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趙構果然拖到了午時三刻才下令出兵,柳逸玄身為康王裨將,又不敢違抗他的軍令,也隻好聽之任之。【擺渡搜經|典|小說免費下載小說】宋軍共有三萬人馬,因為此行是往山東支援濟王,因此並未帶太多的輜重和糧草,目的是早點到達濟州。
大軍離開陳橋驛不到十裏,天空就又開始下起雨來,此時正值深秋時節,天色陰暗潮濕,士兵們踩著泥濘的道路,一身疲憊,毫無鬥誌,再加上雨水打濕了盔甲,各個垂頭喪氣怨聲載道。
宋軍沿著官道一路東行,雖然行軍速度有限,但畢竟是輕裝前行,還是在天黑的時候達到了定陶城外,定陶縣令知道有大軍到此,急忙到城外迎接,康王命大軍入城休息,在城牆邊上搭起營帳,又讓定陶城的官員和百姓勞軍,為軍士們燒火造飯,準備幹糧。
將士們用過晚飯,人報有濟州使者要往京城送信,康王急忙叫來使者問話。康王見那使者一臉泥水,身上還有些血跡,連忙問道:“本王問你,那濟州戰況如何?你為何身上皆是血跡啊?”
那使者才吃了一些酒飯,喘著氣回道:“稟報王爺,濟州怕是保不住了!兩日前金兵趁著夜色渡過了黃河,那遼王完顏斜兵分三路,將濟州團團圍住,濟王千歲正向四處求援,小的們是冒著生命危險才逃出來的,這身上的血跡也是跟金人廝殺時留下的。”
“這麽說金兵已把濟州圍住了?那你們濟王手中還有多少人馬?城中糧草能堅持多少時日?”
“濟州城中的守軍還有五萬,糧草能夠半月使用,另外我們王爺已派人往青州、兗州送信。令兩州太守帶兵前來救援,小人聽說聖上派了康王千歲前去救援。還望千歲早日前去,救救我們濟州吧!”
康王聽了這話。一時手足無措猶豫不決,隻見他眉頭緊皺,沉默不語。柳逸玄不知康王又作何打算,連忙示意左右,把送信的使者帶了下去。
眾位將軍見康王愁眉不展,也紛紛暗自嘀咕,不知大軍下一步又該何去何從,康王對眾人說道:“諸位將軍,方才濟州使者的話你們也聽到了。如今濟州已被圍困,我們即便趕到了濟州,怕是也進不了城了,聖上本來是讓我們去支援濟州城防,現如今金兵已將濟州團團圍住,我們又當作何打算啊?”
馬夢龍知道康王心中的顧忌,於是起身言道:“聖上昨日傳旨,讓我們去濟州支援,卻不料濟州情況有變。若我們還是按原計劃直奔濟州的話,必然要突破金兵的包圍,以我們這三萬人馬去衝破金國的十萬人馬的包圍,這豈不是以卵擊石?依末將之意。還是暫且按兵不動,等待聖上的旨意再做決定為好。”
“嗯,馬將軍言之有理。(.無彈窗廣告)”康王聽了馬夢龍之言。連連稱讚。
柳逸玄見馬夢龍有怯戰之象,連忙對康王說道:“萬萬不可啊千歲!”
“有何不可?”
“千歲。方才使者之言您也聽到了,金人是兩日前過的黃河。現在還沒有站穩腳跟,尚不足為我軍所懼。況且救兵如救火,濟王已向青州、兗州求救,我們更應該不遺餘力前去救援,如果能與其他兩路人馬及時匯合,再與濟州城內的人馬裏應外合,說不定能將這夥來犯的金兵全殲在濟州這片土地上,如此建功立業的良機千歲豈能錯過?”
“這個……”康王聽了柳逸玄之言,一臉為難,顯然是不想與金人交兵。那馬夢龍以前與康王多有接觸,也了解康王的心思,便對柳逸玄笑道:“柳公子還是這般的異想天開啊,金兵的實力你我都曾在河北見識過,以我們這點兵力,還想把這股金兵全殲,簡直是癡人說夢。聖上讓康王爺帶兵支援濟州,是以為金人尚未渡過黃河,現如今金人已經渡河,我們的‘援兵’一下子成了‘救兵’,豈能不改變一下策略?”
“改變策略?哼哼,馬將軍打算怎麽改變策略?在這裏見死不救,作壁上觀,就是你的策略嗎?”柳逸玄冷冷地諷了一句。
“你!……誰說要見死不救了!這隻是軍情有變,我們不得已而做出的調整而已!”馬夢龍見他直言不諱,絲毫不給康王麵子,急忙高聲辯解。
“不得已而做出的調整?說得好聽!那金國人亡我大宋之心早已路人皆知,這場仗早晚都是要打的,躲是躲不掉的,與其晚打,不如早打,與其在京城打,不如在山東打!現如今山東眾多州縣有軍馬不下十萬,完全可以和金人決一死戰。康王現如今領兵去救山東,必然會讓山東百姓和將士感恩戴德,若康王能救下濟州,一則可以免中原戰亂之苦,二則可以全兩位王爺的手足之情,三則不負聖上的一片苦心期許,如此一舉多得的事情,千歲豈能遲疑啊?”
康王聞聽柳逸玄之言,也似乎有些道理,他是奉了欽宗的旨意去濟州支援的,不能隻走到定陶就止步不前啊,若日後被欽宗和濟王知道這事,兄弟間也不好相見,於是說道:“行了,你們別再爭了,傳我將令,明日五更造飯,咱們按原計劃繼續前進便是!”
柳逸玄聽了這話,才放心下來,他真怕康王一時畏懼,不敢去山東和金人交戰,現在濟王手中兵力不足,正需要兵馬支援,若果能將宋金兩國的戰事拖在山東,也免去了京城百姓的戰亂之苦,雖然這個想法有些自私,但京城畢竟是皇室成員集中居住的地方,隻有保住了京城,才能算保住了這個王朝。
次日清晨,宋軍按原計劃繼續行進,按照眾位將軍的商議,宋軍今日午後就得抵達鄆城縣,在鄆城用過午飯,繼續向東平一帶前進,爭取天黑之前到達東平。由於今日天氣好轉,降雨已經停止,宋軍的行軍速度大大提高,果然在中午時分到達鄆城,鄆城縣令按照康王指示,備好糧米勞軍,宋軍飽餐一頓繼續向東北前行。
鄆城東北有一片山崗,此處荊棘叢生林木茂密,因為北麵挨著水泊梁山,往年常有土匪盜賊出沒,因此周邊村鎮較少。康王讓相州守備劉浩為先鋒在前麵開道,自己和馬夢龍、向金奎等將領隨後而行,一行人馬進了林子,隻見林子裏皆是些高大的鬆柏等樹木,由於空山新雨,林中霧氣彌漫,一股陰冷之氣鋪麵而來。
柳逸玄立在馬上,知道此地離梁山不遠,心裏還盤算著要是遇見個梁山好漢出來劫道,也不虛此行了一回。正思慮間,卻見劉浩派哨兵前來向康王報道:“回稟王爺,前方林間發現一支人馬,劉將軍讓小的向王爺回報!”
“噢?一支人馬?是什麽樣的人馬?不會是梁山賊寇吧?”康王問道。
“看他們的裝扮不像是是賊寇,倒像是我們大宋的軍馬。”
“什麽?大宋的軍馬?在哪兒呢,快帶我去看看!”
畢竟宋軍所遇何人,後文便知分曉。(未完待續。。)</dd>
大軍離開陳橋驛不到十裏,天空就又開始下起雨來,此時正值深秋時節,天色陰暗潮濕,士兵們踩著泥濘的道路,一身疲憊,毫無鬥誌,再加上雨水打濕了盔甲,各個垂頭喪氣怨聲載道。
宋軍沿著官道一路東行,雖然行軍速度有限,但畢竟是輕裝前行,還是在天黑的時候達到了定陶城外,定陶縣令知道有大軍到此,急忙到城外迎接,康王命大軍入城休息,在城牆邊上搭起營帳,又讓定陶城的官員和百姓勞軍,為軍士們燒火造飯,準備幹糧。
將士們用過晚飯,人報有濟州使者要往京城送信,康王急忙叫來使者問話。康王見那使者一臉泥水,身上還有些血跡,連忙問道:“本王問你,那濟州戰況如何?你為何身上皆是血跡啊?”
那使者才吃了一些酒飯,喘著氣回道:“稟報王爺,濟州怕是保不住了!兩日前金兵趁著夜色渡過了黃河,那遼王完顏斜兵分三路,將濟州團團圍住,濟王千歲正向四處求援,小的們是冒著生命危險才逃出來的,這身上的血跡也是跟金人廝殺時留下的。”
“這麽說金兵已把濟州圍住了?那你們濟王手中還有多少人馬?城中糧草能堅持多少時日?”
“濟州城中的守軍還有五萬,糧草能夠半月使用,另外我們王爺已派人往青州、兗州送信。令兩州太守帶兵前來救援,小人聽說聖上派了康王千歲前去救援。還望千歲早日前去,救救我們濟州吧!”
康王聽了這話。一時手足無措猶豫不決,隻見他眉頭緊皺,沉默不語。柳逸玄不知康王又作何打算,連忙示意左右,把送信的使者帶了下去。
眾位將軍見康王愁眉不展,也紛紛暗自嘀咕,不知大軍下一步又該何去何從,康王對眾人說道:“諸位將軍,方才濟州使者的話你們也聽到了。如今濟州已被圍困,我們即便趕到了濟州,怕是也進不了城了,聖上本來是讓我們去支援濟州城防,現如今金兵已將濟州團團圍住,我們又當作何打算啊?”
馬夢龍知道康王心中的顧忌,於是起身言道:“聖上昨日傳旨,讓我們去濟州支援,卻不料濟州情況有變。若我們還是按原計劃直奔濟州的話,必然要突破金兵的包圍,以我們這三萬人馬去衝破金國的十萬人馬的包圍,這豈不是以卵擊石?依末將之意。還是暫且按兵不動,等待聖上的旨意再做決定為好。”
“嗯,馬將軍言之有理。(.無彈窗廣告)”康王聽了馬夢龍之言。連連稱讚。
柳逸玄見馬夢龍有怯戰之象,連忙對康王說道:“萬萬不可啊千歲!”
“有何不可?”
“千歲。方才使者之言您也聽到了,金人是兩日前過的黃河。現在還沒有站穩腳跟,尚不足為我軍所懼。況且救兵如救火,濟王已向青州、兗州求救,我們更應該不遺餘力前去救援,如果能與其他兩路人馬及時匯合,再與濟州城內的人馬裏應外合,說不定能將這夥來犯的金兵全殲在濟州這片土地上,如此建功立業的良機千歲豈能錯過?”
“這個……”康王聽了柳逸玄之言,一臉為難,顯然是不想與金人交兵。那馬夢龍以前與康王多有接觸,也了解康王的心思,便對柳逸玄笑道:“柳公子還是這般的異想天開啊,金兵的實力你我都曾在河北見識過,以我們這點兵力,還想把這股金兵全殲,簡直是癡人說夢。聖上讓康王爺帶兵支援濟州,是以為金人尚未渡過黃河,現如今金人已經渡河,我們的‘援兵’一下子成了‘救兵’,豈能不改變一下策略?”
“改變策略?哼哼,馬將軍打算怎麽改變策略?在這裏見死不救,作壁上觀,就是你的策略嗎?”柳逸玄冷冷地諷了一句。
“你!……誰說要見死不救了!這隻是軍情有變,我們不得已而做出的調整而已!”馬夢龍見他直言不諱,絲毫不給康王麵子,急忙高聲辯解。
“不得已而做出的調整?說得好聽!那金國人亡我大宋之心早已路人皆知,這場仗早晚都是要打的,躲是躲不掉的,與其晚打,不如早打,與其在京城打,不如在山東打!現如今山東眾多州縣有軍馬不下十萬,完全可以和金人決一死戰。康王現如今領兵去救山東,必然會讓山東百姓和將士感恩戴德,若康王能救下濟州,一則可以免中原戰亂之苦,二則可以全兩位王爺的手足之情,三則不負聖上的一片苦心期許,如此一舉多得的事情,千歲豈能遲疑啊?”
康王聞聽柳逸玄之言,也似乎有些道理,他是奉了欽宗的旨意去濟州支援的,不能隻走到定陶就止步不前啊,若日後被欽宗和濟王知道這事,兄弟間也不好相見,於是說道:“行了,你們別再爭了,傳我將令,明日五更造飯,咱們按原計劃繼續前進便是!”
柳逸玄聽了這話,才放心下來,他真怕康王一時畏懼,不敢去山東和金人交戰,現在濟王手中兵力不足,正需要兵馬支援,若果能將宋金兩國的戰事拖在山東,也免去了京城百姓的戰亂之苦,雖然這個想法有些自私,但京城畢竟是皇室成員集中居住的地方,隻有保住了京城,才能算保住了這個王朝。
次日清晨,宋軍按原計劃繼續行進,按照眾位將軍的商議,宋軍今日午後就得抵達鄆城縣,在鄆城用過午飯,繼續向東平一帶前進,爭取天黑之前到達東平。由於今日天氣好轉,降雨已經停止,宋軍的行軍速度大大提高,果然在中午時分到達鄆城,鄆城縣令按照康王指示,備好糧米勞軍,宋軍飽餐一頓繼續向東北前行。
鄆城東北有一片山崗,此處荊棘叢生林木茂密,因為北麵挨著水泊梁山,往年常有土匪盜賊出沒,因此周邊村鎮較少。康王讓相州守備劉浩為先鋒在前麵開道,自己和馬夢龍、向金奎等將領隨後而行,一行人馬進了林子,隻見林子裏皆是些高大的鬆柏等樹木,由於空山新雨,林中霧氣彌漫,一股陰冷之氣鋪麵而來。
柳逸玄立在馬上,知道此地離梁山不遠,心裏還盤算著要是遇見個梁山好漢出來劫道,也不虛此行了一回。正思慮間,卻見劉浩派哨兵前來向康王報道:“回稟王爺,前方林間發現一支人馬,劉將軍讓小的向王爺回報!”
“噢?一支人馬?是什麽樣的人馬?不會是梁山賊寇吧?”康王問道。
“看他們的裝扮不像是是賊寇,倒像是我們大宋的軍馬。”
“什麽?大宋的軍馬?在哪兒呢,快帶我去看看!”
畢竟宋軍所遇何人,後文便知分曉。(未完待續。。)</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