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將功補過,不敢勞皇上如此謬讚!”
佟國維不敢居功反倒請罪,雙膝跪地道:“若非奴才失言提及祖製,丹臻等人也不敢吐此狂悖之語,但奴才的本意隻為吾皇解憂,請皇上明察!”
“起來吧!朕信得過你!”雍正淡淡擺手,看三個鐵帽子王被侍衛們摁在泥地裏,連一句話也吐不出來,由不得心情大好,“說說看,反對梓宮停靈保和殿如何是幫朕解憂?”
“皇上,請恕奴才不得已……奴才還要說祖製……”
結結巴巴的說出這句話,佟國維滿臉赧然的低下頭,卻忍不住又要偷偷的去打量雍正的臉色,一把年紀,胡子都花白了還要做出小孩子的呆萌狀,若不是聖祖康熙還在身後躺著,雍正說不定能失聲笑出來,即便強壓嘴角也由不得一抽,“說吧——”
再不讓他說,雍正怕自己真的笑出來!
“謝皇上,”佟國維撚撚胡須,略整心神,“奴才就先從大行皇上的葬禮說起……聖祖大行,壽終正寢,便要發哀詔,舉國葬!”
“國葬期內,除了皇上要縞素服喪,聖祖皇帝的妃嬪、皇子、皇孫、公主郡主們需守靈盡孝,朝夕相伴,是為斬哀。朝中文武,勳貴百官,包括誥命夫人等皆要來靈前拜祭,此為服哀!”
“紫禁城乃前朝後廷的建製。皇上居前朝理國政,處**理家務。因太祖曾立下‘後宮嬪妃不得幹政’的規矩,後宮的各位貴人從不敢逾越一步,即便撫育了兩朝天子的孝莊皇太後也不曾破例!”
“保和殿乃前朝三大殿之一,若停靈於此,後宮的貴人、公主郡主們,乃至各位誥命不能前來,必傷其孝悌之心?而殿內除了禦座還供奉孔聖之像,自世祖開始,大比之年,殿試就在此處進行,又因皇上在此殿審閱皇子宗師的玉牒。故而出得此門,便可稱天子門生。停靈於此,臣又憂心那些讀書人腹誹,故而才以祖製提醒皇上!”
“原來是這樣!”雍正喟歎點頭,“好吧,就將梓宮停靈乾清宮!”再看佟國維又多了幾分欣賞之意,“佟相啊,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你是皇親,又是大學士,要多幫著朕才是,這樣吧,索額圖領辦軍機處,你就幫朕把上書房看起來!”
“奴才謝皇上隆恩!我佟佳氏滿門必為皇上肝腦塗地!”
大喜過望的佟國維磕頭謝恩,不光是因為皇上親許上書房首輔,更因為皇上提到的“皇親”倆字,有些事就像種子一樣,隻要種下了,遇上合適的條件必然能生根,發芽,並長大參天,他對女兒登上太後之位更多了幾分期許!
與他的驚喜不同,本就麵沉似水的熊賜履、張廷玉二位則轉作木然,他們對新皇已經徹底失望了!
不僅僅是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拳拳開濟老臣心。套用今天的話說,那叫扶上馬,送一程,站好最後一班崗,是職業道德,也是報答聖祖康熙的知遇之恩!
也不是因為破格提拔佟國維的厚此薄彼,膩歪雍正隨口的兩句“信得過你”、“看起來”,讚揚佟國維卻在他們心裏種刺,落花流水皆無意,懶得計較!
他們不能忍受的是新皇的處事原則!
保泰矯詔,裕親王犯上,乃至幾個鐵帽子王逼宮,他們看在眼裏,怒在心頭,偏是礙於漢臣的身份插不上言,幫不上腔!可這事根本就不該他們幫腔!隻需皇上拿出天地一人的架子,振臂一呼,誰敢不從,雷霆雨露皆天恩呢!就像太孫的有事弟子服其勞,雖有暴虐的嫌疑,但這在兩位文人看來卻太正常了,曆朝曆代皇位更迭何曾有過溫柔?
因為對太孫的欣賞更不屑皇上的畏手畏腳!
這還不算完呢,既是拿下“亂臣”,接下來就該是交付有司,聖君行事,正大光明,自有國法綱條處置他們,也正好借此震懾宵小。可這位呢?置之不理不說,卻是忙著嘉許佟國維,孰不知,君臣之道中,君主把臣下當手足,臣下就會把君主當腹心,就像佟國維自己說得,將功贖罪,效犬馬之勞是本分!
不反思,還要畫蛇添足的去追問何以反對停靈保和殿,顯得自己很無知嗎?從善如流的背後卻是上賢不及下智,亡國之兆也!
如三歲看老一般,心灰意冷之下,去意已決!
雍正或者不知道這兩位的“退意”,就算知道,也決計不會點頭!
一來,是敝帚自珍的愛惜羽毛。
康熙之所以昏迷,就因為他一頓廷杖把“不懂規矩”的皇子們打殘了,至今還在承露軒躺著呢。今晚,又拿下了“作亂”的皇叔和鐵帽子王,回頭這倆上書房大臣“乞骸骨”,皇子、皇室、朝臣,加到一起恰好是無遺類!他的上位就中了丹臻嘴裏說的“比之前唐李世明玄武門之變更甚”!
解釋就是掩飾的話一樣可以反過來說,留著這些對聖祖忠心耿耿的老臣,正好掩飾他的心虛!
二來,雍正是慣於“勤儉持家”,最善於發揮每個人的剩餘價值。
比如在熱河,在康熙麵前保下“覬覦皇位”的胤禛,想的卻是讓他披上追繳虧空的虱子襖,當騾子使用不說,成了,他得功勞,敗了,殺之泄憤!比如,嚴查江南案,即便沒有年羹堯的“意外身死”,推哀榮而論道督撫,他早也虛心接受了索額圖的諫言,以阿山撬動整個朝廷。
兩兩相加,他越是膩歪這倆悶口的葫蘆,越是不能放他們走。
安撫完佟國維,冷眼一掃這兩位,“佟國維,發文全國,大行皇帝喪期內,各部院和各地官員,一律停止調動,要各安職守,維護地方,不準有絲毫懈怠,否嚴懲不貸!”
“還有,熊賜履,你這便去承露軒向皇子們傳哀旨,替朕告訴他們一句,聖祖康熙雖然大行,朕這個太子定然不會虧待他們,朕記得你做過皇子師,你要好生教導諸阿哥,莫要鬧家務……否則,縱是朕包容他們,聖祖的在天之靈也不包容!”
“臣,領旨!”
熊賜履顫巍巍磕頭,心裏卻在叫苦。
皇子師不假,但昔日南書房的稚齡童子們早已紛紛長大,更摩拳擦掌的與太子針鋒相對,不管是三阿哥的博學還是四阿哥的堅忍,乃至八阿哥的仁厚,十三阿哥的俠義,隨便一個都有大批的朝臣擁護。
挨了廷杖、關在承露軒,對皇子們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太子上風不假,但打蛇不死何嚐不是給別人臥薪嚐膽的機會?聖祖大行,守靈何嚐不是放虎歸山,以這些皇子對太子,也就是今上的新仇舊恨,縱是舌綻蓮花又能如何?皇上也太高看自己這個皇子師了!亦或,那句不包容也包括自己?
微微皺眉間,開口道:“皇上,臣一向訥言,怕是一時勸不住諸位皇子,故而——”熊賜履白眉一挑,“臣聽聞太孫西席鄔思道能言善辯,想請鄔先生為助,還請皇上準許!”
“鄔先生?”雍正微怔,他哪裏知道熊賜履一時間轉了那麽多的心思,不過,在太孫府與鄔思道的一番交談,他早對這莽書生刮目相看了,點頭道:“朕對鄔先生也是了解的,朕準了!”
他準了,弘皙可就不高興了,不說別的,他還不知道怎麽處理石玉婷那女人呢!跨前一步,“皇阿瑪,兒臣不同意!”
“噢——”雍正看看兒子,雖不動聲色但心裏總有幾分不悅,“說說看,你有什麽想法?”
“兒臣以為既是傳哀旨,隨便派誰去都行,幾位叔伯想來都是孝順之人,就算有些小傷,隨便派些軍士侍衛就行,何必勞動熊大人,至於鄔先生,本就不良於行,就免了這顛沛之苦——”
“住口!”
雍正瞪著眼睛喝止了弘皙,心說你怎麽就不懂阿瑪的心思呢?朕為什麽派熊賜履去?除了老成持重,最重要的一條因為他是後來的,什麽事都不知道,而同意鄔先生隨行,既是借鄔先生之力又起到監視作用。
至於什麽軍士侍衛?你難不成非把那句“無遺類”坐實?更別說這些人都是今晚的見證人呢!萬一在朕那些兄弟們威逼利誘下說出真相,朕何以自處?至於孝順就更刺耳了,朕難道就不孝順?
幾句話聽得,他覺得弘皙這乖兒子也不乖了!
“皇阿瑪!”弘皙也瞪眼了,他說話也不止是為熊賜履解難,從對著康熙揮刀開始,他心裏所有的桎梏都沒了,故而才看不慣阿瑪的做派,有槍就是草頭王,誰敢嘰歪,拿下就是!既做**又立牌坊,有意思嗎?
“退下!”雍正又是一喝,轉而一掃張廷玉,“張廷玉,你讀書知禮,朕命你為聖祖皇帝葬禮的總典禮,出了紕漏,朕,惟你是問!”
說完,略微整理了一下袍服,輕聲而威嚴的說:“起駕暢春園,朕親自去見太皇太後!”
佟國維不敢居功反倒請罪,雙膝跪地道:“若非奴才失言提及祖製,丹臻等人也不敢吐此狂悖之語,但奴才的本意隻為吾皇解憂,請皇上明察!”
“起來吧!朕信得過你!”雍正淡淡擺手,看三個鐵帽子王被侍衛們摁在泥地裏,連一句話也吐不出來,由不得心情大好,“說說看,反對梓宮停靈保和殿如何是幫朕解憂?”
“皇上,請恕奴才不得已……奴才還要說祖製……”
結結巴巴的說出這句話,佟國維滿臉赧然的低下頭,卻忍不住又要偷偷的去打量雍正的臉色,一把年紀,胡子都花白了還要做出小孩子的呆萌狀,若不是聖祖康熙還在身後躺著,雍正說不定能失聲笑出來,即便強壓嘴角也由不得一抽,“說吧——”
再不讓他說,雍正怕自己真的笑出來!
“謝皇上,”佟國維撚撚胡須,略整心神,“奴才就先從大行皇上的葬禮說起……聖祖大行,壽終正寢,便要發哀詔,舉國葬!”
“國葬期內,除了皇上要縞素服喪,聖祖皇帝的妃嬪、皇子、皇孫、公主郡主們需守靈盡孝,朝夕相伴,是為斬哀。朝中文武,勳貴百官,包括誥命夫人等皆要來靈前拜祭,此為服哀!”
“紫禁城乃前朝後廷的建製。皇上居前朝理國政,處**理家務。因太祖曾立下‘後宮嬪妃不得幹政’的規矩,後宮的各位貴人從不敢逾越一步,即便撫育了兩朝天子的孝莊皇太後也不曾破例!”
“保和殿乃前朝三大殿之一,若停靈於此,後宮的貴人、公主郡主們,乃至各位誥命不能前來,必傷其孝悌之心?而殿內除了禦座還供奉孔聖之像,自世祖開始,大比之年,殿試就在此處進行,又因皇上在此殿審閱皇子宗師的玉牒。故而出得此門,便可稱天子門生。停靈於此,臣又憂心那些讀書人腹誹,故而才以祖製提醒皇上!”
“原來是這樣!”雍正喟歎點頭,“好吧,就將梓宮停靈乾清宮!”再看佟國維又多了幾分欣賞之意,“佟相啊,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你是皇親,又是大學士,要多幫著朕才是,這樣吧,索額圖領辦軍機處,你就幫朕把上書房看起來!”
“奴才謝皇上隆恩!我佟佳氏滿門必為皇上肝腦塗地!”
大喜過望的佟國維磕頭謝恩,不光是因為皇上親許上書房首輔,更因為皇上提到的“皇親”倆字,有些事就像種子一樣,隻要種下了,遇上合適的條件必然能生根,發芽,並長大參天,他對女兒登上太後之位更多了幾分期許!
與他的驚喜不同,本就麵沉似水的熊賜履、張廷玉二位則轉作木然,他們對新皇已經徹底失望了!
不僅僅是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拳拳開濟老臣心。套用今天的話說,那叫扶上馬,送一程,站好最後一班崗,是職業道德,也是報答聖祖康熙的知遇之恩!
也不是因為破格提拔佟國維的厚此薄彼,膩歪雍正隨口的兩句“信得過你”、“看起來”,讚揚佟國維卻在他們心裏種刺,落花流水皆無意,懶得計較!
他們不能忍受的是新皇的處事原則!
保泰矯詔,裕親王犯上,乃至幾個鐵帽子王逼宮,他們看在眼裏,怒在心頭,偏是礙於漢臣的身份插不上言,幫不上腔!可這事根本就不該他們幫腔!隻需皇上拿出天地一人的架子,振臂一呼,誰敢不從,雷霆雨露皆天恩呢!就像太孫的有事弟子服其勞,雖有暴虐的嫌疑,但這在兩位文人看來卻太正常了,曆朝曆代皇位更迭何曾有過溫柔?
因為對太孫的欣賞更不屑皇上的畏手畏腳!
這還不算完呢,既是拿下“亂臣”,接下來就該是交付有司,聖君行事,正大光明,自有國法綱條處置他們,也正好借此震懾宵小。可這位呢?置之不理不說,卻是忙著嘉許佟國維,孰不知,君臣之道中,君主把臣下當手足,臣下就會把君主當腹心,就像佟國維自己說得,將功贖罪,效犬馬之勞是本分!
不反思,還要畫蛇添足的去追問何以反對停靈保和殿,顯得自己很無知嗎?從善如流的背後卻是上賢不及下智,亡國之兆也!
如三歲看老一般,心灰意冷之下,去意已決!
雍正或者不知道這兩位的“退意”,就算知道,也決計不會點頭!
一來,是敝帚自珍的愛惜羽毛。
康熙之所以昏迷,就因為他一頓廷杖把“不懂規矩”的皇子們打殘了,至今還在承露軒躺著呢。今晚,又拿下了“作亂”的皇叔和鐵帽子王,回頭這倆上書房大臣“乞骸骨”,皇子、皇室、朝臣,加到一起恰好是無遺類!他的上位就中了丹臻嘴裏說的“比之前唐李世明玄武門之變更甚”!
解釋就是掩飾的話一樣可以反過來說,留著這些對聖祖忠心耿耿的老臣,正好掩飾他的心虛!
二來,雍正是慣於“勤儉持家”,最善於發揮每個人的剩餘價值。
比如在熱河,在康熙麵前保下“覬覦皇位”的胤禛,想的卻是讓他披上追繳虧空的虱子襖,當騾子使用不說,成了,他得功勞,敗了,殺之泄憤!比如,嚴查江南案,即便沒有年羹堯的“意外身死”,推哀榮而論道督撫,他早也虛心接受了索額圖的諫言,以阿山撬動整個朝廷。
兩兩相加,他越是膩歪這倆悶口的葫蘆,越是不能放他們走。
安撫完佟國維,冷眼一掃這兩位,“佟國維,發文全國,大行皇帝喪期內,各部院和各地官員,一律停止調動,要各安職守,維護地方,不準有絲毫懈怠,否嚴懲不貸!”
“還有,熊賜履,你這便去承露軒向皇子們傳哀旨,替朕告訴他們一句,聖祖康熙雖然大行,朕這個太子定然不會虧待他們,朕記得你做過皇子師,你要好生教導諸阿哥,莫要鬧家務……否則,縱是朕包容他們,聖祖的在天之靈也不包容!”
“臣,領旨!”
熊賜履顫巍巍磕頭,心裏卻在叫苦。
皇子師不假,但昔日南書房的稚齡童子們早已紛紛長大,更摩拳擦掌的與太子針鋒相對,不管是三阿哥的博學還是四阿哥的堅忍,乃至八阿哥的仁厚,十三阿哥的俠義,隨便一個都有大批的朝臣擁護。
挨了廷杖、關在承露軒,對皇子們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太子上風不假,但打蛇不死何嚐不是給別人臥薪嚐膽的機會?聖祖大行,守靈何嚐不是放虎歸山,以這些皇子對太子,也就是今上的新仇舊恨,縱是舌綻蓮花又能如何?皇上也太高看自己這個皇子師了!亦或,那句不包容也包括自己?
微微皺眉間,開口道:“皇上,臣一向訥言,怕是一時勸不住諸位皇子,故而——”熊賜履白眉一挑,“臣聽聞太孫西席鄔思道能言善辯,想請鄔先生為助,還請皇上準許!”
“鄔先生?”雍正微怔,他哪裏知道熊賜履一時間轉了那麽多的心思,不過,在太孫府與鄔思道的一番交談,他早對這莽書生刮目相看了,點頭道:“朕對鄔先生也是了解的,朕準了!”
他準了,弘皙可就不高興了,不說別的,他還不知道怎麽處理石玉婷那女人呢!跨前一步,“皇阿瑪,兒臣不同意!”
“噢——”雍正看看兒子,雖不動聲色但心裏總有幾分不悅,“說說看,你有什麽想法?”
“兒臣以為既是傳哀旨,隨便派誰去都行,幾位叔伯想來都是孝順之人,就算有些小傷,隨便派些軍士侍衛就行,何必勞動熊大人,至於鄔先生,本就不良於行,就免了這顛沛之苦——”
“住口!”
雍正瞪著眼睛喝止了弘皙,心說你怎麽就不懂阿瑪的心思呢?朕為什麽派熊賜履去?除了老成持重,最重要的一條因為他是後來的,什麽事都不知道,而同意鄔先生隨行,既是借鄔先生之力又起到監視作用。
至於什麽軍士侍衛?你難不成非把那句“無遺類”坐實?更別說這些人都是今晚的見證人呢!萬一在朕那些兄弟們威逼利誘下說出真相,朕何以自處?至於孝順就更刺耳了,朕難道就不孝順?
幾句話聽得,他覺得弘皙這乖兒子也不乖了!
“皇阿瑪!”弘皙也瞪眼了,他說話也不止是為熊賜履解難,從對著康熙揮刀開始,他心裏所有的桎梏都沒了,故而才看不慣阿瑪的做派,有槍就是草頭王,誰敢嘰歪,拿下就是!既做**又立牌坊,有意思嗎?
“退下!”雍正又是一喝,轉而一掃張廷玉,“張廷玉,你讀書知禮,朕命你為聖祖皇帝葬禮的總典禮,出了紕漏,朕,惟你是問!”
說完,略微整理了一下袍服,輕聲而威嚴的說:“起駕暢春園,朕親自去見太皇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