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逸玄和靈兒在郡王府飽餐了一頓,因為離開京城的這些天兩個人一直虧待著自己的肚子,還好今天向忠輝設宴款待,柳逸玄和靈兒自然不會客氣。(.好看的小說)
柳逸玄相信自己的判斷,他知道向忠輝拿給自己看的那幅畫十有八九是一幅高質量的摹本,但他卻沒有一語道破,反而還把那幅贗品好聲誇讚了一番,柳逸玄之所以這麽做,其實是有他自己的考慮的。
首先來說,柳逸玄現在還是一個拐帶公主出宮的逃犯,是一個朝廷正在通緝的人,雖然現在欽宗為前線戰事忙得焦頭爛額,根本沒有心思再去管這些瑣事,但當初下旨追捕柳逸玄的文書還沒被撤銷,現在自己身處鈞州,那老郡王又知道自己的身份,此時行事必然要十分謹慎,不可再節外生枝。
再次來說,向忠輝讓自己去他書房賞畫,絕對不是出於好客,肯定有其他的目的,柳逸玄見那幅摹本製作精良,用筆工細,應該是出自於向忠輝或者其親信門客之手,這向忠輝也是丹青高手,親自仿製了這幅長卷其用意也是可想而知的。古來造假,目的無非兩種,一是為了坑蒙拐騙,拿著贗品說是真品,進而坑騙別人的錢財。二則是為了偷梁換柱掩人耳目,從而保護那幅真品。向忠輝身為郡王,早已是位極人臣,肯定不是為了謀取什麽錢財,那麽他偽造這幅《清明上河圖》的目的隻能是為了魚目混珠,保護住自己手裏的那幅真跡,即使在他死後會把那幅真跡帶進棺材裏也說不準。
同樣是喜愛收藏之人,柳逸玄對向忠輝的做法完全理解。自古的收藏大家,都是喜歡吃獨食的,手裏一旦有了喜歡的物件,就不願意拿出來給別人看,這幅《清明上河圖》雖是當年徽宗密賜與向忠輝的。外人很少有人知道,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即便向忠輝保密工作做得再好,也難免身邊的人不泄露出去。再加上六月間柳逸玄私闖鈞州一事,也是引起不小的轟動,當時禦史中丞秦檜曾以欽差身份來查案。許多來參加“賞瓷大會”古董商人也在鈞州,難免有人會打聽到相關的消息。
柳逸玄最終還是沒有指出那幅畫的真偽,隻帶著靈兒在郡王府大吃了一頓。那向忠輝見柳逸玄也沒有認出自己仿作是真是假,因此便安心了不少。其實對於這位酷愛書畫的老郡王來講,他仿造這一幅宮廷畫也並無其他惡意。隻是想給自己留下一條後路而已,萬一哪天有人要來看這幅畫,來者若是其他的皇親貴胄,或是哪位王爺,他便不好將別人拒之門外,到那時若將這幅仿作拿了出來,也可免了許多麻煩。再者說,這幅畫一旦被外人知曉。保不準會有誰惦記著,若手裏有個備份,萬一出現了什麽意外。也好有個後手。
向忠輝的這番考慮也並非沒有道理,因為現在宋金兩國戰事不明,大宋朝廷前途未卜,他要想保住自己手裏的這幅傳世名畫,不讓這幅畫被戰火損壞,就必須采取一些非常措施。這也是為什麽柳逸玄能夠理解向忠輝的原因,他知道老頭是真心喜愛這幅畫。他必然會花費心思去保護這幅畫,雖然自己一時無法看到那幅真跡。但總比因為自己的冒失而引起向忠輝的懷疑要好,再者說,現在自己跟靈兒也是前途未卜,也沒有過多心思去管這些。
柳逸玄和靈兒順利地離開了郡王府,二人剛回到客棧,就聽那張三媳婦過來稟報,說有兩位從京城來的客人在店內等候。柳逸玄進了客棧來看,原來是自家的兩個小廝升官和發財。
升官、發財一見柳逸玄回來,急忙過來施禮,柳逸玄見大廳內有許多閑雜人等,便喚了兩位小廝到隱蔽處問話。
“老爺、夫人可來了?他們到哪兒了?”
“回公子的話,老爺和夫人已到了城外十五裏處,老夫人讓我們兩個先過來探探路,看看今晚在哪裏落腳。”
“哦?太好了,這麽說皇上已批準了我老爹辭官的奏折?”
“是的,聽胡管家說,一開始聖上並不同意老爺辭官,老爺在大殿上苦苦哀求了半日,又有那朱太師在一旁排擠,聖上自然就準了老爺的辭呈,唉,沒想到老爺對朝廷忠心耿耿,竟落得個……”說罷便連連惋惜。
可柳逸玄卻不覺得這事有什麽好惋惜的,這對他來說卻是天大的好事,他握著靈兒的手興奮地言道:“靈兒,你聽見了嗎,我們可以一起回襄陽老家過安穩的日子了,咱們再也不回京城了,再也不受這份鳥氣了!”
靈兒見柳逸玄如此開心,也迎著臉對他微微一笑,然後便黯然低頭,若有所思。
柳逸玄見她悶悶不樂,便又問道:“靈兒,你怎麽了,跟我一起去襄陽老家,你不願意嗎?靈兒,你是不是…後悔了啊?”
靈兒眼中含淚,搖頭說道:“沒有,沒有,跟玄哥哥無論去哪裏我都不會後悔,隻是…京城裏還有我的父皇和母後,皇宮是我住了十七年的家,難道我母後和皇兄真的就不要我了嗎?”說著便又留下委屈的眼淚。
“不哭了,傻丫頭,你怎麽又想這些了,我不是都跟你說過了嗎,這怨不得你的皇兄和母後,這都怪那些北方的金國人,他們要來攻打京城,我們先到別處躲一躲,等打完了仗,趕跑了金國人,咱們在來京城看你的父皇和母後便是!別哭了,你不是還有我嗎,我爹娘也都會對你好的!”柳逸玄好言將靈兒寬慰了一番,但並沒有告訴靈兒關於北宋的結局,因為他不想讓她知道。
柳逸玄得知父母已到了鈞州城外,連忙又向老板娘多訂了幾間客房,打算讓自己的父母和家人們今夜就在這鴻來客棧落腳,張三夫婦一見生意上門,又是一陣忙活,柳逸玄又吩咐客棧夥計準備好酒菜,自己帶著升官往北門外迎接去了。
約摸到了日落時分,柳逸玄遠遠看到十裏長亭之外有四五輛馬車的影子,升官指著那車隊言道:“公子快看,那就是咱們府的車隊!”
柳逸玄策馬前去迎接,果然見到頭一輛馬車上坐的就是管家劉福,劉管家沒有穿往日那件綢緞馬甲,隻穿著一件青灰色大褂,頭上戴著一頂黑色棉帽,看起來倒真像個趕車的馬夫。
“劉管家,老爺和老夫人在哪兒呢?”柳逸玄問道。
“玄兒,我們在這兒呢!”範夫人從後麵的馬車裏探出身子,對著兒子高聲喚道。
柳逸玄急忙趕到範夫人車前,下馬言道:“娘,可把你們盼來了,你們可讓孩兒好等啊!”
範夫人見到兒子,滿心歡喜地笑道:“好兒子,等急了吧,這都怪你這好爹,跟皇上辭個職還費了三天的功夫,又在家收拾了兩天,這不,就耽擱到現在!”
原來範夫人與柳安國同坐一輛馬車,二人聽到兒子出城迎接,隻有範夫人探出簾外與兒子說話,這柳安國隻在車裏閉目養神,聽到範夫人抱怨自己,也把身子探出來訓道:“你嚷嚷什麽,這怎麽能怪我呢,是皇上不批我的奏折,我又有什麽辦法!”
柳逸玄一見他父親露了麵,連忙又俯身施禮道:“孩兒給父親請安了。”
柳逸玄再來看柳安國的衣著,倒也是一身素雅,隻見他身穿一件灰色寬肩道袍,頭上束著一條青色綸巾,手裏還握著一卷破舊的《論語》,他見柳逸玄在一旁施禮,隻將手一擺,示意他免禮,便問道:“住的地方都安排好了嗎?”
“都安排妥當了,隻是咱們這次回老家,一共帶了多少下人?我怕房間訂的不夠。”柳逸玄回道。
“咳,哪有多少下人!府裏的下人們都讓我給解散了,我屋裏的丫鬟隻帶了春蘭、秋菊兩個,然後就是你的兩個小廝,還有老爺身邊的劉管家,以及四個趕車的車夫,一共是十一個人!”
“哦。”柳逸玄點了點,又翹身朝後麵的三輛馬車看了看,問道:“娘,後麵怎麽還有三輛馬車,咱們家有這麽多的金銀細軟啊?”
範夫人冷笑道:“哪有什麽金銀細軟啊,都是些沒用的的東西,光你爹的那些破書就有兩車,讓他扔了他還不舍得扔!”又悄悄地湊到柳逸玄耳邊說道:“真正值錢的東西,都在娘這兒呢!”說著又指了指車內的一個紅漆木箱。
柳逸玄一看便知道那裏肯定是此次搬家帶的盤纏錢,但又見那箱子也不是很大,即便裏麵全是金磚也不過四五千兩。柳逸玄知道父親柳安國為官清正,這些年並沒有多少積蓄,但能看到父母平安出城,能看到一家人在異地團圓,便早已是心滿意足了。
柳逸玄指著前麵的城門對範夫人言道:“娘,前麵便是鈞州城了,孩兒這就帶你們入城!”
(本章完)(未完待續)
柳逸玄相信自己的判斷,他知道向忠輝拿給自己看的那幅畫十有八九是一幅高質量的摹本,但他卻沒有一語道破,反而還把那幅贗品好聲誇讚了一番,柳逸玄之所以這麽做,其實是有他自己的考慮的。
首先來說,柳逸玄現在還是一個拐帶公主出宮的逃犯,是一個朝廷正在通緝的人,雖然現在欽宗為前線戰事忙得焦頭爛額,根本沒有心思再去管這些瑣事,但當初下旨追捕柳逸玄的文書還沒被撤銷,現在自己身處鈞州,那老郡王又知道自己的身份,此時行事必然要十分謹慎,不可再節外生枝。
再次來說,向忠輝讓自己去他書房賞畫,絕對不是出於好客,肯定有其他的目的,柳逸玄見那幅摹本製作精良,用筆工細,應該是出自於向忠輝或者其親信門客之手,這向忠輝也是丹青高手,親自仿製了這幅長卷其用意也是可想而知的。古來造假,目的無非兩種,一是為了坑蒙拐騙,拿著贗品說是真品,進而坑騙別人的錢財。二則是為了偷梁換柱掩人耳目,從而保護那幅真品。向忠輝身為郡王,早已是位極人臣,肯定不是為了謀取什麽錢財,那麽他偽造這幅《清明上河圖》的目的隻能是為了魚目混珠,保護住自己手裏的那幅真跡,即使在他死後會把那幅真跡帶進棺材裏也說不準。
同樣是喜愛收藏之人,柳逸玄對向忠輝的做法完全理解。自古的收藏大家,都是喜歡吃獨食的,手裏一旦有了喜歡的物件,就不願意拿出來給別人看,這幅《清明上河圖》雖是當年徽宗密賜與向忠輝的。外人很少有人知道,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即便向忠輝保密工作做得再好,也難免身邊的人不泄露出去。再加上六月間柳逸玄私闖鈞州一事,也是引起不小的轟動,當時禦史中丞秦檜曾以欽差身份來查案。許多來參加“賞瓷大會”古董商人也在鈞州,難免有人會打聽到相關的消息。
柳逸玄最終還是沒有指出那幅畫的真偽,隻帶著靈兒在郡王府大吃了一頓。那向忠輝見柳逸玄也沒有認出自己仿作是真是假,因此便安心了不少。其實對於這位酷愛書畫的老郡王來講,他仿造這一幅宮廷畫也並無其他惡意。隻是想給自己留下一條後路而已,萬一哪天有人要來看這幅畫,來者若是其他的皇親貴胄,或是哪位王爺,他便不好將別人拒之門外,到那時若將這幅仿作拿了出來,也可免了許多麻煩。再者說,這幅畫一旦被外人知曉。保不準會有誰惦記著,若手裏有個備份,萬一出現了什麽意外。也好有個後手。
向忠輝的這番考慮也並非沒有道理,因為現在宋金兩國戰事不明,大宋朝廷前途未卜,他要想保住自己手裏的這幅傳世名畫,不讓這幅畫被戰火損壞,就必須采取一些非常措施。這也是為什麽柳逸玄能夠理解向忠輝的原因,他知道老頭是真心喜愛這幅畫。他必然會花費心思去保護這幅畫,雖然自己一時無法看到那幅真跡。但總比因為自己的冒失而引起向忠輝的懷疑要好,再者說,現在自己跟靈兒也是前途未卜,也沒有過多心思去管這些。
柳逸玄和靈兒順利地離開了郡王府,二人剛回到客棧,就聽那張三媳婦過來稟報,說有兩位從京城來的客人在店內等候。柳逸玄進了客棧來看,原來是自家的兩個小廝升官和發財。
升官、發財一見柳逸玄回來,急忙過來施禮,柳逸玄見大廳內有許多閑雜人等,便喚了兩位小廝到隱蔽處問話。
“老爺、夫人可來了?他們到哪兒了?”
“回公子的話,老爺和夫人已到了城外十五裏處,老夫人讓我們兩個先過來探探路,看看今晚在哪裏落腳。”
“哦?太好了,這麽說皇上已批準了我老爹辭官的奏折?”
“是的,聽胡管家說,一開始聖上並不同意老爺辭官,老爺在大殿上苦苦哀求了半日,又有那朱太師在一旁排擠,聖上自然就準了老爺的辭呈,唉,沒想到老爺對朝廷忠心耿耿,竟落得個……”說罷便連連惋惜。
可柳逸玄卻不覺得這事有什麽好惋惜的,這對他來說卻是天大的好事,他握著靈兒的手興奮地言道:“靈兒,你聽見了嗎,我們可以一起回襄陽老家過安穩的日子了,咱們再也不回京城了,再也不受這份鳥氣了!”
靈兒見柳逸玄如此開心,也迎著臉對他微微一笑,然後便黯然低頭,若有所思。
柳逸玄見她悶悶不樂,便又問道:“靈兒,你怎麽了,跟我一起去襄陽老家,你不願意嗎?靈兒,你是不是…後悔了啊?”
靈兒眼中含淚,搖頭說道:“沒有,沒有,跟玄哥哥無論去哪裏我都不會後悔,隻是…京城裏還有我的父皇和母後,皇宮是我住了十七年的家,難道我母後和皇兄真的就不要我了嗎?”說著便又留下委屈的眼淚。
“不哭了,傻丫頭,你怎麽又想這些了,我不是都跟你說過了嗎,這怨不得你的皇兄和母後,這都怪那些北方的金國人,他們要來攻打京城,我們先到別處躲一躲,等打完了仗,趕跑了金國人,咱們在來京城看你的父皇和母後便是!別哭了,你不是還有我嗎,我爹娘也都會對你好的!”柳逸玄好言將靈兒寬慰了一番,但並沒有告訴靈兒關於北宋的結局,因為他不想讓她知道。
柳逸玄得知父母已到了鈞州城外,連忙又向老板娘多訂了幾間客房,打算讓自己的父母和家人們今夜就在這鴻來客棧落腳,張三夫婦一見生意上門,又是一陣忙活,柳逸玄又吩咐客棧夥計準備好酒菜,自己帶著升官往北門外迎接去了。
約摸到了日落時分,柳逸玄遠遠看到十裏長亭之外有四五輛馬車的影子,升官指著那車隊言道:“公子快看,那就是咱們府的車隊!”
柳逸玄策馬前去迎接,果然見到頭一輛馬車上坐的就是管家劉福,劉管家沒有穿往日那件綢緞馬甲,隻穿著一件青灰色大褂,頭上戴著一頂黑色棉帽,看起來倒真像個趕車的馬夫。
“劉管家,老爺和老夫人在哪兒呢?”柳逸玄問道。
“玄兒,我們在這兒呢!”範夫人從後麵的馬車裏探出身子,對著兒子高聲喚道。
柳逸玄急忙趕到範夫人車前,下馬言道:“娘,可把你們盼來了,你們可讓孩兒好等啊!”
範夫人見到兒子,滿心歡喜地笑道:“好兒子,等急了吧,這都怪你這好爹,跟皇上辭個職還費了三天的功夫,又在家收拾了兩天,這不,就耽擱到現在!”
原來範夫人與柳安國同坐一輛馬車,二人聽到兒子出城迎接,隻有範夫人探出簾外與兒子說話,這柳安國隻在車裏閉目養神,聽到範夫人抱怨自己,也把身子探出來訓道:“你嚷嚷什麽,這怎麽能怪我呢,是皇上不批我的奏折,我又有什麽辦法!”
柳逸玄一見他父親露了麵,連忙又俯身施禮道:“孩兒給父親請安了。”
柳逸玄再來看柳安國的衣著,倒也是一身素雅,隻見他身穿一件灰色寬肩道袍,頭上束著一條青色綸巾,手裏還握著一卷破舊的《論語》,他見柳逸玄在一旁施禮,隻將手一擺,示意他免禮,便問道:“住的地方都安排好了嗎?”
“都安排妥當了,隻是咱們這次回老家,一共帶了多少下人?我怕房間訂的不夠。”柳逸玄回道。
“咳,哪有多少下人!府裏的下人們都讓我給解散了,我屋裏的丫鬟隻帶了春蘭、秋菊兩個,然後就是你的兩個小廝,還有老爺身邊的劉管家,以及四個趕車的車夫,一共是十一個人!”
“哦。”柳逸玄點了點,又翹身朝後麵的三輛馬車看了看,問道:“娘,後麵怎麽還有三輛馬車,咱們家有這麽多的金銀細軟啊?”
範夫人冷笑道:“哪有什麽金銀細軟啊,都是些沒用的的東西,光你爹的那些破書就有兩車,讓他扔了他還不舍得扔!”又悄悄地湊到柳逸玄耳邊說道:“真正值錢的東西,都在娘這兒呢!”說著又指了指車內的一個紅漆木箱。
柳逸玄一看便知道那裏肯定是此次搬家帶的盤纏錢,但又見那箱子也不是很大,即便裏麵全是金磚也不過四五千兩。柳逸玄知道父親柳安國為官清正,這些年並沒有多少積蓄,但能看到父母平安出城,能看到一家人在異地團圓,便早已是心滿意足了。
柳逸玄指著前麵的城門對範夫人言道:“娘,前麵便是鈞州城了,孩兒這就帶你們入城!”
(本章完)(未完待續)