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空軍杜克和裝甲科裏的完美配合,南非軍隊順利度過庫邦戈河,進入納米比亞境內的邊境城市倫杜。
在西方殖民者到來之前,散居納米比亞各地的班圖人、霍屯督人和布須曼人主要從事漁獵,開始出現種植業。15~18世紀,荷蘭、葡萄牙和英國殖民者相繼侵入。1884年,德國殖民者占領了沿海,1890年占領全境,命名為德屬西南非洲。
1904~1907年,赫雷羅人和納馬人曾經舉行武裝起義反抗德國殖民統治。1915年7月,南非以參加協約國對德作戰為名,出兵占領西南非洲。1920年12月17日,國際聯盟“委托”南非統治該地。1949年4月,南非議會通過《西南非洲事務修正法》,將其非法吞並。1950年7月,聯合國國際法院宣布南非這一行動為非法。此後聯大多次通過決議,要求南非把該地交由聯合國托管,均遭南非當局拒絕。
1966年,繼承國際聯盟正統的聯合國正式取消南非對西南非洲的委任統治,1968年聯合國大會根據西南非洲人民的意願決定將西南非洲更名為納米比亞。
不過南非一直非法竊領納米比亞政權,但是納米比亞人從來都沒有放棄過抵抗南非的殖民統治。1960年4月西南非洲人民組織成立(後改為納米比亞人民組織),於1966年8月26日聯合國取消南非對西南非洲的委任統治的同一天,人民組織開始領導人民進行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鬥爭。
在國際社會的一再敦促下,1978年南非在納米比亞主權問題上的立場有所鬆動,但又鼓吹通過“多種族的製憲談判”在納米比亞搞“內部解決”。1978年底,南非在納米比亞舉行所謂“製憲議會”(後改為“國民議會”)選舉,設立了名為“部長委員會”的政權機構。
然而這個證券機構不過是南非政府自欺欺人的把戲,一個實行種族隔離政策的國家怎麽可能進行多民族的統治,尤其還是黑人占總人口90%以上的納米比亞。
對於8月發生在安哥拉西南省份納米貝境內謝拉山內側被古巴軍隊襲擊,南非國防部長恩卡庫拉暴跳如雷,發誓要懲罰古巴人犯下的罪行。
11月6日深夜,納米比亞北部重鎮赫魯特方丹,距離倫杜不到300公裏,這裏是南非第七裝甲師團的所在地,後來因為安哥拉內戰爆發,南非將空軍第四十四旅也安置這裏。
此外,南非還有第八、第九裝甲師團和空軍第二十一旅原本駐紮在安哥拉首都羅安達,不過由於前線戰事的失利現在已經全部撤往安哥拉南部城市洛比托。
第七裝甲師團配備有1個偵查團,配備“帕拉蒙特”防雷輪式裝甲車和“大羚羊”輕式裝甲車。2個戰車營,配備象式主力戰車;2個裝步團,配備水牛式輕裝人員運輸車;3個炮兵團,分別裝配g5榴彈炮、g6型自走炮及valkiri或短尾鷹式(ur)多管火箭係統。2個防空團,分別操作23mm和35mm自走防空炮等。此外還包括工兵、通訊兵團各一,醫務及野戰保修隊各一及一個憲兵連。
安哥拉戰爭至今,南非第七裝甲部隊通常都不會出動師級裝甲部隊,而是分成旅級或者更具靈活的“營級戰鬥群”(-group)執行戰鬥任務。
根據南非的戰鬥準則,標準營級戰鬥群作戰單位為:
2個機械化步兵連:操作蜜獾式步兵戰鬥車;
2個摩托化步兵連:操作水牛式或樹蛇式輕裝人員運輸車;
1個輕戰車支隊:操作“帕拉蒙特”係列輕戰車;
1個火力支援隊:操作中短程戰防武器如ft-5型92mm戰防火箭及迫擊炮;
1個炮兵連:操作g5/g6型榴彈炮或者多管火箭發射係統等。
1個防空連:操作23mm或者35mm自走防控炮車等。
1個象式主戰車連:操作nik1象式戰車,不過一般隻會在戰況需要時才會編入。
此外還有迷你殺手――大羚羊裝甲車。雖然在上次襲擊戰中失利,不過他的靈活性在戰場上還是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它比古巴和“安人運”裝備的蘇製t-34和pt-76坦克還是好上那麽一點,即使跟t-55相比也是不遑多讓。
大羚羊基本上與當時的法國的aml90型裝甲車相似,用相同的底盤,分裝不同裝備武器係統,如20mm機炮、90mm戰車炮、迫擊炮、甚至反裝甲導彈發射架等炮塔,而衍生出許多型別。
蜜獾式反裝甲戰鬥車有被稱為“戰車的克星”。蜜獾與大羚羊的差別,在其機動越野性能的加強、對地雷的防護及增力口攜帶人員的能力等。由大羚羊4x4底盤改成6x6底盤及加長車體,使蜜獾出本身駕駛、射手及車長等3名成員外,另可攜帶10名全副武裝士兵,是蜜獾成為正真的步兵裝甲車。
也因其對車體的改良,使蜜獾的越野機動性。速度及作戰距離等都對大羚羊提升了不少。
莽原鐵拳象式戰車則是1977年南非在以色列軍方的協助下對英國百夫長mk3和mk5型改造後的主力戰車類型,將主炮換成l7型高膛壓炮,改用750hp的v12發動機等,改裝後改稱為象式mk1a型主力戰車。
莽原鐵拳象式戰車在1980年正式投入生產,這也是這次南非報複古巴的秘密武器。
在西方殖民者到來之前,散居納米比亞各地的班圖人、霍屯督人和布須曼人主要從事漁獵,開始出現種植業。15~18世紀,荷蘭、葡萄牙和英國殖民者相繼侵入。1884年,德國殖民者占領了沿海,1890年占領全境,命名為德屬西南非洲。
1904~1907年,赫雷羅人和納馬人曾經舉行武裝起義反抗德國殖民統治。1915年7月,南非以參加協約國對德作戰為名,出兵占領西南非洲。1920年12月17日,國際聯盟“委托”南非統治該地。1949年4月,南非議會通過《西南非洲事務修正法》,將其非法吞並。1950年7月,聯合國國際法院宣布南非這一行動為非法。此後聯大多次通過決議,要求南非把該地交由聯合國托管,均遭南非當局拒絕。
1966年,繼承國際聯盟正統的聯合國正式取消南非對西南非洲的委任統治,1968年聯合國大會根據西南非洲人民的意願決定將西南非洲更名為納米比亞。
不過南非一直非法竊領納米比亞政權,但是納米比亞人從來都沒有放棄過抵抗南非的殖民統治。1960年4月西南非洲人民組織成立(後改為納米比亞人民組織),於1966年8月26日聯合國取消南非對西南非洲的委任統治的同一天,人民組織開始領導人民進行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鬥爭。
在國際社會的一再敦促下,1978年南非在納米比亞主權問題上的立場有所鬆動,但又鼓吹通過“多種族的製憲談判”在納米比亞搞“內部解決”。1978年底,南非在納米比亞舉行所謂“製憲議會”(後改為“國民議會”)選舉,設立了名為“部長委員會”的政權機構。
然而這個證券機構不過是南非政府自欺欺人的把戲,一個實行種族隔離政策的國家怎麽可能進行多民族的統治,尤其還是黑人占總人口90%以上的納米比亞。
對於8月發生在安哥拉西南省份納米貝境內謝拉山內側被古巴軍隊襲擊,南非國防部長恩卡庫拉暴跳如雷,發誓要懲罰古巴人犯下的罪行。
11月6日深夜,納米比亞北部重鎮赫魯特方丹,距離倫杜不到300公裏,這裏是南非第七裝甲師團的所在地,後來因為安哥拉內戰爆發,南非將空軍第四十四旅也安置這裏。
此外,南非還有第八、第九裝甲師團和空軍第二十一旅原本駐紮在安哥拉首都羅安達,不過由於前線戰事的失利現在已經全部撤往安哥拉南部城市洛比托。
第七裝甲師團配備有1個偵查團,配備“帕拉蒙特”防雷輪式裝甲車和“大羚羊”輕式裝甲車。2個戰車營,配備象式主力戰車;2個裝步團,配備水牛式輕裝人員運輸車;3個炮兵團,分別裝配g5榴彈炮、g6型自走炮及valkiri或短尾鷹式(ur)多管火箭係統。2個防空團,分別操作23mm和35mm自走防空炮等。此外還包括工兵、通訊兵團各一,醫務及野戰保修隊各一及一個憲兵連。
安哥拉戰爭至今,南非第七裝甲部隊通常都不會出動師級裝甲部隊,而是分成旅級或者更具靈活的“營級戰鬥群”(-group)執行戰鬥任務。
根據南非的戰鬥準則,標準營級戰鬥群作戰單位為:
2個機械化步兵連:操作蜜獾式步兵戰鬥車;
2個摩托化步兵連:操作水牛式或樹蛇式輕裝人員運輸車;
1個輕戰車支隊:操作“帕拉蒙特”係列輕戰車;
1個火力支援隊:操作中短程戰防武器如ft-5型92mm戰防火箭及迫擊炮;
1個炮兵連:操作g5/g6型榴彈炮或者多管火箭發射係統等。
1個防空連:操作23mm或者35mm自走防控炮車等。
1個象式主戰車連:操作nik1象式戰車,不過一般隻會在戰況需要時才會編入。
此外還有迷你殺手――大羚羊裝甲車。雖然在上次襲擊戰中失利,不過他的靈活性在戰場上還是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它比古巴和“安人運”裝備的蘇製t-34和pt-76坦克還是好上那麽一點,即使跟t-55相比也是不遑多讓。
大羚羊基本上與當時的法國的aml90型裝甲車相似,用相同的底盤,分裝不同裝備武器係統,如20mm機炮、90mm戰車炮、迫擊炮、甚至反裝甲導彈發射架等炮塔,而衍生出許多型別。
蜜獾式反裝甲戰鬥車有被稱為“戰車的克星”。蜜獾與大羚羊的差別,在其機動越野性能的加強、對地雷的防護及增力口攜帶人員的能力等。由大羚羊4x4底盤改成6x6底盤及加長車體,使蜜獾出本身駕駛、射手及車長等3名成員外,另可攜帶10名全副武裝士兵,是蜜獾成為正真的步兵裝甲車。
也因其對車體的改良,使蜜獾的越野機動性。速度及作戰距離等都對大羚羊提升了不少。
莽原鐵拳象式戰車則是1977年南非在以色列軍方的協助下對英國百夫長mk3和mk5型改造後的主力戰車類型,將主炮換成l7型高膛壓炮,改用750hp的v12發動機等,改裝後改稱為象式mk1a型主力戰車。
莽原鐵拳象式戰車在1980年正式投入生產,這也是這次南非報複古巴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