吧,回頭朕親自為你接風。”
“微臣遵旨。”金吉爾磕了個頭,然後站起身來退了下去。
劉龑見他走了,才對伍思成道:“這和我們之前的想法有所不同,既然是突契主動透露出這個意圖的,那麽這個和談的條件看來還可以再做斟酌。”
伍思成連連點頭道:“陛下說得不錯,照金吉爾所說,合撒目前處於極度不利的境地,這正是我們趁機要挾他的好時機。而且臣忽然有了一個新的想法,既然我軍已經在沙湖城築城成功,何不以沙湖城為據點設置都護府?這麽一來不僅可以將我國的邊境向北推進千裏之遙,為我國邊境地區營造一個緩衝地帶,更可以滲透進突契的領地內,一點一點蠶食突契的勢力,將突契的力量控製在漠北地區,對外則可以稱這麽做是為了能夠更快出兵幫助合撒。”
劉龑瞟了他一眼,笑道:“你可是越來越壞了啊。不過這個都護府該由誰來出任都護呢?”
伍思成拱手道:“微臣以為有兩個人選可供陛下選擇。其一是忠義郡王劉獻之,其二就是太子太保王漢新。”
“他們?”
“不錯。這兩位都是我朝難得的將才,由他們出任都護一職必然能更有效的遏製突契。而且由他們兩人出任都護還有別的好處:如果由忠義郡王出任,那麽自然不能再繼續擔任太原經略使一職了,雖然他依然是我朝北部的屏障,卻可以解決目前我朝北部軍事完全由他一人出任的局麵;若是由王漢新出任,則可以趁著他與太子殿下的感情還未深厚之前將他從太子身邊調走,這樣表麵上他是太子的外援,實際上以王漢新的為人,一旦有戰事,他必然會以國家利益為優先而非太子殿下的利益。”
劉龑聽了沉默了一會兒,才道:“你說得很有道理,這件事朕需要再考量一翻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