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引軍兵圍洛陽,後又誅殺何進奪了大權,廢少帝立劉協,雖然表麵上還是漢臣,這江山還是姓劉,然而隻是表麵文章罷了,誰不知道如今洛陽城中的登基坐殿的漢獻帝隻是個傀儡,朝中諸事盡付董卓之手,那些在各地的州牧郡守們,手裏有兵有將,有錢有糧,土皇帝當官了,性格也是官升脾氣漲,大家都是漢臣,若是皇帝說話咱們還得考慮一下,但是你董胖子憑什麽在那指手畫腳,其實各地的土皇帝們自從董卓進京奪了權,就開始對中央的命令陽奉陰違,地方官吏的任免大多都是自己做主定下來,然後寫個奏折往洛陽一送,懂事的還知道語氣恭敬的往皇帝那送個奏折,那些錢多兵多脾氣大的幹脆連個奏折都不寫了。董卓雖然心裏不舒服但卻拿那些山高水遠的郡守州牧們沒有辦法,董卓也知道就算他不同意人家該幹嘛還得幹嘛,於是對此頗為無奈的董卓大多時候是以皇帝的名義回個旨意表示肯定。
趙銘當時任命郭嘉為郡丞的時候,就是先斬後奏,把事作完之後,才給皇帝送了個信說自己沒事任命了一個郡丞請求中央批準,這次張揚讓河內,也是屬於先斬後奏,先把這事做下然後給皇帝寫信,你同不同意的反正你除非派兵來打,否則還真的管不了。
作為一方郡守,張揚是個聰明人,現在天下亂成這樣,人人都是草頭王,沒有點真本事根本混不下去,尤其是他的河內郡,是個富裕的地兒,軍隊不多,但是錢多糧多戰馬多,這可是人人眼中的香餑餑,他張揚一個不小心就可能為此小命玩完,張揚對自己頗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若是當個太平官治理地方那是沒問題,可這兵荒馬亂之際,他張揚沒這個本事守住河內郡,就算這次把袁術弄走,下次還會來張三李四二麻子,他可保不準每次都這麽順利,這讓太守之意早在於毒來攻的時候就有這想法,隻是心中舍不得這份權力一直沒下定決心,誰知道於毒這個沒執照的土匪剛死,又來了個有執照的土匪袁術,張揚本就膽小,若是隔三差五的來個打他主意的,他那脆弱的小心髒如何能受得了,於是終於下定決心把河內讓出來。
張揚找到趙銘把這事一說,人家趙銘倒是個實在人,曆史上陶謙三讓徐州劉大耳才哭著接受,他趙銘倒好,張揚剛把這要求一提,就欣然接受了張揚的要求,張揚一邊給朝廷寫奏折一邊在心中大讚趙銘爽快:你他娘的也早就打我主意了吧,這河內太守我不幹了還不成?你既然早就想當,那就讓你當,以後再來個敲詐勒索的,那可都是你的事了,你全都得兜著。
郭嘉和趙銘兩人睜著大眼眼巴巴看著張燕龍飛鳳舞的把奏折寫畢,著人送往洛陽去了,張揚可是有備而來,當場就從衣服裏把太守印綬什麽的掏出來交到趙銘手上。
“趙將軍以後就是這河內之主,還望萬事多以百姓為重!”張燕語重心長的說道,把河內讓出去之後仿佛一塊大石落地不僅沒有失落感覺反而感到從沒有過的輕鬆,而且還淡淡的有一種把大包袱丟給趙銘還有些幸災樂禍看熱鬧的心裏。
趙銘雙手接過郡守印綬,雙眼噙著淚花,感激的說道:“雅叔兄放心,隻要我趙銘在,河內就在,定保得河內百姓一方平安。”趙銘得了河內,張揚卸下了包袱,兩個人各取所需,都發出了會心的微笑,兩雙有力的大手緊緊的握在一起,竟有種心靈相惜的感覺。
一旁郭嘉見大勢已定,輕咳兩聲:“還要勞煩張將軍馬上召集所有文官武將,一方麵把這個消息告訴大家以安人心,另一方麵也要商量如何應對袁術。“
“啊……啊……你看我,高興的都忘了此間大事,我這就去召集大小官吏到郡守府議事。”張揚說完,轉身就走,倒是個心急火燎的人物,趙銘看著張張揚的背影怔怔出神,對身邊的郭嘉說道:“這張揚是不是誠心的,人人都為權勢爭的頭破血流,這位仁兄為何如此看的開,把官位讓出來還如此坦然,此去莫非有詐?”
“我主多慮,這張揚絕不是奸詐小人,若是生於治世,乃是一員保境安民造福一方的能臣,在這亂世之中,卻不是雄踞一方的英雄人物,他是又自知之明的,這河內郡,乃是真心想讓,不必心疑。”
河內郡守府大堂,大小官吏全都到齊,前翻於毒大軍攻城,本就人心惶惶,這於毒剛死,城外又來了個袁術領著十萬大軍,旌旗招展,耀武揚威,和河內的大小官吏早就如同驚弓之鳥,都在擔心若是和袁術談不攏自己的腦袋能不能保得住,當然也有正直之士苦思退敵之策,郡守張揚匆匆召集大家前來議事,人人心中忐忑,一時間大堂之上雖然人數眾多,但卻燕雀無聲,靜的連大家喘息之聲都能聽的清清楚楚。
張揚立於大堂中央看著滿座的河內大小官吏,見人都到齊,定了定神朗聲說道:“今日召集眾位前來,有一事要跟大家夥說說,本官身為為河內郡守,外無抵禦強敵之策,內務安民之計,實在是慚愧至極,前次黑山餘孽於毒來攻,若無上黨郡守趙將軍領兵來援,我等早已屍冷多時,現在袁術身為南陽太守,不顧國法率兵圍我河內,本官實在無計可施,今將郡守之職讓於趙將軍,還望眾位通力合作,輔佐將軍抵禦強敵,保境安民!”
等張揚說完,大家明白了其中緣由,提到嗓子眼的心髒重新落回肚中,趙銘的本事,河內郡上上下下盡皆佩服,兵強馬壯不說,手下猛將能臣也讓人佩服,剛一到河內就想出破敵之策,十萬黑山軍頃刻間土崩瓦解,不可一世的於毒身首異處,有他坐鎮河內,這幫人總算心中有了主心骨。眾官吏紛紛給自己的新領導祝賀恭維,溜須拍馬。原本靜靜的大堂之內如同突然間就變成了鬧市,鬧哄哄的一片。
卸下包袱的張揚看眾人也不挽留老上司,隻顧給新領導拍馬屁,心中酸溜溜的挺不是滋味,但事到如今,也無法計較太多了。隻是冷眼看著這幫勢利眼心中暗暗運氣:好你個李郡丞,平日裏對我那一個親熱,如今我剛剛宣布不當領導,你第一個就給趙銘拍馬屁,我平時是怎麽對你的,你個混蛋,還有你,王司庫……張揚站在那,心中挨個問候這幫喂不熟的白眼狼。
趙銘新官上任,伸出手把眾人的話頭壓下,開始發表上任感言:“諸位同僚,我趙銘深受張太守重托,將這河內太守之職交付與我,本將才疏學淺亦無尺寸之功與河內,本不足以當此大任,奈何張太守言辭切切,於是勉為其難,卻受之有愧,若是有不足之處,還望大軍能夠多多的指正,趙銘先在此謝過諸位!”趙銘說完衝眾人深深一揖,眾官吏紛紛還禮。
趙銘直起身來,原本笑容可掬的臉上,笑容隱去,一片肅殺之意“如今南陽太守,同為漢臣,竟然領兵前來索要錢糧,還揚言若是不予,就打破城池雞犬不留。試問,這可是為人臣子之道,試問,這可是為官之道。袁術此舉與土匪流寇黑山餘孽又有何異。”
“袁家四世三公,若是討要些錢糧,不如與之,同是漢臣,又有何不可?”趙銘剛說完,就有那不開眼的出來唱反調。
“出此言者何人?”趙銘強壓怒火,大聲問道。
“本官河內郡都尉,張薄!”一名身穿盔甲,全副披掛的武將出列,昂首挺胸的回答道。
趙銘觀此人,身材瘦長,大腦袋三角眼,塌鼻闊口,一雙眼珠子白多黑少,一副目中無人的欠揍模樣,心中本就不喜,再看他趾高氣揚的神色,心中更是怒火中燒,趙銘心道:“老子剛剛接管河內,你就給爺們添亂,若是不把你給擺平了,以後誰還能聽我的,誰還服我?”趙銘心思電轉,已給這掌管一郡武職甲族的張薄判了死刑。
此張薄本是張揚本家兄弟,仗著家族的血緣關係投奔張揚某了個差事,在河內欺壓百姓無惡不作,平日裏張揚也看不慣他,隻是礙於情麵無法懲處,每次張薄犯了事張揚都是訓斥了事,起初張薄還有所忌憚能收斂幾天,漸漸的張揚的話對他也不起作用了,左耳進右耳出,該為非作歹的時候絕不含糊。
趙銘還在苦思如何抓個由頭弄死張薄,郡守府外麵卻亂作一團,還沒等趙銘反應過來,就有兩三個郡守府的兵丁嗷嗷叫著飛進大堂,重重的摔在地上哼哼唧唧的爬不起來。
一名手持三棱雙頭槍的小夥子隨後就闖了進來,口中大呼:“張薄,還我父親命來!”少年人說罷,提槍縱身直奔還在那四十五度角仰望天花板的張薄。
此時張薄嚇的大驚失色,一閃身躲到了張揚和趙銘身後,少年人不依不撓,挺槍來刺。身為趙銘貼身保鏢的金牌打手張牛角恐趙銘有失,镔鐵棍一伸,架開少年人的雙頭槍。一閃身攔在趙銘身前。
那少年人被張牛角一棍架開手中槍,雖然天生神力畢竟年紀小,怎能是力大如牛力能扛鼎的張牛角的對手,被張牛角一棍蕩開長槍,蹬蹬踉蹌著倒退了幾步才穩住身形。
趙銘當時任命郭嘉為郡丞的時候,就是先斬後奏,把事作完之後,才給皇帝送了個信說自己沒事任命了一個郡丞請求中央批準,這次張揚讓河內,也是屬於先斬後奏,先把這事做下然後給皇帝寫信,你同不同意的反正你除非派兵來打,否則還真的管不了。
作為一方郡守,張揚是個聰明人,現在天下亂成這樣,人人都是草頭王,沒有點真本事根本混不下去,尤其是他的河內郡,是個富裕的地兒,軍隊不多,但是錢多糧多戰馬多,這可是人人眼中的香餑餑,他張揚一個不小心就可能為此小命玩完,張揚對自己頗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若是當個太平官治理地方那是沒問題,可這兵荒馬亂之際,他張揚沒這個本事守住河內郡,就算這次把袁術弄走,下次還會來張三李四二麻子,他可保不準每次都這麽順利,這讓太守之意早在於毒來攻的時候就有這想法,隻是心中舍不得這份權力一直沒下定決心,誰知道於毒這個沒執照的土匪剛死,又來了個有執照的土匪袁術,張揚本就膽小,若是隔三差五的來個打他主意的,他那脆弱的小心髒如何能受得了,於是終於下定決心把河內讓出來。
張揚找到趙銘把這事一說,人家趙銘倒是個實在人,曆史上陶謙三讓徐州劉大耳才哭著接受,他趙銘倒好,張揚剛把這要求一提,就欣然接受了張揚的要求,張揚一邊給朝廷寫奏折一邊在心中大讚趙銘爽快:你他娘的也早就打我主意了吧,這河內太守我不幹了還不成?你既然早就想當,那就讓你當,以後再來個敲詐勒索的,那可都是你的事了,你全都得兜著。
郭嘉和趙銘兩人睜著大眼眼巴巴看著張燕龍飛鳳舞的把奏折寫畢,著人送往洛陽去了,張揚可是有備而來,當場就從衣服裏把太守印綬什麽的掏出來交到趙銘手上。
“趙將軍以後就是這河內之主,還望萬事多以百姓為重!”張燕語重心長的說道,把河內讓出去之後仿佛一塊大石落地不僅沒有失落感覺反而感到從沒有過的輕鬆,而且還淡淡的有一種把大包袱丟給趙銘還有些幸災樂禍看熱鬧的心裏。
趙銘雙手接過郡守印綬,雙眼噙著淚花,感激的說道:“雅叔兄放心,隻要我趙銘在,河內就在,定保得河內百姓一方平安。”趙銘得了河內,張揚卸下了包袱,兩個人各取所需,都發出了會心的微笑,兩雙有力的大手緊緊的握在一起,竟有種心靈相惜的感覺。
一旁郭嘉見大勢已定,輕咳兩聲:“還要勞煩張將軍馬上召集所有文官武將,一方麵把這個消息告訴大家以安人心,另一方麵也要商量如何應對袁術。“
“啊……啊……你看我,高興的都忘了此間大事,我這就去召集大小官吏到郡守府議事。”張揚說完,轉身就走,倒是個心急火燎的人物,趙銘看著張張揚的背影怔怔出神,對身邊的郭嘉說道:“這張揚是不是誠心的,人人都為權勢爭的頭破血流,這位仁兄為何如此看的開,把官位讓出來還如此坦然,此去莫非有詐?”
“我主多慮,這張揚絕不是奸詐小人,若是生於治世,乃是一員保境安民造福一方的能臣,在這亂世之中,卻不是雄踞一方的英雄人物,他是又自知之明的,這河內郡,乃是真心想讓,不必心疑。”
河內郡守府大堂,大小官吏全都到齊,前翻於毒大軍攻城,本就人心惶惶,這於毒剛死,城外又來了個袁術領著十萬大軍,旌旗招展,耀武揚威,和河內的大小官吏早就如同驚弓之鳥,都在擔心若是和袁術談不攏自己的腦袋能不能保得住,當然也有正直之士苦思退敵之策,郡守張揚匆匆召集大家前來議事,人人心中忐忑,一時間大堂之上雖然人數眾多,但卻燕雀無聲,靜的連大家喘息之聲都能聽的清清楚楚。
張揚立於大堂中央看著滿座的河內大小官吏,見人都到齊,定了定神朗聲說道:“今日召集眾位前來,有一事要跟大家夥說說,本官身為為河內郡守,外無抵禦強敵之策,內務安民之計,實在是慚愧至極,前次黑山餘孽於毒來攻,若無上黨郡守趙將軍領兵來援,我等早已屍冷多時,現在袁術身為南陽太守,不顧國法率兵圍我河內,本官實在無計可施,今將郡守之職讓於趙將軍,還望眾位通力合作,輔佐將軍抵禦強敵,保境安民!”
等張揚說完,大家明白了其中緣由,提到嗓子眼的心髒重新落回肚中,趙銘的本事,河內郡上上下下盡皆佩服,兵強馬壯不說,手下猛將能臣也讓人佩服,剛一到河內就想出破敵之策,十萬黑山軍頃刻間土崩瓦解,不可一世的於毒身首異處,有他坐鎮河內,這幫人總算心中有了主心骨。眾官吏紛紛給自己的新領導祝賀恭維,溜須拍馬。原本靜靜的大堂之內如同突然間就變成了鬧市,鬧哄哄的一片。
卸下包袱的張揚看眾人也不挽留老上司,隻顧給新領導拍馬屁,心中酸溜溜的挺不是滋味,但事到如今,也無法計較太多了。隻是冷眼看著這幫勢利眼心中暗暗運氣:好你個李郡丞,平日裏對我那一個親熱,如今我剛剛宣布不當領導,你第一個就給趙銘拍馬屁,我平時是怎麽對你的,你個混蛋,還有你,王司庫……張揚站在那,心中挨個問候這幫喂不熟的白眼狼。
趙銘新官上任,伸出手把眾人的話頭壓下,開始發表上任感言:“諸位同僚,我趙銘深受張太守重托,將這河內太守之職交付與我,本將才疏學淺亦無尺寸之功與河內,本不足以當此大任,奈何張太守言辭切切,於是勉為其難,卻受之有愧,若是有不足之處,還望大軍能夠多多的指正,趙銘先在此謝過諸位!”趙銘說完衝眾人深深一揖,眾官吏紛紛還禮。
趙銘直起身來,原本笑容可掬的臉上,笑容隱去,一片肅殺之意“如今南陽太守,同為漢臣,竟然領兵前來索要錢糧,還揚言若是不予,就打破城池雞犬不留。試問,這可是為人臣子之道,試問,這可是為官之道。袁術此舉與土匪流寇黑山餘孽又有何異。”
“袁家四世三公,若是討要些錢糧,不如與之,同是漢臣,又有何不可?”趙銘剛說完,就有那不開眼的出來唱反調。
“出此言者何人?”趙銘強壓怒火,大聲問道。
“本官河內郡都尉,張薄!”一名身穿盔甲,全副披掛的武將出列,昂首挺胸的回答道。
趙銘觀此人,身材瘦長,大腦袋三角眼,塌鼻闊口,一雙眼珠子白多黑少,一副目中無人的欠揍模樣,心中本就不喜,再看他趾高氣揚的神色,心中更是怒火中燒,趙銘心道:“老子剛剛接管河內,你就給爺們添亂,若是不把你給擺平了,以後誰還能聽我的,誰還服我?”趙銘心思電轉,已給這掌管一郡武職甲族的張薄判了死刑。
此張薄本是張揚本家兄弟,仗著家族的血緣關係投奔張揚某了個差事,在河內欺壓百姓無惡不作,平日裏張揚也看不慣他,隻是礙於情麵無法懲處,每次張薄犯了事張揚都是訓斥了事,起初張薄還有所忌憚能收斂幾天,漸漸的張揚的話對他也不起作用了,左耳進右耳出,該為非作歹的時候絕不含糊。
趙銘還在苦思如何抓個由頭弄死張薄,郡守府外麵卻亂作一團,還沒等趙銘反應過來,就有兩三個郡守府的兵丁嗷嗷叫著飛進大堂,重重的摔在地上哼哼唧唧的爬不起來。
一名手持三棱雙頭槍的小夥子隨後就闖了進來,口中大呼:“張薄,還我父親命來!”少年人說罷,提槍縱身直奔還在那四十五度角仰望天花板的張薄。
此時張薄嚇的大驚失色,一閃身躲到了張揚和趙銘身後,少年人不依不撓,挺槍來刺。身為趙銘貼身保鏢的金牌打手張牛角恐趙銘有失,镔鐵棍一伸,架開少年人的雙頭槍。一閃身攔在趙銘身前。
那少年人被張牛角一棍架開手中槍,雖然天生神力畢竟年紀小,怎能是力大如牛力能扛鼎的張牛角的對手,被張牛角一棍蕩開長槍,蹬蹬踉蹌著倒退了幾步才穩住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