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的烏雲依然沒有散去,讓本來就已經蕭條的秋日景象又平添了些許潮濕和陰冷。(.)


    汴梁城東北的陳橋驛人來人往,驚醒了驛站邊的那些昏昏欲睡的枯藤老樹昏鴉。


    陳橋驛始建於後周,是都城汴梁外的一座屯兵驛站,因為這裏是曾宋太祖黃袍加身的地方,所以這小小的驛站就有了更多特殊的含義。欽宗讓康王在此點兵出征,一來是向康王和朝中大臣表明自己對這位弟弟的絕對信任,二來也希望康王和大宋的軍隊牢記太祖開創的這份基業不能在自己這一代給丟了。


    陳橋鎮上的居民有兩百多戶,鎮上的居民大都從事客棧經營、貨物派發等商業活動,由於此地是南北官道與東西官道的交匯之處,沒有戰亂的時候各地客商絡繹不絕,現如今北方已被金人占領,山東又有金人入侵,小鎮居民的日子也沒有往日那般富足殷實了,然而本地還經常有禁軍駐紮換防,來往的官差們也經常在此駐足休息,因此也不至於過分的冷清和蕭條。


    不過,令鎮上的居民感到吃驚的是,今天的陳橋驛卻突然來了許多的兵馬,而這些兵馬並不在此吃住,而是急急忙忙地往東邊的禁軍大營集合,鎮上的人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他們隻求戰火不要燒到自家門口,能夠繼續過自己安定的日子。


    “駕,駕!……”


    一行隊伍穿戴齊整從汴梁的官道上疾馳而來,馬蹄踐踏著滿地的泥水,讓街道上的居民們紛紛退避三舍。柳逸玄重新騎上了戰馬,跟隨康王趙構往陳橋驛兵站整點軍馬。


    隨行隊伍剛到了河邊,柳逸玄就遠遠的看到橋頭上站著許多人馬,走近一看才知道,原來這些都是奉旨來此集結的幾路將領,這些將領中有汝南節度使馬夢龍、相州守備劉浩、鈞州郡王的次子向金奎以及駐紮在陳橋驛的部分禁軍頭領。


    柳逸玄跟著康王來到橋頭,眾位將領連忙躬身施禮參拜康王。康王下了馬來。對眾將領笑道:“各位將軍不必多禮,快快請起!”


    各位將軍起了身,各自報了家門,這些將領中隻有汝南節度使馬夢龍年齡最長。康王曾經與他謀過麵,故而認得他。康王對馬夢龍笑道:“馬將軍久違了,多年未見,將軍依然風采依舊啊!”


    那馬夢龍笑道:“拖王爺的福,末將一切安好。”


    康王又問那向金奎道:“你就是向郡王的二兒子?果然也是年少有為啊!那老郡王的身體一向可好啊?”


    那向金奎年僅二十五歲,這次是替他父親帶兵出征的,那老郡王向忠輝年近花甲,多年沒上過戰場,不願再帶兵廝殺,所以就讓自己的兒子替他前來帶兵。向金奎見康王來問。急忙回道:“有勞千歲掛念,家父隻是年老體弱,怕自己到了戰場也使不出了力氣,所以才向聖上奏明原由,讓末將代替他跟隨千歲出征。”


    康王又向相州守備劉浩問好。這劉浩向來寡言少語,不善言談,也沒有跟趙構過多客氣。將帥們互相認識完畢,康王又向幾位將軍介紹柳逸玄,康王道:“這位小將軍乃是禦林軍副都統柳逸玄,是聖上派給本王的裨將!”


    那馬夢龍和劉浩早就注意到了柳逸玄的到來,隻是在康王麵前。未敢過多展露。柳逸玄對幾位將軍抱拳施禮笑道:“馬將軍、劉將軍,別來無恙啊!沒想到能和兩位哥哥在這裏見麵。”


    馬夢龍和劉浩也抱拳回禮道:“柳公子也別來無恙,幾日不見,沒想到你已經做了禦林軍的副都統了,真是可喜可賀啊!”


    柳逸玄與馬夢龍和劉浩的交情不深,但畢竟都在宗澤帳下混過。也算是故人了,特別是那馬夢龍對自己本來就沒多少好感,在攻打濮陽的時候還給自己出過不少難題,但相比其他的許多將領來說,熟人總比生人要好。


    康王一見柳逸玄和這幾位將領果然認識。也沒再多介紹什麽,便帶著這些將領去了禁軍營中的大帳內議事。


    大帳之內,康王取出調兵的令牌和欽宗的聖旨,對各位將軍說道:“此次本王奉旨出征,就是要去濟州支援濟王千歲,據前方來報,金兵在黃河以北集結了十五萬大軍,看來是要與我軍決戰,濟王坐擁濟州、青州、兗州三地軍馬,人馬也有十餘萬,不過聖上擔心濟王一時抵擋不住,就讓各位將軍帶來本部人馬前去支援。本王帶兵時間不長,今後還要仰仗各位將軍多多指教。”


    那馬夢龍笑著言道:“千歲過謙了,既然聖上有旨讓千歲為帥,我等自當戮力齊心,惟千歲之命是從!”


    “好,有馬將軍這句話,本王就放心了!”康王最擔心這些將領各懷鬼胎,怕他們覺得自己年少,不聽自己的指揮,聽了馬夢龍表了決心,一時麵上也輕鬆了不少。


    馬夢龍又言道:“千歲,如今軍馬已準備齊整,各路將軍也到齊了,不知我們何時動身前往濟州?”


    康王道:“按聖上旨意,我們今日午時三刻出發,天黑之前抵達定陶城外,各位將軍有何意見?”


    那相州守備劉浩言道:“千歲,這幾日連連降雨,路麵泥濘濕滑,我們還是早些動身,以免延誤了行軍時日。”


    康王聽了這話,回身問了柳逸玄一句,“現在是幾時了?”柳逸玄憑借自己的經驗判斷,自己辰時從汴梁出來,到這陳橋驛也就花了一個時辰,便回答道:“現在估計已過了巳時了。”


    “噢,既然還未到午時三刻,就先讓兵士們原地休息待命,各位將軍趕了這麽遠的路也都累了,等休息好了再動身也不遲!”於是說著便給各位將軍們看座,還讓禁軍營中的軍士泡茶送來。


    各位將軍見康王讓他們原地休息,自然心裏樂意,因為他們自昨日得了聖旨之後便連夜往京城來集結,現在康王給他們上茶看座,也都紛紛坐下來喝茶閑談。


    柳逸玄對康王言道:“千歲,常言道‘救兵如救火’,如今我們要去濟州援助,還是早些動身為好啊!”


    康王轉身瞅了柳逸玄一眼,不耐煩地說道:“聖旨上說讓我們午時三刻動身,現在時辰還未到,為何要提前起兵啊?”


    “可是千歲,外麵天氣陰沉,怕是不久又要下雨,若午後下起雨來,必定會降低我們的行軍速度,我們早些動身,也好能在天黑之前抵達定陶城啊,千歲,此事宜早不宜晚,還是下令出兵吧!”


    “你閉嘴!我是主帥還是你是主帥?既然有聖旨在此,我等豈能違抗?”


    柳逸玄見康王雖然在欽宗麵前著表現的一臉著急,仿佛急不可耐地要去支援濟王,但出了京城就變得這般懈怠,絲毫沒有救兵如救火的狀態,這讓柳逸玄的心裏頓時感覺到事情不妙。欽宗生怕山東的兵馬扛不住金人的進攻,這才讓康王帶兵救援,卻不想這康王竟然別有用心,有意要拖延行軍時日,畢竟宋金兩國戰事如何發展,且待下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回清明上河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鶴並收藏夢回清明上河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