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莫說皇阿瑪曾對兒臣等講過,當日吳逆席卷而至朝廷岌岌可危,立太子是孤注一擲,立一個剛死了額娘的繈褓稚子為太子想必更能激發惻隱之心而同仇敵愾,阿瑪啊,兒臣以為咱們父子是在扮可憐,請天下人可憐?您以為呢?”
看看沉默不語卻巍峨如山的康熙,瞅一眼花容失色的石氏,胤礽笑了,“平三藩咱們勝了,貌似祥瑞的兒子,撿了便宜的兒子,就被好強爭勝的您視作屈辱的紀念,所以您就開始變著法的折騰兒子!”
“兒子五歲,第一回用小弓射下了一隻鵲鳥,隨侍的朝臣侍衛皆讚唯有您,一箭射入石棱,展示勇武也就罷了,您竟然讓兒子去拔?即便現在兒子想起還覺得屈辱,您或者忘了當時都有誰隨侍有誰陪著您一起大笑了吧?兒臣致死都不會忘,所以兒臣都送他們去死了!”
“兒子七歲,練布庫摔的遍體淤青,兒臣沒想叫您安慰,可您呢?當著那麽多的人的麵讓兒子脫了衣服,您是表現父愛如慈母還是羞辱孩兒呢?自然,那些布庫們在西征的時候也都被孩兒薦上戰場了,一個都沒回來!”
“兒子九歲第一次尊您的諭旨就國政發言,兒子記得是討論博學鴻儒科,兒子所言便是武瞾則天後的馴馬論,首示範,次鐵鞭,終匕首,您竟然將兒子罵的狗血噴頭,當日隻有索額圖大人為兒子求情是吧?那明珠、高士奇摳著金磚叩頭,您說怎麽就沒磕死他?可他也沒能逃過孩兒的算計,郭三本送他們回了老家!”
“兒子十一歲巡檢戶部,您讓兒子如對大賓一樣尊敬那些微末小吏,說他們是朝廷的基石,可兒子稍稍禮遇一個個便像是鵪鶉一樣瑟瑟發抖磕頭如搗蒜,兒臣能學什麽?兒子幹脆送他們一個冷麵阿哥過去!”
“此後林林總總,兒子再多的努力到了您這不過一曬,不罵便算好,及至成年兒子也想明白了,您教訓兒子,兒子便去教訓他們,上上下下兒子總能找到平衡,有時候算起來還有些盈餘,所有兒子才沒瘋掉!”
憶起阿瑪給的悲慘童年,胤礽仰天長歎,再低頭淚如滾珠,聲音也哽咽,“可您卻拉出一副非要把兒子逼瘋的架勢來,這也是為什麽兒子以為您是在故意折騰!”
“您下死力的培養兄弟們,儒家經典、國語騎射、治國安邦哪一樣不是跟兒子這個太子一模一樣?便是兒子監國也有兄弟們負責各部做掣肘,祭天拜地祀宗祠,哪一樣兄弟們沒代您參加過?兒子是太子,兒子還沒死呢!”
“當然,弟弟們也沒讓您老失望,大哥魘勝、三弟練兵、四弟能當麵叫出您的不公、可憐老八斷了腿,否則於朝臣間做一次公推他必能脫穎而出,爭儲,兒子不堪其擾,您不也是作繭自縛麽?”
“大不了這個太子不做了,可您與石玉婷——你哪怕學唐明皇都行,可您為什麽不納她進宮?”胤礽一下子又激動起來,“阿瑪,兒子還是個男人吧?”
“好,好!”隨著牙縫裏擠出的兩個字,沉默的康熙終於爆發了,能在太子的“拷問”中忍到現在一來是太子聲聲句句自稱“兒子”,親有過泣而告;二來也在反思過往心亂如麻,可平白被扣上“逆**常”的帽子便是可忍孰不可忍了,所有的“理解”因為情感的塗色一下變了方向,怒極反笑,“朕原來以為你是蠢笨如豬膽小如鼠,卻原來卑弱之後是如此的陰狠歹毒,好,你不是不堪其擾麽朕不是作繭自縛麽,狼瞫,把你的刀給他,一了百了,豈不幹淨!”
“皇上!”李德全唬的一下子跪倒在地,跪爬兩步抱住了康熙的腿,身若抖篩,尖聲似號,“皇上,不能啊!”
狼瞫更是對胤礽一聲高喝:“太子,還不走?去太後那!”
“走?孤為什麽走?”胤礽也笑了,“皇阿瑪,孤要提醒您一句,孤死不得,哪怕暴病而亡都不成,莫忘了您還有個乖孫子弘皙等著三代而立呢?孤萬一死了,您敢像前明一樣立皇太孫麽?三弟已經喊出了清君側,您就不怕我大清也來一回靖難之役?”
實話往往最氣人,因為這是實話!罵不知何以反駁,打,有李德全死命的抱著竟是一動不能動,怒極的康熙扯下腰間的玉佩、荷包等物便狠狠的丟過去,而太子——他竟然生受了!
玉佩質堅,荷包鑲翠,黑暗中也不支行太子傷到了哪,滿臉帶血卻哈哈大笑!
狼瞫實在看不下去了,緊走兩步到了太子跟前一巴掌便把太子掄翻了,抓小雞子樣提著太子的玉帶將人提起來,一邊走一邊道:“太子,莫不是大阿哥的魘勝至今尚有餘威麽?”
“爾敢對孤無禮?孤是太子,孤要誅你的九族!”四肢亂劃的胤礽口中叫嚷著消失在一座帳篷之後,舒爾聲音戛然而止!
“皇阿瑪,太子——”石氏大驚!
“他死了才好!”康熙恨恨一句,縱是天子至尊與普通的無奈老父毫無差別,“太子妃,朕原以——哎,這些年你的所作所為朕皆看在眼裏記在心中,苦了你了!”
“臣妾不敢叫苦,隻是臣妾以為狼大人剛才的話有理,太子——太子若有閃失,臣妾百死不能贖罪啊!”
“朕知道,朕都知道!”康熙深深的看了太子妃一眼,隨後眼睛一閉,“太子妃明日回京便交割了後宮的差事吧,弘皙新開府,你暫且幫他支應一下吧!至於太子——朕隻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縱是朕能容他,祖宗也不能容他,朝廷也不能容他!”
康熙泄憤似得一巴掌把李德全的帽子抽飛,“你的小主子都走了,你還抱著朕?還不去請太醫為太子妃診治?”
…………
“上諭,太子忽染惡疾,星夜急送熱河養病!太子妃微恙,太後懿旨免協理後宮差事,著太子世子弘皙開府後侍奉供養。”
“聖駕明日申時入京,百官臣民十裏郊迎,凡六十以上者備以車架,聞誠貝勒胤祉忙於兵事、八貝子胤禩腿有殘疾,兩家人不必出迎。此老吾老幼吾幼,朕孝道誠也,父慈厚也!”
兩道旨意隨著信使飛馳的鐵蹄打破午夜的沉寂,讓那些被一天之事困擾的輾轉難眠之人更絞盡了腦汁,比如說弘皙。
大書房內,張宗仁紅袖添香的願望總算達成了可他卻沒半點的享受之色,因為今晚的中心不是他而是坐在輪椅上的鄔先生,剛剛被敕封的步軍統領督左總兵隆科多都站著,他,隻有守門的份,還好有高欽陪著!
康熙對隆科多往上爬的火熱心思猜得不差,明發的聖旨一到步軍統領衙門他在一片恭喜聲中跨上烏騅馬就來了旗主府,無顯功而幸進唯一的解釋便是聖眷,聖眷從哪來?十幾年的救駕這回想起來麽?謝天謝地不如謝世子,這得算吃水不忘挖井人!
弘皙少不得也要“恭喜”舅爺,五萬兩銀子上下嘴皮子一碰就送出去了,就在張宗仁鬧著請隆總兵請客的時候,變故接二連三,都不用刻意打聽,出去采買的仆從們都知道!這他娘的沒完了是吧?弘皙咬牙切齒,隆科多也一怒拔刀,西征歸來爺的功勞記錄在冊,得不到晉升怎麽沒人給爺抱不平?好容易有了撥雲見日,姥姥,連撥雲手一塊砍麽?
“朋黨!”
就弘皙脫口而出的倆字讓隆科多佩服的五體投地,鄔思道卻是含笑搖頭,朋黨自古皆有,宋朝的歐陽修還寫了一篇《朋黨論》呢,文章說的明白:君子同道小人同利,可哪怕把“維護士族”禮儀的帽子給這幫人扣上並斥之為小人,可小人們——太子控製的吏部都能封駁聖旨,怕已黨結天下!
郊迎,天家祥瑞怕是要送臉上門被人圍毆了!
“鄔先生,皇瑪法的旨意究竟是什麽意思?”
弘皙的小額頭上爬出了蚯蚓,阿瑪“惡疾”不招京中禦醫反送熱河莫非傳染?這倒能解釋太子妃微恙,可若是需隔離在這個年代怕是有性命之憂,兒子危在旦夕皇瑪法卻把入城儀式搞得如此興師動眾,哪門子的“父慈厚”?
“世子莫急,依鄔某看太子之疾怕是心病,”鄔思道輕撚頜下微髯,“世子都能想朋黨,太子跟皇上想必看的更透,由此看送太子離開反倒是保護,而太子妃入旗主府,說是養病不如說是幫世子掌門立戶,”隔窗看看黑沉如墨的色調,瞥一眼因內外溫差而凝在窗欞的水珠,鄔思道喟歎,“世子啊,有雨欲來,心意已定的皇上怕是也煩了厭了!”
鄔思道學究天人也猜不到醋海興波,但要說研究帝心那絕對是一等一的,“隆大人,高旗領、宗仁、妙玉姑娘,鄔某有一計可定大局,但鄔某要多問一句,”鄔思道目光炯炯一一掃過這幾人,“汝等,可願奉世子為主?”
一句話,書房裏便多了幾份陰謀的味道!
看看沉默不語卻巍峨如山的康熙,瞅一眼花容失色的石氏,胤礽笑了,“平三藩咱們勝了,貌似祥瑞的兒子,撿了便宜的兒子,就被好強爭勝的您視作屈辱的紀念,所以您就開始變著法的折騰兒子!”
“兒子五歲,第一回用小弓射下了一隻鵲鳥,隨侍的朝臣侍衛皆讚唯有您,一箭射入石棱,展示勇武也就罷了,您竟然讓兒子去拔?即便現在兒子想起還覺得屈辱,您或者忘了當時都有誰隨侍有誰陪著您一起大笑了吧?兒臣致死都不會忘,所以兒臣都送他們去死了!”
“兒子七歲,練布庫摔的遍體淤青,兒臣沒想叫您安慰,可您呢?當著那麽多的人的麵讓兒子脫了衣服,您是表現父愛如慈母還是羞辱孩兒呢?自然,那些布庫們在西征的時候也都被孩兒薦上戰場了,一個都沒回來!”
“兒子九歲第一次尊您的諭旨就國政發言,兒子記得是討論博學鴻儒科,兒子所言便是武瞾則天後的馴馬論,首示範,次鐵鞭,終匕首,您竟然將兒子罵的狗血噴頭,當日隻有索額圖大人為兒子求情是吧?那明珠、高士奇摳著金磚叩頭,您說怎麽就沒磕死他?可他也沒能逃過孩兒的算計,郭三本送他們回了老家!”
“兒子十一歲巡檢戶部,您讓兒子如對大賓一樣尊敬那些微末小吏,說他們是朝廷的基石,可兒子稍稍禮遇一個個便像是鵪鶉一樣瑟瑟發抖磕頭如搗蒜,兒臣能學什麽?兒子幹脆送他們一個冷麵阿哥過去!”
“此後林林總總,兒子再多的努力到了您這不過一曬,不罵便算好,及至成年兒子也想明白了,您教訓兒子,兒子便去教訓他們,上上下下兒子總能找到平衡,有時候算起來還有些盈餘,所有兒子才沒瘋掉!”
憶起阿瑪給的悲慘童年,胤礽仰天長歎,再低頭淚如滾珠,聲音也哽咽,“可您卻拉出一副非要把兒子逼瘋的架勢來,這也是為什麽兒子以為您是在故意折騰!”
“您下死力的培養兄弟們,儒家經典、國語騎射、治國安邦哪一樣不是跟兒子這個太子一模一樣?便是兒子監國也有兄弟們負責各部做掣肘,祭天拜地祀宗祠,哪一樣兄弟們沒代您參加過?兒子是太子,兒子還沒死呢!”
“當然,弟弟們也沒讓您老失望,大哥魘勝、三弟練兵、四弟能當麵叫出您的不公、可憐老八斷了腿,否則於朝臣間做一次公推他必能脫穎而出,爭儲,兒子不堪其擾,您不也是作繭自縛麽?”
“大不了這個太子不做了,可您與石玉婷——你哪怕學唐明皇都行,可您為什麽不納她進宮?”胤礽一下子又激動起來,“阿瑪,兒子還是個男人吧?”
“好,好!”隨著牙縫裏擠出的兩個字,沉默的康熙終於爆發了,能在太子的“拷問”中忍到現在一來是太子聲聲句句自稱“兒子”,親有過泣而告;二來也在反思過往心亂如麻,可平白被扣上“逆**常”的帽子便是可忍孰不可忍了,所有的“理解”因為情感的塗色一下變了方向,怒極反笑,“朕原來以為你是蠢笨如豬膽小如鼠,卻原來卑弱之後是如此的陰狠歹毒,好,你不是不堪其擾麽朕不是作繭自縛麽,狼瞫,把你的刀給他,一了百了,豈不幹淨!”
“皇上!”李德全唬的一下子跪倒在地,跪爬兩步抱住了康熙的腿,身若抖篩,尖聲似號,“皇上,不能啊!”
狼瞫更是對胤礽一聲高喝:“太子,還不走?去太後那!”
“走?孤為什麽走?”胤礽也笑了,“皇阿瑪,孤要提醒您一句,孤死不得,哪怕暴病而亡都不成,莫忘了您還有個乖孫子弘皙等著三代而立呢?孤萬一死了,您敢像前明一樣立皇太孫麽?三弟已經喊出了清君側,您就不怕我大清也來一回靖難之役?”
實話往往最氣人,因為這是實話!罵不知何以反駁,打,有李德全死命的抱著竟是一動不能動,怒極的康熙扯下腰間的玉佩、荷包等物便狠狠的丟過去,而太子——他竟然生受了!
玉佩質堅,荷包鑲翠,黑暗中也不支行太子傷到了哪,滿臉帶血卻哈哈大笑!
狼瞫實在看不下去了,緊走兩步到了太子跟前一巴掌便把太子掄翻了,抓小雞子樣提著太子的玉帶將人提起來,一邊走一邊道:“太子,莫不是大阿哥的魘勝至今尚有餘威麽?”
“爾敢對孤無禮?孤是太子,孤要誅你的九族!”四肢亂劃的胤礽口中叫嚷著消失在一座帳篷之後,舒爾聲音戛然而止!
“皇阿瑪,太子——”石氏大驚!
“他死了才好!”康熙恨恨一句,縱是天子至尊與普通的無奈老父毫無差別,“太子妃,朕原以——哎,這些年你的所作所為朕皆看在眼裏記在心中,苦了你了!”
“臣妾不敢叫苦,隻是臣妾以為狼大人剛才的話有理,太子——太子若有閃失,臣妾百死不能贖罪啊!”
“朕知道,朕都知道!”康熙深深的看了太子妃一眼,隨後眼睛一閉,“太子妃明日回京便交割了後宮的差事吧,弘皙新開府,你暫且幫他支應一下吧!至於太子——朕隻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縱是朕能容他,祖宗也不能容他,朝廷也不能容他!”
康熙泄憤似得一巴掌把李德全的帽子抽飛,“你的小主子都走了,你還抱著朕?還不去請太醫為太子妃診治?”
…………
“上諭,太子忽染惡疾,星夜急送熱河養病!太子妃微恙,太後懿旨免協理後宮差事,著太子世子弘皙開府後侍奉供養。”
“聖駕明日申時入京,百官臣民十裏郊迎,凡六十以上者備以車架,聞誠貝勒胤祉忙於兵事、八貝子胤禩腿有殘疾,兩家人不必出迎。此老吾老幼吾幼,朕孝道誠也,父慈厚也!”
兩道旨意隨著信使飛馳的鐵蹄打破午夜的沉寂,讓那些被一天之事困擾的輾轉難眠之人更絞盡了腦汁,比如說弘皙。
大書房內,張宗仁紅袖添香的願望總算達成了可他卻沒半點的享受之色,因為今晚的中心不是他而是坐在輪椅上的鄔先生,剛剛被敕封的步軍統領督左總兵隆科多都站著,他,隻有守門的份,還好有高欽陪著!
康熙對隆科多往上爬的火熱心思猜得不差,明發的聖旨一到步軍統領衙門他在一片恭喜聲中跨上烏騅馬就來了旗主府,無顯功而幸進唯一的解釋便是聖眷,聖眷從哪來?十幾年的救駕這回想起來麽?謝天謝地不如謝世子,這得算吃水不忘挖井人!
弘皙少不得也要“恭喜”舅爺,五萬兩銀子上下嘴皮子一碰就送出去了,就在張宗仁鬧著請隆總兵請客的時候,變故接二連三,都不用刻意打聽,出去采買的仆從們都知道!這他娘的沒完了是吧?弘皙咬牙切齒,隆科多也一怒拔刀,西征歸來爺的功勞記錄在冊,得不到晉升怎麽沒人給爺抱不平?好容易有了撥雲見日,姥姥,連撥雲手一塊砍麽?
“朋黨!”
就弘皙脫口而出的倆字讓隆科多佩服的五體投地,鄔思道卻是含笑搖頭,朋黨自古皆有,宋朝的歐陽修還寫了一篇《朋黨論》呢,文章說的明白:君子同道小人同利,可哪怕把“維護士族”禮儀的帽子給這幫人扣上並斥之為小人,可小人們——太子控製的吏部都能封駁聖旨,怕已黨結天下!
郊迎,天家祥瑞怕是要送臉上門被人圍毆了!
“鄔先生,皇瑪法的旨意究竟是什麽意思?”
弘皙的小額頭上爬出了蚯蚓,阿瑪“惡疾”不招京中禦醫反送熱河莫非傳染?這倒能解釋太子妃微恙,可若是需隔離在這個年代怕是有性命之憂,兒子危在旦夕皇瑪法卻把入城儀式搞得如此興師動眾,哪門子的“父慈厚”?
“世子莫急,依鄔某看太子之疾怕是心病,”鄔思道輕撚頜下微髯,“世子都能想朋黨,太子跟皇上想必看的更透,由此看送太子離開反倒是保護,而太子妃入旗主府,說是養病不如說是幫世子掌門立戶,”隔窗看看黑沉如墨的色調,瞥一眼因內外溫差而凝在窗欞的水珠,鄔思道喟歎,“世子啊,有雨欲來,心意已定的皇上怕是也煩了厭了!”
鄔思道學究天人也猜不到醋海興波,但要說研究帝心那絕對是一等一的,“隆大人,高旗領、宗仁、妙玉姑娘,鄔某有一計可定大局,但鄔某要多問一句,”鄔思道目光炯炯一一掃過這幾人,“汝等,可願奉世子為主?”
一句話,書房裏便多了幾份陰謀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