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已至,北國漸寒。
“真是久違了啊……”
嵩嶽少室山上,一道月白身影怡然凝立,聖潔不可方物。
石之軒光頭皓亮,手撥念珠,舉目凝視著前方,口中發出一聲意味莫名的感慨。
灰白的石雕山門高逾六丈,樸素而大氣,正中匾額上,“嵩山少林”四個黑漆大字印入眼簾,予人以雄渾古拙,禪意盎然之感。
盡管此少林非彼少林,兼且石之軒此世身為禪宗第一順位繼承人,少林寺遲早會成為他麾下眾多寺廟之一,予取予求,但在見到這似是而非的山門時,他仍不免感覺怪怪的。
畢竟,前世的少林雖然最終給他逆襲了,但在之前,可是以武林泰鬥的磅礴威勢,壓了他十多年,讓他顧忌重重,寢食難安!
“物是人非,滄海桑田……不外如是!”
喃喃慨歎著,石之軒穿過山門,施施然邁向寺廟正門。
方丈院。
“呼呼……嘩嘩……”
勁氣橫空,草木震顫。
一紅一白兩道身影乍分乍合,騰挪閃爍,拳勁掌風呼嘯激蕩,“蓬蓬……”的勁氣交擊聲連綿不絕。
不遠處,道信與一獨臂的枯瘦老僧長身靜立在廊下,凝目觀戰,不時微微頷首讚溢。
場中迸散的勁風洶湧席卷,但一到二人身前丈許外,卻似遇到什麽無形而有實的阻礙,如撞上巨礁的怒潮般,不得不從左右分流逸開。
道信清楚的感覺到場中對戰二人固然氣機空渺,一招一式溫潤暢順,毫無殺意,但實際上卻各自章法森嚴,勁力雄渾而又無跡可尋。
不由暗忖:數月不見,大德的禪功愈發精深難測,竟能在師尊的全力試探下揮灑自如如此之久,不僅不落下風。還能猶有餘裕……
片刻後,兩道身影倏地分開,停手罷戰。
石之軒合十一禮道:“多謝師祖指點!”
對麵,則是一位內著灰色僧衣。外披大紅袈裟的中年僧人,濃眉大眼,唇上、頜下蓄著恰到好處的黑須,整個人慈和而不失莊重,正是禪宗第三代宗主僧璨。
瞧著石之軒年紀輕輕。卻自始至終一派氣定神閑,渾無一絲年輕氣盛、爭勇鬥狠的驕狂或狠厲,僧璨暗暗滿意,由衷讚道:“善哉,善哉……吾宗後繼有人矣。”
枯瘦老僧帶著道信走近,獨剩的右手撥弄念珠,瞧著石之軒淡淡道:“武功至爾等如此層次,護身降魔已足矣。
然吾等空門僧眾,最忌肆意持強爭勝,唯參悟禪法。普度眾生,方為正途,爾等不可本末倒置!”聲音沙啞,溫和中隱隱透著無可動搖的堅定。
“弟子謹遵太師祖教誨,不敢或忘!”石之軒雖低眉垂首,恭順應答,卻也清楚的感覺到這老和尚充盈超越世情智能深廣的眼神,似是能瞧透自己心內每一個意圖,無有疏忽,無有遺漏……
令他不得不暗暗驚異的是。這老和尚禪法意境之高,實乃他生平僅見,甚或堪稱當世第一,不愧為達摩的親傳弟子。禪宗二祖,慧可!
當然,所謂“二祖”、“三祖”、“四祖”都是慧可、僧璨、道信圓寂坐化之後,後輩的尊稱,而在他們生前,或可稱為禪宗第*代宗主。
拜入禪宗修行近二十年。石之軒尚是首次拜見慧可、僧璨這兩位禪宗真正的奠基人,讓他稍稍意外的是,這兩位並沒有傳說中和想象中那般“高大上”。
若論禪法修行之深淺,慧可、僧璨、道信自然是順位排序,然而若論武功戰力高下,卻是恰恰反了過來。
在石之軒的感應之中,年近百歲的慧可,功力竟然隻是剛剛過了宗師級的水準線,若是動手切磋的話,在道信手底下撐不過三五招。
而六七十歲的僧璨,亦僅是宗師級中等水平,別看剛剛跟石之軒打得“有聲有色”,若是真正算來,其人最多接得下道信數十招。
若以武功觀之,禪宗宗主的上漲百分點確實在持續走高!
然而若論在天道人心的領悟,石之軒自忖,當世之上,除了自己和向雨田,應該就屬這慧可老和尚造詣最高,精神智能最深。
不過,與他和向雨田不同的是,慧可老和尚並未深入武道,習武練氣僅是淺嚐輒止,而專注於天竺正統佛門的修心之途。
也就是偏向於開啟智慧,追求禪心頓悟,成正等正覺,即身成佛!
在石之軒這等性命雙*修的丹道中人看來,慧可老和尚就是不在意修命,將肉身視作臭皮囊,轉而全心全靈的參禪悟道,修心煉性,與天元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物分五行,神分五種,丹生其中,仙佛無宗’的修行本質上來說,陰神、陽神、元神、聖神、玉神此五神各具其妙。
而慧可老和尚看似隻在‘出陰神’的層次,離著石之軒的‘出陽神’境界差了不可以道理計,但老和尚十有八九已經觸及五神中最為神秘莫測,號稱智慧之源的聖神。
或許老和尚突然大徹大悟,即可立時聖神大成(類似煉虛合道之境),佛光普照,即身成佛,飛升極樂世界。
可惜老和尚年紀近百,時日無多,按照石之軒的估計,他這輩子是不大可能達到那般境界了。
盡管如此,與老和尚相比,四祖道信這等四大聖僧一級的禪法修為固然超凡脫俗,卻也隻能算是‘孫子’輩兒的……
在石之軒不動聲色的胡亂腹誹之時,慧可語重心長道:“五十多年前,吾師達摩將禪法帶到中土,當時諸人是遇而未信。
至吾數十年廣示心要,諸人仍是信而未修,再經僧璨多年來四處設壇,公開弘法,諸人才是有信有修……”
此言一出,不僅慧可自己語氣唏噓,就連僧璨、道信亦神情感懷。
旁人隻嫉妒佛門昌盛,猶如鮮花著錦,然而佛門之中,亦是派係林立,相互傾軋,後起宗派初始弘法時的艱難,往往超乎外人想象。
縱然慧可這般有上乘武功傍身者,當年在同行的全力排擠,明槍暗箭之下,亦不免多次徘徊在鬼門關前。
由此,禪宗和尚的武功一代比一代高強,未必沒有被逼無奈,吃一塹長一智的原因!
石之軒麵上神色專注,貌似洗耳恭聽,實則心中卻暗暗感慨:果然不愧是將來流傳千古,後勁綿延的禪宗,憶苦思甜這種劃時代的先進洗腦教育法,如今便已大行其道!
當然,觀摩著慧可、僧璨、道信這一脈相承的三代,卻是一堅毅、一沉穩、一清柔,各自氣質竟截然不同,再思及自己此刻一身“神聖光環”,石之軒不由稍稍腹誹:恐怕唯有靠說不清、道不明的心印傳承的禪宗,一代不像一代,才會依然各得其樂……
如今這時代,弟子的性格和氣質不像師父,那絕對是不可原諒,乃至與傳承衣缽無緣的特大原罪,幾乎等同於兒子不像父親。
至於此時代兒子不像父親的後果?
嘖嘖,輕則不得父親喜愛,甚或被懷疑是隔壁老王的種,無緣財產繼承權,重則丟掉小命……
恰如古往今來,許多皇帝一門兒心思的要廢太子,正是因為感覺太子‘不類己’,也就是性子跟自己不像!
即使如今稱霸佛魔兩道的慈航靜齋和陰癸派,每一代的傳人,無論性格和氣質,均與師長有七八分相像,更因此而被江湖中的前輩們廣為讚溢,什麽得乃師真傳,什麽青出於藍,猶勝乃師……
至於像禪宗這般,傳人一代與一代個性截然不同的情況,放在大多數人眼裏,可就是一代不如一代,即將沒落的征兆。
當然,在石之軒看來,正是禪宗代代都是精明人,智慧和眼光非比尋常,才沒有一味要求繼承人“類己”。
畢竟,數十年來,禪宗的情況日新月異,正需要不同類型的宗主來繼承和掌控禪宗這條越來越大的船,使之朝著更開闊、更平穩的河流行駛下去。
從達摩傳法慧可的時代開始,禪宗廟小人少,名聲不顯,無人供奉,又遭佛門固有勢力的排擠打壓,因而需要慧可這等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奠基者,四處遊走,在中土士大夫之中弘揚禪宗佛法,打開局麵。
到了僧璨接過接力棒的時代,禪宗已在達官顯貴之間小有名氣,便需以此為依靠,向平民大眾進軍,正需僧璨這等沉穩持重之人不辭辛勞,繼往開來。
一則改變靠上層弘法的方略,變為在村夫野老中隨緣化眾;二則變在都市城廓建寺院為在深山僻壤布道場;三則變居住無常的“頭陀行”為公開設壇傳法;四則變“不立文字”為著經傳教……
而如今到了道信主事的時代,禪宗已是大廟小廟為數不少,通達南北的佛門後起之秀,主流大宗之一。
而道信平日裏的主要工作,則是在大江南北繼續多建寺廟,完善及推廣禪宗理念,使禪宗成為佛門中的龐然大物,乃至取慈航靜齋及淨念禪院而代之,領袖佛門,統帥正道……(未完待續。)
“真是久違了啊……”
嵩嶽少室山上,一道月白身影怡然凝立,聖潔不可方物。
石之軒光頭皓亮,手撥念珠,舉目凝視著前方,口中發出一聲意味莫名的感慨。
灰白的石雕山門高逾六丈,樸素而大氣,正中匾額上,“嵩山少林”四個黑漆大字印入眼簾,予人以雄渾古拙,禪意盎然之感。
盡管此少林非彼少林,兼且石之軒此世身為禪宗第一順位繼承人,少林寺遲早會成為他麾下眾多寺廟之一,予取予求,但在見到這似是而非的山門時,他仍不免感覺怪怪的。
畢竟,前世的少林雖然最終給他逆襲了,但在之前,可是以武林泰鬥的磅礴威勢,壓了他十多年,讓他顧忌重重,寢食難安!
“物是人非,滄海桑田……不外如是!”
喃喃慨歎著,石之軒穿過山門,施施然邁向寺廟正門。
方丈院。
“呼呼……嘩嘩……”
勁氣橫空,草木震顫。
一紅一白兩道身影乍分乍合,騰挪閃爍,拳勁掌風呼嘯激蕩,“蓬蓬……”的勁氣交擊聲連綿不絕。
不遠處,道信與一獨臂的枯瘦老僧長身靜立在廊下,凝目觀戰,不時微微頷首讚溢。
場中迸散的勁風洶湧席卷,但一到二人身前丈許外,卻似遇到什麽無形而有實的阻礙,如撞上巨礁的怒潮般,不得不從左右分流逸開。
道信清楚的感覺到場中對戰二人固然氣機空渺,一招一式溫潤暢順,毫無殺意,但實際上卻各自章法森嚴,勁力雄渾而又無跡可尋。
不由暗忖:數月不見,大德的禪功愈發精深難測,竟能在師尊的全力試探下揮灑自如如此之久,不僅不落下風。還能猶有餘裕……
片刻後,兩道身影倏地分開,停手罷戰。
石之軒合十一禮道:“多謝師祖指點!”
對麵,則是一位內著灰色僧衣。外披大紅袈裟的中年僧人,濃眉大眼,唇上、頜下蓄著恰到好處的黑須,整個人慈和而不失莊重,正是禪宗第三代宗主僧璨。
瞧著石之軒年紀輕輕。卻自始至終一派氣定神閑,渾無一絲年輕氣盛、爭勇鬥狠的驕狂或狠厲,僧璨暗暗滿意,由衷讚道:“善哉,善哉……吾宗後繼有人矣。”
枯瘦老僧帶著道信走近,獨剩的右手撥弄念珠,瞧著石之軒淡淡道:“武功至爾等如此層次,護身降魔已足矣。
然吾等空門僧眾,最忌肆意持強爭勝,唯參悟禪法。普度眾生,方為正途,爾等不可本末倒置!”聲音沙啞,溫和中隱隱透著無可動搖的堅定。
“弟子謹遵太師祖教誨,不敢或忘!”石之軒雖低眉垂首,恭順應答,卻也清楚的感覺到這老和尚充盈超越世情智能深廣的眼神,似是能瞧透自己心內每一個意圖,無有疏忽,無有遺漏……
令他不得不暗暗驚異的是。這老和尚禪法意境之高,實乃他生平僅見,甚或堪稱當世第一,不愧為達摩的親傳弟子。禪宗二祖,慧可!
當然,所謂“二祖”、“三祖”、“四祖”都是慧可、僧璨、道信圓寂坐化之後,後輩的尊稱,而在他們生前,或可稱為禪宗第*代宗主。
拜入禪宗修行近二十年。石之軒尚是首次拜見慧可、僧璨這兩位禪宗真正的奠基人,讓他稍稍意外的是,這兩位並沒有傳說中和想象中那般“高大上”。
若論禪法修行之深淺,慧可、僧璨、道信自然是順位排序,然而若論武功戰力高下,卻是恰恰反了過來。
在石之軒的感應之中,年近百歲的慧可,功力竟然隻是剛剛過了宗師級的水準線,若是動手切磋的話,在道信手底下撐不過三五招。
而六七十歲的僧璨,亦僅是宗師級中等水平,別看剛剛跟石之軒打得“有聲有色”,若是真正算來,其人最多接得下道信數十招。
若以武功觀之,禪宗宗主的上漲百分點確實在持續走高!
然而若論在天道人心的領悟,石之軒自忖,當世之上,除了自己和向雨田,應該就屬這慧可老和尚造詣最高,精神智能最深。
不過,與他和向雨田不同的是,慧可老和尚並未深入武道,習武練氣僅是淺嚐輒止,而專注於天竺正統佛門的修心之途。
也就是偏向於開啟智慧,追求禪心頓悟,成正等正覺,即身成佛!
在石之軒這等性命雙*修的丹道中人看來,慧可老和尚就是不在意修命,將肉身視作臭皮囊,轉而全心全靈的參禪悟道,修心煉性,與天元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物分五行,神分五種,丹生其中,仙佛無宗’的修行本質上來說,陰神、陽神、元神、聖神、玉神此五神各具其妙。
而慧可老和尚看似隻在‘出陰神’的層次,離著石之軒的‘出陽神’境界差了不可以道理計,但老和尚十有八九已經觸及五神中最為神秘莫測,號稱智慧之源的聖神。
或許老和尚突然大徹大悟,即可立時聖神大成(類似煉虛合道之境),佛光普照,即身成佛,飛升極樂世界。
可惜老和尚年紀近百,時日無多,按照石之軒的估計,他這輩子是不大可能達到那般境界了。
盡管如此,與老和尚相比,四祖道信這等四大聖僧一級的禪法修為固然超凡脫俗,卻也隻能算是‘孫子’輩兒的……
在石之軒不動聲色的胡亂腹誹之時,慧可語重心長道:“五十多年前,吾師達摩將禪法帶到中土,當時諸人是遇而未信。
至吾數十年廣示心要,諸人仍是信而未修,再經僧璨多年來四處設壇,公開弘法,諸人才是有信有修……”
此言一出,不僅慧可自己語氣唏噓,就連僧璨、道信亦神情感懷。
旁人隻嫉妒佛門昌盛,猶如鮮花著錦,然而佛門之中,亦是派係林立,相互傾軋,後起宗派初始弘法時的艱難,往往超乎外人想象。
縱然慧可這般有上乘武功傍身者,當年在同行的全力排擠,明槍暗箭之下,亦不免多次徘徊在鬼門關前。
由此,禪宗和尚的武功一代比一代高強,未必沒有被逼無奈,吃一塹長一智的原因!
石之軒麵上神色專注,貌似洗耳恭聽,實則心中卻暗暗感慨:果然不愧是將來流傳千古,後勁綿延的禪宗,憶苦思甜這種劃時代的先進洗腦教育法,如今便已大行其道!
當然,觀摩著慧可、僧璨、道信這一脈相承的三代,卻是一堅毅、一沉穩、一清柔,各自氣質竟截然不同,再思及自己此刻一身“神聖光環”,石之軒不由稍稍腹誹:恐怕唯有靠說不清、道不明的心印傳承的禪宗,一代不像一代,才會依然各得其樂……
如今這時代,弟子的性格和氣質不像師父,那絕對是不可原諒,乃至與傳承衣缽無緣的特大原罪,幾乎等同於兒子不像父親。
至於此時代兒子不像父親的後果?
嘖嘖,輕則不得父親喜愛,甚或被懷疑是隔壁老王的種,無緣財產繼承權,重則丟掉小命……
恰如古往今來,許多皇帝一門兒心思的要廢太子,正是因為感覺太子‘不類己’,也就是性子跟自己不像!
即使如今稱霸佛魔兩道的慈航靜齋和陰癸派,每一代的傳人,無論性格和氣質,均與師長有七八分相像,更因此而被江湖中的前輩們廣為讚溢,什麽得乃師真傳,什麽青出於藍,猶勝乃師……
至於像禪宗這般,傳人一代與一代個性截然不同的情況,放在大多數人眼裏,可就是一代不如一代,即將沒落的征兆。
當然,在石之軒看來,正是禪宗代代都是精明人,智慧和眼光非比尋常,才沒有一味要求繼承人“類己”。
畢竟,數十年來,禪宗的情況日新月異,正需要不同類型的宗主來繼承和掌控禪宗這條越來越大的船,使之朝著更開闊、更平穩的河流行駛下去。
從達摩傳法慧可的時代開始,禪宗廟小人少,名聲不顯,無人供奉,又遭佛門固有勢力的排擠打壓,因而需要慧可這等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奠基者,四處遊走,在中土士大夫之中弘揚禪宗佛法,打開局麵。
到了僧璨接過接力棒的時代,禪宗已在達官顯貴之間小有名氣,便需以此為依靠,向平民大眾進軍,正需僧璨這等沉穩持重之人不辭辛勞,繼往開來。
一則改變靠上層弘法的方略,變為在村夫野老中隨緣化眾;二則變在都市城廓建寺院為在深山僻壤布道場;三則變居住無常的“頭陀行”為公開設壇傳法;四則變“不立文字”為著經傳教……
而如今到了道信主事的時代,禪宗已是大廟小廟為數不少,通達南北的佛門後起之秀,主流大宗之一。
而道信平日裏的主要工作,則是在大江南北繼續多建寺廟,完善及推廣禪宗理念,使禪宗成為佛門中的龐然大物,乃至取慈航靜齋及淨念禪院而代之,領袖佛門,統帥正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