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發展才是硬道理(2)
1884年改變的曆史 作者:江湖六家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去宣光的道路由於正在修建還沒有完工無法通行,所以蕭智等人在和平坐船沿黑水河而下先到福壽,再從福壽換乘較小的船逆瀘江而上到達宣光。經過六天的不停趕路,蕭智一行人終於趕到了宣光。宣光縣地處安南北部,向北可達雲南和廣西兩省,沿瀘水而下又可到達河內,向西則可以到達老撾和緬甸,這裏是安南省京族和傣族及緬族的主要聚集區,民族成分很複雜,有些地方民族矛盾也很突出。蕭智他們這次去主要就是去了解這個地區的少數民族情況,同時也順便去看看宣光鐵礦和煤礦的生產和建設的進度。
宣光知縣黎公蘊雖是原來阮氏越南國時的進士出身,但為人卻不迂腐,很懂得變通,而且其人很善於處理民族間的關係。宣光地區少數民族較多卻很少有大的民族間的矛盾,各族之間相處的比較友好,在很多報告中蕭智都看到了他的名字,所以對這個人也是很有興趣。在宣光現煤礦和鐵礦以後,黎公蘊就鼓勵和支持各族百姓去礦上工作。這使得原來地處橫斷山脈山區的宣光縣的人多地少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蕭智等人是在宣光的迎賓館裏見到黎公蘊的。他剛剛從鄉下趕回來,所以整個人看起來有些疲倦。黎公蘊看起來有些黑瘦,沒有讀書人那種書卷氣,倒有些像農民。三十多歲的年紀,身材不高,臉上帶著些疲倦,但是兩個眼睛卻很有神。見到蕭智時,他顯得有些驚訝,但是很快恢複了平靜。向蕭智眾人行了禮之後,就和蕭智等人可氣了起來,看到這些蕭智心裏對他的評價又提高了一個層次。從言談中蕭智得知現在的宣光由於春汛來臨,所以大部分的官員都被他派到鄉下幫助百姓保田抗洪去了。黎公蘊本來也是在鄉下幫著百姓防汛的,可是得知蕭智他們來後就連忙從鄉下趕了過來,因為路趕的急,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吃午飯呢。聽到這裏,蕭智趕緊安排他先吃了飯,又讓他睡了個午覺好好休息休息。等休息的差不多了後,蕭智才讓人把黎公蘊叫了過來。經過一番的匯報和詢問,蕭智對這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現在也打算去鄉下看看,畢竟現在的安南省農業人口還是占了大多數,農民還是現在社會的主要成員。
在黎公蘊的陪同下蕭智和其他人來到了宣光南麵的一個山寨裏。這個山寨叫雲腳寨,共有三百多戶人家約7oo人,全村大部分人務農,也有不少人在新建的礦上做工。由於這裏地處半山腰,自然耕作條件差,很多人家常年缺糧有時隻能以野菜和野果度日。蕭智他們來到雲腳寨時,正趕上寨子裏的人們吃午飯。蕭智他們選了一家人家去用餐,看見大人物來了這家的主人要把家裏的老母雞殺了,可是被蕭智製止了。蕭智對領路的頭人說:“你們平時吃什麽就做什麽,不用怕!我們和你們一樣吃。”這家的主人看了看頭人,又看了看蕭智等人,等頭人點頭後才出去做飯。一鍋紅薯,一盤青菜,一小碟食鹽,這些就是山寨裏的人們平時的飯食了。蕭智他們吃著這樣的飯食,心中真是感慨萬千說不出的難過。蕭智自己心裏想:“我們今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在吃飯的時候,黎公蘊悄悄告訴蕭智:這還是在宣光縣城不遠的山寨,如果是更偏遠的山寨恐怕連紅薯都吃不上啊!聽了這些蕭智的心情更加的沉重了。農村的問題說到底還是土地的問題,土地問題不解決,農民的溫飽就永遠無法實現。農民如果平時連溫飽都得不到保證,那他憑什麽要擁護自己的政府、擁護自己的政黨。現在是到了必須解決這些個問題的時候了,隨著安南經濟的展,社會改革的成本會越來越高,困難也會越來越大。如果是十年以後再改革,那麽所需要的成本和代價很可能是現在百倍都不止。長痛不如短痛,在新的社會結構和社會力量還沒有完全重組完成,舊的社會階層結構已經被打破的時候進行改革是最好的。這個時候如果將新興的具有一些現代意識的農民階級,納入到正在形成的新的社會力量和社會結構中來,就可以以最少的代價來換取最大的利益,蕭智這樣想著、思考著。蕭智的這些關於農村改革的思考和想法經過整理,在隨後召開的中華民族複興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被寫入《安南十年展規劃》中,成了該黨早期時候指導農村改革的主要方針。事實證明這個方針是正確的,它使得安南在較短的時間裏完成了對農業和農村的改革,極大地解放了安南農村的勞動力,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而有效地保持了安南社會的穩定和展。
經過十天的走訪和調查,蕭智對於農村的實際現狀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基本上摸清楚了現在農村存在的問題和自身在農村工作中的不足。同時,蕭智和黎公蘊等一些比較貼近農村的基層人員進行了全麵的交流,大家仔細分析了農村改革時可能所麵臨的各種問題和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並提出了一些符合現在農村實際的解決辦法。通過交流和溝通,蕭智等人對安南的現狀特別是對安南省的農村有了一個更清醒的認識。這促使蕭智等人在以後進行改革時不再那麽一味地過分強調展工業的重要性,而是轉變為強調均衡地進行改革,全麵地展工業和農業,使二者盡可能地協調展。
在宣光縣調研期間,蕭智還走訪了正在建設中的宣光府煤鐵礦工地。也現了一些不好的苗頭,比如過分的強調人的主觀性,要求工人長時間勞動,福利待遇低下等等一些問題。在蕭智的批評下礦山對這些問題都做出了整改。但是蕭智知道這樣的問題不僅僅隻在這一個地方有,其他的地方也許比這更嚴重。
在宣光的調研結束後,蕭智等人又馬不停蹄地趕到了太原進行巡訪、調查,這裏的情況和宣光的也差不多。作為安南省主要的鋼鐵基地,太原地區的工礦企業更多,人員組成更複雜,存在的問題也就更加地複雜更加地難解決。蕭智等人分頭調查研究,然後仔細分析了這些問題。現在蕭智覺得這樣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解決問題實在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所以他需要把這些問題都盡可能地整理歸納起來,在日後加以研究和分析,然後再在黨的大會上表決、實施。這樣才能在全省範圍內解決好因建設過熱和展過熱等引起來得一係列的問題。在隨後的四個月裏,蕭智等人不在集中巡訪,大家分成好幾組深入到各地調查研究。蕭智先後到北江,瓊州府,河靜,順化等地調查。隨著調查的越深入進行,大家現的問題和情況就越多,大家都深深地感覺到必須要盡快地解決掉這些阻礙安南展難題和情況,否則,安南將很可能會出現巨大的損失和倒退。
1887年6月3號,蕭智等人結束了為期四個多月的調查回到了河內。回到河內的第二天蕭智就以中華民族複興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和安南省總督的名義,向各道,府及各部隊的腦出了在6月27號召開安南省高層會議的通知。同時在蕭智的直接幹預下,《中國時報》也以最快的度創刊行。該報的主編是原來艦隊的宣傳部長汪海鳴,原來在另一個時空時,汪海鳴就是司令部機關報的主編,現在做這個也算是回歸老本行了。作為黨報和安南政府的機關報,該報主要的任務是負責向各地區,各部門及普通百姓傳達黨和政府的各項政策和決議,宣傳各種國際國內新聞。雖然現在安南識字的人不多,但是蕭智仍然鼓勵報紙多出文章,多出報刊。蕭智甚至還在報紙上親自撰寫文章以擴大《中國時報》知名度。
原來的越南本來是沒有文字的,早在西漢未年,漢字開始傳人越南,並且逐步擴大了影響。越南上層社會把漢語文字視為高貴的語言文字。朝廷的諭旨公文,科舉考試,以至經營貿易的賬單、貨單都用漢字書寫,小孩讀書也像當時中國一樣先從《三字經)開始,接著讀“四書”、‘五經”,學習寫作古漢語文章詩詞。因此,當時越南的作品也是以漢文、漢詩的形式記錄留存。12世紀(公元1174年起),漢字成為越南國家的正式文字。直到後來,西方的傳教士為越南創造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越南才開始棄用漢字。但是在越南社會中尤其是民間,都還在大量的使用漢字作為交流的手段,蕭智當政後更是宣布廢除拉丁字母文,以漢字作為安南的通用文字。同時還規定所有學校都以漢字和漢語作為教學和考試的方式,政府間的公文和百姓的書信都以漢字為規範標準,漢字和漢語為安南的官方語言。這些措施使漢字和漢語在安南的地位得到迅提高,由於漢語和漢字在有一定的基礎,所以安南的百姓抵觸很小。
從一開始《中國時報》就是以漢字的形式行的,一方麵蕭智用它來宣傳各種政策,另一方麵也有借此推廣漢字的意圖。隻有文字和語言的同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融合,這是蕭智經常說的一句話。
隨著6月27號的到來,蕭智也越來越忙碌了。《中國時報》也就讓汪海鳴自己操心了。現在蕭智忙著對這次調查進行最後的總結並且打算以次為依據撰寫一份報告,以便在6月27日的會上進行討論。蕭智沒有閑著,其他人也一樣。所有參加這次會議的人都忙著對各自工作作最後的總結和分析,因為蕭智在去開會通知的同時還要求所有人要在會上做出自己工作匯報。這些人之中最忙最慘的要數李思念了,自從楊雲去了日本後,所有的民政工作都壓在了他一個人身上,日日都是從天亮忙到天黑。可是李思念卻覺得很快樂,以前的抱負得以實現,自己的才華沒有埋沒,還有什麽比這更讓人舒心的?。對於給予自己這樣一個機會的蕭智,他是打心裏感激和感謝,可以說這種感激甚至出了他自己的認知範圍。就算是蕭智馬上和他說他要造反了,要打到北京去,李思念也會義無返顧的跟著去。
就在大家都忙碌的時候,6月27日終於悄悄的到來了。曆史記住了這一天,就在這一天,在安南展的十字路口,以蕭智為的中華民族複興黨人做出了正確的選者。大會後,安南的社會和經濟都得到了迅的進步。
宣光知縣黎公蘊雖是原來阮氏越南國時的進士出身,但為人卻不迂腐,很懂得變通,而且其人很善於處理民族間的關係。宣光地區少數民族較多卻很少有大的民族間的矛盾,各族之間相處的比較友好,在很多報告中蕭智都看到了他的名字,所以對這個人也是很有興趣。在宣光現煤礦和鐵礦以後,黎公蘊就鼓勵和支持各族百姓去礦上工作。這使得原來地處橫斷山脈山區的宣光縣的人多地少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蕭智等人是在宣光的迎賓館裏見到黎公蘊的。他剛剛從鄉下趕回來,所以整個人看起來有些疲倦。黎公蘊看起來有些黑瘦,沒有讀書人那種書卷氣,倒有些像農民。三十多歲的年紀,身材不高,臉上帶著些疲倦,但是兩個眼睛卻很有神。見到蕭智時,他顯得有些驚訝,但是很快恢複了平靜。向蕭智眾人行了禮之後,就和蕭智等人可氣了起來,看到這些蕭智心裏對他的評價又提高了一個層次。從言談中蕭智得知現在的宣光由於春汛來臨,所以大部分的官員都被他派到鄉下幫助百姓保田抗洪去了。黎公蘊本來也是在鄉下幫著百姓防汛的,可是得知蕭智他們來後就連忙從鄉下趕了過來,因為路趕的急,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吃午飯呢。聽到這裏,蕭智趕緊安排他先吃了飯,又讓他睡了個午覺好好休息休息。等休息的差不多了後,蕭智才讓人把黎公蘊叫了過來。經過一番的匯報和詢問,蕭智對這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現在也打算去鄉下看看,畢竟現在的安南省農業人口還是占了大多數,農民還是現在社會的主要成員。
在黎公蘊的陪同下蕭智和其他人來到了宣光南麵的一個山寨裏。這個山寨叫雲腳寨,共有三百多戶人家約7oo人,全村大部分人務農,也有不少人在新建的礦上做工。由於這裏地處半山腰,自然耕作條件差,很多人家常年缺糧有時隻能以野菜和野果度日。蕭智他們來到雲腳寨時,正趕上寨子裏的人們吃午飯。蕭智他們選了一家人家去用餐,看見大人物來了這家的主人要把家裏的老母雞殺了,可是被蕭智製止了。蕭智對領路的頭人說:“你們平時吃什麽就做什麽,不用怕!我們和你們一樣吃。”這家的主人看了看頭人,又看了看蕭智等人,等頭人點頭後才出去做飯。一鍋紅薯,一盤青菜,一小碟食鹽,這些就是山寨裏的人們平時的飯食了。蕭智他們吃著這樣的飯食,心中真是感慨萬千說不出的難過。蕭智自己心裏想:“我們今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在吃飯的時候,黎公蘊悄悄告訴蕭智:這還是在宣光縣城不遠的山寨,如果是更偏遠的山寨恐怕連紅薯都吃不上啊!聽了這些蕭智的心情更加的沉重了。農村的問題說到底還是土地的問題,土地問題不解決,農民的溫飽就永遠無法實現。農民如果平時連溫飽都得不到保證,那他憑什麽要擁護自己的政府、擁護自己的政黨。現在是到了必須解決這些個問題的時候了,隨著安南經濟的展,社會改革的成本會越來越高,困難也會越來越大。如果是十年以後再改革,那麽所需要的成本和代價很可能是現在百倍都不止。長痛不如短痛,在新的社會結構和社會力量還沒有完全重組完成,舊的社會階層結構已經被打破的時候進行改革是最好的。這個時候如果將新興的具有一些現代意識的農民階級,納入到正在形成的新的社會力量和社會結構中來,就可以以最少的代價來換取最大的利益,蕭智這樣想著、思考著。蕭智的這些關於農村改革的思考和想法經過整理,在隨後召開的中華民族複興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被寫入《安南十年展規劃》中,成了該黨早期時候指導農村改革的主要方針。事實證明這個方針是正確的,它使得安南在較短的時間裏完成了對農業和農村的改革,極大地解放了安南農村的勞動力,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而有效地保持了安南社會的穩定和展。
經過十天的走訪和調查,蕭智對於農村的實際現狀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基本上摸清楚了現在農村存在的問題和自身在農村工作中的不足。同時,蕭智和黎公蘊等一些比較貼近農村的基層人員進行了全麵的交流,大家仔細分析了農村改革時可能所麵臨的各種問題和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並提出了一些符合現在農村實際的解決辦法。通過交流和溝通,蕭智等人對安南的現狀特別是對安南省的農村有了一個更清醒的認識。這促使蕭智等人在以後進行改革時不再那麽一味地過分強調展工業的重要性,而是轉變為強調均衡地進行改革,全麵地展工業和農業,使二者盡可能地協調展。
在宣光縣調研期間,蕭智還走訪了正在建設中的宣光府煤鐵礦工地。也現了一些不好的苗頭,比如過分的強調人的主觀性,要求工人長時間勞動,福利待遇低下等等一些問題。在蕭智的批評下礦山對這些問題都做出了整改。但是蕭智知道這樣的問題不僅僅隻在這一個地方有,其他的地方也許比這更嚴重。
在宣光的調研結束後,蕭智等人又馬不停蹄地趕到了太原進行巡訪、調查,這裏的情況和宣光的也差不多。作為安南省主要的鋼鐵基地,太原地區的工礦企業更多,人員組成更複雜,存在的問題也就更加地複雜更加地難解決。蕭智等人分頭調查研究,然後仔細分析了這些問題。現在蕭智覺得這樣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解決問題實在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所以他需要把這些問題都盡可能地整理歸納起來,在日後加以研究和分析,然後再在黨的大會上表決、實施。這樣才能在全省範圍內解決好因建設過熱和展過熱等引起來得一係列的問題。在隨後的四個月裏,蕭智等人不在集中巡訪,大家分成好幾組深入到各地調查研究。蕭智先後到北江,瓊州府,河靜,順化等地調查。隨著調查的越深入進行,大家現的問題和情況就越多,大家都深深地感覺到必須要盡快地解決掉這些阻礙安南展難題和情況,否則,安南將很可能會出現巨大的損失和倒退。
1887年6月3號,蕭智等人結束了為期四個多月的調查回到了河內。回到河內的第二天蕭智就以中華民族複興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和安南省總督的名義,向各道,府及各部隊的腦出了在6月27號召開安南省高層會議的通知。同時在蕭智的直接幹預下,《中國時報》也以最快的度創刊行。該報的主編是原來艦隊的宣傳部長汪海鳴,原來在另一個時空時,汪海鳴就是司令部機關報的主編,現在做這個也算是回歸老本行了。作為黨報和安南政府的機關報,該報主要的任務是負責向各地區,各部門及普通百姓傳達黨和政府的各項政策和決議,宣傳各種國際國內新聞。雖然現在安南識字的人不多,但是蕭智仍然鼓勵報紙多出文章,多出報刊。蕭智甚至還在報紙上親自撰寫文章以擴大《中國時報》知名度。
原來的越南本來是沒有文字的,早在西漢未年,漢字開始傳人越南,並且逐步擴大了影響。越南上層社會把漢語文字視為高貴的語言文字。朝廷的諭旨公文,科舉考試,以至經營貿易的賬單、貨單都用漢字書寫,小孩讀書也像當時中國一樣先從《三字經)開始,接著讀“四書”、‘五經”,學習寫作古漢語文章詩詞。因此,當時越南的作品也是以漢文、漢詩的形式記錄留存。12世紀(公元1174年起),漢字成為越南國家的正式文字。直到後來,西方的傳教士為越南創造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越南才開始棄用漢字。但是在越南社會中尤其是民間,都還在大量的使用漢字作為交流的手段,蕭智當政後更是宣布廢除拉丁字母文,以漢字作為安南的通用文字。同時還規定所有學校都以漢字和漢語作為教學和考試的方式,政府間的公文和百姓的書信都以漢字為規範標準,漢字和漢語為安南的官方語言。這些措施使漢字和漢語在安南的地位得到迅提高,由於漢語和漢字在有一定的基礎,所以安南的百姓抵觸很小。
從一開始《中國時報》就是以漢字的形式行的,一方麵蕭智用它來宣傳各種政策,另一方麵也有借此推廣漢字的意圖。隻有文字和語言的同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融合,這是蕭智經常說的一句話。
隨著6月27號的到來,蕭智也越來越忙碌了。《中國時報》也就讓汪海鳴自己操心了。現在蕭智忙著對這次調查進行最後的總結並且打算以次為依據撰寫一份報告,以便在6月27日的會上進行討論。蕭智沒有閑著,其他人也一樣。所有參加這次會議的人都忙著對各自工作作最後的總結和分析,因為蕭智在去開會通知的同時還要求所有人要在會上做出自己工作匯報。這些人之中最忙最慘的要數李思念了,自從楊雲去了日本後,所有的民政工作都壓在了他一個人身上,日日都是從天亮忙到天黑。可是李思念卻覺得很快樂,以前的抱負得以實現,自己的才華沒有埋沒,還有什麽比這更讓人舒心的?。對於給予自己這樣一個機會的蕭智,他是打心裏感激和感謝,可以說這種感激甚至出了他自己的認知範圍。就算是蕭智馬上和他說他要造反了,要打到北京去,李思念也會義無返顧的跟著去。
就在大家都忙碌的時候,6月27日終於悄悄的到來了。曆史記住了這一天,就在這一天,在安南展的十字路口,以蕭智為的中華民族複興黨人做出了正確的選者。大會後,安南的社會和經濟都得到了迅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