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之前兩次戰役的四選二略有差異,這次是五選二。雲梟寒考慮了下,通用技能欄位是必選的,另一個則選了第五項,也就是兩次戰役中提高軍階的機會。
這個臨時在某次戰役提高軍階雖然是消耗品性質的,但卻很可能為雲梟寒賺來更大的好處,比經驗、功勳和金錢來的有用。而且這個第五項應該是滿足某些條件後的額外獎勵選項,不選的話就太浪費了。
同薩丁島爭奪戰和斯拉特斯堡攻防戰不同,那兩場都是打完一定數量的場次後才能知道哪一場戰役的戰役綜合總評最高。而這次曼海姆三角洲戰役是多個場次同時進行,四幕打完後結果直接就出來了。
那兩場因為雲梟寒的功勞極大,還會有額外好處,不過之前都是莉雅把雲梟寒招過去給好處,而這一場則是孔代親王給雲梟寒好處了。也沒有退出戰役空間,雲梟寒做完五選二的選擇後就突然切換了場景,他直接出現在孔代親王的營帳中。
孔代親王就不像莉雅了,可不會有什麽廢話,很直接的就給了雲梟寒三個選擇:
一,給雲梟寒一塊位於博帕德平原之上的領地,具體村子可以自己挑,但最高隻能選中型村。
二,用這塊領地進行置換,孔代親王可以幫他聯絡多名貴族進行交換,可以置換到一個雪漫地區的微型村。
三,把這個領地獎勵交給雲梟寒的封君,也就是莉雅公爵,由她完成利益置換,莉雅自己再決定給雲梟寒什麽獎勵。
第一種選擇是最實在的,但一塊遠在曼海姆三角洲上的飛地,對雲梟寒實在沒什麽意義。
第二種選擇看起來還可以,但因為中間需要進行多次置換,甚至孔代親王在置換過程中都免不了要撈好處,所以村莊規格從中型村降到了微型村,中間差了兩個規格,實在是比較吃虧。
第三種選擇則是把獎勵交給封君代為處理,然後由封君給予獎勵,由一名實地公爵主持置換,置換過程中吃的虧就會少的多了,但問題在於這個封君靠譜不靠譜,封臣和封君的關係密切不密切,不靠譜又不親近的話隨便丟點獎勵就把封臣打發了,封臣想哭都沒地方哭去。
不過莉雅和雲梟寒的關係就比較親密了,雲梟寒覺得莉雅應該是不會坑自己的,所以很快就選定了第三種選擇。
這個選擇一做完,戰役結算就結束了,雲梟寒出了戰役空間。
這時候其他玩家也都出來了,都在互相詢問其它場次的戰役過程和戰役綜合評分,當然也少不了交流戰役獎勵,論壇上也有不少人在討論這些,雲梟寒對此也非常感興趣,便迅速加入了交流的行列。
其它場次的戰役過程大同小異,和雲梟寒預料的也相差不大,在第四幕中都是帝國和汗國突然兩路夾攻曼海姆三角洲上的北國主力部隊,然後北國主力部隊被擊敗。
區別則在於,如果第一幕中帝國和北國打成平手,然後兩國部隊都在博帕德平原上安營紮寨,在之後的第二幕、第三幕中帝國方麵又沒吃太大的虧,沒被北國逐出博帕德平原,而是勉強保住了均勢,那麽在第四幕中,汗國就會兵分兩路,一支部隊仍然配合帝國部隊進行夾擊,而另一支部隊則去偷襲裏加港。
因為兵力懸殊較大,又是被突襲夾擊,玩家部隊還是少數中的少數,在NPC眼中還是雜牌部隊,沒什麽地位,再加上不少場次中玩家人數根本沒有一萬人,有的場次甚至隻有幾千,所以在第四幕中,沒有哪一場的北國陣營反敗為勝,頂多是少損失一些兵力。
而汗國方麵,即便分兵,裏加港也不是一定能拿下的。在首服50場曼海姆三角洲戰役的第一幕中,雲梟寒那場是大勝,不能算,另外49場中在第一幕中勉強打平的場次一共就隻有15場,另外34場都是帝國輸了,這15場中隻有兩場拿下了裏加港。
汗國主要還是要先確保先打贏北國的主力部隊,並盡可能多殲滅一些北國部隊,不然就算拿下裏加港他們也守不住。因此帝國如果劣勢較大的話,他們就需要在曼海姆三角洲方向投入更多兵力,裏加港方向的兵力投入自然就少了,也就無法順利拿下裏加港了。
說到這裏,雲梟寒才知道,那些第一幕中帝國先遣軍戰敗的場次中,因為汗國沒有分兵,全部部隊都去參與夾擊了,也就沒了突襲裏加港的環節,所以這些場次戰役的第四幕都是追擊戰打完就提前結束了,而不像雲梟寒這場還要等到23:00才能出來。
不過這些場次的第四幕不是一開始就是追擊戰,而是有個汗國部隊突然從後出現,並實現兩路夾擊的過程,然後才到追擊戰,因此追擊戰結束的沒雲梟寒那場那麽早,基本都到打到22:15到22:40之間才結束。
在這些提前結束的戰役中,主城是卡迪夫城的北國玩家一出戰役空間就會接到強製召喚,確認後就會被拉進雲梟寒那場的戰役空間參加防守。
而在這之前,汗國攻入卡迪夫城區域後,接到強製召喚的都是那些因為等級不夠,或是忘記戰役報名,又或戰役開始時不在線等等原因沒有參加曼海姆三角洲戰役的卡迪夫城玩家。
這些玩家中有很多低級玩家,還有大量商人玩家,戰鬥力雖然很差,但做個炮灰卻是合格的,最起碼能延緩汗國的進攻速度。
由此也可以看出,拿下一個玩家主城的難度是非常大的,係統對玩家主城的保護還是比較到位的。
戰役綜合評分方麵,第二高的綜合評分才2040分,和雲梟寒那場的3215分還是差距頗大。
這個2040分的場次,主要是該場戰役中的北國方表現很好,前中期就牢牢壓製了帝國,第四幕遭遇夾擊時也做出了頑強抵抗,雖然仍然沒能挽回敗局,但卻給帝國和汗國都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北國戰役評分的難度加權係數是1.5,北國表現好,自然分數就高了,不過他們沒攻擊各處當地領主的領地或聚居點,也沒有領主降伏於其它勢力,估計也沒有引導任務,領土改變也小,汗國原來擁有的部分曼海姆三角洲領土因為沒有改變所有權,自然也不算分,所以總分還是要比雲梟寒那場少很多。
這個臨時在某次戰役提高軍階雖然是消耗品性質的,但卻很可能為雲梟寒賺來更大的好處,比經驗、功勳和金錢來的有用。而且這個第五項應該是滿足某些條件後的額外獎勵選項,不選的話就太浪費了。
同薩丁島爭奪戰和斯拉特斯堡攻防戰不同,那兩場都是打完一定數量的場次後才能知道哪一場戰役的戰役綜合總評最高。而這次曼海姆三角洲戰役是多個場次同時進行,四幕打完後結果直接就出來了。
那兩場因為雲梟寒的功勞極大,還會有額外好處,不過之前都是莉雅把雲梟寒招過去給好處,而這一場則是孔代親王給雲梟寒好處了。也沒有退出戰役空間,雲梟寒做完五選二的選擇後就突然切換了場景,他直接出現在孔代親王的營帳中。
孔代親王就不像莉雅了,可不會有什麽廢話,很直接的就給了雲梟寒三個選擇:
一,給雲梟寒一塊位於博帕德平原之上的領地,具體村子可以自己挑,但最高隻能選中型村。
二,用這塊領地進行置換,孔代親王可以幫他聯絡多名貴族進行交換,可以置換到一個雪漫地區的微型村。
三,把這個領地獎勵交給雲梟寒的封君,也就是莉雅公爵,由她完成利益置換,莉雅自己再決定給雲梟寒什麽獎勵。
第一種選擇是最實在的,但一塊遠在曼海姆三角洲上的飛地,對雲梟寒實在沒什麽意義。
第二種選擇看起來還可以,但因為中間需要進行多次置換,甚至孔代親王在置換過程中都免不了要撈好處,所以村莊規格從中型村降到了微型村,中間差了兩個規格,實在是比較吃虧。
第三種選擇則是把獎勵交給封君代為處理,然後由封君給予獎勵,由一名實地公爵主持置換,置換過程中吃的虧就會少的多了,但問題在於這個封君靠譜不靠譜,封臣和封君的關係密切不密切,不靠譜又不親近的話隨便丟點獎勵就把封臣打發了,封臣想哭都沒地方哭去。
不過莉雅和雲梟寒的關係就比較親密了,雲梟寒覺得莉雅應該是不會坑自己的,所以很快就選定了第三種選擇。
這個選擇一做完,戰役結算就結束了,雲梟寒出了戰役空間。
這時候其他玩家也都出來了,都在互相詢問其它場次的戰役過程和戰役綜合評分,當然也少不了交流戰役獎勵,論壇上也有不少人在討論這些,雲梟寒對此也非常感興趣,便迅速加入了交流的行列。
其它場次的戰役過程大同小異,和雲梟寒預料的也相差不大,在第四幕中都是帝國和汗國突然兩路夾攻曼海姆三角洲上的北國主力部隊,然後北國主力部隊被擊敗。
區別則在於,如果第一幕中帝國和北國打成平手,然後兩國部隊都在博帕德平原上安營紮寨,在之後的第二幕、第三幕中帝國方麵又沒吃太大的虧,沒被北國逐出博帕德平原,而是勉強保住了均勢,那麽在第四幕中,汗國就會兵分兩路,一支部隊仍然配合帝國部隊進行夾擊,而另一支部隊則去偷襲裏加港。
因為兵力懸殊較大,又是被突襲夾擊,玩家部隊還是少數中的少數,在NPC眼中還是雜牌部隊,沒什麽地位,再加上不少場次中玩家人數根本沒有一萬人,有的場次甚至隻有幾千,所以在第四幕中,沒有哪一場的北國陣營反敗為勝,頂多是少損失一些兵力。
而汗國方麵,即便分兵,裏加港也不是一定能拿下的。在首服50場曼海姆三角洲戰役的第一幕中,雲梟寒那場是大勝,不能算,另外49場中在第一幕中勉強打平的場次一共就隻有15場,另外34場都是帝國輸了,這15場中隻有兩場拿下了裏加港。
汗國主要還是要先確保先打贏北國的主力部隊,並盡可能多殲滅一些北國部隊,不然就算拿下裏加港他們也守不住。因此帝國如果劣勢較大的話,他們就需要在曼海姆三角洲方向投入更多兵力,裏加港方向的兵力投入自然就少了,也就無法順利拿下裏加港了。
說到這裏,雲梟寒才知道,那些第一幕中帝國先遣軍戰敗的場次中,因為汗國沒有分兵,全部部隊都去參與夾擊了,也就沒了突襲裏加港的環節,所以這些場次戰役的第四幕都是追擊戰打完就提前結束了,而不像雲梟寒這場還要等到23:00才能出來。
不過這些場次的第四幕不是一開始就是追擊戰,而是有個汗國部隊突然從後出現,並實現兩路夾擊的過程,然後才到追擊戰,因此追擊戰結束的沒雲梟寒那場那麽早,基本都到打到22:15到22:40之間才結束。
在這些提前結束的戰役中,主城是卡迪夫城的北國玩家一出戰役空間就會接到強製召喚,確認後就會被拉進雲梟寒那場的戰役空間參加防守。
而在這之前,汗國攻入卡迪夫城區域後,接到強製召喚的都是那些因為等級不夠,或是忘記戰役報名,又或戰役開始時不在線等等原因沒有參加曼海姆三角洲戰役的卡迪夫城玩家。
這些玩家中有很多低級玩家,還有大量商人玩家,戰鬥力雖然很差,但做個炮灰卻是合格的,最起碼能延緩汗國的進攻速度。
由此也可以看出,拿下一個玩家主城的難度是非常大的,係統對玩家主城的保護還是比較到位的。
戰役綜合評分方麵,第二高的綜合評分才2040分,和雲梟寒那場的3215分還是差距頗大。
這個2040分的場次,主要是該場戰役中的北國方表現很好,前中期就牢牢壓製了帝國,第四幕遭遇夾擊時也做出了頑強抵抗,雖然仍然沒能挽回敗局,但卻給帝國和汗國都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北國戰役評分的難度加權係數是1.5,北國表現好,自然分數就高了,不過他們沒攻擊各處當地領主的領地或聚居點,也沒有領主降伏於其它勢力,估計也沒有引導任務,領土改變也小,汗國原來擁有的部分曼海姆三角洲領土因為沒有改變所有權,自然也不算分,所以總分還是要比雲梟寒那場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