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侍女彎下腰將它撿起,卻發現那隻是一顆普普通通的銅珠子,鴿蛋般大小,不知派什麽用場。
但楊忠一見之下,卻恍然頓悟,早已逝去的往事立刻從腦海中噴湧而出,如畫卷般曆曆閃現在眼前。
多年以前,當他還效力於後趙朝廷,在鄴城中擔任下級巡檢官員之時,一次奉命在街上巡視,走著走著,卻發覺從館陶軒酒樓中傳來爭鬧之聲,上去一看,見是幾名羯人高官貴胄子弟正圍著兩名主仆打扮的俊秀青年調笑不止,那兩名青年雖身著男裝,但眉目清秀,肌膚白皙細膩,一看便知道是女扮男裝。而那些個潑皮想必也看出了對方的廬山真麵目,便趁機仗勢欺人上前騷擾,滿口汙言穢語還動手動腳,嚇得兩名少女尖叫連連,左躲右閃卻無法擺脫。
楊忠一見之下,不禁心頭火起,他不管朝廷頒布的羯人高貴不可冒犯的律令,當即操起手中刀鞘,衝上前一頓暴打,把那些潑皮揍得哭爹喊娘,狼狽逃走。打完人後,他這才發現用力過猛,刀鞘竟然已經斷了,而上麵鑲嵌的一顆銅珠子也滾落下來,卻被那名扮作男子的少女撿了去。那珠子雖不值幾個錢,但因為是父親臨終時傳下來的,囑托要好好保存,所以楊忠便出言向少女討要,少女頑皮性情,非要收為己有。
正當兩人爭執不下時,突然大群官兵湧進了酒樓,一個個荷刀執槍,聲色俱厲地指斥楊忠毆打羯人,大逆不道,並將他綁縛起來押送廷尉府。
因為事情關聯到了羯人,廷尉不敢有絲毫馬虎,趕緊忙活著應對。可若公開審理,勢必會揭出其中醜事,讓羯人下不來台,反遭厭惡。而判罰輕了,又擔心朝中權貴不滿,認為漢人相互偏袒,一齊向羯人對抗。於是,為了不連累自己,廷尉決定在獄中秘密處死楊忠,一了百了,對上下都好交代。
但就在當晚,獄卒們按住楊忠要給他強行灌毒酒之時,忽然有宮人手捧敕書來到,宣布對楊忠的赦免令。原來白天發生的事情早已不脛而走,竟傳到了中郎衛王泰耳朵裏。王泰生性正直,又是位高權重的大將軍冉閔(當時還叫石閔)的親信,得到消息後,立刻將此事報與主公,冉閔也覺得楊忠不畏**,是個人才,於是才去宮中請出聖旨,救了楊忠一命。
此時此刻,複又見到了這顆銅珠,楊忠不禁心潮起伏,久久無法平靜。他捧著珠子,回過頭望著那老婦人道:“匡夫人,多年以前的某日,在下曾不幸蒙難,後又平安脫險。是不是因令嬡及時出手搭救,才保無虞?”
老婦人卻搖搖頭道:“關於你倆的事,采薇並沒有向我透露過太多底細,但你手中的銅珠,老身卻還了解一二。”說著,她轉頭看了一眼丁曉武,回頭說道:“這顆珠子雖不珍貴,但造型奇特,老早是洛陽宮廷中的遺物,後被青鸞散人馬曇收藏在了劍柄上,但又不知為何,老身竟發現它莫名其妙轉到了采薇手中。我問她為何會有此物,她不肯明說,但卻提到自己去鄴城時曾見到過那位青鸞散人,並說此人手眼通天,和鄴城官場諸人多有往來,且十分隱秘。”
老婦人話剛說完,楊忠便猛然一個激靈,脫口叫道:“明白了,當日我蒙冤入獄,眼見命懸一線,幸虧采薇以這顆珠子為媒介,找到了馬曇閣下,並通過聯係王泰大人,及時救下了我這條命。可為何後來多次見麵,采薇卻對救我之事提都不提一句?她若說了,我就不會……不會這樣無情地拒絕……采薇也就不會……”
說到這裏,楊忠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波瀾,雙手掩住麵孔,潸然淚下泣不成聲。老婦人也是神色淒然,枯槁的麵孔上再次流下兩行清淚,哀歎道:“采薇這孩子從小要強,她想讓你真心誠意地娶她,而不僅僅是知恩圖報,所以才不願讓你知道曾經虧欠她的人情。”
楊忠用手抹了抹臉上的淚痕,黯然神傷道:“當初在下並非對采薇姑娘的一腔深情無動於衷,隻是在了解她的家世後,考慮到她一個晉朝官宦家的小姐,和我這個敵國的破落子弟如何能夠般配,為了不影響其錦繡前程,所以才忍痛拒絕,沒想到她的性格竟會如此剛烈。”
老婦人深深歎息道:“你們男人呐……總是自以為是,總覺得自己站在道德至高點,以為做出點自我犧牲就是為別人的終生幸福考慮。其實,你們骨子裏都是自命不凡,從來都以自我為中心,根本不屑於去了解女人心中的真正想法。而我們這些柔弱女子,生來便身不由己,不得不做你們這些所謂大丈夫的心靈陪襯,不得不依照你們的想法觀念喁喁獨行,一輩子折磨受累。采薇不肯遷就,早早離開這淒涼人世,從此不再天天受那相思離別之苦,其實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楊忠麵無人色,頹喪地低下頭去,口中不停呢喃著,似在虔誠地懺悔。旁邊丁曉武卻眨了眨眼,望著那老婦人道:“大娘,您是否也遇到過類似的遭遇,所以才會感同身受。”
老婦人恍然醒悟,苦笑著看了看他,轉頭對仍舊傻愣愣站在一邊的兒子吩咐道:“孝兒,時候不早了,你快些送這幾位朋友離開吧。”
匡孝在對方神箭威逼下,原先囂張的氣焰早已風流雲散,之所以仍舊心有不甘,隻是怕在眾人麵前丟了麵子,以後不好再隨意發號施令。正自躊躇時,忽然聽到母親發話,便趕忙順勢借坡下驢,裝出一副悻悻然的樣子說道:“孩兒雖然對妹妹的離世仍心懷苦痛,但既然娘親仁慈好善、以德報怨,那孩兒一切唯娘親馬首是瞻,聽從就是了。”說完,他閃身讓在一旁,同時吩咐身後眾兵也向兩旁分流,讓出了中間一條路徑。
丁曉武見狀,連忙衝著房頂吹了聲口哨,劉牢之等人聽到,紛紛一躍而下來到地麵。眾人托起還在失魂落魄的的楊忠,向轅門外魚貫著快步走去。
“慢著。”丁曉武經過匡孝身邊時,忽然伸手挽住了他的胳膊,笑嘻嘻道:“匡將軍啊,先前聽楊大哥說起,你與他經年未見,對其十分想念,幾乎都到了朝思暮想、欲罷不能的地步。現在好朋友即將遠行,你怎麽連送都不送一程?這也太對不起友誼二字了吧。”
說完,他不由分說,悄悄把手中的匕首衝對方腰腹處輕輕一頂,匡孝心下一凜,抬頭又看到母親正同意地點著頭,無奈之下,嘴裏隻得含混道:“好吧,既然爾等自認是客,那匡某再怎樣也不能失了禮數,現在就送各位一程。”
言訖,他不得不跟隨著丁曉武等人向轅門外走去。晉兵們見長官被人製住,雖有心上前救援,但投鼠忌器之下,無奈又縮了回來。
一行人押著匡孝走到營外,晉兵們在後麵跟隨著前進,卻都遠遠躲著,不敢過於靠近,怕傷及長官。一直轉過了山坳,和大隊人馬匯合之後,丁曉武才將匡孝放歸本陣,然後揚長而去。
等到晉軍大隊人馬趕過來時,卻見對方早已去遠,追之不及。
但楊忠一見之下,卻恍然頓悟,早已逝去的往事立刻從腦海中噴湧而出,如畫卷般曆曆閃現在眼前。
多年以前,當他還效力於後趙朝廷,在鄴城中擔任下級巡檢官員之時,一次奉命在街上巡視,走著走著,卻發覺從館陶軒酒樓中傳來爭鬧之聲,上去一看,見是幾名羯人高官貴胄子弟正圍著兩名主仆打扮的俊秀青年調笑不止,那兩名青年雖身著男裝,但眉目清秀,肌膚白皙細膩,一看便知道是女扮男裝。而那些個潑皮想必也看出了對方的廬山真麵目,便趁機仗勢欺人上前騷擾,滿口汙言穢語還動手動腳,嚇得兩名少女尖叫連連,左躲右閃卻無法擺脫。
楊忠一見之下,不禁心頭火起,他不管朝廷頒布的羯人高貴不可冒犯的律令,當即操起手中刀鞘,衝上前一頓暴打,把那些潑皮揍得哭爹喊娘,狼狽逃走。打完人後,他這才發現用力過猛,刀鞘竟然已經斷了,而上麵鑲嵌的一顆銅珠子也滾落下來,卻被那名扮作男子的少女撿了去。那珠子雖不值幾個錢,但因為是父親臨終時傳下來的,囑托要好好保存,所以楊忠便出言向少女討要,少女頑皮性情,非要收為己有。
正當兩人爭執不下時,突然大群官兵湧進了酒樓,一個個荷刀執槍,聲色俱厲地指斥楊忠毆打羯人,大逆不道,並將他綁縛起來押送廷尉府。
因為事情關聯到了羯人,廷尉不敢有絲毫馬虎,趕緊忙活著應對。可若公開審理,勢必會揭出其中醜事,讓羯人下不來台,反遭厭惡。而判罰輕了,又擔心朝中權貴不滿,認為漢人相互偏袒,一齊向羯人對抗。於是,為了不連累自己,廷尉決定在獄中秘密處死楊忠,一了百了,對上下都好交代。
但就在當晚,獄卒們按住楊忠要給他強行灌毒酒之時,忽然有宮人手捧敕書來到,宣布對楊忠的赦免令。原來白天發生的事情早已不脛而走,竟傳到了中郎衛王泰耳朵裏。王泰生性正直,又是位高權重的大將軍冉閔(當時還叫石閔)的親信,得到消息後,立刻將此事報與主公,冉閔也覺得楊忠不畏**,是個人才,於是才去宮中請出聖旨,救了楊忠一命。
此時此刻,複又見到了這顆銅珠,楊忠不禁心潮起伏,久久無法平靜。他捧著珠子,回過頭望著那老婦人道:“匡夫人,多年以前的某日,在下曾不幸蒙難,後又平安脫險。是不是因令嬡及時出手搭救,才保無虞?”
老婦人卻搖搖頭道:“關於你倆的事,采薇並沒有向我透露過太多底細,但你手中的銅珠,老身卻還了解一二。”說著,她轉頭看了一眼丁曉武,回頭說道:“這顆珠子雖不珍貴,但造型奇特,老早是洛陽宮廷中的遺物,後被青鸞散人馬曇收藏在了劍柄上,但又不知為何,老身竟發現它莫名其妙轉到了采薇手中。我問她為何會有此物,她不肯明說,但卻提到自己去鄴城時曾見到過那位青鸞散人,並說此人手眼通天,和鄴城官場諸人多有往來,且十分隱秘。”
老婦人話剛說完,楊忠便猛然一個激靈,脫口叫道:“明白了,當日我蒙冤入獄,眼見命懸一線,幸虧采薇以這顆珠子為媒介,找到了馬曇閣下,並通過聯係王泰大人,及時救下了我這條命。可為何後來多次見麵,采薇卻對救我之事提都不提一句?她若說了,我就不會……不會這樣無情地拒絕……采薇也就不會……”
說到這裏,楊忠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波瀾,雙手掩住麵孔,潸然淚下泣不成聲。老婦人也是神色淒然,枯槁的麵孔上再次流下兩行清淚,哀歎道:“采薇這孩子從小要強,她想讓你真心誠意地娶她,而不僅僅是知恩圖報,所以才不願讓你知道曾經虧欠她的人情。”
楊忠用手抹了抹臉上的淚痕,黯然神傷道:“當初在下並非對采薇姑娘的一腔深情無動於衷,隻是在了解她的家世後,考慮到她一個晉朝官宦家的小姐,和我這個敵國的破落子弟如何能夠般配,為了不影響其錦繡前程,所以才忍痛拒絕,沒想到她的性格竟會如此剛烈。”
老婦人深深歎息道:“你們男人呐……總是自以為是,總覺得自己站在道德至高點,以為做出點自我犧牲就是為別人的終生幸福考慮。其實,你們骨子裏都是自命不凡,從來都以自我為中心,根本不屑於去了解女人心中的真正想法。而我們這些柔弱女子,生來便身不由己,不得不做你們這些所謂大丈夫的心靈陪襯,不得不依照你們的想法觀念喁喁獨行,一輩子折磨受累。采薇不肯遷就,早早離開這淒涼人世,從此不再天天受那相思離別之苦,其實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楊忠麵無人色,頹喪地低下頭去,口中不停呢喃著,似在虔誠地懺悔。旁邊丁曉武卻眨了眨眼,望著那老婦人道:“大娘,您是否也遇到過類似的遭遇,所以才會感同身受。”
老婦人恍然醒悟,苦笑著看了看他,轉頭對仍舊傻愣愣站在一邊的兒子吩咐道:“孝兒,時候不早了,你快些送這幾位朋友離開吧。”
匡孝在對方神箭威逼下,原先囂張的氣焰早已風流雲散,之所以仍舊心有不甘,隻是怕在眾人麵前丟了麵子,以後不好再隨意發號施令。正自躊躇時,忽然聽到母親發話,便趕忙順勢借坡下驢,裝出一副悻悻然的樣子說道:“孩兒雖然對妹妹的離世仍心懷苦痛,但既然娘親仁慈好善、以德報怨,那孩兒一切唯娘親馬首是瞻,聽從就是了。”說完,他閃身讓在一旁,同時吩咐身後眾兵也向兩旁分流,讓出了中間一條路徑。
丁曉武見狀,連忙衝著房頂吹了聲口哨,劉牢之等人聽到,紛紛一躍而下來到地麵。眾人托起還在失魂落魄的的楊忠,向轅門外魚貫著快步走去。
“慢著。”丁曉武經過匡孝身邊時,忽然伸手挽住了他的胳膊,笑嘻嘻道:“匡將軍啊,先前聽楊大哥說起,你與他經年未見,對其十分想念,幾乎都到了朝思暮想、欲罷不能的地步。現在好朋友即將遠行,你怎麽連送都不送一程?這也太對不起友誼二字了吧。”
說完,他不由分說,悄悄把手中的匕首衝對方腰腹處輕輕一頂,匡孝心下一凜,抬頭又看到母親正同意地點著頭,無奈之下,嘴裏隻得含混道:“好吧,既然爾等自認是客,那匡某再怎樣也不能失了禮數,現在就送各位一程。”
言訖,他不得不跟隨著丁曉武等人向轅門外走去。晉兵們見長官被人製住,雖有心上前救援,但投鼠忌器之下,無奈又縮了回來。
一行人押著匡孝走到營外,晉兵們在後麵跟隨著前進,卻都遠遠躲著,不敢過於靠近,怕傷及長官。一直轉過了山坳,和大隊人馬匯合之後,丁曉武才將匡孝放歸本陣,然後揚長而去。
等到晉軍大隊人馬趕過來時,卻見對方早已去遠,追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