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生而喪母,有孝懿仁皇後攜妹照料有加,雖幼褓卻不敢忘撫助之恩。不及長成仁皇後又駕返瑤池,唯有音容笑貌留待追思。朕奉天承運,繼承大統,尊貴妃佟佳氏為皇太後,徽號:聖母仁憲順承惠純淑皇太後,昭徽音於奕世,廣孝治於多方。推太後恩親佟佳氏,恩世襲公爵佟國維為鑲黃旗滿洲副都統,步軍統領下左翼總兵隆科多恩鑲黃旗佐領,四子法海為三等候……”
聖旨一開頭就讓弘皙皺眉了,對佟佳氏大加恩封遺忘了當初“後母”的說法也成,總歸是正大光明的皇阿瑪呢?所有的陰暗麵可以掩藏到光鮮背後了。但任佟國維為鑲黃旗滿洲副都統、許隆科多的協領之職可沒跟自己這個旗主商量!
更鬱悶的是皇阿瑪乃八旗共主,想反對都沒有足夠的理由!凝眉想了一會兒,弘皙又笑了,將皇阿瑪恩封這對叔侄對照鄔先生的猜測,隆科多在查抄中的所作所言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蘇嘛拉當初說什麽來著,膩歪誰沒關係,把他收到自己的旗下,然後,吊死他!
再想想臨來之前鄔先生籌備的“告狀”,弘皙琢磨著,自己等會要不要跟他們說一句: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自來投!
不快一閃而逝,聖旨已經轉到了冊後之事上,了卻額娘的心願,弘皙倒是樂得成見:“……自古為賢君者必立後,所以承祖廟,裕後坤,建極於萬方者也。外藩蒙古汗女李佳氏,溫婉淑德,嫻雅端莊,冊封為後,為天下之母儀。內馭後宮諸嬪,以興宗室,外輔朕躬,以明法度。使四海同遵王化,萬方共養皇朝!”
但好心情也就此戛然而止,弘皙等著恩封額娘親眷的時候,魏珠兒的語氣卻是一轉:“朕一人托於億兆之上,惟建儲方以固國本。嗣大位者,毋令強梁有力者為也……”這就沒了?
弘皙心裏的不快再度升騰――與佟佳氏相比,皇阿瑪對額娘何其薄幸!
孰不知,額爾家族這是受了他的拖累呢!看看為雍正鞍前馬後辛勞、幾十年如一日的索額圖就知道,皇後的母族天生就頂著太子的標簽,雍正既要打壓弘皙,如何還會許他母子更多的權利呢?
就在怒氣再鼓之時,聖旨已經到了尾聲,與生拉硬拽為皇太後謀取功績,強調立後的重要做鋪墊,冊封太子更簡單,一句話就完了:“皇長子弘皙,既為嫡長,即封太孫,賜太子之寶,朕百年之後托以大統。”
“今,頒旨布告天下,鹹使宇內聞之,予禮部即選吉日,開具儀注,慶典告成,隆儀式舉,欽此!”
這下莫說弘皙,就算是宣讀聖旨的魏珠兒都覺出了不妥,一道聖旨批發樣冊封了三位極品貴人,最重的太子偏是掛在最末,輕描淡寫的樣兒讓他想起以往出宮為貴人們采買布料,每當夠了一定的數目,那些掌櫃的就會塞給自己幾塊素白的布頭,嘴裏還說“不值錢,裹腳用”!
堂堂的太子要比擬裹腳布了,早領教過太子火爆脾氣的魏珠兒如何不怕?小意的偷瞧太子,瞧那位爺的臉有轉黑的趨勢,隻想著盡快掀篇,高聲長喝:“太子新立,諸臣朝拜,跪――”
啪啪的馬袖摔響讓弘皙的怒氣一滯,再瞧一跪三叩時,帽頂的血底連成線,連成片,聽山呼“千歲”之聲,好吧!甭管怎麽說,太子位總算得到了,孤,忍了!
此時,朝陽稍起,天邊絢出金紅,幾縷霞光從簷角投過來,不偏不巧正好落到弘皙的身上,金紅的背景下恍若神仙中人,袍襟四爪金龍破衣欲出,趁著微沉的臉色,隱隱又透出幾分威嚴。
眼前的一幕讓雍正既欣慰又有失落,欣慰的是這是自己的兒子自己的種兒,失落的――這孩子咋就不聽話呢?
不聽話,那就打打吧!就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我不快樂,你就別想舒服!雍正稍稍喟歎,狠心將那些不該有的雜念派出腦海,就在弘皙抬手作勢的時候,搶先開口:“眾卿平身吧!”
突兀的插言讓弘皙的眉頭重又擰成了疙瘩,終究是做過太孫的人,即便冊封大典一直沒舉行,就連開府宴前的冊封聖旨也沒記住多少,但至少上一回,皇瑪法是笑嘻嘻的看著百官朝拜自己,還提醒自己該擺手叫起,從而過了一把高高在上的癮。難不成這坐了太子就連發言權也被剝奪?
怒火在胸中鼓蕩時,索額圖似乎是看出了些端倪,重又跪下:“奴才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太子殿下雖年幼卻早慧,追繳虧空、官紳一體納糧、火耗歸功之事皆出自殿下之手,如今既為東宮有主,必保我大清江山千秋萬代之昌盛。”
一句馬屁同拍父子二人,看的出雍正很是受用,合掌一笑:“說得好!索愛卿請起,朕方才說過要在禦座之左為你等設座,金口玉言不容更改,來人,為太子、索大人、恭親王、敦親王、大阿哥設座!”
金口再開,還是這種強調的意味,早有小太監悄無聲的抬過鋪著明黃褥墊的座椅,眼見自己的提議如風吹去,滿肚子的怒氣的弘皙重重一哼,正待說話,緊挨的他恭親王常寧卻用力一按他的肩膀,若不可聞的送了他一句:“小子,你要幹什麽?讓旁人看我愛新覺羅的笑話嗎?”
“呼――”弘皙長長的吐出一口氣,看著這位瑪法眼中的哀求之意,他又能說什麽?
雍正沒有注意到這兩人的小動作,但他很滿意這樣的控製感,撚撚頜下不長的髭須,道:“適才索愛卿提到太子屢立奇功,我大清祖製中也有皇子預政之說,朕以太子監理軍機處、上書房、領辦六部、督查府院,行太子藍批,各處房部院官員當見太子如見朕,不得有絲毫搪塞馬虎――”
一語未完,朝臣中早響起了一片吸氣聲,無他,皇上對太子太大方了!至於雍正則多了幾分矜持的笑容,心說都嚇到了吧!就算朕當時也唬的不清呢!
諫議來自索額圖,其時雍正幾乎急眼了,弘皙這太子權力這麽大了,他這皇上又往哪裏擺?直到索額圖連番解釋這是一箭多雕的主意才作罷!
以索額圖想來,太子若應承,就該明白權力越大責任越重。以聖祖天縱之才,猶不忘小心謹慎,並告誡朝臣王公“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道理,就太子那火爆脾氣怕用不了三天就將上上下下弄得一片塗炭!
真要那樣,太子的聲望還有嗎?保不齊天佑也會被傳言成“狗屎運”。皇上恰可站出來收拾朝局,收斂民心。
若有人看出來“捧殺”之計也不怕!
金口玉言已下,敢跳出來阻攔的,必定是心向太孫的,皇上大可將其打入另冊。而緊跟著就是順水推舟,不是說給的權力太大嗎?為了咱們的太子健康成長,那就減唄,減到可有可無,無權無勢的太子還需要擔心嗎?
弘皙不可能知道那君臣二人的算計,他若說剛才還有什麽鬱悶,隨著恭親王的一陣擠眉弄眼,他的心情唯有用那一個大四個叉來形容,爽!
朝廷,朝廷,外朝內廷。外朝之中,除去督撫道縣,餘下的也就是領銜的軍機處、上書房,各司其職的六部與監察的都察院。皇阿瑪予自己處以“監理”“領辦”“督查”之權,從形式到內容都讓自己變成了天下第二人。
還有督查內務府那事,弘皙頗有些惡趣味的猜想,萬一哪天自己不高興了,幹脆就拿皇阿瑪的衣食住行來橫挑鼻子豎挑眼!
可惜,好事多磨的道理,總是在講所有美好的幻想都是任重道遠。剛剛被被弘皙點名表揚的東閣大學士熊賜履,邁步出了朝班:“老臣反對!”
作為三朝老臣,熊賜履對朝廷的忠心不摻一點水分。他不關心父子君臣的心計,他隻是單純的希望朝野穩定,家國安寧!
在他的認識裏,皇子預政是祖製,但隻是預政,太子的權力還不需要像這般至高無上,加上太子“三大功績”在前,翌日太子縱橫朝堂,知道的說是君父信任,不知道的呢?“挾天子以令諸侯”:“逼迫君父”這樣的說法跳出來無事生非?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史記》中,司馬太史評述春秋爭霸,頭一板子就打在周王身上,若不是他為諸侯放權,哪有國家的分崩離析?以史為鑒,為皇上與太子的聲望計,他當阻攔皇上的混悖之舉!
而即便太子早慧,終究隻有八歲,人非生而知之者,即便是天佑,算算六部又有多少職責?吏部選官、考官、管理官員功過;戶部掌土地、錢糧、賦稅、俸餉、庫管、漕運,禮部負責典禮、科舉、印寶、外藩,兵部明職軍衛、武官、馬驛、海禁,刑部統律法、刑罰,工部領土木興建、器物格式、河堰疏降。如上等等,太子又知道多少?就算知道,哪怕渾身是鐵又能打多少釘?
太子就像三歲的孩子揮舞著幾十斤重的大砍刀,一個不好就是害人害己,誤國誤民!
“皇上,老臣以為,太子雖有天佑之名,但終究少了幾分曆練,預政之事不如徐徐圖之,也免的仲永之傷現於皇家!”
弘皙已經在咬牙切齒了,怒火三番兩次的起伏讓他的鼻腔都帶著煙火味,皇阿瑪玩我也就罷了,連你熊賜履也跳出來調戲一番?難不成做了太子就等於跟憋屈劃等號?
聖旨一開頭就讓弘皙皺眉了,對佟佳氏大加恩封遺忘了當初“後母”的說法也成,總歸是正大光明的皇阿瑪呢?所有的陰暗麵可以掩藏到光鮮背後了。但任佟國維為鑲黃旗滿洲副都統、許隆科多的協領之職可沒跟自己這個旗主商量!
更鬱悶的是皇阿瑪乃八旗共主,想反對都沒有足夠的理由!凝眉想了一會兒,弘皙又笑了,將皇阿瑪恩封這對叔侄對照鄔先生的猜測,隆科多在查抄中的所作所言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蘇嘛拉當初說什麽來著,膩歪誰沒關係,把他收到自己的旗下,然後,吊死他!
再想想臨來之前鄔先生籌備的“告狀”,弘皙琢磨著,自己等會要不要跟他們說一句: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自來投!
不快一閃而逝,聖旨已經轉到了冊後之事上,了卻額娘的心願,弘皙倒是樂得成見:“……自古為賢君者必立後,所以承祖廟,裕後坤,建極於萬方者也。外藩蒙古汗女李佳氏,溫婉淑德,嫻雅端莊,冊封為後,為天下之母儀。內馭後宮諸嬪,以興宗室,外輔朕躬,以明法度。使四海同遵王化,萬方共養皇朝!”
但好心情也就此戛然而止,弘皙等著恩封額娘親眷的時候,魏珠兒的語氣卻是一轉:“朕一人托於億兆之上,惟建儲方以固國本。嗣大位者,毋令強梁有力者為也……”這就沒了?
弘皙心裏的不快再度升騰――與佟佳氏相比,皇阿瑪對額娘何其薄幸!
孰不知,額爾家族這是受了他的拖累呢!看看為雍正鞍前馬後辛勞、幾十年如一日的索額圖就知道,皇後的母族天生就頂著太子的標簽,雍正既要打壓弘皙,如何還會許他母子更多的權利呢?
就在怒氣再鼓之時,聖旨已經到了尾聲,與生拉硬拽為皇太後謀取功績,強調立後的重要做鋪墊,冊封太子更簡單,一句話就完了:“皇長子弘皙,既為嫡長,即封太孫,賜太子之寶,朕百年之後托以大統。”
“今,頒旨布告天下,鹹使宇內聞之,予禮部即選吉日,開具儀注,慶典告成,隆儀式舉,欽此!”
這下莫說弘皙,就算是宣讀聖旨的魏珠兒都覺出了不妥,一道聖旨批發樣冊封了三位極品貴人,最重的太子偏是掛在最末,輕描淡寫的樣兒讓他想起以往出宮為貴人們采買布料,每當夠了一定的數目,那些掌櫃的就會塞給自己幾塊素白的布頭,嘴裏還說“不值錢,裹腳用”!
堂堂的太子要比擬裹腳布了,早領教過太子火爆脾氣的魏珠兒如何不怕?小意的偷瞧太子,瞧那位爺的臉有轉黑的趨勢,隻想著盡快掀篇,高聲長喝:“太子新立,諸臣朝拜,跪――”
啪啪的馬袖摔響讓弘皙的怒氣一滯,再瞧一跪三叩時,帽頂的血底連成線,連成片,聽山呼“千歲”之聲,好吧!甭管怎麽說,太子位總算得到了,孤,忍了!
此時,朝陽稍起,天邊絢出金紅,幾縷霞光從簷角投過來,不偏不巧正好落到弘皙的身上,金紅的背景下恍若神仙中人,袍襟四爪金龍破衣欲出,趁著微沉的臉色,隱隱又透出幾分威嚴。
眼前的一幕讓雍正既欣慰又有失落,欣慰的是這是自己的兒子自己的種兒,失落的――這孩子咋就不聽話呢?
不聽話,那就打打吧!就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我不快樂,你就別想舒服!雍正稍稍喟歎,狠心將那些不該有的雜念派出腦海,就在弘皙抬手作勢的時候,搶先開口:“眾卿平身吧!”
突兀的插言讓弘皙的眉頭重又擰成了疙瘩,終究是做過太孫的人,即便冊封大典一直沒舉行,就連開府宴前的冊封聖旨也沒記住多少,但至少上一回,皇瑪法是笑嘻嘻的看著百官朝拜自己,還提醒自己該擺手叫起,從而過了一把高高在上的癮。難不成這坐了太子就連發言權也被剝奪?
怒火在胸中鼓蕩時,索額圖似乎是看出了些端倪,重又跪下:“奴才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太子殿下雖年幼卻早慧,追繳虧空、官紳一體納糧、火耗歸功之事皆出自殿下之手,如今既為東宮有主,必保我大清江山千秋萬代之昌盛。”
一句馬屁同拍父子二人,看的出雍正很是受用,合掌一笑:“說得好!索愛卿請起,朕方才說過要在禦座之左為你等設座,金口玉言不容更改,來人,為太子、索大人、恭親王、敦親王、大阿哥設座!”
金口再開,還是這種強調的意味,早有小太監悄無聲的抬過鋪著明黃褥墊的座椅,眼見自己的提議如風吹去,滿肚子的怒氣的弘皙重重一哼,正待說話,緊挨的他恭親王常寧卻用力一按他的肩膀,若不可聞的送了他一句:“小子,你要幹什麽?讓旁人看我愛新覺羅的笑話嗎?”
“呼――”弘皙長長的吐出一口氣,看著這位瑪法眼中的哀求之意,他又能說什麽?
雍正沒有注意到這兩人的小動作,但他很滿意這樣的控製感,撚撚頜下不長的髭須,道:“適才索愛卿提到太子屢立奇功,我大清祖製中也有皇子預政之說,朕以太子監理軍機處、上書房、領辦六部、督查府院,行太子藍批,各處房部院官員當見太子如見朕,不得有絲毫搪塞馬虎――”
一語未完,朝臣中早響起了一片吸氣聲,無他,皇上對太子太大方了!至於雍正則多了幾分矜持的笑容,心說都嚇到了吧!就算朕當時也唬的不清呢!
諫議來自索額圖,其時雍正幾乎急眼了,弘皙這太子權力這麽大了,他這皇上又往哪裏擺?直到索額圖連番解釋這是一箭多雕的主意才作罷!
以索額圖想來,太子若應承,就該明白權力越大責任越重。以聖祖天縱之才,猶不忘小心謹慎,並告誡朝臣王公“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道理,就太子那火爆脾氣怕用不了三天就將上上下下弄得一片塗炭!
真要那樣,太子的聲望還有嗎?保不齊天佑也會被傳言成“狗屎運”。皇上恰可站出來收拾朝局,收斂民心。
若有人看出來“捧殺”之計也不怕!
金口玉言已下,敢跳出來阻攔的,必定是心向太孫的,皇上大可將其打入另冊。而緊跟著就是順水推舟,不是說給的權力太大嗎?為了咱們的太子健康成長,那就減唄,減到可有可無,無權無勢的太子還需要擔心嗎?
弘皙不可能知道那君臣二人的算計,他若說剛才還有什麽鬱悶,隨著恭親王的一陣擠眉弄眼,他的心情唯有用那一個大四個叉來形容,爽!
朝廷,朝廷,外朝內廷。外朝之中,除去督撫道縣,餘下的也就是領銜的軍機處、上書房,各司其職的六部與監察的都察院。皇阿瑪予自己處以“監理”“領辦”“督查”之權,從形式到內容都讓自己變成了天下第二人。
還有督查內務府那事,弘皙頗有些惡趣味的猜想,萬一哪天自己不高興了,幹脆就拿皇阿瑪的衣食住行來橫挑鼻子豎挑眼!
可惜,好事多磨的道理,總是在講所有美好的幻想都是任重道遠。剛剛被被弘皙點名表揚的東閣大學士熊賜履,邁步出了朝班:“老臣反對!”
作為三朝老臣,熊賜履對朝廷的忠心不摻一點水分。他不關心父子君臣的心計,他隻是單純的希望朝野穩定,家國安寧!
在他的認識裏,皇子預政是祖製,但隻是預政,太子的權力還不需要像這般至高無上,加上太子“三大功績”在前,翌日太子縱橫朝堂,知道的說是君父信任,不知道的呢?“挾天子以令諸侯”:“逼迫君父”這樣的說法跳出來無事生非?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史記》中,司馬太史評述春秋爭霸,頭一板子就打在周王身上,若不是他為諸侯放權,哪有國家的分崩離析?以史為鑒,為皇上與太子的聲望計,他當阻攔皇上的混悖之舉!
而即便太子早慧,終究隻有八歲,人非生而知之者,即便是天佑,算算六部又有多少職責?吏部選官、考官、管理官員功過;戶部掌土地、錢糧、賦稅、俸餉、庫管、漕運,禮部負責典禮、科舉、印寶、外藩,兵部明職軍衛、武官、馬驛、海禁,刑部統律法、刑罰,工部領土木興建、器物格式、河堰疏降。如上等等,太子又知道多少?就算知道,哪怕渾身是鐵又能打多少釘?
太子就像三歲的孩子揮舞著幾十斤重的大砍刀,一個不好就是害人害己,誤國誤民!
“皇上,老臣以為,太子雖有天佑之名,但終究少了幾分曆練,預政之事不如徐徐圖之,也免的仲永之傷現於皇家!”
弘皙已經在咬牙切齒了,怒火三番兩次的起伏讓他的鼻腔都帶著煙火味,皇阿瑪玩我也就罷了,連你熊賜履也跳出來調戲一番?難不成做了太子就等於跟憋屈劃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