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公曆八一四年對於絹之國而言是一個好年份,因為當年的秋天黃河流域普遍獲得了糧食的豐收。這是對於劉龑治理黃河多年來的一個顯著的回報,也是他穩定內部的一個重要的勝利,這是在史書上明確加以記載的一條。此外,在當年的冬天,劉龑的寵妃盧毓生下了一名健康的男嬰,劉龑賜名為劉昕,同時也加封盧毓為恭妃,這對於皇家而言也算是一件大喜事。可是俗話說禍福相依,在當年的冬天卻發生了一件事情,讓劉龑完全失去了喜悅之情,那就是燕王劉獻之病倒了。
燕王劉獻之從小身體就很孱弱,是個出了名的病秧子,可是奇怪的是在他加封忠義郡王並且掌管一方軍務以後,他的身體狀況就表現得相當的穩定,在曆次的出征和作戰過程中也沒有病發的跡象,因此有些人甚至傳言他那多病的傳言不過是他為了讓別人放鬆警惕而故意演出來的。但是這一次的病卻來勢洶洶,一下子將燕王擊倒了。
對於劉龑而言,劉獻之是宗室乃至軍隊中的一位重量級人物,他的病倒當然不能等閑視之。劉龑立即派出太醫院內最好的醫生去給劉獻之診脈,但是結果卻讓劉龑的心頭更加沉重。根據太醫的診斷,劉獻之的身體狀況不容樂觀,他本來就體弱多病,後來經過多年在溫暖地區的調養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長年的軍旅生涯和北地寒冷的氣候對於他的身體很不利,如果不是劉獻之本身注意調養並且有良醫在側的話,那麽他很有可能早就病倒了。不過劉獻之的這場病歸根結底,還是和幾年前他落入冰河之中落下的那場病有關。當時他因被冰水所激而大病了一場,幾乎不曾誤了軍國大事,正因為那場病才讓阿比契力爾趁虛而入差點打到長安城。後來經過精心調養總算恢複了健康,不過那隻是一個假象,因為劉獻之在最關鍵的恢複期時致力於將突契入侵的軍隊加以殲滅以彌補之前犯下的錯誤,那場戰爭最後的確為劉獻之挽回了一些麵子,卻因為勞神而種下了病根,之後他加封北地都護駐守在沙湖城,那裏又是苦寒之地越發加重了他身體的消耗,因此當他回到長安休養一段時間以後,身體內累積的病痛終於爆發出來,一下子就將他臥床不起了。此次的病情頗為凶險,太醫們雖然已經開出了藥方,不過即便能夠見效,這病依然需要慢慢調養,不能勞神費思才能有所好轉,而且可以預計此病非一年半載不能痊愈。
既然太醫都如此說了,那麽劉龑也不能太過勉強,除了吩咐用最好的藥和常常過府去探望以外也沒有可以做的事情了。
本來劉獻之服藥以後病情確實有所好轉,可是事情在轉過年來以後出現了變化。眼看到了二月中旬,堪堪已經見到了春天將至,那正是太醫們希望的最佳恢複時期,可是劉獻之的病情卻突然惡化了。劉龑為此大怒,但隨後傳來的消息卻又讓他傷感不已——劉獻之的身體情況稍好以後便又開始理事。要知道,劉獻之作為一個病弱的王爺,之所以能夠率領著絹之國的大軍征戰多年沒有敗績,靠的便是他那過人的頭腦以及他多年來鋪開的一張巨大的情報網絡為其提供源源不斷的情報所致。即便劉獻之可以把軍務委托給高定邊自己回到南方來休養,可是他的那張情報網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運作,而一旦他這個最高指揮部停止了工作,他的情報係統的運作便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對各類情報的最終分析運用,一向是由劉獻之親自過問的。
在劉獻之病倒的這段時間內,各類情報堆積如山,而劉獻之本人又是個不勞力而勞心的主,就算你把這些情報藏起來不給他看,也架不住他在心裏自己琢磨,太醫們能醫得了病,卻阻止不了他的思緒,因此他這次病情惡化幾乎是他本人的性格決定的,而非人力所能勉強。
得知情況的劉龑看到太醫們欲言又止的神色,就知道情況已經到了非常不妙的境地,他不想知道結果,卻又不得不問:“燕王殿下還能好轉嗎?”
“微臣等隻能盡力而為。”
雖然心理上已經做好了聽到這句話的準備,可當這句話真的從太醫口中說出來的時候,劉龑的心頭還是有一種被人猛毆了一拳的痛楚。要知道劉獻之今年才不過二十七歲,是絹之國所有統帥之中最年輕的一位,可偏偏就是他即將麵臨人生的終結。
正當劉龑沉浸在悲痛之中的時候,卻傳來了劉獻之想要與自己見麵的消息,此外劉獻之還要求劉龑帶著伍思成一同前往。
劉龑當然二話不說,放下手中的政務便趕往燕王府內。此時劉獻之的精神狀態已經相當的差,不過由於他本來就是帶著一張病怏怏的臉,現在除了越發消瘦了以外,臉色倒是相差不多。
“陛下,臣弟有病在身,不能行禮了。”劉獻之似乎想要坐起身來。
劉龑忙把他按回到了床上:“你說哪裏話來,快快躺下,不要勞動了身體。”
劉獻之苦笑了一聲道:“陛下,臣弟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經到了何種程度,現在對於臣弟而言,多動與少動其結果都是一樣的,隻是時間上的差別罷了。”
“你不要胡思亂想,你這病就是想太多了所致,你隻管放下心來靜養才是正事。”
“陛下不用寬慰臣弟,臣弟這身體別人不知,自己心裏明白。依臣弟的身體,原本隻能在王府之內被豢養一輩子,最後在一間豪華的房間內了結一生。幸得陛下垂青,委臣弟以軍國大事,兼陛下洪福庇佑,臣弟這些年來未曾有辱陛下所托,臣弟也得以將微末所學效力朝廷,此生實已無憾。唯臣弟手中尚有多年來經營的情報係統,若是就此毀去未免可惜,因此臣弟想將這些情報人員交給伍思成大人統轄,以伍大人之才幹,必能更好的為陛下效力。”
劉獻之說到了這裏,便是一陣劇烈的咳嗽,劉龑忙替他捶打後背,好不容易平複之後劉龑清楚的看到他的被子上已經有了一灘血跡。劉獻之卻又開口道:“有勞陛下了。臣弟還有一言,望陛下恩準。”
劉龑眼中噙著淚水道:“你盡管說。朕全都照準。”
劉獻之點點頭,道:“前幾日聽聞帕斯帝國的巴丹那代理領主達達蘭與辛德拉大軍開戰,而且還聽說帕斯帝國同時還在與弗蘭克國交戰。帕斯帝國如此兩線作戰,必然使得其內部空虛,若是此時其他國家卷入其中,其國必亂。望陛下務必加以留意,如果帕斯帝國出現變局,則今後我西域地區所采取的戰略也必須有所改變才是。此外,我朝占據飛鷹堡以後,吐蕃東進的道路已經受阻,像這樣的一個地區隻需派一位穩健之將駐守便可保無礙。值此多變之秋,把王漢新這樣的人放在山南道這樣的地方,未免有些太浪費了。王漢新雖然行事不羈,果敢苛烈,可是卻是個能委以重任的將才。陛下可視天下局勢所變,將其安置在適當的位置,必能對陛下有所助益。”
劉龑點頭道:“你都病成這樣了,還記掛著國家大事,你所說的朕已經盡知,朕自會將其調回京城來的。你且安心養病,不要再費心神了。”
“臣弟要說的已經都說了,如今雖死無憾矣。”劉獻之說完,便閉上了眼睛,不多時便沉沉睡去。
燕王劉獻之從小身體就很孱弱,是個出了名的病秧子,可是奇怪的是在他加封忠義郡王並且掌管一方軍務以後,他的身體狀況就表現得相當的穩定,在曆次的出征和作戰過程中也沒有病發的跡象,因此有些人甚至傳言他那多病的傳言不過是他為了讓別人放鬆警惕而故意演出來的。但是這一次的病卻來勢洶洶,一下子將燕王擊倒了。
對於劉龑而言,劉獻之是宗室乃至軍隊中的一位重量級人物,他的病倒當然不能等閑視之。劉龑立即派出太醫院內最好的醫生去給劉獻之診脈,但是結果卻讓劉龑的心頭更加沉重。根據太醫的診斷,劉獻之的身體狀況不容樂觀,他本來就體弱多病,後來經過多年在溫暖地區的調養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長年的軍旅生涯和北地寒冷的氣候對於他的身體很不利,如果不是劉獻之本身注意調養並且有良醫在側的話,那麽他很有可能早就病倒了。不過劉獻之的這場病歸根結底,還是和幾年前他落入冰河之中落下的那場病有關。當時他因被冰水所激而大病了一場,幾乎不曾誤了軍國大事,正因為那場病才讓阿比契力爾趁虛而入差點打到長安城。後來經過精心調養總算恢複了健康,不過那隻是一個假象,因為劉獻之在最關鍵的恢複期時致力於將突契入侵的軍隊加以殲滅以彌補之前犯下的錯誤,那場戰爭最後的確為劉獻之挽回了一些麵子,卻因為勞神而種下了病根,之後他加封北地都護駐守在沙湖城,那裏又是苦寒之地越發加重了他身體的消耗,因此當他回到長安休養一段時間以後,身體內累積的病痛終於爆發出來,一下子就將他臥床不起了。此次的病情頗為凶險,太醫們雖然已經開出了藥方,不過即便能夠見效,這病依然需要慢慢調養,不能勞神費思才能有所好轉,而且可以預計此病非一年半載不能痊愈。
既然太醫都如此說了,那麽劉龑也不能太過勉強,除了吩咐用最好的藥和常常過府去探望以外也沒有可以做的事情了。
本來劉獻之服藥以後病情確實有所好轉,可是事情在轉過年來以後出現了變化。眼看到了二月中旬,堪堪已經見到了春天將至,那正是太醫們希望的最佳恢複時期,可是劉獻之的病情卻突然惡化了。劉龑為此大怒,但隨後傳來的消息卻又讓他傷感不已——劉獻之的身體情況稍好以後便又開始理事。要知道,劉獻之作為一個病弱的王爺,之所以能夠率領著絹之國的大軍征戰多年沒有敗績,靠的便是他那過人的頭腦以及他多年來鋪開的一張巨大的情報網絡為其提供源源不斷的情報所致。即便劉獻之可以把軍務委托給高定邊自己回到南方來休養,可是他的那張情報網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運作,而一旦他這個最高指揮部停止了工作,他的情報係統的運作便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對各類情報的最終分析運用,一向是由劉獻之親自過問的。
在劉獻之病倒的這段時間內,各類情報堆積如山,而劉獻之本人又是個不勞力而勞心的主,就算你把這些情報藏起來不給他看,也架不住他在心裏自己琢磨,太醫們能醫得了病,卻阻止不了他的思緒,因此他這次病情惡化幾乎是他本人的性格決定的,而非人力所能勉強。
得知情況的劉龑看到太醫們欲言又止的神色,就知道情況已經到了非常不妙的境地,他不想知道結果,卻又不得不問:“燕王殿下還能好轉嗎?”
“微臣等隻能盡力而為。”
雖然心理上已經做好了聽到這句話的準備,可當這句話真的從太醫口中說出來的時候,劉龑的心頭還是有一種被人猛毆了一拳的痛楚。要知道劉獻之今年才不過二十七歲,是絹之國所有統帥之中最年輕的一位,可偏偏就是他即將麵臨人生的終結。
正當劉龑沉浸在悲痛之中的時候,卻傳來了劉獻之想要與自己見麵的消息,此外劉獻之還要求劉龑帶著伍思成一同前往。
劉龑當然二話不說,放下手中的政務便趕往燕王府內。此時劉獻之的精神狀態已經相當的差,不過由於他本來就是帶著一張病怏怏的臉,現在除了越發消瘦了以外,臉色倒是相差不多。
“陛下,臣弟有病在身,不能行禮了。”劉獻之似乎想要坐起身來。
劉龑忙把他按回到了床上:“你說哪裏話來,快快躺下,不要勞動了身體。”
劉獻之苦笑了一聲道:“陛下,臣弟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經到了何種程度,現在對於臣弟而言,多動與少動其結果都是一樣的,隻是時間上的差別罷了。”
“你不要胡思亂想,你這病就是想太多了所致,你隻管放下心來靜養才是正事。”
“陛下不用寬慰臣弟,臣弟這身體別人不知,自己心裏明白。依臣弟的身體,原本隻能在王府之內被豢養一輩子,最後在一間豪華的房間內了結一生。幸得陛下垂青,委臣弟以軍國大事,兼陛下洪福庇佑,臣弟這些年來未曾有辱陛下所托,臣弟也得以將微末所學效力朝廷,此生實已無憾。唯臣弟手中尚有多年來經營的情報係統,若是就此毀去未免可惜,因此臣弟想將這些情報人員交給伍思成大人統轄,以伍大人之才幹,必能更好的為陛下效力。”
劉獻之說到了這裏,便是一陣劇烈的咳嗽,劉龑忙替他捶打後背,好不容易平複之後劉龑清楚的看到他的被子上已經有了一灘血跡。劉獻之卻又開口道:“有勞陛下了。臣弟還有一言,望陛下恩準。”
劉龑眼中噙著淚水道:“你盡管說。朕全都照準。”
劉獻之點點頭,道:“前幾日聽聞帕斯帝國的巴丹那代理領主達達蘭與辛德拉大軍開戰,而且還聽說帕斯帝國同時還在與弗蘭克國交戰。帕斯帝國如此兩線作戰,必然使得其內部空虛,若是此時其他國家卷入其中,其國必亂。望陛下務必加以留意,如果帕斯帝國出現變局,則今後我西域地區所采取的戰略也必須有所改變才是。此外,我朝占據飛鷹堡以後,吐蕃東進的道路已經受阻,像這樣的一個地區隻需派一位穩健之將駐守便可保無礙。值此多變之秋,把王漢新這樣的人放在山南道這樣的地方,未免有些太浪費了。王漢新雖然行事不羈,果敢苛烈,可是卻是個能委以重任的將才。陛下可視天下局勢所變,將其安置在適當的位置,必能對陛下有所助益。”
劉龑點頭道:“你都病成這樣了,還記掛著國家大事,你所說的朕已經盡知,朕自會將其調回京城來的。你且安心養病,不要再費心神了。”
“臣弟要說的已經都說了,如今雖死無憾矣。”劉獻之說完,便閉上了眼睛,不多時便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