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收獲
夜,非常安靜。
這是遠離世俗紅塵的世界,有的僅僅是部落裏簡單的競爭,幾乎沒有勾心鬥角,即便有,也能被自己看穿,很簡單的心思,大多數情況下,族人的爭鬥更加表麵化,很少如瓦杜和比康兩人那麽互相算計。
這是個純潔的世界,雖然世界上沒有純粹的純潔,但大民覺得羊部就已經非常純潔了,起碼沒有什麽肮髒的事情發生。
這個“肮髒”的含義與國內不大相同。
起碼瓦杜和比康的競爭沒有使用下三濫的手段,起碼都在維護著一個上位者的尊嚴,甚至在將自己推上“神位”的事情上非常配合,這畢竟也是為了整個羊部的生存,他倆誰都不敢扯後腿。
其次,羊部“敲寡婦門”的事情是正大光明的,大家都在遵守一個準則,一旦敲了某個寡婦的門兒,那麽她家的生活、孩子都得由這個男人支撐著了。好在羊部的戰士都很純樸,大民還沒有聽說哪個戰士不認賬的,而且,戰士的原配似乎並不在意自己的丈夫幫助別的女人,甚至,一個家庭裏有兩個、甚至三個女主人的也不少見。
歸根結底,是羊部的男人太少了。
早上的露水漸漸的多了起來,瓦杜說過,旱季快過去了。
大民收了功,吐出長長的一口氣,靜靜地飄了起來,放下盤著的雙腿,站踏實了,活動了一下雙腿。
瓦杜和比康配給自己的四個侍女在還在草簾子後麵熟睡。
這四個女孩子確實是羊部最優秀的女娃娃,瓦杜和比康在這件事情上沒有作假,光是編織“太極蒲團”就比一般的女孩子聰明的多,自從那天教她們編織太極蒲團後,這四個女孩子很快就想出了一些裝飾圖案,編織的蒲團比別的女孩子漂亮多了。
本來大民是想給她們取一個好聽的名字的。後來想想算了,她們都是族人的孩子,名字自小就叫慣了的,也是她們自己的財富。就打消了這個想法。
“米婭”是一種花,大民還沒見過,不知道長的什麽樣子,可米婭是四個女娃娃的小首領,其他三個女娃娃都聽她的,想事情也很全麵,漸漸地就成了四個人的領頭人。
“琪琪”也是一種花,大民依舊沒有見過,隻知道“琪琪”這種花是白色的,很香。琪琪的身材是最好的。大民覺得再過兩年,等琪琪長大了,隨便和那個世界級的模特相比,也不會落了下風。
“莫娜”就是狗尾巴草,這個大民見過。莫娜心思很細。和米婭關係很好。
“尤娜”就是棗花,瓦杜解釋過後大民才知道是什麽意思,瓦杜甚至還找了幾棵幹棗來說明。尤娜的編織技術很好,往往是莫娜想出來的注意,尤娜動手做出來,很有一些非洲的味道,具體怎麽描述。大民還說不出來,反正就是既有粗糙的原始風味,也有女子細致的感覺,很奇妙,大民覺得,尤娜的編織品拿到外麵去賣。也許還能賣出價錢來。
剛開始的時候,大民起得早,往往都晨練回來了她們才醒過來,被瓦杜還訓斥了一回。大民自然是維護自己人的,說她們還是小孩子。貪睡的天性,自己也沒什麽事情,就讓她們多睡一會兒好了。可米婭四個很好強,堅持要早早的起來服侍大民,可幾天下來,四個人都是睡眠嚴重不足,被大民嗬斥了兩回,在瓦杜的默許下她們才漸漸恢複本性。
這一段時間,大民晚上修煉“靜功”,也就是修煉混沌決,但主要是在消化光頭的記憶,行功強度並不大,能夠維持收支平衡就好,大民很擔心光頭的思維再次出來作亂,自己真的不想過那種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誰的日子了。
好在這段時間沒一什麽大事刺激大民,光頭的記憶也就沒有出來作亂,大民也是喜歡這種狀態,人們都說“失去了才知道珍貴”,大民現在領悟的很深刻,失去自己的思維、甚至自己是誰都不知道的那種感覺,就像飄在太空裏,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感覺,別扭的很,心裏空蕩蕩的沒個著落。
天剛剛發白,隻有東邊的天空顯示了一天即將到來,大部分的天空還是幽幽的墨藍色,甚至還有星星掛在天空不肯離去,一眨一眨的。
路邊的青草上有露珠,圓圓的趴在草葉上,一不小心就滾落下來,發出輕微的聲響。
風很小,甚至比走路也快不了多少,徐徐地拂過肌膚,涼森森的。
“巫!早上好!”
村子東頭、小湖之外,有一塊比較平整的地麵,現在被羊部的人用來做練武的場地。
羊部的人很“迷信”。
其實,“迷信”這個詞怎麽來的,地麵心裏還有疑問,或許是自己又在用以前的概念來詮釋這種表麵的相似了吧。
羊部的人認為,他們的保護神平時那種“畫圈圈”的舞蹈,就是他那種不可思議的能耐的源泉,所以,第一個跟著大民“畫圈圈”的孩子索索沒有被大民拒絕,反而被大民很是耐心地指點了幾天之後,越來越多的的族人開始加入了“畫圈圈”的行列。
索索,就是那個得了絛蟲病的孩子。
被大民治好後,順便又被大民洗練了一下身體,精神足的要命。本來就是孩子天性,隻要身體不難受了就想玩,加上體內多餘真氣的支撐,沒過兩天,索索就表現出了極其旺盛的精力,整日裏和族裏的半大孩子瘋玩,幾乎從早上睜開眼睛到晚上閉上眼睛,大中午都不打一個哈欠。
或許非洲人本來在運動上就有天賦,或者索索平時被疾病折磨的沒力氣玩耍而更加在意夥伴們的動作,反正幾天下來,大民非常驚訝地發現,索索竟然是個練武的奇才!梨花太極第一套49式,索索當天就學了個差不離,兩三天後,跟著大民打拳,竟然還像模像樣的。讓大民起了愛才之心,指點的更加用心,沒兩天的功夫,索索打出的梨花太極竟然竟然多少進入“像樣”的境界了。讓大民非常驚訝。按照老僧的記憶,武術從入門到“形似”、“像樣”階段,怎麽說也得一年半載的,尤其是太極拳,本來就難練,而索索還是孩子,很難受“天地人和”的感悟,竟然幾天時間就神速地進步到“像樣”階段,不能不引起大民的興趣。
至於成年人,更是讓大民吃驚。
尤其是其奴他們這些受過重傷的成年人。本身就是戰士,都在生死邊緣走過,對梨花太極的感悟似乎更加容易,比索索晚學了四五天,但進步極大。雖然入門比索索稍微慢了點,但入門後的進步比索索可快多了,熟悉了招式後,簡直是一天一個樣子,半個月後就已經穩定地處於“像樣”階段,按照他們進步的速度,大民覺得進入“有神”階段也就個把月的時間而已。
大民想起以前不知道在哪裏看到的一句話。大概意思是隻有經曆過戰場殺戮的人才能明白什麽叫戰爭,同理,隻有經曆過實戰的戰士才能理解什麽是拳術。
之所以使用“拳術”而不用“武術”二字,是大民越指導他們越是覺得,羊部的戰士全都將梨花太極當做一種“搏殺術”來對待,無不是“武術”。這沒錯。梨花太極本就是一種“搏殺術”,但又遠遠不止是搏殺術、拳術,武術的概念要寬的多,仔細想想,恐怕是在搏鬥術的基礎之上。融入了更多東方的人文思想,這才叫“武術”,否則,就隻能叫“搏鬥術”、“搏殺術”、“拳術”、“氣功”等等,“武術”雖然有一個“術”字,但應該稱之為“武學”更加合適。
注意到這種現象後,大民在“領操”的時候,特意改變了手法,同樣一個招式,第一次打出來,給人的感覺精巧秀氣、婉轉延綿,第二次打出來卻完全不一樣,顯得大氣磅礴、陽剛有力,變化十分明顯,所有在場的人都能清晰地感覺到,但他們卻說不出來。
大民就拿出一個陰陽八卦圖案的坐墊,開始普及東方思想中的陰陽變化,說的很簡單、很直白,相信所有人都聽得懂,“世上萬物皆有‘陰陽’,上下、左右、前後、內外、軟硬、虛實、黑白、天地、公母、長幼……陰陽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陰陽變化亦時刻改變,不存在永恒的陰、永恒的陽,男人為女人之陽,父母為孩童之陽,但男人受傷後需要女人照顧,陰陽就轉換了,孩童長大了能照顧父母了,陰陽亦轉換了……”
非常簡單、簡明的陰陽理論,在羊部漸漸傳播開來,雖然簡陋,但本質不變,就是東方思想的“陰陽”理論。
有了“神”的指點,羊部的戰士對此沒有任何異議,全盤接受了,甚至開始自己琢磨起陰陽變化來,最出色的就是其奴。
長期的狩獵,讓他的武技鍛煉的很成熟,很多技巧都是在搏殺中鍛煉出來的,因此對陰陽理論接受的極快,比如虛晃一招吸引猛獸的注意力,然後一刀實實在在的攻擊,就是典型的“虛實”。以前其奴雖然將這招練得極為熟練,但並未經過理論的歸納,總有一種薄霧蒙住眼睛之歎,現在經過大民講解“陰陽”,聰明的其奴腦海間似乎劃過一道閃電,整個腦海就清明了很多,以前想不明白的地方似乎瞬間就明白了。
在與夥伴的對練過程中進步極快,幾天下來,竟然讓以前力氣比他還大的塔塔頻繁落敗,氣得塔塔要和其奴拚命。但明明其奴的力氣不大,但自己卻不可抑製地被其奴耍的轉圈圈,渾身的力氣發揮不出一成,讓塔塔的臉都氣得紫黑烏青。
大民明白,其奴已經明白了“順勢而為、虛實變換”的道理了,開始主動用“陰陽變換”的理論來提高自己的技能了,憑借他聰明的腦袋和豐富的經驗,已經踏入了武學二段“練拳”的門檻,身體素質不是他的弱項,現在他更加重要的是揣摩虛實變化、借力打力等等武學基礎技巧,相信以他的聰明,收獲肯定不小。
戰士來練梨花太極的有20來個,都是看到大民並不介意他們“偷學”“神術”陸續來的,其中就包括其奴的四人小組。孩子們來的就少多了。除了索索,再就是索索的姐姐,一個11歲的小女孩,估計最開始也是陪索索壯膽的。但現在居然也練的不錯,起碼算是入門了。
練完梨花太極,天色已經大亮,戰士們開始自己每天的活計,畢竟,一家人的吃喝用度才是他們最重要的工作,何況在羊部,大部分戰士都有兩家、甚至三家人口要養活,平均下來也要十多張嘴,是個很沉重的負擔。因此隻有20來個戰士來練習梨花太極,大民也非常理解。
吃完米婭四個女孩子準備的早飯,大民就沒什麽事兒了,似乎作為羊部的保護神,他沒事兒閑晃是應該的事情。羊部的人沒有一個有意見的。
瓦杜和比康這些天開始忙了起來,玉米到了收獲的季節,必須抓緊時間收獲,否則雨季就要來臨,耽誤了收成就要餓肚子了。
家家戶戶都在製作筐子,和國內四川人常用的背簍差不多,就是稍微大一些。可以裝下更多的物品。編製筐子是女人的活計,米婭四個離開自己的家庭後,名義上就是屬於“保護神”大民的人,不必再過問家裏的事情。可大民見到大家忙的團團轉,連小孩子們也發動起來到山溝裏搬運枝條,就自己一屋子四個閑人。顯得太過另類,於是也加入了婦女們的行列,開始編製筐子。
是個農村人都會這種技藝,隻是手藝高低有別,誰家還不編製幾個筐子用用?尤其是極度自給自足的梨花塢。這些東西幾乎都是自家編製的。
大民就做了一個,就發現了一個問題,所有的女人們都是各自為政,從頭到尾地編製筐子,不存在合作的現象。
以前在梨花塢的時候也是這種模式,都是自家編製兩個夠用就好,沒必要分工合作。但現在是整個羊部的婦女都在編製筐子,看樣子編製千八百個才夠用,這就能用到分工合作的辦法了。
編製筐子,最高的技術活就是烤製,否則很容易將荊條折斷。看到女人們在大熱天的太陽下小心地烤製荊條,不但速度慢,還動不動就烤過了頭,根本沒法子說“質量”,隻能說能用就好。
大民覺得反正自己不懼爐火,那就自己負責這個工序吧。
和周圍幾家人說了一下,就扯起一根差不多長短的荊條開始烤製,適應了三五分鍾就掌握了訣竅,在合適的地方彎兩個就算好了。三五根荊條製作完畢,大民已經熟練了,速度愈發快了起來。
編製一個筐子需要八根荊條做“經線”,折彎後就形成16個一圈的經線框架,剩下的就是羊部這些手巧的女人們的活計了,她們的編製技術確實不錯,平時編織土布的技術可比編筐子精細多了。
這邊幾家女人編製的速度很寬就提上去了,周圍的女人們很快就發現了這個好處,紛紛將荊條背來要大民幫忙――羊部人的思想很奇怪,似乎大民做這個夥計做得好,那麽給大家幫忙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沒有一點客氣,也沒有一點兒不好意思,即便他是羊部的神。
按照大民以前學過的功課,羊部的社會形態應該是原始共產主義和一定程度的私有製混合在一起的。狩獵的戰士在分配獵物的時候,自然是要多分一點兒的,但大家都有份兒,即便是那些孤兒,也是人人有份,雖然少了一點兒。埡口外麵的玉米地是有主人的,有多大的力氣就開墾多大的麵積,反正地多的很,但是看他們準備收獲的樣子,似乎又是全民動員,估計分配的時候也是有差別的吧?
勞動效率提高了很多,甚至連大民也漸漸悟出了一些東西,當爐火漸漸熄滅的時候,下意識地用上了真氣,將荊條加熱,雙手一彎就完成了一條經線框架的製作,比用爐火烤製荊條快的太多了。
於是,大民隻管加工經線框架,女人們隻管編織緯線枝條,手法越來越熟練,還不用跑來跑去的烤製荊條,效率一下子就快了一倍以上,甚至連半大的孩子都能幫忙了,將大民做好的經線框架拿給正在編製康子的女人們,女人們圍著大民坐了一大片,也有功夫扯家常了。
就兩天時間,羊部的女人們就完成了往年需要七八天才能完成的工作,而且大家還避免了被爐火炙烤,都覺得很奇怪,今年好像很輕鬆呀!
比康在山頭上念了一晚上的經文,於是第二天在瓦杜的一聲令下,全族的男女老少全部出動,開始了收割。
村裏的糧倉――其實就是一個大草房子,建造的更加密實一些而已,還是雙層的屋頂和牆壁,估計是用來防雨的,地上是用木頭和枝條架起來的,避免地麵潮濕影響糧食的儲藏,其實還是很科學的。
大民隻喝涼白開的毛病漸漸被族人接受,甚至瓦杜和比康在知道了原因後馬上就接受了,還要求族人也喝涼白開,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反正最近一個月來,拉稀跑肚這些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在沒有發生,族人們認為這是大民這個保護神帶來的福祉,大民也就隻好應下了。
村口外麵,是一大片平地,從村裏流出來的河水被漸漸分流,然後就不見了,除了這片土地是濃濃的綠色之外,再往外就漸漸變得幹枯,讓人意識到這裏依舊是非洲,幹旱的非洲。
有了在梨花塢生活的經曆,大民大約估摸出這片綠色的土地應該有三五千畝,大半兒還沒有開發,雜草叢生,讓人感覺到很可惜,多好的土地啊!
羊部中指的農作物很單一,隻有玉米,大片大片的,但依舊沒有國內那種精耕細作的概念,沒有田埂,更別說開墾成阡陌了,似乎就是隨便犁了一遍就下種了,歪歪扭扭的,甚至地麵都不是很平整,估計澆水的時候就很讓他們頭疼。
但土地很肥沃,神識中地下二三十米都是土層,而且還是很鬆軟的土層,七分土三分沙的那種,幾乎適合種植任何農作物。
平時也不見孩子們有多大的興頭往田地裏跑,今天是大家夥一起來,嗷嗷地叫著就鑽進青紗帳裏,瞬間就隻能聽見孩子們的吵鬧聲,卻見不到人影。瓦杜在高聲喝罵,讓小崽子們注意安全,青紗帳裏可藏著鬣狗呢。
……
收割玉米持續了三天,老天爺很做美,天天都是大太陽,曬得人發暈,但依舊不能抹去族人們臉上的笑意,收獲的季節,恐怕永遠都是這麽的幸福吧?
夜,非常安靜。
這是遠離世俗紅塵的世界,有的僅僅是部落裏簡單的競爭,幾乎沒有勾心鬥角,即便有,也能被自己看穿,很簡單的心思,大多數情況下,族人的爭鬥更加表麵化,很少如瓦杜和比康兩人那麽互相算計。
這是個純潔的世界,雖然世界上沒有純粹的純潔,但大民覺得羊部就已經非常純潔了,起碼沒有什麽肮髒的事情發生。
這個“肮髒”的含義與國內不大相同。
起碼瓦杜和比康的競爭沒有使用下三濫的手段,起碼都在維護著一個上位者的尊嚴,甚至在將自己推上“神位”的事情上非常配合,這畢竟也是為了整個羊部的生存,他倆誰都不敢扯後腿。
其次,羊部“敲寡婦門”的事情是正大光明的,大家都在遵守一個準則,一旦敲了某個寡婦的門兒,那麽她家的生活、孩子都得由這個男人支撐著了。好在羊部的戰士都很純樸,大民還沒有聽說哪個戰士不認賬的,而且,戰士的原配似乎並不在意自己的丈夫幫助別的女人,甚至,一個家庭裏有兩個、甚至三個女主人的也不少見。
歸根結底,是羊部的男人太少了。
早上的露水漸漸的多了起來,瓦杜說過,旱季快過去了。
大民收了功,吐出長長的一口氣,靜靜地飄了起來,放下盤著的雙腿,站踏實了,活動了一下雙腿。
瓦杜和比康配給自己的四個侍女在還在草簾子後麵熟睡。
這四個女孩子確實是羊部最優秀的女娃娃,瓦杜和比康在這件事情上沒有作假,光是編織“太極蒲團”就比一般的女孩子聰明的多,自從那天教她們編織太極蒲團後,這四個女孩子很快就想出了一些裝飾圖案,編織的蒲團比別的女孩子漂亮多了。
本來大民是想給她們取一個好聽的名字的。後來想想算了,她們都是族人的孩子,名字自小就叫慣了的,也是她們自己的財富。就打消了這個想法。
“米婭”是一種花,大民還沒見過,不知道長的什麽樣子,可米婭是四個女娃娃的小首領,其他三個女娃娃都聽她的,想事情也很全麵,漸漸地就成了四個人的領頭人。
“琪琪”也是一種花,大民依舊沒有見過,隻知道“琪琪”這種花是白色的,很香。琪琪的身材是最好的。大民覺得再過兩年,等琪琪長大了,隨便和那個世界級的模特相比,也不會落了下風。
“莫娜”就是狗尾巴草,這個大民見過。莫娜心思很細。和米婭關係很好。
“尤娜”就是棗花,瓦杜解釋過後大民才知道是什麽意思,瓦杜甚至還找了幾棵幹棗來說明。尤娜的編織技術很好,往往是莫娜想出來的注意,尤娜動手做出來,很有一些非洲的味道,具體怎麽描述。大民還說不出來,反正就是既有粗糙的原始風味,也有女子細致的感覺,很奇妙,大民覺得,尤娜的編織品拿到外麵去賣。也許還能賣出價錢來。
剛開始的時候,大民起得早,往往都晨練回來了她們才醒過來,被瓦杜還訓斥了一回。大民自然是維護自己人的,說她們還是小孩子。貪睡的天性,自己也沒什麽事情,就讓她們多睡一會兒好了。可米婭四個很好強,堅持要早早的起來服侍大民,可幾天下來,四個人都是睡眠嚴重不足,被大民嗬斥了兩回,在瓦杜的默許下她們才漸漸恢複本性。
這一段時間,大民晚上修煉“靜功”,也就是修煉混沌決,但主要是在消化光頭的記憶,行功強度並不大,能夠維持收支平衡就好,大民很擔心光頭的思維再次出來作亂,自己真的不想過那種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誰的日子了。
好在這段時間沒一什麽大事刺激大民,光頭的記憶也就沒有出來作亂,大民也是喜歡這種狀態,人們都說“失去了才知道珍貴”,大民現在領悟的很深刻,失去自己的思維、甚至自己是誰都不知道的那種感覺,就像飄在太空裏,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感覺,別扭的很,心裏空蕩蕩的沒個著落。
天剛剛發白,隻有東邊的天空顯示了一天即將到來,大部分的天空還是幽幽的墨藍色,甚至還有星星掛在天空不肯離去,一眨一眨的。
路邊的青草上有露珠,圓圓的趴在草葉上,一不小心就滾落下來,發出輕微的聲響。
風很小,甚至比走路也快不了多少,徐徐地拂過肌膚,涼森森的。
“巫!早上好!”
村子東頭、小湖之外,有一塊比較平整的地麵,現在被羊部的人用來做練武的場地。
羊部的人很“迷信”。
其實,“迷信”這個詞怎麽來的,地麵心裏還有疑問,或許是自己又在用以前的概念來詮釋這種表麵的相似了吧。
羊部的人認為,他們的保護神平時那種“畫圈圈”的舞蹈,就是他那種不可思議的能耐的源泉,所以,第一個跟著大民“畫圈圈”的孩子索索沒有被大民拒絕,反而被大民很是耐心地指點了幾天之後,越來越多的的族人開始加入了“畫圈圈”的行列。
索索,就是那個得了絛蟲病的孩子。
被大民治好後,順便又被大民洗練了一下身體,精神足的要命。本來就是孩子天性,隻要身體不難受了就想玩,加上體內多餘真氣的支撐,沒過兩天,索索就表現出了極其旺盛的精力,整日裏和族裏的半大孩子瘋玩,幾乎從早上睜開眼睛到晚上閉上眼睛,大中午都不打一個哈欠。
或許非洲人本來在運動上就有天賦,或者索索平時被疾病折磨的沒力氣玩耍而更加在意夥伴們的動作,反正幾天下來,大民非常驚訝地發現,索索竟然是個練武的奇才!梨花太極第一套49式,索索當天就學了個差不離,兩三天後,跟著大民打拳,竟然還像模像樣的。讓大民起了愛才之心,指點的更加用心,沒兩天的功夫,索索打出的梨花太極竟然竟然多少進入“像樣”的境界了。讓大民非常驚訝。按照老僧的記憶,武術從入門到“形似”、“像樣”階段,怎麽說也得一年半載的,尤其是太極拳,本來就難練,而索索還是孩子,很難受“天地人和”的感悟,竟然幾天時間就神速地進步到“像樣”階段,不能不引起大民的興趣。
至於成年人,更是讓大民吃驚。
尤其是其奴他們這些受過重傷的成年人。本身就是戰士,都在生死邊緣走過,對梨花太極的感悟似乎更加容易,比索索晚學了四五天,但進步極大。雖然入門比索索稍微慢了點,但入門後的進步比索索可快多了,熟悉了招式後,簡直是一天一個樣子,半個月後就已經穩定地處於“像樣”階段,按照他們進步的速度,大民覺得進入“有神”階段也就個把月的時間而已。
大民想起以前不知道在哪裏看到的一句話。大概意思是隻有經曆過戰場殺戮的人才能明白什麽叫戰爭,同理,隻有經曆過實戰的戰士才能理解什麽是拳術。
之所以使用“拳術”而不用“武術”二字,是大民越指導他們越是覺得,羊部的戰士全都將梨花太極當做一種“搏殺術”來對待,無不是“武術”。這沒錯。梨花太極本就是一種“搏殺術”,但又遠遠不止是搏殺術、拳術,武術的概念要寬的多,仔細想想,恐怕是在搏鬥術的基礎之上。融入了更多東方的人文思想,這才叫“武術”,否則,就隻能叫“搏鬥術”、“搏殺術”、“拳術”、“氣功”等等,“武術”雖然有一個“術”字,但應該稱之為“武學”更加合適。
注意到這種現象後,大民在“領操”的時候,特意改變了手法,同樣一個招式,第一次打出來,給人的感覺精巧秀氣、婉轉延綿,第二次打出來卻完全不一樣,顯得大氣磅礴、陽剛有力,變化十分明顯,所有在場的人都能清晰地感覺到,但他們卻說不出來。
大民就拿出一個陰陽八卦圖案的坐墊,開始普及東方思想中的陰陽變化,說的很簡單、很直白,相信所有人都聽得懂,“世上萬物皆有‘陰陽’,上下、左右、前後、內外、軟硬、虛實、黑白、天地、公母、長幼……陰陽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陰陽變化亦時刻改變,不存在永恒的陰、永恒的陽,男人為女人之陽,父母為孩童之陽,但男人受傷後需要女人照顧,陰陽就轉換了,孩童長大了能照顧父母了,陰陽亦轉換了……”
非常簡單、簡明的陰陽理論,在羊部漸漸傳播開來,雖然簡陋,但本質不變,就是東方思想的“陰陽”理論。
有了“神”的指點,羊部的戰士對此沒有任何異議,全盤接受了,甚至開始自己琢磨起陰陽變化來,最出色的就是其奴。
長期的狩獵,讓他的武技鍛煉的很成熟,很多技巧都是在搏殺中鍛煉出來的,因此對陰陽理論接受的極快,比如虛晃一招吸引猛獸的注意力,然後一刀實實在在的攻擊,就是典型的“虛實”。以前其奴雖然將這招練得極為熟練,但並未經過理論的歸納,總有一種薄霧蒙住眼睛之歎,現在經過大民講解“陰陽”,聰明的其奴腦海間似乎劃過一道閃電,整個腦海就清明了很多,以前想不明白的地方似乎瞬間就明白了。
在與夥伴的對練過程中進步極快,幾天下來,竟然讓以前力氣比他還大的塔塔頻繁落敗,氣得塔塔要和其奴拚命。但明明其奴的力氣不大,但自己卻不可抑製地被其奴耍的轉圈圈,渾身的力氣發揮不出一成,讓塔塔的臉都氣得紫黑烏青。
大民明白,其奴已經明白了“順勢而為、虛實變換”的道理了,開始主動用“陰陽變換”的理論來提高自己的技能了,憑借他聰明的腦袋和豐富的經驗,已經踏入了武學二段“練拳”的門檻,身體素質不是他的弱項,現在他更加重要的是揣摩虛實變化、借力打力等等武學基礎技巧,相信以他的聰明,收獲肯定不小。
戰士來練梨花太極的有20來個,都是看到大民並不介意他們“偷學”“神術”陸續來的,其中就包括其奴的四人小組。孩子們來的就少多了。除了索索,再就是索索的姐姐,一個11歲的小女孩,估計最開始也是陪索索壯膽的。但現在居然也練的不錯,起碼算是入門了。
練完梨花太極,天色已經大亮,戰士們開始自己每天的活計,畢竟,一家人的吃喝用度才是他們最重要的工作,何況在羊部,大部分戰士都有兩家、甚至三家人口要養活,平均下來也要十多張嘴,是個很沉重的負擔。因此隻有20來個戰士來練習梨花太極,大民也非常理解。
吃完米婭四個女孩子準備的早飯,大民就沒什麽事兒了,似乎作為羊部的保護神,他沒事兒閑晃是應該的事情。羊部的人沒有一個有意見的。
瓦杜和比康這些天開始忙了起來,玉米到了收獲的季節,必須抓緊時間收獲,否則雨季就要來臨,耽誤了收成就要餓肚子了。
家家戶戶都在製作筐子,和國內四川人常用的背簍差不多,就是稍微大一些。可以裝下更多的物品。編製筐子是女人的活計,米婭四個離開自己的家庭後,名義上就是屬於“保護神”大民的人,不必再過問家裏的事情。可大民見到大家忙的團團轉,連小孩子們也發動起來到山溝裏搬運枝條,就自己一屋子四個閑人。顯得太過另類,於是也加入了婦女們的行列,開始編製筐子。
是個農村人都會這種技藝,隻是手藝高低有別,誰家還不編製幾個筐子用用?尤其是極度自給自足的梨花塢。這些東西幾乎都是自家編製的。
大民就做了一個,就發現了一個問題,所有的女人們都是各自為政,從頭到尾地編製筐子,不存在合作的現象。
以前在梨花塢的時候也是這種模式,都是自家編製兩個夠用就好,沒必要分工合作。但現在是整個羊部的婦女都在編製筐子,看樣子編製千八百個才夠用,這就能用到分工合作的辦法了。
編製筐子,最高的技術活就是烤製,否則很容易將荊條折斷。看到女人們在大熱天的太陽下小心地烤製荊條,不但速度慢,還動不動就烤過了頭,根本沒法子說“質量”,隻能說能用就好。
大民覺得反正自己不懼爐火,那就自己負責這個工序吧。
和周圍幾家人說了一下,就扯起一根差不多長短的荊條開始烤製,適應了三五分鍾就掌握了訣竅,在合適的地方彎兩個就算好了。三五根荊條製作完畢,大民已經熟練了,速度愈發快了起來。
編製一個筐子需要八根荊條做“經線”,折彎後就形成16個一圈的經線框架,剩下的就是羊部這些手巧的女人們的活計了,她們的編製技術確實不錯,平時編織土布的技術可比編筐子精細多了。
這邊幾家女人編製的速度很寬就提上去了,周圍的女人們很快就發現了這個好處,紛紛將荊條背來要大民幫忙――羊部人的思想很奇怪,似乎大民做這個夥計做得好,那麽給大家幫忙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沒有一點客氣,也沒有一點兒不好意思,即便他是羊部的神。
按照大民以前學過的功課,羊部的社會形態應該是原始共產主義和一定程度的私有製混合在一起的。狩獵的戰士在分配獵物的時候,自然是要多分一點兒的,但大家都有份兒,即便是那些孤兒,也是人人有份,雖然少了一點兒。埡口外麵的玉米地是有主人的,有多大的力氣就開墾多大的麵積,反正地多的很,但是看他們準備收獲的樣子,似乎又是全民動員,估計分配的時候也是有差別的吧?
勞動效率提高了很多,甚至連大民也漸漸悟出了一些東西,當爐火漸漸熄滅的時候,下意識地用上了真氣,將荊條加熱,雙手一彎就完成了一條經線框架的製作,比用爐火烤製荊條快的太多了。
於是,大民隻管加工經線框架,女人們隻管編織緯線枝條,手法越來越熟練,還不用跑來跑去的烤製荊條,效率一下子就快了一倍以上,甚至連半大的孩子都能幫忙了,將大民做好的經線框架拿給正在編製康子的女人們,女人們圍著大民坐了一大片,也有功夫扯家常了。
就兩天時間,羊部的女人們就完成了往年需要七八天才能完成的工作,而且大家還避免了被爐火炙烤,都覺得很奇怪,今年好像很輕鬆呀!
比康在山頭上念了一晚上的經文,於是第二天在瓦杜的一聲令下,全族的男女老少全部出動,開始了收割。
村裏的糧倉――其實就是一個大草房子,建造的更加密實一些而已,還是雙層的屋頂和牆壁,估計是用來防雨的,地上是用木頭和枝條架起來的,避免地麵潮濕影響糧食的儲藏,其實還是很科學的。
大民隻喝涼白開的毛病漸漸被族人接受,甚至瓦杜和比康在知道了原因後馬上就接受了,還要求族人也喝涼白開,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反正最近一個月來,拉稀跑肚這些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在沒有發生,族人們認為這是大民這個保護神帶來的福祉,大民也就隻好應下了。
村口外麵,是一大片平地,從村裏流出來的河水被漸漸分流,然後就不見了,除了這片土地是濃濃的綠色之外,再往外就漸漸變得幹枯,讓人意識到這裏依舊是非洲,幹旱的非洲。
有了在梨花塢生活的經曆,大民大約估摸出這片綠色的土地應該有三五千畝,大半兒還沒有開發,雜草叢生,讓人感覺到很可惜,多好的土地啊!
羊部中指的農作物很單一,隻有玉米,大片大片的,但依舊沒有國內那種精耕細作的概念,沒有田埂,更別說開墾成阡陌了,似乎就是隨便犁了一遍就下種了,歪歪扭扭的,甚至地麵都不是很平整,估計澆水的時候就很讓他們頭疼。
但土地很肥沃,神識中地下二三十米都是土層,而且還是很鬆軟的土層,七分土三分沙的那種,幾乎適合種植任何農作物。
平時也不見孩子們有多大的興頭往田地裏跑,今天是大家夥一起來,嗷嗷地叫著就鑽進青紗帳裏,瞬間就隻能聽見孩子們的吵鬧聲,卻見不到人影。瓦杜在高聲喝罵,讓小崽子們注意安全,青紗帳裏可藏著鬣狗呢。
……
收割玉米持續了三天,老天爺很做美,天天都是大太陽,曬得人發暈,但依舊不能抹去族人們臉上的笑意,收獲的季節,恐怕永遠都是這麽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