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麵仆役忽然高聲叫道:“司徒左長史殷浩大人到。”
陶侃渾身一震,慌忙理了理花白的胡須,邁著方步走到院門口,一邊拱手施禮,一邊笑嗬嗬說道:“殷大名士雅量高致,今日竟也會光臨寒舍,真是令老夫這裏蓬蓽生輝啊。”
殷浩身穿一襲普通的白衣道袍,乘坐的也不是華麗的駟馬軺車,而是由兩頭水牛牽引的木質氈車。當下他笑嘻嘻地從車上跳下來,手執一隻碩大的葫蘆,不時地嘬上一口,眾人隔得老遠就能聞到那刺鼻的酒味。
陶侃卻全不以為然,反而上前稱讚道:“殷大人果然是名士大家,瀟灑豪邁不拘小節,其凜凜風度,不亞於春秋時代的伯牙鍾子期,高山流水,古今常在。讓老夫今夜大開眼界,心馳神往。”
“不敢不敢,老將軍過譽了。”殷浩拱手答禮道,“老將軍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大晉柱國。殷某不過一閑散的閑雲野鶴,隻有一些浪得的虛名,怎堪得老將軍讚譽?”
陶侃大笑,隨即請其入內。殷浩不卑不亢,當下也不客氣,昂然而入,忽見桓溫在側,朝其微微冷笑,便駐足停步,看著對方一身的戎裝具甲,笑著說道:“元子為何這身打扮,須知這裏是宴場,並非沙場,難道對於喝酒吃肉,元子也要來一次橫掃千軍、風卷殘雲的隔江大戰嗎?不過殷某也有老饕之性,元子若行此舉,倒是在下的同道啊。”
桓溫也跟著笑了起來:“桓某之所以這身裝扮,就是為了保證淵源(殷浩的字)你能夠那身打扮。沒有我的披甲執劍,何來你的道袍酒葫?”
殷浩一聽,頓時語塞,無言以對。旁邊一人見狀,趁機上前溜須道:“就是啊。此次若不是桓大都督領兵奮戰,大獲全勝,我等又如何能在此飲宴高歌?都是托了駙馬爺的福,讓我等高枕無虞地逍遙安樂,駙馬爺真是功莫大焉,善行..”
那人話還未說完,桓溫便輕咳一聲打斷道:“桓某一向喜歡和人一起分享功勳,若閣下羨慕桓某榮耀無限,那不如你我二人同心聯手,一道去江北掃除殘敵。功名但在馬上取,蘇、祖二賊仍躲在巢穴中負隅頑抗,閣下若能擒此二賊,轉瞬間就可與桓某一樣飛黃騰達,前途無限。”
那人討了個沒趣,隻得悻悻道:“在下..在下手無縛雞之力,哪裏有桓大都督的本事?駙馬爺說笑了。”
陶侃在旁,上前低聲對桓溫道:“元子,這幾位賀客也是出於一片好意,不要對人家冷嘲熱諷。如今大敵還未平滅,豈可內部失了團結,讓叛賊有機可乘?”
桓溫道:“殷淵源是在下的摯友,我與其互相引為知己,故而開兩句玩笑無傷大雅。但即便他有不是,外人也無權譏諷於他,而桓某更不能眼睜睜看著朋友受人欺辱而不出言相助,袖手旁觀不是待友之道。”
殷浩收起嬉笑神色,衝著桓溫深深一揖:“殷某有幸引元子為至交,今生再無他求。”
就在這時,又有門客來報,教坊司的女樂優伶都已係數到了。陶侃下令即可開宴,並派管家將女樂都領到堂中央去。
舞女們嫋嫋婷婷地魚貫而入,後麵還跟著一批樂師,陶侃見隊伍中並無謝安,便問帶人而來的領隊:“你家教坊司大人沒有來嗎?”
“稟太尉大人。”領隊恭恭敬敬地說道:“我家謝大人本是要來助興的,不料今日下午在花園中貪看池中金魚,結果於室外站得太久,不幸偶染風疾,走不得路,因此隻能在家中靜養,請大人原諒。”
“哦..謝大人病了?”陶侃皺了皺眉,旋即吩咐管家:“老王,等宴會完畢後,你去後堂把老夫的速效籠心丸拿來幾粒,送給謝大人。”
不提領隊向陶侃千恩萬謝,單說廳堂中,隨著桓溫代表陶侃發布酒宴開始的指令,眾賓客們紛紛舉起酒杯,熱情稱頌陶老將軍雪中送炭,帶領大兵及時敢來解除了朝廷危機,不愧是國家棟梁。同時也將桓溫大大誇獎了一番,說他盡管臨危受命,兵微將寡,但運籌帷幄之下,仍然取得了水戰大捷,保護京城不受侵犯。如此蓋世之功,雖古之名將也不如。
桓溫不動聲色,隻是感激諸位賓客的讚賞,與大家一起舉杯一飲而盡。接著,他例行公事地吩咐女樂上場,表演歌舞以祝酒興。
一隊隊婀娜多姿的舞女身著輕紗薄翼,在堂中央翩翩起舞。這些舞女大多是教坊司從北方私買來的胡人,個個高鼻藍眼,皮膚白皙,身材高挑而豐盈,和漢家女子大有不同,別具一番風味。一眾賓客雙眼眨也不眨,細細地端詳她們的曼妙舞姿,個個看得賞心悅目。
同時,教坊司派來的男樂師們也是技藝超群,尤其是中間一位蒙麵的盲琴師,據說是因為小時被火焚麵,五官盡毀,為了不引起眾人驚懼,故而用鬥篷遮麵。雖然裝扮怪異,但他彈奏五弦琴的技術卻可以說是出神入化、登峰造極。那琴音的魅力讓人陶醉癡迷,讓人渾然忘記了桌上的美酒佳肴。隻聽那琴聲如流水般潺潺環繞,不絕如縷,引得百鳥爭鳴,萬花鬥豔,使聽者恍若身處瓊華瑤池,泛舟碧池,說不出的溫馨愜意。
陶侃手撚花白的長須,卻是一直在座位上閉目養神,對那些美若天仙的舞女完全視而不見,似乎也沒有在意那些技藝高超的琴師,隻是一個人搖頭晃腦,沉浸在自娛自樂之中。良久之後,曲終舞罷,女樂們領賞退場。而眾賓客也開始巡酒祝詞。陶侃笑著舉杯,一一應對。對了一輪後,又借口老邁不勝酒力,先下去休息靜養,讓桓溫繼續主持酒宴。
一出來,陶侃卻加快了腳步,足下生風,渾然沒有了方才的踉蹌醉態。前麵,陶府管家打著一盞明亮的燈籠,匆匆引路。不久,兩人來到後花園一間隱蔽的花匠小屋前。
陶侃低聲吩咐了管家幾句,打發他離去後,便上前輕輕推開了木門。隻見屋內空間狹小,一燈如豆,甚是昏暗。但卻有一個忽閃的人影背對著門坐在裏麵,看到有人進來,他霍地一下轉身站了起來,卻是方才子堂上演奏的那名盲琴師。
陶侃渾身一震,慌忙理了理花白的胡須,邁著方步走到院門口,一邊拱手施禮,一邊笑嗬嗬說道:“殷大名士雅量高致,今日竟也會光臨寒舍,真是令老夫這裏蓬蓽生輝啊。”
殷浩身穿一襲普通的白衣道袍,乘坐的也不是華麗的駟馬軺車,而是由兩頭水牛牽引的木質氈車。當下他笑嘻嘻地從車上跳下來,手執一隻碩大的葫蘆,不時地嘬上一口,眾人隔得老遠就能聞到那刺鼻的酒味。
陶侃卻全不以為然,反而上前稱讚道:“殷大人果然是名士大家,瀟灑豪邁不拘小節,其凜凜風度,不亞於春秋時代的伯牙鍾子期,高山流水,古今常在。讓老夫今夜大開眼界,心馳神往。”
“不敢不敢,老將軍過譽了。”殷浩拱手答禮道,“老將軍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大晉柱國。殷某不過一閑散的閑雲野鶴,隻有一些浪得的虛名,怎堪得老將軍讚譽?”
陶侃大笑,隨即請其入內。殷浩不卑不亢,當下也不客氣,昂然而入,忽見桓溫在側,朝其微微冷笑,便駐足停步,看著對方一身的戎裝具甲,笑著說道:“元子為何這身打扮,須知這裏是宴場,並非沙場,難道對於喝酒吃肉,元子也要來一次橫掃千軍、風卷殘雲的隔江大戰嗎?不過殷某也有老饕之性,元子若行此舉,倒是在下的同道啊。”
桓溫也跟著笑了起來:“桓某之所以這身裝扮,就是為了保證淵源(殷浩的字)你能夠那身打扮。沒有我的披甲執劍,何來你的道袍酒葫?”
殷浩一聽,頓時語塞,無言以對。旁邊一人見狀,趁機上前溜須道:“就是啊。此次若不是桓大都督領兵奮戰,大獲全勝,我等又如何能在此飲宴高歌?都是托了駙馬爺的福,讓我等高枕無虞地逍遙安樂,駙馬爺真是功莫大焉,善行..”
那人話還未說完,桓溫便輕咳一聲打斷道:“桓某一向喜歡和人一起分享功勳,若閣下羨慕桓某榮耀無限,那不如你我二人同心聯手,一道去江北掃除殘敵。功名但在馬上取,蘇、祖二賊仍躲在巢穴中負隅頑抗,閣下若能擒此二賊,轉瞬間就可與桓某一樣飛黃騰達,前途無限。”
那人討了個沒趣,隻得悻悻道:“在下..在下手無縛雞之力,哪裏有桓大都督的本事?駙馬爺說笑了。”
陶侃在旁,上前低聲對桓溫道:“元子,這幾位賀客也是出於一片好意,不要對人家冷嘲熱諷。如今大敵還未平滅,豈可內部失了團結,讓叛賊有機可乘?”
桓溫道:“殷淵源是在下的摯友,我與其互相引為知己,故而開兩句玩笑無傷大雅。但即便他有不是,外人也無權譏諷於他,而桓某更不能眼睜睜看著朋友受人欺辱而不出言相助,袖手旁觀不是待友之道。”
殷浩收起嬉笑神色,衝著桓溫深深一揖:“殷某有幸引元子為至交,今生再無他求。”
就在這時,又有門客來報,教坊司的女樂優伶都已係數到了。陶侃下令即可開宴,並派管家將女樂都領到堂中央去。
舞女們嫋嫋婷婷地魚貫而入,後麵還跟著一批樂師,陶侃見隊伍中並無謝安,便問帶人而來的領隊:“你家教坊司大人沒有來嗎?”
“稟太尉大人。”領隊恭恭敬敬地說道:“我家謝大人本是要來助興的,不料今日下午在花園中貪看池中金魚,結果於室外站得太久,不幸偶染風疾,走不得路,因此隻能在家中靜養,請大人原諒。”
“哦..謝大人病了?”陶侃皺了皺眉,旋即吩咐管家:“老王,等宴會完畢後,你去後堂把老夫的速效籠心丸拿來幾粒,送給謝大人。”
不提領隊向陶侃千恩萬謝,單說廳堂中,隨著桓溫代表陶侃發布酒宴開始的指令,眾賓客們紛紛舉起酒杯,熱情稱頌陶老將軍雪中送炭,帶領大兵及時敢來解除了朝廷危機,不愧是國家棟梁。同時也將桓溫大大誇獎了一番,說他盡管臨危受命,兵微將寡,但運籌帷幄之下,仍然取得了水戰大捷,保護京城不受侵犯。如此蓋世之功,雖古之名將也不如。
桓溫不動聲色,隻是感激諸位賓客的讚賞,與大家一起舉杯一飲而盡。接著,他例行公事地吩咐女樂上場,表演歌舞以祝酒興。
一隊隊婀娜多姿的舞女身著輕紗薄翼,在堂中央翩翩起舞。這些舞女大多是教坊司從北方私買來的胡人,個個高鼻藍眼,皮膚白皙,身材高挑而豐盈,和漢家女子大有不同,別具一番風味。一眾賓客雙眼眨也不眨,細細地端詳她們的曼妙舞姿,個個看得賞心悅目。
同時,教坊司派來的男樂師們也是技藝超群,尤其是中間一位蒙麵的盲琴師,據說是因為小時被火焚麵,五官盡毀,為了不引起眾人驚懼,故而用鬥篷遮麵。雖然裝扮怪異,但他彈奏五弦琴的技術卻可以說是出神入化、登峰造極。那琴音的魅力讓人陶醉癡迷,讓人渾然忘記了桌上的美酒佳肴。隻聽那琴聲如流水般潺潺環繞,不絕如縷,引得百鳥爭鳴,萬花鬥豔,使聽者恍若身處瓊華瑤池,泛舟碧池,說不出的溫馨愜意。
陶侃手撚花白的長須,卻是一直在座位上閉目養神,對那些美若天仙的舞女完全視而不見,似乎也沒有在意那些技藝高超的琴師,隻是一個人搖頭晃腦,沉浸在自娛自樂之中。良久之後,曲終舞罷,女樂們領賞退場。而眾賓客也開始巡酒祝詞。陶侃笑著舉杯,一一應對。對了一輪後,又借口老邁不勝酒力,先下去休息靜養,讓桓溫繼續主持酒宴。
一出來,陶侃卻加快了腳步,足下生風,渾然沒有了方才的踉蹌醉態。前麵,陶府管家打著一盞明亮的燈籠,匆匆引路。不久,兩人來到後花園一間隱蔽的花匠小屋前。
陶侃低聲吩咐了管家幾句,打發他離去後,便上前輕輕推開了木門。隻見屋內空間狹小,一燈如豆,甚是昏暗。但卻有一個忽閃的人影背對著門坐在裏麵,看到有人進來,他霍地一下轉身站了起來,卻是方才子堂上演奏的那名盲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