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豬和栓子的帶領下,趙銘和袁義來到上黨城東角的集市,這個集市雖不比洛陽大街那樣寬闊繁華,但是也有不少百姓在這做些買賣交易,換得些生活所需,每天人來人往,在這上黨城中也算熱鬧之處。在這戰亂年間,那些遭黃巾賊寇或是黑山逆賊欺淩壓迫以及家鄉鬧災荒的百姓也都攜家帶口的流亡各處,而這樣的市井場所,便成了龍蛇混雜之處,不乏一些難免依靠賣藝雜耍討些生計。
趙銘見在這潦倒的上黨城中也難得有這繁華之地,心中也算欣慰許多,也更暗自決心要讓日後所轄之地皆是如此。
二豬一變東張西望的看著兩邊的熱鬧,一麵給趙銘袁義帶路,行了半晌,到一布帳之外,帳外擠滿了看熱鬧的百姓,二豬停下,指了指道:“趙將軍,這就是那棋局處。”趙銘在人群之中好不容易擠了進去,見帳外貼一白布,上生在此以棋會友,願交天下知音,若能得勝一局願奉千金,若輸給在下,請捐十兩白銀獻於受難百姓,書生再此先替天下百姓謝過。”
剛剛隨著趙銘擠進來的袁義看了白布上所寫的內容,提起興致說道:“有些意思,十兩白銀與千兩黃金,賠率誘人啊!哪怕輸上幾百把,能贏上一把也是賺的呢。”
趙銘心中也暗自琢磨:在這人人為了生計疲於奔波的亂世,那些懂得琴棋書畫的無非是些官僚世家或者書香門第,十兩白銀在他們手裏算不上多少,但是卻足以救活幾個吃不上飯的難民。但是這名書生未免有些狂妄了,萬一輸掉一把,那可就是千兩黃金,也就相當於中了幾千萬的彩票,那一輩子都花不完了。究竟是狂妄還是自信?又是誰擺下這棋局呢?
怪不得連混黑社會出身的張燕都對此感興趣,誘惑力之大,在這窮弊的社會確實少見。
趙銘還在外麵琢磨的時候,帳內一小書童出來,手裏拿著一把碎銀,看上去有十兩左右,高聲吆喝:“眾位不要著急,人人有份,我家先生說了,每人二兩白銀,沒有領到的再此稍等便是。”
看著小書童把手裏的銀子分給衣衫襤褸的百姓,趙銘更為好奇,就連小童都這樣為他主人放心,就像隻要有人來下這盤棋,就是來送錢一樣。
領了錢的五個百姓興高采烈的去買幹糧吃飯了,剩下的卻在排著隊伍焦急的等候,人群中傳來這樣一段對話。
百姓甲:“這是誰這麽有錢,一大早的就來,下了這十幾把都輸了,這得送了多少銀子啊?”
百姓乙:“管他是誰呢,反正誰來都是輸,我們有銀子去買饅頭就好了,你管那麽多幹嘛呢!”
百姓丙:“老子還想去會會這書生呢,在這等了半天了,裏麵的還不出來,究竟要下到什麽時候啊?”
趙銘聽著眾人的七嘴八舌所言,心想張燕不是跟郭圖一早就出門下棋了嗎?難道裏麵的人是他們不成,懷著好奇的心理,趙銘便往帳中擠,卻被小書童一把攔住:“我家先生還在裏麵下棋呢,不許外人打擾。”
趙銘看是一個孩子,便摸著小童的腦袋,和藹道:“我是你家先生的故交,有事來找,先讓我們進去。”小童見趙銘幾人打扮不俗,也倒是好騙,愣愣的便讓趙銘袁義進了帳中。
張燕郭圖果然在此,一個不大的石台上刻著棋盤,上麵七零八落的布著些許黑白相間的棋子。枯瘦的郭圖一臉陰鬱,正在聚精會神的看著棋局走勢,坐在其對麵的是個年紀不大,同樣枯瘦但卻一身青藍長衫的書生,一臉清秀,配上所著青衫,猶如仙風道骨一般,此時雖在於郭圖對弈,但卻一臉微笑,自信滿滿,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張燕乃是一屆粗人,對這棋局對弈是滿身力氣卻無用武之地,眼見郭圖一把把的輸,自己站在一邊也是急得滿頭大汗,憋的一臉通紅。兜裏的銀子都快給郭圖輸淨了,心疼啊。
對弈,現在統統都是指的下棋,什麽象棋圍棋五子棋,而在古時候,還沒那麽多棋牌類別,就一種圍棋,起源於中國公元前約六世紀,圍棋古稱弈,郭圖與那青年書生下的正是圍棋。
趙銘以前對圍棋很有研究,局裏領導也挺喜歡下圍棋,沒事的時候總拉著趙銘下一盤,可是趙銘看著兩人下的圍棋卻越看越不對勁,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
一旁的袁義用胳膊拐了趙銘一下,低聲說道:“看出哪不對勁了嗎?”趙銘問道:“總覺得不對勁,可就想不出哪不一樣?”
“你數數他們的棋盤。”
趙銘打眼仔細觀瞧,兩人用的棋盤,是一整塊大樹幹裁下的,厚約五寸,中間橫豎用墨汁畫就的棋盤宮格,雖然很是簡陋,但這塊棋盤應該有些年頭,長年累月的使用,摩挲的溜光水滑,卻別具一番風格。趙銘數了數橫豎十七行,心裏還不信,又數了兩遍,沒錯,就是個十七行的棋盤。
趙銘一拍袁義,說道:“他這棋盤是十七行的,咱們不都是下十九行的嗎?”
袁義微微一笑“外行了吧,你光會下棋,卻不知道圍棋的曆時,秦漢時的圍棋就是十七行的,到了隋唐時期才演變成了十九行,出了行數變化之外,規則卻都差不多。”
這邊兩人正在嘀嘀咕咕,那青年書生低著頭也不看他倆,隻是懶懶的說道:“觀棋不語方君子也!”
旁邊張燕坐不住了,扯開大嗓門說道:“什麽君子不君子的,你就是仗著棋藝高超,在這蒙錢,老郭,我兜裏的錢可被你輸光了,你這一把再輸,我可沒錢替你出,你自己想辦法!”
郭圖老臉一紅,卻一時尋不到話頭反駁,都輸了十幾把了,輸錢是小,他自己也覺得丟人啊,剛剛還在聚精會神的想辦法,被張燕這渾人一打斷,思路有沒了,抬頭看著趙銘和袁義兩人似笑非笑的看著自己,更覺得臉上掛不住了。
“老趙,你圍棋下的好,要不你替郭先生把這殘局收拾收拾?”袁義突然開口說道。
趙銘也覺得不就是下棋嗎,總不能還沒下棋先讓人給嚇死吧,輸了大不了配上十兩銀子。便問那青年書生:“這位先生,我能替這位郭先生下完這殘局嗎?”
青衫文士抬頭打量了趙銘一眼,一雙眸子清澈明亮,卻是透著股別樣風采,文士直起腰來摸了摸光溜溜的頜下,微微一笑說道:“閣下一身武人打扮,卻精通此道,以棋會友,無妨,無妨。”
“你快點給我起開把,回去還錢啊,說好你借我的!”張燕伸手老實不客氣的把郭圖提留了起來,還不忘提醒一下雙方的債務債權關係。
看了半天,趙銘也看出來了,兩人雖然郭圖和這位青衫文士都是棋道高手,但下棋都是中規中矩,有點像是日本人下棋的方式,講究棋道。隻不過青衫文士妙招迭出,變幻多端,所以郭圖才會屢戰屢敗。其實趙銘不知道,圍棋本就是中國人發明的,到了唐朝才被日本遣唐使傳回了日本,論下棋,中國人是他娘日本人的祖宗,什麽狗屁棋道,都是學的中國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連孫子都在孫子兵法中說了,兵法隻是在規則範圍之內的變化而已,並不是不擇手段,隻是到了後來中國人太注重輸贏,隻要規則允許的範圍內無所不用其極,不太講究那些規矩了,棋道反而在日本發揚光大而已。
趙銘上來就按照後世自己的那一套下,出其不意,和郭圖的風格大相徑庭,青衫文士本來好整以暇,準備殺掉郭圖留下的最後一條大龍就勝局已定然後拿錢,卻被趙銘出其不意的給他破了,雖然跟那時的規矩不太相符,卻在圍棋規則允許的範圍之內,他也說不出什麽來。
青衫文士收起輕視之心,全神貫注的投入到兩人的博弈之中,兩人你來我往,剛開始趙銘還摸不透對方的底細,但是隨著局勢的發展,下起來越來越得心應手,半個時辰剛過,就逐漸把郭圖留下的頹勢逆轉過來,還隱隱的占據了上風。
隨著局勢的發展,大冷天的,青衫文士額上卻殷殷的滲出些許汗珠,拿著手中的黑棋不停地摩挲著,真應了舉棋不定那句古話,剛才拉住趙銘兩人的小童給兩人端上兩杯熱茶,剛開始趙銘也沒顧上喝一口,這個時候借著對方思考的功夫,端起還有餘溫的茶水輕輕的抿了一口,也換上剛才青衫文士那副好整以暇的神色,得意的看著對方。
青衫文士琢磨半晌,突然將手中的黑子往棋盤上一扔,展顏一笑,說道:“閣下棋藝高超,天馬行空,在下認輸了!”趙銘很是詫異,自己隻是剛剛才占據了上風,對方就扔子認輸,太出乎意料了,這千兩黃金來的也忒容易點了吧。聽對方認輸還誇讚自己棋藝高超,趙銘心中得意,臉上卻是一副謙虛表情,說道:“先生承讓了,兵家勝敗都屬平常,何況這戲玩之物,對弈之道,這棋局之上,卻真的難有不敗之人,先生不必太過在意。”
聽趙銘這一說,青衫文士笑的更燦爛了,剛要再客氣一番,旁邊兜裏錢被郭圖輸個精光的張燕卻還沒忘了千兩黃金這一茬,急忙說道:“這位先生,別的咱就先不聊了,說好的千兩黃金,您看是不是該拿出來了。”張燕說完,還無恥的把大手往那位青衫文士麵前一伸。
青衫文士露著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滿麵春風非常淡定的對張燕說道:“千兩黃金的,沒有!”
張燕差點被青衫文士的回答氣的一口氣出不來嗆著,牛眼圓睜,擼胳膊挽袖子,那銅缽大小的拳頭在青衫文士的臉前直晃蕩:“好你個賊文士,蒙錢蒙事兒蒙到我頭上來了,老子可是訛人的祖宗!”
張燕說罷,伸手抓起青衫文士的衣服領子,提溜起來便要動粗。
趙銘見在這潦倒的上黨城中也難得有這繁華之地,心中也算欣慰許多,也更暗自決心要讓日後所轄之地皆是如此。
二豬一變東張西望的看著兩邊的熱鬧,一麵給趙銘袁義帶路,行了半晌,到一布帳之外,帳外擠滿了看熱鬧的百姓,二豬停下,指了指道:“趙將軍,這就是那棋局處。”趙銘在人群之中好不容易擠了進去,見帳外貼一白布,上生在此以棋會友,願交天下知音,若能得勝一局願奉千金,若輸給在下,請捐十兩白銀獻於受難百姓,書生再此先替天下百姓謝過。”
剛剛隨著趙銘擠進來的袁義看了白布上所寫的內容,提起興致說道:“有些意思,十兩白銀與千兩黃金,賠率誘人啊!哪怕輸上幾百把,能贏上一把也是賺的呢。”
趙銘心中也暗自琢磨:在這人人為了生計疲於奔波的亂世,那些懂得琴棋書畫的無非是些官僚世家或者書香門第,十兩白銀在他們手裏算不上多少,但是卻足以救活幾個吃不上飯的難民。但是這名書生未免有些狂妄了,萬一輸掉一把,那可就是千兩黃金,也就相當於中了幾千萬的彩票,那一輩子都花不完了。究竟是狂妄還是自信?又是誰擺下這棋局呢?
怪不得連混黑社會出身的張燕都對此感興趣,誘惑力之大,在這窮弊的社會確實少見。
趙銘還在外麵琢磨的時候,帳內一小書童出來,手裏拿著一把碎銀,看上去有十兩左右,高聲吆喝:“眾位不要著急,人人有份,我家先生說了,每人二兩白銀,沒有領到的再此稍等便是。”
看著小書童把手裏的銀子分給衣衫襤褸的百姓,趙銘更為好奇,就連小童都這樣為他主人放心,就像隻要有人來下這盤棋,就是來送錢一樣。
領了錢的五個百姓興高采烈的去買幹糧吃飯了,剩下的卻在排著隊伍焦急的等候,人群中傳來這樣一段對話。
百姓甲:“這是誰這麽有錢,一大早的就來,下了這十幾把都輸了,這得送了多少銀子啊?”
百姓乙:“管他是誰呢,反正誰來都是輸,我們有銀子去買饅頭就好了,你管那麽多幹嘛呢!”
百姓丙:“老子還想去會會這書生呢,在這等了半天了,裏麵的還不出來,究竟要下到什麽時候啊?”
趙銘聽著眾人的七嘴八舌所言,心想張燕不是跟郭圖一早就出門下棋了嗎?難道裏麵的人是他們不成,懷著好奇的心理,趙銘便往帳中擠,卻被小書童一把攔住:“我家先生還在裏麵下棋呢,不許外人打擾。”
趙銘看是一個孩子,便摸著小童的腦袋,和藹道:“我是你家先生的故交,有事來找,先讓我們進去。”小童見趙銘幾人打扮不俗,也倒是好騙,愣愣的便讓趙銘袁義進了帳中。
張燕郭圖果然在此,一個不大的石台上刻著棋盤,上麵七零八落的布著些許黑白相間的棋子。枯瘦的郭圖一臉陰鬱,正在聚精會神的看著棋局走勢,坐在其對麵的是個年紀不大,同樣枯瘦但卻一身青藍長衫的書生,一臉清秀,配上所著青衫,猶如仙風道骨一般,此時雖在於郭圖對弈,但卻一臉微笑,自信滿滿,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張燕乃是一屆粗人,對這棋局對弈是滿身力氣卻無用武之地,眼見郭圖一把把的輸,自己站在一邊也是急得滿頭大汗,憋的一臉通紅。兜裏的銀子都快給郭圖輸淨了,心疼啊。
對弈,現在統統都是指的下棋,什麽象棋圍棋五子棋,而在古時候,還沒那麽多棋牌類別,就一種圍棋,起源於中國公元前約六世紀,圍棋古稱弈,郭圖與那青年書生下的正是圍棋。
趙銘以前對圍棋很有研究,局裏領導也挺喜歡下圍棋,沒事的時候總拉著趙銘下一盤,可是趙銘看著兩人下的圍棋卻越看越不對勁,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
一旁的袁義用胳膊拐了趙銘一下,低聲說道:“看出哪不對勁了嗎?”趙銘問道:“總覺得不對勁,可就想不出哪不一樣?”
“你數數他們的棋盤。”
趙銘打眼仔細觀瞧,兩人用的棋盤,是一整塊大樹幹裁下的,厚約五寸,中間橫豎用墨汁畫就的棋盤宮格,雖然很是簡陋,但這塊棋盤應該有些年頭,長年累月的使用,摩挲的溜光水滑,卻別具一番風格。趙銘數了數橫豎十七行,心裏還不信,又數了兩遍,沒錯,就是個十七行的棋盤。
趙銘一拍袁義,說道:“他這棋盤是十七行的,咱們不都是下十九行的嗎?”
袁義微微一笑“外行了吧,你光會下棋,卻不知道圍棋的曆時,秦漢時的圍棋就是十七行的,到了隋唐時期才演變成了十九行,出了行數變化之外,規則卻都差不多。”
這邊兩人正在嘀嘀咕咕,那青年書生低著頭也不看他倆,隻是懶懶的說道:“觀棋不語方君子也!”
旁邊張燕坐不住了,扯開大嗓門說道:“什麽君子不君子的,你就是仗著棋藝高超,在這蒙錢,老郭,我兜裏的錢可被你輸光了,你這一把再輸,我可沒錢替你出,你自己想辦法!”
郭圖老臉一紅,卻一時尋不到話頭反駁,都輸了十幾把了,輸錢是小,他自己也覺得丟人啊,剛剛還在聚精會神的想辦法,被張燕這渾人一打斷,思路有沒了,抬頭看著趙銘和袁義兩人似笑非笑的看著自己,更覺得臉上掛不住了。
“老趙,你圍棋下的好,要不你替郭先生把這殘局收拾收拾?”袁義突然開口說道。
趙銘也覺得不就是下棋嗎,總不能還沒下棋先讓人給嚇死吧,輸了大不了配上十兩銀子。便問那青年書生:“這位先生,我能替這位郭先生下完這殘局嗎?”
青衫文士抬頭打量了趙銘一眼,一雙眸子清澈明亮,卻是透著股別樣風采,文士直起腰來摸了摸光溜溜的頜下,微微一笑說道:“閣下一身武人打扮,卻精通此道,以棋會友,無妨,無妨。”
“你快點給我起開把,回去還錢啊,說好你借我的!”張燕伸手老實不客氣的把郭圖提留了起來,還不忘提醒一下雙方的債務債權關係。
看了半天,趙銘也看出來了,兩人雖然郭圖和這位青衫文士都是棋道高手,但下棋都是中規中矩,有點像是日本人下棋的方式,講究棋道。隻不過青衫文士妙招迭出,變幻多端,所以郭圖才會屢戰屢敗。其實趙銘不知道,圍棋本就是中國人發明的,到了唐朝才被日本遣唐使傳回了日本,論下棋,中國人是他娘日本人的祖宗,什麽狗屁棋道,都是學的中國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連孫子都在孫子兵法中說了,兵法隻是在規則範圍之內的變化而已,並不是不擇手段,隻是到了後來中國人太注重輸贏,隻要規則允許的範圍內無所不用其極,不太講究那些規矩了,棋道反而在日本發揚光大而已。
趙銘上來就按照後世自己的那一套下,出其不意,和郭圖的風格大相徑庭,青衫文士本來好整以暇,準備殺掉郭圖留下的最後一條大龍就勝局已定然後拿錢,卻被趙銘出其不意的給他破了,雖然跟那時的規矩不太相符,卻在圍棋規則允許的範圍之內,他也說不出什麽來。
青衫文士收起輕視之心,全神貫注的投入到兩人的博弈之中,兩人你來我往,剛開始趙銘還摸不透對方的底細,但是隨著局勢的發展,下起來越來越得心應手,半個時辰剛過,就逐漸把郭圖留下的頹勢逆轉過來,還隱隱的占據了上風。
隨著局勢的發展,大冷天的,青衫文士額上卻殷殷的滲出些許汗珠,拿著手中的黑棋不停地摩挲著,真應了舉棋不定那句古話,剛才拉住趙銘兩人的小童給兩人端上兩杯熱茶,剛開始趙銘也沒顧上喝一口,這個時候借著對方思考的功夫,端起還有餘溫的茶水輕輕的抿了一口,也換上剛才青衫文士那副好整以暇的神色,得意的看著對方。
青衫文士琢磨半晌,突然將手中的黑子往棋盤上一扔,展顏一笑,說道:“閣下棋藝高超,天馬行空,在下認輸了!”趙銘很是詫異,自己隻是剛剛才占據了上風,對方就扔子認輸,太出乎意料了,這千兩黃金來的也忒容易點了吧。聽對方認輸還誇讚自己棋藝高超,趙銘心中得意,臉上卻是一副謙虛表情,說道:“先生承讓了,兵家勝敗都屬平常,何況這戲玩之物,對弈之道,這棋局之上,卻真的難有不敗之人,先生不必太過在意。”
聽趙銘這一說,青衫文士笑的更燦爛了,剛要再客氣一番,旁邊兜裏錢被郭圖輸個精光的張燕卻還沒忘了千兩黃金這一茬,急忙說道:“這位先生,別的咱就先不聊了,說好的千兩黃金,您看是不是該拿出來了。”張燕說完,還無恥的把大手往那位青衫文士麵前一伸。
青衫文士露著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滿麵春風非常淡定的對張燕說道:“千兩黃金的,沒有!”
張燕差點被青衫文士的回答氣的一口氣出不來嗆著,牛眼圓睜,擼胳膊挽袖子,那銅缽大小的拳頭在青衫文士的臉前直晃蕩:“好你個賊文士,蒙錢蒙事兒蒙到我頭上來了,老子可是訛人的祖宗!”
張燕說罷,伸手抓起青衫文士的衣服領子,提溜起來便要動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