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她將一對美麗的鳳目轉向丁曉武,“丁壯士,哀家今日不能款待你一道用膳,請莫要見怪。”
丁曉武心中竊喜,嘴上卻說道:“沒事沒事,太後娘娘下次多賞賜點大魚大肉給微臣就行了,光有素菜還真不好下酒。”
這次唐太監是完全聽懂了。他不明白太後為什麽要改變初衷,但既然如此決定了,隻有遵從,當下向身邊的副手們吩咐了幾句,讓其下去安排。
唐太監仍是心有不甘,瞥眼瞅了瞅太後的臉色,拾起別在腰間的兩塊玉玦,舉在對方眼前偷偷敲了兩下,可太後卻視而不見無動於衷。
“來人,將皇上的封賞詔書拿來,在此宣讀。”庾太後忽然對隨從們吩咐道。
一名太監當即答應一聲,從背後取出一卷背著的黃絹,恭敬地雙手捧著,來到莫名其妙的丁曉武麵前,展開高聲宣讀道:“奉天承運..”
一段話朗朗講完,丁曉武文言文水平雖差,卻也聽出這是加封自己為四品遊擊都尉的委任狀,並且賜麒麟鎖子甲、錦袍玉帶。丁曉武已經厭倦了官場上這種爾虞我詐、明槍暗箭的痛苦日子,雖然對官職已經不再感冒,還是遵照禮節磕頭謝恩。
等賞賜過後,丁曉武大著膽子疾步上前,衝著皇太後的禦輦下拜道:“微臣鬥膽,有要事啟奏陛下,太後。(.好看的小說)”
“哦,卿家還有何事要奏?”因為丁曉武已經被升為晉朝正式武官,所以庾太後也改了稱呼。
“臣主動請纓,請出鎮江北,為陛下、朝廷平亂建功。”
丁曉武話音剛落,小皇帝司馬衍就在旁邊叫起來:“不行啊,丁愛卿你不能走,朕還想跟你探討軍事戰法呢,如何可以棄朕而去?”
“衍兒別鬧。”庾太後喝了一句,轉頭又對丁曉武道:“卿家剛剛在長江上經曆了一番苦戰,現在又要出鎮江北,豈不是太勞苦了?卿家且在建康安歇一段時日,剿滅江北叛軍的事情,皇上自會安排他人代勞。”
丁曉武再次叩拜道:“稟太後,陶荊州的大軍雖然已經登陸包圍了曆陽和壽春,但荊州兵向來習於水戰卻短於陸戰,而蘇、祖的叛軍都在北方和胡兵多次戰鬥,個個都是經驗豐富,且凶悍嗜殺,所以荊州兵雖然人數是對方的數倍,但過了那麽長時間,仍然戰對方不下。”
庾太後點頭道:“不錯,卿家講的很有道理。[.超多好看小說]荊州兵馬這段時日打得是很吃力,前方戰事也不順,已經很久沒有像長江水戰那樣的大捷報傳入京城及朝堂了。”
“所以,桓卿家才建議你去江北參與平叛。”庾太後抬眼望向丁曉武,繼續道:“丁卿家出生於關中,成長於河北,是地道的北方人士,因此擅長步騎陸戰,這可謂用人之長,行得其所。”
丁曉武道:“太後娘娘聖明,微臣和桓都督就是這個主意。但微臣無意和陶荊州爭功奪利,江北除了曆陽和壽春兩個據點外,還有大片土地被叛軍竊據。那些叛軍將領正在招募援軍,打算為他們的主子解圍。我軍絕不能眼睜睜看著敵方從容舉動而沒有任何行事,所以微臣此去,目的隻是隔絕叛賊的援軍,不讓他們裏應外合,對陶荊州的圍城部隊造成威脅。隻要叛賊無法支援被困城池,曆陽和壽春遲早會彈盡糧絕,到時候叛賊走投無路必然不戰自亂,荊州兵也就順利成章地不戰而勝。”
“不錯,卿家所言甚是,的確是這個道理。”庾太後滿意地點了點頭。“那好,就依卿家所言,由你這位折衝都尉率領朝廷精銳,進兵江北,務必要掃清敵寇,澄清寰宇。”
“臣遵旨。”丁曉武終於如願以償,喜滋滋地叩頭謝恩。
接下來,小皇帝司馬衍好不容易等大人們講完正事,於是趕緊拉著丁曉武問長問短。丁曉武知道現在仍沒有脫離虎口,於是使出渾身解數,把肚子裏的所知道的正貨水貨都編成一套套喜聞樂見的故事,如數家珍地講給司馬衍聽,當然不僅僅是長江水戰,更多的是電影《指環王》《哈利波特》《阿凡達》,除了好萊塢大片外還有變形金剛,黑貓警長及葫蘆兄弟,反正一切都是司馬衍聞所聞問見所未見。
司馬衍雖高高在上,畢竟是孩童心性,乍一聽到那麽多好聽好玩的精彩故事,頓時高興得手舞足蹈。他纏著丁曉武一直講到了午後,直到太監們一個勁地催促皇上用午膳,這才依依不舍地放棄。但他一直把丁曉武送到了宮門口外,又說四品官該有像樣的儀仗,賞了丁曉武一輛華貴的雙馬軺車後,方戀戀不舍地灑淚而別。
由於小皇帝一直跟丁曉武呆在一塊兒,那些埋伏在階下拱廊裏的刀斧手們始終沒有機會下手。但唐太監明白,更多的原因其實是太後打了退堂鼓,如果她以母後的身份強行命令司馬衍離開,而那丁曉武來不及逃出宮門,埋伏的殺手們仍然可以以十足的把握殺掉此人。然而遺憾的是,直到丁曉武坐上了皇上賜予的軺車,快馬加鞭揚長而去,太後也沒有下達行動的指令。
庾太後就在蝴蝶池邊匆匆用了點素齋,吃完後仍沒有離去,依然坐在太師椅上,慵懶地望著池塘邊的梅花出神,口中不時地喃喃低語:“數剪梅花,為誰而開。”
一個身穿繡著八卦太極圖的青衣長袍,頭戴如意金鉤,大袖乾坤的長須老道飄飄然、急匆匆走了進來。吳先生似乎對此人有些厭惡,當下向太後告了禮,轉身回房休息去了。儒家和道教一向不睦,子不語怪力亂神,所以吳先生自然對這個算命占卜的方士沒什麽好臉色。
那老道士卻沒心思計較,他快步來到太後身邊,躬身下拜道:“微臣欽天監司正公孫遊,叩見太後娘娘,願娘娘千歲千千歲。”
“嗯,起來說話吧。”
公孫遊神色陰晴不定,他急急回了一禮,隨後顧不得客套,開門見山說道:“娘娘,方才隻要您金口一開,我大晉的厄運就將終結,那天下傾頹的預言也會不攻自破。這麽好的機會,娘娘您為何存起了婦人之仁,一念之差,竟然把那個妖孽災星白白放走了,這不是取禍之道嗎?微臣實在無法理解,故而鬥膽在此冒死質問。”
丁曉武心中竊喜,嘴上卻說道:“沒事沒事,太後娘娘下次多賞賜點大魚大肉給微臣就行了,光有素菜還真不好下酒。”
這次唐太監是完全聽懂了。他不明白太後為什麽要改變初衷,但既然如此決定了,隻有遵從,當下向身邊的副手們吩咐了幾句,讓其下去安排。
唐太監仍是心有不甘,瞥眼瞅了瞅太後的臉色,拾起別在腰間的兩塊玉玦,舉在對方眼前偷偷敲了兩下,可太後卻視而不見無動於衷。
“來人,將皇上的封賞詔書拿來,在此宣讀。”庾太後忽然對隨從們吩咐道。
一名太監當即答應一聲,從背後取出一卷背著的黃絹,恭敬地雙手捧著,來到莫名其妙的丁曉武麵前,展開高聲宣讀道:“奉天承運..”
一段話朗朗講完,丁曉武文言文水平雖差,卻也聽出這是加封自己為四品遊擊都尉的委任狀,並且賜麒麟鎖子甲、錦袍玉帶。丁曉武已經厭倦了官場上這種爾虞我詐、明槍暗箭的痛苦日子,雖然對官職已經不再感冒,還是遵照禮節磕頭謝恩。
等賞賜過後,丁曉武大著膽子疾步上前,衝著皇太後的禦輦下拜道:“微臣鬥膽,有要事啟奏陛下,太後。(.好看的小說)”
“哦,卿家還有何事要奏?”因為丁曉武已經被升為晉朝正式武官,所以庾太後也改了稱呼。
“臣主動請纓,請出鎮江北,為陛下、朝廷平亂建功。”
丁曉武話音剛落,小皇帝司馬衍就在旁邊叫起來:“不行啊,丁愛卿你不能走,朕還想跟你探討軍事戰法呢,如何可以棄朕而去?”
“衍兒別鬧。”庾太後喝了一句,轉頭又對丁曉武道:“卿家剛剛在長江上經曆了一番苦戰,現在又要出鎮江北,豈不是太勞苦了?卿家且在建康安歇一段時日,剿滅江北叛軍的事情,皇上自會安排他人代勞。”
丁曉武再次叩拜道:“稟太後,陶荊州的大軍雖然已經登陸包圍了曆陽和壽春,但荊州兵向來習於水戰卻短於陸戰,而蘇、祖的叛軍都在北方和胡兵多次戰鬥,個個都是經驗豐富,且凶悍嗜殺,所以荊州兵雖然人數是對方的數倍,但過了那麽長時間,仍然戰對方不下。”
庾太後點頭道:“不錯,卿家講的很有道理。[.超多好看小說]荊州兵馬這段時日打得是很吃力,前方戰事也不順,已經很久沒有像長江水戰那樣的大捷報傳入京城及朝堂了。”
“所以,桓卿家才建議你去江北參與平叛。”庾太後抬眼望向丁曉武,繼續道:“丁卿家出生於關中,成長於河北,是地道的北方人士,因此擅長步騎陸戰,這可謂用人之長,行得其所。”
丁曉武道:“太後娘娘聖明,微臣和桓都督就是這個主意。但微臣無意和陶荊州爭功奪利,江北除了曆陽和壽春兩個據點外,還有大片土地被叛軍竊據。那些叛軍將領正在招募援軍,打算為他們的主子解圍。我軍絕不能眼睜睜看著敵方從容舉動而沒有任何行事,所以微臣此去,目的隻是隔絕叛賊的援軍,不讓他們裏應外合,對陶荊州的圍城部隊造成威脅。隻要叛賊無法支援被困城池,曆陽和壽春遲早會彈盡糧絕,到時候叛賊走投無路必然不戰自亂,荊州兵也就順利成章地不戰而勝。”
“不錯,卿家所言甚是,的確是這個道理。”庾太後滿意地點了點頭。“那好,就依卿家所言,由你這位折衝都尉率領朝廷精銳,進兵江北,務必要掃清敵寇,澄清寰宇。”
“臣遵旨。”丁曉武終於如願以償,喜滋滋地叩頭謝恩。
接下來,小皇帝司馬衍好不容易等大人們講完正事,於是趕緊拉著丁曉武問長問短。丁曉武知道現在仍沒有脫離虎口,於是使出渾身解數,把肚子裏的所知道的正貨水貨都編成一套套喜聞樂見的故事,如數家珍地講給司馬衍聽,當然不僅僅是長江水戰,更多的是電影《指環王》《哈利波特》《阿凡達》,除了好萊塢大片外還有變形金剛,黑貓警長及葫蘆兄弟,反正一切都是司馬衍聞所聞問見所未見。
司馬衍雖高高在上,畢竟是孩童心性,乍一聽到那麽多好聽好玩的精彩故事,頓時高興得手舞足蹈。他纏著丁曉武一直講到了午後,直到太監們一個勁地催促皇上用午膳,這才依依不舍地放棄。但他一直把丁曉武送到了宮門口外,又說四品官該有像樣的儀仗,賞了丁曉武一輛華貴的雙馬軺車後,方戀戀不舍地灑淚而別。
由於小皇帝一直跟丁曉武呆在一塊兒,那些埋伏在階下拱廊裏的刀斧手們始終沒有機會下手。但唐太監明白,更多的原因其實是太後打了退堂鼓,如果她以母後的身份強行命令司馬衍離開,而那丁曉武來不及逃出宮門,埋伏的殺手們仍然可以以十足的把握殺掉此人。然而遺憾的是,直到丁曉武坐上了皇上賜予的軺車,快馬加鞭揚長而去,太後也沒有下達行動的指令。
庾太後就在蝴蝶池邊匆匆用了點素齋,吃完後仍沒有離去,依然坐在太師椅上,慵懶地望著池塘邊的梅花出神,口中不時地喃喃低語:“數剪梅花,為誰而開。”
一個身穿繡著八卦太極圖的青衣長袍,頭戴如意金鉤,大袖乾坤的長須老道飄飄然、急匆匆走了進來。吳先生似乎對此人有些厭惡,當下向太後告了禮,轉身回房休息去了。儒家和道教一向不睦,子不語怪力亂神,所以吳先生自然對這個算命占卜的方士沒什麽好臉色。
那老道士卻沒心思計較,他快步來到太後身邊,躬身下拜道:“微臣欽天監司正公孫遊,叩見太後娘娘,願娘娘千歲千千歲。”
“嗯,起來說話吧。”
公孫遊神色陰晴不定,他急急回了一禮,隨後顧不得客套,開門見山說道:“娘娘,方才隻要您金口一開,我大晉的厄運就將終結,那天下傾頹的預言也會不攻自破。這麽好的機會,娘娘您為何存起了婦人之仁,一念之差,竟然把那個妖孽災星白白放走了,這不是取禍之道嗎?微臣實在無法理解,故而鬥膽在此冒死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