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夫人每上一個台階心情沉重增加一分,同紅娘子一樣從小受土豪劣紳的壓榨,起義後受官兵的圍剿,內心深處對官府衙門懷著仇恨,而今自己卻要拜見最大的官府,最大的官攝政王,想想義軍的兄弟姐妹們,理智戰勝了情感。


    高夫人難得躬躬身:“小民拜見攝政王。”


    李斌看著高夫人已到中年,卻不失美貌,想年輕時肯定也是美女,都說陝西米脂出美女,倒是不假。


    “夫人免禮了,請到側殿落座。”


    宮女上來倒茶,李斌養成女士優先的習慣,讓高夫人先坐。高夫人知道禮節;明朝間誰官大,誰坐首位或先坐。不敢坐讓李斌先坐,李斌隻好坐下。


    “讓夫人前來,並不是想分散義軍的隊伍,而是女兵在軍中不太合適,還請夫人幫忙才是。我軍有位女將紅娘子,也有一些女兵,我看與你合為一處比較妥當,至於夫人想在軍中任何職?你隻管開口,我一一答應,你看如何?”


    “謝王爺考慮周全,紅娘子早知其人還未曾見麵,與她合兵自然她為主我為副便好。”


    “夫人沒有芥蒂就好,不過有件事請夫人考慮;這次派兵主要是對付大西軍,你們交往多年,彼此都了解,就看你舍不舍得這情份,也可以選擇不去,但張獻中必須消滅,你知道四川已經讓他毀的不成樣子。”


    高夫人沒有正麵回答,卻問道:“有一點我想不明白?王爺怎不直接做皇帝,卻要屈尊當個攝政王呢?”


    李斌笑道:“這就是我與貴夫的區別,自古道: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大明朝這個江山可不容易坐,一個政權的穩固靠軍隊,一部分人的支持是不夠的,還需要廣大的農民、士大夫、文人、官府衙門的支持。大明朝300年,許多人仍念念不忘,懷舊乃人之常情,所以要給人們適應的過程,緩稱霸,退一步海闊天空。”


    “王爺高見,看來我們是操之過急,沒有王爺遠見卓識,不解的是,我們為窮苦人打天下,得不到理解反有怨言,為何?請王爺賜教。”


    “你們心裏想著為窮苦人打天下,真正為他們做了什麽?走一路搶一路,不設官理民,耕種田地,幾年下來,此地還有可搶東西嗎?百姓又得到了什麽?誰人不想安居樂業,過太平日子?政權未穩,就想當皇帝,貪圖享受,卻不想南明百萬軍隊,還有他人在臥榻之側,安有不敗之理?


    高夫人離開座位,雙膝跪下說:“臣願為王爺效勞,鏟除張獻中,為天下百姓安身。”


    王虎幾天前就到了京城,部隊挑來撿去還有40萬,留下5萬給熊庭弼駐守山東,率35萬大軍駐紮北京城外,紅娘子率5萬人馬也來到北京城。總共還是40萬大軍,到處都是旌旗飄揚。


    李斌調整了第一軍團;抽1萬人馬充實京城防務,調3萬義軍到遼東一邊守山海關,一邊訓練,換遼東1萬到第一軍團,抽1萬人到山西駐防,派1萬守長城。紅娘子與高夫人合兵一處,統帥十萬兵馬,大多為山東、河南義軍,除5000個火槍全是冷兵器,李斌也沒那麽多武器給他們。


    程元匆匆趕來說:“王爺、出兵四川隻怕糧草不擠,僅靠遼東養這麽多軍隊難以支撐,還要另想辦法才是。”


    “還能有什麽辦法,照你說的等到秋收再發兵,城外的幾十萬大軍幹耗著?你同戶部溝通一下,從山西、陝西、河南想點辦法,隻要部隊攻入四川糧食可以自行解決,我再給朝鮮國王寫封信,借些糧食,他要不給老子打到朝鮮去。”


    朝鮮國王李訟怕了李斌,二話沒說拿出50萬擔糧食,當做攝政王的賀禮,但國小物貧再沒有了。


    王虎也跑來叫苦:“王爺,部隊兵多將少,熊大人又留在山東,吳三貴你說不能大用,我連商量的人都沒有,到時吃敗仗你可別怪我。”


    “屁話,沒有說話的人就吃敗仗,憑你這些武器還打不過張獻中,你就死了算了,再說老子也去你著什麽急。”


    “啊、王爺你可不能涉險,不用你去我應付得了。”


    謝長順報告:“王爺、你四哥來了。”


    李朝梁四子李如樟,崇禎年間任廣西總兵,後來聽說九弟攻下北京城,就知道不好,急忙脫掉官袍,帶著一家老小化裝潛逃,遇山爬山、遇水涉水,曆經千辛萬苦輾轉來到北京。


    見到李斌開口就說:“九弟你在這當王爺,可把我害苦了,一路要飯回來的。”


    “四哥辛苦了,小弟也是萬不得已,要不攝政王你來坐?”


    “知道你本事大,算了不跟你計較了,趕快安排我住處吧。”


    李斌讓謝長順去安排,然後對王虎說:“你說缺將領這不是來了嗎?讓四哥給你當參事怎麽樣?”


    李斌正準備出征事宜,裴文中帶著一幫大臣來了:“王爺、你貴為金體,沒必要涉險,朝中還有許多事情需要你主持。”


    有的大臣說:“王爺後宮太少,要補充後宮。王妃都是如狼似虎的年紀,你這一走不是冷落了他們。”總之就是不讓李斌走。李斌解釋道:“這次入川,關係重大是向南明進攻的前奏,如果入川不順將拖延整個戰事的進程,至於後宮之事乃本人家事,就不勞各位操心了。


    李斌同大臣們又商議打下四川誰來主政,討論來討論去也找不出合適的人選。四川是個大省,地處偏僻,道路艱難。李白有首詩:“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很形象說明四川的地形,所以自古四川容易形成一個獨立王國,搞不好變成水潑不進,針紮不透的局麵。


    解決四川問題主要是;一四川是糧食生產基地,當時在全國是糧食產量最高的省份。當年漢高祖劉邦就是占領四川後,積蓄力量才取得天下的。二是從四川進入湖廣最便利,可以同襄陽形成兩麵夾擊之勢。


    派誰主政四川較為妥當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窺明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聖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聖手並收藏窺明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