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武帶人晝伏夜行,繞過曰軍占領的崞縣和原平鎮,這一天來到原平鎮西邊約8公裏的一個小村子。
天快破曉時,部隊圍住這個村子。頓時,寂靜的村裏隨即像一塊石子投入水中一樣漸次慌亂起來。狗也不甘寂寞,叫聲擾得人心煩意亂。
景磊敲打村口一戶人家的大門,和氣地說:“老鄉們,我們是第二戰區的部隊。開開門。”
說了半天也沒人搭理,景磊看看楊勝武,搖搖頭,雙手一攤,表示無能為力。
“走開,看我的。”馬俊富一跺腳說。
“你咋說?”楊勝武問道。
“就說老子是土匪,不信這些刁民不開門。”馬俊富滿臉的怨氣。
“就你這幅德行還讓人家開門,做夢去吧。”馬曉良揶揄道。
“那你叫呀?”馬俊富嘟噥著說。
“我,我也沒把握。”馬曉良推辭道。
這時,恰好苑愛靜帶人過來,就被楊勝武叫住:“愛靜,你前去敲門,看看能不能叫開?”
苑愛靜這幾天被一幫傷員弄得心力交瘁,火氣有些大,見連個門都叫不開,努嘴向一旁的劉蓉,劉蓉拔出匣子槍來就要叫門,嚇得楊勝武趕緊拉住,說:“哎呀,我的姑奶奶,算了,還是讓美雲來吧。”
周美雲也是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見是楊勝武的請求,就打起精神來,問道:“咋說?”
楊勝武低頭想想,腦子裏忽然靈光一閃,急忙說:“就說我們是崞縣張培梅的執法隊,要到忻口前線打鬼子。”
周美雲在天鎮從楊勝武的口中多少知道一些張培梅的事跡,也知道張培梅是崞縣人,在崞縣口碑極佳,當下就走到這戶人家們前,柔聲說:“老鄉,我們不是壞人,是你們崞縣人張培梅的執法隊,要到忻口前線打鬼子。今天想在你們村住一下。”
說了沒多久,就聽裏麵有一個老年男人小聲對一人說:“是張培梅的部隊,咱開門吧。”
話還沒說完,就聽一個老年婦女的聲音低聲喝道:“你聽他們胡咧咧,張培梅的部隊早在忻口前線,這是後方,哪來的什麽執法隊?”
楊勝武苦笑一下,就拉開周美雲,接話說:“老伯,我們真是張培梅的執法隊。我是他老人家手下的中隊長楊勝武,代縣人。騙你們幹嗎?”
停了一會兒,就聽還是那個老年婦人問道:“你們有什麽憑證?”
楊勝武沒想到這崞縣人還真不好對付,就說:“我對張培梅的事跡十分了解,要不要告訴你們?”
“張培梅是我們崞縣人的驕傲,人出名了知道的人也就多了,不足為憑。還有什麽證據?”老婦人死活不相信。
“這……”楊勝武實在沒轍了。
“我有”,馬曉良走上去,和顏說道:“前三天,我們和八路軍並肩戰鬥,一舉搗毀了陽明堡的24架飛機,不知這算不算證據?”
“飛機?還大炮呢?”老婦人還是不相信。
“你這兩天聽到過鬼子的飛機來過嗎?”馬曉良繼續說。
門“呼啦”一下打來了,從門裏出來一個五十多的老頭,隻見老頭回頭對老婦人罵道:“婦道人家,知道個屁?這位兄弟,別和她一般見識。我老頭相信你們就是張培梅的部隊。”
老婦人忽然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楊勝武他們嚇得不敢進院,就見老頭踢了老婦人一腳,嗬斥道:“丟人敗興的,起來,快給各位軍爺做飯去。”
把楊勝武他們讓進院,老頭對楊勝武說:“對不住了,剛才冒犯了。”
“哪裏,哪裏?是我們冒犯老人家了。”楊勝武抱拳說道。
幾個人進了破舊的屋子,老頭對楊勝武說:“讓各位見笑了,窮家寒舍的,沒什麽招待的,就讓我老婆子給你們做點稀飯吧。”
老婦人到院裏抓了幾把柴火,就在屋裏做起飯來。
楊勝武趁機問道:“老伯,這村裏人為啥不敢開門?”
“唉,你有所不知,這天殺的曰本人自打下原平後,殺人放火,這不,這幾天就在對麵向咱的部隊進攻,可戰況不利,就到處抓人,我那小子就是在前天被曰本人抓走的,剛才老婆子坐在地上哭就是知道咱的隊伍來,有盼望了。”
楊勝武這才明白剛才老婦人哭的緣由了。
“老伯,不用怕,你的兒子抓到哪裏了,等我們休整一下替你解救回來。”景磊本是一句寬心的話,哪知,老伯卻當真了,“撲通”一下就跪在地上,老淚縱橫地對楊勝武叩了一頭,說:“謝軍爺解救我兒。”
楊勝武遲疑了一下,趕緊扶起老伯,斷然說:“起來,我楊勝武要不把你兒子解救回來,就不配為楊家將後人。”
“你是楊家將後人?”老伯一聽,趕緊拉著老婆子一起又叩了一個頭,說:“哎呀,敢情遇到了楊家將後人了,敢問軍爺叫什麽?”
“楊勝武。”
“老天呀,開眼了,老楊家的後人來救咱們的兒子了。”
起來後,楊勝武這才問老伯:“敢問老伯,你們這個村子叫什麽?你叫什麽?兒子又叫什麽?”
“咱們這個村子叫停旨頭村,村子小,隻有幾十戶人家,前天,來了一夥曰本人,把村裏的十幾個小夥子都抓走了,說是給他們搬運物資。我叫張有慶,兒子叫張及歡。”
待問明了具體情況後,楊勝武對苗長青說:“我看咱們就在這個村子休整一下,等到了晚上再行動,救出張及歡,你看如何?”
苗長青為難地對張友慶說:“老伯,你看,我們的人不止這幾個,有300來人,還有一些傷員,你們村能不能住下?”
“夠嗆,要不,咱村子背後就是天涯山,半山腰有一座石鼓寺,那裏隻有一個老和尚,可寬敞呢。”
楊勝武一聽是石鼓寺,高興地說道:“敢情這天涯山石鼓寺就在你村啊,我知道。”
張友慶一聽,也高興地介紹起天涯山和石鼓寺來。
天涯山,重巒疊嶂,山勢險峻,奇峰怪石,峭壁聳峙。山尖似箭,直插雲霄。天涯山西北山麓,有一妙峰,形似蓮花,稱蓮花山。蓮花山東南有一奇石,稱石鼓。據崞縣縣誌記載:“天涯山有石,形似鼓,不待琢以成器,惟應觀而像園,鼓非革生音,從石中發清虛之雅奏,超塵溘似和鳴。”詩人無好問詩讚其曰:“煥起山靈槌石鼓,漢女湘妃出歌舞。”
石鼓寺位於崞縣天涯山,始建於元代,後經清乾隆、同治年間屢次修葺。相傳元代時,娘家為介休的張顯夫人氏,樂於施舍濟窮,即在天涯山前建起舍藥院,並供奉綿山介神(介子推),後改為介神行宮,隨將舍藥院更名為“石鼓殿”。現存元代皇帝禦書“石鼓殿”大牌匾足證。張顯之曾孫敬敬重修此祠,每逢清明時節,遠近人流潮湧而至,看戲祈禱。
楊勝武指揮眾人在停旨頭村住了一部分,又放了警戒哨,其餘人就到了山上的石鼓寺,此時,天已大亮,背後的天涯山巍峨的身影顯得壯麗偉岸,尤其是蓮花峰,花瓣曆曆在目,讓人感覺像是聖潔的山峰一樣。
到了石鼓寺,早起的老和尚見大群部隊上山來,舉起右手,唱了一個諾:“敢問各位施主所從何來?所到何處?”
沈學亭此時一見和尚,天生有種親切感,急忙越眾而出,也舉起右手,低眉說道:“師傅有禮了,敢問法號如何稱呼?我們從來處來,到去處去。阿彌陀佛!”
老和尚一愣,見沈學亭的禪理回答得有模有樣,說:“法號慧海。”
沈學亭忙舉起右手,說:“弟子原先法號靜河,在大同焦山寺出家。”
“原是同道中人,難怪,各位施主,請!”
在進寺門的當兒,沈學亭見慧海看著他們身上的武器直皺眉,就小聲對老和尚說:“慧海師傅莫怪,我們這些人佩戴武器是釋迦牟尼除魔降怪的法器。在這異族入侵的時刻,弟子不敢忘佛祖的旨意。”
慧海一聽,“哈哈”一笑,大聲說:“好好,不愧為佛祖弟子。”
一旁的仝雄成見兩人在談論禪理,頭都有些大,就率先邁進寺門。眾人隨後也在慧海的帶領下進入石鼓寺。
天快破曉時,部隊圍住這個村子。頓時,寂靜的村裏隨即像一塊石子投入水中一樣漸次慌亂起來。狗也不甘寂寞,叫聲擾得人心煩意亂。
景磊敲打村口一戶人家的大門,和氣地說:“老鄉們,我們是第二戰區的部隊。開開門。”
說了半天也沒人搭理,景磊看看楊勝武,搖搖頭,雙手一攤,表示無能為力。
“走開,看我的。”馬俊富一跺腳說。
“你咋說?”楊勝武問道。
“就說老子是土匪,不信這些刁民不開門。”馬俊富滿臉的怨氣。
“就你這幅德行還讓人家開門,做夢去吧。”馬曉良揶揄道。
“那你叫呀?”馬俊富嘟噥著說。
“我,我也沒把握。”馬曉良推辭道。
這時,恰好苑愛靜帶人過來,就被楊勝武叫住:“愛靜,你前去敲門,看看能不能叫開?”
苑愛靜這幾天被一幫傷員弄得心力交瘁,火氣有些大,見連個門都叫不開,努嘴向一旁的劉蓉,劉蓉拔出匣子槍來就要叫門,嚇得楊勝武趕緊拉住,說:“哎呀,我的姑奶奶,算了,還是讓美雲來吧。”
周美雲也是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見是楊勝武的請求,就打起精神來,問道:“咋說?”
楊勝武低頭想想,腦子裏忽然靈光一閃,急忙說:“就說我們是崞縣張培梅的執法隊,要到忻口前線打鬼子。”
周美雲在天鎮從楊勝武的口中多少知道一些張培梅的事跡,也知道張培梅是崞縣人,在崞縣口碑極佳,當下就走到這戶人家們前,柔聲說:“老鄉,我們不是壞人,是你們崞縣人張培梅的執法隊,要到忻口前線打鬼子。今天想在你們村住一下。”
說了沒多久,就聽裏麵有一個老年男人小聲對一人說:“是張培梅的部隊,咱開門吧。”
話還沒說完,就聽一個老年婦女的聲音低聲喝道:“你聽他們胡咧咧,張培梅的部隊早在忻口前線,這是後方,哪來的什麽執法隊?”
楊勝武苦笑一下,就拉開周美雲,接話說:“老伯,我們真是張培梅的執法隊。我是他老人家手下的中隊長楊勝武,代縣人。騙你們幹嗎?”
停了一會兒,就聽還是那個老年婦人問道:“你們有什麽憑證?”
楊勝武沒想到這崞縣人還真不好對付,就說:“我對張培梅的事跡十分了解,要不要告訴你們?”
“張培梅是我們崞縣人的驕傲,人出名了知道的人也就多了,不足為憑。還有什麽證據?”老婦人死活不相信。
“這……”楊勝武實在沒轍了。
“我有”,馬曉良走上去,和顏說道:“前三天,我們和八路軍並肩戰鬥,一舉搗毀了陽明堡的24架飛機,不知這算不算證據?”
“飛機?還大炮呢?”老婦人還是不相信。
“你這兩天聽到過鬼子的飛機來過嗎?”馬曉良繼續說。
門“呼啦”一下打來了,從門裏出來一個五十多的老頭,隻見老頭回頭對老婦人罵道:“婦道人家,知道個屁?這位兄弟,別和她一般見識。我老頭相信你們就是張培梅的部隊。”
老婦人忽然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楊勝武他們嚇得不敢進院,就見老頭踢了老婦人一腳,嗬斥道:“丟人敗興的,起來,快給各位軍爺做飯去。”
把楊勝武他們讓進院,老頭對楊勝武說:“對不住了,剛才冒犯了。”
“哪裏,哪裏?是我們冒犯老人家了。”楊勝武抱拳說道。
幾個人進了破舊的屋子,老頭對楊勝武說:“讓各位見笑了,窮家寒舍的,沒什麽招待的,就讓我老婆子給你們做點稀飯吧。”
老婦人到院裏抓了幾把柴火,就在屋裏做起飯來。
楊勝武趁機問道:“老伯,這村裏人為啥不敢開門?”
“唉,你有所不知,這天殺的曰本人自打下原平後,殺人放火,這不,這幾天就在對麵向咱的部隊進攻,可戰況不利,就到處抓人,我那小子就是在前天被曰本人抓走的,剛才老婆子坐在地上哭就是知道咱的隊伍來,有盼望了。”
楊勝武這才明白剛才老婦人哭的緣由了。
“老伯,不用怕,你的兒子抓到哪裏了,等我們休整一下替你解救回來。”景磊本是一句寬心的話,哪知,老伯卻當真了,“撲通”一下就跪在地上,老淚縱橫地對楊勝武叩了一頭,說:“謝軍爺解救我兒。”
楊勝武遲疑了一下,趕緊扶起老伯,斷然說:“起來,我楊勝武要不把你兒子解救回來,就不配為楊家將後人。”
“你是楊家將後人?”老伯一聽,趕緊拉著老婆子一起又叩了一個頭,說:“哎呀,敢情遇到了楊家將後人了,敢問軍爺叫什麽?”
“楊勝武。”
“老天呀,開眼了,老楊家的後人來救咱們的兒子了。”
起來後,楊勝武這才問老伯:“敢問老伯,你們這個村子叫什麽?你叫什麽?兒子又叫什麽?”
“咱們這個村子叫停旨頭村,村子小,隻有幾十戶人家,前天,來了一夥曰本人,把村裏的十幾個小夥子都抓走了,說是給他們搬運物資。我叫張有慶,兒子叫張及歡。”
待問明了具體情況後,楊勝武對苗長青說:“我看咱們就在這個村子休整一下,等到了晚上再行動,救出張及歡,你看如何?”
苗長青為難地對張友慶說:“老伯,你看,我們的人不止這幾個,有300來人,還有一些傷員,你們村能不能住下?”
“夠嗆,要不,咱村子背後就是天涯山,半山腰有一座石鼓寺,那裏隻有一個老和尚,可寬敞呢。”
楊勝武一聽是石鼓寺,高興地說道:“敢情這天涯山石鼓寺就在你村啊,我知道。”
張友慶一聽,也高興地介紹起天涯山和石鼓寺來。
天涯山,重巒疊嶂,山勢險峻,奇峰怪石,峭壁聳峙。山尖似箭,直插雲霄。天涯山西北山麓,有一妙峰,形似蓮花,稱蓮花山。蓮花山東南有一奇石,稱石鼓。據崞縣縣誌記載:“天涯山有石,形似鼓,不待琢以成器,惟應觀而像園,鼓非革生音,從石中發清虛之雅奏,超塵溘似和鳴。”詩人無好問詩讚其曰:“煥起山靈槌石鼓,漢女湘妃出歌舞。”
石鼓寺位於崞縣天涯山,始建於元代,後經清乾隆、同治年間屢次修葺。相傳元代時,娘家為介休的張顯夫人氏,樂於施舍濟窮,即在天涯山前建起舍藥院,並供奉綿山介神(介子推),後改為介神行宮,隨將舍藥院更名為“石鼓殿”。現存元代皇帝禦書“石鼓殿”大牌匾足證。張顯之曾孫敬敬重修此祠,每逢清明時節,遠近人流潮湧而至,看戲祈禱。
楊勝武指揮眾人在停旨頭村住了一部分,又放了警戒哨,其餘人就到了山上的石鼓寺,此時,天已大亮,背後的天涯山巍峨的身影顯得壯麗偉岸,尤其是蓮花峰,花瓣曆曆在目,讓人感覺像是聖潔的山峰一樣。
到了石鼓寺,早起的老和尚見大群部隊上山來,舉起右手,唱了一個諾:“敢問各位施主所從何來?所到何處?”
沈學亭此時一見和尚,天生有種親切感,急忙越眾而出,也舉起右手,低眉說道:“師傅有禮了,敢問法號如何稱呼?我們從來處來,到去處去。阿彌陀佛!”
老和尚一愣,見沈學亭的禪理回答得有模有樣,說:“法號慧海。”
沈學亭忙舉起右手,說:“弟子原先法號靜河,在大同焦山寺出家。”
“原是同道中人,難怪,各位施主,請!”
在進寺門的當兒,沈學亭見慧海看著他們身上的武器直皺眉,就小聲對老和尚說:“慧海師傅莫怪,我們這些人佩戴武器是釋迦牟尼除魔降怪的法器。在這異族入侵的時刻,弟子不敢忘佛祖的旨意。”
慧海一聽,“哈哈”一笑,大聲說:“好好,不愧為佛祖弟子。”
一旁的仝雄成見兩人在談論禪理,頭都有些大,就率先邁進寺門。眾人隨後也在慧海的帶領下進入石鼓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