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提出幾點要求;一全部換裝,穿遼東士兵的服裝,李斌擔心有人借機造謠生事。二編入遼兵戰鬥序列,分散到遼兵隊伍裏麵,不單獨使用。三凡違犯軍紀者,給與處罰,重者殺頭,一視同仁。四戰事結束,返回蒙古,給予重金或土地、房屋、牛羊任其選擇。
也不知道王爺扶餘為了拍李斌的馬屁,給他們灌了什麽迷魂湯,蒙古士兵滿口答應,還表示不要任何賞賜,他們是為王爺、公主而戰。當時蒙古還是奴隸製社會,所有蒙古人都是王爺的奴隸,甘當奴才天經地義。
兩個媳婦都有野心,不知那兩個是什麽態度;有一次李斌同夫人親熱時問:“你想不想當皇後啊!君主和公主兩個蠢蠢欲動,你有何想法?”
“這個我還沒想過,夫君認為誰可以做皇後,那就是誰,爭也沒用。”
“這是你自己想的,還是有人教你的。”李斌懷疑朱員外給她出過主意。
“這還用教?夫君神仙似的人物,看什麽不是透亮透亮,心裏自然早有計算,何用我等凡夫俗子想。”
李斌沒想倒她想的通,幹脆不用動腦筋,懶的操心。卻是真正聰明的女子,玲瓏剔透,境界高人一籌,時常感歎家裏也是藏龍臥虎啊。
遼東從李斌回來召開第一軍事擴大會議;各軍團將領齊聚一堂,李成梁、熊庭弼、裴文中、李如桂被邀之列。碩鼠司介紹關內戰況;李自成在長安稱帝後,張獻中也在四川成都稱帝建立“大西政權”。目前京城守軍隻有麻貴的3萬人馬,薊縣2萬新兵訓練。義軍李自成被甲待戈,隨時都有可能進攻北京城。
李斌問:“如果義軍進攻多少天可以打到北京?”
“報遼王、從長安到北京有幾條路可走,最近也是最快的就是,走大同、陽和、宣府一帶,進居庸關攻占北京,山西總兵力在5萬之間,但都分散駐守,加之明軍糧草、糧餉短缺,士氣不振,已經有許多山西官員投靠義軍,這樣算來,三個月內義軍必然可以攻占北京城。”
對於這個判斷熊庭弼、裴文中斷不能接受,嗤之以鼻,李斌從曆史知識了解事實確實如此。
遼東巡撫裴文中介紹了遼東糧食生產情況;這幾年土地改革,使遼東沒有免稅田地和霸占土地的現象,所有人都分到了土地,人數還遠遠不夠,地多人少。由於東北冬長夏短,糧食隻能生產一季,番薯可以冬天種植,冬天收獲,妳補糧食不足,目前糧食已經積蓄了二千萬擔,應付遼東兵馬綽綽有餘。
加上高粱、玉米、大豆等副產品,遼東已經是豐衣足食,遍地是牛羊的富裕景象,特別還提到遼王前幾年免稅養民政策、鼓勵農商政策,深入人心,才會有後幾年的大力發展,欣欣向榮的景象。同時遼王還建立一整套獎勵軍功辦法,百姓都願意把子弟送到軍中效力,保家衛國,獲得戰功,光宗耀祖。得到會場上一片歡呼聲。
遼東知府李如桂進一步說明遼東的變化;以前都是關外向關內運輸物質,然後從關內換人參、貂皮、草藥等山裏貨,現在全顛倒過來,從關內運出的農產品到了關外轟搶一空,許多商家不知道從關外該運啥回來,往往空車而回,說一趟就賺夠本了,不需要來回跑。目前遼東的商業稅收每年是三千萬兩,是整個大明朝稅收的兩倍還多。
熊庭弼介紹赫圖阿拉情況;女真反抗武裝基本消滅,少數人跑到深山老林躲起來不足為懼,根據遼王的指示把女真遊獵民族改為農桑民族,我們在赫圖阿拉周圍開荒種地,這幾年農民都可以吃到自己種的糧食,得到女真人的擁戴,許多人還願意加入軍中,本來兵馬1萬多,現在已經超過2萬人。
李如梅介紹遼兵情況;遼東第二軍團目前有騎兵七萬、火槍4萬、刀牌手3萬、輔兵3萬總兵力達到十七萬人,火炮500門。雖然沒有真槍實戰,但訓練一天也沒放鬆,騎兵、步兵與火炮的配合已經十分熟練,請遼王視察。
李如鋅介紹水軍目前有戰船十艘,貨船60艘,造船廠加緊製造。兄弟倆向李斌提出水軍不過癮,想換成陸軍。李斌到那裏給他找人,正想叱喝他們,李岩湊過來說他弟弟李俊對水軍感興趣。李斌想也好,不願幹也幹不好,做個順水人情同意由李俊接替李如鋅、李如悟的職務,倆兄弟到第二軍團任職。
鑒於兩個軍團不平衡,把熊庭弼一部分人並入遼軍兵馬,李斌作了如下調整;第一軍團騎兵分為;有槍的4萬人,無槍的3萬人。火槍4萬,刀牌手、弓箭手2萬,輔兵1萬、火炮300門。總兵力15萬人由王虎為軍團長、李岩為副軍團長兼參事。
第二軍團騎兵分為;有槍5000人,無槍4萬人。火槍3萬人,刀牌手、弓箭手2萬,輔兵3萬,火炮400門。總兵力12萬5千人由李如梅為軍團長、汪錫、袁大朗為副軍團長。
事後李如梅說騎兵少了點,李斌笑道:“我知道,你看被拿走3萬騎兵不舒服,給你準備了三萬蒙古兵,不過這事你知我知就行了,千萬別說出去,這下兩個軍團都是15萬人馬,總兵力30萬,你看能不能殺出遼東,天下為我李家獨尊。”
李如梅眼睛一亮:“真的、我遼兵都是自願當兵,戰勝了蒙古、女真兩支勁旅,不知世上還有那支軍隊比我們厲害,我願替九弟打下天下,從此我李家為天下之主。”
裴文中最近思想鬥爭十分激烈;一方麵切身體會李斌給遼東百姓帶來好處,修水利、興農桑、軍隊建設,都是從自己口袋裏掏錢,起碼萬曆皇帝就做不到。李斌被授予遼王後隻在總兵府門前換了個牌子,並沒有大興土木建造王宮,出門也不講排場,平易近人,體恤下屬百姓,如果是皇帝當屬明主。
另一方麵從小接受的傳統教育,臣不侍二君的思想作崇,大明皇帝在他心目中很難末去,反賊一詞為曆朝曆代士大夫們所不嗤。以天下為己任,百姓、君王孰輕孰重一時難以割舍,心中萬般痛苦。
而在陝西長安大西皇宮內,李自成大發脾氣:“宋軍事、為什麽東征之事,還未落實?”
“陛下、大西剛剛建立,百廢待興,尤其糧草不足,雖擁兵50萬大多烏合之眾沒有訓練,不足討伐北京城明軍,目前隻夠二十萬部隊的糧草。”
“二十萬人夠了,大西軍聲威在外,大明軍隊已成土崩瓦解之勢,不堪一擊,朕親征燕地,在北京舉行登基大典。”
也不知道王爺扶餘為了拍李斌的馬屁,給他們灌了什麽迷魂湯,蒙古士兵滿口答應,還表示不要任何賞賜,他們是為王爺、公主而戰。當時蒙古還是奴隸製社會,所有蒙古人都是王爺的奴隸,甘當奴才天經地義。
兩個媳婦都有野心,不知那兩個是什麽態度;有一次李斌同夫人親熱時問:“你想不想當皇後啊!君主和公主兩個蠢蠢欲動,你有何想法?”
“這個我還沒想過,夫君認為誰可以做皇後,那就是誰,爭也沒用。”
“這是你自己想的,還是有人教你的。”李斌懷疑朱員外給她出過主意。
“這還用教?夫君神仙似的人物,看什麽不是透亮透亮,心裏自然早有計算,何用我等凡夫俗子想。”
李斌沒想倒她想的通,幹脆不用動腦筋,懶的操心。卻是真正聰明的女子,玲瓏剔透,境界高人一籌,時常感歎家裏也是藏龍臥虎啊。
遼東從李斌回來召開第一軍事擴大會議;各軍團將領齊聚一堂,李成梁、熊庭弼、裴文中、李如桂被邀之列。碩鼠司介紹關內戰況;李自成在長安稱帝後,張獻中也在四川成都稱帝建立“大西政權”。目前京城守軍隻有麻貴的3萬人馬,薊縣2萬新兵訓練。義軍李自成被甲待戈,隨時都有可能進攻北京城。
李斌問:“如果義軍進攻多少天可以打到北京?”
“報遼王、從長安到北京有幾條路可走,最近也是最快的就是,走大同、陽和、宣府一帶,進居庸關攻占北京,山西總兵力在5萬之間,但都分散駐守,加之明軍糧草、糧餉短缺,士氣不振,已經有許多山西官員投靠義軍,這樣算來,三個月內義軍必然可以攻占北京城。”
對於這個判斷熊庭弼、裴文中斷不能接受,嗤之以鼻,李斌從曆史知識了解事實確實如此。
遼東巡撫裴文中介紹了遼東糧食生產情況;這幾年土地改革,使遼東沒有免稅田地和霸占土地的現象,所有人都分到了土地,人數還遠遠不夠,地多人少。由於東北冬長夏短,糧食隻能生產一季,番薯可以冬天種植,冬天收獲,妳補糧食不足,目前糧食已經積蓄了二千萬擔,應付遼東兵馬綽綽有餘。
加上高粱、玉米、大豆等副產品,遼東已經是豐衣足食,遍地是牛羊的富裕景象,特別還提到遼王前幾年免稅養民政策、鼓勵農商政策,深入人心,才會有後幾年的大力發展,欣欣向榮的景象。同時遼王還建立一整套獎勵軍功辦法,百姓都願意把子弟送到軍中效力,保家衛國,獲得戰功,光宗耀祖。得到會場上一片歡呼聲。
遼東知府李如桂進一步說明遼東的變化;以前都是關外向關內運輸物質,然後從關內換人參、貂皮、草藥等山裏貨,現在全顛倒過來,從關內運出的農產品到了關外轟搶一空,許多商家不知道從關外該運啥回來,往往空車而回,說一趟就賺夠本了,不需要來回跑。目前遼東的商業稅收每年是三千萬兩,是整個大明朝稅收的兩倍還多。
熊庭弼介紹赫圖阿拉情況;女真反抗武裝基本消滅,少數人跑到深山老林躲起來不足為懼,根據遼王的指示把女真遊獵民族改為農桑民族,我們在赫圖阿拉周圍開荒種地,這幾年農民都可以吃到自己種的糧食,得到女真人的擁戴,許多人還願意加入軍中,本來兵馬1萬多,現在已經超過2萬人。
李如梅介紹遼兵情況;遼東第二軍團目前有騎兵七萬、火槍4萬、刀牌手3萬、輔兵3萬總兵力達到十七萬人,火炮500門。雖然沒有真槍實戰,但訓練一天也沒放鬆,騎兵、步兵與火炮的配合已經十分熟練,請遼王視察。
李如鋅介紹水軍目前有戰船十艘,貨船60艘,造船廠加緊製造。兄弟倆向李斌提出水軍不過癮,想換成陸軍。李斌到那裏給他找人,正想叱喝他們,李岩湊過來說他弟弟李俊對水軍感興趣。李斌想也好,不願幹也幹不好,做個順水人情同意由李俊接替李如鋅、李如悟的職務,倆兄弟到第二軍團任職。
鑒於兩個軍團不平衡,把熊庭弼一部分人並入遼軍兵馬,李斌作了如下調整;第一軍團騎兵分為;有槍的4萬人,無槍的3萬人。火槍4萬,刀牌手、弓箭手2萬,輔兵1萬、火炮300門。總兵力15萬人由王虎為軍團長、李岩為副軍團長兼參事。
第二軍團騎兵分為;有槍5000人,無槍4萬人。火槍3萬人,刀牌手、弓箭手2萬,輔兵3萬,火炮400門。總兵力12萬5千人由李如梅為軍團長、汪錫、袁大朗為副軍團長。
事後李如梅說騎兵少了點,李斌笑道:“我知道,你看被拿走3萬騎兵不舒服,給你準備了三萬蒙古兵,不過這事你知我知就行了,千萬別說出去,這下兩個軍團都是15萬人馬,總兵力30萬,你看能不能殺出遼東,天下為我李家獨尊。”
李如梅眼睛一亮:“真的、我遼兵都是自願當兵,戰勝了蒙古、女真兩支勁旅,不知世上還有那支軍隊比我們厲害,我願替九弟打下天下,從此我李家為天下之主。”
裴文中最近思想鬥爭十分激烈;一方麵切身體會李斌給遼東百姓帶來好處,修水利、興農桑、軍隊建設,都是從自己口袋裏掏錢,起碼萬曆皇帝就做不到。李斌被授予遼王後隻在總兵府門前換了個牌子,並沒有大興土木建造王宮,出門也不講排場,平易近人,體恤下屬百姓,如果是皇帝當屬明主。
另一方麵從小接受的傳統教育,臣不侍二君的思想作崇,大明皇帝在他心目中很難末去,反賊一詞為曆朝曆代士大夫們所不嗤。以天下為己任,百姓、君王孰輕孰重一時難以割舍,心中萬般痛苦。
而在陝西長安大西皇宮內,李自成大發脾氣:“宋軍事、為什麽東征之事,還未落實?”
“陛下、大西剛剛建立,百廢待興,尤其糧草不足,雖擁兵50萬大多烏合之眾沒有訓練,不足討伐北京城明軍,目前隻夠二十萬部隊的糧草。”
“二十萬人夠了,大西軍聲威在外,大明軍隊已成土崩瓦解之勢,不堪一擊,朕親征燕地,在北京舉行登基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