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見到書雲箋,臉容上立刻浮現出一絲淺淡的笑意。雖說今日是她的六十大壽,但太後的著裝並不算是特別隆重。
墨綠色錦緞大袖長服,前襟繡著銀絲流雲赤金夔鳳紋,袖袍上繡著的花紋垂於側邊,那是兩朵濃烈盛開的魏紫牡丹,花色絢麗,花朵豐滿,但穿在太後身上卻是一種穩如泰山的高遠沉著。雪青色雲錦長裙托曳於地,右側垂落的淡青閃綠雙環四合如意絛平緩而又筆直,發髻梳的一絲不亂,其中簪著的龍鳳雙環床珠步搖上的流蘇亦是幾乎紋絲不動,襯得太後雍和沉靜,貴氣自來。
書雲箋與容秋芙走上前方,對著太後與書天怡行禮:“見過太後,太後萬福金安,見過皇後娘娘,皇後娘娘千歲吉祥!”
“免禮。”太後淡淡說了一句,抬手揮了揮。“芙兒,丫頭,隨意坐吧!”
“謝太後!”書雲箋與容秋芙走向一側的紫檀木雕紫荊花太師椅,才剛坐下,蕭綻顏的聲音傳了過來。
“皇祖母,綻顏好久沒有見到您,今日是您六十大壽,綻顏早早便給皇祖母備下了一分壽禮,希望能和皇祖母的心意。”蕭綻顏說著看了身後站著的婢女一眼,那婢女立刻捧著手中的白玉托盤向前。
隨即,蕭綻顏站了起來,拿起其中放著的深紫色繡紫葳錦盒打開,裏麵放著的是一串千年陰沉木鑲翡翠佛珠。
太後是禮佛之人,見著這佛珠自然是有些興趣。“綻顏,你將這物拿過來,給哀家細細看看。”
“是,皇祖母。”蕭綻顏走上漢白玉高台,將錦盒橫於太後麵前。
太後抬手將裏麵放著的佛珠拿了出來,陰沉木上鑲嵌的翡翠輕輕碰撞,發出了如水滴一般空靈幽寂的聲音。
“你這孩子,有心了。”太後沒有將佛珠放回錦盒之中,而是拿在手中,顯然是極為喜歡蕭綻顏的禮物。
見此情形,蕭綻顏輕輕的笑著,笑容乖巧至極,與她平時囂張跋扈的模樣沒有一點相同。“皇祖母喜歡,綻顏便高興了。”
“好孩子,哀家很喜歡。”太後拉住蕭綻顏的手,輕輕的拍了拍。“好了,下去坐吧!”
“是,皇祖母。”蕭綻顏對著太後笑了笑,眉眼看起來格外的溫婉。慢慢走下白玉高台,蕭綻顏冷淡的看了書雲箋一眼,眸中露出一絲挑釁而又不屑的光芒。
見此,書雲箋忍不住一笑,眉眼間浮現出一絲的無奈。看來這蕭綻顏,真的是杠上自己了。這樣說倒也不對,蕭綻顏現在已經完全將自己當做她的眼中釘肉中刺,隻有除之才能後快。
蕭綻顏之後,書天怡讓人將自己準備的壽禮拿了過來。那是一幅繡在錦綢上的經書字圖,每一針每一線都是書天怡親自繡製而成,太後看了自然也是十分喜歡。
蕭華筵送太後的是一本《般若經》的原本,而書月樓的壽禮是當世一流畫師畫的一幅觀音畫像。
這些壽禮都是投太後所好,太後自然喜歡。
至於容秋芙,她倒沒有送太後關於佛家之物,她送的乃是一件親手縫製的錦袍。太後明白容秋芙是在為蕭娥皇盡孝心,便直接換上了這件錦袍。
那是一件黛藍色白色鑲邊錦袍,繡著金鬆鶴紋,極為的高雅淺淡。袖袍之上,繡著幾朵紫荊花,不過因為錦袍布料的顏色有些深暗,所有那紫荊花並不算十分凸出,看起來少了平時的豔麗,多了些沉靜幽然。
“阿芙,不愧是出自你手,繡工比本宮好多了。”書天怡看著太後身上的錦袍,輕笑著說道。
“這繡工確實不錯。”太後扶起袖袍,望著上麵繡著的紫荊花,目光柔和而又溫暖。“特別是這紫荊花,繡的當真是好。”
收回手,太後的目光看向書雲箋,眼底有著些許期待:“丫頭,你給哀家準備了什麽壽禮?”
“太後,雲兒很窮,送不出長公主那樣珍貴的禮物。雲兒的女紅更差,也不能像娘那樣給太後縫製錦袍,隻有一軸畫卷送於太後。”書雲箋站了起來,走向七星殿中央,玉案跟在她的身後,手中拿著一個紫檀色繡玉蘭花錦盒。
走到漢白玉高台之下,書雲箋停了下來,從錦盒中取出畫卷,慢慢走上漢白玉高台,她在太後麵前將畫卷打開。
畫的內容很簡答,一張方桌,一張圓凳,一盞燭台,一扇窗戶,一麵牆壁,一個包袱,一把油紙傘,一件蓑衣,一個兩邊花白的女子,一件正在縫製的衣袍。
窗外夜色濃重,牆邊放著包袱、油紙傘以及蓑衣,女子坐在圓凳之上,借著方桌上燭台的光芒正在縫衣。畫麵素淨淡然,沒有一點多餘的筆觸,幹淨的讓人覺得太過簡單。
在畫卷一側,包袱上麵的空白之處寫著一首詩。
太後看著畫卷,目光漸漸沉哀下來,眼中似乎有一抹晃動的光芒。她的視線從畫卷上的人,慢慢轉到詩上。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念完的瞬間,太後拿起手帕拂過眼角,不動聲色的將眸中快要滑落的眼淚擦幹。“真是好詩。”太後接過畫卷,目光專注的看著上麵。“雲兒,哀家知道你不善詩畫,這畫是何人所畫?詩又是何人所作?”
“畫是雲兒的奶娘所畫,詩是我在桃源縣時聽到一個過路旅人所吟。雲兒覺得這詩很好,便讓奶娘按照詩意畫了這幅畫,送給太後當作壽禮。”書雲箋溫和的笑著,流蘇最下方的青玉珠垂於臉側,讓她的容顏看起來越發清麗古雅。
“奶娘?”太後有些詫異,目光看向漢白玉高台正下方站著的玉案。“丫頭,你的奶娘是她嗎?”
“是,太後,奶娘名喚玉案。”書雲箋看了玉案一眼,點頭應道。
太後的視線定格在玉案臉上,目光看起來有些奇怪。她看了玉案一會兒之後,目光再次定格在畫卷之上。“怎麽會?”收起畫卷,太後站了起來。“丫頭,扶哀家下去。”
“是,太後。”書雲箋立刻扶住太後下了高台。
到了玉案麵前,太後緊盯著她的臉,目光早已不見了平時的沉著穩重,有的隻是一種波動,如巨石落入水中一般的劇烈波動
太後如此這般讓書雲箋覺得有些奇怪,不過她並沒有出聲說話,隻是平靜的看著太後與玉案兩人。
沉默了些許時刻之後,太後動了動唇,道:“你的筆法,為何與已逝娥皇公主那般相像?”
如此問題讓書雲箋一愣,她注視著玉案,心中浮現出一絲的疑惑。這難道,是巧合嗎?
玉案麵對太後時,並未有一絲的懼意,她隻是很平靜的行了行禮,溫聲答道:“啟稟太後,奴才年幼時曾在娥皇公主府呆過兩年時間,當時得公主喜愛,曾教授奴才作畫。”
“原來如此。”太後低聲喃了一句,手輕輕的撫上畫卷。“哀家還以為……還以為……”太後的聲音透著一抹的悲痛,她打開畫卷,再次注視著上麵的畫。
突然,太後笑了起來,輕搖了搖頭,歎氣道:“筆法雖像,但遠不如娥皇的畫工。”
“奴才愚笨,自然比不得公主。”玉案輕聲答了一句,聲音溫然靜和。
太後聽到這話,又看了看她,輕笑:“你很穩當得體,怪不得娥皇會喜歡你。”說完之後,太後看向七星殿的宮人,出聲吩咐:“將哀家一直隨身攜帶的烏木箱子取來。”
“是,太後。”宮人立刻進了七星殿內殿,再出來時,兩名太監抬著一個極大的烏木箱子。
待箱子放下之後,太後便抬手讓人打開。箱子之中放著很多首飾,還有一套鳳冠霞帔。
“丫頭,將那個盒子拿給你的奶娘。”太後看了箱子裏的東西,目光定格在一個沉水木雕玉蘭花嵌白玉的盒子上。
書雲箋‘嗯’了一聲,將盒子拿了起來,放到了玉案手中。與此同時,太後的聲音傳了過來。“這是娥皇生前用過的一套紫毫筆,你既然筆法像她,那就好好練筆,日後有機會再為哀家作畫。”
“是,太後,奴才遵命。”玉案又行了一禮。
“好。”太後笑了笑,出聲喚道:“丫頭,過來。”書雲箋立刻走了過去,隻見太後將箱子中放著的嫁衣拿了起來,在她的身上比了比。
見大小差不多合適,太後笑著點頭,目光極為的柔和。“丫頭,這是哀家當年為娥皇準備的嫁衣以及嫁妝,這些年哀家一直帶在身邊,如今便賜予你。剛好,你與汝寧王也要成婚了,哀家這也算是成人之美。”
書雲箋愣了一下,目光看向嫁衣,她剛好看到嫁衣領口繡著的金絲流雲紋。那繁密複雜的圖案不見始終,好像她和北陵青之間的未來一樣,漫漫長遠,不見終點。
微微的笑了笑,書雲箋抬手撫了撫那細密的流雲紋,目光漸漸寧和下來。視線很快轉向太後,書雲箋極為溫和的開口:“太後,雲兒和汝寧王的婚事已經決定作罷,雲兒準備嫁給北陵青。”<
墨綠色錦緞大袖長服,前襟繡著銀絲流雲赤金夔鳳紋,袖袍上繡著的花紋垂於側邊,那是兩朵濃烈盛開的魏紫牡丹,花色絢麗,花朵豐滿,但穿在太後身上卻是一種穩如泰山的高遠沉著。雪青色雲錦長裙托曳於地,右側垂落的淡青閃綠雙環四合如意絛平緩而又筆直,發髻梳的一絲不亂,其中簪著的龍鳳雙環床珠步搖上的流蘇亦是幾乎紋絲不動,襯得太後雍和沉靜,貴氣自來。
書雲箋與容秋芙走上前方,對著太後與書天怡行禮:“見過太後,太後萬福金安,見過皇後娘娘,皇後娘娘千歲吉祥!”
“免禮。”太後淡淡說了一句,抬手揮了揮。“芙兒,丫頭,隨意坐吧!”
“謝太後!”書雲箋與容秋芙走向一側的紫檀木雕紫荊花太師椅,才剛坐下,蕭綻顏的聲音傳了過來。
“皇祖母,綻顏好久沒有見到您,今日是您六十大壽,綻顏早早便給皇祖母備下了一分壽禮,希望能和皇祖母的心意。”蕭綻顏說著看了身後站著的婢女一眼,那婢女立刻捧著手中的白玉托盤向前。
隨即,蕭綻顏站了起來,拿起其中放著的深紫色繡紫葳錦盒打開,裏麵放著的是一串千年陰沉木鑲翡翠佛珠。
太後是禮佛之人,見著這佛珠自然是有些興趣。“綻顏,你將這物拿過來,給哀家細細看看。”
“是,皇祖母。”蕭綻顏走上漢白玉高台,將錦盒橫於太後麵前。
太後抬手將裏麵放著的佛珠拿了出來,陰沉木上鑲嵌的翡翠輕輕碰撞,發出了如水滴一般空靈幽寂的聲音。
“你這孩子,有心了。”太後沒有將佛珠放回錦盒之中,而是拿在手中,顯然是極為喜歡蕭綻顏的禮物。
見此情形,蕭綻顏輕輕的笑著,笑容乖巧至極,與她平時囂張跋扈的模樣沒有一點相同。“皇祖母喜歡,綻顏便高興了。”
“好孩子,哀家很喜歡。”太後拉住蕭綻顏的手,輕輕的拍了拍。“好了,下去坐吧!”
“是,皇祖母。”蕭綻顏對著太後笑了笑,眉眼看起來格外的溫婉。慢慢走下白玉高台,蕭綻顏冷淡的看了書雲箋一眼,眸中露出一絲挑釁而又不屑的光芒。
見此,書雲箋忍不住一笑,眉眼間浮現出一絲的無奈。看來這蕭綻顏,真的是杠上自己了。這樣說倒也不對,蕭綻顏現在已經完全將自己當做她的眼中釘肉中刺,隻有除之才能後快。
蕭綻顏之後,書天怡讓人將自己準備的壽禮拿了過來。那是一幅繡在錦綢上的經書字圖,每一針每一線都是書天怡親自繡製而成,太後看了自然也是十分喜歡。
蕭華筵送太後的是一本《般若經》的原本,而書月樓的壽禮是當世一流畫師畫的一幅觀音畫像。
這些壽禮都是投太後所好,太後自然喜歡。
至於容秋芙,她倒沒有送太後關於佛家之物,她送的乃是一件親手縫製的錦袍。太後明白容秋芙是在為蕭娥皇盡孝心,便直接換上了這件錦袍。
那是一件黛藍色白色鑲邊錦袍,繡著金鬆鶴紋,極為的高雅淺淡。袖袍之上,繡著幾朵紫荊花,不過因為錦袍布料的顏色有些深暗,所有那紫荊花並不算十分凸出,看起來少了平時的豔麗,多了些沉靜幽然。
“阿芙,不愧是出自你手,繡工比本宮好多了。”書天怡看著太後身上的錦袍,輕笑著說道。
“這繡工確實不錯。”太後扶起袖袍,望著上麵繡著的紫荊花,目光柔和而又溫暖。“特別是這紫荊花,繡的當真是好。”
收回手,太後的目光看向書雲箋,眼底有著些許期待:“丫頭,你給哀家準備了什麽壽禮?”
“太後,雲兒很窮,送不出長公主那樣珍貴的禮物。雲兒的女紅更差,也不能像娘那樣給太後縫製錦袍,隻有一軸畫卷送於太後。”書雲箋站了起來,走向七星殿中央,玉案跟在她的身後,手中拿著一個紫檀色繡玉蘭花錦盒。
走到漢白玉高台之下,書雲箋停了下來,從錦盒中取出畫卷,慢慢走上漢白玉高台,她在太後麵前將畫卷打開。
畫的內容很簡答,一張方桌,一張圓凳,一盞燭台,一扇窗戶,一麵牆壁,一個包袱,一把油紙傘,一件蓑衣,一個兩邊花白的女子,一件正在縫製的衣袍。
窗外夜色濃重,牆邊放著包袱、油紙傘以及蓑衣,女子坐在圓凳之上,借著方桌上燭台的光芒正在縫衣。畫麵素淨淡然,沒有一點多餘的筆觸,幹淨的讓人覺得太過簡單。
在畫卷一側,包袱上麵的空白之處寫著一首詩。
太後看著畫卷,目光漸漸沉哀下來,眼中似乎有一抹晃動的光芒。她的視線從畫卷上的人,慢慢轉到詩上。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念完的瞬間,太後拿起手帕拂過眼角,不動聲色的將眸中快要滑落的眼淚擦幹。“真是好詩。”太後接過畫卷,目光專注的看著上麵。“雲兒,哀家知道你不善詩畫,這畫是何人所畫?詩又是何人所作?”
“畫是雲兒的奶娘所畫,詩是我在桃源縣時聽到一個過路旅人所吟。雲兒覺得這詩很好,便讓奶娘按照詩意畫了這幅畫,送給太後當作壽禮。”書雲箋溫和的笑著,流蘇最下方的青玉珠垂於臉側,讓她的容顏看起來越發清麗古雅。
“奶娘?”太後有些詫異,目光看向漢白玉高台正下方站著的玉案。“丫頭,你的奶娘是她嗎?”
“是,太後,奶娘名喚玉案。”書雲箋看了玉案一眼,點頭應道。
太後的視線定格在玉案臉上,目光看起來有些奇怪。她看了玉案一會兒之後,目光再次定格在畫卷之上。“怎麽會?”收起畫卷,太後站了起來。“丫頭,扶哀家下去。”
“是,太後。”書雲箋立刻扶住太後下了高台。
到了玉案麵前,太後緊盯著她的臉,目光早已不見了平時的沉著穩重,有的隻是一種波動,如巨石落入水中一般的劇烈波動
太後如此這般讓書雲箋覺得有些奇怪,不過她並沒有出聲說話,隻是平靜的看著太後與玉案兩人。
沉默了些許時刻之後,太後動了動唇,道:“你的筆法,為何與已逝娥皇公主那般相像?”
如此問題讓書雲箋一愣,她注視著玉案,心中浮現出一絲的疑惑。這難道,是巧合嗎?
玉案麵對太後時,並未有一絲的懼意,她隻是很平靜的行了行禮,溫聲答道:“啟稟太後,奴才年幼時曾在娥皇公主府呆過兩年時間,當時得公主喜愛,曾教授奴才作畫。”
“原來如此。”太後低聲喃了一句,手輕輕的撫上畫卷。“哀家還以為……還以為……”太後的聲音透著一抹的悲痛,她打開畫卷,再次注視著上麵的畫。
突然,太後笑了起來,輕搖了搖頭,歎氣道:“筆法雖像,但遠不如娥皇的畫工。”
“奴才愚笨,自然比不得公主。”玉案輕聲答了一句,聲音溫然靜和。
太後聽到這話,又看了看她,輕笑:“你很穩當得體,怪不得娥皇會喜歡你。”說完之後,太後看向七星殿的宮人,出聲吩咐:“將哀家一直隨身攜帶的烏木箱子取來。”
“是,太後。”宮人立刻進了七星殿內殿,再出來時,兩名太監抬著一個極大的烏木箱子。
待箱子放下之後,太後便抬手讓人打開。箱子之中放著很多首飾,還有一套鳳冠霞帔。
“丫頭,將那個盒子拿給你的奶娘。”太後看了箱子裏的東西,目光定格在一個沉水木雕玉蘭花嵌白玉的盒子上。
書雲箋‘嗯’了一聲,將盒子拿了起來,放到了玉案手中。與此同時,太後的聲音傳了過來。“這是娥皇生前用過的一套紫毫筆,你既然筆法像她,那就好好練筆,日後有機會再為哀家作畫。”
“是,太後,奴才遵命。”玉案又行了一禮。
“好。”太後笑了笑,出聲喚道:“丫頭,過來。”書雲箋立刻走了過去,隻見太後將箱子中放著的嫁衣拿了起來,在她的身上比了比。
見大小差不多合適,太後笑著點頭,目光極為的柔和。“丫頭,這是哀家當年為娥皇準備的嫁衣以及嫁妝,這些年哀家一直帶在身邊,如今便賜予你。剛好,你與汝寧王也要成婚了,哀家這也算是成人之美。”
書雲箋愣了一下,目光看向嫁衣,她剛好看到嫁衣領口繡著的金絲流雲紋。那繁密複雜的圖案不見始終,好像她和北陵青之間的未來一樣,漫漫長遠,不見終點。
微微的笑了笑,書雲箋抬手撫了撫那細密的流雲紋,目光漸漸寧和下來。視線很快轉向太後,書雲箋極為溫和的開口:“太後,雲兒和汝寧王的婚事已經決定作罷,雲兒準備嫁給北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