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義對董卓狼子野心豈能看不出來,但現在洛陽城中上上下下加起來,算上太監宮女的一起上陣恐怕也擋不住住董卓帳外的十萬雄兵。為了給何進爭取時間自己可是打了包票的,等著丁原援軍到來,現在也隻有想盡辦法拖住董卓了。
看著董卓跟李儒都饒有興致的等著自己開口,袁義微微一笑,道:“董將軍現在勢冠天下,親率西涼鐵騎十萬大軍兵臨洛陽,若是將軍有意取漢而代之,卻易如反掌。自此將軍盡可改朝換代,南麵稱孤了。”聽完袁義所說,董卓故作大驚,吼道:“袁將軍身為大漢臣子,豈能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來?”
袁義大笑不語,反倒是一旁的李儒平靜的多了,沉思片刻而後淡淡說道:“袁將軍是在試探我家主公不成?”
袁義笑道:“若非如此,董將軍何須帶大軍來京,若是沒有那奪權之心,請恕在下愚鈍,卻想不通董中郎此舉卻是何用意?況且此刻十萬大軍環繞,你們若是對在下有所顧忌,隻需高喊一聲,我必被帳外刀斧手拉出去斬為兩截。義所出此言,隻是想給董將軍做了提醒罷了。”
見袁義如此直接,李儒朝著董卓點了點頭,一旁董胖子見李儒朝自己示意,也不再裝演下去,就算自己現在要反,又有誰能擋得住?董卓反而對袁義所謂的提醒頗感興趣,當即問道:“袁將軍有何事情直說無妨。”
袁義見董卓果真試圖謀反,隻能先將其穩住,於是說道:“大漢皇朝,內有十常侍奸宦當權專橫跋扈,後又經黃巾之亂黑山之劫,天賊人禍接踵而至,早已是久病成疾脆弱不堪,如今洛陽城中早就沒了多少兵馬,董將軍何須勞師動眾,隻需三五萬人馬殺進洛陽城中,必能蕩清朝野,登上大殿。”
董卓一聽不禁有些飄然,然而這畢竟是造反,造反不成可是要掉腦袋的而且還要被天下人唾沫洗刷不到萬不得已董卓卻還是不願用這武力奪權這一招的,雖然袁義說的簡單,但是董卓還是一臉狐疑的問道:“將軍所言太過兒戲了吧?洛陽國都當真是一空城?”
袁義依舊保持著微笑,說道:“董將軍先前四處征討黃巾亂賊,黃巾之亂對大漢王朝的衝擊想必將軍再清楚不過。黃巾未平,黑山又起,奸臣當道,忠良慘淡,現今洛陽城中區區老弱殘兵對董將軍十萬大軍而言難道不是空城嗎?”
董卓聽完點點頭,但是袁義敏銳的目光捕捉到這胖子內心並未完全打消顧慮,於是袁義繼而說道:“隻不過將軍取天下易,守天下難。稍有不慎,便自取其咎,到時候也是死路一條。”
“大膽!”一旁李儒叱道。
袁義麵不改色,兩眼盯炯炯有神的盯著著董卓待其回話。
董卓欲取天下,自然要聽得人勸,非但沒有生氣,反而虛心問道:“還請袁將軍指教,我願聞其詳。”
袁義繼續講道:“董將軍可知不久前州牧分封一事?”
董卓琢磨片刻,回到:“略知一二。”
“如今州牧初複,天下間諸侯四起,我料不久之後,各方州牧必將成為稱霸一方的割據勢力。然天下至尊的寶座誰不惦記,覬覦漢室這大好江山者不在少數,但是眾諸侯沒人敢做第一隻出頭鳥,若是將軍如今攻取洛陽,軾君奪位,恰好會給天下諸侯一個作亂的借口,那時必將天下大亂,四麵八方軍馬以勤王平叛為由必如潮水般湧向洛陽。那時候將軍雖有十萬鐵騎,卻怎麽能與天下相抗,縱然西涼鐵騎精銳難當,但四麵環敵,稍加時日,必定城陷人亡。將軍所圖也將化作灰土。”說罷還長長歎息一口,猶如董卓已成亡魂一般,傷感之態以假亂真。
董卓雖說在戰場上真刀真槍的拚了大半輩子,血腥場麵也見識不少,但是一想到自己半生奔波終於有了現在這般實力,萬一真如袁義所說,豈不是白忙活了。其實世人皆是如此,當你一無所有之時,無論做什麽事情都不會太多的瞻前顧後,然而越是有了成就,做起事來就越是優柔寡斷,因為人都有害怕失去現有事物的心理,無疑眼下的董卓,正是如此。
奈何董卓如何狡詐,也隻不過是一介莽夫,心中慌亂無策之際還是詢問著李儒的意思。李儒反問袁義:“袁將軍出言相警示,我替董將軍謝過了,但是不知袁將軍為何為我們考慮的如此周到,其中究竟,不妨直接道來。”
袁義似乎早就李儒會有此一問,淡定答道:“如今形勢明朗,以董將軍當前之勢,取天下易如反掌,若所做恰當,天下之眾無不俯首膜拜,在下隻不過是擇明主而侍,願董將軍得了天下之後,且莫忘記在下,義便感激不盡了。”
一番話說完,董胖子心中更是美滋滋的,但是李儒卻聽得重點,問道:“還請袁將軍明示,何謂恰當之策。”
袁義說道:“現今少帝初登九五,尚且年幼,朝中事物皆由大將軍何進打點。對於董將軍的實力他是再清楚不過的,其實將軍隻需直截了當對其講明,若是他能將朝中大小權力皆讓給你,便不去兵戎相接,若是不從,再伐何進。董將軍得了朝中大權,假以時日穩固下來,逼那少帝讓位再立新帝,豈不是探囊取物般簡單?”
董卓拍手稱妙,但餘光掃在李儒臉上,見其沉默不語,自己也安靜下來,等著李儒的意見。
李儒雖覺得袁義所說,卻也是長久之策,但是董卓若是隻身進京,若是事情有詐,那不是白白做了刀下亡魂,十萬大軍還未造反便沒了領頭的,那不得亂翻天了。沉思片刻後,李儒講道:“袁將軍城前獻計之功,董將軍日後事成,必當圖報。然還請將軍回去轉告當權之臣何進,我家董將軍進京可以,但需帶三萬人馬,其餘留守洛陽城外,此番進城,隻為與何進等人細談我家將軍入駐京城之事,若是何進不從,我們也顧不得其他,必定揮師東向,直取洛陽。”一席話說得振振有力,頗帶威脅之意。
袁義見有機會拖住董卓,哪裏還管其他,轟然應允,答應回去傳達。於是袁義起身辭別,董卓也不挽留,起身出了大帳,目送著袁義跨上馬兒一路塵土的消失在了遠處。而後董卓問著李儒:“你說這袁義當真可靠?”
李儒嘴上抹著一縷狡邪的笑說:“若是最好,若不是,日後再除不遲。剛才我所言帶三萬兵馬一同進京,也是為保董將軍的安全。若是事情有詐,城外大軍也可立即攻入城中,將軍萬可放心。”
董卓堆滿肥肉的臉上露出悅色,笑道:“李儒做事果真穩妥,這天下歸我,指日可待了。”
袁義一路上馬不停蹄,奔波許久,直去何進府上。聽聞袁義回來,何進與袁隗韓浩等人都在等候了。袁義下馬,進了廳中,未做歇息便將此次前往董卓軍中所談之事道了一遍。袁隗聽完大怒道:“無恥逆賊董卓,謀反之心昭然若揭,現還想帶兵進城不說,竟然敢出言相要挾,罪該當誅。”一番話說得鏗鏘有力,但是這年老昏花的袁隗似乎忘卻了眼下的形勢,還是一副位高權重,官架子十足的姿態。
趙銘心中著急,一旦董卓進京,後果不堪設想,也顧不得還在那打官腔的袁隗,出列說道:“此舉萬萬不妥,城中之餘不足兩萬兵馬,若是董卓假意麵聖,實則造反,就算他那三萬人,咱們也不是人家的個。”趙銘說完看著早已驚慌失措的何進。
“若依董賊此舉,能有幾成保證董賊並無作亂之心?”還是輕易不說話的曹嵩問到點子上了。
袁義搖搖頭歎息一聲說道:“並無把握,人心難測,此時形勢董賊占盡優勢,情況如何都得看那董胖子的心情了。”袁義說完低頭不語。
“說不得要袁將軍在跑一趟了!”何進突然像是下定決心似得對袁義說道。
“不知大將軍可有對策了?”眾人急問。
“告訴董卓,若是他無意造反,答應扶保少帝劉辯,我這丞相之位可以讓與董卓,但是有個條件,隻許董卓領五千人馬進城,咱們的人馬盡數調往四門,以防萬一。”何進此時已經別無他法,隻能要先行做出讓步,以安董卓之心,將自己的丞相之位拱手相讓,可是他一個大將軍有何權利決定誰當丞相嗎?可見此時的漢朝王室完全是他何進的一言堂。何進還留了個心眼,自己霸著大將軍的位置不放,待日後一旦丁原領軍前來,自可東山再起。小算盤打的確實精細。
眾人卻沒想到此時的何進竟能想到以退為進的辦法,不由的對著屠子要刮目相看了。
袁義剛剛離開董卓大營沒多長時間,就又風塵仆仆的趕回去了,董卓和李儒兩人的酒還沒喝完,端著酒樽怔怔的看著袁義不知他去而複返是為的什麽。
西涼鐵騎五千大軍清一色的高頭大馬,全是董卓從十萬大軍當中精挑細選出來的,駿馬雄健,那馬上騎士更是高大魁梧,刀槍整齊,軍容嚴整,更加讓人心驚的是那五千大軍浴血廝殺當中形成的凜冽殺氣。
董卓騎著一匹火紅色的駿馬昂首挺胸,行在隊伍的最前麵,趙銘躲在歡迎董卓大軍的人群中暗自打量董卓那二百多斤的大肉山壓在所騎的那匹駿馬之上,那馬行走如常,步履雄健絲毫不覺吃力,趙銘暗自吃驚,喃喃道:“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馬中赤兔?丁原也快來了吧,人中呂布本屌倒是要見識見識。”趙銘自稱屌絲,正在那暗自嘀咕,隻見皇帝的車架浩浩蕩蕩的前來迎接董卓,前呼後擁的排場挺大。
“為了應付董卓,何進還真他媽的下本錢,這次可給足了他董胖子臉麵了。”一旁的袁義用胳膊拐了趙銘一下,低聲說道。
看著董卓跟李儒都饒有興致的等著自己開口,袁義微微一笑,道:“董將軍現在勢冠天下,親率西涼鐵騎十萬大軍兵臨洛陽,若是將軍有意取漢而代之,卻易如反掌。自此將軍盡可改朝換代,南麵稱孤了。”聽完袁義所說,董卓故作大驚,吼道:“袁將軍身為大漢臣子,豈能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來?”
袁義大笑不語,反倒是一旁的李儒平靜的多了,沉思片刻而後淡淡說道:“袁將軍是在試探我家主公不成?”
袁義笑道:“若非如此,董將軍何須帶大軍來京,若是沒有那奪權之心,請恕在下愚鈍,卻想不通董中郎此舉卻是何用意?況且此刻十萬大軍環繞,你們若是對在下有所顧忌,隻需高喊一聲,我必被帳外刀斧手拉出去斬為兩截。義所出此言,隻是想給董將軍做了提醒罷了。”
見袁義如此直接,李儒朝著董卓點了點頭,一旁董胖子見李儒朝自己示意,也不再裝演下去,就算自己現在要反,又有誰能擋得住?董卓反而對袁義所謂的提醒頗感興趣,當即問道:“袁將軍有何事情直說無妨。”
袁義見董卓果真試圖謀反,隻能先將其穩住,於是說道:“大漢皇朝,內有十常侍奸宦當權專橫跋扈,後又經黃巾之亂黑山之劫,天賊人禍接踵而至,早已是久病成疾脆弱不堪,如今洛陽城中早就沒了多少兵馬,董將軍何須勞師動眾,隻需三五萬人馬殺進洛陽城中,必能蕩清朝野,登上大殿。”
董卓一聽不禁有些飄然,然而這畢竟是造反,造反不成可是要掉腦袋的而且還要被天下人唾沫洗刷不到萬不得已董卓卻還是不願用這武力奪權這一招的,雖然袁義說的簡單,但是董卓還是一臉狐疑的問道:“將軍所言太過兒戲了吧?洛陽國都當真是一空城?”
袁義依舊保持著微笑,說道:“董將軍先前四處征討黃巾亂賊,黃巾之亂對大漢王朝的衝擊想必將軍再清楚不過。黃巾未平,黑山又起,奸臣當道,忠良慘淡,現今洛陽城中區區老弱殘兵對董將軍十萬大軍而言難道不是空城嗎?”
董卓聽完點點頭,但是袁義敏銳的目光捕捉到這胖子內心並未完全打消顧慮,於是袁義繼而說道:“隻不過將軍取天下易,守天下難。稍有不慎,便自取其咎,到時候也是死路一條。”
“大膽!”一旁李儒叱道。
袁義麵不改色,兩眼盯炯炯有神的盯著著董卓待其回話。
董卓欲取天下,自然要聽得人勸,非但沒有生氣,反而虛心問道:“還請袁將軍指教,我願聞其詳。”
袁義繼續講道:“董將軍可知不久前州牧分封一事?”
董卓琢磨片刻,回到:“略知一二。”
“如今州牧初複,天下間諸侯四起,我料不久之後,各方州牧必將成為稱霸一方的割據勢力。然天下至尊的寶座誰不惦記,覬覦漢室這大好江山者不在少數,但是眾諸侯沒人敢做第一隻出頭鳥,若是將軍如今攻取洛陽,軾君奪位,恰好會給天下諸侯一個作亂的借口,那時必將天下大亂,四麵八方軍馬以勤王平叛為由必如潮水般湧向洛陽。那時候將軍雖有十萬鐵騎,卻怎麽能與天下相抗,縱然西涼鐵騎精銳難當,但四麵環敵,稍加時日,必定城陷人亡。將軍所圖也將化作灰土。”說罷還長長歎息一口,猶如董卓已成亡魂一般,傷感之態以假亂真。
董卓雖說在戰場上真刀真槍的拚了大半輩子,血腥場麵也見識不少,但是一想到自己半生奔波終於有了現在這般實力,萬一真如袁義所說,豈不是白忙活了。其實世人皆是如此,當你一無所有之時,無論做什麽事情都不會太多的瞻前顧後,然而越是有了成就,做起事來就越是優柔寡斷,因為人都有害怕失去現有事物的心理,無疑眼下的董卓,正是如此。
奈何董卓如何狡詐,也隻不過是一介莽夫,心中慌亂無策之際還是詢問著李儒的意思。李儒反問袁義:“袁將軍出言相警示,我替董將軍謝過了,但是不知袁將軍為何為我們考慮的如此周到,其中究竟,不妨直接道來。”
袁義似乎早就李儒會有此一問,淡定答道:“如今形勢明朗,以董將軍當前之勢,取天下易如反掌,若所做恰當,天下之眾無不俯首膜拜,在下隻不過是擇明主而侍,願董將軍得了天下之後,且莫忘記在下,義便感激不盡了。”
一番話說完,董胖子心中更是美滋滋的,但是李儒卻聽得重點,問道:“還請袁將軍明示,何謂恰當之策。”
袁義說道:“現今少帝初登九五,尚且年幼,朝中事物皆由大將軍何進打點。對於董將軍的實力他是再清楚不過的,其實將軍隻需直截了當對其講明,若是他能將朝中大小權力皆讓給你,便不去兵戎相接,若是不從,再伐何進。董將軍得了朝中大權,假以時日穩固下來,逼那少帝讓位再立新帝,豈不是探囊取物般簡單?”
董卓拍手稱妙,但餘光掃在李儒臉上,見其沉默不語,自己也安靜下來,等著李儒的意見。
李儒雖覺得袁義所說,卻也是長久之策,但是董卓若是隻身進京,若是事情有詐,那不是白白做了刀下亡魂,十萬大軍還未造反便沒了領頭的,那不得亂翻天了。沉思片刻後,李儒講道:“袁將軍城前獻計之功,董將軍日後事成,必當圖報。然還請將軍回去轉告當權之臣何進,我家董將軍進京可以,但需帶三萬人馬,其餘留守洛陽城外,此番進城,隻為與何進等人細談我家將軍入駐京城之事,若是何進不從,我們也顧不得其他,必定揮師東向,直取洛陽。”一席話說得振振有力,頗帶威脅之意。
袁義見有機會拖住董卓,哪裏還管其他,轟然應允,答應回去傳達。於是袁義起身辭別,董卓也不挽留,起身出了大帳,目送著袁義跨上馬兒一路塵土的消失在了遠處。而後董卓問著李儒:“你說這袁義當真可靠?”
李儒嘴上抹著一縷狡邪的笑說:“若是最好,若不是,日後再除不遲。剛才我所言帶三萬兵馬一同進京,也是為保董將軍的安全。若是事情有詐,城外大軍也可立即攻入城中,將軍萬可放心。”
董卓堆滿肥肉的臉上露出悅色,笑道:“李儒做事果真穩妥,這天下歸我,指日可待了。”
袁義一路上馬不停蹄,奔波許久,直去何進府上。聽聞袁義回來,何進與袁隗韓浩等人都在等候了。袁義下馬,進了廳中,未做歇息便將此次前往董卓軍中所談之事道了一遍。袁隗聽完大怒道:“無恥逆賊董卓,謀反之心昭然若揭,現還想帶兵進城不說,竟然敢出言相要挾,罪該當誅。”一番話說得鏗鏘有力,但是這年老昏花的袁隗似乎忘卻了眼下的形勢,還是一副位高權重,官架子十足的姿態。
趙銘心中著急,一旦董卓進京,後果不堪設想,也顧不得還在那打官腔的袁隗,出列說道:“此舉萬萬不妥,城中之餘不足兩萬兵馬,若是董卓假意麵聖,實則造反,就算他那三萬人,咱們也不是人家的個。”趙銘說完看著早已驚慌失措的何進。
“若依董賊此舉,能有幾成保證董賊並無作亂之心?”還是輕易不說話的曹嵩問到點子上了。
袁義搖搖頭歎息一聲說道:“並無把握,人心難測,此時形勢董賊占盡優勢,情況如何都得看那董胖子的心情了。”袁義說完低頭不語。
“說不得要袁將軍在跑一趟了!”何進突然像是下定決心似得對袁義說道。
“不知大將軍可有對策了?”眾人急問。
“告訴董卓,若是他無意造反,答應扶保少帝劉辯,我這丞相之位可以讓與董卓,但是有個條件,隻許董卓領五千人馬進城,咱們的人馬盡數調往四門,以防萬一。”何進此時已經別無他法,隻能要先行做出讓步,以安董卓之心,將自己的丞相之位拱手相讓,可是他一個大將軍有何權利決定誰當丞相嗎?可見此時的漢朝王室完全是他何進的一言堂。何進還留了個心眼,自己霸著大將軍的位置不放,待日後一旦丁原領軍前來,自可東山再起。小算盤打的確實精細。
眾人卻沒想到此時的何進竟能想到以退為進的辦法,不由的對著屠子要刮目相看了。
袁義剛剛離開董卓大營沒多長時間,就又風塵仆仆的趕回去了,董卓和李儒兩人的酒還沒喝完,端著酒樽怔怔的看著袁義不知他去而複返是為的什麽。
西涼鐵騎五千大軍清一色的高頭大馬,全是董卓從十萬大軍當中精挑細選出來的,駿馬雄健,那馬上騎士更是高大魁梧,刀槍整齊,軍容嚴整,更加讓人心驚的是那五千大軍浴血廝殺當中形成的凜冽殺氣。
董卓騎著一匹火紅色的駿馬昂首挺胸,行在隊伍的最前麵,趙銘躲在歡迎董卓大軍的人群中暗自打量董卓那二百多斤的大肉山壓在所騎的那匹駿馬之上,那馬行走如常,步履雄健絲毫不覺吃力,趙銘暗自吃驚,喃喃道:“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馬中赤兔?丁原也快來了吧,人中呂布本屌倒是要見識見識。”趙銘自稱屌絲,正在那暗自嘀咕,隻見皇帝的車架浩浩蕩蕩的前來迎接董卓,前呼後擁的排場挺大。
“為了應付董卓,何進還真他媽的下本錢,這次可給足了他董胖子臉麵了。”一旁的袁義用胳膊拐了趙銘一下,低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