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鏘!”
刀刃交擊,勁氣四散。
嶽山稍稍退後兩步,手臂酸軟,而對麵持著斬馬刀的麻臉大漢則蹬蹬連退五步,哇的咯出一口血,內氣潮水般退去,再無揮刀拚鬥之力。
感受著自身好似比一月前更勝一籌的武功,嶽山心裏並無絲毫喜悅,隻因這種程度的內外功比之那詭異和尚,仍舊差得遠,且還身負極其惡劣的隱患精元虧損,根基虛浮。
若不能獲得彌補根基的上乘秘訣,最多十年,他的身體就會開始走下坡路,終會落得五勞七傷,武功不廢而廢……
心中有事,嶽山也懶得與手下敗將糾纏,隻冷冷道:“馬老三……今次本人心情好,暫且饒你一命,滾吧!”言罷收刀歸鞘,轉身一躍而起,穿窗入了酒樓二層。
見他在桌對麵落座,陸鯊適時的倒了一杯酒推過去,打趣道:“這個馬老三武功很不錯!
算起來,自從月前你放出根基受損的消息後,這已經是來尋你的第十七個仇家了。
差不多天天都有高手陪你練手,難怪刀法進步神速!”
嶽山舉杯一飲而盡,自嘲道:“可惜都不是我在等的人呐!”
陸鯊不以為意,“哎……話可不能這麽說,若說這些前後兩次敗在你手中的家夥是你要等的人,你信麽?”
嶽山歎氣道:“本事比我還差得不止一籌,又如何可能有治我根源的上乘秘訣?”
陸鯊眉頭一挑,“你這是舍近求遠。月前大德禪師在時。你直接拜他為師。向他求取上乘秘訣就行!”
嶽山無動於衷,“那和尚雖然高深莫測,可終究是佛門中人,我根本學不來那些色色空空的佛門心法!”
陸鯊嗤笑道:“你既然知道禪師高深莫測,又怎知他不會其他流派的心法哩?
我可聽說,禪宗四祖道信聖僧就兼得道、佛之長,大德禪師身為聖僧的嫡傳弟子,當然不會不差。
況且。按理說佛門與魔門是死對頭,肯定會相互研究對方的武學絕技,這麽一來,指不定大德禪師還精通魔門秘術哩!
你嶽霸刀就是死要麵子活受罪!”
聞言嶽山不由心思浮動,可轉念一想大德在一個月前就離開武陵,前往蜀中去了,不由苦笑道:“現在和尚人都不知道在哪,說什麽都晚了!”
陸鯊道:“人家是外出雲遊的禪師,當然會在各地寺廟掛單落腳,你隻消去通往蜀中沿路上的寺廟打聽一番。即可獲知禪師的行蹤了!”
嶽山稍一遲疑,終是不甘就此吃回頭草。搖了搖頭,“再等等吧……”複又盯著陸鯊道:“倒是你個齷齪鬼,明明不信佛,還一口一個禪師長禪師短,真是引人發噱!”
陸鯊鄙視的看著他,“別以為所有人都跟你一樣傻瓜腦袋,要不是我機靈,以實際行動向禪師表明歉意,如今哪還有命坐在這裏?
真當和尚都是善男信女啊?”
嶽山苦笑道:“你這是借花獻佛,惠而不費,將和尚一掌擊敗我的事宣揚的滿江湖都知道,用我十多年積累的名聲鑄就和尚的聲望,拍和尚的馬屁,讓和尚原諒你……
你倆倒是皆大歡喜,唯一損失的是我!”
陸鯊胡亂搖頭,“這本來就是事實嘛!
誰讓你自己找打,偏偏還打輸了,不僅輸了,還輸得這麽慘……一招,一招啊!”
殘陽如血,紅霞漫天。
成都城外,石之軒手持鬆木禪杖,漫步在古柏叁天,竹樹蔥籠之中,忽見前方紅牆環繞,佛塔淩空,寺樓巍然高大,便知到了地方。
一個月來,他從武陵至成都的路上,每遇大型寺廟,都會入寺觀賞一番,若是寺內有精通禪理的高僧,還會掛單小住兩天,與之論禪。
然而他真正的目的地,終是這成都城外的已有一百四五十年曆史的古寺“大石寺”。
好在但凡大型寺廟,大多財資充裕,不拒雲遊僧人白吃白住,在石之軒遞上度牒,按資排輩之後,便順利在寺中掛單,安住下來。
除了藏經重地,寺中其餘殿堂皆可任他參觀。
大石寺由山門殿起,接著是天王殿、七佛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殿堂重重,雖及不上三論宗棲霞寺、禪宗定山寺的結構複雜,造型優美,但亦是宏偉壯麗。
在主殿群成行成陣之旁,萬千竹樹中聳起一座高塔,份外具有氣勢。
當然,這些宗教建築掃一眼便罷,石之軒在殿堂長廊穿行許久,終於來到此行最終目標所在羅漢堂。
大殿塑像羅列,分作兩組,中央是數十尊佛和菩薩,以居於殿心的千手觀音最為矚目,不但寶相莊嚴,且因每隻手的形狀和所持法器無有相同,令人生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感覺。
五百羅漢分列四周,朝向中央的塑像,形成縱橫相通的巷道。任何人在此,都仿似置身另一個有別於現實的神佛世界。
身旁的塑像在透進來的夕陽黃輝掩映中,造型細致精巧,色澤豔麗,無論立倚坐臥,均姿態各異,仿若真人,神態生動,疑幻似真。
當來到千手觀音座前,四周盡是重重列列的羅漢佛像,有若陷身由塑像布下的迷陣中,那感覺實非任何言語可以形容萬一。
石之軒非是徐子陵那種什麽都不明就裏的野路子,自然知道依照鳩摩羅什親繪手本所製的這五百羅漢塑像究竟代表了什麽。
如今的中土佛門諸宗,越是傳承悠久,受中土道門影響就越重,乃至宗內所傳承的武功,名雖佛法禪功。實則道門玄功。
對於石之軒這等深研過佛法的道門教主級的人物來說。這些經過移花接木的功夫。並沒有太大借鑒意義,反而是原汁原味兒的天竺武學,更能讓他真正體悟佛門正宗武學的精髓。
然而兩三百年,來中土傳法的天竺高僧,唯有三人可稱為窺得了天竺武學的正宗妙諦,即鳩摩羅什、達摩、真諦。
此三位聖僧之中,達摩乃禪宗武學之源,石之軒已兩世承襲其遺澤。收益良多,自不必多做贅言。
而真諦大師,石之軒懷疑很可能就是那位傳徐子陵【九字真言手印】的真言大師,如今正在廣東、福建一帶傳法譯經,還未周遊中外所有名寺古刹及創出【九字真言手印】。
至於近兩百年前的這位鳩摩羅什聖僧,年少精進,曾遊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又博聞強記。既通梵語,又嫻漢文。佛學造詣極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經藏、律藏、論藏三藏,並能熟練運用,掌控自如。
此天竺聖僧在中土傳法譯經十七年,總計翻譯經書上百部、四五百卷,乃是中國佛教八宗之祖。
其中,石之軒所熟悉的三論宗、天台宗、淨土宗的佛法精義均是由此天竺聖僧所譯的經書為基礎,發展演化而成。
可惜的是,此聖僧在中土隻傳佛法,譯經書,而從不傳武功。
就連身為嫡傳的三論宗,也隻能從此聖僧親書的經書注解及邊邊角角之處,收集些許殘羹剩飯,否則嘉祥大師也不消借助和氏璧練功了。
可這大石寺的五百羅漢,卻是唯一例外,隻因要繪畫五百個姿勢各異且暗涵不同佛法韻味的塑像,一般的僧人殫精竭慮也弄不出來,唯有鳩摩羅什這等武學通達天人而精通肢*體動作藝術的瑜伽聖僧才有可能完成。
也正因如此,五百羅漢的肢*體動作也反過來容納了鳩摩羅什的至高瑜伽造詣。
此間道理,與花間派視武道為一種與人直接有關的最高藝術的理念如出一轍。
似鳩摩羅什這等大智慧的聖者,佛法、武學與平日一舉一動、一言一語早已融為一體,無論是翻譯經書,還是繪畫雕塑,都即蘊涵佛法,也蘊含武功。
後人從他翻譯的無數經書中找出武學道理或許難之又難,可從他屈指可數的繪畫、雕塑中悟出武學精髓卻是頗有可能。
依據石之軒這些年深入接觸的佛門辛密來看,這大石寺五百羅漢姿勢中所蘊含的武學真諦,很可能已是中土最為原汁原味兒且博大精深的天竺武學。
天色漸暗,夜幕朦朧,月色掩映,明暗交輝。
寺內眾僧皆已回房參禪,唯餘石之軒盤膝千手觀音座下,微妙靈覺舒展開來,將五百羅漢的奇姿妙態、繁雜手印一齊映入腦海,無一遺漏,無分先後,亦無分主次。
然而一開始,石之軒卻並未開始參悟這五百羅漢中蘊含的瑜伽姿勢及印訣,反倒是重新回憶參悟天竺武學基礎,於有意無意間沉浸入天竺武學的純粹世界,而盡量避免中土武學幹擾。
天竺的內功修練體係,有為法基礎在於“氣、脈、輪”,即為五氣、三脈、七輪。
五氣是命根、上行、平、遍行和下行五氣,指的是內氣外氣行經三脈七輪的途徑。
三脈是中、左、右三脈,中脈由海底至頭頂,以脊髓連接,等若中土的督脈。
左、右二脈均起自睾*丸宮,與中脈平行,貫通七輪。
七輪等若中土的竅穴,由上而下是頂輪、眉間輪、喉輪、心輪、臍輪、生殖輪和海底輪,最後的海底輪即中土的會*陰*穴。
此間說來繁複,實則與中原武林的奇經八脈異曲同功,亦迥然有別。
天竺正宗內功,便是循序漸進的通過修煉“氣、脈、輪“,而把生命的潛力發揮出來,梵我合一,奪天地之造化,秘不可測。
當然,此間激發生命潛力的說法比較靠譜,而所謂梵我合一、奪天地之造化,則是各具緣法,個憑悟性及造化,對於天竺絕大多數修煉此法的僧眾亦是水中撈月,霧裏看花,可望而不可即!
與中土道家罕有人臻至天人合一妙境乃是同一道理。
至於如何修煉“氣、脈、輪”,激發生命潛力,主流正宗便是瑜伽術,心法則是‘梵我合一’,亦或‘佛即是心’。
所謂‘梵’,萬物有一個最高的本體梵,其實跟道家的‘天道’一個概念,梵我合一即天人合一。
當然,這是天竺的原始體係,之後在密宗發展,細分為“身、口、意”三密修法,手印為“身印”的重中之重,通過雙手十指與內外的貫連為經,修練體內的“氣、脈、輪“為緯。
所謂三密,眾說紛紜,可在瑜伽修行上,旨在有相、無相二種。
有相三密,佛與眾生互融,入於瑜伽境界,眾生身結印(身密)、口誦真言(口密)、意觀本尊(意密),此即有相三密。
而無相三密,眾生所有身、語之行為、內心所思考者皆為三密,此即無相三密。
基於有相三密,佛之三密加護攝持在眾生之三業上,稱為三密加持。佛之三密與眾生之三密相應融合,稱為三密相應(三密瑜伽)。另如修者與本尊一體化,當身即可成佛,稱為即身成佛。
這裏的“佛與眾生互融”、“意觀本尊”、“與本尊一體化”,其中“佛”與“本尊”非是具體某個信仰佛陀,而是精神象征,其實就是“真如”與“本心”。
臻至“本性真如”,成無上正覺,便是即身成佛。
這與中土的“天心”與“我心”,天人合一並無二致。
當然,無論是天竺還是密宗的修行體係,都跟中土道教一樣,在真正的修行方法裏可勁兒灌水,灌的正是招攬信徒的宗教思想。
就如道家的修行可用追尋‘天人合一’來概括一樣,佛門的修行也可用追求‘即身成佛’來標誌,舍此之外,其餘的什麽信仰往生、磕頭燒香都隻是建立宗教勢力的手段,不足取信。
此間差別,便是修道與信道、修佛與信佛,一字之差,實則天壤之別。
修道、修佛,隻是認同道、佛文化流派的宇宙觀、人生觀,並藉此踏入修行之路,追尋宇宙生命的真諦,窺測永恒。
任何既定的道法、佛法終究隻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師門”,在初始時頗具借鑒意義,而在更深修行之時,個憑造化,各依本心。
而信道拜神、信佛許願,則是凡夫俗子的空虛迷茫時的精神寄托,往往遭人愚弄、喪失思想而不自知。
所謂宗教,說到底是一幫既愚人又愚己的弄權者組成的勢力,憑借特意灌水、篡改的道法、佛法經典來宣傳教義,吸引信眾,聚眾成事……
此間種種,修行者猶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否則隻是進入宗教為道奴、佛奴,而非修真者。
這是石之軒早已有所明悟的事,當然,其實世上大多修行有成者皆明此理,隻是為了宗教發展計,而口不應心罷了。(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訪問http://
刀刃交擊,勁氣四散。
嶽山稍稍退後兩步,手臂酸軟,而對麵持著斬馬刀的麻臉大漢則蹬蹬連退五步,哇的咯出一口血,內氣潮水般退去,再無揮刀拚鬥之力。
感受著自身好似比一月前更勝一籌的武功,嶽山心裏並無絲毫喜悅,隻因這種程度的內外功比之那詭異和尚,仍舊差得遠,且還身負極其惡劣的隱患精元虧損,根基虛浮。
若不能獲得彌補根基的上乘秘訣,最多十年,他的身體就會開始走下坡路,終會落得五勞七傷,武功不廢而廢……
心中有事,嶽山也懶得與手下敗將糾纏,隻冷冷道:“馬老三……今次本人心情好,暫且饒你一命,滾吧!”言罷收刀歸鞘,轉身一躍而起,穿窗入了酒樓二層。
見他在桌對麵落座,陸鯊適時的倒了一杯酒推過去,打趣道:“這個馬老三武功很不錯!
算起來,自從月前你放出根基受損的消息後,這已經是來尋你的第十七個仇家了。
差不多天天都有高手陪你練手,難怪刀法進步神速!”
嶽山舉杯一飲而盡,自嘲道:“可惜都不是我在等的人呐!”
陸鯊不以為意,“哎……話可不能這麽說,若說這些前後兩次敗在你手中的家夥是你要等的人,你信麽?”
嶽山歎氣道:“本事比我還差得不止一籌,又如何可能有治我根源的上乘秘訣?”
陸鯊眉頭一挑,“你這是舍近求遠。月前大德禪師在時。你直接拜他為師。向他求取上乘秘訣就行!”
嶽山無動於衷,“那和尚雖然高深莫測,可終究是佛門中人,我根本學不來那些色色空空的佛門心法!”
陸鯊嗤笑道:“你既然知道禪師高深莫測,又怎知他不會其他流派的心法哩?
我可聽說,禪宗四祖道信聖僧就兼得道、佛之長,大德禪師身為聖僧的嫡傳弟子,當然不會不差。
況且。按理說佛門與魔門是死對頭,肯定會相互研究對方的武學絕技,這麽一來,指不定大德禪師還精通魔門秘術哩!
你嶽霸刀就是死要麵子活受罪!”
聞言嶽山不由心思浮動,可轉念一想大德在一個月前就離開武陵,前往蜀中去了,不由苦笑道:“現在和尚人都不知道在哪,說什麽都晚了!”
陸鯊道:“人家是外出雲遊的禪師,當然會在各地寺廟掛單落腳,你隻消去通往蜀中沿路上的寺廟打聽一番。即可獲知禪師的行蹤了!”
嶽山稍一遲疑,終是不甘就此吃回頭草。搖了搖頭,“再等等吧……”複又盯著陸鯊道:“倒是你個齷齪鬼,明明不信佛,還一口一個禪師長禪師短,真是引人發噱!”
陸鯊鄙視的看著他,“別以為所有人都跟你一樣傻瓜腦袋,要不是我機靈,以實際行動向禪師表明歉意,如今哪還有命坐在這裏?
真當和尚都是善男信女啊?”
嶽山苦笑道:“你這是借花獻佛,惠而不費,將和尚一掌擊敗我的事宣揚的滿江湖都知道,用我十多年積累的名聲鑄就和尚的聲望,拍和尚的馬屁,讓和尚原諒你……
你倆倒是皆大歡喜,唯一損失的是我!”
陸鯊胡亂搖頭,“這本來就是事實嘛!
誰讓你自己找打,偏偏還打輸了,不僅輸了,還輸得這麽慘……一招,一招啊!”
殘陽如血,紅霞漫天。
成都城外,石之軒手持鬆木禪杖,漫步在古柏叁天,竹樹蔥籠之中,忽見前方紅牆環繞,佛塔淩空,寺樓巍然高大,便知到了地方。
一個月來,他從武陵至成都的路上,每遇大型寺廟,都會入寺觀賞一番,若是寺內有精通禪理的高僧,還會掛單小住兩天,與之論禪。
然而他真正的目的地,終是這成都城外的已有一百四五十年曆史的古寺“大石寺”。
好在但凡大型寺廟,大多財資充裕,不拒雲遊僧人白吃白住,在石之軒遞上度牒,按資排輩之後,便順利在寺中掛單,安住下來。
除了藏經重地,寺中其餘殿堂皆可任他參觀。
大石寺由山門殿起,接著是天王殿、七佛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殿堂重重,雖及不上三論宗棲霞寺、禪宗定山寺的結構複雜,造型優美,但亦是宏偉壯麗。
在主殿群成行成陣之旁,萬千竹樹中聳起一座高塔,份外具有氣勢。
當然,這些宗教建築掃一眼便罷,石之軒在殿堂長廊穿行許久,終於來到此行最終目標所在羅漢堂。
大殿塑像羅列,分作兩組,中央是數十尊佛和菩薩,以居於殿心的千手觀音最為矚目,不但寶相莊嚴,且因每隻手的形狀和所持法器無有相同,令人生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感覺。
五百羅漢分列四周,朝向中央的塑像,形成縱橫相通的巷道。任何人在此,都仿似置身另一個有別於現實的神佛世界。
身旁的塑像在透進來的夕陽黃輝掩映中,造型細致精巧,色澤豔麗,無論立倚坐臥,均姿態各異,仿若真人,神態生動,疑幻似真。
當來到千手觀音座前,四周盡是重重列列的羅漢佛像,有若陷身由塑像布下的迷陣中,那感覺實非任何言語可以形容萬一。
石之軒非是徐子陵那種什麽都不明就裏的野路子,自然知道依照鳩摩羅什親繪手本所製的這五百羅漢塑像究竟代表了什麽。
如今的中土佛門諸宗,越是傳承悠久,受中土道門影響就越重,乃至宗內所傳承的武功,名雖佛法禪功。實則道門玄功。
對於石之軒這等深研過佛法的道門教主級的人物來說。這些經過移花接木的功夫。並沒有太大借鑒意義,反而是原汁原味兒的天竺武學,更能讓他真正體悟佛門正宗武學的精髓。
然而兩三百年,來中土傳法的天竺高僧,唯有三人可稱為窺得了天竺武學的正宗妙諦,即鳩摩羅什、達摩、真諦。
此三位聖僧之中,達摩乃禪宗武學之源,石之軒已兩世承襲其遺澤。收益良多,自不必多做贅言。
而真諦大師,石之軒懷疑很可能就是那位傳徐子陵【九字真言手印】的真言大師,如今正在廣東、福建一帶傳法譯經,還未周遊中外所有名寺古刹及創出【九字真言手印】。
至於近兩百年前的這位鳩摩羅什聖僧,年少精進,曾遊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又博聞強記。既通梵語,又嫻漢文。佛學造詣極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經藏、律藏、論藏三藏,並能熟練運用,掌控自如。
此天竺聖僧在中土傳法譯經十七年,總計翻譯經書上百部、四五百卷,乃是中國佛教八宗之祖。
其中,石之軒所熟悉的三論宗、天台宗、淨土宗的佛法精義均是由此天竺聖僧所譯的經書為基礎,發展演化而成。
可惜的是,此聖僧在中土隻傳佛法,譯經書,而從不傳武功。
就連身為嫡傳的三論宗,也隻能從此聖僧親書的經書注解及邊邊角角之處,收集些許殘羹剩飯,否則嘉祥大師也不消借助和氏璧練功了。
可這大石寺的五百羅漢,卻是唯一例外,隻因要繪畫五百個姿勢各異且暗涵不同佛法韻味的塑像,一般的僧人殫精竭慮也弄不出來,唯有鳩摩羅什這等武學通達天人而精通肢*體動作藝術的瑜伽聖僧才有可能完成。
也正因如此,五百羅漢的肢*體動作也反過來容納了鳩摩羅什的至高瑜伽造詣。
此間道理,與花間派視武道為一種與人直接有關的最高藝術的理念如出一轍。
似鳩摩羅什這等大智慧的聖者,佛法、武學與平日一舉一動、一言一語早已融為一體,無論是翻譯經書,還是繪畫雕塑,都即蘊涵佛法,也蘊含武功。
後人從他翻譯的無數經書中找出武學道理或許難之又難,可從他屈指可數的繪畫、雕塑中悟出武學精髓卻是頗有可能。
依據石之軒這些年深入接觸的佛門辛密來看,這大石寺五百羅漢姿勢中所蘊含的武學真諦,很可能已是中土最為原汁原味兒且博大精深的天竺武學。
天色漸暗,夜幕朦朧,月色掩映,明暗交輝。
寺內眾僧皆已回房參禪,唯餘石之軒盤膝千手觀音座下,微妙靈覺舒展開來,將五百羅漢的奇姿妙態、繁雜手印一齊映入腦海,無一遺漏,無分先後,亦無分主次。
然而一開始,石之軒卻並未開始參悟這五百羅漢中蘊含的瑜伽姿勢及印訣,反倒是重新回憶參悟天竺武學基礎,於有意無意間沉浸入天竺武學的純粹世界,而盡量避免中土武學幹擾。
天竺的內功修練體係,有為法基礎在於“氣、脈、輪”,即為五氣、三脈、七輪。
五氣是命根、上行、平、遍行和下行五氣,指的是內氣外氣行經三脈七輪的途徑。
三脈是中、左、右三脈,中脈由海底至頭頂,以脊髓連接,等若中土的督脈。
左、右二脈均起自睾*丸宮,與中脈平行,貫通七輪。
七輪等若中土的竅穴,由上而下是頂輪、眉間輪、喉輪、心輪、臍輪、生殖輪和海底輪,最後的海底輪即中土的會*陰*穴。
此間說來繁複,實則與中原武林的奇經八脈異曲同功,亦迥然有別。
天竺正宗內功,便是循序漸進的通過修煉“氣、脈、輪“,而把生命的潛力發揮出來,梵我合一,奪天地之造化,秘不可測。
當然,此間激發生命潛力的說法比較靠譜,而所謂梵我合一、奪天地之造化,則是各具緣法,個憑悟性及造化,對於天竺絕大多數修煉此法的僧眾亦是水中撈月,霧裏看花,可望而不可即!
與中土道家罕有人臻至天人合一妙境乃是同一道理。
至於如何修煉“氣、脈、輪”,激發生命潛力,主流正宗便是瑜伽術,心法則是‘梵我合一’,亦或‘佛即是心’。
所謂‘梵’,萬物有一個最高的本體梵,其實跟道家的‘天道’一個概念,梵我合一即天人合一。
當然,這是天竺的原始體係,之後在密宗發展,細分為“身、口、意”三密修法,手印為“身印”的重中之重,通過雙手十指與內外的貫連為經,修練體內的“氣、脈、輪“為緯。
所謂三密,眾說紛紜,可在瑜伽修行上,旨在有相、無相二種。
有相三密,佛與眾生互融,入於瑜伽境界,眾生身結印(身密)、口誦真言(口密)、意觀本尊(意密),此即有相三密。
而無相三密,眾生所有身、語之行為、內心所思考者皆為三密,此即無相三密。
基於有相三密,佛之三密加護攝持在眾生之三業上,稱為三密加持。佛之三密與眾生之三密相應融合,稱為三密相應(三密瑜伽)。另如修者與本尊一體化,當身即可成佛,稱為即身成佛。
這裏的“佛與眾生互融”、“意觀本尊”、“與本尊一體化”,其中“佛”與“本尊”非是具體某個信仰佛陀,而是精神象征,其實就是“真如”與“本心”。
臻至“本性真如”,成無上正覺,便是即身成佛。
這與中土的“天心”與“我心”,天人合一並無二致。
當然,無論是天竺還是密宗的修行體係,都跟中土道教一樣,在真正的修行方法裏可勁兒灌水,灌的正是招攬信徒的宗教思想。
就如道家的修行可用追尋‘天人合一’來概括一樣,佛門的修行也可用追求‘即身成佛’來標誌,舍此之外,其餘的什麽信仰往生、磕頭燒香都隻是建立宗教勢力的手段,不足取信。
此間差別,便是修道與信道、修佛與信佛,一字之差,實則天壤之別。
修道、修佛,隻是認同道、佛文化流派的宇宙觀、人生觀,並藉此踏入修行之路,追尋宇宙生命的真諦,窺測永恒。
任何既定的道法、佛法終究隻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師門”,在初始時頗具借鑒意義,而在更深修行之時,個憑造化,各依本心。
而信道拜神、信佛許願,則是凡夫俗子的空虛迷茫時的精神寄托,往往遭人愚弄、喪失思想而不自知。
所謂宗教,說到底是一幫既愚人又愚己的弄權者組成的勢力,憑借特意灌水、篡改的道法、佛法經典來宣傳教義,吸引信眾,聚眾成事……
此間種種,修行者猶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否則隻是進入宗教為道奴、佛奴,而非修真者。
這是石之軒早已有所明悟的事,當然,其實世上大多修行有成者皆明此理,隻是為了宗教發展計,而口不應心罷了。(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訪問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